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时间:2019-05-13 04:0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学校:

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

姓名:

杨维芝

联系方式:

***

大半年来,在我校《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母课题开题报告的导向和该课题组成员的帮扶下,本人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欣喜地看到了《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班孩子们的变化,感受到了自身素质的成长。现将近阶段来的工作做一小结:

一、研究目标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800个,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学的第一目标。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必须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活泼好动,规矩不够,模仿力强、胆怯从众、喜闻乐见……来教学,让他们能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识字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促使其生动活泼地自由发展。

二、概念界定:

有效识字:就是指学生对所要求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多,回生率较低,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三、研究的内容:

(一)识字的方法:

1、拼音识字。

2、加强音、形、义的联系,适当渗透识字方法和造字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识字的途径

1、随文识字。(1)听读指读识字。(2)边读边勾划识字。

2、借图识字,形象生动。

3、在情境体验中、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乐趣。

4、肢体语言识字。

由于汉字有表意的特点,构成汉字的偏旁有的和动作有关,有时做动作理解比用语言描述理解准确。如:“看”,学生的一个手搭凉棚放在眼睛上往远看的动作就记住了。又如:二年级上册《蓝色的树叶》一课中“吞吞吐吐”的“吐”字是生字,教师只用嘴做一个吐口水的动作就记住了。

5、借助字典识字。

(三)巩固认字,主要以游戏为主。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人的记忆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对所学生字进行反复巩固,达到深度记忆,降低回生率。从而真正做到有效识字。

四、实验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灯盏响水小学自任班级一至二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力图以“尝试——摸索——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摸索,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学习有效性识字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教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用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本人特别注重以课例的研究,推动实验的进程。

3、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相统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分析等等,适时交流。即“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小学低段有效识字的方式和技巧。

4、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研究、分析。

五、研究进程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1)文献资料的搜集;(2)

文献资料的学习;(3)

制定研究计划;(4)

制定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

(1)小学生识字有效性的案列研究;

(2)收集有关资料,写出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总结报告。

六、课题实验的意义

1、学生识字的质量有了提高。

2、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3、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资深的名角,而是一个配角;

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主角。在老师的配合下,他们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把知识演绎得更加完美。

七、成果展示

1、教学反思;

2、论文;

3、教学随笔;

4、教学案例分析等。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试行)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如何提高识字的有效性的研究》

宁波江东实验小学

李柯君

《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重庆市石柱县灯盏小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就每一位教师而言,新课程总是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而走向学生的,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改革目标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科教学行为,怎样使“课程文件”的种种规范与成果成为“学校文化”和教师操作的指南,这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期待解决的问题。而语文学科中“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刚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就要面临的第一项课程目标,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目标,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问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也强调:“认写分开,及早阅读”。他说: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而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800--1000个。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

3、解决识字教学中凸现出的问题的需要

在新教材试行的第一个教学年头,教师们在识字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识字伊始,知识迁移困难。学生还在学拼音时,一边就要学习汉字,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认识汉字的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汉字字形的识记特别吃力。在黑板上认识了,放到卡片上不一定认识;在课文中认识了,写在本子上不一定认识;黑色字体认识了,换成红色字体不一定认识;有的甚至把生字条里的生字都背熟了,可一打乱顺序还是认不得。(2)生字“回生”现象严重。今天认识了,有的明天就忘记了;前面认识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加上识字量的增多,甚至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3)传统的 “告诉-接受-记忆-复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毫无生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扼杀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效率低下。(4)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优化?识字量是唯一目标吗?如不是,还要兼顾什么?

4、我校教育实际的需要

我校地处农村,生源几乎是农村孩子。一是家长素质偏低,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来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识字情况,二是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少,阅读面窄,课内识字得不到巩固,课外识字又得不到拓展。增加识字量,实现提前阅读,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增加识字量无疑是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农村低年级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使得我们从事低段教学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上要大做文章,既要实干,又要巧干。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只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觉主动的识字意识和愿望,才能使识字教学切实有效地达到目的。如果刚入学就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在识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优化甚至创新,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应该是走出困境的一个好办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识字能力的养成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一,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更好地完成新课程的识字目标,实现提前阅读。其二,自主识字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多地从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设计学生识字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树立自信心,张扬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其三,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喜欢阅读,热爱汉字,热爱生活。有鉴于此,本课题组想着重通过“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紧紧围绕课堂识字教学,穿插和融合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探讨一些小学生识字的行为及其策略,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研究的依据

1、国家政策法规的依据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的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的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里也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理论依据(1)、语言心理学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2)、教育学依据

著名语言学家S.P.Gorde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语言学习的环境。”教学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探究的技法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探究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认为,学习应该自主探求,通过自主探求获取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深刻,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也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成功的识字教学评价,不是斤斤计较一时的识字量,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在识字的过程中享受识字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四、课题界说:

“农村小学”:是指学校地理位置位于农村,生源几乎是农家子女的小学。他们存在着以下特点: 1.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孩子们的识字渠道单一,缺少识字经验,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2.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对教育重视不够,不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识字指导,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识字阅读环境。

“低年级学生”:是指年龄在6-8岁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自主识字”:是指学生在识字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识字目标、制定识字计划、作好具体的识字准备,在识字活动中能够对识字进展、识字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识字活动后能够对识字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它表现在: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识”;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识”;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识”;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识”。

“自主识字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识字目标。包括独立的拼读能力、识记能力、书写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识字的能力。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基本知识,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密切联系生活,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汉字的音、形、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各自独有的生活经验识记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已学汉字、主动认识新字,巩固已认识的字并扩大识字量,为提前读写奠定好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兴趣浓厚,养成自主识字习惯,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掌握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灵活记忆字音、字形、字义。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时,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能力,平均识字达2000个以上。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是指研究班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1600-1800个。

“上不封顶”――是指60%同学识2000个以上,40%同学识2400个以上,多识不限。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提前阅读,达到20万字的阅读量。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人文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自主识字教学的原则

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一改过去传授和训导者的角色,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关注教学过程的改变,以达成活动教学目标,为此,自主识字必须遵循以下教学指导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当今识字教学中产生的大量问题是与传统教学的言传口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的,这种教学侧重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性活动,不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发展存在偏差。效率也大打折扣,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

2、自主性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量识字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识字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识字的主人。教学中不能强迫和压抑学生,或简单地将生字教给他们,以致使学生对新字缺乏兴趣。应让学生在识字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重视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3、开放性原则

识字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上,一是开放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无畏胁的,利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以激发学生参与认字的积极性;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在课堂上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注重教室内外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识字提供丰富的素材,深切的生活感悟,高昂的运用欲望。

七、研究内容

1、探索一套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低年级课堂识字教学模式。

2、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我们将从“培养识字兴趣”“掌握多样化的识字方法”“拓展识字途径”“促进识字评价”“有效识字巩固”等五个方面进行专题策略研究。

八、研究的措施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90%左右,识字教学若能让学生掌握形声规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形声字的过程中,学生或模糊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再在教材随后的编排体系中出现的让学生体会形旁与声旁的关系时,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

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我们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这“意”。如“笔”教学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见形知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象形字起源于图画,我们可通过看图,认识事物的特点,再让学生看古代的象形字,然后再看现在的楷体字。将字图对照,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3、拓展识字的途径和环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图书、卡片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各个村的村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4、以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为手段,巩固识字效果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将从多维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多元化的识字目标评价体系,从评价的角度来促进对汉字的巩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会对识字更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去。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九、研究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个班级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十、研究条件

1、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勇于探索和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2、实验班老师科研意识强,乐于学习,能较好地把握新课标理念,敢于创新,有热情,有能力,有精力投身到课题研究之中。

3、学校领导重视,大力支持科研工作,使课题研究所需人力、财力有保障。

十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2006年6月——2009年6月)

(一)准备阶段(2006、6——2007、3)

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进行课题论证。

(二)实验研究阶段(2007、3——2009、3)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实验处理,收集资料,作好过程记载。

(三)结题阶段(2009、3——2009、6)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聘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结题。该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预计形成以下成果:

(1)识字研究报告集;(调查报告、实验方案、研究报告)(2)识字研究成果集;(经验论文集、教案设计集、教学案例集)(3)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4)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类教师、学生活动纸质资料

第三篇: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有效教学实践之识字教学漫谈

摘要: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视角,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教学现状和识字教学反思,识字方法小结,如何使识字教学更有效,识字教学的文字学基础,文字学知识对识字教学的启示及小学生错别字常见类型,几个方面用举例子,作诠释等说明方发来进行有效教学实践之识字教学分析。

关键词:基础

现状

反思

方法

文字学

中国的文化博大渊源,中国的文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典故。从仓颉造字到计算机打字,从《说文解字》到《新华字典》,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名著,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歌,汉字的美总在华丽的瑰变中延续和扩散。在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的倡导下,“汉语桥”“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高端大气,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正把中国的文化底蕴推向新的高度。然而,汉字教学作为了解一切中国文化的基石,在小学第一学段却是最大的一个难点。

识字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基础,是从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的基本环节,是发展语言的手段。通过识字与写字,能促进儿童学习新知、吸纳信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养成品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语文是基础,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对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上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该怎样省时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就成了教师们必对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呢? 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切教育的原动力必须是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才有可能教好汉字,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后续的作用。

一、识字教学现状和识字教学反思

总的趋势是不少识字教学流派开始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下走向开放,不断完善 1 自己主张的识字方法。教材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积累语言。

然而,现在孩子年龄小,从小娇生惯养,一进入小学就要识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如对汉字本身的认识不足,对识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和学生品质养成中的作用的认识不足,对儿童识字心理的研究不到位等等。对“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目标理解不到位。

教材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积累语言。但是,孩子门却不能充分的利用语境来识字,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认识上的误区

对识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阅读、习作的研究;轻识字的研究——如对汉字本身的认识不足,对识字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和学生品质养成中的作用的认识不足,对儿童识字心理的研究不到位等等。

具体表现一:对汉字本身缺乏深刻的认识。

1.不会灵活地运用文字学、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去分析

识汉字。如:束—朿—刺—棘、脸—肚—肝—胃、言而有信(信件、相信、信任、信用、信心)。

2,.机械地理解字义。汉字的字义并不是僵死不变的,字典义只是汉字静止的意义,汉字的字义(词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生成的。“意思”(含义、钱、面子)

3.不能在大的语言背景中理解汉字承载的丰富信息。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透过汉字我们可以对本民族审美心理、生产、科技、制度、战争、两性关系等有着深刻的理解。

具体表现二:不了解学生的识字心理,识字教学缺乏“人 文色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

(1),请你跟我做一做:看—闪—灭

(2)找朋友、(3)做字卡、(4)猜谜语、(5)讲 故事、(6)编儿歌、(7)字配画、(8)串联法

如:串联识字法:用同偏旁带出一串字,或利用加点,加竖,加横等规律

带出一串字,编成儿歌,进行串连式的辨析识记。例如,以“尧”字带出的字可编为:“加水能„浇‟地,加火可燃„烧‟,加人是„侥‟幸,加日天拂„晓‟,加足踩高„跷‟,加食多富„饶‟,加丝弯弯„绕‟,细辨莫混淆。”以“青”字带出的字可编为:天气“晴”,草儿“青”,河水“清”,“蜻”蜓飞,青蛙鸣,今天心“情”好,我要“请”个假,出去办事“情”。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相信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识字的精神,如:学做小老师。

3.在识字教学中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洛克在《教育漫谈》曾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 例:以字根 “土” 编游戏材料,小朋友仔细听,下面生字要分清:土加口,是吐字,随地吐痰不卫生。土加月,是肚字,喝了生水肚子疼。土加火,是灶字,炉灶生火需留神。土加木,是杜字,杜鹃花卉满山红。

4.识字不单是简单地记忆字形,还应注重对学生智力的

培养。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辫子——分辨——争辩)。(辫子丝丝绕,分辨一大一小双胞胎,争辩摇说话。)再如“滚”,一位学生是这样想的:发大水了(三点水旁),一只大公鸡(公)被大水冲到衣服里(衣),到处乱 “滚”。另一位学生则说:下大雨了(三点水旁),一位老公公(公)穿着雨衣(衣)出门,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个“滚”。

5、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比较辨别能力。讯—迅—汛

示、祝、祀—衣、袍、裤

6、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词——造句——讲故事

(二)、识字要求上的误区

把握不准识字教学要求,过早脱离拼音,不能运用拼音认字、正音;认读 字要求过高,字形分析过细;重识字数量,忽视识字质量;教师逐个教生字,忽视对学生识字方法、识字能力的培养;不理解、不适应多认少写以及认写不同步的要求;不掌握低中高学段识字教学特点。低年级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兴趣和方法的特点。

识字能力的构成要素:正确拼读、辨析字形、字思维、识字的方法、在具 体语境中使用汉字。

(三)、识字方法上的误区

识字教学方法过多注意形式,忽视实际效果。考评方法

一、呆板。孤立识字、缺少整合。脱离语言环境和生活识字,忽视兴趣的激发。平均用力,重点、难点不突出。低中高段识字方法缺少衔接,不能体现循序渐进。生字回生现象严重,缺少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影响识字效率。根据记忆规律,及时复习巩固。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1、正迁移与负迁移:青-请-情-清-晴-睛、其-棋-旗等.2、刺激越丰富越容易记住

3、读-说-写-做

4、刺激强烈越容易记住

5、猜谜语、编故事、讲笑话

6、对比越分明越容易记住

7、对比分析

8、刺激越新奇越容易记住

二、如何使识字教学更有效。

(一).识字教学应遵循三个规律。

1、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2、学习语文的规律: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字词句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活动中学习、理解、积累、运用中识字。

3、汉字本身的规律: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汉字的构字方法以及汉字的发展变化。

(二)、识字教学要做到四个结合。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字的音、形、义结合。

2、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识字,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

3、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

4、重视写字的指导,识字和写字结合

汉字字形的演变体现了由感性到抽象,由具象到抽象的演

变过程。(山——羊——牛)。苏教版第一册“口、耳、目”的教学。闯关游戏,巧识“口、耳、目”。猜字谜游戏,巩固“口、耳、目”(如耳: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

5、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卡耐基说过,要学会游泳,就得到水里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如:“讠”:语文课上,我对学生说:“谁都不许随便讲话,请记住要好好读书。”。再如:“忄”:今天我心情愉快,就是你讲一些奇怪可怕的故事吓我,我都不会恨你,别慌了,慢慢讲吧。又如:“人、口、手”:星期天,妈妈牵着我的手去爬寥廓山,遇到好多人。我口渴了,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冰激凌。

6、在生活运用中识字。(1)、认识小朋友的名字(2)、看书读报

(3)、认识广告牌、商店名、菜单(4)、给家用电器、家具贴标签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它指 的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脱离语言环境孤立识字。这样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学生能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质量。

三.识字方法小结。

几种成功的识字教学方法。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双脑识字、故事识字法、笑话识字法、比较识字法等,例如:

(一)、故事识字法:讲一个故事,识一个或几个汉字,寓识字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如讲《唐伯虎卖画》的故事,说的是唐伯虎卖画,画面上是一个人牵着一只黑狗,让人猜字,谁猜准了就赠画给谁,有一个人猜中画的是个“默”字,就把画拿走了。

(二)、笑话识字法:将识记汉字寓于笑话之中。这与

故事识字类似,主要区别是引人发笑,笑中识字。如讲笑话《买猪千口》(买猪 5 舌),讽刺一个县太爷把“舌”字写长了(过去人写字是竖写),成为„千口‟二字,闹了笑话。

(三)、比较识字法:把两个形近字放在一起,比较异同,以便区分,防止混淆。如一位老师帮一年级学生区分“云”和“去”两个字:“„云‟„去‟二字要分清,下面相同上不同,下面都是撇折点,认准上面是关键。„二‟字下面撇折点,白云彩云飘满天;„土‟字下面撇折点,出去进来意相反。”

四、识字教学的文字学基础。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个字读成一个音节,每个字都包括音形义三要素。识字就是要正确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讲:“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齐全。”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 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 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但要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如:凹、凸。

(三)、偏旁与部首。

1、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 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从层次出发,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2、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 的首字。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3、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 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

五、文字学知识对识字教学的启示

(一)、按照汉字结构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识字原则。

教学时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即先教象形、指事字,后教会意、形声字。如学习“马、女、妈”这三个宇,就要先学“马”和“女”这两个象形字。为学生讲解“妈”字时,设计这样的教学语言:“妈,女形马声。女表示妈与女性有关系,马表示妈的读音与马的声母、韵母相同。” 把识字过程变为分析、理解、记忆汉字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如“炙、灸”二字,容易写混读错,按《说文》的分析:“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灸,灼也,从火,久声。” 如“裹”、“褒”等字,将义符“衣”拆开,中间嵌上“果、保”等声符。也不会将“慕”、“恭”下面的“心”误写成“水”了。

(二)、其次,在识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合体字组合成分的分析

确定其读音、意义。如“首、页”二字,在篆文里是形近字,都表示头,因此我们可以推知很多以“页”为偏旁的字,必定与“头”在意义上有联系。如:“硕,头大”;“烦,头痛”;“项,头后”等等。提手旁的字都与手上动作有关,如:“打、拉、捏、提”等等。

(三),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

结合着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字谜、歌谣等识字,可以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1、字谜识字:如“赢”字:“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败者猜不着,胜者可占先。”“闻”字:“小耳朵,门里边,它想听听收音机。”

2、歌谣识字:如:“一变二,二变三,大字加横变成天。十字加横变成干,早字加横变成旱。火字加横就要灭,日字加横变成旦。止字加横变方正,问字加横变成间。帅字加横是一师,坏字加横变成环。”等等。

六、小学生错别字常见类型。

(一),形体结构上的错误。

1、增减笔画。

如:步行

染色

展览

燃烧

巩固

胸怀

具体

2、更换偏旁

如:练(炼)习

冠(寇)军

竹枝(杖)

3、改变部位 部—(陪)

(二)、因字形相近而写成错别字(主要是别字)。

1、整个字形相近的:竟(竞)然

竞(竟)赛,官吏(史),鬼鬼祟祟(崇崇)

2、偏旁相近的:狠(很)心

针灸(炙),报刊(钊),编辑(缉),安(按)排,清晰(淅)

(三),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写成别字。

1、字音本来相同或相近的: 以(已)前

已(以)经,部(布)署,(蜜)切、辩(辨)论

辨(辩)别、积(集)肥、神经(精)

2、先读错了字,跟着就写错了字

负隅(偶)顽抗

草菅(管)人命

病入膏肓(盲)如火如荼(茶)同仇敌忾(气)棘(辣)手之事

(四),不合规范的字。

1、被废除的异体字:柏 〔栢〕 奔 〔犇 逩〕

2、繁体字

3、被废弃的二简字:“部”写作“卩”

“零”写作“另” “停车”被写作“仃车”

(五)、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造成的。(1)汉字本身笔画繁多,结构复杂 杏——呆——困——束

(2)构字笔画有限,许多字形体相近己——已——巳

(3)汉语音节有限,许多字字音相同或相近仿——妨——房——防——访

反映—反应 渡——镀——度

2、教材体系的原因

(1)识字教材没有体现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2)教材中存在多形词现象,字形不规范

密 如:阴凉——荫凉

沙土——砂土 滴答——嘀嗒

3、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原因。

主要是小学生视觉感缺乏完整性、精致性,感觉笼统、不精确,字形视觉表相差,而字形视觉表象在汉字书写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并且,小学生的小臂肌肉不发达,手臂肌肉收缩反应不灵敏,对笔的控制力差。

其次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情绪状态等,都是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4、教法的原因。

(1)、教师对汉字的音、形、义规律讲授不清,致使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掌握不够。

(2)、是教师本人的错误影响。

(三)、消灭错别字的对策。

1、教给学生一点基础的汉字知识,使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去辨别和掌握常用汉字。如“抱、跑、炮、泡”的辨析:抱小孩要用手,跑步要用脚,放炮要点火,泡茶要用水。如“再接再厉”让学生了解“厉”就是“砺”,是“磨快、奋勉”的意思,就不会写成“再接再励”。

2、对形近易误的偏旁进行排列比较。如:九——旭 轨 染 抛。丸——势 执 垫 熟

3、少数笔形或部位仅有细微差别的难字,要经过辨析后重点记忆。如末——未

已——己——巳

4、弄懂词语(尤其是成语)的意义,做到意义不明时不乱写。如:坚不可摧

负隅顽抗 再接再厉

5、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 心态积极、注意集中、冷静思考、仔细辨析 形象分析、口诀熟记、不断巩固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2.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 3.何金松:《汉字文化解读》 4.唐汉:《汉字密码》 5.吴颐人:《汉字寻根》 6.戴吾三:《汉字中的古代科技》 7.胡建峰:《字趣》 8.纪德裕:《汉字拾趣》 9.戴汝潜:《汉字教与学》

10.王锡祥:《3500常用字笔画笔顺结构》 11.田望生:《字里乾坤——汉字文化随笔》 12.宋均芬:《汉语文字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阶段。教学标准指出: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而仅低年级就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800—1000个汉字,低年级的识字量和写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二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可是目前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不满。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真正做到读得准、认得清、记得牢,写得好,提高识字写字教学实效呢?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借助本次研究培养学生科学识字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适合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

3、分析认与写的关系,降低学生的错字率。

4、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研究的内容

1、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调查和研究,查找问题,分析成因。

2、探索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的有效途径。

3、寻求有效的识字方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识字基础。提高教学实效。

4、研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途径。

四、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组织讨论各自研究任务,确定研究方向;(2)定期组织讨论、互相备课、听课评课;(3)总结讨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结题,总结研究成果;(2)总结深化研究内容,完善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探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引导学生从识字起步,实现提前读写,从中掌握识字方法,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的和随意的行为,而是来自于生活,有一定理据的。它们虽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大部分汉字仍可“视而见意”,有些汉字的字形表意功能虽不太明显,但只要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看出其字义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义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信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几年来,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得轰轰烈烈。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而新教材的识字量又很大,教学时间又短,于是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

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提出了“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生活化”识字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识字效率和学生识字能力。

2、基本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整体性原则

本研究着眼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涉及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生活实践,并将相关要素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研究的整合效应。

(3)和谐发展原则 本研究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学习运用汉字,从中提高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途径和措施

1、有关概念的界定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主要是指结合“六书”理论,抓住具体的语言环境,开展语文活动课,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让学生投入到识字教学中,提高识字量,学会识字方法,学习运用汉字为主要内容。

2、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的基本措施

本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六书”理论,采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识字活动课,并扎实写字教学,以写促识等手段。通过优化组合、相互联系,充分发挥研究因子作用,以求整合效应。

(1)语言环境中识字:首先为识字开拓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并调动学生识字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抓住语言的根本,分散识字难点。

(2)开展语文活动课:主要采用课内渗透、课外吸取、观察周围事物、智力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

(3)结合“六书”理论:以“六书”理论作指导,化抽象的汉字为可感,从而提高儿童认知结构复杂汉字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识字效率。

(4)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精心组织教学,注重复习巩固,培养良好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8年5月)(1)确定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2)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筹备资料库。(3)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工作。

(2)开展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3)组织调查、问卷检测、分析。

3、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六、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

2、典型学生个案。

3、课堂教学汇报展示。

《小学语文教给识字、写字方法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张世伟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中低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小学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应达到1600至1800个左右。由此可见,小学第一段的识字量约占小学识字总量的50%。经调查这1600至1800个字在阅读材料中的出现频率约占90%。从50%、1600-1800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现在小学一、二年级这些6—7岁的孩子负担太重。从90%这个百分率上我们又可以感受到在小学一、二年级认识这1600-1800个字非常的有意义。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小学低段学生这艰巨的识字任务完成得并不理想,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有什么方法?为此确定本课题作为解决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重难点。最终使本课题研究达到:问题找得准、原因析得清、解决方法好,教学效果佳的状态。

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教师,我们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此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二、课题现状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探索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开展以“教给识字写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写字”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三、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写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写字方法。

5、注重培养识字写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识字写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四、理论依据

1、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2、陶行之教育思想

陶行之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的自动地学习活知识。提出了“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为途径的五路探讨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有效识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2、注重课堂教学。

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实践。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孩子的识字心理,顺应孩子的识字心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孩子的识字心理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感知——具体细化——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3、重视写字教学

“不是用手写字,而是用心、用眼写字!”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养成好的保管学具的习惯。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也是很关键的,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指导,严格训练,才能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识字教学

1、随文识字。

2、集中识字。

3、创设情境识字。

4、语言环境识字等等。

(二)写字教学

1、执笔方法。

2、基本笔画。

3、独体字。

4、合体字等。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1-2年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九、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9月到2012年7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8月7日——2011年9月10日)(1)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2)集体论证完善本课题,提请领导,向上级申报课题。(3)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4)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识字写字教学方法。(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9月10日——2012年7月1日)(1)继续探索优化识字写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2)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过程。(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识字写字过程,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交流总结识字写字方法。(4)反思这一阶段实施效果,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0月30日——2012年6月20日)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7月10日)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3)汇编课题案例、反思、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测试等。

3、教师关于识字教学优秀课堂实录、案例、论文。

十一、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以教科室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语文新课标为理念,以教材研究为重心,着力提升课堂效率。结合本组教学情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有信心,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第五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伴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作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由于学生的学科素质弱,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存在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我将结合科学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1.科学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农村小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科学教师素质不高,兼职科学教师多,教学方法落后,灌输多,动手实践少,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往往是兼任或由一些老教师担任,兼任的教师有其他教学任务,往往没有精力去精心准备科学实验,往往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满堂灌,许多实验没有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3.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这是农村小学的一个突出问题。科学设施奇缺当然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在做中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做、主动做以及怎么做、会不会做。

三、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

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

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地区优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农村小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离大自然很近。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图画或是听介绍倒不如让学生走近自然,观察实物,或是自己动手实践、亲身感悟,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即学到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自然和现象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能决定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每堂课的前二十分钟,时间再长,他们往往会不注意听讲,精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使学生感觉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完成我们的教学认务,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前准备,不仅考虑我们需要准备什么,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前需要准备什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听课,而且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也能较快地 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

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我们要发挥农村学校的地区优势,结合科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合理科学地 评价从而提高科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科学更加“科学”。

下载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中卫市柔远中心小学:拓晓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

    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论文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丰满区石井学校刘艳秋 结合我校十二五课题《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结合我自身教学年段的教学重点,我的论文题目确立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研究》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研究》调研报告从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开始,每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

    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报告

    开县教育科学“2013年度课改专项” 课题 “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研究” 工作报告开县中和镇三合中心小学一、课题来源 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有效性研究》系开县......

    《农村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五篇材料)

    《农村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论证报告 大丰市刘庄镇中心小学 朱爱婷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爷爷奶奶们除关......

    小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论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科学教学中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探索 [摘要] 现阶段,对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堂活动,提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已成为共同讨论的话题......

    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多元化的研究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多元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认识文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儿童接触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本世界的开......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