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
孩子上小学 家长准备好了吗?
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如果孩子在入学前没有做好学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帮孩子完成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而使孩子入学后出现种种不适应的孩子非常普遍。譬如,不少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得积极、爱动脑筋、口语表达能力强,常常赢得父母、老师的称赞。可进入小学后,听到的不再是赞扬声了。老师批评他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作业不符合要求。父母责备他懒散,做作业磨磨蹭蹭。这些往往都是学前准备不足造成的。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简单的教室布置和一排排的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进入小学,学习成了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标准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关系。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这是由于这些差异,造成了有部分孩子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甚至表现出担心、焦虑和厌倦。幼小衔接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大概划分一下,会经历下面的三个阶段:
二、幼小过渡的三个时期
兴奋期:其实,幼儿园里的孩子对上小学都有一种渴望,看到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或者表哥表姐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去上学,总是心生羡慕。到了大班,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心理会随着家长不断的给孩子做的学前准备而不断增加。如:经常告诉孩子你就要读小学了,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带孩子们到小学去参观,带孩子去小学报名等,都会不断刺激孩子们做一年级小学生的渴望心理。随着入学的临近,他们心情激动,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这个时期,为了实现做小学生的愿望,孩子往往很听大人的话,家长提出的以前孩子无法达到的要求,这时孩子都可能会做到,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学习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与天堂般快乐的幼儿园相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苦海。因此部分学生感到约束太多不够自由,学习负担重,产生了怕吃苦、不想上学的厌倦心理。
适应期: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从此高兴起来,逢人就夸老师如何如何,同学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
至此,孩子的幼小过渡宣告完成。大班的孩子正处在幼小过渡的兴奋期,充满了上小学的渴望,这个时候也是做好学前准备的最好时期。在这个时期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还必须为孩子做好体力、注意力、自制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知识储备和语言交往能力等心理、生理、知识方面的准备工作。
我就着重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谈如何提前做好准备三、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走神、做小动作,听讲的习惯没有养成。
1、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家长白天上班很累,晚上就喜欢看电视,而且声音很大,还有的家长喜欢把邻居、同事约在家里打麻将,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孩子就能耳濡目染。此外,要注意排除干扰孩子学习的因素。许多孩子习惯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分散注意力的诱因。
2、适当进行注意力训练。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是40分钟,而幼儿园一节课只有20~30分钟,这就要求孩子们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要更长一些。一般来说,让小孩子专心地听人讲话,那怕是他不太喜欢的,需要经过自己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能达到15~20分钟就不错了。所以一方面希望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在教学时间上能一点点延长,同时多开展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在家里,家长也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孩子画画时,可以在他画完一张画后让他紧接着再画一张比这一张更好看的,然后给予奖励。
3、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的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
4、培养用心倾听的习惯。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平时与孩子交流,最好能面对面地做下来,你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或提出一些问题,试着多问问“妈妈刚才说什么?妈妈让你做什么”,切忌不停地唠叨,久而久之孩子对你说的话不在意了,无形中也会影响他听的习惯。你给孩子讲故事或听录音讲故事,不妨在听之前或听后提出几个小问题,如“故事中有几个人物?”“请您简单地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等,既培养了孩子用心倾听的习惯,又培养孩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问题二:依赖性比较强,做作业拖拖拉拉,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1、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入读小学后,不但要求自己能做的是自己做,如: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检查文具书本是否齐全。班里也会有很多岗位需要孩子们去履行岗位的职责,如:值日扫地、整理桌椅、帮老师收好清点作业等等。这些都要求孩子要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从日常生活开始,孩子能做的尽量让其做,做不好则在旁指导,切忌包办代替,对孩子做好了某一件过去做不好的事,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比如每天幼儿都带书包来幼儿园,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己保管,缺少的东西及时告诉家长,这样做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那些具有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孩子肯定在学习上也是比较独立并且很快能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
2、从生活中那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三心”———学习责任心、进取心和恒心。比如,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交待他在一定时间内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然后一定要跟踪他是否完成。及时完成给予表扬、奖励。无法按时完成则应了解原因,提出要求。鼓励他去做。这里要强调的是按时。这样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心就培养出来了。然后,在即将进入小学之际,家长要让他觉得上小学,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受老师表扬是很光荣、很了不起的,让他把生活中养成的责任心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学习中来。
3、家长陪孩子读书不可提倡。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甚至包办代笔。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4、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样会导致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
5、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6、训练孩子做事快的动手能力。这里强调一个“快”字。要让孩子把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尽量节省下来,然后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另外去多看课外书,或者学一种技能,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问题三:大部分孩子语言表达上不够自信,语言不够规范。
1、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都要求普通话教学,所以小朋友听说普通话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平时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多与孩子讲普通话,鼓励他们用普通话讲他自己的的事情,介绍自己的朋友,讲得不准,讲得不好,教师来帮助纠正。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一些普通话的动画片、儿童电视节目等来提高他们听说普通话的能力。
2、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没等放学就背起书包回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 解 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呤、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
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完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入小学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3、引导孩子阅读:喜爱阅读的孩子肯定是爱学习的孩子。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还孩子的影响是全面而且深远的。阅读过程中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规范化语言的引导。当然幼儿阶段更需要的是家长为孩子读故事、讲故事,或者让孩子听录音讲故事。
问题四:学习的兴趣不持久,学习成绩时好时坏不稳定
1、注重智力的开发: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我从一名小学老师的角度出发,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提前教给孩子小学知识弊大于利。提前学习非但不能让孩子领先一步,反而会让孩子对上课感到不新鲜,进而让他在课堂上养成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或讲话、开小差等坏习惯。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应把学习准备的重点放在开发智力上,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交谈。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较长时间的记忆和复杂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自信、自如地应付与日俱增的学习任务,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提前学拼音)
2、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虑。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重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都会下降。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猿意马,甚至胡思乱想。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太擅长的一面,作为家长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总是和别人的孩子去比较,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谁怎么怎么好。
3、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准备。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四、抓紧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立规矩
2、讲方法
3、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4、教育者要求一致
5、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6、多鼓励、多表扬,使孩子乐于遵守家长的要求
第二篇: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1、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集体活动不过一小时左右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进入一处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境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紧张的智能力活动家时间骤然增加,在脑皮层细胞能量增长,神经系统负担加重,使幼儿在开学初期倍感疲劳,甚至学习兴趣消失。
2、生活环境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还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不仅有丰富有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然角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场地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3、社会要求高:
幼儿蜀保教并重的机构,着重全面发展,粗浅知识的传授。智力训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渗透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之中,而有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它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远见规范性,幼儿不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机构。各种知识技能的传达室授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内、教学大纲和教材过行系统教育,要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的努力,这就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恐惧、紧张、压力。
4、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一日生活动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法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法大纲,注意教学法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则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幼儿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角时间少,新入不敷出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枯燥,增加了幼儿敌视应中的心理距离,使之感到压力和生疏。
5、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粗浅的知然和社会稆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教学法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小学语文低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同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练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全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组织,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小学数学学什么?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3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认识钟表。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实践应用 幼小衔接二大适应
(一)社会适应力
(二)学习适应力
怎样做好幼儿入学的学习促进?
1、听的习惯:成人说话不要啰嗦,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2、阅读的习惯:对文字、图画、题目要求的理解,正确理解题意(审题),清楚要怎样做。
3、思考:小学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4、表达:精简、准确、流畅的表达。
5、动手操作:学习观察生活、发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幼儿入学宝典
(一)为幼儿做好入学的物质准备
1、书包:
大小---能容纳A4大小的书本
外型及色彩---比较鲜艳(易引起成人的关注)
结构---内部分层,外部小包较多,背带结实、扣纽安全。
2、水壶
功能---可自己开启壶盖、有背带、经摔打、无毒。
3、文具盒
结构及文具盒放置---可以是双层:一层可放铅笔(不要自动铅笔)和绘画橡皮擦(不要有香味和图案的玩具类橡皮擦),另一层放一根小尺子和一只刨笔刀。
4、小记事本
大小及作用---幼儿手掌大小即可,随时记录作业及教师的要求。
5、其他
餐巾纸一包,湿巾纸一包(以备幼儿进餐,入厕时使用)塑料袋2个---装纸屑、笔屑等废渣(备用)
(二)幼儿家庭学习环境准备 房间:
1、单独的幼儿房间(关上门,房间外的声音和灯光基本不会进入幼儿房间,利于幼儿自觉、专注的完成学习活动)。
2、幼儿房间中须将以下物品收捡进储藏室或收纳柜,避免幼儿看见或随手能拿到,3、房间灯光明亮,照度好。
4、房间在高层,窗户须有较坚固的防护类的防护措施。
5、自己能够得到的房间灯的开关,幼儿能随时开关灯。进入小学后幼儿进入一个更独立、丰富、多变的社会。房间家具:
1、单人床:最好是成人单人床,幼儿睡觉比较宽松,被子也不易掉下床。
2、书桌:有2个以上的抽屉、1-2个柜:一抽屉装书本、作业本、考试卷子;一抽屉装绘画工具学具、绘画作品;书桌柜用于收捡幼儿不再用的教科书、用过的作业本、考试卷和幼儿根据教师要求收集的物品。
3、书架:放置教科书、工具书、幼儿文学图书、绘画畋书等书籍、光碟。
4、衣厨:一橱装幼儿的衣物,一橱的隔断能将上衣、下装、内衣;正当季的、不当季的衣物分门别类,而且高度满足幼儿能自己取放。房间中的生活用品:
1、护眼台灯
2、小闹钟(有清晰的用数字显示的时间、有较响亮的闹钟声)
3、台历一本
4、镜子
5、梳子
6、擦脸的护肤品
7、幼儿的钱柜工储钱罐(便于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财富”)
8、幼儿奖状品的展示区、展示台
9、幼儿小红花的收藏盒
10、幼儿的日记本 入学幼儿家长的心理准备
孩子入学后会在很多方面出现“新问题”
1、宽容的看待、给予有益的帮助;
2、在孩子颓丧的时候助记词时给予鼓励;
3、不懈地致力于幼儿习惯的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地培养、;
4、良好沟通渠道地建立,是我们的家长朋友所要作的全部。关于时间:
1、入学后,周一早上,学校升旗,会要求幼儿于8:30(或更早),平时,幼儿须于8:30(或更早)到校。
2、入学后,每日早上欲留30分钟—60分钟为幼儿起床、自己梳洗、整理、进餐的时间,幼儿每日须在晚最迟21:00开始洗漱、上床睡觉。
3、每日留给幼儿与自己进行沟通的量间最少也要保证10分钟(以让幼儿在学校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和压力得到缓解,增强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和自信)。关于学习:
1、忘记作业:提醒孩子打电话问朋友或老师,或准备专门的记作业的小本,每日作业前翻看。
2、被老师批评:告诉孩子很正常,每个人都曾被老师批评过。郑重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孩子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3、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能说明您的孩子学习差。平和的和孩子一起看错在什么地方,是不小心还是不懂,(如果发现有不懂,立即搞懂;如果是不小心造成的,一起算算因此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表示非常遗憾的样子)。
4、老师反映上课不认真:和孩子谈谈,找到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5、孩子说:老师说没有作业—教孩子怎梯状复习预习(特别是拼音、汉字、要背诵的课文当天学的当天会读,能听写)。
6、英文老师、语文老师说:每天听读15分钟课文、(单词或拼音)---早上时间、晚上时间都很紧,抽专门的时段来做不可能坚持,最好是起床就打开录机,孩子穿衣、吃饭、收拾整理都可以边听边做边读一直到孩子出门上学,如果上学路上能继续听就更好了。
7、做作业:关注坐姿、握笔姿势、手眼距离;关注幼儿书写顺序、提醒幼儿想好再写,减少修改次数。
8、完成学习后:做好四件事---收拾整理书包学具、收拾整理书桌、收拾整理自己的小屋、铺床。关于生活:
1、每日回家后补充蛋白质、维生素;预留锻炼身体的时间15分钟(跳绳、仰卧起床。。。)
2、每日做家务1-2件,作记录。
3、每日上床前放好第二天需用的红领巾、需穿的衣物、鞋;换下的脏前物放在指定地点。(从天天提醒—偶尔提醒---不提醒)。
4、鼓励孩子每日做“趣味日记”,和孩子分享。
小学的目标:
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学习着、收获着、快乐着。小学教材的特点: 知识版块相同,深度不同。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教材内容具有适当弹性。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重视隐性课程。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学习促进:
听的习惯:成人说话不要啰嗦,过多的重复自己的话
阅读的习惯:对文字、图画、题目要求的理解,正确理解题意(审题),要怎样做 思考:小学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表达:精简、准确、流畅的表达 如口编应用题
1、仔细看图里有什么
2、能不能看着图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
3、看到这副图你想到了什么 动手操作:
1、顺序的观察,用方法来记录已选择的内容(如不同的符号)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的能力
3、寻找异同,提高辨析能力
4、学习观察生活、发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第三篇:中美小学教育差异
中美小学教育的差异
10级小语2班
罗洋
2010051628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在一个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生涯中,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教育理念,中国和美国由于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教育发展水平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尤其是在作为初等教育阶段的小学来看,最为明显。
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影响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桥梁。对于中美两国小学教育的差异所在,首先,从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教师来进行探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教师作为教育的承担者,其根本人物是教书育人。广义上而言,教师和教育者是等同的,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两个国家教育的社会背景不同,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就专业知识而言,中美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一致之处,都是需要取得大学学士学位及其以上的学位,进行严格的教师资格测试,得到教师资格证书进而入校执教。在中国,一张教师资格证书可以保障你的教书生涯,但是美国大部分州有两类教师证书,即临时或初级证和永久或专业证书。在美国,做教师的前提是至少获得临时证书,如果想要永久的做一名教师,除了任教的经验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高学位意味着一种保障,相信学位较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有所长处。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教师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平是逊于美国的。
在中美小学老师对于《灰姑娘》这一课的讲解上,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差距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我们在佩服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反思本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同一个故事,美国老师是在不干扰学生的是非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人物立场来看待和判断故事中每一位人物的行为的正确性。而中国的小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判断故事中人物行为正确与否,常常将自己主观的思维方式或传统的对错观加注在学生的身上,更直接的便是直接指出某个人的行为是错误或者正确。就像灰姑娘这个教案中,灰姑娘受到后母的不公正对待,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第一时间来判断后妈是坏人,也许中国的小学教师点到这里即可,而美国的小学教师虽然赞同,可是这并不是他们认同的唯一看法,他们想让学生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一面:“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这样的想法是在中国同样学习《灰姑娘》这一课的学生无法自主体会到的,当然教师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企及到这样深奥的道理。在这些方面,中国小学教师交给学生们的是比较肤浅的思想和知识,而美国的教师便是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更深的一面,这种区别是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的。
教师的专业情感即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真情实感,这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专业情感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也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教师职业情感由对职业的认识、热爱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业贡献的情感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教师是对于专业情感差异还是不明显的,教师之于学生亦师亦友,但是从《灰姑娘》教案来看,对于学生而言,美国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朋友,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就像是朋友之间的寻常交流。但是在中国,教师是为学生所尊重的,教学课堂是严谨的,少有这样轻松对话式的课堂交流,甚至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语言行为盲从,这种现象在中国小学里最为常见。除此外,在美国的学校中,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学习差距很大。但是,所见到得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样尊重,没有给人三六九等的感觉。当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老师在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后,修正自己原来的看法。为了规范在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出了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六项超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道德标准。可是中国便不是,教师们常常将成绩作为一种衡量尺度,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常常存在一种优生差生的不公正待遇。
再说说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
对比中美两国的教学过程,差异巨大,为什么同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层次感。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套固定的模式,一篇文章的教学,往往会根据年段的不同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一片阅读的教学,固定的模式:标自然段—分段—归纳段意,然后针对一些重要的句子进行提问解答,点明中心思想和情感体会。教师照本宣科的引导学生做完这些步骤,那么就算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然而,在美国的灰姑娘教案中,教师根本不会让学生分段落,写段意,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谈话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中,一些看似偏离了课文主题的话语都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那一个关于午夜十二点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的后果的假设,教师这个问题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告诫同学们守时的重要性,这么轻描淡写的一个问题却会在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影响,比起在中国那种一字一句劝告学生守时的重要性真是事半功倍。此外,美国教师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走进课文体会中心思想,又联系实际从课文引入学生的自身,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观察两个教案,其实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来制定的,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由这个灰姑娘的教案,可以看出中国的小学教师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以书本为先,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能偏离课本。所以,中国小学教师在总结一堂阅读教学时,启发学生所用的提问都有一个前缀:“根据这篇课文„”或者“由这篇文章得到了„”即使学生有所心得体会,也缺乏自主性和新意。然而,美国教师借课文中的内容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诱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到启示,教师再加以复述总结,可以说这些体会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过程与方法的不同直接会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教育总是按部就班,有着严格的教学方案,因此形成了了一套学习课文的模式,而美国则是相对活跃许多,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创新,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向上发展,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美国教师便予以尊重,争取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而中国的小学生常常将思想局限在书本上,高度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少有遇上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脱离教师原本的教学秩序也常常被驳回。
如果说中国的小学教师注重的是对书本的知识和情感的认识活动,那么美国的小学教师就是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审美和情感的认识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是我就中美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比较中美两国小学教育的差异。美国可能是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最早的国家之一了,其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公立学校运动及地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确立,美国政府通过不断审定、完善和提高教师的入职标准来保证教师的质量,因此美国的教育体系是较为完整的,而中国虽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近代才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则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这些差距在小学教育中最为明显。希望我国可以充分吸收美国小学教育的长处,弥补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
第四篇: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范文)
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
—— 课题结题报告
青云中心小学
钱志明
曹学兰
一、研究背景。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差异,有着不同的学习自信心,有着不同的成功体验。著名的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指出:每个人都拥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多重智能结构,这些智能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差异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1.从目前我校教学状况看表面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实则是一刀切的教学,班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只能面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结果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从每次评教反馈意见可窥一斑)这恰恰说明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适应他们的情况和要求,因材施教。
2.从学生的情况看,搞差异教学就像在体育运动场上不同跑道的径赛选手,他们每个人能够在自己的跑道上前进,有自己尽情发挥的时空,他们有时会抢占别人的跑道,有时落后但已尽力而为,心甘情愿„„鼓励冒尖,发展个性,允许暂时落后,提倡后来居上,教师能够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置于自已的视线之中,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从我校生源情况看,学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有知识分子家庭、工人家庭、无业人员家庭、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地借读生。社会、家庭、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学力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的实验方案,并在我校组织实施。
二、概念界定。
1.个性:列昂捷夫列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时揭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2.差异:指的是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差异性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习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教学;二是把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
3.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差别。它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特长和才能;二是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领域里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三、研究目标。
由于前几年国内同类研究已进行,并取得研究成果,因此本项研究我们定位于个案研究。以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和差异教学观为先导,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差异的适应、培植、和利用,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力求实现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分层”教学理论及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水平,研究在班级内开展差异性学习,发展学生智能强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1.调查分析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了使这个课题更具有实效性、实践性、易操作,成为服务于教学的切实有效的手段、方法、载体,而不是应付潮流的花架子。我们主要以“学生个案”研究为主要形式,从着眼与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出发,去探求手段与目的、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的因果关系,进行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尝试,在个别和具体中寻找共性的研究内容。
2.实施差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2)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法方法。
(3)学生分层。
(4)评价分层。
3.实施差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差异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行为实验的准实验法,实验对象为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班,具体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注意平时实验的资料积累,不断进行总结。
六、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五年,主要分下面几阶段。(1)准备阶段(2006.1----2006.12)
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查阅相关材料,收集教学资料,调查学生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方案,做好提前测定工作,分类归档。
(2)研究阶段(2007.1----2009.12)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实施实验,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建立实验档案,写出阶段实验工作总结和相关论文,定期研讨交流,边研讨边总结。(3)总结阶段(2010.1----2010.7)
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总结研究效果,探索出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与之配套的案例、反思、个案研究、论文,写出实验研究报告,请专家指导评鉴。
我们从:五年前的探索——寻找理论依据——在老师和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逐步实施,发展到如今,课题研究已经结题,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1)科研规划制度: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制定出了我校科研发展规划,将差异教学的深入开展作为我校科研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方向,落实措施,使之能够有计划,按步骤,一一落实。
(2)课题管理制度: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青云中心小学课题管理条例》、更对课题的管理网络和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着力于课堂,让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课堂。
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课堂观察、研讨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每学期在课题组内开展六个一活动:
(1)一学期一研讨: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有 “沙龙研讨”、“说课评课”、“个案交流”等。
(2)一周一反馈:每周课堂教学结束,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并写好一个教学后记。
(3)一月一心得:每个月整理一篇教学随笔,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吴江行知网上。
(4)一期一案例:每个学期上好一堂同题实验课,并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
(5)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鼓励教师小课题做大文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真正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促进课题研究步入正常轨道。研究课题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注重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尝试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叙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
(二)求索实践,凸现科研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全校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老师们在参与和经历研究过程中努力实现由教学向研究型的转变。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一些成果。
1.尊重学生差异,初步形成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操作说明 :
(1)分层定标,确立目标。
分层定标,确立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A、B、C三层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的不同,从而设计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C层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可以且必须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部分;A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综合运用部分,是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
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确立最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2)分层指导,合作探究。
分层指导,合作探究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C层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指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A层学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师生共同讨论等学习方式,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同时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分层辅导,自主练习。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才能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都有所收获,“掌握尺度”这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作业设计的容量、难易程度都要按大纲要求与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教学设计时,设定必做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和选作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和横向拓展),必做题人人要做,选做题一般为2至3道题。A、B、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做。这样设置学习的“阶梯”,为学生提供递进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情况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自觉、主动地积极学习,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过程的做法,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形成性练习,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4)分层评价,矫正提高。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C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A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对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对少数未能达标的学生,要掌握其问题所在,并落实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对已达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我们尝试以学生阶段性评价量表来对学生进行更量化的评价。
这一环节,我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2.利用学生差异,初步构建发展学生潜能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我们学校教育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于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反之我们发展小学生的潜能就会举步维艰。几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评价的研究。形成了两条策略,在学科考试、评优、五星级特长生等方面形成诸多特色做法:(1)策略
建构人性化的评价体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心灵的保护伞。
优化评价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2)做法
学科考试的探索
考试方面,我们做了有益地探索,取得初步成果:
①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变一学期一次有针对性调研,如语文中高年级作文调研;数学解题能力调研等。
②规定平时老师不得经常性的考试,以减少考试次数。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③试卷语、数、外,三门学科试卷采用等级制,使得不同层次学生既能通过考试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又不会为分数所累。④小学科老师交换年级出卷,这就保证小学科的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不仅学会语数外,在其它方面也有充分发展空间。学生评优的改革
在评优方面,我们经过近几年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调整,初步形成以下成果: ①
变“三好生”为“综合素质优等生”,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实质是评选观念地转变,我们更注重综合素质。
②
增加名额,由当初的学生人数的5%增加到10%,让更多学生有接受表彰的机会。③
给部分表现突出,但在个别方面又存在不足的同学有破格的机会。我们还设立了“单项积极分子”如:“爱集体标兵”“爱劳动标兵”“守纪律标兵”“体育标兵”“文明礼仪标兵”等一系列单项荣誉。五星级特长生的评选
在星级特长生评比方面我们评选范围不断扩大,评选方法变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人性化。上千名学生受到表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评选项目有:阅读小能手、口算、绘画、古诗词背诵、计算机、体育、其它。②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
③评选步骤为个人申报,班评,校评。④公布名单,发给不同星级证书。
3.发展学生差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学生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们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大赛,连连获奖。在朗诵、演讲、写作、书画、歌舞、体育、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吴奕琳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张含千获五年级组二等奖。徐宇佳、张佳怡、李鼎越、杨依宁分获五年级组三等奖;高郁惠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六年级组一等奖。姚思玥、钱丰、钱怡婷分获六年级组二等奖。吴珂宇、严宇超、钱煜敏分获六年级组三等奖;杨以谦、周振杰在第二届“时代杯”数学文化节“数学之星”全国评选中获四年级组一等奖。金晔杰、陆丹书、王羽丰分获四年级组二等奖。毕文杰、吴灵燕分获四年级组三等奖;张悦婷在吴江市中小学音乐“三独”比赛中“雨竹林”获独舞小学组三等奖;王恒、程轲轲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二等奖;沈学峰获2008年(春季)吴江市中小学航空模型比赛“天驰Ⅱ”橡筋双翼机+“云海”橡筋直升机一等奖;茅莹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绘画一等奖;张琦、张莹婷获绘画二等奖;钱逸飞获2007年吴江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摄影比赛软笔书法三等奖;徐宇佳《绿色恒温调控车》获吴江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小学组二等奖等。
七、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小学差异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通过对课题再认识等沙龙研讨活动,课题组的成员们对于本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困惑,得到了以下的共识:
1.理论支撑略显薄弱,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的支撑犹如人的骨骼,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在专题研究、教学实践的引路灯,为深入的探索指引方向。但在这一阶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在理论上的支撑仍显薄弱。以前的专题研究中,也有教育者对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或“分层教学”等主题进行过研究。但如何吸取其精华,与本课题研究相结合呢?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层的理论学习来转变观念,指引深入的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通过“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教学实践——反思总结”这一系列过程,提升研究效果。
2.精心设计的作业分层,如何确保其完成效果,提高有效性?
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形成了一大研究特色——作业分层,并且已经渐渐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中以“作业楼”的形式,数学教学中以“A、B、C层”形式,根据学生能力分别设计不同难度、形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去完成这样的作业。但作业不仅仅停留于设计的形式,更应注重实效性。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如何给予学生相应不同的解题策略,不同的效果反馈?教师如何确保作业分层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这分层作业的设计、批改上多花精力,确保“底线”——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难易适当。并且批改的形式也可多样化,例如:教师批改,小组互评,汇报展示,全班评议等。并通过多样化的批改,多渠道给予学生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既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提高学生完成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作业分层的有效性。
3.本校班级人数大多在50左右,这样的大班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合作,让课堂在差异中发现共性,在分层中共同进步?
4.“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5.由于每个学年学生的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案的研究不能持续下去,怎么办?
面对诸多困难,课题组成员锲而不舍,通过理论学习、沙龙研讨、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化实验,完善实验,丰富实验。
第五篇: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