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时间:2019-05-13 04:0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第一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认真回顾《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这门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通过专家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使我懂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身体力行,努力为职业教育做点贡献。我校正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深感到责任重大。所做的工作很多,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教材——体现职教特色

职教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有如下特点:其一,文化基础差甚至智力偏低;其二,就业心强,注重专业课;其三,思想解放,管理难度大。因此,职业学校教材一定要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学,学为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除了文字要生动,形式要多样外,还要处理好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总结、论证的关系,在每章后面,都有阅读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奋发向上。

二、教法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讲授法老是最常用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教学手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学逻辑性强、条理清晰;但它的弊端是非常大的。因此,要想摆脱课堂上只有老师说的局面,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学生也来讲课,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困惑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应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参差不齐、起点不一的特点,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打破自然分班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评价体系改革 对教学效果评价必须重视实效,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全新理念,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都应抛弃“考分标准”,这才是一条实现素质教育的现实化道路。

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学校应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职业特点分析入手,列出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项目,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实行职业能力水平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成绩实行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态度与成绩、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定。

推行非规范性评价。非规范性评价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在教师的随机言行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与评价。它具有互动性、精神性、艺术性、情景性和教育性的特点。

要立足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评价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致力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但把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出色的“职业人”,还要努力促进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全面人”,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教师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办学之本。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此需要改变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的理论强、技能差的不合理结构,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又具有指导、示范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能手。

第二篇: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认真回顾《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这门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用主要精力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强调要充分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年积累的育人经验努力做好班级育人工作,但中职教育是职前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目标、组织形式等有所不同,学生学习意愿及需求叶不同,在继续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经仔细研讨各类大致有三类共性特征:主要是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专业学习的动力;其次是大多数学生养成习惯太差,时间观念、诚信意识、道德养成、是非辨别等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差;三是普遍文化基础不高,识字量较少、知识面狭窄、思想观念偏执跟不上时代。在一个班级群体中,总会有个性迥异的特例,要么张狂特好表现,要么特冷淡孤僻独行与集体不容,总之中职学校的班级集体有可能是各类问题学生的集合体,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已充分调动所学,并不断学习相关中职教育理论,指导本人的职业教育工作,如面对学生文化基础差的现实,结合职业劳动需要和社会社会需要及时查缺补漏,适度降低课程教材的难度,组织梯度教学;对专业意识淡薄的现状,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学习专业成功人士事迹,不断激发专业情感和专业学习人情。对问题学生的中职班级,投以真诚的爱心,了解学生心理、家庭、学习动态状况,强化沟通交流,建立师生共信机制,勤监督、严管理,公平公正不偏袒,坦诚交心不藏私。没有问题就没有教育,今后的教育还会有许多难题,还需要各位专家指导.转型期专业规划的不成熟,不仅表现在专业的布局,规模上,而且也反映在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80年代职教多数用普通高校或普通中专基础课程加实践训练课的简单的课程组合培养学生;教学还未脱离三段式;教材借用普教教材。这就形成了转型期快速发展中的职教规模(以数量为第一标志)与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教材建设间的脱节。加上二三流的生源,不适应的师资队伍和低劣的办学条件,难于办出特色。90年代初中期,CBE模块式课程理论的引入,一部分院、校对专业课程与技能培养途径进行了重新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计),联合编写了一批教材,教学质量有所改观。但是,高职与职技高师教育仍然是大量借用本、专科普教学术、学科型教材,这种状态无法解决产业型专业急需多种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职教教材的矛盾;无法解决有限时间与借用教材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方向”的目标;无法选用适合职教的教学方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教材难于构建以教材为依托的课程组合模块,和课程组合模块找不到合适的教材。

要想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只有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示范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其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结合视频材料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

结合视频材料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一篇自己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

一年多来,以“导学案”为载体,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第四篇: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

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指导学生收集作文材料、解决写作文的“无米之炊”问题?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教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其次,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积累;再次,个别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存在着偏差。有的教师认为,好的学生作文是教师改出来的,因此,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改,改得十分辛苦,等到改完,学生作文早已面目全非,不是自己的了;第四,学生缺少写作兴趣。

因此笔者主张的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积累,作文的源泉;良好的习惯,作文的基础;浓厚的兴趣,作文的翅膀;教师的指导,作文的指路灯‛。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在生活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无论如何改革,积累永远是第一要素。

第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比如班级中的偶发事件,课间的很多趣事,课前同学的很多表现等。指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从家庭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要注意收集家庭成员间发生的种种事情。从社会生活中积累,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问题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现象。

第二,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同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同时,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言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不能统的过死。《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二起跑线》、《中国青年报》、《读者》等每天只需短短半小时,就能为创作增加丰富的知识积累、文化积累,因为,一定量的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阅读有方、读书有得。

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从阅读中积累协写作的素材。从教科书中积累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的命题、开头、结尾、主体结构、过度照应等)。从优秀的作文中积累,让学生阅读和积累一些优秀的作文资源有助于学生语感的训练,教师要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片段有计划地让学生朗读、积累、模仿、写作。

二、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 1.‚实、新、活、趣‛的拟题原则

(1)触动学生情感之泉的喷发点。怎么样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首先要抓住契机。教师在制订好作文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情况,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方面,发现了什么新鲜事,有什么热门话题,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这反映教师的教学机智,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促使学生浅层的感悟,在理智中闪光。其次,要营造情境,大部分作文题目是事先计划实施的,而教学的契机是偶尔得之。教学情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学生受到情境感染,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第三,要针对爱好,因为爱好是兴趣的直接动因,爱好是个性化的情趣,话题作文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选择余地。

(2)体现生活价值。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生活,题目的拟定要贴近生活实际还要有实用价值。

2.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尝试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

(2)尝试佳作鉴赏与再创。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4)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5)改进评价方式,用鼓励建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三、切实抓好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2.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让学生写作时‚有米下锅‛

3.培养学生拟写作提纲的习惯——让学生写作‚胸有成竹‛

4.指导学生养成重点练笔的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买一本笔记本进行‚周练‛:有重点地选择一种文体来反复训练。你擅长记叙文就攻记叙文,你擅长议论文就练议论文,并且努力做到‚考场作文平时化‛、‚记叙文小小说化故事化‛、‚议论文杂文化‛。

5.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修改学生自己作文,在批判、评价、修订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学生自改——互改——小组评改——教师班级共改——师生撰写作文心得‛的操作程序进行。

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先做会写‚下水作文‛与悟道的教师。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淀相当的文学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率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比学生更好。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前列主动收集作文教学的相关前沿信息,加以归纳、综合、整理,使之适应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应该多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作的文章,教师应该先‚下一下水‛,这样才知道‚水‛的深浅,不要老站在岸上呼来喝去,怨这怨那。

2.教师应努力营造写作的氛围,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作文题目的命制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有话可说。作文课是否一定要在连续的两节课内完成。可否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进行写作实践等。

3.教师要比较系统地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如: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结构创新的方法,以及审题、选材、立意、剪材、拟提纲、修改等方法。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应该着重抓好‚变要我写到我要写‛,‚写什么‛,‚怎样写‛这几方面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彻底解决写作文的‚无米之炊‛问题。

第五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孔子

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孔子、孟子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孔子和孟子都是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位是儒家学派的的创始人另一位是儒家大师,他们的儒家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应用也是很广泛的。

中国的教育思想根源以及对千百年中国教育的最深远影响的是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在现实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主张打破一切界限,让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将贵族垄断的知识才艺传授给庶民百姓。在他所吸收的学生中,论阶级身份以及资质,都是相当复杂而多元的。他对自己的学生,不分长幼、贫富,不论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对优秀的学生,孔子固然赏识喜欢,而对性行顽劣者,他也同样悉心教诲。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些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思想境界的提升上是大有裨益的。他为我们树立了万世师表的榜样。

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启发了我们的教育经验并进行了精辟的归纳总结。再如孔子和孟子的因材施教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课堂教学中既发挥学生的特长又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如孔孟的启发诱导式教学和循序渐进的教育观点对现实教学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助于形成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在时尚新潮、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以及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世都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心小学

段彩红

下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