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范文模版)
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有哪些?(必做)
姓名:
学号:
1、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诵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 辟的见解。他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 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 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比如早读课上,不闻“声声 入耳”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老师的讲析。阅读课教学中,也在听不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取而代之的 则是老师的讲解。例如我在教授学生文言文时,刚开始就想一味的讲清楚这些字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这个 句子是什么意思,都怎么用,可是讲过之后,发现学生根本不懂,也没有任何印象。于是后来,我再讲文 言文甚至其他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读不下5遍的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你在讲内容时,学 生既懂又感兴趣,因为你说的他知道,共鸣之后,就会加深记忆。
2、阅读教学的目标短期化 现在的阅读课就是课课目标,最大也就是单元目标,教师讲课,学生学习时,目标太短期化,使得整 个阅读过程是散乱的,一片一片的。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要了解整个学段的教材,做到系 统目标化。
3、阅读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着眼于课文整体,只是寻词摘段 于漪老师曾十分尖锐地批评道:“这些年来,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 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作为训练语言的例子,学生在知情意方面有多 少收获要打个问号。”我们不应该把阅读教学当做一种对课文的精准理解,应该是感悟,在阅读方法上以 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乐趣,增加阅读的人文关怀。而现在的我国阅读教学离此甚远,我 国的阅读教学更多地集中在要求学生对于读物客体的精确理解和背诵积累上,这样学生无兴趣。可是要改 变这种阅读现状是要从考试机制来改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考试这么考,你不这么教,不让学生这么 学,成绩从何而来,很现实的说现在没有成绩,学生没有学上,教师要挨批评,各方面受到影响,所以中 国的这种教育考核制度不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太大进步。
第二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设计技能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它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教学设计的好坏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表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上好一节课关键。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学设计密不可分。
一、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想很好的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设计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二、有利于教师在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是很重要的,一堂课的好坏就看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强不强,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看你的教学设计新不新颖,够不够吸引人,好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在整个教育教学后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总之,教学设计是进行课堂教学前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体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桥梁。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扩大阅读,积累材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等。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再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平时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得点滴小事和自己的感悟,能及时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随笔练习,开展时评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就是改革作文评改方式,“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日常讲评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的方式。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结合教学实践思1
结合教学实践思考,您平时采取过哪些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试举一例。所谓评价就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符合逻辑的结论。主要是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主观能动体。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为主要依据,在评价学生时,如何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的资料、学生向同伴介绍相关的资料、学生本人或小组在激烈地争辩中的表现、最后如何接受了正确的观点,归于大体上的一致,从而完成了同化与顺应这一认知过程。过程性评价包含多种方式的评价,“即时性评价”是其中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必然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这就使得评价见之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这种评价常常被我们所应用。即时性评价也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即时性评价能判断学生对学习的质量与水平,能在课堂情境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我认为在品德课上,即时评价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忌重点繁琐;要真心诚意,忌虚情假意;要生动幽默,忌单调应付;要激励向上,忌讽刺挖苦;要师生互动,忌方式单一。
品德学科的教学评价,应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学生的品行素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传统型的卷面测试的单向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的人;长期以教师为主的定性评价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
每一位少年儿童都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过程性评价就是以学生为本,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提倡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认为我认为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应采取多样化,以扩大学生成功感,并体现学生大学生成功感,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和心理感知从学生哪里反馈的信息,注意倾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现,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让他们首先喜欢上这门课,有信心学这门课程。我在课堂上经常欣赏不同的意见带着放大镜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赞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也赞赏他们在回答问题中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肯定学生的质疑。我用欣赏和期待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发现积极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还采用让学生之间组织即时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评价的水平,让他们从小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好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好这一工作的:——让学生时时零距离接触自己的评价
每学期开学之初,我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立了一个评比栏,在每个学生的名字下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平时的行为观测包括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学校公共设施、教室内的清洁卫生、学生课桌里的整洁卫生、书本的损坏情况、学生的写字姿势、学生与人交往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次做得好的学生,给一朵小红花添上去,到期末时比谁得的小红花多,谁就是班上的优秀学生。这样就让学生时时都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学校生活中还很随意,我就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观察自理、自律、自护反面的表现。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全班的孩子。如:有的孩子课间主动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主动把黑板擦干净,看到桌子摆放得不整齐主动去摆放好,看到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主动帮着捡起来,校园里拾到东西交公的,看到小朋友摔倒扶起来的,以及在课堂上种种良好的表现等等等等,开始时是我发现的,后来包括大家发现的,我都会及时给与肯定,给与评定并立即给与小红花奖励。这样,看似小小的一件事,却对全班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逐步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为孩子们茁壮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即时评价为我良好有序的开展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的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布者:孙国强 发布时间: 2011-1-29 11:41:36 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心得体会
发布者:杨连芳 发布时间: 2011-1-26 21:42:59 经过几天的学习,能够真正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我很高兴,我很想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繁杂琐碎,有时感觉根本提不到桌面上来谈。我深深的感觉到,做一个好老师很难。我知道,要做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就应该从以前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多充实自己,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用更专业的语言表述出来。可有时真的觉得力不从心,就像论坛中有的教师说的,我们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我们没有魏书生那样的能力,但是我们渴望成为魏书生,我们向他学习,可是有些是条件不允许,有些是我们迫于学生成绩压力不敢去尝试,还有的是尝试了却失败了。
第五篇: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
七年级语文:蔡丽巡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
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