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专家讲课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麻城市中馆驿镇水月寺小学 甘行久
2016年3月24日我参加了在麻城二小举办了2015国培湖北省专家送教下乡活动,上午我们观摩聆听了赵小妹老师、杜珺老师、张农老师三位专家的讲课,下午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说课,还有专家屈小青老师精辟的评课,以及屈老师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我们培训老师一致认为,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宴,是一次难得的语文教学学习提升的大好机会,如沐春风,如聆韶乐,为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教改的方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赵小妹老师教授环境描写一组,以《桥》为范本,让学生深刻领悟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对塑造老汉形象所起的作用,接着比照学习《大江保卫战》、《钓鱼的启示》,教师恰到好处地点评总结,自主阅读《爱如茉莉》,小组交流合作,积极性很高,然后水到渠成地练笔,补写《爸爸的白发》中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整堂课活跃而有序,内容繁多而不杂乱,显现出语文教改的魅力。
杜珺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特色,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日月潭》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学生在杜老师的亲切语言的启发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猜“潭”的意思,看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发言,很快融洽了师生氛围,教学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杜老师课文中需要掌握的词语制成卡片,变换花样让学生朗读识记,效果极好,师生一道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用绿色硬纸制成日月潭群山环绕的形状,画龙点睛的贴上光华岛的卡纸,日潭和月潭的模样一目了然,学生记忆深刻。识记生字也没有忽略,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兴趣高涨。
张农老师讲授的也是关于环境描写一组,也是群读类学的典范,与赵小妹老师的讲课属于同课异构,她的教学显示出了极强的教学功底和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提供三篇小说《爷爷的芦笛》、《小英雄雨来》、《桥》共计约5000字,阅读量极大,如果泛泛而讲,短短的40分钟肯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张老师紧紧扣住三篇中的环境描写,一找二读三析,最后配乐朗读,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环境描写的妙处。
纵观三位专家老师的讲课,确有许多共同之处,她们对于学生首先赋予极大的爱心,一节课下来始终精神饱满,春风满面,这种微笑是发自心底,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着这种爱心,“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种微笑是写不到脸上的。三位老师都有极深的语文涵养和教学功底,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教好学生,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深入浅出,使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日常课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达到能够自我阅读、自我写作的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三堂课上,我们也见识了学生的练笔,口语表达,没有长期高水平的教学训练,是达不到的。屈小青专家老师的讲座,讲解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讲述了屈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我听来,屈老师真正是在从事教育艺术而不是教学技术,从育人的角度极好的诠释了教育的艺术和魅力。
多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教学气氛,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农村小学教室已基本普及班班通,触控一体化,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个教学资源,让每一位教师都熟练使用这个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每位老师也一样在这个路上摸索着。
第二篇:语文讲课比赛感悟体会
区语文讲课比赛感悟体会
时间:4月26日地点:临沂七小
此次观摩了由区里组织的语文讲课比赛,这次比赛严格依照了“当场背当场讲的”原则。所有参加比赛的老师都是在24小时之内知道了课题,并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设计好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和以前观摩的研讨课有所不同,这次比赛的课程设计或许不够完美相对粗糙,可是却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原生态的教学。方便了我们以最真实的视角观察这些优秀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完整流程。
此次学习,我抱着两个目的。其一,学习优秀教师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应对的机智,第二,是学习优秀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的侧重点。比如,有的教师是依照相关的教案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而有的教师更加侧重于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由临沂七小的黄平老师执教了一节《卖木雕的少年》,这节课教师自然投入,用富有感情的话语引导学生去体味这节课所蕴含的友谊。课堂才用了直接的切入方式,抓住了课文重点以遗憾为主线,分别剖析了我的遗憾和少年的遗憾,但是比较可惜的是,两次遗憾没有做到鲜明的对比。
月球之谜,这节课教师的引导简洁干脆,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指导朗读上,着重做了指导。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导入太慢,用了十五分钟,时间过于太长了。这样导致了恐龙灭绝之谜,讲述的太少。这就是在教学的设计环节出了问题,驾驭课堂是没
有分清重点,从而没有达到合理的时间分配。我认为,在找出四个迷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出相关的解答。
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中,课文通过了中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养花风格-----展示了课文的主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指教老师展现出了一种十分朴实稳健的教学风格。非常细微的铺展课文知识,比如及时让学生做小的批注,及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能够通过扩展学生的多种感官,从理性与感性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篇:听专家讲课体会
听专家讲课体会
今天上午和下午,我在阜师院大礼堂先后聆听了朱震国老师讲授的《荷花淀》、刘飞耀老师讲授的《范进中举》,还有他们各自的讲座及吴博士的点评。我觉得在我听过的公开课中,这是最精彩、收获最大的一次。两位老师的授课有许多共同之处,现简述如下:
一、语言表达基本功非常高
正像名演员唱戏,我们从他们的第一句唱腔就可以听出他们的功底一样,两位老师一张口,就显出其令人惊叹的语言表达水平。
朱震国老师讲话声音非常好听,好像练过美声唱法一样,富有磁性。他开始讲课时声音并不高,但后来我发现,他极富有表演才能。平淡的课文在他有声有色的朗读下,变得活了起来。他极善于用夸张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感情。他的语调变化非常丰富,听其讲话就是一种很美的艺术享受。他的笑声明朗、温和、亲切,给人以巨大的鼓励。
刘飞耀老师讲课激情四射,声音洪亮、清晰,中气十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刘老师也极善于作示范性朗读,他朗读的胡屠户夸赞范进那一段,简直是活现出人物的媚态。
二、注重并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朱震国老师非常注重抓住文中内涵丰富的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作深入的、切合实际的分析。比如分析《荷花淀》第一部分中水生和妻子话别的这一段,朱老师抓住“笑”、女人“流着眼泪”等细节引导学生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他从不满足于学生作贴标签式的回答,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朱老师还非常注重解读文本方法的指导。比如在分析小说开关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朱老师就作了深情的范读,然后通过简析,化解了这个难点。
刘飞耀老师对《范进中举》一文的解读更显示了扎实的功力。刘老师非常注重对词句形象的分析,给我启发很大。比如范进发疯这一段,刘老师抓住范进发疯时反复说的话“噫!好了!我中了!”引导学生揣摩其心理活动,还总结出这一段描写中“一”字句用得较多,并分析其作用。
在分析胡屠户骂范进这一段时,刘老师总结出“不”字句用得较多,并分析其原因。
在随后的讲座中,刘老师更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汉语形象的问题进行了生动而又精辟的分析。
三、两位老师的备课功夫令人佩服
朱震国老师在讲授《荷花淀》时,没有使用多媒体,完全是脱稿授课,每个词句所在的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可见这一课他下了多大的功夫。而刘飞耀老师则展示了他广博的知识素养,他的课件简单实用而又条理清晰,资料的引用恰到好处而不繁乱。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课文作深入积极的探索。没有枯燥的讲解,没有干巴巴的腔调,有的是一波又一波精彩的对话。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一个小时仿佛只是一瞬间。真令人叹服。
第四篇:名师讲课感悟
名师讲课感悟------如何让数学课上的有“味儿”
---------九四初中:胡素蓉
5月8号,我有幸参加了夷陵区在实验初中举行的“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的讲学活动。聆听了区、镇骨干教师黄新、高丙兰的教学展示以及两位省骨干教师何颖、张莉的精彩示范,更有讲学团专家、授课教师和区教学专家一起对展示课及示范课进行的当堂会诊和精彩点评,以及讲学团专家郭茂荣校长及张莉老师针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的激情演讲。听了郭校长的精彩演讲,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如何做一名让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怎么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怎么样快快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心中萦绕。
从教二十几年,发现自己的课越来越具有功利性,一切围绕考试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强调的是每节课涉及的考点,教学方式更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敢有丝毫懈怠。导致数学课失去了它本身的趣味性。痛定思痛,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老师教学要摆脱功利性。真正感悟每个数学内容编制的趣味性,把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老师要有激情。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避免让学生因为不喜欢你这个人而讨厌数学学习。只要你有充分的教学激情,相信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从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老师要有爱心: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一定要心胸开阔,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要知道人本来就不可能完美,要正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学生的优点不是学习好而歧视学生,你要相信,学生是敏感的,你的一句不大好听的话,一个鄙视的眼神,都会让他失去学习的激情。实际上,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
老师要具有很强的正能量:也许生活不是那么如意,也许待遇太低,但这不是你向学生展示你颓废的理由,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待你开垦的土地,你种下牢骚的种子就会收获牢骚,你种下的是美好的意愿,就会收获美好。作为老师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毋庸置疑。
总之,为了自己的职业能有丰美的果实,努力改变自己,让数学课变得充满激情,充满趣味,让每一个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学知识,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的。
第五篇:语文学习感悟
我的小学语文学习研修心得体会(二)
张宜玉 河南省商城县
短暂的培训学习结束了,回想充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每一天,我们有着不尽的思索。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学到了精彩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我们坚信在名校名师对我们的指导和影响下,以及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课程改革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手段,让我深深的反思起自己的教学来,使我如“井里之蛙”从“井里”跳了出来。认识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认识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农村教育要想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必须从我们农村教师身上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允许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创设平等、互助、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从很多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教师要想把课讲得好,有吸引力,授课的教师必需具有丰富的阅读知识,在庄季葵老师的课堂中,庄老师的学生训练有素,庄老师是个非常有个人底蕴的老师,他的课堂让人有种浓浓的文学气息。可以看出她平时就十分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直接关系。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读书、阅读对于教师的重要性。而记忆最深刻的是,在集体观课议课活动团队展示的环节,教师们分工明确,提出的问题针砭时弊。是我大开眼界。
我们每个学员都来自农村,多媒体教学在我们学校是很难开展的、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但我想这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做为一名好师的绊脚石。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用自己的师魂塑造孩子的灵魂。让他们的未来充满阳光。这次培训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新的教学理论。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更加充满了热情与信心,我相信我们的我们的农村教育会有一次更大的提高。感悟小学语文教学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