第一篇: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
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导言源自己心灵的教学读书笔记 2009-01-10 21:45:31 阅读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教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第三个原因:“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成功。”怪不得我国的数次教学改革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看来是我国改革方向错了,我们重视的是教科书、教法的改变,“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的人的心灵”
一切教育改革都是徒劳的。
帕尔默批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是智能、情感和精神的三者的有机结合,“它们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给合在教育中。”我理解为智能的是我们教学所需的专业技术;情感的是我们对学生、对教育、对学科的爱,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精神的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的追求。
接着讲到了本书导言的开篇诗,“里尔克以其感人隐喻提供给我们一幅自我的整体图画。……虽然本书立足教师的内心世界,但也不失时机地探索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也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于探索教师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我就有一个迷惑:“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又是内部又是外部,这不是矛盾着吗?是不是“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结合在教育中”,“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内外交融在一起了。没文化看不懂。
感想:我们的教育不仅是要重视的教师物质生活,更要重视教师的内心生活(精神生活)。
3、少人踏足的小径
“我也毫不质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越过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在这里我是第二次看到这种观点,李镇西也说过,学生成绩好跟我们教师无关,学生教育是主要教育学生做人,具体的说法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如此。但是“教师是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装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的多少东西。”看来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还是有的,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少的知识。
“所有年级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我们不应该就所谓的„更高‟年级水平而炫耀。……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现实中高年级的教师看不起低年级的教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思想,看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了。
“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心静、思远、志在千里……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有感
------------------
吴屹 | 专业学习交流 | 2006-9-27 20:19:01 | 收藏
| 阅读251次
我是一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我的挑剔与苛刻常常让我会花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久了,朋友习惯了;长了,自己也不笑自己。我知道,挑剔与苛刻的结果是与众不同的,而我愿意独享,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成共识。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目标的时候,我同时还拥有了勇气和信心。仔细揣摩一下现在的自己:心静、思远、志在千里……
书,向来是我的知己。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在黄金屋里,从青涩到成熟,我成长中的每一个足迹都印证了它所带给我的无穷魅力。困惑了,迷茫了,颓废了,无奈了……当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出现的时候,我只找书,它不会排斥你,不会苛责你,它会以自己最博大的胸怀包容你,或许它就一直是我心里的那个象牙塔吧!挑一个最舒适的姿势打开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开始为自己加油,为自己鼓劲!
“如果你是一位从来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或者有过却不以为然,此书就不适合你了。这本书适合这些老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是的,帕克帕尔默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快乐,又岂是短短几行字所能概括的。这一成长的历程是在告诉自己,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自己的教育风格,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我想在为人师的时候,首先应该学会和自己对话,用心倾听自己的想法,包括如何自信地克服困难,如何在荣誉面前坦然自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等。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才能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不论好坏都是发自内心的,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所体会到的种种,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的交错盘绕,教学提供了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它,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每一段话都是那么的发人深省,我在想,我到底有什么能够吸引我的孩子们愿意把最宝贵的35分钟全部交给我?在课堂教学中,我能否把计划和生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能否让我的孩子彻底地了解我上课的目标;我是否有诚意帮助孩子在数学和他们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能否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给予同样的尊重和理解;我能否让孩子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尽管我并不十分清楚这样的冒险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当所有的这一切,或者说比这一切更多的问题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能镇定自若,还能气定神闲吗?我一直自诩有多么了解自己,包括惰性,包括退缩,包括放弃,我的勇气和信心难道这样的不堪一击?
“当孩子们拒绝与我共舞时,我的优点就变成了弱点;我会愤怒,尽管我用自己的理智控制了,但是我的内心开始痛苦;我不愿意去学习那种陌生的,纯粹为了迎合孩子的教学方法,那样不仅不能解救我,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我一直深深地依赖着我的舞伴——孩子。”的确,我依赖着我的那些孩子,依赖着他们的笑容和对我的赞美,依赖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依赖着每一次比赛以后的荣誉,我从不曾想回避我的真实。在我的潜意识里,没有了孩子,我便一无所有,一无是处。离开了他们,我还能有什么?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也会跟着消失。我的自信和勇气似乎是为他们而存在的。但是帕尔默告诉我:“如果真的没有人想与我共舞,我将依旧保有自信和勇气。”我想在保有自我的时候,才应该会有我和孩子年年月月的温馨与和谐,我们之间的平等与互助才能使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展、成长、蜕变。有些觉得尴尬,第一次赤裸裸地用文字如此犀利地剖析着自己,展现着自己的懦弱和无能,但也因为如此,我才能进步,我才能穷尽我一生去寻找对我和我的孩子都适应的教学方法。我想我应该做一次孤独的旅行,深刻地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本性,同时寻求着他人的帮助认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我会把挫折作为自我成长的需求,为了以后的成功。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心静、思远、志在千里,才可以让我更上一层楼……
读完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今是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表现于教育教学,就是大多热衷于所谓“立竿见影”的教学技巧,却对自己内心真正的呼声不屑一顾。《教学勇气》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关注教师的心灵,为我们开了一贴镇静剂和清凉剂,提醒我们:真正的教学不假外求,它就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我忍不住将其中精彩的论述摘编出来,与各位老师分享。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如许多教师那样——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此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够成功。
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不好的教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的教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当今的教育中,处处感受到这种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自身完整要求我们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的自我性中的东西,分辨其中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
我们通过选择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提高我们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则摧毁我们的自身完整。我们迷恋于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识,因为我们相信,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会给我们主宰现实的力量,使我们从现实限制中获得自由。我们被一种似乎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技术所迷惑,我们抛弃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教师们常常遭受解体的痛苦。我开始寻找一种与我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与我自己的个性整合。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的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教学则从中产生。
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使我尊重真正真实的自我。如果我只是遵循这些应然规则,我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在伦理意义上值得赞美,但非我心甘情愿所为。对一项非我倾心的工作,无论从外部代表的抽象标准看多有价值,它都会侵犯自我——准确地说,为了符合一些抽象的原则而侵犯我的身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到底有多少教师将他们自己的痛苦加诸于学生?这种痛苦就是来自于:他们正在做的事从来不是,或不再是他们真正倾心的工作。
漫步教师心灵——帕尔默《教学勇气》
点击:592 评论:0 2008年3月7日 19:44 作者:刘旺 智词: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 【背景色
】 【可打印版本】 【关闭窗口】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知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象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多蠢!我居然以为已经掌握了这玄妙的艺术……”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就是这样平实而亲切地把教师引领到深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吸引我们情不自禁地成为忠实的读者,并思考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很多教师的生活太忙碌,忙到迷失了自己,忙到来不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忙到生活只剩下忙碌了。所以教师需要心灵之旅!《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的最高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的神圣!是由于我们都有渴望教育返璞归真之心!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帕默尔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好老师形成的联系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心灵。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作者用了生动的故事,描述发自真实自我心灵、与自我天性契合的教学,是如何不仅仅守护了教师自己的灵魂,更加是爱护了学生的心灵。而疏离于真实自我的教学是如何伤害自己的灵魂,又不可避免地最终侵犯到学生和同仁、把心灵疏离的痛苦加诸于学生身上。只有依托优秀教学生命之源泉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滋养,教学工作才是人性化的天职,是内心深层愉悦与对外部联系深层渴望之间交融的圣殿。
教师如何才能够具有用心灵联系课程魅力的智慧?如何能够让优秀教学源自心灵?能够让教学由一个原则衍生出无穷尽的变化?作者明示我们无须再为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哪种教学方法技巧孰优孰劣争论不休了,最重要的是以富于魅力的伟大事物为中心,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凭籍教师心灵与伟大事物魅力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己的心灵向奇特的奥秘开放,找回失去的惊喜能力,还本来属于教育的彩色与灵光。
在《教学勇气》中,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帕尔默的作品罕见地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他的书给所有热爱教与学的人们一份厚礼,特别是那些挣扎于痛苦重重的教与学的热爱者。
在今天教师职业倦怠呈蔓延之势,在我们的教育面对一种集体困境的背景下,《教学勇气》一书的教育理念,确实让人疑团顿开,勇气倍增,心中一片明光。书中洞悉教师内心世界的智慧如此让人折服,对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呼唤如此扣人心弦。愿更多教师能够聆听到大师智慧的渴望,使得昨天漫长艰辛的跋涉,融化成心灵旅程的起点。(文/刘
旺/重庆潼南中学/个人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注:本文发表在《素质教育报》政治专刊教师版2008年1月7日第27期第8版
让教学更“真”——追求教学中的自我认同与完整 ——来自于帕尔默《教学勇气》的勇气(教师随笔)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让教学更“真”——追求教学中的自我认同与完整 ——来自于帕尔默《教学勇气》的勇气(教师随笔)2011-04-15
拿到这本书时有种莫名的兴奋,迫不及待地在校门口等人时就即兴翻阅了起来。
书的第一节就直抵我内心深处,我被“震撼”了,也许这词有些夸张,可是它真的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做事都会忽略自我内心的声音,教学也无例外。实习时的经历告诉我,每堂课我都感觉自己像在演戏,因为有人(指导老师)在看,所以我不能照着自己最想要的方式进行,因为很多时候我内心的课堂设计是开放而不受很多现今的规章所提倡的。我要演给老师看,机械地进行着每一个教学环节,我甚至不敢往课外延伸,生怕自己的拓展会让老师觉得无用,空、虚,我实在还没勇气能够很好地掌控课堂,来预测学生的课堂生成,于是委屈了我的那班学生,他们只能跟我有板有眼地机械运作。这样的课堂是让人感到失败的,是尴尬的。也听过很多老师的课,发现能深博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的确是那些能在课堂中显现教师自我人格和个性的老师,但是这样的老师屈指可数,因为很多在职者都缺乏这样的勇气。而《教学勇气》却恰能给人这样的勇气。
作者在开篇第一章节里就开门见山地向教师乃至所有读者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的话,而作者却写了整整一本书的文字来告诉我们,要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认识自我”并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帕尔默教授认为“最优秀的教师是能将心灵献给学生的老师”,而“真正的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无论我们在教学中遇到怎样的尴尬与境地,我们都要能够有保持自身完整的勇气,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教学事件中让自己不愉快或尴尬的事。这让我想起了某个老师说的教学经验,她说假如自己在课堂上犯了知识型错误,但学生没有发现,这时你还是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别在学生面前说自己错了。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知道错了也不能自己承认?教师不是神,有知识盲点或是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躲避这些呢?承认自己的不知总比不懂装懂来得好些。而我们很多老师正恰恰缺少了这样的勇气。
帕尔默教授说:“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灵是封闭的,至少也只是选择性开放的,我们只对那些迎合我们预设观点的答案开放,而往往对异己者紧闭大门。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是我们很难把握好课堂中的教学契机,也很难让学生进行真正地“学习”,也就无所谓的教学了。真正地学习应该是在对话中产生,在恰当的沉默中生成,而不是教师源源不断地灌输,学生用心地笔记、识记。
帕尔默还分析了教学恐惧的根源所在——教学与生活地分离,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分离。他还在书中提出了六条教学设计悖论,尽管是多余我也想在这里在写一下,因为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太精妙啦,它胜过那些叫嚷多年的所谓的新课改所提倡的设计:
1.这个空间应该既是有限又是开放的。
2.这个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气氛的。
3.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
4.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
5.这个空间应该支持独处并用集体的智慧作充分地支撑。
6.这个空间应该是沉默与争论并存的。
这样的空间是丰满而生动的,是让人感到兴奋和愉快的。在这样的空间里,主体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师或学生,而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伟大事物”。这个伟大事物是一切在课堂甚或延伸至课外而生成的一切对自我有价值的东西。
由此,我明白了,在今后地教学中,不必再为学生在课堂的偶尔沉默而感到焦虑,我们要敞开心扉地欢迎这样地沉默,该相信“沉默自身也是一种表达,是从我们自己、从其他人、从这个世界的最深处呈现出来的表达。”因为,他们“有权利表面上不参与讨论和交流——只要能让我感觉到或偶尔向我口头保证,他们在内心参与了。” 帕尔默也带我们重新认识了教学的主体,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伟大事物”。这个“伟大事物”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但它又可以由这两者的对话争论而生成。课堂是一个共同体,而教学则是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产生“当我们把他者看成主体时,我们就不会疏远他。”要想能够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某个知识领域,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那么,这一切就是我们的主体,正如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所言:“如果你要真正地了解肿瘤,你必须成为肿瘤。”微言大义,旨意深远啊。
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东西太多了,它给人一种认识自我,保持自我完整的勇气。让我们不再恐惧教学中自我的暴露,相反,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更好的将教学与自我相融合,让教学成为发自内心的认同,让课堂成为每个参与者展现“真我”的地方。
朋友,如果你还在犹豫,还在害怕教学中的自我认同与实践,那么去读读《教学勇气》吧,他可以给你这样的勇气!
刘梓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推荐给朋友】【我有更好的资料】
第二篇:我读《帕克·J·帕尔默:教学勇气》有感
鱼洞二小:徐敬
二00七年的秋天,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深受震撼,颇受启发。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有这样一段话: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教学二十多年来,每期总会有那么二、三次情绪的低谷,我不想走进教室,害怕见到学生,害怕见到学生告状,害怕去面对各种问题,害怕平日里可爱的学生变得陌生、不可理喻,我觉得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好远好远;觉得当教师,特别是当班主任教师,好烦好烦我很害怕这样的时刻,总觉得自己太无能,什么都处理不好。既不讨学生喜欢,也不受领导好评。我知道自己爱学生,可他们为什么都要与我作对?如此不听话,或者对我如此不体谅?幸亏读了此书,我知道这种时刻总会过去的,风雨之后总有阳光。于是乌云确实也就这样慢慢过去。如今,我正带着这种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的教着这群淘气而有可爱的孩子们。
帕尔默给予我们勇气。不要害怕,可以有恐惧,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们与学生是共舞舞伴,应该亲切地款待学生,让学生想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想让他人听见自己的声音,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我们要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不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不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这样,当我们体谅学生恐惧的心灵而倾心教学时,学生就会把我们看成是能够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学生也就会亲切地款待我们,我们也就会因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断成长、不断提升。
现在细细想来,虽然阅读的时候确实给我带来过困惑,常常是读一段,不由自主得停下来思考一下作者的意思,回忆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时能很快产生认同感,有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关系,整个过程漫长却又是愉悦的。因为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我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将重新激发我从事小学教师这份异常艰苦而神圣的工作的热情。
第三篇:我读《帕克
我读《帕克·J·帕尔默:教学勇气》有感
二00七年的秋天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深受震撼颇受启发。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有这样一段话: 织梦好,好织梦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教学二十多年来每期总会有那么二、三次情绪的低谷我不想走进教室害怕见到学生害怕见到学生告状害怕去面对各种问题害怕„„平日里可爱的学生变得陌生、不可理喻我觉得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好远好远;觉得当教师特别是当班主任教师好烦好烦„„我很害怕这样的时刻总觉得自己太无能什么都处理不好。既不讨学生喜欢也不受领导好评。我知道自己爱学生可他们为什么都要与我作对?如此不听话或者对我如此不体谅?幸亏读了此书我知道这种时刻总会过去的风雨之后总有阳光。于是乌云确实也就这样慢慢过去。如今我正带着这种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的教着这群淘气而有可爱的孩子们。
第四篇:帕克英文演讲稿
帕克英文演讲稿
篇一: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稿(中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今年 6 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了他生活中的三次体验,这三次体验不仅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在硅谷乃至其他地方的技术同行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The Whole Earth Catalog提到的话,作为杂志,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很荣幸和大家一道参加这所世界上最好的一座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大学没毕业,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离大学毕业典礼这么近。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我在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只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此后便在学校里旁听,又过了大约一年半,我彻底离开。那么,我为什么退学呢?这得从我出生前讲起。我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在校研究生,她决定将我送给别人收养。她非常希望收养我的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所以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一出生就交给一对律师夫妇收养。没想到我落地的霎那间,那对夫妇却决定收养一名女孩。就这样,我的养父母─当时他们还在登记册上排队等著呢─半夜三更接到一个电话: “我们这儿有一个没人要的男婴,你们要么?”“当然要”他们回答。但是,我的生母后来发现我的养母不是大学毕业生,我的养父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所以她拒绝在最后的收养文件上签字。不过,没过几个月她就心软了,因为我的养父母许诺日后一定送我上大学。
年后,我真的进了大学。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倾其所有的积蓄为我支付了大学学费。读了六个月后,我却看不出上学有什么意义。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是否能够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这时,我就要花光父母一辈子节省下来的钱了。所以,我决定退学,并且坚信日后会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当年做出这个决定时心里直打鼓,但现在回想起来,这还真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课。那些日子一点儿都不浪漫。我没有宿舍,只能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我去退还可乐瓶,用那五分钱的押金来买吃的。每个星期天晚上我都要走七英里,到城那头的黑尔-科里施纳礼拜堂去,吃每周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餐。我喜欢这样。我凭著好奇心和直觉所干的这些事情,有许多后来都证明是无价之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我已经退学,不用正常上课,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好上加好。这门课太棒了,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造诣,这一点科学就做不到,而我觉得它妙不可言。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 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 Windows 照搬了 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决不 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了。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相信这些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你们必须信赖某些东西─直觉、归宿、生命,还有业力,等等。这样做从来没有让我的希望落空过,而且还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好恶与得失。幸运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在 20 岁时和沃兹(Woz,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 Wozon 的昵称─译注)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办起了苹果公司。我们干得很卖力,十年后,苹果公司就从车库里我们两个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20 亿元资产、4,000 名员工的大企业。那时,我们刚刚推出了我们最好的产品─ Macintosh 电脑─那是在第 9 年,我刚满 30 岁。可后来,我被解雇了。你怎么会被自己办的公司解雇呢?是这样,随著苹果公司越做越大,我们聘了一位我认为非常有才华的人与我一道管理公司。在开始的一年多里,一切都很顺利。可是,随后我俩对公司前景的看法开始出现分歧,最后我俩反目了。这时,董事会站在了他那一边,所以在 30 岁那年,我离开了公司,而且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我成年后的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我心力交瘁。一连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感到自己给老一代的创业者丢了脸─因为我扔掉了交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译注)和鲍勃?诺伊斯(Bob Noyce,英特尔公司创建者之一─译注),想为把事情搞得这么糟糕说声道歉。这次失败弄得沸沸扬扬的,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在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我仍然深爱我的事业。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公司炒鱿鱼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好的事情。尽管前景未卜,但从头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这使我进入了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在此后的五年里,我开了一家名叫 NeXT 的公司和一家叫皮克斯的公司,我还爱上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后来娶了她。皮克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它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室。世道轮回,苹果公司买下 NeXT 后,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 NeXT 公司开发的技术成了苹果公司这次重新崛起的核心。我和劳伦娜(Laurene)也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我确信,如果不是被苹果公司解雇,这一切决不可能发生。这是一剂苦药,可我认为苦药利于病。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所以,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爱人时如此,选择工作时同样如此。工作将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是做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你们如果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就像一切要凭著感觉去做的事情一样,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我的第三个故事与死亡有关。17 岁那年,我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我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33 年过去了,我每天早晨都对著镜子自问: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如果一连许多天我的回答都是“不”,我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改变了。
让我能够做出人生重大抉择的最主要办法是,记住生命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所有对自身之外的希求、所有的尊严、所有对困窘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来临时都将不复存在,只剩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防止患得患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跟著自己的感觉走呢。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患了癌症。那天早上七点半,我做了一次扫描检查,结果清楚地表明我的胰腺上长了一个瘤子,可那时我连胰腺是什么还不知道呢!医生告诉我说,几乎可以确诊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我最多还能活 3 到 6 个月。医生建议我回去把一切都安排好,其实这是在暗示“准备后事”。也就是说,把今后十年要跟孩子们说的事情在这几个月内嘱咐完;也就是说,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尽可能不给家人留麻烦;也就是说,去跟大家诀别。那一整天里,我的脑子一直没离开这个诊断。到了晚上,我做了一次组织切片检查,他们把一个内窥镜通过喉咙穿过我的胃进入肠子,用针头在胰腺的瘤子上取了一些细胞组织。当时我用了麻醉剂,陪在一旁的妻子后来告诉我,医生在显微镜里看了细胞之后叫了起来,原来这是一种少见的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恶性肿瘤。我做了手术,现在好了。
这是我和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我希望也是今后几十年里最近的一次。有了这次经历之后,现在我可以更加实在地和你们谈论死亡,而不是纯粹纸上谈兵,那就是: 谁都不愿意死。就是那些想进天堂的人也不愿意死后再进。然而,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没人能摆脱。我们注定会死,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它推进生命的变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现在,你们就是新的,但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逐渐成为旧的,也会被淘汰。对不起,话说得太过分了,不过这是千真万确的。
你们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时有一本非常好的刊物,叫《全球概览》(The Whole Earth Catalog),这是我那代人的宝书之一,创办人名叫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门洛帕克市。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刊物办得生动活泼。那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还没有个人电脑和桌面印刷系统,全靠打字机、剪刀和宝丽莱照相机(Polaroid)。它就像一种纸质的 Google,却比 Google 早问世了 35 年。这份刊物太完美了,查阅手段齐备、构思不凡。
斯图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出了好几期《全球概览》,到最后办不下去时,他们出了最后一期。那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我也就是你们现在的年纪。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一张清晨乡间小路的照片,就是那种爱冒险的人等在那儿搭便车的那种小路。照片下面写道: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那是他们停刊前的告别辞。
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这也是我一直想做到的。眼下正值诸位大学毕业、开始新生活之际,我同样愿大家: 好学若饥、谦卑若愚。篇二:英语
EHW 演化硬件:EHW,是
Evolution Hardware的缩写,指的是仿照自然界中以碳为基的生物进化过程,有可能在现有的FPGA芯片基础上实现可控的“硅基进化”。演化设计的主要实现方法是将电路的结构、参数等项内容作为染色体加以编码并施加交叉、变异等演化操作。电路的输人一输出特性与预期结果的符合程度便作为该个体的适应度,指导下一步的演化操作。如此反复,逐步通过计算找到符合要求的个体,即最终电路。因此,演化设计的结果是能够对集成电路芯片中可重配置的逻辑单元进行重配和组合,使得系统体系结构、连接方式均可得以变更。从而,可以实现局部的功能调整,甚至予以整体上的重新设定。
演化硬件 演化硬件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硬件,它可以像生物一样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修复特性,从而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结构以适应其生存环境。从狭义上来讲,演化硬件是通过演化算法实现电子硬件的自身重构;从广义上来讲,演化硬件包括各种形式的硬件,从传感器到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且在运行期间增强其性能的整个演化系统。除了生成具有新功能的电路以外,演化硬件还可用于保持现有功能,获得容错、确定电路的功能,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这些特点在空间应用中是相当重要的,例如通过硬件演化可以使宇宙飞船在空间自修复、自适应,恢复由于温度升高等因素而丧失的功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之父John Von Neumann就提出了研制具有自繁殖与自修复能力机器的设想,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使这一设想未能实现。但人们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止,先后发明了如细胞自动机、人工神经网络与人工生命等技术,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未能超越各自划定的特殊模式。
直到演化计算和大规模可编程芯片的出现,这一设想才成为可能。演化计算集成了“仿生”与“拟物”演化的成就,它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演化计算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高度交叉,其广泛的应用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最吸引人的领域之一就是演化硬件(EHW或E-Hard,Evolvable Hardware)。
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表明EHW为硬件设计自动化、并最终实现硬件自组织、自适应和自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描绘了迷人的前景,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进化电子学。开展EHW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重大的理论意义,一旦EHW得到充分实现,它将开辟进化工程这一具有重大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工业、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以及军事上的巨大应用潜力。
演化硬件的概念最初是由日本的HugodeGaris和瑞士联邦工学院于1992年提出的[4],虽然历史不长,但其发展非常迅速。1995年第一个硬件演化技术研究机构在瑞士的洛桑成立。1996年第一届国际演化系统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olvable Systems,简称ICES)在日本召开,1998年第二届ICES会议在瑞士召开,第三届工CES会议于2000年在英国召开,第四届ICES会议于2001年在日本召开。从1992年到1999年,硬件演化技术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欧洲和日本。美国在硬件演化技术领域起步稍晚,但其发展迅速,后来居上。从1999年起,每年由美国国家空间管理局NASA(National America Space Administration)和国防部DoD(Department of Defense)主持召开硬件演化技术研究工作会议。美国在硬件演化机理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经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演化硬件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面向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方法与面向胚胎学(Embryology)的方法。
面向GA方法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类能改变自身硬件结构的机器,同时也试图开发一类新的硬件设计方法学(即不要涉及人的硬件设计),日本的ETL,ATR与英国的Sussex大学采用这类方法;
面向胚胎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能够自繁殖(Self-reproduce)和自修复(Self-repair)的机器,瑞士联邦工学院及日本的ATR人工脑小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Facebook [1] Facebook(脸谱)是创办于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主要创始人为美国人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是世界排名领先的照片分享站点,截至2013年11月每天上传约3.5亿张照片。截至2012年5月,Facebook拥有约9亿用户[2]。
Facebook的总部在门罗帕克的1 Hacker Way。截至2012年,Facebook有3500名雇员。而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段,即可加入。用户可以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网络,比如中学的、公司的、或地区的。
2014年12月17日Facebook为收购Snapchat开出的报价超过了30亿美元。
功能服务编辑 墙程序
墙就是用户档案页上的留言板,现已升级为时间轴。有权浏览某一个用户完整档案页的其他用户,都可以看到该用户的墙。用户墙上的留言还会用Feed 输出。很多用户通过他们朋友的墙,留短信儿。更私密的交流则通过“消息
(Messages)”进行。消息发送到用户的个人信箱,就象电子邮件,只有收信人和发信人可以看到。
2007年7月起,用户可以在墙上贴附件。之前,只允许文本内容。
而自2012年起,脸书已把用户分批次地把墻升级为时间轴,其与先前最大分别除了界面大改不同外,於右侧新增了以年月为分类时间轴,用户及其朋友可以轻松方便地阅读过去曾经的动态,一改以往不方便找寻旧动态的缺憾。捅程序
Facebook LOGO Facebook提供一个“戳一下(Poke)”功能,让用户可以丢一个“戳(Poke)”给别人。根据Facebook常见问题中相关的解释:“Poke是你和朋友交互的一种方式。在设计这个功能时,我们认为提供这样一个没有明确目的的功能,其实挺
酷的。用户们对Poke有各自不同的解释,我们也鼓励你提出属于你自己的解释。”实际上这个功能的目的只是让用户能引起别的用户的注意。
尽管很多用户确实用这个功能来引起别的用户注意,或说声“嘿”,但有些用户仍把它理解为“性”的意味。这个解释造成了一个很热门的Facebook小组的产生——”Poke够了,我们干脆做爱吧”(Enough with the Poking,Lets Just Have Sex)。到2008年9月,这个小组共有38万用户。
有时朋友之间会进行一种被称为“Poke仗”的游戏——两个用户间用“Poke回”功能,互相Poke来、Poke去。
另有一些派生出来的新第三方插件功能,如“X我”,和“超级Poke”,让用户可以把Poke替换成任何动作。
礼物功能 2007年2月,Facebook新增了功能。朋友们可以互送“礼物”一些由前苹果设计师SusanKare设计的有趣的小图标。礼物从Facebook的虚拟礼品店选择,赠送时附上一条消息。收到的礼物以及所附的消息会显示在收礼中。之后,Facebook每天推出一款新礼物,大多数都是限量版,或只是限期供应。用户个人有Facebook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活动
Facebook活动的功能能够让用家创立一些网上或现实的活动,Facebook把活动定义为下线後现实中进行的活动,让用户可以透过Facebook就安排好时间地点及预计好人数,用户可以收到来自活动创办人的邀请,然後用户可回覆「参与」「可能参与」「不参与」「未知」但事实上活动功能通常更多都被用户利用为网路虚拟活动。
上传
Facebook与国内主流网站最大差别之一在於其无限制的上传空间,用户可以无条件地上传档案发送给朋友、附件於贴子上、发布於群组中等的任何地方,而且档案保存的时间是没有任何限制,理论上就算由2006年上传的一个.Zip档案,直到今天也是被保留依然可以公开打开下载。注意的是如果用户上传的是没压缩图片,Facebook是会自动把图片加压,而影片方面更是提供全高清品质支援。
市场 2007年5月,Facebook推出Facebook市场。用户可以免费发布下列分类广告:售卖二手货、租房、工作等。供求两方均可发布。所有Facebook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标识语言
Facebook标识语言(Facebook Markup Language),该标识语言是HTML的子集。Facebook应用开发者可用这种语言定制应用程序的外观。
应用程序 Facebook提供了多种基於网页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式,支援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但通常这些应用程式都只是(顺便照顾)Facebook,绝大多数也是可独立使用,而不一定须经过Facebook开启。
第三方网站如进行Facebook应用数据统计的Adonomics,相关博客如
AppRate、Inside Facebook、Face Reviews等等或应运而生或对Facebook应用青睐有加。
应用程序接口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 推出开放平台应用程序接口。利用这个框架,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开发与Facebook核心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已有超过5000个应用程序被开发出来,包括小游戏、社会化音乐发现和分享服务、数据统计等。
如 Twitter Twitter官方页面推荐的实用工具,可以将Twitter发布的信息同步到
Facebook的应用程序,也可以在Facebook发布信息到Twitter上。同步速度非常快,Twitter发布的瞬间即可同步到Facebook,成为连接两大社会化网络的有力工具。FriendFeed FriendFeed集成到Facebook中的实用工具,不过里面部分信息会和
Facebook本身抓取的内容重复。
支持的信息更新到Facebook,可以支持同时更新twitter、plurk、tumblr、gtalk、blogger等很多个社会化服务。
篇三:斯坦福演讲
斯坦福演讲,2005年6月14日
乔布斯说,找到你所钟爱的。
这是苹果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6月12日的开幕式上的演讲稿。
我很荣幸能够与你们一道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是世界顶尖的大学。我未曾从大学毕业。说实话,今天大概是我离大学毕业最靠近的一次。今天我想与你们分享我自己的三个故事。并非是什么大道理,三个故事,仅此而已。
第一个故事的主题是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联结在一起。我在里德学院读了六个月就退学了,但在真正退学前,我在学校里大概还晃荡了有一年半。那么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这要从我出生前开始讲起。我的生母是一个年轻、未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我寄养在别人家。她坚定地认为我应该由有大学学历的人收养,于是最后订下来我由一对律师夫妇收养。只是在我呱呱坠地之时,他们却突然表示他们更想要一个女孩。于是我后来的养父母,在登记册还没轮到他们时,就在深夜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个意外出生的男婴,你们要认养么”。他们说当然要。我的生母后来发现我的养母大学没毕业,而养父连高中都没毕业。她拒签了领养协议。只有几个月后,我的养父母承诺会送我上大学时,她才同意了。
17年后,我的确去了大学。但我很不明智的选了一个学费几乎与斯坦福相当的学校,因此大学学费花光了工薪阶层父母的所有储蓄。6个月后,我却看不出其价值所在。我对于我想做什么毫无头绪,也不觉得读大学能帮我找到方向。而同时我却要花光父母的毕生积蓄。于是我决定辍学,并相信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当时的我是很恐慌的,但现在回顾过去,这是我一生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我辍学后,马上退了不感兴趣的必修课,而开始去修我觉得有意义的课。
但那些日子不是随心所欲的。我没有了宿舍,只能睡在朋友宿舍的地板上。为了省钱吃饭去用可乐瓶子换5美分,为了一周里能吃顿好的,每周日晚步行7英里去到城那头的黑尔-科里施纳礼拜堂去。我热爱这样的生活。这些出于好奇和直觉所做的事对于后来的我来说是无价之宝。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里德学院当时美术字教学水平大概是全美首屈一指的。校园内的每一张海报和抽屉上的每一个标签上都有美丽的手写体。因为我已经辍学,并没有按照课程计划来上课,所以我决定上书法学写字。我学到衬线体和无衬线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间距,以及如何让排版式样更加精美。书法中精细的美妙感,历史感和艺术感是科学无法比拟的,这一切都使我着迷。
我从未指望学这些会有实际用处。但十年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电脑时,它们就浮现在我眼前。而我们把这些东西也设计进mac中。这也是第一台使用漂亮的印刷体的电脑。如果我在大学时未曾修这门课,mac也不会有如此多样字体和合理的字体间距。要不是Windows照搬了mac,个人电脑也不会有这些精美的字体了。而如果我未曾辍学,我也不会修美术字课程,个人电脑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字体排印了。当然我在十年前上大学时不可能预见得到这些点的联系。但10年后再回顾,它们被非常清晰的联结了起来。
是的,你无法预见到这些点会如何联结。只有在回头看时才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所以你应当坚信这些点在未来某天以某种形式联系在一起。你应该对一些事物抱有信赖,勇气,命运,生活,因缘等等。我的信念从未破灭过,并且让我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了。
我的第二故事与爱和失去有关。
我很早就找到了兴趣所在,从这点上说我很幸运。在20岁时,我和沃兹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品牌。在我们的努力之下,10年间苹果从只有我们两的车库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4000员工和20亿资产的公司。在我29时我们推出最好的产品,也就是Macintosh。但是一年后步入而立之年的我,被公司解雇了。你一定想不到公司的创始人会被公司解雇。在苹果创始之初,我们雇佣了一个人才共同管理公司,最初的几年一切都很顺利。但我们就未来的发展上出现了分歧并演化为争吵。每当有争议时,董事会总是站在他那一边。所以30岁那一年我被赶出公司,而且是公开驱逐。倾注我十多年心血的支柱倒塌了,这对于我而言是很大的打击。
那几个月我都感到无所适从。我觉得我辜负了业界前辈的期望,因为传给我的接力棒被我弄掉了。我和戴维?帕卡德和鲍伯·诺伊斯见了面,并向他们为自己的失败道歉。当时这件事弄得众人皆知,我几乎想逃离硅谷。但我渐渐看到了曙光,我对于这一事业的热爱丝毫不减。在苹果公司的波折并没有影响到我的热情。我虽然被拒绝了,但我依旧钟爱它。所以我决定从头干起。
当时的我没有意识到,被苹果公司解雇对我来说是一次绝好的契机。作为成功者的负重感被作为新手的自在感取代了,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这使我进入人生中最富创造力的时期。
在之后的五年间,我开了一家名为NeXT和一家名为皮克斯的公司,并且与一位佳人相恋,也就是我后来的妻子。皮克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它现在也是全球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室。最大的转机来了,苹果公司收购了NeXT,我也回到苹果
。而我们在NeXT开发的技术成为了重振苹果的核心。我也与劳伦娜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如果我当初没有被解雇,就不会有如今的一切。良药往往是苦口的。有时生活会给你当头一棒。但是请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支撑着我前进的唯一动力源自于我对事业的热爱。你也应当找到自己所钟爱的。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你的事业会占据你生活的绝大部分,只有当你从事的是你心目中的伟大工作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如果你现在还没找到,请继续找下去,不要轻易定下来。只要你全心全意的去找,你就会意识到这就是你所爱。同时这就像真诚的关系一样,随着时间流逝会变得更加牢固坚定。所以请继续找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我的第三个故事和死亡有关。
在我17岁那一年,我读到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是正确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之后,33年过去了,我常常在清晨看着镜子扪心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是否还会做着我现在所做的事。”如果连续好几天答案都是否定时,我就明白自己需要有所改变。
时刻铭记我迟早要面临死亡是最能够帮助我作出重大决定的。因为所有一切表面的追求,所有的尊严,对窘迫和失败的恐惧面对死亡时都会消失,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提醒自己终将死亡是最好的避免自己患得患失的方法。你已经变得足够坦荡时,何不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一年前我被诊断为癌症。早晨7:30时我做了扫描,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胰腺上的肿瘤。我那时甚至不知道胰腺是什么。医生告诉我这种癌症是不治之症,我的生命只剩三到六个月了。医生建议我回家处理好后事,这也是在暗示我只能坐等死亡降临。这意味着你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向孩子交代你得花十年才能交代完的事。这也意味着把每件事情理顺,让你家人尽可能更轻松地生活。这意味着该说再见了。
我每天都面对着自己的诊断书。后来我做了一次组织切片检查,他们将内窥镜伸进我的喉咙,穿过我的胃,进入我的肠子,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上取了一些肿瘤细胞。我当时被注射了镇静剂,但我在场的妻子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胞时惊呼了,因为这是一种罕见的可通过手术治愈的胰腺癌。我接受了手术,现在痊愈了。
这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也希望这是接下来几十年的最后一次。有了这次经历,死亡对我已经是一个有用但也是纯粹的学术概念,因此我可以更肯定地和你们说: 没有人期待死亡。即便想上天堂的人们也不会为了升天而死。死亡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归宿,这是不可逃离的。这一切是注定的,毕竟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
它是新旧生命交替的媒介。你们现在是年轻的,但过不了多久,你们也会变老,直到被时间淘汰。抱歉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却是真实的。
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请不要为他人而活。不要为所条条框框束缚,这是在按着别人的想法活着。不要人云亦云,以至淹没了你的本心。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听从你的内心和直觉。感觉和直觉会告诉你你真正想成为什么。其他都是次要的。
我年轻时有一本很好的刊物,叫《全球概览》,可以说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它的创始人是离斯图尔特?布兰德,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门洛帕克市,是他用诗一般的格调让这本杂志问世的。大概这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那时还没有个人电脑和台式印刷系统,全靠着打字机,捡到,宝丽来相机。大概有点像平装本的Google,不过早了三十年。这本杂志是理想主义的,里面充满了灵活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
斯图尔特和他的团队出了好几期的《全球概览》,快要无疾而终时,他们办了最后一期。那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大概和你们现在一样大。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有张清晨乡村路的照片,是那种会让冒险者在那搭顺风车探险的路。图片下面有一行字:“求知若渴,谦卑若愚”。这是他们停刊的告别辞。求知若渴,谦卑若愚。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现在,对于你们这些即将毕业展开新生活的年轻人,我也祝愿你们能做到这一点。
求知若渴,谦卑若愚。
谢谢大家
第五篇: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校园生活
www.xiexiebang.com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简称 UMD或UMCP),坐落于美国马里兰州,世界知名学府,美国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作为一所一流研究型大学,UMD在2015-16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41,2015 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名列世界第43,2015 The Business Journals 美国公立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
大学一共孕育出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7名普利策奖获得者、49位国家科学院院士和数十位福布莱特学者。马里兰大学为美国最优秀10所公立大学成员之一,同时也是美国中西部知名的十大联盟(The Big Ten Conference)成员校之一。马里兰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Public Ivy)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一流大学象征的北美大学协会61个成员之一(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AAU)。
马里兰大学因其卓越的教学及研究实力而享有声誉,学校有31项专业名列全美前10名,61项专业名列全美前15名,90项专业名列全美前25名,尤其以犯罪学(全美第一),商学与经济学专业而著名(ARWU 2015 Economics/Business 世界排名第23)。马里兰大学下设13个学院,其科研及教研水平在全美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与美国的其它名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密歇根安娜堡和伊利诺大学等都有合作教学的计划。
校园生活
住宿
马里兰大学的宿舍分配是新生优先,宿舍申请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学生必须提早申请才能保证有宿舍住。学校里普通宿舍楼中一共大概有8900张床、公寓式宿舍楼有625张床。大部分学生住在双人间中。大约13%的学生住在三人或四人间里。新生不能选择单人间。公寓式住房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除了离上课的地点最近外,还有一年四季的空调、地上铺满的地毯、实木家具、4-8个学生住在3-5个卧室2-3个卫生间、免费而且无限制的学校内的通话、无线网等等。
餐饮
学生如果住在非公寓式宿舍里就必须有一个dining plan。马里兰大学食品部门监督着学校所有的餐饮以及相关服务,提供多样、健康、美味的食物,选用最新鲜的原材料。从美味的素菜到外国食物,马里兰大学食品部努力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校园活动
学校有个大型游乐中心。其中有健身房、游泳池、举重室、瑜伽房、乒乓球台、有氧健身房、运动馆、壁球场、深水游泳池、桑拿房、蒸汽房、浴室等。只需用学生卡就可免费使用。学校有自己的职业咨询部门,无论是新生还是大四学生都可以去那里询问以后的职业选择问题。马里兰大学有着华盛顿DC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系统,分为八个图书馆,包含超过四百万本书以及60万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