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

时间:2019-05-13 04: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

语文教学中三段式运用

杨金菊

从新课改开始就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一直以来,这似乎只是一个喊得响亮的口号,许多老师的课堂仍旧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较好的模式来适合这种新课堂改革的需要。幸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适合课改要求,课堂上学生能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并让学生在充满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堂愉快的获取知识,其乐融融。那么三段式教学方法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呢?

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每篇课文或者每堂课课前学生必须保证充分的预习,那么预习什么呢?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字词的注音和意思,二是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三是读懂文章内容和要表现的主题。当然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预习会有一定区别,并且可以有一定增删。比如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找一篇家用电器或是药品的说明书;在学习《狼》专题时,可以要求学生下来搜集有关狼的故事、成语、俗语等;在学习诗歌前可以让学生先背诵等等。预习了,又怎样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呢?

根据不同的预习内容,检查方式可不同。比如,有些生字词可以叫学生在黑板上注音;重点词语还可以听写;有的小说或童话,可以叫学生复述。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有价值的问题是解决学习目标的关键。

三段式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学生参与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而完成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完成的。那么,对一堂课程来说要提出些什么问题呢?问题有什么要求呢?提怎样的问题才更为恰当,更有价值呢?

第一,问题的数量。一般3-6个比较适中,由于学生每组为4-6人,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也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能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如果问题过多,太琐碎,一是课堂时间不允许,二是问题不一定有价值。

第二,问题的难易程度。难易兼备,由易到难。因为每组的成员一般由各个层次的学生组成。那么让小组长负责,将问题恰当的分配给各个组员,先让其独立思考,之后各自阐述对本题的思考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对问题答案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从而将问题各个击破。比如在学习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我列出的问题是:①诗人在第一节运用修辞手法?②天上的街市有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③传说中和诗歌中牛郎织女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④结合写作背景,谈谈这首诗寄予诗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⑤诗中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运用了那种写作手法?说一说你的理解。这几个问题是由浅入深,小组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分配问题,从而让每个同学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尝到正确回答问题的甜头,进而增强自信,增进学习兴趣。而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以上问题是让全班同学都进行思考,那么,优秀的同学,可能认为简单的问题缺乏挑战性而不屑一顾;学习不够好的同学,可能因为思考不出较难的问题而失去信心,以后一遇到难题便望而生畏。

第三,问题要解决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对于语文课来说,每篇文章都必须以内容为基础,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谈写作特点、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等。比如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由于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知识比较多,一般要用两堂课来完成。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分析文章内容后,老师便开始传授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而这些知识全部讲解下来,至少也要半小时时间,学生听起来恐怕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昏昏欲睡,掌握内容和知识的学生恐怕也是寥寥无几。如果采用三段式教学,那么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就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讨论进行解决。课前要求同学们在家找一份药物说明书备用。针对本课学习重点设计以下问题:

1、说明书篇幅和语言有什么特点?

2、小组将各自的说明书进行对比观测,看看说明书有什么共同之处。

3、说明书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来说明药物的,这样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4、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很准确的归纳总结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从而解决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归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时,有同学的回答是:“语言不准确,药物进口吃死小命;语言不简洁,说明书没读完,就咽了最后一口气!”这样学生就在笑声中记住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简洁这两大特点。我相信以后当他们拿到一张药物说明书时,会很容易想到学习过的内容,在无意间巩固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展示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途径。

学生将问题讨论完之后,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怎样展示呢?当然方法很多,比如书写在黑板上展示,在草稿纸上画图、画表格等进行展示,而大多数问题则是要靠同学们口头表述来展示。由于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经过成熟的思考和小组较全面的讨论完成的,它包含着学生的心血,老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得到展示。特别是做得好的同学和小组,一定要将他们的成果在全班做模范展示,把他们的答案作为全班的笔记,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升华。

三段式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拓展和延伸。拓展和延伸不是一种形式和流程,它一定要以本科的新知识或重点难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能力训练和能力提升。比如在学习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一文,本课有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我设计的一个拓展题目是:在黑板上画一个○和一个△,让同学们利用“看到了圆和我想到了„„,我看到三角形想到了„„,看到圆和三角形的组合我又想到了„„”的句式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两三分钟之内就有了非常好甚至经典的答案。有位同学说:“看到了圆我想到了时光隧道的入口,看到了三角形我想到了埃及的金字塔,看到圆和三角形我想到了通过时空隧道观看古埃及人怎样修建金字塔。”课堂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是将诗歌讲解完毕就结束课程,而忽视了拓展延伸可以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还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尽显自己的风采。

总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下,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老师一定不能越俎代庖。其实,老师可以把课堂当做一个大舞台,把自己当做一位节目主持人,把学生当做表演者,先对整个节目内容和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再让表演者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他们的才华,并适时的对他们的表演加以赞许,给予掌声,那么这样的节目肯定会精彩备出。只要老师认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我相信,在三段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就会不会令老师失望!

第二篇:运用并列段式写片断

习作七:运用“并列段式”写片断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翠鸟》一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三方面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征:第一层介绍翠鸟红色的小爪子;第二层介绍翠鸟羽毛颜色鲜艳;第三层介绍翠鸟形体小巧玲珑。这种构段方式叫“并列式”。

并列段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写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翠鸟》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另一种是分写两种以上的事物或情况,《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介绍海底时分别写了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本次习作,我们就来练习用第一种“并列段式”写一个小片段。你也来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把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写下来吧!

习作要求:

1.仔细观察,抓住小动物的主要外形特点。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写完后反复地朗读自己的文章,看能否体现出第一种并 列段式要求,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试着练习并列段式的第二种:分写两种以上的事物或情况。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再来读读下面的例文:

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这里的花可多了,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 这儿也是果子的世界。香蕉、菠萝蜜、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厘米厚,而核却只有拇指那么大。

怎么样?找到感觉了吗?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坝湾中学 徐定欢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生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实施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主旨是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因此,教育不仅是培养人的知识、技巧,更主要的是努力让所有的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我们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教育的力量,对受教育者全面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方方面面的思想。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重任。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隐含的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容以“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为主线,生存教育以“了解生存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生活教育以“树立正确生活态度、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追求幸福生活”为主线。语文新教材中文本本身蕴涵的生命、生存、生活资源是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三生教育”的基点,在新教材所网罗的文海中,处处都能发现闪耀着“三生教育”光泽的作品。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润物细无声”地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生命、生存、生活意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命教育。语文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许多课文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有三类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直接写对生命的看法的作品,如:《生命,生命(杏林子)》、《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谈生命(冰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等;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如《再塑生命(海伦·凯勒)》、《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蝉(小思)》、《贝壳(席幕蓉)》、《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等;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如《紫藤萝瀑布(宗璞)》、《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海燕(高尔基)》、《敬畏自然(严春友)》等。许多课文作者的事迹就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还有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具体。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存教育内容的课文有:《斑羚飞渡(沈石溪)》、《三峡(郦道元)》、《与朱元思书(吴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等。《斑羚飞渡》中身处绝境的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使人震撼;《三峡》、《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祖国山河美景,告诉学生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环境的热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总之,语文教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存教内容,语文课堂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而且灌输语文课的人文思想。感受文中的生态美、人性美,使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不少有关生存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语文是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里鲜活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我们可以从许多课文中掌握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语文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课文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讲述了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通过学习海伦•凯勒积极的人生态度,可激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告诉学生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自清的《春》让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总之,语文教材中有关生活教育主题是最多的,在语文课堂渗透生活教育,语文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把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把语文技能和生活技能联系起来,在语文课中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

二、在阅读教学中播撒“生命、生存、生活”的种子

从教学行为角度看,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是学生、文本之间双向互通的对话关系。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通过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合理的二次创作。

阅读又应该是一种生命、生存、生活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生存、生活体验。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生命、生存、生活的经历,传递生命、生存、生活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等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进行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生活,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把自己带到文本之中去,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生存、生活的历程。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生存、生活。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哲学思索。

总之,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将“三生教育”精神渗透到语文阅读中。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人生的有限与短暂,体验生命的可贵,珍惜与尊重生命,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认识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可贵,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短暂的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三、让作文成为适合“生命、生存、生活”成长的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理念中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而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生存、生活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的“营养”,而语文作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历程。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话题,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目,能让其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确立深刻的写作立意,体现丰厚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精神,做到既练文也树人。诸如《成长往事》、《——给我的爱》、《生活的启示》、《我战胜了„„》《——,你真了不起!》《美好的日子》《我爱我家》《认识自我》、《我的追求》、《面对挫折》、《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等作文题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生、体验生活。学生在写作中实现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命的自我体验和深入思考,就可以促使他们去感受、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生存的探索、生活体验。通过引用、剖析,从而激活生命意识,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生存的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保护生存的环境,强化生存的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三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和谐向上的生存观和乐观健康的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坝湾中学 徐定欢

第四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

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学案。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制定学案的过程,是进一步吃透教材、并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的过程,会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教师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至于乱无章法,不至于随意主观,同时,这将使“集体备课”制度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科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2.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每一堂新课开始,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及时的评价。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教师脑海中要迅速汇总学生“已懂”和“不懂”等各种信息。然后通过喧染、设问、描述、悬疑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授内容做很好的铺垫与过渡。

从设计学案的开始,教师就要精密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上课时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形成一系列的“问题链”。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原则,这就是“讲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学生已经会了的、学生自己也能学会的、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同时,也要把学生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设计进去。这样的教学设计才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真正能解决学生不懂得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真正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都有不同的收获而共同进步。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的现象。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环节。在这期间,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独立学习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学习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总之,是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课堂教学由“讲堂”真正转变为“学堂”。

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互帮互学互助的协作精神。4.师生互动 引导点拨

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不完整的或有错误的,教师给予导向性或激励性的评价,绝不能不做评价。对于成果交流、共享后学生仍然不懂得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最终答案,还是要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答案或结论,这会使学习增加许多成功感,从而对学习更具有信心。

通过师生互动,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或不懂的地方,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使教师更具亲和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同时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5.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学习的实践环节。为了巩固以上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就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具体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制定学案时要有适量的练习。这些练习题一定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展提高。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每节课都有效利用课堂练习部分,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消化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通过及时练习,有效点评,查漏补缺、解析释疑、突破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各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留少量的发展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并能不断收获成功喜悦的知识建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第五篇:五段式教学模式

“五段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作者: 杨仲东(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1)、归纳小结(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感谢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感谢教科培中心潘主任、覃老师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培训模式,让我经历了从华到实,从实到巧,从巧到精的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段式作文教学

    “五段式”作文教学的模式 一、 “五段式”作文教学的模式 所谓“五段式”,即把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大体的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酝酿——试写初稿——评议例文——自行修改——鉴......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引导学生......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发挥媒体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多媒体的应用给语......

    运用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素质......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刘艳丽 性别:女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阜阳市颍州区颍西办事处谢庄小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西办事处谢庄小学 电话:18255......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五团中学 张朝华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以黑板作为教学主阵地、......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大全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 漳州华安实验小学 李秀霞 摘要: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优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素质。在信息技术参与下课前预习,教学目标达成快而......

    “四段式”教学模式教学实验总结

    “四段式”教学模式教学实验总结 陈秋彬 四段教学模式,将课堂分四个时段:即第一时段教师精讲在教师只有少讲,学生才能多学;教师只有精讲,学生才能多得。这个看上去与传统教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