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建议
浅谈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建议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误区 策略
【论文摘要】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就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误区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教学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有利于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发现,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甚至走入了一些误区: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一)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课堂都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不管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更不顾多媒体的出现是否在恰当时机。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感觉老师在演戏,这种脱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就先进
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培养素质统一起来。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在多媒体教学的“外衣”下,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所体现的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所以,一个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再怎么着,也不会先进。
(三)片面追求“花哨的技术含量”
有些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好玩”一点,“花”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用于公开课教学或评优课,搞得画面背景复杂,按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我不否定“技术含量”,也不反对课件的制作外观精美,但过分、不必要的“花”、“好玩,’,却实在不应该。多媒体的不合理运用甚至滥用,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针对上述现象,也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走出误区,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优化教学思想
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是靠人来用。制作数学教学课件时,不要一味考虑文字、图形处理得多漂亮,动画多直观,关键是如何优化教学思想。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变成“填鸭式”或“满堂灌”,学生陷进教师设计好的“圈套”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如:我校有一位年轻教师用多媒体上《梯形》这节公开课,提问学生在等腰梯形中怎样添加辅助线。这个教师事先已做好了几种辅助线在课件中,但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该教师用尽办法想把学生往已编写好的思路上引,但还是有一种情形学生没能考虑到,结果学生骚动不安,老师也急得满头大汗,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际上,媒体及媒体的属性不会影响学习,只有教学方法才会真正影响学习的效果。利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可是不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不更新,其效果跟“黑板十粉笔”一样。
(二)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多媒体使用中,不少教师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无形中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两堂不同的初一“有理数混合运算”课。一堂是位年轻教师使用PPT课件,课件做得很精美,声音、图片、背景等都有。学生也感到很新奇,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怎么突出,课堂练习反馈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很吃力。听完这堂课,又去听了另一位女教师的同一堂课。该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只是事先准备了两块小黑板。课堂上,幽默诙谐的语言,循循善诱的指导,一针见血的指正,让学生听得很人神,学得也很轻松。到课堂练习反馈时,绝大部分学生都很轻松地完成练习。究其原因,这本是一堂重在学生练习的新授课,多媒体在这堂课上无法发挥其优势。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它传统教学手段有机配合,优化教学。
(三)要讲究多媒体应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如今的公开课大多要求授课老师要能体现出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于是很多老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现代意识而大量地采用多媒体课件。从上课到下课,电脑和投影仪几乎一直都在不停地工作,没有喘息的机会。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特征,特意在课堂上一开始播放大量美军用炮弹轰炸伊拉克阵地的新闻画面,然后用FLASH动画模拟炮弹从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观看炮弹的飞行轨迹、最高点、发射点和落地点及其之间的距离等,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物理问题和数学问题,可以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以充分解决。面对这样热闹的场面,老师都看得眼花缭乱,学生又能听到多少呢?
所以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一堂课中多媒体应用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确定时间,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期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四)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不能被课件的思路牵着鼻子走。缺乏个性化的课堂教法必然会为形式所累。比如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后,没等学生充分思考、理解,课件上已经给出了答案。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课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自从多媒体引人到课堂中来,教师一直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这样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课堂效果也会彻底改观。例如,我在上《七巧板》这一节时,课前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了色彩搭配形象的七个图形,七个图形可以自由移动。课上,由于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在我演示课件时,学生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学应该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概念形象化,信息的活动直观化,认识的印象明朗化。要努力走出多媒体教学在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为数学老师教学的好帮手。
第二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范文模版)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
上蔡县华陂二中:董书长
摘要: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片面性认识,错误地理解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淡化语法教学。所以,重新认识语法教学问题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关照到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语法教学
误区
对策
在英语教学历程中,语法教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学术焦点,始终在重语法理论和重口语运用之间往复。然而,无论是主张“英语自然法”,还是上世纪的“英语意念功能大纲”,这些轻视语法教学的模式,最终都无法取代语法的教学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中均以失败告终。尽管语法教学,在某些方面遭到质疑,但长期以来,主流教学观念始终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类教学的必要条件。
当前,在实施英语新课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片面性认识,错误地理解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淡化语法教学。所以,重新认识语法教学问题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关照到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和实践性问题,认识到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与语法教学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认识到,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注重定位语法的角色,并在英语教学中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条主线。新教材语法项目繁多,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实行新课改后,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一部分教师对语法教学失去重视,他们不再进行细细讲解,更不愿意花费时间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教材中众多的语法项目无法一一重现,使学生学过的语法很快遗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这已成为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
实施新课改以来,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是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式,教师们不再对语法知识作专门讲解,也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条文和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等。对新课标英语教学认识的偏差,致使相当多的老师们片面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并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教师不用再关注基础语法,更不需要再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他们只是对教科书上的语法内容照本宣科地读读讲讲过一遍,对语法知识缺乏深入研究。
由于学生对基础语法知识和知识结构掌握不牢,致使学生不仅不会用得体的英语准确地进行口头表达,更写不出几句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只有等到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测试,教学效果低下时,教师方才发现语法的重要性。殊不知,他们已经使教学走了弯路,耽误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实“,《标准》所体现的不是学生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的语言学习观,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语言学习观”[1 ]。这说明,新课标下英语交际法的深刻内涵,是在口语交际中尽量回避语法的机械性,而在实际操作上,是离不开语法教学的。所以,经过初中一轮循环教学的许多老师在教学反思中也都开始认识到“, 不能忽视对语法的补充和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加以运用”。那么,教师在重视交流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 语法教学又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英语语法学习困难的成因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和对全年级同学的广泛调查,笔者认为,英语语法难学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英汉思维、英汉表达的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对问题的表述方法上,确实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束缚了学生,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比如说,在地址表述中,英文是由小地点到大地点表达;而汉语,则习惯于由大地点到小地点表达。再例如:汉语表述———桌上有几本书? 英语则表述为———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 he desk.这种表达的差异性,在扭转过程中,因需要调整、适应而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
2.语法项目纷繁复杂
每个单元都有新的语法项目。这些项目重现率低,运用机会少,也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生疏。例如:在英语教材的单元中,蕴涵着各种基本句型和名词、形容词、代词等各种词性,还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定语等句式结构,以及相关的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方法等等,都对学习形成压力。
3.语法教学单调乏味
语法教学由于理论性强,教师发挥性差,互动性少,使得教学内容枯燥而不具备生动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气氛也往往沉闷,学生易产生疲劳心理。这些都对语法教学效果提出了挑战。教师若不能正视这些客观性,把语法带到生活情境中讲解,就会陷入枯燥教学境地。
4.课堂教学缺少兼顾性
一堂成功的教学,教师课前需要对知识点、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和环节有所把握,进行串接,精心设计。事实上,在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可以运用互动教学的章节和素材。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手法缺乏创新,一味地按照单一的讲解法去教,肯定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三、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感到,要解决新教材语法项目多、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问题,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学生实际,教学生活化
掌握了语法知识,并不能保证语言的正确应用。语言教学不是我教你学,更不是我讲你听。语言不是听会的,就像游泳不是看会的一样。学习语法,必须结合学生大量的生活体会,将语法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语法知识生活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法运用能力。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只要一提起“语法教学”,学生立刻就会想到“枯燥、单调和应试教育”。这使得在语法教学活动之初,学生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注意将枯燥的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好,特别要注意激活学生的元认知,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调动起来,增添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话题,要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事切入。一方面,这会使教学活动与生活经验贴切得比较自然,有助于启发学生能够讲得出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作进一步引导,积极鼓励,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产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呼应教学。另一方面,在亲切的元认知中,学生容易找到自信,时常能用英语,讲出许多好的句子,使思维之门快速打开。他们在积极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联系生活实际,使语法学习生活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英语语法课的良好前提。
2.注重能力培养,教学任务化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都要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新课标对什么是“任务”进行了解释。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根据香港大学英语中心主任、应用语言学首席教授David Nunan 的论述,任务型语言教学应该遵循五大原则,即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性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在做中学原则和脚手架原则。那么,怎样理解并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原则呢?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其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生活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运用目的语言进行理解和交际,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之中去理解语言、体验语言、运用语言”。例如,为了教会学生学会表示“许可”的情态动词“can”(常用于朋友之间),笔者在课堂上的任务设计为———李平早晨上学前,整理书包太匆忙,忘了带铅笔盒。课堂上要用各种文具,因而,他得向同学借。笔者模仿李平对某一同学说: Can I borrow your pen ? 然后再跟同学们说:今天还有数学课、语文课、语言课等等。笔者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李平还有可能用到什么文具? 假设自己是李平,请与周围的同学配合,完成借到文具的任务。接下来,学生回应四起: Can I borrow your ruler ? Can I borrow your pencil ? Can I borrow your rubber ? Can I borrow your knife ? Can I borrow your e2dictionary ? 还有的同学不知道圆规、三角尺怎么表述,就指着圆规、三角尺,说:Can I borrow t his ? 效果令人非常满意,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毫不费力地掌握了“Can I..?”结构。然后,笔者与同学们共同总结出,“Can I..?”结构是常用与朋友之间的句式结构。生动的教学交流使知识点快速为学生们掌握。
3.生动语法教学,教学情景化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一定的规则,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接着对典型的错误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课后背会各种语法规则,再配以大量的练习进行操练,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形式,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苦,而且往往收效不佳。如果将其转化为“视、听、说”教学的形式,并置于适当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就可以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语法的运用背景和使用环境,从而克服教师所设计的情景非真实性以及例句简单化、公式化等遗憾,为学生创立一个“摆脱母语羁绊,充分调动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综合化的语言习得环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便于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愿望和渴望学会的热情。
例如,以有关“问路”的对话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问路”的真实情景,用投影展示出寻找目的地的路线图,然后,要求学生开展有关“问路”的对话:
A :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t he way to McDonalds?
B : Yes Go along 18t h street and turn right at t he second crossing.Go across t he bridge.You’ll fine the McDonald’s on t he left.It’s be2tween t he post office and t he cinema.You can’t miss it.A : Thank you very much.B : You are welcome.真实环境的对话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和运用有关“问路”、“指路”的词组和句型,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讲多练,确实很有必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的语言材料,并经过充分的语言实践,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知识及规则。只有这样,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才能脱口而出,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3 ]。因此,创设语言实践情景,是英语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好方法。事实上,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符合交际规则的对话题材。如,问候、自我介绍、问路、看病、购物和打电话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真实情景下的对话、角色表演,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这是创设情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4.了解学生兴趣,教学兴趣化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而兴趣常常产生于活动之中。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其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想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因此,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交际要真实化。这是实际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法和技巧。教师应该把握语法规则,把教学设计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和立体意识和谐地统一起来。
例如,以学习定语从句为例,活动刚开始时,初学者容易倾向于使用简单句,而不是按照要求借助定语从句进行交流。因此,当要求各小组运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某一个未来家庭的描绘任务时,个别学生会这样描述小孩的房间:“ The child’s room faces south.It is not big , but it is clean and tidy.”句子的表意很清楚,但是不符合要求。这时,小组同伴提醒他(她)应尽量用“The child’s room faces south , which is not big but is clean and tidy”来代替。这样的提醒,既帮助了正在进行描述的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句式,以符合任务要求,促使其注意新语法知识点在情景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提示即将参与描述的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一新的句型结构。在耳濡目染中,学生会渐渐地实现从“不知”到“有所知”、从“有所知”到“掌握”的转化;从而,为在接下来的自由交流中,有意无意地学会运用这一新语法知识点奠定一定的基础。
语法,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随着人们的语言认知和语言使用的不断发展,作为组织语言的语法,当然也要发展变化。语法教学,绝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要根据情境变化而变化,要随着生活对它的丰富、演变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思考,认真研究,不断挖掘和探索新的教学手法,不断更新知识,找到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发展着的英语学科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总之“,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从‘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这个极端走向‘完全忽视语法教学’的极端。语法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英语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法时,一定要从国情、教情、学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研究和使用各种语法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语言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不仅要设法让学生掌握某些语言表达方式,还要确保他们学会运用。
强调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和培养,正是新课标下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因此,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理念,才能牢牢把握教学的正确方向,使知识理论与生活运用趋向统一,实现新课改下英语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词语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词语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金台区长寿小学
唐亚平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工作者,本次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之后,深切感受到了自身在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学到了改正的方法,以下是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自己原来教学中的误区
语文教学都是以字词为主,我在教学词语时,采用的办法是:(1)读。早读时,让学生一个词语读五遍,再全班齐读,个人领读,试图以多读来达到学生记忆词语之目的。
(2)写。让一个词语写两行,写错的罚写十遍。(3)听写。读写完之后,全班听写,或由家长听写。
二、剖析这些做法的不足的原因
上面这些做法是我一贯的方法,想必也是好多同行的做法。通过本次网上培训,我明白了自己在教学词语时,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理解和运用,自身没有具备词语的语言义和言语义知识,词的理性义分析是准确辨析词语的前提,词语辨析重点是要能分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对象特征。复合词结构类型、字义和词义的关系是字词贯通、系联教学策略的理据 ,词的上下位关系、反义同义关系揭示词、词义是个系统。反义、同义的类型介绍有助于教师准地认识语言现象,在教学中解决疑难问题。
三、今后应对词语教学的策略
通过网上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
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如我在教老舍先生的作品《养花》一文时,有一段:“若是对花草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置之不理”中的“之”,在词语解释里是“它”的意思,我让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指“花草”。学生对这个词语就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如我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有这样一段话:“石头像土雹子一样,滚到山下。”这是个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这是表面意思,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里面包含着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和誓死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的决心,更深一步,就是五斗士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三)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来交难。就让学生
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
(四)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如,在教授“五光十色”这个词时,我就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1、海滩上有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
2、街道有许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句中两个“五光十色”都有颜色多的意思,但重点各不相同。第一个句子中的“五光十色”,指的是自然的色泽,而第二句中的则指人造的光泽鲜艳。
(五)教师学生的情境表演
教师的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如“手舞足蹈”,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伸手、跺脚,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出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课带来了新的冲击,引发了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忘,那就是我们汉语教学的基本点:词语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迷失方向,请我们的语文教师,实实在在地去教学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词句训练,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身。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我校在多媒体应用中的几个误区和应对策略
浅谈我校在多媒体应用中的几个误区和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我从我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发现了现在教师应用课件上课中认识上的、运用上的、制作水平上的几个误区,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浅见,抛砖引玉,期望教师们能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应用 误区 提高 水平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技术。为了顺应这种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我校从2012年9月开始一直到2013年1月,进行了全校性的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展示,一共有63名教师参与,我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听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不同科目的24节课,在2012年10月份时,也听了到我校实习的范少锋等三位实习教师的5节多媒体课。在听了近30节的多媒体课件后,发现我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我归纳了一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认为多媒体对教学没有作用的误区
由于我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多媒体教室,所以只有不到十个参加过多媒体说课竞赛的老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绝大多数老师没有进行过多媒体授课,更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有的老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二三十多年时间的教学工作中,不要说用来上课,就是平时都没摸过一次电脑,我感觉到有点不可思议。
教师不会用多媒体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学校没多媒体上课设备,更主要的是觉得多媒体没什么用处,这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有两个认识上的误区:
1、觉得多媒体课件只是课本搬家,将全文的文字重新输入,复制到幻灯片上,课堂就由原来的“让学生看课本”变成了“让学生看屏幕”,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相比没有本质改变,也就没有任何优势。这些老师用了半辈子常规教学,觉得多媒体把原本该写在黑板上的字打在屏幕上,要增减内容或想突出重点以及临时发挥的内容要书写都不如在黑板上写来的得心应手。
2、用多媒体授课不方便师生进行实时沟通,作为教师都知道:进行授课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言语与情感对话式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些是预设的,更多的则是随着课堂的发展而生成的,它包含着教师的激情和机智。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鼓励和感染学生,远比电脑制造出来的热烈掌声效果更好。可以想象,当课堂的导入语不是由教师充满激情地讲出,而是对照着多媒体幻灯片上的文字一个一个的读出,其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的作用还有多大?
二是因操作水平不高觉得不好用的误区
在观摩老师们上多媒体课时,我发现老师们操作PPT的水平良莠不齐,第一类最差的:有七八位教师,竟然连PPT的播放都不会,在打开PPT课件后,画面一直停留在制作编辑的软件界面中,幻灯片的切换就只有点击左边的大纲视图。第二类是只会播放的:这些老师能够播放幻灯片,但除了知道点击顺序播放外,想回到上一张就不会了,于是这几个老师变成了一个幻灯片放映员加解说员。第三类知道结合上面二种老师之长的,想回到前面内容的时候会退出播放,在编辑状态下找到需要重复讲解的幻灯片再播放,操作过程繁琐,严重影响讲课的速度。第四类老师对软件操作方面比较熟了,知道用右键调出快捷菜单,进行页面跳转、转换成画笔等功能操作,实现了在屏幕上作记号甚至写字,初步实现人机对话,能够体现出课件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多媒体授课的操作还不止于此,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一般都和电子白板结合在一起的,两者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叠加使用,大部分教师知道分别的打开软件进行单个的操作,但一起打开后就不会相互切换,更加不会把电子白板叠加在PPT课件上使用,因而觉得操作不便,切换麻烦。
三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太低而觉得多媒体不好的误区
我校六十多老位师的课件,没有一件能达到真正“多媒体”的要求,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将文字、图像、动画、歌曲、影片甚至三维动画等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融入课件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件声画并茂,五彩缤纷。更没有一个教师会在课件中做导航按钮,使课件中任何一个幻灯片都可跳转到别的幻灯片的链接,方便在讲课讲的快时前进,需要重复时后退,复习时可以从本页面转到任何页面。这种链接,我在别的地方听课时也基本没有见到过,反而在学生制作的电子书、电子报上见到应用的十分普遍,学生是教师教出来的,但在教师的课件中没有运用,不能不说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一个先进的工具,在没有掌握使用方法时我们总会觉得不好用,就像以前windows xp刚推出来时,我们还觉得不如windows 98好用一样,对PPT的制作,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还没能掌握其使用技巧,更没有掌握其制作技巧,做出来的课件水平还相当的低,如此觉得用多媒体授课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聘请专家到学校来,让所有教师去听听高水平的专家教师的多媒体课。让老师们明白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不管是内容上,操作上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能克服老师们觉得不好用的不足之处的:
首先是内容方面,内容方面又有二点:
1、内容的容量方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课堂容量。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和画图就能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和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
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内容的形式方面,多媒体课件不只是书本内容的重复,它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我们都知道,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物质的结构原理时,无法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完全可以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适时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是操作方面,听高水平老师的课,还能直接观察和学习授课老师的操作,现在软件的使用都已经十分的人性化,操作简单而便利,软件的功能也是十分的丰富和实用,电子白板不但能写可画,象真正的粉笔一样写字,还可以变换不同画笔和颜色,进行绘画,不会画画的教师,则利用各种科目的图库,随时调用,使不会画画的教师也能“画”出专业水平的图片,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学生注意力,提高讲课效率,唯一的难点是入门,需要学习者的亲自动手实践,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和熟练。
第二是进行有效的培训,让每个教师切实的学会较高水平的制作技术。我市在二○○七年曾在职业中学进行过一次教师全员PPT课件的制作学习,使大部分教师学会了课件的初步制作,可是学习的层次较低,内容过时,这些课件,只是一些文字、图表、或者是一些图片拼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影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动画,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的音乐在我们的课件中都见不到。这样低水平的课件,根本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由投影变成了电子白板,在制作课件时必须考虑和电子白板相结合,要能符合电子白板的操作方法,和调用电子白板中的素材。将人机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全国优质课录像,那是一节历史多媒体课,上课内容是讲中国的抗日战争,课程一开始是一段录像,日本的战机疯狂地在我中华大地上投炸弹,到处浓烟滚滚,百姓死伤无数„„教师用悲伤的声音阐述:“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曾经经历过日本惨无人道的侵略„„”,课件中录像的引入,不只是一个知识,更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的震撼激发,一开始就抓住了所有学生的心思和情怀,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制造出气氛中,教学不但达到“教书”的层次,更是达到了“育人”的高度。我当时也如临其境,过去多年了还记得这节课。
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水平低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室中长期没有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配备不够导致的,如果每年都要求教师要上一节多媒体课,如果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的话,就恐怕没那个教师不去用了,即使是年老的教师,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时间久了,慢慢的就学会了。其实这只是表象,虽然问
题多多、水平不高,但我校还是有近十个教师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基本能满足上课要求。这些教师们有一个共性,第一、他们都是年青教师,第二、他们都参加过竞赛,第三、这些教师都需要评更高一级的职称。所以我认为导致的根源是教师们身上的惰性、培训过程的流于形式,以及教师考核在这方面的缺失。
多媒体设备的配备,会随着国家的富强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普及到我们山区学校,我们教师是等每间课室都配备齐了设备以后慢慢学习,还是先学习好再上多媒体课更好呢?
参考文献:
1、《浅谈课件制作的几点体会》 作者:肖利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2、《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反思》作者:王进校 2009-5-13 9
3、《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常见误区》作者:郑会英 清远市连州中学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应策略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是集丰富的影像、声音、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技术,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和鲜明的教学特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
今天,多媒体教学正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让课堂内容清晰呈现,有利于打破局限性,更有利于推动计算机走进课堂。教师、学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课件,开展课堂活动。它能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扩充知识,加深理解。
然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者却走入了误区。误区一: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成果一定显著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时下有些课例,“老师照着稿子念,学生盯着屏幕看。课本笔记不用翻,上课就像搞展览。当时感觉挺新鲜,课后功课全忘完。”片面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流于形式,致使学生感觉上课如同看教师演戏。应用多媒体,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使课件在教师的操控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误区二:投影屏幕完全替代教师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工具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却常常有无法加到课件中去的遗憾。而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因此,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误区三:课件统治课堂,教师唱独角戏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连珠问之后继之以精彩解说和绚丽的演示,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其语文学习能力显然难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
误区四:多媒体的综合功能可以代替其他媒体
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课,所以有的课例甚至见不到老师,只有计算机在从头到尾地唱戏。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不是什么都非得让电脑来做。电脑可以看电视,接打电话,播放音乐等等,但不能代替电视、手机、DVD等,也正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认为,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计算机能少用则少用,好钢要用到刀刃上,用它的时候要发挥它的优势。
为了尽快走出误区,还原多媒体教学的真实面目,笔者根据最近的活动课,提出以下三条应对策略。
策略一:研究优秀课例,认真钻研教材
通过上网、使用教学光盘、观摩优质课等方式获取信息,广泛吸纳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发掘自身潜力,最终形成有特色的产品,不能老是“拿来主义”。
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必须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找准重难点,撰写脚本,不断修改,并且要具有创造性,大胆突破,闯出一片新的天空。一般说来,课件的前期准备比实际制作所花费的时间更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注定不会产生高质量的课例,教师要养成平时搜集整理素材的习惯,这样可节省大量时间,轻松完成课件的制作。
策略二:紧扣教学重点,合理掌握“度”
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使用效果上,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反抗这一转变过程应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一转变是由“逼”造成的。为了让学生更理解这一点,可以放映一下《水浒传》中高俅、陆虞侯设计陷害林冲的几个片断,使学生明白林冲是忍无可忍,逼上梁山,从而明白封建社会“官逼民反”这一道理。这样的课件比传统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理解得清楚透彻,可以说是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中一些与重点、难点无关的花样应坚决地摒弃,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有些语文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时,大量调用音像图片、影片剪辑、讲话录音等,如此多的引入定会冲淡教学主题。此外,教师在设计媒体的时候,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最佳方式,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策略三:精心制作,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
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粗制滥造,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重视美学艺术。我们可以从色彩、布局、字幕、层次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精巧设计和完美构思,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乡愁》,素材只有四张图片和课文朗诵,但精巧的页面设计,却创设出了优美的情境,营造出了一种求知氛围,富有艺术美感。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展现多媒体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为新时代的教育开辟出一方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