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04: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浮、浅、散、空等问题,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态。批注式阅读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批注、课中阅读专题批注、课后延伸拓展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提升水平。

关键词:初中?Z文;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然而,反观现实的阅读教学,简单的师生问答占据了课堂,教师繁琐的分析替代了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浮、浅、散、假、空等诸多不良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文本还没深入研读,就联系课外,进行文本链接,或读、或写、或演、或拓展等。课堂上,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集体游戏,合作表演……马上开始,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未用“心”去品味、揣摩、体悟文本。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努力尝试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真正能够潜下心来,实现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批注式阅读法,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线条、符号标注文本,或者在文本旁边进行简洁的文字批注,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特点等的感知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只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简单易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批注,启发学生的思维呢?

一、课前预习,自主批注

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要求他们进行预习批注。具体可以要求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批注:标段落、品字词、知大意、标疑问。让学生标自然段,圈画出生字生词,不懂的查字典做笔记;再读课文,概括大意;三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或用符号标出疑问之处,还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而且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阅读,专题批注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放手自由批注。在批注式阅读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答疑惑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引导,同伴合作探究等方式,把自己在预习批注时遇见的疑难问题弄清楚,再把它补批在课文旁边。这样做,一则解决了疑难,二则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则使批注更加具体、完善。如《背影》预习中,有学生批注提问: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画出作者流泪的句子,要求学生旁批作者流泪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分享。

(二)抓住矛盾

抓课文中的矛盾来确立探究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学习《猫》时,作者共养了几只猫,为什么最后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批注赏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

(三)赏析词句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优美、含义深刻的词句,这也是很好的切入点。如在《老王》的课堂批注中,有学生画出了关于老王的肖像描写,并在旁边批注道:“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刻画了一位将死之人的形态。”

(四)人物分析

课文中的经典人物,总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动,受到人格的感化。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一位学生在感悟约瑟夫这一人物形象时,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他是多么善良,有别于其父母的势利,只有他不计前嫌,肯认无权无势的叔叔。孩子是未受社会污染的天使!”

三、课后延伸,拓展批注

“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运用于课外,效果更佳。把课堂上学会的批注技巧运用于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开拓了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完课内文章后,教师可以拓展相关书籍或文章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时做好批注。

如学完《背影》,教师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贾平凹《写给母亲》,许多学生从作品中对母亲的描述,进而想到自己的母亲、甚至自己的亲人,然后把自己深刻的感受通过批注表达出来。

四、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进行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不断合作、分享,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批注。教师要引领学生相互倾听、大胆质疑。

此外,在批注式阅读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地解读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主可以自由地去品味、去欣赏、去享受阅读的快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批注,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2] 郑志长.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3] 郑志长.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4] 魏红梅.新课程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4).[5] 李岩.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10).[6] 薛金梅.高中语文文言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5).[7] 林海.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2013(S1).[8] 陶晓丽.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14(6).[9] 汪妍.浅谈小学中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C].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2015(12).作者简介:龚鸣,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113中学。

第二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秦皇岛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第十六中学

陈枫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更好的将读写结合,如何通过文本,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精彩,体味阅读的快乐,也一直是我校语文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仍过分侧重技能训练,比如:划分层次、分析写作手法、修辞等等,多从文章学层面对文本进行剖析,以习题代阅读,以能力训练代替心灵感受,从而降低了阅读品位。课堂上教师仍在牵引回避问题,让学生被动接受预设的对课文的确定解释,不能容忍学生看来荒唐的问题,概念化解读课文。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迷失,由于考试指挥棒的桎梏,虽然课堂热热闹闹,但充斥着假性的活动学习,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但学生却无所适从,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新认识。现代对话理论被引入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指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育的本来目的越来越明确。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是整体的人。教育承担的任务是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而语文课在情感培养方面更具优势,与教育教学这一本质目的理解直接相关的是阅读现代理念的建立。但怎样使学生真正自主,怎样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对话,怎样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仍没有得到应有的操作层面的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仍比较空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批注式阅读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心灵受到撞击,也就得到了审美体验。

三、研究现状

批注式阅读历史悠久。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诗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的评点。张竹坡评点《金瓶梅》、金圣叹评点《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不过后来批注之风渐绝,近几十年来,这种阅读方式销声匿迹。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老师从1999年再次提出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利用眉批、旁批、夹批等形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接受美学看来,就是读者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符号进行了解码、编译。

有关批注式阅读的研究自从孙权老师提出概念以来,受到许多教师的重视,认为它是—种可操作性强的有益的教学方法。国内已有一些高中和小学教师对批注式阅读预习环节、方法的研究,但如何使初中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如何提升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特别是让学困生或语文知识积累并不丰富的学生也有兴趣批注,也能做出较好的批注的研究尚少,有没有—套比较完整、深入、可以掌握、可以调控的培养初中学生批注阅读能力的措施方法呢?侧重研究初中阶段这种阅读方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正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所谓批注式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

2、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可操作性步骤及模式研究,探索阅读教学新途径。

3、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与朗读、写作相结合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点评,发展有创造性的独特思维,希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完成以下目标:

1、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探索阅读教学新途径,构建批注式阅读教学新模式。

3、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促进阅读教学与朗读、写作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有关理论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学习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引起个体认知结构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动态更替过程。建构主义尽管分支很多,但核心是

“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郑毓信认为:建构主义就是对传统认识的一种反对,即认为认识并非是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主体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过程。因为,归根结底地说,正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动地建构起了关于客体的认识。这就从认识论的角度,使我们理解了它的实质。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它主要有以下这些观点:①强调人的认知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具有主动性。②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具有建构性。③强调学习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己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具有累积性。④强调学生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学习过程中具有情境性.以上这些建构主义理论特征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因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正是学生根据已习得的经验对文本的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解读的过,是读者获取外部信息,情感体验的过程。

2、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

接受美学又称 “ 文学的接受和作用论”。上个世纪6 0 年代中期兴起于当时的联邦德国,由康士坦茨大学的尧斯(德国人罗伯特 J a u s)、伊瑟尔

(W o l f g a n g是)福尔曼(N a n f r e d F u h r m a n n)、普莱森丹a(w o l f-9P r e i s e n d a n z)、施特利德(J u r i j S t r i d e t e r)五位年轻教授共同创立,其后在跨越国界、东进西扩的过程,又得到瑙曼(Ma n f r e d N a u m a n n),霍拉勃(罗伯特C H o l u b)等众多学者的补充,成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的一种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与以往把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作品本身的文本中心论相对.明确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强调读者不可低估的能动作用,强调读者不可或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创造。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家写出来的文本只是一堆印刷符号,只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启示性结构体系,而不是决定性的或自足性的存在,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只有当读者通过阅读对文本进行具体化,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填补文本的“ 空白”处,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文本才变成了作品。也就是说,在接受美学中,作为客观存在的只是文本,而不是作品,作品只存在于人的主观观念之中,并且这个主观观念又不只是文本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还是接受者对文本的再创造。接受美学这一观点无疑有着极大的唯心主义成分,迷失为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但接受美学把读者的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没有读者的创造就没有作品的存在,这给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警示是非

常深刻的,并引发我们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3、课程改革新理念: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互动性阅读、扩展性阅读、整体阅读

4、孙立权老师提出的高中生批注式阅读

东北师大附中孙立权老师从1999年再次提出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利用眉批、旁批、夹批等形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接受美学看来,就是读者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本符号进行了解码、编译。

七、研究的对象:

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八、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策略解决,然后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最后总结经验教训。

2、经验总结法:学习别人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实践,最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3、文献资料法。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注重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务求信息客观,确定研究对象——三七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从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学生阅读兴趣、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入手,在初三七班中普遍观察,采取个别谈话,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收集有关信息,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重点掌握其阅读范围、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不同分数段学生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差异,了解学生是否有评点习惯,最后对初三七班学生阅读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判断。

注意理论学习,务求分析科学,注意随时吸取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向,吸收借鉴,研究参考。

搜集了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资料及相关理论依据,如建构美学有关理论、接受美学有关理论,明确基本理论支撑及相关研究问题已取得的成果,如东北师范大学孙立权老师的高中生批注式阅读的研究,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细化本课题研究方向、研究问题,明确本课题重点为探索操作方法,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能力。

根据准备阶段搜集的资料,拟定本课题的具体操作步骤,设定了具体实施。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教学环节,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及时作出阶段总结,每个阶段都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并及时进行调整,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务求充分科学的论证,每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都进行归纳总结,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析教学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

(1)了解批注历史,激发批注兴趣。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研究对象处于初三下学期,首先从激发学生批注阅读兴趣入手,介绍批注源头,古今评点名家点评的例子,如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的批注,同时,把推荐阅读著名小说的评点版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如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贾平凹的《秦腔》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批注的概念及批注的特点,激发学生批注兴趣。

(2)介绍简单的批注常识,初步养成批注习惯。给学生介绍常用批注符号,鼓励学生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批注,学生了解批注的基本常识后,有了批注的兴趣,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深入批注,使学生养成习惯,与课文内容理解相结合,既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又发挥批注独有的个性化解读文本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呢?初三下学期教材内容以现代诗歌和小说为主,我们选择了按内容练习不同类型的批注,课文有不同体裁,批注也因内容不同分为预习式批注、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具体形式,再结合具体文章体裁,针对文章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批注形式的训练,如现代诗歌,我们确定重点训练预习批注、质疑批注、感悟批注,具体内容侧重在掌握基本字词,作者背景,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如《我爱这土地》,在接受诗中意象——鸟儿、暴风雨、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意思时,鼓励学生用铅笔写下自己的理解,课上提出讨论,作为小组学习的依据,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批注,继续质疑其他同学的观点,深入讨论,把预习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对意象的理解,而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在人物描写与主题把握,侧重训练学生的评价式批注和感悟式批注,如陈枫老师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教师指出重点语句,请学生写下自己的批注,如“孔乙己式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要求学生主要在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方面做出批注。在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作预习批注的习惯,鼓励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边读边写的习惯,初步了解批注的角度和方法。(3)针对不同文体,探索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

2008年9月开始,研究对象处于初四阶段,阅读教学内容以文体分类,面向中考,所以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不同体裁课外语段培养学生批注阅读能力,说明文侧重在针对语言的准确性和结构条理性、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议论文针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及论据进行质疑式批注,对语言和论证方法进行评价式批注,对所阐述的道理进行联想式批注。记叙文针对语言、内容情感、结构、表达进行感悟式和联想式批注,古文针对字词常识译文进行预习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式批注。同时各种文体继续练习预习式批注,以使学生掌握基础字词,强调补充批注,使学生在同伴的启发下完善自己的批注,进行二次思考,深入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的联想呢?李文华老师在教授散文《报秋》时,学生感悟到了玉簪花的特点精神,老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精神呢?学生评议,老师再做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将感悟深入,在练习联想式批注时,老师读相关语句,请同学思考联想到什么?最后老师总结——可联想人、事、物,联想之后再有深入补充感悟,一环一环深入进去,学生的批注思路也就慢慢深入,渐渐发散,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听课,认真评课,选取典型课例,深入分析研究。如陈枫老师的《孔乙己》、《茼蒿》、《榕树,生命进行曲》等,在教学设计时都几易其稿,力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中难点,有效的发挥批注的作用,锻炼学生的批注能力。

(4)、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检测教学模式效果,细化操作步骤,研究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法。

例如针对课前布置预习批注这一环节进行研究,细化预习内容,形成具体的预习任务,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做比较全面深入的预习,形成比较规范的预习学案。

在预习内容方面,确定不同内容,按学生学习的能力自主选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确定预习内容为:生字、词的音、形、义;段落划分;找到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读课文2遍,思考主旨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有自选题:如生字的形近字,关于本字结构发展的历史,词语的运用,相关作者背景资料整理等,针对不同文章,教师设计不同的有所侧重的预习学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疑问。对于适宜朗读的文章,主要尝试将批注展示与朗读训练相结合,尤其是学生做了有关人物情感,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欣赏式批注时,要要求学生朗读,用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是较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多读,确实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我们还尝试了如何将批注与写作更好结合,是否能把一句话的感悟积累成文,怎样进行拓展延伸的研究。在课堂有效讨论之后,尤其是学生讨论热烈的文章,我们设计了结尾想象写,如《喂——出来》,看图想像写,如《云南的歌会》;段落仿写、句子仿写,如《榕树——生命进行曲》;个性见解写,如《端午的鸭蛋》,针对传统与民俗的诸多新闻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挑战文本写等等多种多样的方式。

3、课题总结

2010年6—7月,各位老师总结自己的研究情况,课题组汇总各位老师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准备接受专家鉴定。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批注阅读习惯,阅读文章也能随手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使理解更深入了,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增强了。

(2)因为更自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于学困生,可以在他读不懂的地方写下“不懂”,还有些地方提的问题虽然可笑,却有助于他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独特的想法,令老师们感叹不已。我们觉得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让人惊喜的是,许多同学在批注过程中,写下了文质兼美的小段批注,形成了一篇篇优美的随笔散文。

2、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探索了阅读教学新途径,构建批注式阅读教学新模式。

基本模式如下:预习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小组合作——联想式批注(1)、预习式批注,侧重基础。课前可提前以作业形式布置,内容涵盖生字的音、形、义、形近字、识字方法、词语解释、尝试运用、作者简介、相关作品、背景简介、文章主旨把握、预习疑点、资料整理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选择:生字、词的音、形、义;段落划分;找到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读课文2遍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如生字的形近字、关于本字结构发展的历史、词语的运用、相关作者背景资料整理、相关作品、体裁常识、思考主旨等,课前开放批注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更广、可利用资源更多;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搜集资料的兴趣、巩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学生们“

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课前作预习批注,能使学生有时间考虑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完全流于形式。(2)、评价式批注,整体感悟:

师生进入情境初读文章后,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总体印象,可以表达最突出的感受,可以涉及预习心得、概括大意、感悟主题、理解情感、品味语言等。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体会重点和特色,发现学生兴趣点,了解学生阅读理解情况,这时的师生交流实际上是对学生预习批注学习的肯定和检测,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作导向,调整教学目标。

(3)、质疑式批注,寻找问题:有了预习和初读,有些学生会有自己的问题,包括不懂的句子、文章的难点、不同的理解等,此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明确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4)、感悟式批注,细品文章:有了问题,就有自己的思考。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学生在这一环节可以抓住问题进行批注,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批注,我手写我心,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自己内心的感动。教师可明确目标,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如“请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阅读感受、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挑战。”、“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欣赏理由”等学习要求,学生乐此不疲,兴致盎然。还可引导学生选择“

美文美读”、“快速阅读”或“跳跃式阅读” 等不同的读文方法与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5)、小组合作,批注共享。批注之后,小组之间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推荐有特色、有个性、有内涵的优秀批注,班内交流批注。这一环节承载着答疑解惑、汇报收获、展示资料、延展学习、交流讨论的重要作用。如果“ 批注学习”是前提,那么“合作交流”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批注阅读的好处之一。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认识,鼓励大胆发言,以关注全体的视角给予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中,才能将自己在“批注学习”中的感受、疑惑、见解真实而丰富地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否能文字异彩纷呈、思想遍地开花,关键看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展示得如何。对于教师而言,要认真倾听,巧妙归纳、引导,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追问,促使学生理解更深入,要引导学生在较为密集的汇报中,学会倾听。这是良性交流的前提。积极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的交流环境,鼓励有创新、有个性、有勇气的批注,这对批注式教学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好的交流氛围才能形成。

(6)、联想式批注,超越文本:文本意境的升华和课外的延伸集中体现在这一部分。有了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会燃起更大的写作热情。在接受理解作者后,学生整合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个人兴趣,产生新的联想,文章就变成了一个触发点,学生会想到更多的人和事,此时的批注式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如看图想象写、段落仿照写、结尾发散写、个性见解写、挑战文本写„„从而超越文本,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还可利用课尾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反思意识进行培养,为课堂掀起又一次高潮。

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批注要因文而异,有些文章不适合批注,作批注要有所选择;批注与中考题型的结合;个性化批注要和格式化批注相结合,培养答题技巧要侧重格式化批注。

3、研究促进了阅读教学与朗读、写作教学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批注学习处处离不开读。理解从读中来,批注学习更要体现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实现“读议”结合。尤其是诗歌和散文。例如散文《榕树,生命进行曲》中的朗读指导:“大体说来, 速度: 1—5段慢, 6—9段快, 10—11段慢,12—13段快,情绪: 1—5段轻松平和, 6—9段欢快, 10—11段炽热, 12—13段高昂。”把这些写在段旁,帮助学生尽快入文。而现代诗《乡愁》特别注重节奏及重音的勾画。如第一小节: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倾斜为重读)。这类批注提示学生注意朗读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朗读技巧。从语调的高低到节奏的快慢 ,再到感情的变化 ,比较全面的指导学生朗读。如果能按批注中的指导进行朗读,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经读者的视觉直入心灵,更能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对学生合作交流的批注也可进行展示读、表演读、赛读、个性读,使读书亲近学生,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批注即写作。或只言片语,或洋洋洒洒,都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在作文批改中,老师们也尝试了在作文中加入学生批注,包括自评和互批。为同学作文写批注,锻炼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批注,形式灵活而内容广泛,强调自主和灵性,能够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研究培养了教师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研究使老师们养成了反思习惯,了解了研究方法,学习了专业理论,在实践中获得了锻炼和提高。涌现了一些优质课,如陈枫老师的《孔乙己》、《茼蒿》等。总结了一些论文。教师成果姓名

作品 课例

论文陈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陈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陈枫

《孔乙己》

教学案例

陈枫

《茼蒿》

研究课一等奖

陈枫

《榕树,生命进行曲》

市级优质课

袁晓娟

《批注类中考题分析》

论文袁晓娟

《浅谈课程标准下古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论文袁晓娟

《批注的几种类型》

论文袁晓娟

《文言文“批注式”教学点滴谈》

论文陈枫

《批注式阅读教学 操作策略》

论文陈枫

《让评点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论文李文华

《批注式阅读实用 功能浅析》

论文李文华

《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有效途径》

论文陈枫《静读默思

个性批注》

论文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副本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本文中,对多媒体教学的含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了阐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容量

情境

效率

创造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而,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知识。尤其是在当前,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的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ware等制作),并与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

学习语文,会使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操不断的提升。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authware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随之出现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过powerpoint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春节时,东北的哈尔滨举办冰展的图片,出示冰雕作品,再出示海南岛的春节,人们正在游泳、嬉戏的图片,并出示海南岛风景图,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一个因素——纬度。通过powerpoint出示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自然特征图片,让学生总结其气候特征,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展示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层次的景色,得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最后一个因素——古今的差异,就可以运用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最后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文章的内涵。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以学科知识为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境,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如在学习《观潮》时,开始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就可以制做这样的一个课件:通过大海来潮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再搜索到战争时期水兵训练的场面播放给同学们看,并音频播放课文朗读一边用声音配合,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语言的有力,充分地品味这篇文章的气势。

(三)学生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得到激发,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课导入,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也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更让学生感觉口技的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同时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备课,课件的构思、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件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展现,都要精心设计和准备,有时候有一些内容比如文章作者简介要搜寻大量的资料,并且必须将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才能制做到课件中去展现给同学们,在制作课件的同时,教师能够更加熟悉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

在初中语文课件《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我们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首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落实生词,教师可以再把学生找到的生词呈现在屏幕上,再由小组交流读准,并对这些词进行分类,(如文中用法特别的词、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知识、探索讨论知识、理解分析总结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第四篇:电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电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索;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的课程标准之一。而实施语文电教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具有形象化的育人功能,它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和共鸣,使人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审美教育需要形象化的、直观感性的教育手段,电教教学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长。

关键词:语文;电化教学;审美教育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索;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

语文不同于理化课程,它是重感情的,必须用心去体会。语文不是几个生硬的方块字,而是非常美丽的形象组合,其审美性能够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其感受到优美的或壮丽的自然景观美、绚丽多彩的社会美、璀璨的艺术美。但要欣赏到这些美必须要依赖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的课程标准之一。而实施语文电教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最具有形象化的育人功能,它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和共鸣,使人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审美教育需要形象化的、直观感性的教育手段,电教教学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长。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的前提条件是首先得有美可审。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的美学工程,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及观念,蕴涵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电教教学的特长,利用这一手段完美展示和挖掘教材中深蕴的美学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下审美的基础。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我非常注意根据课文不同的文体特征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我在实践中发现,讲授记叙文,散文,戏剧,诗歌单元适合运用录像带;VCD,图片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结合,将抽象的文字演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音乐,朗诵,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所要接触的文字信息,从而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

在教《春》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件,请学生欣赏“绘春”中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及迎春图。多媒体教学中形象生动的动画,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学生自行操作计算机,依次调出光盘中各种信息,眼睛看着显示屏,耳朵听着朗读、回答以及音乐,实现了信息表达的综合和人机“对话”,教学个性化得以实现,学生耳目一新、感受深刻,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教学,学生怎么会不理解课文,怎么会不爱上语文课呢?

电教媒体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把学生主体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出来,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

前提。

在教授《沁园春·雪》一课中我使用了精彩的电教手段突出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把词中描绘的祖国壮丽山河的自然美利用电教手段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看电教图像,使他们在听觉、视觉方面尽情地感受美、追求美、从而创造美。同时,通过对这首词中美的欣赏、理解,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更加热爱和向往,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审美能力就得到了提高。此外,运用电教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方面美的感受,而且在电教过程中,辅之以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浏览的电子产品和搜索资料,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的古典诗词中咏雪之作中的美,加强了审美体验,使他们已获得的审美能力得到巩固。

学生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中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中学语文教材中描写的正面人物及作品的主人公,也体现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教师要适时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善于分析、了解人物的美,不但能欣赏人物的外形美,更能领略其内心美。在运用电教手段对人物的美进行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白毛女》选场第二课时,将教材中塑造的杨白劳及喜儿的人物美的内容全部,用电教手段以课件形式上传校园网,让同学观看课件时通过网络发表对主人公人物美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选择典型的关于喜儿的戏剧场景和经典音乐唱段进行播放,让大家讨论分析,交流分析结果和心得,使同学们领略到剧中喜儿作为主人公人物美丽的外表,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美好善良的心灵,正是这个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的人物,给予了人们愉快、振奋和教益。这样,使用电教教学,在对人物美的分析讨论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电教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教材中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和春夏秋冬的美及色彩的美、园林的美、建筑的美、服饰的美、情操的美、情感的美、形象的美、行为的美等美育内容,在教学时自然而然地“移”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美的熏陶感染,达到了“融美于心灵”的目的。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得到感化,达到净化。

将美育融于语文电教教学中,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造就具有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但是在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首先,多媒体的运用取代了语文个性化教学。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其次,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在中小学教学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属于认知学科,认知学科很多情况上问题是确定的,结果是唯一的,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一点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形象、直观,重点难点突出,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语文不同,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就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因而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内涵的。

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必须对多媒体辅助于课堂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则为中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课堂内容选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让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浅略的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形动感手段,采取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

例如,在上《黄河颂》一文时,笔者在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同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等景色图片。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由抽象变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再配以适当的《命运》作为背景音乐。在让学生仔细观看紫藤萝图片的时候,利用音乐的起伏,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此有何感悟?

通过观看画面,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紫藤萝花的旺盛与作者内心凄凉的矛盾,进而理解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一难点,舍弃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如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篇课文时,我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工作片断和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记录影响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首先向学生播放了总理为国操劳的影像资料,尤其是深夜工作的情景,使学生深受感动,接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下来播放另一个短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了长安街肃穆的氛围中,心随着总理灵车的移动而起伏,和长安街的群众一起缅怀敬爱的总理,甚至有的女生实在控制不住情感,放声大哭,情景短片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四、运用信息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最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所需要的快捷资源。然而资源的丰富甚至是繁杂,就需要我们团结合作,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组辨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辨析、总结,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拓展和探究。

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有余力的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

信息资源是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了解到百家思想。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考虑应该利用哪些信息资源,如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最好、最新、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强化这些因素的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内容后,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这位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与爱戴,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教育。为了巩固教育成效,我在班级开展了“共和国敬爱的总理”主题学习活动,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周恩来总理冒着余震视察灾区、朱基总理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温家宝总理日夜指挥抗震救灾等感人场景,使学生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心为国为民的崇高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敬意。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下载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批注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新课改下,多媒体逐步进入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被作为一种工具和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把语文课本里枯燥的东西......

    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论文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验概况 我旗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前些年自治区组织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中有了很大提高。但高耗低效的老问题仍未......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及实施批注

    用敏感的心灵看世界--《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及实施批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散文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 3、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训练......

    小学作文批注式教学(精选)

    “批注式教学”让我爱上语文 六年二班陈玺潞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而“批注式教学”则可以使学生爱上语文。 “批注式教学”最大的优点我个人认为,就是它能把课堂还......

    数字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份。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近两年来,我觉得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资源的发展改......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堂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主题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计算机 利......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法 应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73-01 分层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河源市紫金县义容中学黄志明 摘要:教学上,我们应该更在乎学生的具体实践学习。尝试教学法通常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