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

时间:2019-05-13 04: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

第一篇: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是九年级学生进入初三总复习后接受的第二次考试,为了使学生对即将面临的中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所以,本次考试的考试时间、总分、题型、分值及难易度都尽量与中考接轨。所用的试卷是教育局统一命制的,试题难易度适中,题型和中考模式一致,分值分布合理。试卷共分积累,阅读与写作三个部分,共23题。阅读有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和课内课外的两篇现代文阅读,写作是一篇命题作文。

从试题来看,课内部分紧扣基础知识,难度较低;而课外的选文有一定难度,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不能准确把握出题人得意图,回答问题抓不住重点,造成答题时不知所云。

二.存在问题

1.文言文默写总体情况良好,但对于一些难写字和同音错别字,即使平时反复默写,上课板书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写错。

2.课外文言文中加点字解释不会迁移知识。其实都在课内学过,到了另一篇文章就不知道解释了。另外,句子的翻译中个别学生还是不会抓关键字的解释,翻译的句子语意不通前后不连贯。

3.现代文中有以下问题:。

(1)

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及作用的分析,不能答完整,有些甚至不懂

答题方法。

(2)

有不少题目,答案在原文中能直接找到的,有些同学就是没有完

整、仔细地阅读完原文,答题时只是凭空想象乱答。

(3)

对于比较类题目,不能比较着抓住两者的不同处,并由此而深入 体会。

(4)

对于论证方法,不能正确把握,个别同学还和说明方法混淆在一

起,分不清。

(5)

开发性题审题不仔细,没有根据题目要求去作答。

4.作文

这次的作文题目是《让我心存感激的人》,这是个命题作文,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都能有话可写。特别是前面的提示语,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生活场景,如果学生有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应该能写出教成功的习作。

考下来的情况是:虽然个别学生作文语言有文采,能引用诗句,较有感染力之外,大多学生的选材平平,没有突出美丽这个主题。

四.改进措施 1.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无论是默写还是解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方法,采取家校结合,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要多进行纸笔训练。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无论阅读还是作文,让学生养成多读题干的习惯,而这恰恰是好多学生容易忽略的。

3.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多做考点的训练总结。

4.选一些优秀的考场作文及平时的佳作印发给学生,可对该生有鼓励作用,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和借鉴。

2

5

第二篇: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2000字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仍然由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三大部分组成,重点突出,知识点全面,和中考试卷题型相吻。从全年级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102分以上有43人,90-102分有195人,72-90有190人,72分一下8人。可以看出,我们语文老师在在平时的教学中突出抓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复习课。所以从学生试卷中可以看出,基础知识的题,以及作文都较好。

二、试题分析

所谓“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字音,改错别字、成语,修改病句、仿写句子、古诗默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第一题是选错误的注音,出现的是一些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部分同学判断失误。这类基础知识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教师应加强引导。第三小题考察的是成语,这几年对成语的考察加大了力度,通过学生的失分现象可知,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成语,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不能准确应用,因此要加强平时的练习。第六小题诗句默写,由于我们在课上、复习的时候再三强调,狠抓默写,争取做到能拿到的分数坚决不失,所以,这道题大部分同学答的还是很不错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只要我们重点抓了的,就立马好起来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是由文言文、议论文和小说三部分组成。文言文部分,考的是《陈涉世家》考试之前我们对文言文进行了重点复习,所以学生们答得还不错。

《谈自立》是议论文阅读,这是本份试题的重点失分阵地,全校满分有3人,少者扣掉3、4分,多者十分以上。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议论文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到现在才学了一篇议论文。虽然试题出的很规范,都是中考考点,中心论点,论证方法,补充论据等,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确实是有困难的,这不怨学生。相信在学习了第四单元之后,学生们准确掌握了议论文文体知识,再做起来,就不这么费力了。

小说《点燃一个冬天》,答题情况大体不错,我们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就是小说,学生对这一文体知识和考点,以及答题格式都是熟记于心的。主要失分是在环境描写的作用这里,答题不够完整,还是考虑不全面。

第三部分,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是以风流人物为话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第六单元的综合性活动就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又加上学生们善于写人。所以,他们有话可写,基本上没有走题的。但缺点还是暴露了出来,比如思路狭窄,大家的思路拘囿于古代不可自拔,无外乎就是诸葛亮,屈原,李白,这些在课堂上频频出现的人物,只有极少的同学写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到了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风流人物如:最美女孩孟佩杰,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老师等等。可见,视野不开阔导致他们思路狭窄,导致文章缺乏新意;另外,语言表达也伯仲分明,好的文章,字字句句都经得起推敲,值得品味。差文章真的是,粗看还不错,细看却是平淡无味,如同嚼蜡。还有写作技巧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三、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1、继续坚持我们语文组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对诗句默写的严格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上的细讲、详讲、讲透,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重视词语积累,特别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尤其是文言实词的积累。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总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实现课堂高效。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所学知识尽量当堂掌握。我们在课上所问的每个问题都要目标明确,这节课是要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不多,哪怕只有一个或者半个,完成了就好,学生答题的时候也要做到应对自如,明白这道题是要考我什么,答题的方法学生要了然于心。这些都是靠我们在平时的一个个45分钟的课上来完成的,百川成海,平时做好了,学生的成绩不好也难。所以,抓好课上的45分钟,比给课下学生布置无数的作业要强得多。

3、关注写作。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避免学生因审题失误而折戟沉沙。鼓励学生多读书,使学生在阅读中去充分感悟、多方体验、深刻思考生活。再引导学生用所得到的感悟,去关注生活细节、体验人间情感、挖掘人生内涵拓展思维,用向上的心灵去走进历史、思考人生,能够流畅的、生动的抒写文章、张扬个性。此次不少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解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现出自己的深刻思考。同时注意文体意识和技巧训练。这次那些有一定技巧的文章得分比较高。应该适当让学生学会叙事、立论及多种表达方式,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描写、烘托、照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会谋篇布局。还是多读,多写,多修改吧。

4、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升入初三压力骤增,加上分班要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同学在起初很不适应,于是,我看到了很多老师很学生促膝而谈的情景,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在帮学生战胜心理障碍,适应新的班级。我想,我们应该把这一点坚持下来,每一位老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他洋洋自得骄傲自满的时候,我们给他施加点压力,降降温,在他灰心倦怠的时候,我们的适时鼓励和肯定又何尝不是一剂良药呢?

说了很多,总之还是要做好平时的点点滴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多想方法,勤抓落实。我想用分班后我在165讲的话来结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除了有凭借有力的翅膀和高超飞翔技能的雄鹰,还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蜗牛,只要我们上好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我们也必将登上金字塔的顶端!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

试 卷 分 析

20xx年x月

第二篇: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分析人:柳益品

一、试题分析:

(一)选题意图:选题力求紧扣教材 面向全体学生 涵盖教材要求

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 着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符合初三年级学生期中检查的要求 力求试卷结构合理 难度适中

既考查课内基础知识 也注意课外的拓展延伸 利于体现学生能力

(二)试题结构:本试卷分为三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二、阅读(43分)

三、作文(50分)(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全卷易中难比例基本控制在7:2:1 易题约占90分

送分到位;中难题约占30分 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 题意清晰 看上去不难

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全卷编排为易中难题交错的波浪式

中难题插在第一部分的第4、第7、第11题

第二部分的第13题、第19题、第25题、第26题 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题的解答

二、存在问题:

1、试题不难 但优秀人数较少

须加强前端学生的辅导;班级平均分有差异 需关注中下等生 不及格人数较多

需提高及格率及平均分

2、基础不扎实 语言表述能力差

默写中错别字依然存在

3、阅读面窄 迁移能力有限 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4、作文挖掘不深 语言乏味

记叙文里缺少描写 一些卷面不整洁 涂改处较多

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扎实

后几个考场的文章段落层次安排 语段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学生作文跑题

5、学科增加

学生学语文的时间明显减少 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 课后巩固差

三、下步措施:

1、注重对课本的解读 纠正学生“考试不考课本 学不学都一样”的错误观念

2、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 尤其要重视书面纸笔训练 锻炼学生“写”的能力

3、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述能力 但概括提炼能力较差

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4、文言文翻译要注重字句的落实 加强直译训练

诗歌鉴赏要在平时加以训练 锻炼学生审题能力

5、注重基本功训练

保住基本分;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但会背诵而且会准确默写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根据经验

很多学生能感知 却无从表达

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

6、加强阅读 尽量选取精品 训练到位

同时进一步重视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 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 少灌输多点拨 少责备多激励

尤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

7、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题、立意的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拓宽视野 充实底蕴

丰富素材积累;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同时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以适应中考作文阅卷的要求

第三篇: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15初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姓名---------------班级--------------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C)(3分)A、虬枝 qiú 秀颀 qí 婆挲订(xiào)恹恹欲睡yān ...suō 校..B、涸辙hã 皲裂jūn 漪郁yī 谄媚chǎn 瘦骨嶙峋......línxún C、禀赋 bǐng 熠熠崖zhǔ 矜持 jīn 颓垣断壁yuán ...yì 渚...D、脊梁而不舍qiâ ..jí 狡黠.jiã 穷匮.kuì 哽咽.yâ 锲.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3分)A.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丢失性命)..B.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毫无根据)..C.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入。(请人助以金钱)..D.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因怀疑而顾虑)..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3分)①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 南岸。

② 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③ 上帝久久地伫立 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④ 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 和认真。

A.渡过 肃穆 凝视 专注 B.度过 肃静 凝望 专心 C.度过 肃静 凝望 专注 D.渡过 肃穆 凝视 专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C.“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 的速度和质量。

D.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3分)A、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B、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D、目前,一种先进的电脑公文管理系统已经面世。

6、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D)(3分)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片面、论据不足的地方,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的认识 B.进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 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

7、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如毕淑敏的《一厘米》,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是小说。B.《秋水》这则神话故事,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闻见骄傲自大。C.《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近似现代的杂文,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核心是议。该文选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河东集》。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典范的驳论文,成功地运用了驳论证和驳论据两种反驳,不仅批判了错误论调,而且盛赞了“中国的脊梁”,旨在警醒国人,振奋民族精神。

8、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3分)A.而 任重而道远 富而可求也 ..B.是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小人反是

C.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D.省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

9、背诵默写(6分)(1)《使至塞上》一诗中,能够体现诗人“诗中有画”这一特点的诗句是:。(2)《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 ”一词表达出作者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之情,“ ”突出了作者凄凉寂寞之感

(3)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

(4)李商隐的《无题》中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5)《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它是。

(6)饮酒是古人非常喜欢的活动,请从你积累的诗词中写出表现这一内容的诗句。“ ”

10、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分)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2013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17岁的叶富源背着父亲上学(意思对即可,1分)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

读来读去:感念爱,懂得爱。好娃娃,想捐钱给你!

观天下:不懈的努力,点燃亲情的颂歌,一路的跋涉不仅担起了一个家庭,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而且树立了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典范。叶富源:你的奋斗感人至深!

热爱生活: 为了父亲的生活,你背负压力;为了家庭的未来,你勤奋读书;为了人生的梦想,你自强不息。你的行动温暖了亲人,感动了世人!——叶富源,没有困难能难倒你!(通顺,有鼓励赞美,修辞)

11、阅读下面名著片断,完成后面各题。(3分)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1)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从两人比武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答:①急躁;②冲动;③争宠(嫉妒贤能);④好利。任答2点即可

(3)根据选段的人物形象,续写下联。上联:(林教头)内敛果敢获胜 下联:(洪教头)狂妄急躁落败

12、诗歌赏析(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冷寂的景象。(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面小说选段,完成1—5题。(10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2分)(甲)_(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意思对即可)

2.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冷嘲热讽(冷漠无情)___,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___(2分)

3.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偷东两被打,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因中举而喜极发疯,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意思对即可)。(2分)

4.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意思对即可(2分)

5.(甲)文“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议论文阅读(11分)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我们应当珍惜“舌尖”的文人气质

7.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4分)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2分)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2分)8.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4分)

得出的结论是: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2分)以无人问津的穷小子比喻默默无闻的“舌尖”节目,以中了巨奖的富小子比喻名满天下的“舌尖”节目,(1分)富小子身边一定簇拥许多亲戚朋友,成功后的“舌尖”必定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无法保持纯粹。(1分)

(三)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问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 说苑》)

9、甲文的作者是 战国 时期的 思想 家、政治 家、教育 家。他主张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主张,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世称“ 亚圣 ”。(3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① 患 ② 辟 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③赐 ④骄 赏赐、傲视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12、〔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舍身取义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廉洁自律 的高贵品质。(2分)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分)

第四篇:初三下学期语文三月月考质量分析

初三下学期语文三月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套试卷在考试范围内,重点突出,知识点考察全面,基本上与中考题型吻合。积累运用部分(基础知识),考察的字音、字形和成语都是教学中的重点,但遗憾的是由于印刷质量的问题(第1题字音题不清楚)导致学生丢分。第6题语文运用题,将语文知识与结合当前的新闻事件(小悦悦被撞无人伸援手)结合,体现了语文即是生活的思想。文言文阅读第10题分值为4分,分值过大,踩分点较少,如能调整到2分更合适些。三个现代文阅读语段中有两个是记叙文阅读,加大了阅读题的难度,与中考题出入较大(中考题一般要考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本套试题仅考察了说明文和记叙文阅读)。两个记叙文阅读中,《回家的花朵》文章有一定难度,更适合初四毕业班的学生。作文题与中考题型贴近。此外本套试题满分为119分。总之,本套试题虽然在阅读上要一定的难度,但还是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二、学生及教师存在问题

积累运用部分第6题,语言表达题学生失分较多,这与学生平时训练少和学生审题不认真有很大关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加强此类题型的审题分析和答题方法的指导;第8题,古诗文默写得满分的人数远比教师想象中的人数少,在今后教学中,我们会以学科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背诵和默写。阅读部分,记叙文阅读第17题,学生在语言表述上存在问题,第19题学生的答案不够全面,教师会教会学生一些答题技巧,如看分值猜测踩分点作答等技巧。作文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学生在考试中忽视了身体的环节,没有认真阅读提示语,以致写作范围弄错;选材陈旧,多数都是写考试失利、与朋友吵架后又和好等事件,可见学生的观察力不强,知识面狭窄;从作文书写上看,学生字迹潦草,书写不认真,虽教师平时对字的书写有要求,但本次考试中作文纸格小,教师对学生书写不能直接监管导致此现象发生。

三、具体改进方案

1、积累运用部分(基础知识)

(1)强化文学常识的训练;

(2)定期组织“百字注音”、“百字字形”“古诗文默写”“文言实词译句”等比赛,强化基础的巩固复习。

2、阅读部分:针对高段学生的特点和高段年级的特点准备每周“课外阅读一测验”,强化考试三种文体的阅读。

3、作文:

(1)继续强化学生作文的修改环节,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学会写好作文。

(2)优秀文章示范。每周抽出30分钟(占用自习课)教师或学生推荐一篇适合阅读、有助于写作的好文章,字数在千字左右,注明推荐原因,查找文章赏析等与学生评议,促使学生积累好词妙句,写作方法,拓展学生写作素材。

第五篇:初三月考数学质量分析

初三数学月考质量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月考检测,共46人参加数学考试。人均平均分41.4分。优秀率为15.2%,及格率为26.1%。差生率为58.7%。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月考考试的试卷总分120分。

(1)试题类型:选择题10题30分,填空题10题30分,解答题共60分。

(2)测试主要内容: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至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第3节《分式的加减法》

2、试卷特点等方面: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不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3、学生答题分析:基本功不扎实。

综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公式的逆向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此次测试,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以便于将来改进。

(1)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厌学情况严重。(2)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搞不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凭感觉答题。

(3)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和法则掌握的不够牢固,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精讲精练,拓宽学生

思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从这次的考试中可以看出,后进生较多。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2017年12月11日

魏丙臣

下载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班主任月考质量分析

    XX中初三(X)班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班主任:(XX)一、考试成绩分析1、班级整体分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总分对比班三(1)班61.7247.5343.0957.5567.6480.6860.98419.19本班......

    五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五年级参考28人,总分 1520平均分为 46·7,优秀率为 0;良好学生19 人,良好率83% 二、具体试题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数的整......

    第二次数学月考质量分析(含五篇)

    fpg 2018年普定二小六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题情况 试卷题型多样,题目具体、全面,具有很强の综合性。试卷从检测学生の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考察数学知识。......

    九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质量分析范文大全

    2017年九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 质量分析 一、试题简评 这次试题是一套九年级上册教材的综合试题,涵盖初中数学的五大部分内容,即“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变换、几何与图形、......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 本来早早“沐浴更衣”,要好好把发言整理一下。和几个朋友在QQ上唠叨到午夜,都是工作中的事情,聊得很兴奋。 下午悄悄地参加了中高年级语文月考分析会,昨天......

    初三第二次月考作文

    1.如果我…… if i were rich at first , i would buy a large amount of things ,such as cars,houses,and so on,and have a tour around the world second, i would give......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分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分析 红果子小学 王红香 一、考情分析 本次参考人数18人,优秀率44%;及格率94%,总体成绩较理想。 二、试卷分析。 1、纵观整个试卷,本次试卷覆盖面广,内......

    六三班语文第二次月考成绩分析(最终定稿)

    六三班语文第二次月考成绩分析 高梅 一、成绩概况 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年级学生总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六三班3571.1182.9%17.1% 从平均分看,本次月考,成绩比期中成绩下降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