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范文)
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
—— 课题结题报告
青云中心小学
钱志明
曹学兰
一、研究背景。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差异,有着不同的学习自信心,有着不同的成功体验。著名的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每个人都拥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多重智能结构,这些智能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差异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1.从目前我校教学状况看表面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实则是一刀切的教学,班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只能面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结果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从每次评教反馈意见可窥一斑)这恰恰说明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适应他们的情况和要求,因材施教。
2.从学生的情况看,搞差异教学就像在体育运动场上不同跑道的径赛选手,他们每个人能够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有自己尽情发挥的时空,他们有时会抢占别人的跑道,有时落后但已尽力而为,心甘情愿„„鼓励冒尖,发展个性,允许暂时落后,提倡后来居上,教师能够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置于自已的视线之中,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从我校生源情况看,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有知识分子家庭、工人家庭、无业人员家庭、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地借读生。社会、家庭、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学力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的实验方案,并在我校组织实施。
二、概念界定。
1.个性:列昂捷夫列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时揭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2.差异:指的是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差异性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教学;二是把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
3.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它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二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三、研究目标。
由于前几年国内同类研究已进行,并取得研究成果,因此本项研究我们定位于个案研究。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力求实现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及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研究在班级内开展差异性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强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1.调查分析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了使这个课题更具有实效性、实践性、易操作,成为服务于教学的切实有效的手段、方法、载体,而不是应付潮流的花架子。我们主要以“学生个案”研究为主要形式,从着眼与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出发,去探求手段与目的、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因果关系,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尝试,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研究内容。
2.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2)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法方法。
(3)学生分层。
(4)评价分层。
3.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差异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行为实验的准实验法,实验对象为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班,具体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注意平时实验的资料积累,不断进行总结。
六、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五年,主要分下面几阶段。(1)准备阶段(2006.1----2006.12)
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查阅相关材料,收集教学资料,调查学生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方案,做好提前测定工作,分类归档。
(2)研究阶段(2007.1----2009.12)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实施实验,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建立实验档案,写出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和相关论文,定期研讨交流,边研讨边总结。(3)总结阶段(2010.1----2010.7)
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研究效果,探索出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与之配套的案例、反思、个案研究、论文,写出实验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评鉴。
我们从:五年前的探索——寻找理论依据——在老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逐步实施,发展到如今,课题研究已经结题,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1)科研规划制度: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制定出了我校科研发展规划,将差异教学的深入开展作为我校科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方向,落实措施,使之能够有计划,按步骤,一一落实。
(2)课题管理制度: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青云中心小学课题管理条例》、更对课题的管理网络和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着力于课堂,让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课堂。
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课堂观察、研讨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每学期在课题组内开展六个一活动:
(1)一学期一研讨: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有 “沙龙研讨”、“说课评课”、“个案交流”等。
(2)一周一反馈:每周课堂教学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写好一个教学后记。
(3)一月一心得:每个月整理一篇教学随笔,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吴江行知网上。
(4)一期一案例:每个学期上好一堂同题实验课,并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
(5)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鼓励教师小课题做大文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促进课题研究步入正常轨道。研究课题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注重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尝试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叙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
(二)求索实践,凸现科研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老师们在参与和经历研究过程中努力实现由教学向研究型的转变。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果。
1.尊重学生差异,初步形成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操作说明 :
(1)分层定标,确立目标。
分层定标,确立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A、B、C三层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的不同,从而设计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C层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可以且必须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部分;A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综合运用部分,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
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确立最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分层指导,合作探究。
分层指导,合作探究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C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指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A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师生共同讨论等学习方式,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分层辅导,自主练习。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才能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度都要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教学设计时,设定必做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和选作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和横向拓展),必做题人人要做,选做题一般为2至3道题。A、B、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做。这样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递进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情况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学习,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形成性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4)分层评价,矫正提高。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C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A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对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我们尝试以学生阶段性评价量表来对学生进行更量化的评价。
这一环节,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2.利用学生差异,初步构建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我们学校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反之我们发展小学生的潜能就会举步维艰。几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评价的研究。形成了两条策略,在学科考试、评优、五星级特长生等方面形成诸多特色做法:(1)策略
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心灵的保护伞。
优化评价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2)做法
学科考试的探索
考试方面,我们做了有益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变一学期一次有针对性调研,如语文中高年级作文调研;数学解题能力调研等。
②规定平时老师不得经常性的考试,以减少考试次数。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③试卷语、数、外,三门学科试卷采用等级制,使得不同层次学生既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又不会为分数所累。④小学科老师交换年级出卷,这就保证小学科的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不仅学会语数外,在其它方面也有充分发展空间。学生评优的改革
在评优方面,我们经过近几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调整,初步形成以下成果: ①
变“三好生”为“综合素质优等生”,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实质是评选观念地转变,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
②
增加名额,由当初的学生人数的5%增加到10%,让更多学生有接受表彰的机会。③
给部分表现突出,但在个别方面又存在不足的同学有破格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单项积极分子”如:“爱集体标兵”“爱劳动标兵”“守纪律标兵”“体育标兵”“文明礼仪标兵”等一系列单项荣誉。五星级特长生的评选
在星级特长生评比方面我们评选范围不断扩大,评选方法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人性化。上千名学生受到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评选项目有:阅读小能手、口算、绘画、古诗词背诵、计算机、体育、其它。②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
③评选步骤为个人申报,班评,校评。④公布名单,发给不同星级证书。
3.发展学生差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们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大赛,连连获奖。在朗诵、演讲、写作、书画、歌舞、体育、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吴奕琳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张含千获五年级组二等奖。徐宇佳、张佳怡、李鼎越、杨依宁分获五年级组三等奖;高郁惠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六年级组一等奖。姚思玥、钱丰、钱怡婷分获六年级组二等奖。吴珂宇、严宇超、钱煜敏分获六年级组三等奖;杨以谦、周振杰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四年级组一等奖。金晔杰、陆丹书、王羽丰分获四年级组二等奖。毕文杰、吴灵燕分获四年级组三等奖;张悦婷在吴江市中小学音乐“三独”比赛中“雨竹林”获独舞小学组三等奖;王恒、程轲轲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二等奖;沈学峰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一等奖;茅莹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绘画一等奖;张琦、张莹婷获绘画二等奖;钱逸飞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软笔书法三等奖;徐宇佳《绿色恒温调控车》获吴江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小学组二等奖等。
七、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通过对课题再认识等沙龙研讨活动,课题组的成员们对于本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困惑,得到了以下的共识:
1.理论支撑略显薄弱,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的支撑犹如人的骨骼,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在专题研究、教学实践的引路灯,为深入的探索指引方向。但在这一阶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在理论上的支撑仍显薄弱。以前的专题研究中,也有教育者对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或“分层教学”等主题进行过研究。但如何吸取其精华,与本课题研究相结合呢?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层的理论学习来转变观念,指引深入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教学实践——反思总结”这一系列过程,提升研究效果。
2.精心设计的作业分层,如何确保其完成效果,提高有效性?
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形成了一大研究特色——作业分层,并且已经渐渐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中以“作业楼”的形式,数学教学中以“A、B、C层”形式,根据学生能力分别设计不同难度、形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去完成这样的作业。但作业不仅仅停留于设计的形式,更应注重实效性。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如何给予学生相应不同的解题策略,不同的效果反馈?教师如何确保作业分层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这分层作业的设计、批改上多花精力,确保“底线”——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难易适当。并且批改的形式也可多样化,例如:教师批改,小组互评,汇报展示,全班评议等。并通过多样化的批改,多渠道给予学生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既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提高学生完成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作业分层的有效性。
3.本校班级人数大多在50左右,这样的大班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分层中共同进步?
4.“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5.由于每个学年学生的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案的研究不能持续下去,怎么办?
面对诸多困难,课题组成员锲而不舍,通过理论学习、沙龙研讨、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丰富实验。
第二篇: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个案研究
作者:李朔
摘 要: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和语文一样,良好的语音基础以及语言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英语的课程教育中,语音教学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做好语音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激发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作用。一方面,英语教师自身须具备良好的语音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做出自己的浅析,以期能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做出微薄贡献。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音教学 语音水平
引 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不成熟、理解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弱精神、注意力集中程度差,这给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带来很大困难,纠错能力也就比较差。学生最先接触英语就是从语音开始的,英语语音的基础只有26个字母,单个字母的发音都很简单;但是语音的学习却又是不简单的,在26个字母的学习之后,学生要开始学习音标,音标的发音相对要难的多,音标学习的好坏,对儿童以后英语的学习十分关键。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拥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否则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单词可以读错,发音会不标准,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鉴于英语语音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语音的教学,并根据当前的语音学习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让小学生轻松愉快而又顺利地过了语音这一关,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共同问题。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每一种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整体现状
语音的重要性,英国语音学家吉姆森曾经有过论述,他认为要想学好一门语言,词汇的记忆并不是重要的,语法也只需掌握五成左右便可,但是语音知识却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程度才可以。吉姆森把英语的学习完全归功于语音的学习,固然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是语音确实在语言结构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曾经有语音学家说过:“学习任何语言,秩序语言的 50%-90%的语法、1%的词汇就可以使用,但是语音知识必须具备 100%的掌握”。现在的小学英语语音教育,有很多部分比较不尽人意,包括师资、教学环境、教材内容等。
二、目前教学难点、问题 2.1语言环境较差
首先,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让人轻松掌握一门语言,因为,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语言,并非我们的母语,小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他们的英语基础学习,只能从简单的机械记忆开始,由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能力有限,对于一些音标的发音、单词的发音,只能依赖于机械性的记忆,因而学习效率偏低。
2.2小学英语教师自身语音素质较低
小学英语教师语音素质较低的直接表现为语音和语调不正确。虽然小学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但是他们对英语语音的基本概念不清楚,缺乏必要的语流音变。在教学中没有重音、节奏和连续概念的区分。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辨音能力,善于模仿,这是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表现。但是,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调和语音不正确,使得学生在已开始接受英语学习中接受了错误的读音,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花费大力气也难以纠正错误的发音。2.3教材内容问题
在课上,我们教师一般让孩子们跟读录音带,进行语音教学,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到孩子们不能准确的把握语调,对于偏难的单词也是会降不会升:cases一词就不会念升把握不了。毕业班的孩子们,课上不愿意模仿录音跟读,在Fun reading这一环节非常明显。读课文时,拖声拖调,非常难听。跟不上录音带,完全背离了我们当初运用录音领读的目的。
三、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3.1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教授语音时应努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他们具备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进而具备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兴趣放在英语语音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的首要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产生情感的火花,而兴趣的情感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如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音学习的乐趣,才能使之持续下去,那么对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整个英语素质的提高将产生极大的效应。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内容来看,基本包括语音、语调和节奏三个部分,这三部分虽然不是很难,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内容仍旧有些复杂。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长智力的阶段,老师不能把这些内容一股脑的全部灌输给学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诱发式教学,让学生慢慢的主动去吸收与消化。3.2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年龄段,孩子的玩心较强,很难对枯燥的小学内容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并对单一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因此,我们如果能将语音教育融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让他们自发的、主动的接触、练习、“游戏”语言,那么将会比我们强加、灌输的效果强百倍,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对牌”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为教师出示一张英语卡牌,学生要准确地抢答出哪一个英语单词和它发音一样,这个游戏可用小组计分的方式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看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教师在这场游戏结束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发音的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玩“找同伴”的游戏,这个游戏为教师把教室的地面分为数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个语素,教师现在举起一个英语单词,该单词的某一个字母上有一个点,学生要限时跑到这个点对应的语素的位置上,如果学生没有在时限内跑到对应语素的位置上,或者跑错了语素的位置,这一轮就算出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数轮游戏,最后看哪些学生没有出局,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引导这些从来也不出局的学生说自己的感想,让他们和其他的学生又流学习英语语音的经验等。3.3强化学生的发音
当老师在进行字母学习时,可以运用形象法教学,在大小写字母的学习中,例如O和o,可以把他们比喻成一个大胖子和一个小胖子,这些天真的小学生自然就会觉得更加有趣,他们就会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此外,在具体的语音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张口做练习,不要对学生进行严苛的批评与教育,只有多多鼓励才不至于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练习中出错的学生,老师也将对他们进行纠正,不能指责学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如果老师的批评太过于严重,就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阴影,因为怕出错而不敢进行练习。英语字母的学习,老师应运用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把他们天性中的模仿与表现欲充分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束语
基础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前提,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便利,那么,针对我们当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课堂上,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除了夯实基础之外,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在学生最活泼的年龄段,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自发的学习、掌握英语语音,才是我们最应该遵循的教学道路
第三篇:个案研究
对父母溺爱孩子的个案研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之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共爱一个孩子,父母都将其视为宝贝,宠爱备至,致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自己却浑然不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家长分不清教育爱和溺爱的界线,掌握不了方法和分寸。现列几种普遍存在的溺爱表现,让父母对照一下,以便具体地防止和纠正溺爱。
第一种溺爱表现是一切包办代替
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令父母心痛,为此,代劳一切。每天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时,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不仅情感上脆弱,而且学习缺乏毅力。上小学留一级,初中升不上,母亲通过“后门”把她移到一所乡镇中学,混了个毕业证书。然继父母再托人安排进公交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极的事。让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学习用品。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二种溺爱表现是不让孩子劳动
在谈到孩子劳动问题时,有的家长竟说:“叫他做事还不值麻烦钱呢,还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上小学、甚至读中学的孩子还不做一点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事例二:独生女欣欣,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吃牛奶、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象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就是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后家长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并常与孩子一起快乐做事。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事例三:小波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别大方,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用多少钱都可以。父亲以自己经商的经验开导儿子,没有知识在外做事,是要吃亏的。母亲对小波说,只要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你干,笔者累死也心甘情愿。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顺从,不惜重金投资学习,但是不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结果使小波产生了特殊的优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装满零用钱,学会了吸烟、赌博、打架。学习没心思,考试不及格,留级还没人收。他干脆不进校门,和一帮哥儿门玩乐,最后成了小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事例四:金晶晶出生在一个令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农民家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下万贯家产,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轿车,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打麻将都要开车去。家庭的富有,使金晶晶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非智力因素。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每月的开销是、2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就向父母要,少则千2千,多则上万。有一次,她撒谎要买东西,向父亲要万元,父亲一甩手给了他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是2万2千元,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母亲多次训斥她,金晶晶怀恨在心。后来要不到钱了,竟然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把母亲砸死。
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过多的物质给予只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甚而会因为得不到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生活懒散
家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喝酒抽烟,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却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事例五:一位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常常同桌吃菜,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笔者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
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最终进了监狱。
家长应该经常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学习,不能因为家境富裕就任孩子为所欲为,应该严格要求孩子。
第四种溺爱是平常太溺爱,短暂失去溺爱后的不习惯
事例六:“喂,110吗,我要跳楼自杀了……”3月18日晚8时许,温州新桥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一个想要自杀的人,会报警求救?迅速出警的同时,民警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警情现场位于新桥翠微大道边的一大型建筑工地上,到达现场时,由于该工地较大,楼幢较多,又无路灯,民警一时找不到报警人的位置。这时,听见有人在不远处一幢11层楼的楼顶上大喊:“喂,警察,你们不要过来,我要跳楼了!”顺着声音,民警终于看到报警人在那幢楼顶上。这时,工地宿舍里的建筑工人们也纷纷从宿舍出来,建筑工老黄一下就认出了楼顶上的人,就是他25岁的儿子黄某(男,未婚,福建林元县人)。原来,老黄来自农村,有一子一女,当年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因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传宗接代全指望他,所以老黄从小就对黄某百依百顺。正因如此,也养成了儿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毛病。儿子现在25岁了,还和未成年时差不多,去打工嫌累,嫌挣钱太少,自己又无一技之长,脾气又不好,现在老黄在工地上做粗活养家糊口,儿子又不愿帮忙。儿子从小就大手大脚花钱,至今还是这个样子,由于黄某无固定收入,常向老黄要钱,但不管老黄给多少钱,黄某总是转眼就花光,回头又向老黄要钱,弄得老黄实在承受不起,也渐渐对儿子失去信心。前段时间,黄某因在家借不到钱,就打电话向妹夫要钱,妹夫也被借怕了,就说自己没钱。黄某怀恨在心,常打电话恐吓妹夫。这天上午,黄某扬言要杀妹夫,结果老黄找到黄某狠狠地批了一顿,哪知黄某竟发起脾气来,当场就把家中的锅给砸了。老黄无奈报警求助,在民警劝说下,总算稳住了他。不料到晚上,又出现了这起跳楼事件。。。现场群众越围越多,但任凭民警怎么劝说,黄某就是不下楼,还不让民警接近。见其情绪激动,为防止意外发生,民警也没贸然接近他。双方僵持了约一个小时。知子莫若父,最后老黄恳求民警撤退,不要理他儿子。民警采纳了老黄的建议,佯装撤离现场,埋伏在暗处观察动静。一个半小时后,围观的群众也渐渐减少,黄某见没人理他,就自己下了楼,回房睡觉。
黄某的举动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是极度渴望被关爱的一种表现。由于黄某从小被溺爱惯了,现在失去了那种感觉,心里极度渴望被关爱,便作出了这样的举动。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科学,切莫过于溺爱,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解决措施
以上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普天下的父母心。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宠爱,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是疼我的,采取得逞政策,只要我要什么,父母总会答应的。这样日久天长,使孩子滋生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使孩子称王称霸,盛气凌人,缺乏同情心。此外,过分溺爱会造成小孩生活上的无能。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要严
格要求,绝不能迁就。对一些任性、大吵大闹的孩子,最好别理睬他;这样,孩子在无人理睬时会感到没趣而安静下来,事后再指出他的错误。所以,爱孩子一定要做到爱得深,教得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不要溺爱孩子,做到采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各位家长谨言慎行,不要因为爱孩子,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便好奇地观察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来,小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小蝴蝶一把: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但是它的身体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子,蠕蠕而动。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就像他美妙记忆中的那些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终于,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躯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它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这个好心帮助它的人。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其实,人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更需要自身的奋斗乃至挣扎。过分的呵护,只会使生命萎缩,甚至无异于扼杀生命。
第四篇: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成本个案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成本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成本个案研究是“中国基础教育成本与财政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进行个案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农村地区小学机构成本的现状,了解机构成本的变化特点,为改善现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提供有用的信息。
个案学校的选取是根据“中国基础教
育成本与财政研究”项目的实地调研的抽样框架进行的。我们在贵州、江西、甘肃、安徽和四川等五个样本省的10个农村地区贫困县的20个乡共观察了29所小学,其中20所为乡中心小学,9所为村办小学。在进行个案研究的这些小学中,9所学校位于少数民族地区,11所学校位于贫困边远山区。
数据采集的方法是由学校的主管会计找出1991年和1995年的学校经费收支帐本以及资金流水帐本,研究组会同学校的主管会计一起,按成本功能分类和用途分类详细地登录这两年的学校各项收支细目,力争使数据准确、客观。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校成本的分类
教育成本分类受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也就是说,政府拨款的方式和标准直接决定了教育成本的分类与结构;另一方面,成本分类也基本决定了成本分析的特性,即有什么样的成本分类构架,也基本上确定了成本分析所适用的方法。
根据国内外基础教育成本分类的不同方法,相应地也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成本分析体系,即经费支出按用途分类的体系、经费支出按功能分类的体系和经费支出按活动性质分类的体系。本文着重分析前两种分类方法。
1)按用途分类的体系(参阅下页图1)经费支出按用途分类的体系将全部教育经费支出分成人员部分、公用部分和基本建设三部分,这是我国长期来通用的经费分类体系。
2)按功能分类的体系(参阅下页图2)学校经费支出按功能进行分类与按用途的分类体系不同,其特点是将学校经费的支出与教学、行政、设备运转与维修和基建性成本相联系,通过这一分类,可以更为明确地考察学校经费的使用状况,从而为经费合理使用提供判断的基础。
2.单位成本的决定因素
单位成本最能反映经费使用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仅通过单位成本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效率往往具有局限性,这是因为,影响单位成本的因素具有复合交互性,又由于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尺度难以区分因素影响或作用大小,因此,在运用单位成本作出评价时就必须十分小心。单位成本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教育经费数量在学生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教育成本与教育经费数量呈高度正相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教育经费越多,单位成本越高。
2)教师任职资格、工资水平与教职工数量教职工数量、教师任职资格与工资水平是影响单位成本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中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民办教师的数量规模也直接影响学校人员经费的支出总量,尽管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民办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现有的民办教师依然只能获得较低的报酬,这也是影响教育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3)学生数量学生数量是影响单位成本的直接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单位成本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学生数量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就是说,在成本分析中要考虑学生的流动情况,不同的流动特征对成本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如辍学、重读、退学、转学等。
4)固定资产投入:存量与增量研究单位成本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存量与增量。固定资产存量与增量是影响单位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固定资产存量与增量越多,单位成本越高。本研究中,固定资产投入的生均成本,是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来计算的,因缺乏统一、权威的教育固定资产折旧办法,本文在参考了其他部门的做法后,采用生均固定资产值年平均综合折旧率8%来计算。
5)学制年限计算单位成本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年单位成本和学制周期单位成本。若学生实际花费的学制年限越长,则学制周期单位成本越高。
三、研究结果
1.年生均成本
在核算生均成本时采用了经常性成本和建设性成本的概念及其相应的测算方法,生均建设性成本按固定资产折旧测算。1991年29所样本学校的生均机构成本为256.40元,其中生均经常性成本为204.02元,生均建设性成本为52.36元;1995年的生均机构成本为403.90元。与1991年相比,生均机构成本提高了97.96%,几乎翻一翻。各样本省的实地调查学校生均成本见下表。
表1年生均成本统计单位:元
省名
样本学校数
1991年生均总成本
1995年生均总成本
甘肃
6415.36
539.39
江
西
9274.0
3237.93
贵州
4137.86
174.38
安徽
135.41233.27
四川
348.36
370.97
样本平均
256.40
364.69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甘肃省的生均成本在5个样本省中最高,其原因是,甘肃省的6所样本学校规模较小,生均建设性成本较高,1991年生均建设性成本为194.86元,1995年生均建设性成本为290.06元。
2.年生均经常性成本构成分析
在对各地区的生均成本进行分析时,生均经常性成本最具有可比性。因此,下面着重对生均经常性成本进行分析。
1)按用途的年生均经常性成本实地调查的个案学校数据表明,在农村小学,政府财政拨款的绝大部分支出(95%以上)都是用于人头费,即支付公办教职员工的工资和民办教师的国家补助部分;除乡中心小学外,农村初小和教学点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拨款的公用经费,学校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均来自学生缴纳的杂费和其他收费。
表2年生均经常性成本统计 单位:元
省名
样本学校数
年份
生均经常性成本
生均人员成本
甘肃
1991
220.50
205.19
199
5249.33
222.14
江西
1991
273.80
239.13
1995
105.24
98.74
贵州
1991
137.86
122.35
1995
126.26
117.47
安徽
1991
120.75
94.15
1995
207.2
2202.81
四川
1991
274.91
247.42
1995
346.17
299.26
样本
1991
204.03
178.34
平均
1995
331.30
299.32
根据调查结果和实地观察,我们认为,当前,贫困地区小学生均经常性成本最基本水平线应确定在200~300元之间。如果低于这一水平,小学生的培养质量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2)按功能的年生均经常性成本按功能支出的年生均成本构成分析是考察教育经费的支出去向,即用于教学、行政管理、物质设备运转与维修以及基建投入等活动的资金投入情况,以分析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表31995年生均机构成本统计单位:元
样本生均数学行政管理物质运转与
学校数总成本直接成本成本维修成本甘肃6539.39241.237.890.21江西9237.9381.6718.465.11贵州6174.38117.076.522.67安徽4233.27190.4415.461.32四川4370.97258.0162.3425.82样本平均29364.69286.5732.0312.70
生均建设性
成本甘肃290.06江西132.69贵州48.12安徽26.05四川24.80样本平均33.39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均总成本受教学直接成本和生均建设性成本的影响比较大。象甘肃省和江西省,虽然教学直接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和物质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较低,但他们的总成本却很高。这说明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是非常必需的。
贫困地区小学的教学直接成本主要是教师与教学辅助人员工资支出以及教师教学用书与教学文具支出,其他各项支出较少;在行政管理支出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大都由专任教师兼任,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与津贴专项支出极少。受教育经费数量的限制,行政管理公务费主要是维持学校运转最低标准的学校办公费和差旅费支出;建设性支出既包括固定资产存量(固定资产折旧),也包括固定资产增量(固定资产的新增投入)。就样本总体而言,教学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70.95%。然而,其它方面的支出主要是依靠多渠道筹措的教育经费来能维持日常教学工作,因为政府的财政拨款一般只用于公办教师工资和民办教师补助。
3.学校成本的差异
1)中心小学和村办小学1991年,中心小学的生均经常性成本为231.50元,而村办小学的生均经常性成本为174.24元。1995年,中心小学的生均经常性成本为352.79元,而村办小学的生均经常性成本为269.49元,村办小学的生均经常性成本仅相当于中心小学或完小的76.39%。
1991年,29所学校的生均固定资产增量为78.45元,而1995年的生均固定资产增量仅为13.16元。1991年,乡中心小学的生均固定资产增量为90.09元,而村办小学的生均固定资产增量为41.22元。1995年,乡中心小学的生均固定资产增量为14.00元,而村办小学的生均固定资产增量为10.02元。这表明,在1991年~1995年期间,各校在添置新的教学仪器设备、课桌凳、图书资料等建设性方面的投入较少,主要的原因是教育经费匮乏。
表4江西省星子县横塘乡中心小学和村办小学学校成本比较(1995年)单位:元
横塘中心小学村办小学专任教师数1911其中:民办教师07学生数458373教育经费支出总额9880270102其中:预算内经费支出4358228165生均经常性成本107.54134.41生均建设性成本(含折旧)56.6416.31生均总成本164.18150.72
一般地,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是贫困地区,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均明显优于村办小学。小学教育经费中,教职工工资和民办教师补助是主要构成部分,中心小学的教师主要是公办教师,而村办小学的教师则有一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这有可能使中心小学的机构成本高于村办小学。然而,由于中心小学在校生数量较多,这一因素降低了生均经常性成本。
2)山区小学和平原地区小学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生均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理位置对机构成本的影响主要归根于地区经济的差异。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比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和居民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重视。投入的差异引起成本的差异,引起平原地区小学的生均成本高于山区小学(不考虑寄宿制学校的情况)的生均成本。
表5岔路乡(平原)中心小学和青天乡(山区)中心小学生均成本比较(1995年)
单位:元
岔路乡中心小学青天乡中心小学在校学生数514127生均经常性成本198.45171.07其中:教学直接成本186.77167.09
行政管理成本9.373.36
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1.950.62生均建设性成本(含折旧)97.1827.23生均总成本295.63198.30
3)民族地区小学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在教育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如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双免”和提供学生生活补助。“双免”是免收学生的课本费(语文和数学课本)和免收学生的杂费。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和“双免”使民族地区小学的机构成本相对提高。
4.学校成本的变化特点
机构成本的变化呈以下特点:
1),年生均成本呈递增趋势。年生均成本的递增主要是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而引起的,其次是因为物价上涨因素所致。
2),年生均经常性成本的显著增加。教学直接成本的增加促使生均经常性成本的增加。1991年~1995年,教职工工资与津贴普遍增加。而且还有一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教职工工资的提高和民办教师的转正使得教育经费的支出急剧增加。这是生均经常性成本增加的决定因素。
3),教育经费只能满足教职工工资与津贴支出,无法提供足额公用经费支出。学校为维持日常教学,只得缩减各项非教职工工资与津贴支出,致使学校办学条件不能得到及时改善,结果造成部分学校尚未解决“一无两有”问题。统计结果表明,1995年,29所样本学校学生中尚有7所学校还未能让所有学生拥有上课用的课桌凳,占学校数的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