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案--高一物理教学体会[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4:3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选教案--高一物理教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选教案--高一物理教学体会》。

第一篇:精选教案--高一物理教学体会

高一物理教学体会

延洪波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前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学龄,物理也已经学习了两年,长期以来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但他们好奇心强、适应性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应该抓住高一这一教育转轨的黄金时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个“衔接关”和“台阶”是历年来高一物理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树立教学新观念。

1.素质教育观。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辅助渠道包括课堂内外的结合,校园文化的创建和校内外教育能力的综合运用等。

2.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观。不能以考分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度,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培养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获得德智体美劳等全面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3.学习目的观。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和模仿、操练、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高中课改试验的教学目的,不再以知识的学习为目的,而是以此为手段,是认识科学素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4.师生关系观。传统的“师道尊严”很显然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新时期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建立以平等信任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5.教学技术观。教学是艺术,那是旁观者的品鉴;对施教来说,教学实在是一门技术,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技术。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教育者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获得更高的效果。于是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反馈,研究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学习课堂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说到底是教学改革,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其相应的教学改革应在整合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互动、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创新学习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它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一些课达到了以下境界。

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等。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面前畏手畏尾。为此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生“无错”,是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一次一位实验教师让学生说出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你左手的苹果破损了。“老师马上纠正说:”这个苹果表面有痕迹,不能叫破损。“试想,这样的情形多了,学生还能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吗?与此相反,另外一位实验教师是这样做的,在重庆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学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回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评价,学生会不高兴吗,还会有心理不安全感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寻找到学生的长处,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体悟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就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凸现五个观念:①由教师权威转变为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②由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兴趣;③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情感交流;由一味批评学生转变为让学生品尝成功;由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三: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主人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其次,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合作,能使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但合作更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色: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②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提倡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③避免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四: 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学习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的生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内容开放。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创新学习的课堂鼓励师生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创新学习的课堂要做到: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开放性备课;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开放性教学;打破教学手段的封闭,开放性评价。

五: 问题突现,让学生有兴趣感。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从中找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就成了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习《向量减法》时,厦门杏南中学的一位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后,一个学生对老师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一个向量减法的实例。老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一谚语的数学内涵。一个小组发言说:“逆水行舟是船的行驶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不进意即船的行驶速度为零,而水流速度不为零,两个速度叠加,故则退了。”另一组学生立即反问:“船的速度一定要为零,船才能退吗?”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出现了课堂中的高潮。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对向量减法会理解更深。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多种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课堂的高潮出现。其具体方法如讨论导思、递进导思、想象导思等。

六: 动手实践,让学生有创新感。

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学习中多动手都有很多精辟的论断。如苟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韩非子说:“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陆世仪说:“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得也。”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们都把实践作为获取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规律的。知识越用则飞跃越快,上升也越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方法,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以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三、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提高能力。我通常通过以下途径:

1.广用激发语言,密切师生情感

教学中多用启发、勉励和激发性语言,使学生很快地与教师沟通心理渠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教师,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物理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2.列举新颖事例,广开智慧大门

新颖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叩开智慧大门的钥匙。适时地讲一点趣味性的知识或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虽有难度,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逐渐养成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3.用活关联词语,增强语言感染力

在课堂上,除了用生动、准确且幽默的语言外,还应注意用活关联词语。声音、语调应抑扬顿挫,忌多次重复,忌“口头禅”、忌“连珠炮”似的“满堂灌”。发问,应给学生留有时间空隙。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如“动动脑,再想想”、“有没有补充的了”、“不错!基本上回答对了”等等。和谐而富有美感的语言,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4.欲进先退,巧设悬念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用诱导的方法,把不熟悉的知识或较难的问题引退到学生熟悉的地步,在暴露中发现问题,用老问题来引出新问题,有时还要故意制造“上当”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三进山城”的过程中活跃起来,教师再稍加点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细致、耐心;不良习惯的纠正及时、坚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还得通过学生来检验。高一的前期开设过多次课外学习方法指导课,如针对学生不善于阅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情况况,进行专题介绍几种阅读方法,象重读理解法、类比理解法、实验助解法等,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初中留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恶习,要作彻底的更正,拟几类例题做专题指导,从读题、审题、解法到解题步骤一一指导和严格要求,一定要将“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通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达到“会”就能做 “对”的境界。

五、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不搞“揠苗助长”的原则。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化上,“诱其下海而畅游”。为达到较高的要求经常通过适度的试题来提高学生,所以经常在设计物理练习题上用了一些心机。

诚然,搞好高一物理的“启蒙”教学,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上述只是我在实践中一点肤浅认识,愿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商榷。

很多年前就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没有中国人。中国学生的知识获取量和习得程度都是很高的,可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却在有形的教育中被无形的磨灭了。为了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在这里我仅仅谈谈我对创新教育的认识。

新疆阿克苏市农一师高级中学

843000

延洪波

***

精编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5

Our Schoo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library、canteen等新单词。

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book.That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

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 技能目标:

1.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学会Library、canteen、office等单词和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 book.短语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 canteen、playground garden。

学会单词Library canteen的正确发音。

教学多媒体设计:

1.复习导入部分,通过倾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Let’s learn部分,通过直观的校园分布图来教学生学习playground、garden

等新单词,真正的让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相对应起来。运用单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既直观形象又能提高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更深的印象。

3.在Let’s do部分通过多媒体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指令的相应动作中学习短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录音Word and play,让学生听着歌曲进入情景。

2.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英语问教室里有些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3.引导学生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4.学生根据教室实物进行回答,顺便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如:A board,four lights, many desks等。

二、新课呈现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问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也学习了应该怎样用英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认识的范围扩大,学习一下用英语问答我们学校有些什么场所,以及学校里一些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

1.课件出示校园简易地图,提问: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2.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抢答,可能他们只能用中文来回答,像操场,花园,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场所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对于图中没有被观察到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

4.对于图中学生观察到的地方,一一进行教学;图中出现单词的同时,播放该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认真的听。

5.单词教学:教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认读。

6.以开火车头的形式让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7.提问:Where is the canteen? Do you know?(8)让学生上前在图中指出,然后说明:It’s on the first floor.8.继续提问:Where is the…?(师生进行对话练习)9.同桌间进行对话练习。

10.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在班上演习。

三、趣味操练

1.出示Let’s do 里面的五福图片,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来找相应的图片。

2.提问: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ich is the garden? Which is the library? 让学生举手回答。3.再将这五幅图画一一的展现出来出,并出示每幅图画所对应的短语;

4.进行短语教学: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等

5.随意的指着其中的一幅图画,请同学来说说这些地方的功能,也就是读读刚刚所教的这些短语

6.同桌间相互练习:例如,一个人说Go to the garden.另一人要能很快对出下面的Water the flowers.如此进行一一练习,请

一、两组同学进行演示。

7.老师念指令(不按顺序),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再一次熟悉这些短语。

四、扩展练习

1.将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学校场所的一些单词,短语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听

2.平时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用英语问答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短语。

精编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5

Our Schoo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library、canteen等新单词。

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book.That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

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 技能目标:

1.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学会Library、canteen、office等单词和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 book.短语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 canteen、playground garden。

学会单词Library canteen的正确发音。

教学多媒体设计:

1.复习导入部分,通过倾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Let’s learn部分,通过直观的校园分布图来教学生学习playground、garden

等新单词,真正的让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相对应起来。运用单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既直观形象又能提高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更深的印象。

3.在Let’s do部分通过多媒体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指令的相应动作中学习短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录音Word and play,让学生听着歌曲进入情景。

2.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英语问教室里有些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3.引导学生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4.学生根据教室实物进行回答,顺便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如:A board,four lights, many desks等。

二、新课呈现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问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也学习了应该怎样用英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认识的范围扩大,学习一下用英语问答我们学校有些什么场所,以及学校里一些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

1.课件出示校园简易地图,提问: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2.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抢答,可能他们只能用中文来回答,像操场,花园,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场所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对于图中没有被观察到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

4.对于图中学生观察到的地方,一一进行教学;图中出现单词的同时,播放该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认真的听。

5.单词教学:教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认读。

6.以开火车头的形式让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7.提问:Where is the canteen? Do you know?(8)让学生上前在图中指出,然后说明:It’s on the first floor.8.继续提问:Where is the…?(师生进行对话练习)9.同桌间进行对话练习。

10.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在班上演习。

三、趣味操练

1.出示Let’s do 里面的五福图片,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来找相应的图片。

2.提问: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ich is the garden? Which is the library? 让学生举手回答。

3.再将这五幅图画一一的展现出来出,并出示每幅图画所对应的短语;

4.进行短语教学: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等

5.随意的指着其中的一幅图画,请同学来说说这些地方的功能,也就是读读刚刚所教的这些短语

6.同桌间相互练习:例如,一个人说Go to the garden.另一人要能很快对出下面的Water the flowers.如此进行一一练习,请

一、两组同学进行演示。7.老师念指令(不按顺序),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再一次熟悉这些短语。

四、扩展练习

1.将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学校场所的一些单词,短语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听

2.平时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用英语问答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短语。

第二篇:高一物理教学体会

高一物理教学体会

延洪波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前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学龄,物理也已经学习了两年,长期以来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但他们好奇心强、适应性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应该抓住高一这一教育转轨的黄金时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个“衔接关”和“台阶”是历年来高一物理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树立教学新观念。

1.素质教育观。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辅助渠道包括课堂内外的结合,校园文化的创建和校内外教育能力的综合运用等。

2.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观。不能以考分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度,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就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培养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以获得德智体美劳等全面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3.学习目的观。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和模仿、操练、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高中课改试验的教学目的,不再以知识的学习为目的,而是以此为手段,是认识科学素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4.师生关系观。传统的“师道尊严”很显然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新时期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建立以平等信任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5.教学技术观。教学是艺术,那是旁观者的品鉴;对施教来说,教学实在是一门技术,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技术。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教育者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获得更高的效果。于是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反馈,研究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学习课堂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说到底是教学改革,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其相应的教学改革应在整合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互动、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创新学习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它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一些课达到了以下境界。

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等。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面前畏手畏尾。为此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生“无错”,是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一次一位实验教师让学生说出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你左手的苹果破损了。“老师马上纠正说:”这个苹果表面有痕迹,不能叫破损。“试想,这样的情形多了,学生还能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吗?与此相反,另外一位实验教师是这样做的,在重庆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学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回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评价,学生会不高兴吗,还会有心理不安全感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寻找到学生的长处,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体悟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就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凸现五个观念:①由教师权威转变为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②由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兴趣;③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情感交流;由一味批评学生转变为让学生品尝成功;由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三: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主人感。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其次,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合作,能使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但合作更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创新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色: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②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提倡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③避免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四: 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学习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的生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内容开放。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创新学习的课堂鼓励师生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创新学习的课堂要做到: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开放性备课;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开放性教学;打破教学手段的封闭,开放性评价。

五: 问题突现,让学生有兴趣感。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从中找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就成了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习《向量减法》时,厦门杏南中学的一位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后,一个学生对老师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一个向量减法的实例。老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一谚语的数学内涵。一个小组发言说:“逆水行舟是船的行驶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不进意即船的行驶速度为零,而水流速度不为零,两个速度叠加,故则退了。”另一组学生立即反问:“船的速度一定要为零,船才能退吗?”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出现了课堂中的高潮。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对向量减法会理解更深。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多种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课堂的高潮出现。其具体方法如讨论导思、递进导思、想象导思等。

六: 动手实践,让学生有创新感。

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学习中多动手都有很多精辟的论断。如苟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韩非子说:“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陆世仪说:“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得也。”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们都把实践作为获取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规律的。知识越用则飞跃越快,上升也越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方法,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以生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三、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提高能力。我通常通过以下途径:

1.广用激发语言,密切师生情感

教学中多用启发、勉励和激发性语言,使学生很快地与教师沟通心理渠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教师,感到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物理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2.列举新颖事例,广开智慧大门

新颖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叩开智慧大门的钥匙。适时地讲一点趣味性的知识或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虽有难度,但它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逐渐养成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3.用活关联词语,增强语言感染力

在课堂上,除了用生动、准确且幽默的语言外,还应注意用活关联词语。声音、语调应抑扬顿挫,忌多次重复,忌“口头禅”、忌“连珠炮”似的“满堂灌”。发问,应给学生留有时间空隙。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肯定,少用否定。如“动动脑,再想想”、“有没有补充的了”、“不错!基本上回答对了”等等。和谐而富有美感的语言,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4.欲进先退,巧设悬念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用诱导的方法,把不熟悉的知识或较难的问题引退到学生熟悉的地步,在暴露中发现问题,用老问题来引出新问题,有时还要故意制造“上当”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三进山城”的过程中活跃起来,教师再稍加点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细致、耐心;不良习惯的纠正及时、坚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还得通过学生来检验。高一的前期开设过多次课外学习方法指导课,如针对学生不善于阅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情况况,进行专题介绍几种阅读方法,象重读理解法、类比理解法、实验助解法等,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初中留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恶习,要作彻底的更正,拟几类例题做专题指导,从读题、审题、解法到解题步骤一一指导和严格要求,一定要将“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通病扼杀在摇篮之中,达到“会”就能做 “对”的境界。

五、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不搞“揠苗助长”的原则。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习惯的培养、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解题步骤的规范化上,“诱其下海而畅游”。为达到较高的要求经常通过适度的试题来提高学生,所以经常在设计物理练习题上用了一些心机。

诚然,搞好高一物理的“启蒙”教学,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上述只是我在实践中一点肤浅认识,愿与同仁们一起探讨、商榷。

很多年前就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没有中国人。中国学生的知识获取量和习得程度都是很高的,可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却在有形的教育中被无形的磨灭了。为了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在这里我仅仅谈谈我对创新教育的认识。

新疆阿克苏市农一师高级中学

843000

延洪波

***

第三篇:高一物理教学

高一物理教学方法初探

付振勇

郑大一附中450052

对于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往往存在很多的不适应。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特别对于高一物理来说有许多自己粗浅的认识,本文拟就几方面予以讨论。

一.加强初、高中知识衔接,努力平缓初、高中知识的“台阶”

初中知识以定性为主,所研究问题大都很直观、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联系紧密,而高中物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要比初中物理有很大增加,研究对象比较复杂而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论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这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较高的“台阶”,如何能够搞好衔接,平缓“台阶”,是作为一个高一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

1.认真分析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改变原有模式和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一学生已学习过两年物理知识,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力的图示等,而有的知识对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等概念,用新知识来调整、替代原有的知识结构,避免学生“走弯路”,以降低学习的人为“台阶”。

2.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特别是关系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不但长不起来,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欲速则不达。

如在讲物体受力分析时,并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步要求,第一章要求学生会分析简单的静力学问题,第三、四章则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这样处理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步步提高。

又如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要求用公式解答,也不要求用力的分解求解过难的静力学问题,因为静力学问题许多问题可放在第四章静力学中解决,力的正交分解法也不用一次讲到位,可以放在第三章中渗透解决。

第三章讲牛顿定律,只限于它的简单应用。例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并不是全体学生学习的重点,连接体问题高一学生一般不涉及,这样,对全体学生来说,高一强调的就是打好基础,而不是“一次到位”。“一次到位”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它违反了教学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应当指出,循序渐进并非裹足不前,循序渐进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和认识规律,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规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除课本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中间提一个锁来演示;讲“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用一根粉笔头演示;讲“圆周运动”时可以用易拉罐和一条细绳自制“水流星”等等。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不论学习物理还是将来从事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也可以用一些夸张甚至荒谬的结论引人入胜,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如结合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有关知识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

3.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

对于解题规范化,高考有明确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

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因此从高考角度看高中物理规范化要求应该从高一抓起,具体应抓好以下几点:

1. 力学中要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力学中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有的同学认为问题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不画图,虽然有时可能也会撞对答案,但一旦不良习惯形成,将来再改就很困难,以后遇到复杂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2. 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必不可少的文字描述,它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整。而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这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根本没有根据,没有原始式,一上来就代数据,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的同学表达式中有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3.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原始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也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简洁,不能把大量演算过程写在卷面上。

四.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果讲课叙述烦琐,将很难使学生具有明快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不顺,将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强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叙述和对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大纲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还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切实提高理解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中基础的一环,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的;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而且要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过程,提高推理能力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

另外在讲解中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而不可能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应让学生逐步积累,逐步体会。

五.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大处说,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谈不上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就学习过程而言,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知识既要讲清,又不能什么都讲清,要给学生留有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识讲好,派生知识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播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代劳,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如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还有些问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予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最好不要由教师包办,都由教师讲给学生。

有些非主干知识,可以放在习题中解决。这样,不面面俱到,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如“竖直上抛运动”这个知识点,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去讲,但这一知识,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独立求解。

适时总结,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地方,如物体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静力学问题的解法等,都要求适时进行总结。通过学生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加以条理化,有深入、概括的理解。

第四篇: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一物理公开课教案

授课老师:戴志刚

班级:高一(11)班授课时间:2003年12月3日

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的: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能用平均速度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及其应用。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多媒体。

教学方法:类比法、比较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学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盯向我们广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于 11月25日胜利闭幕。运动场上,健儿们奋勇争先,取得了一个个的骄人战绩。倍受国人关注的田径项目“百米飞人”大战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称为“飞人”?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多媒体显示1:显示课题“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师:田径上的“飞人”是如何确认的?请看<<南方日报 九运快报>>: 多媒体显示2:以千分之一秒优势夺冠

师:广东小伙子尹汉钊胜在时间---0.001秒,看过百米飞人比赛后,再来看一下游泳项目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多媒体显示3:游泳比赛的成绩两种比较方法

师:从上述体育项可分析出,要比较运动的快慢,将怎么比? 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1)在时间相同时,可比较位移。

(2)在位移相同时,可比较时间。这在体育比赛中最为常

见一种方法

二、理解概念、探索规律:

1、统一比较标准,引入速度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分析得到:两种比较方法都能比较出物体的快慢,如果位移和时间都不相同怎么比?

生:讨论,得出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师: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速度的概念

多媒体显示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 比值。

师生:共同讨论速度的表达式、单位、单位的换算、表达式的理解等

多媒体显示5:表达式、单位、单位的换算

表达式:v=s/t

单位:(1)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2)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3)换算关系: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

(1)v是恒量,s与t成正比。

(2)s一定时,t与v成反比

(3)t一定时,s与v成正比

师:小结: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在数值上

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大小。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2、提出问题,引入平均速度

师: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利用v=s/t v的大小是不变的恒量,但在变速

直线运动中s/t不再是恒量,求出的结果是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6:平均速度、火车时刻表

师:今年10月21日我国火车第四次提速,提速后广东到北京时间进一

步缩短。由火车时刻表,同学能看出什么问题?

生:思考、讨论

师:大致讲解火车时刻表的使用,火车的分类,火车所做的运动不再是

匀速运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我们称为平均速度,各段时间,各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

多媒体显示7:平均速度概念、表达式、意义、注意问题

(1)平均速度表示物体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

(2)表达式:v=s/t

(3)平均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瞬时速度

师: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的运动情况,汽车、摩托车前面均有一个速度计,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计的指针总是摇摆不定,原因是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不一样,具有瞬时性,我们把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多媒体显示8:瞬时速度

师: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生:瞬时速度也是速度,它也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师:如果只取瞬时速度的大小,把它的大小我们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由于速率只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因此它是标量,根据以上所述,小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师生:(1)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2)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路程/时间。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三、理解概念、注重应用

1、基础练习(略)

2、提高练习(略)

四、小结本课,突出重点。

1、速度、平均速度都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2、平均速度要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3、速率是标量,它是标量。

第五篇: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

(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2.掌握功率的计算:

(1)能够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2)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率

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 C.W1>W2,t1=t2; 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如果用W表示功,t

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t用s作单位,P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接下来着重说明,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为等值。

至此,再将功的定义式与速度v的定义式作类比,使学生理解,虽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后面讲瞬时功率做了些准备)。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了功的概念、功的公式之后,经过分析和讨论,对功的物理意义已有所了解。谁能复述一下?

在学生说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之后,立即启发:那么做功快慢恰能表明能量转化的快慢吗?因此,应该将功率理解为是描述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将这一认识进行板书。

2.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举例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时间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与学生一块算出是5m,g取10m/s2)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与学生一起算出W1=50J)第2s时间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15m)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W2=150J)前1s和后1s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P1=50W,P2=150W)这2s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100W)指出即使是同一个力对物体做功,在不同时间内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有变化的。因而,用P=W/t求得的功率只能反映t时间内做功的快慢,只具有平均的意义。板书如下:

(1)平均功率

(2)瞬时功率

为了比较细致地表示出每时每刻的做功快慢,引入了瞬时功率的概念,即瞬时功率是表示某个瞬时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出瞬时功率如何计算的问题后,作如下推导:

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可以写成如下公式(P=ΔW/Δt),而Δ

P=F·v此为瞬时功率计算公式

讨论:

①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此情况下,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与任一瞬时的瞬时功率都是相同的。

②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作(如汽车),根据P=Fv可知:

当路面阻力较小时,牵引力F也小,v可以大,即汽车可以跑得快些; 当路面阻力较大,或爬坡时,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v必须小。这就是爬坡时汽车换低速挡的道理。

③如果动力机器原来在远小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例如汽车刚刚起动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过程中,牵引力仍可增大,即F和v可以同时增大,但是这一情况应以二者乘积等于额定功率为限度,即当Fv=P额。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应用公式P=Fv计算m=1kg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1s末和2s末的瞬时功率。

由v1=10m/s按公式求得P1=100J;由v2=20m/s按公式求得P2=200J。根据上述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瞬时功率的物理意义。最后指出,此题中是重力对物体做功,使重力势能逐渐向动能转化。随着时间的延续,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加快。

3.例题讲解

例1.如图1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的质量m=5kg,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位移为s=36m时撤去拉力F。求:在下述两种条件下,力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各是多大?(取g=10m/s2)

(1)设水平面光滑;

(2)设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

解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让学生计算力F在36m位移中所做的功,强调功只由F和s这两个要素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因而两种情况下力F做的功相同,均为W=360J。②由同学计算这两次做功所用

分别求出t1=6s,t2=12s。③用功率的定义式即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求得P1=60W,P2=30W。

如果有的同学用公式vt2=2αs分别求出每次的末速度,再用公式

例2.如图2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下,正以v=2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的大小为100N,方向与速度v的夹角为37°,求:

(1)拉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2)物体向右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对它做多少功?(sin37°=0.6,cos37°=0.8)通过此例题的解答,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Fvcosα,并提醒学生,不要认为F与v总是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知道,在功率已知的条件下,可以用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力所做的功。第(1)问的结果为P=160W;第(2)问的结果为W=1600J。

例3.课本p.113上的例题,先让学生自己看。让学生注意船速增大的物理过程分析,然后结合图3再做讲解。指明船在额定功率条件下行驶,牵引力F与速度v的乘积为一定值,在图中为双曲线,设阻力f正比v,则这两条线的交点P的横坐标值即为最大速度vm。

四、课堂小结

1.我们讲了功率概念之后,得到了两个公式,定义式P=W/t和瞬时功率的公式P=F·v。

2.公式P=W/t中的t趋近于零时,P即为瞬时功率。不过此公式主要用来计算平均功率。公式P=Fv中,当v为瞬时速度时,P即为瞬

应的时间段。

五、说明

1.将功率理解为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具有普遍意义。如一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10kW,表明它每秒钟可以将10kJ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管它是否工作。因而机器的功率实际上可以表示它进行能量转化的能力大小。2.力可以做负功,自然也有负功率。学生不问到时可以不讲。课本上也没讲。重要的不是功率的正负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问题说清楚能量转化的方向和快慢。例如,一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前滑动,根据P=f·v可知其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快慢与速度v成正比,这就表达清楚了,没有强调负功率的必要。

下载精选教案--高一物理教学体会[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选教案--高一物理教学体会[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力目标培......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高一物理《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2.......

    高一物理第三章教案教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全章概述 本章学习力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体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3、情感目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刘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

    高一物理电池组教案

    第十一节 电池组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相同电池串联,并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特性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和组成电池组。 引 入:我们知道,用电器要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