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设计技能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它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教学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表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上好一节课关键。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学设计密不可分。
一、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想很好的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设计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二、有利于教师在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是很重要的,一堂课的好坏就看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强不强,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看你的教学设计新不新颖,够不够吸引人,好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在整个教育教学后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总之,教学设计是进行课堂教学前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体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桥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扩大阅读,积累材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等。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再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平时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得点滴小事和自己的感悟,能及时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随笔练习,开展时评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就是改革作文评改方式,“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日常讲评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的方式。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结合教学实践思1
结合教学实践思考,您平时采取过哪些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试举一例。所谓评价就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符合逻辑的结论。主要是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主观能动体。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为主要依据,在评价学生时,如何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的资料、学生向同伴介绍相关的资料、学生本人或小组在激烈地争辩中的表现、最后如何接受了正确的观点,归于大体上的一致,从而完成了同化与顺应这一认知过程。过程性评价包含多种方式的评价,“即时性评价”是其中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必然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这就使得评价见之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这种评价常常被我们所应用。即时性评价也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即时性评价能判断学生对学习的质量与水平,能在课堂情境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我认为在品德课上,即时评价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忌重点繁琐;要真心诚意,忌虚情假意;要生动幽默,忌单调应付;要激励向上,忌讽刺挖苦;要师生互动,忌方式单一。
品德学科的教学评价,应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学生的品行素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传统型的卷面测试的单向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的人;长期以教师为主的定性评价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
每一位少年儿童都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过程性评价就是以学生为本,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提倡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认为我认为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应采取多样化,以扩大学生成功感,并体现学生大学生成功感,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和心理感知从学生哪里反馈的信息,注意倾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现,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让他们首先喜欢上这门课,有信心学这门课程。我在课堂上经常欣赏不同的意见带着放大镜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赞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也赞赏他们在回答问题中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肯定学生的质疑。我用欣赏和期待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发现积极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还采用让学生之间组织即时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评价的水平,让他们从小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好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好这一工作的:——让学生时时零距离接触自己的评价
每学期开学之初,我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立了一个评比栏,在每个学生的名字下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平时的行为观测包括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学校公共设施、教室内的清洁卫生、学生课桌里的整洁卫生、书本的损坏情况、学生的写字姿势、学生与人交往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次做得好的学生,给一朵小红花添上去,到期末时比谁得的小红花多,谁就是班上的优秀学生。这样就让学生时时都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学校生活中还很随意,我就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观察自理、自律、自护反面的表现。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全班的孩子。如:有的孩子课间主动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主动把黑板擦干净,看到桌子摆放得不整齐主动去摆放好,看到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主动帮着捡起来,校园里拾到东西交公的,看到小朋友摔倒扶起来的,以及在课堂上种种良好的表现等等等等,开始时是我发现的,后来包括大家发现的,我都会及时给与肯定,给与评定并立即给与小红花奖励。这样,看似小小的一件事,却对全班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逐步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为孩子们茁壮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即时评价为我良好有序的开展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的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布者:孙国强 发布时间: 2011-1-29 11:41:36 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心得体会
发布者:杨连芳 发布时间: 2011-1-26 21:42:59 经过几天的学习,能够真正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我很高兴,我很想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繁杂琐碎,有时感觉根本提不到桌面上来谈。我深深的感觉到,做一个好老师很难。我知道,要做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就应该从以前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多充实自己,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用更专业的语言表述出来。可有时真的觉得力不从心,就像论坛中有的教师说的,我们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我们没有魏书生那样的能力,但是我们渴望成为魏书生,我们向他学习,可是有些是条件不允许,有些是我们迫于学生成绩压力不敢去尝试,还有的是尝试了却失败了。
第四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育的艺术”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育的艺术”的感受。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一名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并且还要培养于处理教学表演艺术和教师的教育机智的问题,教育者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细心。教育艺术是一种伟大的艺术,是铸造人的灵魂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作为优秀思想品德教师,怎样运用教育艺术,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呢?
我认为必须具备“四要四不要”。
一、要做人师,不要做“经师”
要育人,就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不要做单纯传声筒,传递信息和知识的人。我们培养学生装要成为解放思想与坚持真理统一的一代新人,因此,绝不能再把那些“左”的、教条主义的、个人迷信的教育方法拿过来贻害青少年,扼杀学生的个性特点,禁固学生的思想。
所以思品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是开放式的、引导式的、热烈的、师生双边的趣味活动,而不是将课本知识条条化、语文化,让学生去背得晕头转向。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品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思品教师应该是教师而绝不是讲经师。
二、要心耕,不要舌耕
优秀的思品教师要课讲得精彩生动,但这并等于教得好。要做到教得好,必须用心去培育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用心地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育成长。因此,人们都把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里的舌耕,是指那种口是心非,讲得头头是道,自身的人品、师德不具备的人,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必然失去应有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用心耕,就是要善于研究教学艺术,了解学生的喜恕爱好,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困,全身心地研究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更好,而不是上台就讲,照本宣科,讲条条,读书本,否则必然使思品课教学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三、要通情,不要恨情
教与学之间,教师对学生要先通情才能达理。而不是让学生先达理后才能通情。实际上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在通常情况下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要晓之以理,必须首先要动之以情,最佳的教育教学状态是情理交融状态,这种状态应当说是最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只有爱得深才能教得好。不能两眼盯着学生的缺点,眼巴巴地恨铁不成钢,于是发脾气,大声呵斥,反而适得其反,收不到期任何实效。要知道:恨情是教育的最大障碍,特别是思想教育的最大障碍。
要通情,就是师生情感相通相融,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要善于与学生求得共识。
四、要求实求真、不要求虚荣
在教学中求实,就是求实效,实实在在去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求实,就是从学生装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的条条出发,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拨高,搞成人化的教育,否则势必没有什么实效。
求真,教师应敢干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的真理性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艺术体现出来。要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是热爱真理的,因此学生就会热爱你,信服你。
求虚荣,爱虚荣是教师的一大害,特别是思品教师。如若沾上这种毛病,就会成为保姆式的教师,把知识理好,过份地猜题押题,而忽视了大量知识的传授、解决疑惑、情感沟通等重要问题,这显然是以学生健康成长受到极大损害为代价,这就是教育奸商。
总之做中学思品优秀教师除同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有共性之外,确应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的美就在于做人师,而非经师;用心耕而非舌耕;师生情感交融而非无情至理;求实求真,而非求虚荣。这种品格是人生最美的东西,应当永远属于我们每一位思品教师,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富有丰富情感的学生。
第五篇:结合视频材料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
结合视频材料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一篇自己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
一年多来,以“导学案”为载体,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