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立福博士培训心得
2012年10月22日—24日,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博士,在太谷二中高二年级会议室为我们学校新教师作了专题培训。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针对“三五三”课堂工具单的开发和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以及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听讲者被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满三天的学习,对于一个刚毕业一年的数学老师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它犹如大海里的一盏航灯,为我指引专业的路线。通过学习,我大概有几点反思: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传统教学观视闽中,强调教师教学行为和传授知识的艺术性,轻视学生主体的学习责任、学习方法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性。从实践研究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了”老师推着学生走“的惯性,走进了”先教后学“的教学范式,最终培养了”勤“(经验型)教师相懒学生,学生始终没有学会有效的自主学习,失去了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观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强调知识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教师角色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研究者。
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要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逐步建构”先学后导“教学范式,培养”懒“(智慧型、反思型)教师和勤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效教学”是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突出强调了教学规范的转型。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转型,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上的转型,而是具体的、内在本质上的转型,是从内在的教学设计、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外在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的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在“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视野中,为了追求“教学规模”效应,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学生视为整齐划一的无条件接受知识的“器皿”,教学设计过程是从课程教材到教案的复制过程,其结果便是“目中无人”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习便成了被动式、接受式、等待式学习。新课程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抑。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重心要放在如何凸现学生主体性方面,重点体现三点:一是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发展需要来进行个性化设计;二是设计学-生对文本问题的发现、生成以及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中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以问题提出、问题对话、问题解决为主的行动路线,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凸现以主体性为主的教学设计,将有效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奠定最基本的行动基础。教师角色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传统课堂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和权威性,把学生当成无知者,构成了严格的上对下的线性关系,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绝对“控制者”,要求学生要“听话”、“顺从”和“执行”。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便失去了自主和个性,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欲望,失去了问题和思考。建构有效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是基础,师生关系转型是关键。在有效教学中,“教筛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第二,关于导学型学本课堂的有效创建,所谓“导学”是指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问题的分类将知识有效地问题化,从而达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课堂问题化---学习问题化这样一个有效地学习路径。而此中,我们必须明确文理科中不同的问题分类及其内容,那么对于理科来说,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性问题:主题、人物、字母、符号、意义、公式、概念、定义
原理性问题:公式解读、性质定理、原理原则、逻辑关系、操作要领、图标说明
习题性问题:文本例题、习题、练习
拓展性问题:基于上述三种问题,围绕教学内容拓展二形成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教会学生首先在问题生成导读课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将文本内容准确地转化为问题。这样才能呈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有效学习的链儿。
言归正传,导学型学本课堂的创建,1、课前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提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按知识结构、问题结构、目标结构进行系统的先知学习;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展示对话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要求如下:“当某一同学或某一组在进行展讲时,其他同学要学会静听和思考,根据展讲者提出的问题引发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要及时给与评价,为了丰富展讲结论,本组或其他组要进行补充性多元表演,在整个展讲过程中,全体同学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学困生。”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要结构化备课和设计,开发好工具单(详见第三)组本教研一定要把好质量关,而后,师生共同建构,小组团队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和狼性学习的氛围。
2、课中,一定要按照“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三个课型来上,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这三种课型的成功实施都要依靠教师的智慧导学来支持。
3、课后,学生要进行回顾复习,教师的回归指导也要跟上。
第三,我们来谈谈教师有效地开发工具单。工具单具体有: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等。
首先,教师要了解原理,三个单子作为三种课型的工具,要难易得当,层层递进;当教师开发问题工具单时,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走进文本,阅读6遍,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找到关键内容,并围绕关键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根据课时数和学习目标,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将基础性问题设置在问题导读评价单,将体现重难点发展性问题,设置在解决评价单中,将属于拓展提高性问题,设置在拓展评价单上;另外,可以根据发展优生的需要设置挑战单和训练单。其次,个体操作步骤中
1、走进文本,反复阅读(6遍)实现三次对话(与文本人物、要素对话;与作者与发现者对话;与编辑老师对话)
2、明确问题分类,实现知识问题化
3、结合目标和课程标准,生成个性化学习目标
4、按照三个工具单的模块进行设计
5、参阅教辅,提炼完善,吸收整合学生生成的问题
6、按照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五个特点,评价工具设计的质量。
第四,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
教师发展的三重境界:追“傻”求真---追“懒”求智---追“愚”求艺 教师专业成长四个阶段: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
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认真观摩、总结、学习,也会缠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实践。
除此之外,韩教授还给我们传授了创建新型小组合作的十二字诀,其内容可以归纳为:
1、愿景
2、角色、3、体系
4、团会、5公约
6、评价,对我启发很大。
1、愿景:在这一块内容里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和最高的理想。对人生美好的风景的一个憧憬,产生一个学习的动力。明确自己与理想的差距,现在的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去锻炼自己。建构愿景是需要召开主题班会,构建学生愿景;同时,教师也需要建构教师愿景,做到人人有愿景,人人有理想。
2、角色: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只设有班长、学习委员等,这样的角色只能让少部分人明确自己的角色,大多数却只能跟着别人走。在小组学习中每组设立学科长,这样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自信心,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3、体系: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我们将通过两个体系来管理班级,一是学术体系,另一个是行政体系,两个体系相互配合和补充。
4、团会:是我们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团体都有自己的任务,这其中包括家长、任课教师、学科长,经常讨论研究学习方法,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5、公约:各小组都要有自己的公约,并且每人都要签字承诺。目的则是落实各学科任务,保证日常工作小组学习机制得到充分展示。
6、评价:这一环节也是一个教学反馈,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五元评价和成绩评价。体现了个体学习便捷化,团体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的内涵。使个体问题变化为小组问题,升级为班级问题,全面解决各个学生的困惑。
韩博士说:“一种健康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教育观。这是唤醒人的本性,突出主体性,开发潜能,释放最大能量的教育;是真正实现民主、自由、开放、平等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形态上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多元化教育。”
第二篇:听韩立福博士讲座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观念,追求有效课堂
————听韩立福博士报告心得体会
张佳佳
2013年7月16日—18日,中央教科所理论研究部研究员韩立福博士对我们学校教师作了专题培训。韩立福教授的培训内容大致分为“问题导学”学本课堂的创建、问题学习工具单开发与学习方案设计新思维新策略、如何上好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高三有效复习成功方略、如何建设教师团队机制、如何创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研课报告结构框架。通过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熟悉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而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对“问题导学,先学后教”各环节的认识 第一,“问题导学”即提出问题。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第二,“先学后教”。有了前面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然后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把“教”转化为“学”,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要做到三大转变
1、转变观念,追求有效意识。
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老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使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在的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而“先学后教”这种模式就能很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先学后教”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这种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学生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搞好学前指导,依据学情来设计教学步骤。在教学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先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量问题,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的学,是学习伙伴的共同合作学习,不是无目的的学,不是放任自留,也不是简单地看看书老师再回到讲解的老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学成果,暴露学习中的缺陷,使老师准确掌握学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释疑解难,进行“后教”,由于老师只讲学生自学时不会的知识点,不仅讲解更具针对性,同时节省大量时间。“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讲授,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讲得时间少了,学生自学、展示,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2、转变思维,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其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其课堂质量。韩立福博士为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如何创建新型教师团队机制。他的讲解十分生动具体,同时还组织指导教师们现场演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立竿见影,让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在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顺利,高效课堂再不是模糊的定义词语,而是实实在在、真正为我们所用,使学生受益的教育教学方法。
3、转变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 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有时还不仅要当好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且应该当好学生的配角,师生及学生之间应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形成全班学生及师生间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别人创造表现、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的风气,这种和谐、平等、民主、健康的教育氛围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由此说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能够合作、充满善意、交往和谐、自然真实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实施有效教学搭建有效平台。能否从“控制者”向“ 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同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交多少知识。韩老师的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着实让我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却内容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韩博士也给出了他的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愿景
学习愿景是影响和指引每个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系统和有效机制。
1、召开主题班会,建构《我的愿景》。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选择适当机会,召开以“我的愿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采用自我想象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想理想和人生价值。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我的愿景》,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好《我的愿景》,把它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2、学习愿景化,时时激发,增长动力。让学生充分理解今日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为愿景而学习,实现学习愿景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3、建立班级愿景,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学习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特征是一种有集体愿景的团队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探讨班级近期学习愿景和长期学习愿景。使学生个体愿景与小组愿景、小组愿景与班级团队愿景结合起来,让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团队愿景而努力奋斗。使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感和荣辱感,从心里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我们团队进步而学习,从而增加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力,为大面积提高团队学习力奠定基础。
(二)、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打破常规小组分工形式,小组人数要为偶数,建立同伴学习的评价机制,各组在原有的小组长基础上,增设学科长。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互相制约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在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之间互动、如何师生之间交往等方面做出基本规范和要求,并提出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内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3、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增加团对内部的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自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做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四、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问题导入”阶段,教师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导学案,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引导化,知识体系逻辑化,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导学案基本掌握相应的重点、难点知识。
2、在“先学后教”阶段,教师要使学生明确 “先学”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
(1)、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2)、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其功夫主要在课前。
(3)、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3、“当堂训练”阶段,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再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而“当堂训练”的关键就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针对性、强化性。
从韩博士的报告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有积极上进的态度,对教育充满爱心、热心和良心,相信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搞好有效教学,实施好素质教育。
第三篇:韩立福报告
规范细节 提高质量 提升品味
----韩立福博士对宝鸡实验小学课改工作的评价意见 序:9月29日,我第三次来到宝鸡实验小学,采用走班观课的方式对12节课进行了观察,又对六年级二班英语课董红娟老师和五年级二班的语文课寸芳芳老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观察,通过深度观察,亲眼目睹了宝鸡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所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由教本课堂正在积极走向学本课堂。四年级以上的课堂均达到了“教师搭台师生唱或教师搭台学生唱”的境界。每节课均由学生主持,由学术助理组织大家学习。学生学的开心,学的真实,学的幸福,人人参与,人人展示,每个学生都在做最好的自己,这种场景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这里看到的是标志深度课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素质教育的思想在这里闪烁,新课改的理念在这里得以落实,这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课堂。在此,向宝鸡实验小学取得今天的课改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代表1740名学生向岳校长和广大教师团队表示真诚的谢意!因为你们解放了学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惠民工程。一 成效显著
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1.教学方式实现了“教”的范畴的突破。讲授式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印迹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合作为特征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2.教师教学角色实现了“教”的范畴的突破。过去,权威性讲授式教师的影子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平等,协作,友好相处的大同学在这里诞生了,这是教师角色的重大变革,每位教师都能智慧性的“潜伏”在学生中间,给学生帮助,指导和引领。
3.课堂教学的内涵实现了“教”的范畴的突破,从传递式教学走向了建构式教学,由知识传递走向了问题导学,教师预设问题,师生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是课堂内涵的历史性变化。
4.课堂教学工具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超越了导学案的范畴,走向了问题学习工具单,如: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等,为学生学会问题解决型学习培养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学习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5.学生新学习素养正在养成,新学习能力日益成熟。全体学生在新的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视野下,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自主的学习,开心的合作,自由的展讲,人人实现了灿烂学习,人人都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着课堂学习的幸福。
二 问题探究(建构式培训方式进行问题解决)
学习流程:
(一)小组讨论,生成问题
(二)问题展示,归纳优化
(三)展示对话,问题解决
(四)重点问题,规范指导 各组生成问题:
超越梦想组:
问题一:学术助理在主持课堂问题展讲环节时,不能将对话引向深入,该怎么办?
问题二:在以下五种情况中,如何突破结构化预习的瓶颈?
1.大班额;2 家长忙; 3 学习习惯差; 4 学习能力弱 5.多科预习,时间紧
问题三:小组合作时,如何使“潜能生”发展的更好? 问题四:一案三单与《资源》,《练习册》使学生负担加重,如何解决?
春华秋实组:
问题一:小组合作效能不理想,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配合滞后,学生学习差异越来越大
问题二:由于班额大,讨论,展写,展讲耗时多,每节课时
问题三:以前作业未减少,再加各科工具单,学习负担加重 乘风破浪组:
问题一:小学生自学能力正在培养中,书写速度慢,表达能力欠佳,在这种学情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工具单及配发的两本作业。
问题二:各学科实验全面推开,各科工具单聚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科学调控?
问题三:跟踪、监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如何从学校延伸到校外?
激情飞扬组:
问题一:大班额下如何提高每位学生的倾听效果?
问题二: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 问题三:如何帮助学困生在有效教学模式下,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眉县槐芽小学:
问题一: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怎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问题二:任何一种评价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评价中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都不能长期有效地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实践中应怎么样长期有效地做好评价?
问题分类及统计: y---结构预习
在以下五种情况中,如何突破结构化预习的瓶颈? 2.大班额;2 家长忙; 3 学习习惯差; 4 学习能力弱 5.多科预习,时间紧 学生讨论结果(乘风破浪组)
1.在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时,要基于学生的学情。2.方法要具体到位。3.预习要逐步养成习惯。4.一天不能超过三门主课的预习。
5.鼓励家长合作学习。大同学指导:
1.各学科要认真开发结构化预习方法指要和评价标准。2.强化合作预习意识,引入五级评价制,确保小组合作质 量。
3.落实重点“差生”教师化,一般“差生”小组化。4.落实导读评价单上的多元评价,分级签字。
5.树立满分意识,预习期望值提到85分以上,让学生在预
习中找到成就感。
6.教师专题培训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逐步走向高质量 预习,如课前自主完成课后习题,主动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如英语课前能够保障阅读遍数。q---潜能生
问题一:跟踪、监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如何从学校延伸到校外?
问题二:小组合作时,如何使“潜能生”发展的更好?
问题三:如何帮助学困生在有效教学模式下,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问题四:小组合作效能不理想,学困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配合滞后,学生学习差异越来越大
学生讨论结果(乘风破浪组)1.对潜能生的要求放低一点。
2.要重视,但不能过于忧心潜能生的问题。
3.与家长沟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课后进行单独 辅导。
4.发挥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跟踪学生在家学习情况。5.学生结对子,一帮一互助。
大同学指导:
1.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树立无“差生”意识,采用全
纳策略。
2.要面向每个学生,研究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3.实施提前学习法策略,使“差生”的学习进度走在其他 学生的前面。
4.采用结构化预习策略,让“差生”学会预习,做到先知 先会,减轻压力。
5.课中采用“阳光灿烂”法、“小板凳”法、“一分钟关注” 法、“激励刺激”法等。
6.落实“小组承包”法,使小组成员像家一样温馨,像兄弟一样帮助。
7.落实教师团队承包法,全校领导班子成员分级承包。8.要有计划的召开三个团会:学科团队会议,行政团队会议,教育团队会议,并落实团本教研和组本教研活动。9.采用“契约”评价法,进行补偿性指导。x---学生主持
学术助理在主持课堂问题展讲环节时,不能将对话引向 深入,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结果(超越梦想组)1.课前和学术助理沟通,达成默契。
2.给学生可操作性的流程,教师在旁边调控课堂。3.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同学指导:
1.增强师生共备的结构化设计意识,做到师生共备五分钟。2.建立学生轮流主持的良性机制,惠及全体学生,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与展示会。g---工具问题
问题一:一案三单与《资源》,《练习册》使学生负担加重,如何解决?
问题二:以前作业未减少,再加各科工具单,学习负担加重 学生讨论结果(春华秋实组)
1.一案三单不能少,《练习册》《资源》能否去其一 2.专家引领,研培跟进,稳扎稳打。大同学指导:
1.使用工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向终身学习。2.使用工具逐步走向无工具,当学生学会学习后就实现无
工具学习境界。
3.经济特困难地区可以不使用工具,但教师要特别特别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有效教学要回归文本,基于文本学习,在预习中和学习过程中百分百完成文本习题,先文本后教辅,切忌先教辅后文本。5.“减负”的核心不是减作业,不是减工具单,而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6.当学生工具性训练能力提升后,将逐步走向高级思维训练。将训练单和训练环节创新为仿题,改题,编题训练。n---学习能力
小学生自学能力正在培养中,书写速度慢,表达能力欠佳,在这种学情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工具单及配发的两本作业。学生讨论结果(激情飞扬组)
1.对于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2.不能仅靠老师,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大同学指导:
1.从结构化预习入手,培养结构化预习能力。
2.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3.激发愿景意识,实现学习愿景化,每天都怀着美好的梦想去学习。
4.教师高期望,高激励,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如学
科文件夹和学习成长记录袋。
5.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要给予智慧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z---展示学习
问题一: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怎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和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问题二:大班额下如何提高每位学生的倾听效果?
问题三:由于班额大,讨论,展写,展讲耗时多,每节课时目标不能完全实现,达不到真正的高效。
学生讨论结果(激情飞扬组)
1.展讲的形式多样,如“我展讲,我倾听” 2.每节课轮流展示
3.评价机制要跟进,制定小组评价,班级评价 大同学指导:
1.提高结构化预习标准,在预习中试练展讲内容。2.讨论环节要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展讲准备。(英语学
科讨论时间适当的延长)
3.落实展示学习“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展示的人选:1.顺序展讲 2.理论上是“刚刚好”的人(理解刚刚好)3.客观需要时选择优秀学生。4.大班化小组展示时,尽可能要整体结构化展示。t---小组讨论
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深入,有效的讨
论?
学生讨论结果:(超越梦想组)
1.组织者的培养很重要,组长能够适时点拨。
2.大同学帮助学科长,争取人人都当学科长,各科学科长不能同步。
3.评价和讨论要树立团队意识。
大同学指导:
1.小组落实结构预习质量。
2.严格落实小组讨论“12345+2”策略
3.通过“五级评价”制,保证每个人的工具单的使用(注: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备用工具单)
4.增强结构化多元展示的意识,准备多角色展示。
5.明确展示的真实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单位时间内使结论在全班认同并实现能力的迁移。p---评价问题
问题一:任何一种评价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评价中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都不能长期有效地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实践中应怎么样长期有效地做好评价?
学生讨论结果:(超越梦想组)大同学指导:
1.随着学生学习意识的增强,能力的提升,将硬评价逐步 淡化,最后实现无评价学习。
2.低年级采用软、硬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有效激励和刺激,高年级尽可能通过智慧导学让学生忘掉评价,通过学习的成功体验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3.加强五级评价意识,通过合作取得团队最大成就。
第四篇:韩立福心得体会
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之心得体会
假期,通过阅读《韩立福:有效教学法》这本书,使我感觉受益匪浅,有了深深的思索,也让我对有效教学,创建卓越课堂也有了深深的认识。
一、转变思维,追求高效。
就体育课而言,因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讲授都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体育老师就应该转变思维,追求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消极等待、被逼无奈学习转向积极主动、乐观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转变备课方式,提高有效教学。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都只备知识,备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本书中提到结构化备课,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期望等进行结构化得一种科学备课方法,主要包括,“全”:即采用全景式评价表策略,达到备学生的目的。“单”: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我理解得“单”应该是课前的问题解决,课中的合作学习,课后的小姐评价,不一定以纸面形式呈现,但是,学生必须在予以解决。“定”: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相信,备课如果做到以上几个方面,那课堂效率一定会显著提高。
三、转变教学方式,用心经营课堂
教学生学习方法,更要用心去钻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学生,所以一节课不在于你教会多少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为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读完此书让我的思维顿时开阔,语言精练,教学方法概括全面,为我在具体实践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4年8月8日
第五篇:韩立福教学法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平凉五中 李青平
7月15日至7月18日我校组织了为期4天的韩立福“有效教学法”的校本培训,通过集体培训和小组集体讨论,使我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
有效教学法的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问题评价”,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等。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教学设计的四化:知识问题化、目标具体化、主体探究化和训练课堂化。他其实就是在诠释新课标里对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的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教师角色应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整合应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教学模式应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方式应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教学环境应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实现教学环境和谐化。
2、高质量的预习。韩教授提出了:现在的预习要由以前的“感知预习”转变为“理解预习”,他还提出了“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的预习法,说当学生预习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就坚决不讲,多余的时间就练笔。(专指语文)与此相应的课型就由以前的“复习课”和“新授课”就转变成了“问题生成课”和“问题解决课”。此处对我们设计导学案大有启发。
3、课堂发展形态。韩教授把课堂的发展形态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种:“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风趣幽默的表述把动态课堂阐述得很准确。也让我们每一位在听讲座的教师深深地思索:我的课堂在第几层次?我要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样达到我的目标?…… 一起让我们的“绿色课堂”有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更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