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
1.本次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例如材料解析题,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图文材料,并融合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师重视图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习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比较新颖别致,一返过去题目枯燥、单
一、死板的特点。
3.试题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广而浅的历史知识。4.具体试卷分析概况: 选择题题型特点:
(1)、覆盖面广:20道选择题涉及范围比较广。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如第3 4 10 14 17 20等题。
原因分析: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题干所提示的内容学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
第二大题第一小题,学生答的不是很准确,说明学生对所问问题不是加以思考,而是把所背过来的内容硬搬过来写下来,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第三大题的第3小题中的有关“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征”做的不是很好,学生对所答内容没有很好的理解,没有很好的审题,没有强调政治格局。追其原因是平时对所学历史死记硬背,只背表面,不看内容,不善于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善于对比比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一题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能力不怎么样。总体来说,其它填图题、材料题做得还可以,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准确率较高。但部分学生的卷面不整洁
5、建议及构思:
(1)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再多渗透一些能力考查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开卷考试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翻书抄书,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2)本次试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多侧重现代史。
(3)在学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问、多探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爱学、乐学,力求全面培养学生。(4)加大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技巧,平时注意纠正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母传宝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 29 个小题,总分 100 分,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题,分值比为 50:50。1—25 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 1—11 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12—25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26—29 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 26 小题 12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 小题 11 分,28 小题12分,均考查世界古代史,29 小题 15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2)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26-28等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 29 题一个题目考
了整个世界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3)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 29 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参考人数 105 人,不及格人数 9 人,及格人数96 人,最高分97 分,最低分 41 分,平均分 79,优秀率 25.3,及格率 91.43。
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
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第三篇:2017秋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7年秋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涅阳三初中
金鸥
一、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选择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4、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学生比较归纳分析能力欠缺,单纯一个知识点能做对,几个同类的、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就不能全盘考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2018年2月2日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2012--2013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分析
区五中毛翠花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质量检测由麒麟区教育局统一命题,考试内容涵盖了九年级上册全书内容。全套试题以学业水平试卷模式为基准,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重点突出,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本试卷满分100分,共两大题。其中,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累计50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累计50分。这份试卷最大的特点是从学业水平试的基本考纲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卷命题贴近课本,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用平常生活中的情境和史实来呈现历史知识,做到了历史性和生活现实的有机统一。试题考查内容全面,知识点涉及所学内容的绝大部分.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
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内容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内容,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实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
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0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际,在历史中比较现实,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记,要高度重视,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
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在于拓展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本身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增强。在教学中要渗透教育意识,真正把历史课堂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4、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第五篇:2016-2017学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
期末试卷分析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1)、(2)两个班的历史教学,本次考试最高分98分,其中(1)班有43人(2)班有42人参加考试。(1)班优秀8人,优秀率21.6%,(2)班优秀4人,优秀率11.43%,(1)班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56.76%(2)班及格人数8人,及格率分别为22.8%,平均分(1)班61.62分,(2)班46.83分。
一、试卷分析:
1、学科命题的依据: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2)以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依据。
2、学科试题结构:
(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2)各种题型比例。单选题25个,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材料题3个,分别是14分、20分、16分的分值,共计50分。
3、试题的主要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难易适度。(2)有图片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片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应该多角度多形式的呈现,本张试卷呈现的有点少。(3)注重材料题型,注意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考察学生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解读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50分):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历史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理解、综合、分析、比较等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在14——50分之间。其中,错误率较高的题有8、9、20、21、23、24题。下面依次来分析失分原因:
第8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掌握不准备,以至于排列错误。第9题,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对历史现象的剖析能力差,历史知识联系能力差。第20题,学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抓住重点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第21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差,不会依据材料来分析问题,脱离材料。第23题,属于课后自由阅读卡内容,学生大多都忽略了。第24题,学生对“经济结构”概念不理解。
2、非选择题(50分):在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等。学生一般得分在20-50分之间,个别学生得50分。
第26题考查的是“战争与和平”主题。学生一般得分在6—11分之间。第(1)小问失分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写成“莫斯科保卫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写成“非正义战争”等。第(2)小问失分原因是(1)学生不以材料为依托,不会依据材料分析。(2)不会按分值采点。(3)概括能力差。第(3)小问,学生失分很严重,对于图一史实和图二人物很多同学都不清楚,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因素。第(4)小问学生答题角度单一,一般得2分。
第27题考查美国的历史。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材料和问题的解读能力,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一般得分9—15分之间。失分原因是:第(1)问,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第(2)问,林肯的主张很多同学写成“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美国南北战争影响点写得不全。第(3)问的后两小问失分较多,失分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分析问题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差。第(4)问失分主要原因是课本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第28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对所设置问题的解读能力,对1861年改革内容是否理解透彻。第(1)小问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审读材料能力差,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结合能力能力差。第(2)小问答题情况也不理想。失分原因是:部分学生对题意不理解;对1861年改革的理解不透彻。
第29题考查欧洲的历史,主要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对知识的概括能力,答题语言是否全面。失分原因是:第(1)小问哥伦布贡献写成新航路开辟意义。第(2)小问对历史人物不了解。第(3)小问审题不认真;语言太简洁,陈述不具体;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第(4)小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答题点不全。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避免因开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