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时间:2019-05-13 04:2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鉴赏,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从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阅读中,学生是这项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与学生共同合作,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帮助他们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作品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把握,立体观照,得其要旨。在阅读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意蕴,就要指导他们从审视文章的整体入手,立体的观照文章的全部材料,从丰富复杂的内部结构中发现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所谓观其大略,明其大意,获其要旨,察其要义。不能对作品某一句或一段做孤立、微观地分析。或者将文章肢解,进行所谓“串讲”,把老师的“分析”硬塞给学生,将学生放在被动地接受地位。“艺术的整体是美的第一要素”,任何局部或个别只能与整体和谐统一才能构成美的全部。文章整体是各种要素共同组成的,但决不等于这些要素的简单总和。任何一个精彩片段或重要词句的意义价值都是相对于整体而言,是文章整体之美的一个侧面,不能孤立的存在。例如,冰心《谈生命》一文中,最后几处精警之句无疑是文章的亮点,但它是在前文对生命像什么作了两次文学性的表达之后,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说出来的,是对主题的阐释和升华。只有联系全文,才能更深层更广泛地体验生命的完美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对文章认真欣赏、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尊重文章的客观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融合“物质”和“精神”于一体的客观现象,是一件“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朱光潜全集》第四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07页)。因此,阅读时必须以文章为基础。只有凭借对文本深层次、全方位地理解、欣赏和体验,才能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精义和表达这种意蕴的艺术方式。

知作者,识背景。在阅读时要了解文章产生的文化、社会和个人背景,要“知人论世”。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精神产物,受到其生活经历、思想特征和情感倾向等原因的影响。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总体特征。一篇文章的出现,或传情、或达意,必有所由。如舒婷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莱蒙托夫的《祖国》一诗,同是以祖国为题,由于两人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因而他们所表现的政治倾向、情感愿望和所倡导的时代精神等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了。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所产生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对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思考、理解、欣赏和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获得审美体验,丰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

说说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读书时间少,讨论时间太长。有的老师为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对于朗读课文环节总是草草处理。殊不知学生不读文本,就没有感性的占有材料,又何来理性的讨论与交流。尤其是对文言文与诗歌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如这次马清华老师在讲《关睢》中,马老师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自己就能解析句中的重点词语,最后来理解诗中的感情。而如果老师只是一个人一味的解读,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诗中的感情。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有一定的运行规则;又充满灵性,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二、热热闹闹并非好课。新课改理念下,一时间许多教师都不自觉地认为,一堂课学生活动多,讨论热烈,就是成功的课。事实上分组学习,交流讨论还很盲目,只是人为地为课堂教学添置一道“风景”。您不妨仔细回想一下,很多课文其实没有讨论的必要。课堂讨论是基于有价值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领悟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哲理的启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利引导,师生之间智慧的有益碰撞,才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课堂生命的高质量。

三、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听而不纠”。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事实上很多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都有很多欠缺,有的同学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往往用语罗嗦,不得要领,甚至有不少语病、错误信息。可我们的老师在听学生说话时似乎也有点儿不专心,否则不会总是夸赞学生回答的“好”“很好”“你真是个天才”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辞。大家都好,也就失去了这句表扬语的意义。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科学的东西,一旦出现差错,务必要纠正。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忽视用语的规范性,但我们的课堂学习应该是严谨的。不仅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生动,给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夸赞要言之有据,合情合理,否则过犹不及。

四、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浸润人文精神。一时间许多报刊、文章又开始大谈语文教育的“人本”、“人性”、“人文”。于是老师们又开始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人文性,思想意义,并美其名曰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我听过《斑羚飞渡》一课,这是一篇动物小说,老师的课件做的很精美,教师的语言也非常有感染力,课堂延伸拓展的也比较恰当,可是总感觉少了该有的,就是语文课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习用词的准确,语法的规范,场面描写的生动,修辞达意的技巧。老师反复强调的只是动物的牺牲精神,要保护动物,指斥人类的恶劣行为。当然语文课是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来陶冶情操、培养文化气质、提升文化品位。但不能越组代庖上成政治课、自然科学课了。

五、多媒体大行其道。现在只要是上公开课,基本上就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我首先得肯定电教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是借助多媒体展示了我去游玩时所拍的许多照片。学生果然兴趣浓厚,迫切地想读一读这里曾经的人和事。在教学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时,我节选了一段影像播放给学生看,这有力的帮助了学生对小说的准确理解。可是我却看到有人把一篇充满想象的散文《山中访友》,全用优美的山水画面来展示,这无疑剥夺了学生对本文优美的语言、出色的拟人修辞的鉴赏能力。有的老师在不经意间就会把自己教案上准备的精华部分大量呈现在课件中,这些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甚至为了抢记内容,已无暇顾及老师讲课的每个环节了,一节课下来,只是看了几个画面,听个热闹而已。

六、个性化阅读仍是口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培养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不能一上新课就首先介绍作家及其作品风格。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自己阅读感知的判断,甚至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寻求一种既成观点的认同,这当然是有害的。要培养学生忠于文本、尊重事实、善于发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七、课后练习形同虚设,课堂拓展游离文本。课后练习是教材编写者着力打造的问题,重点突出,适合做深层地探究,可是很少有老师认真地把练习贯穿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自己另起锅灶,其实没有必要。一篇文章能重点解决几个问题,获取几处心得,就可以了,不必,也没有时间面面具到。不要把课后练习真的留在“课后”完成,要有选择的取舍。以上只是谈了一点个人之见,希望能引起同行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只有准确把尺度,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改才能呈现出满园春色的美景,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改才能趁势而上,扬帆远行。、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问题式阅读教学”的运用,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结论、缺乏独立探求能力的状况,促进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的能力,促进语文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1、要找准切入点问题。切入点问题即: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找准,要抓住最佳切入点,或者叫最佳突破口,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求知的欲望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 思维的指南针。只有找准切入——突破口问题,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思索问题,去阅读理解课文。

2、要注意及时总结归纳,评价考核。

当引导学生把“主问题”解决后,整篇课文的课堂学习也已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应引导学生把当前所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整体回顾,整体建构知识,总结学习的优缺点。提示学生哪些问题在课后有深度自学和钻研的价值。设计迁移性练习,检测教学的成效。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互考互练。

3、做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课文,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清晰明,通过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产生兴趣,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手法,课后及时写出读后感或课文中人物的延伸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把课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诸城市皇华初中

李相升

张秀兰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历久不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使他们也形成了贴对联的风俗,对联已实实在在的走向了世界。作为对联发源地的中国,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对联以及与对联知识有关的习题,在不同级别考试的试题中有关对联知识的考题也频频出现,这也是历史和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国学;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应试能力,平日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加强对联知识的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联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例联来推荐背诵。这是学习对联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材料,才能进而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如,七年级可选一些五言及五言以下的,八年级可选一些与教材要求配套的,九年级可选一些与中考紧密相连的;或者低年级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等,高年级选一些富含人生哲理或技巧较高的,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响水池中池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计划,合理推荐。

第二,要教育学生结合古诗词的学习进行对联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我国的古诗词中,名联名句举不胜举,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句,可谓是文质兼美,又是初中学生所熟知的,联系这些名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对联知识的兴趣,又可反过来促进古诗词的诵读,可收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把对联知识学死,用活。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只有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一些基本的东西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日后应用时有章可循。如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要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上下两联要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等知识,作为知识的学习,丝毫不能马虎,尤其是学习之初,包括老师推荐背诵的例联,也必须符合这些规则的要求,以达到强化知识学习的目的。例如,可以以像“福禄寿三星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春联为例,也可以以像“庭小有竹春长在,山静无人水自流”等名胜联为例,总之,只要是工对即可。

前面已说过,对联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其间精品对联层出不穷,我们在运用对联知识赏析现成对联的时候,却不要拘泥于所学知识,死守教条,那样容易走入死胡同。我们知道,对联对联,应该既对又联,但是像我们说的无情对,就只对不联,如“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一把天蓝伞,六味地黄丸”、“怕热最宜穿短裤,论功还欲请长缨”等,对得工整,但意义不相关联;还有像经常出现的流水对或者也有人称为串对的,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在强调联的时候,往往对的工整性有所淡化。这还是经常出现的一些大类,何况还有借对、错对等等特殊情况,所以说在赏析对联时一定要用活对联知识。另外,我们做老师的,有时可能要试作一些对联,更要活用对联知识,不能墨守成规,甚至因文害意。像近期我们学习的一些教育理念中有“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句,有些学校看中它的教育作用,直接用它当标语或者作为校训,我们读后总会觉的好像不完整,意味不够,就不如给它对上一句“理想最终会实现”,尽管是仄声收尾,但仍能增强力度,消除突兀感,强化教育效果。

第四,要教育学生把对联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办关于春联的手抄报,平时可以搞一些主题性的积累或者背诵活动比赛,甚至可以由老师出上联,学生合作对出下联等;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要求,可以布置他们在闲暇时(等车、厕上、入睡前„„)进行联想训练,如由鲁迅少年时对的名对“独角兽,比目鱼”,我们还可以想到哪些有特点的动物?要求学生经常思考,定期整理向老师汇报;还可以结合古诗句进行训练,如由岳飞塑像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可以想到毛主席决定将毛岸英尸体留在朝鲜时写下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还可以想到沙天香在《战歌》中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甚至还可以要求学生自拟上联,对出下联。经过较长时期的训练,学生会对出水平较高的对联;并且这个训练过程,本身就能让人把无聊的时光变得充实,使一颗烦躁的心变得沉静,从而增加知识,提升个人的品位。

最后,教师个人要把对联知识教好,还必须不断加强对联知识的学习。以前我们强调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在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具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像古代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要读,流行读物《增广贤文》、《重订增广》也要读;现代的《诗词格律》等专著要读,网络流行语也要掌握;网上阅读更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对联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共同成长。

当然,对联是宝库,对联是海洋,对联是人生中生活情趣的源泉之一,也是知识的源泉之一,要想真正把对联教学做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愿意尝试,也愿意学习其他老师的一些做法,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学生。

此文最早发表于《中小学教育》二○一二年四月(总第94期),并全文收入中国期刊网等。(20120314)

第三篇:多媒体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

多媒体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 宽城县东川中学—刘珍东

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物理这门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生学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要发生深刻的变革,尤其应在多媒体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面为其它学科带个好头。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如下优点: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如个别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较好地实现了上述要求。所以我在教学时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动能和势能”时,通过多媒体电子网络播放三个视频情境。一是98年特大洪水时,卷走房屋;二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一块大石从高山上滚下砸向山下的人;三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主人公弯弓射雕的场景,提出:洪水为什么能卷走房屋?高山上的大石头为什么能将人砸伤?拉弯的弓为什么能射出?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因为它们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接着,老师又提出这三种形式虽然都具有能量,但它们的能量形式是一样的吗?如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再次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将自己的结果及自己的理由,写在自己的网页上,待同学们完成后,老师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让他们展示在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讨论。并由学生得出结论,在学生总结时,老师在旁稍加引导。这样学生基本上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看屏幕上出现这样两幅画面,一幅是平常的河水,只能冲走一些小石子,另一幅是98年大洪水卷走房屋,学生很容易看出两幅画面中洪水都具有动能,但它们的做功的效果不一样,即动能大小不一样,那么动物体的动能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提自己的猜想,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猜想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再根据自己的猜想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来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在每个小组的网页上。当每个小组都完成后,让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自己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然后,老师告诉学生几个网址。让学生查阅,让学生知道,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

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1)。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起到放大作用

物理实验中的许多基本仪器、仪表,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加上仪器本身小,刻度也小,可见度差,使用很不方便,给教学造成困难,成为不应有的教学难点。现在有了计算机,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投影片;也可以学习一下“物理画板”这一小软件的使用,利用人家制作好的现成的东西进行演示;还可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作演示。他们都可以很方便的把演示内容进行多次放大,例如: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等的使用和读数,教师好讲解,学生好观察并且容易掌握他们的正确使用方法,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进行准确的读数练习。同时,它甚至能让学生看到正常教学时根本无从看到的东西。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具有以上几个非常显着的优点,但我认为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子教具”,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媒体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选择使用。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地位和作用,因而课件也就不可能取代常规的实验和知识的阐述,只能模拟一些实验室里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的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所应掌握的知识,否则,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所有的实验现象都是老师“创造”的,而不是客观事实。例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实验,而《平行板电容器的研究》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实验,所以我把它们做成课件进行模拟,避免进入所有实验课件化的误区。

教师在传统教学范畴里经过努力也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课题,根本原因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例如,一些受到时空局限性不可能直接看到的微观事物,完全依靠教师用语言描述,就使得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完全是死记硬背。电子计算机作为最先进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有突出的新优势,但也同样有它的局限性(跟传统教学信息手段在某些方面比较,优势不明显)有经验的教师处理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一般说优于只能在软件里做有限设定应答的计算机,特别是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在语言上叠加的细腻的情感处理,是计算机无论如何也模拟不全的。因此,在运用进行多媒体物理教学时,必须首先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一定要认识到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用来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虽然它在一些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我们要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情感的交流和世界观的渗透,多媒体这是无法做到的,而且多媒体不具备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切忌主次不分

二、不能以计算机模拟代替实物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往往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学习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方怯,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方面。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在前面实际演示或学生亲自做实验通过测量不同质量和不同拉力时的一系列位移、时间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到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关系。这样得来的结论当然比抽象产生的结论扎实,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如果用多媒体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制作成动画课件,上课时教师在荧幕上演示效果明显不同了,从表面上看教师上课容易了,教师用教鞭在荧幕上指一指前面讲一讲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没有动手、动脑机会,显然这节课有点不足,好象是在纸上谈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物理教学中微机辅助教学软件不能代替物理实际实验。

三、要注意计算机模拟中的科学性

计算机模拟,是对物理现象的提炼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对物理实质的保真,否则,就会误导。例如有的软件由于计算和技术上的原因,使α散射曲线、电场线、磁感线的形状远离实际情况,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正确理解。因此,为了克服物理实际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不足,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l、备课时研究确定本节课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备课时充分论证此堂课有无必要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必要性,同时确定如果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应该怎样使用等。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是:首先引导学生做好质量不变时增加拉力和拉力不变时改变质量的实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用微机演示并用微机处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在这里计算机只能作为辅助使用。在原子物理的粒子散射教学中,具体实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确定利用计算机来模拟粒子散射的过程,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制作尽量与实际实验接近;计算机软件根多,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利用的却不太多,这时需要自己设计软件(4)。我们的原则是软件尽量贴近真实逼真模拟。

为此本人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并用,处理好它们主与次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非常独到的优点。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在教育模式上,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上,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角色无非是辅助教学而已,使用它的时候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

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篇: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解决以下问题:

⑴ 在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要以模块为整体,设计模块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活动围绕模块主题开展。倡导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⑵ 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究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⑷ 改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寓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根据《标准》中教学实施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法,提高词汇、语法、阅读的教学效益。⑸ 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根据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要求,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和评价主体互动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⑹ 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学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奠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不影响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替换、调整、补充或者取舍,以提高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根本因素,占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是实质性因素。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是通过具体的内容、方法来实现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品行、个性修养、业务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每一节课教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内容。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待数学知识,否则会造成没什么可讲的现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例如:“平面”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页内容,好象没什么可讲的,但对学生来讲,是由平面思维到空间想象的一大飞跃,所以很有必要仔细地给学生讲清楚。二,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任何知识都有其形成发展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的建立、发展的过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问题的探索和深化过程,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是:一个问题、一个发现、一个结论------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他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繁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提炼的过程与结论。因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一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活生生的数学“返朴归真”的教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被揭示等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在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重视其形成过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础。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在教学时教师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课本中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需要教师“精心提炼、着意渗透、反复孕育、经常应用、小步推进、分层达到”去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方法不是数学家的灵感创造,而是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据的,是体现于生活中的自然法则。知识是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学生的思维不会自然的发生。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如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意境。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数学水平方法认知冲突。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应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太容易了,学生就会乏味。太难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总觉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来才觉

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加上确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续发展。五,精编例题、习题

例题、习题的选编,一方面要符合大纲精神,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潮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到处可见一批设计优美、构思巧妙的新颖题型。如生活应用题,开放探索型,阅读理解型等。数学题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虽然数学教材在例题、习题上都做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为教学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并非适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特殊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编例题、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选题时考虑:这道题起了什么作用?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典型题的“解剖麻雀”,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习题的选编要兼顾各个分支数学间的纵向渗透与横向联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放性习题,探索性习题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识焦点。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概括性品质

六,注意分析与总结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最后,题目总结。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教会学生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的总结,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模仿 着题目套类型,巩固所学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下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写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范文

    写字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是基础,教师要重视做好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 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其中一项基本......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 在新课改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究化学......

    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地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宣汉县第二中学 摘 要: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

    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传

    谈谈在帮助学生“自主读英语单词” 的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做法 众所周知,学好一门语言,词汇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英语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小学生来说,词汇学习非常重要。首先,词汇......

    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一: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到教学设计,大家太熟悉了,从我们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和它打上交道,我在准备这个稿子时在百度里输入“教学设计”四个字,出来的结果有3690万条......

    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徐小嘉 民办学校学生,基础是个问题。所以课堂教学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教学设计,一定要备学生,而教学设计的细节问题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