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五篇

时间:2019-05-13 04:5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第一篇: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他的出现是由历代著名的学者付出的一生心血。后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而成。

而学好数学并不简单,但是只要掌握方法学会运用且多加练习那么再难的题目也会搞懂。就拿书中的第一篇内容的李信明,在开始小学时期,数学可以说是学的一塌糊涂,也经常被老师责罚,而到了初中开始他也是学的很差,但到后来却可以从原来的不及格直接进步到第一名。这个进步不可不说令人惊叹。而这其中起到最大作业的是其本人的努力。

数学在现代不少学生中都认为很难。我最初也有点这样的想法不过在看了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后我明白学好数学其实很简单。学的好与坏不代表你天生就比别人差,而是别人在学的时候掌握了好的方法且下了大功夫。如书中讲李信明本身数学也是很差,后来好起来最大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努力知道自己的基础不足便开始重新学习小学内容打牢基础。当然学好数学可不是当当的打好基础就可以的。还需要多加练习各种各样的题目。多看下有关数学的书籍题目。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数学的题目不同的解法等等。而且根据书中的内容讲练习题目时其实可以自己出题,每当写完就可以将题目适当的修改,再练习。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可以练习自己的做题能力。

当然我看完这本书的几个名人讲解时觉得数学还要学会仔细的观察,就如高斯他在小学时期他的老师曾出了一道题1+2+3+4+5+……+99+100=?当时学生都在慢慢算就只有高斯很快的想出答案他想的是1+100=101,2+99=101,3+98=101……这样就有50个101然后50乘101就等于5050了。对于这个算法不仅仅是因为高斯的聪明,我还认为这是他仔细观察的结果。像这种题目如果学生在没有学过的情况下一般都是1个1个慢慢加过来。这无疑能算出来但是过于的耗时且容易出现失误。高斯写出来那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并非是盲目的去计算而是将整个题目仔细观看让后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也正是这点造就了他的成功。

所以我的感悟就是世上没有真正的天才,所谓的天才其实就是比别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比别人在细节方面做的更好罢了。而我们要学好数学不仅仅是百分之1的灵感和百分之99的汗水。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且遇到题目要多动脑筋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题这样有助于学好数学。

第二篇:数学学家高斯

数学学家高斯

高斯(Gauss,1777—1855),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

还在少年时代,高斯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才能。据说,一天晚上,父亲在计算工薪账目,高斯在旁边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令父亲大吃一惊。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将1,2,3,…连续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发现: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师看着小高斯的答卷,惊讶得说不出话。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村里一位伯爵知道后,慷慨出钱资助高斯,将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学校进行培养。

中学毕业后,高斯进入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还没立志专攻数学。后来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课之后,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纳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高斯一直坚持研究数学。1807年成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并保留这个职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岁时就发明了最小二乘法,19岁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这个欧几里得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这个发现,在他逝世后,哥廷根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个底座为17边形棱柱的纪念像。

对代数学,高斯是严格证明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人。他的《算术研究》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该书不仅在数论上是划时代之作,就是在数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还研究了复数,提出所有复数都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所以后人将“复平面”称为高斯平面,高斯还利用平面向量与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为向量代数学奠定了基础。1828年高斯出版《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当时的所有数学领域,而且在不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在数学历史上的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一生共有155篇论文。他治学严谨,把直观的概念作为入门的向导,然后试图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上建立其数学的理论。他为人谨慎,他的许多数学思想与结果从不轻易发表,而且,他的论文很少详细写明思路。所以有的人说:“这个人,像狐狸似的,把沙土上留下的足迹,用尾巴全部扫掉。”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青山碧水

学校在暑假里组织老师们集体游览风景名胜,回来以后,老师们很高兴,畅谈游览印象。

语文老师说,我的印象可以概括成一句话:

青山、碧水,劲松、千峰秀。

外语老师说,受你的启发,我的印象也可以概括成一句话:

秀峰、千松劲,水碧、山青。

外语老师受到的启发真不小,把语文老师那句赞美词整个儿倒过来读,就成了外语老师的赞美词。当然这也是一种绝妙的创造,因为不是任何一句话都能倒过来读的。

数学老师说,受你们两位的启发,我的印象同样可以概括成一句话:

864197532。

“这是什么话!”语文老师和外语老师大为惊讶,异口同声,喊了起来。

数学老师笑着说,“不明白我的意思?写下来就知道。”

只见数学老师不慌不忙,在纸上把三句话写出来,再画一道横线,添一个加号,成为一道加法算式:

外语老师往数学老师肩上拍一掌,说:“还是算式谜?”

语文老师抢过笔来,一面研究算式,一面问道:“还是每个汉字表示一个数字,不同汉字表示不同数字?”

数学老师说,“对,老规矩。不过今天这道式子格外精巧,每一行的九位数里都是从1到9,一个数字不漏。”

答案很快求了出来,是:

123456789+864197532=987654321。

游览秀丽山川,令人心旷神怡,领略生活的自然美。

好诗、好词、好文章,来自生活,精心提炼加工以后,高于生活,可以从中体会语言美。

数字、图形和数学题,同样来自生活,通过科学的抽象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蕴涵一种和谐的数学美。

渡河难题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晋国由于连年打仗,伤亡惨重,结下了冤仇,弄得 量过人民相互之间也都不信任了。在历次战争中,楚国失败的次数较多,所以,一般晋国人都害怕楚国人报复。

有一次,三个楚国商人和三个晋国商人一起到齐国去经商。齐国的主顾要 求六个人同时到达,说是这样才好接待拍板成交,少了任何一个都不答应。因 此,他们只好结伴同行,一路上勾心斗角。

一天傍晚,他们来到了大河边,河水很深,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河上也没 有桥梁,幸好岸边有一只小船,可是船太小了,一次最多只能渡过两个人,这 些商人,人人都会划船,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无论在河的这一岸还是那一岸,或者在船上,都不允许楚国的商人数超过晋国商人数。

请问怎样才能将这六个人全部渡过河去?需要多少次?

【11次.

渡河过程;

1、先去两个楚国人

2、回来一个楚国人

3、再去两个楚国人

4、回来一个楚国人

5、去两个晋国人

6、回来一个晋国人和一个楚国人

7、去两个晋国人

8、回来一个楚国人

9、去两个楚国人

10、回来一个楚国人

11、两个楚国人一起渡河】

一壶酒

在元代数学家朱世杰著的数学书《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首诗:我有一 壶酒,携着春游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 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

诗的大意是:我带着壶酒春游,途中每逢酒店必定掏钱,把壶中的酒就增 添一倍,每逢遇见朋友必定倒酒小就酌,喝掉1斗。一路上,共有三次遇酒店,见朋友,结果壶中的酒全都没有了。请问,这壶里原来有多少酒呢?

【答案:7 8斗。

寿

两百多年前,清代乾隆皇帝五十年的时候,他在乾清宫中摆下了千叟晏3900多位老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老人的年纪特别大,这位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皇帝说了,但不是明说,而是出了一道对联,这幅对联的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了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你知道对联里讲些什么吗?老者到底有多大?

阿拉伯数字是怎样来的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说完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被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

第三篇:数学我爱你_大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作者:(美)吕塔·赖默尔//维尔贝特·赖默尔|译者:欧阳绛

媒体推荐

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这真是一本伟大的书。我每天晚上都给我7岁的女儿读这本书。它讲了许多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所要具备的品质,以及关于一些伟大数学家的轶事。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本书的内容和人物再多些就好了。

我尤其喜欢作者Reimers将女数学家也包含在内。以我的经验,很多女孩很早就放弃了学习数学,这本书给她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其实,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几乎没有孩子会把自己定格为数学家。在电影《美丽的心灵》公映以前,一般的孩子至少都能说出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吗? 本书中每章的章名都非常容易记忆,这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它们大多都是以相反的说法表达主题。

如果你能把本书大声朗读给你七八岁的孩子听(10岁以上可以自己阅读),那就太好了!我每周都给我的孩子朗读一章,我发现他们能够理解书中的数学定理,当然我也给他们一些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给孩子们强行灌输数学理论,而是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数学看上去更人性化。我更喜欢书中介绍的女数学家的故事。

目录

第一回 希腊七贤第一人 第二回 给学生报酬的老师 第三回 几何学中无捷径 第四回 专注——创造力的源泉 第五回 才华出众的学者 第六回 有好运要分享 第七回 阿拉伯数字的倡导者 第八回 是魔术师,还是数学家 第九回 眼见了,还不相信 第十回 爱深思的学者

第十一回 从业余爱好到白马王子 第十二回 算术机的诞生 第十三回 建立万有引力理论的人 第十四回 眼不亮而心明 第十五回 助人为乐的数学家 第十六回 热心的天象观察者 第十七回 承认无知的教授 第十八回 午夜数学 第十九回 数学王子 第二十回 X和Y引人入胜 第二十一回 现代计算机之父 第二十二回 超前的天才 第二十三回 思想的火花永存 第二十四回 计算机交响曲 第二十五回 墙纸上的功课 第二十六回 从指南针引出的问题 第二十七回 为数学奋斗一生 第二十八回 数是他最大的财富 第二十九回 问题求解的引路人 编辑手记

导语

数学作为人文学和科学这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是靠近各种教育活动的中心的。科学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定量化。因此,数学在现代教育中被赋予突出的地位。并且,数学是作为人类思想最精细的产品之一而独立地存在着,并且因其本质和内容,它和其他的艺术共同证明着人的创造能力。如果你能把本书大声朗读给你七八岁的孩子听(10岁以上可以自己阅读),那就太好了!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数学看上去更人性化。

后记

作为一个成立刚刚两年多时间的“迷你型”数学工作室,一时还没有自己的Logo。但我们可以借用一家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出版商——英国的T & F(Taylor & Francis)的Logo诠释我们的出版理念——“点燃火炬,照耀人群(The Lamp of Learning)。”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不屑崇拜,缺失榜样的平民化时代,但人类所固有的英雄情结,在青少年时期依然会强烈地表现出来。用社会学家郑也夫的话说:“我们的血管里流着英雄祖先的血液。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没有几万年是看不到血质的改变的,但是环境变了。我们仍然渴望做个英雄,至少是拥戴和跟随英雄。(郑也夫,著。抵抗通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P325)靠力量去征服世界的一介武夫式的英雄世界没落了,但取而代之的是靠智慧造福人类的科学天才的诞生。能够在闪耀着人类智者的璀璨星空中摘取几颗供人们仰望,是我们当代出版人的光荣与梦想,这就是我们的出版动机。

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时值盛夏,冰城一片翠绿。数学工作室从无到有,从零起步,恰似季节的变换,从肃杀的严冬迈入火红的七月,其中的变化:书后∑的上标号也由0变到了19。由此使人想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舞舞舞吧》中的一个片断:

“只要有音乐就继续跳舞。……不能想为什么跳舞,不要去追究它的意义。世上本来就没有意义这东西,想着这问题,你的脚便停下来了。一旦停下来……你所联系的将会消失,永远消失。这么一来,你就……渐渐被这边的世界所吞没。因此不能停止跳舞。不管你觉得如何荒谬无聊,也不能介意,好好踏着舞步跳下去吧。然后僵硬了的东西会逐渐松开来,应该还会有挽救的余地,能用的都用上,竭尽所能,不必害怕。”

传说中的青鸟因无脚而无法停歇,只能高飞是无奈;童话中的红舞鞋欲罢而不能是因为被施以魔法。数学工作室长久专注于数学图书的出版是源于热爱引发的激情。海德格尔在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只用三句话就打发了亚里士多德“这个人”的一生:“他出生,思考,然后死去。”我们也希望将来会有人用同样的语句评价数学工作室:“它成立,出版,然后辉煌。”

一个人或组织的成就,说到底,无非是因为他或他们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能致力于一般的人或组织往往忽视或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而这种特殊的能力,又与他或他们能否专注于某种特殊的经验或特殊的观念所具有的“诱惑”有关。世界著名的当代大数学家樊畿教授有一句名言,稍微修改,就可以作为我们数学工作室的座右铭:只要醒着(Every Waking Moment),你就必须思考数学。我们改为:Every Waking Moment,你就必须出书。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信心会生存得很好。因为我们发现现代人的生存离不开两样东西,一个是食品,物质食粮,另一个是书籍,精神食粮。据专家考证,1914年在美国上市的100家企业中,至今依然存活的只有两家:一家是从事食品行业,另一家就是从事出版业。

本书由美国的两本畅销书合译而成,译者是我国资深数学家欧阳绛先生,欧阳老师早年以首译数学史名著伊夫斯教授的《数学史概论》而为广大数学爱好者所知晓,近年来,又笔耕不辍。欧阳老师文理兼备,译笔锦绣,恰当描述,力有不逮。偶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铩;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虽是对古时极品文章之评价,但移为今用,也觉贴切,因为能将一般人视为畏途的数学描绘得如此生动有趣,将一般大众心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数学大师的成长历程讲述得如此引人入胜,实在难得,有些溢美之辞当不为过。特别是欧阳老先生以如此高龄仍然热心于数学文化的普及更是难能可贵。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曾于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喜剧作品《卖花女》因被好莱坞改编为《窈窕淑女》而家喻户晓。他曾用一句格言为教师这个职业挖了坟墓,他说:“有能力的人做实事,没能力的人当老师。”大学出版社内似乎也有一种“共识”:有能力的编辑出专著,没能力的编辑出科普。我们和欧阳老师一起对上述评价进行了颠覆,因为这一直就是我们的梦想与追求。著有《莎剧人物》和《英语戏剧概观》的英国作家、评论家威廉·哈兹利特(William Hazlitt,1778一1830)曾说过:“生活就是拼命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梦想成为自己做不成的人。”我们深信!虽然希望读者能关注数学工作室的产品,并给予支持,但我们的工作室本身会遵循一位西方政治家的名言:与其夸耀自己,不如显得神秘。刘培杰 2007.7.5

第四篇:大数学家读后感

大数学家

读后感

姓名:林雨莹

班级:预备四班

说到大数学家,古今中外有太多太多,有些人有可能会认为这些数学家发现的东西根本不值一提,但你有没有想过在当时没有任何高科技的产品的时候发现这些定律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始终都坚持理想,不管生活多么的贫穷潦倒,他们永远为了一个方向前进就是推翻一切不切实际东西,有科学的定律来说明验证它。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和许多学生一样都从内心反感数学,就是因为这个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妈也一直说我。但让我对数学的改观却一点也没有,虽然爸爸经常鼓励我,但我还是因为一次一次的失败而放弃。最后还是因为一本书让我重燃希望这本书叫做《要命的数学》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幽默风趣的解说把那些深奥的数学公式简单的表现了出来,有时看着看着就会捧腹大笑也正因为如此才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让我觉得数学好像并不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发现我的数学成绩慢慢的赶了上来,从原先的30分(小学)到90分以上,我也以记者姚凭借着

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在五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二名,当时我无比的骄傲因为我战胜了它

再看这本大数学家我也深有体会,这些数学家不顾一切忘我的精神也着实的让我感动。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汗水固然重要,但灵感也不可缺少。

华罗根也曾说过“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有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两句话有点矛盾但我认为,只知一味的努力而没有灵感是不行的,有了灵感而不去努力是更不行的。

所以这两位伟人说的话和起来就是我去追求的目标我的目标:努力+灵感

第五篇:数学故事读后感

数学故事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故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故事读后感1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书《马小跳玩数学》,里面教了很多巧算数学题的方法,现在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有一天,马小跳和爸爸去看花博会,导游介绍一个最大的郁金香花园,长18米宽14米,马小跳对这个漂亮的花园产生了兴趣,想知道它的面积,可马小跳没带纸和笔无从下手,爸爸一下就算出是252平方米,因为他用了速算的方法。爸爸告诉马小跳十几乘以十几的计算规律是:个位数相加,再加10;最后的和再乘以10;个位数相乘;把两个积相加。马小跳按照爸爸的方法来计算花园,18×14就是:8+4=12,12+10=22,22×10=220,4×8=32,32+220=252。

同学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这个方法,真的很简单也很方便,你们学会了吗?

数学故事读后感2

今天,我把《趣味数学故事100篇》看完了。现在给大家抄录《数是如何产生的》里的一段:

远古时代的人们一开始是过着群居生活的。为了生存,他们四处捕猎动物,晚上再回到居住的洞穴享用白天的劳动成果。他们靠一些模糊的语言和简单的肢体动作互相传达着信息。比如,结绳记事,在兽骨上刻符号等等。最初在他们的头脑中只有‘有’和‘无’的初步概念,再后来,他们的群居生活慢慢发展成为由家庭组成的部落,这样他们就知道了‘多’和‘少’,再后来他们慢慢地会区别‘一、二、三和多’了。数字原来是这样来的呀!

数学故事读后感3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本书的作者是梦小得。

这本书主要讲数学十分好玩,书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师和他的一群学生。

书中的故事讲,怪怪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数学老师,他讲的数学课总是很好玩。他总是声称自己是从外星球来的外星人,他在上数学课时总会变一些魔法,比如,带着他的学生去旅游,让学生们从中发现数学,学会数学。他还让学生们也尝尝做老师的味道,还让学生也尝试着变一些魔法。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学数学时学得十分快,也十分好

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数学特别好玩。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怪怪老师,因为,我觉得他讲的数学课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读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我就发现,学习是快乐的,是简单的,只要你找对方法。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这本书。

我爱数学!

数学故事读后感4

今天读了一篇《零国王斗跳蚤》的故事。

零国王被跳蚤咬了,它拿剑向跳蚤刺去,跳蚤准备和它大战。

跳蚤拿出一把比老鼠胡须还细的小宝剑跟零国王杀在一起。零国王被杀到跷跷板上,跳蚤跳到另一头,把国王弹飞到半空。零国王说自己表面个头大,但是没重量,因为是零。跳蚤打了喷嚏把国王冲出去好远,零国王一屁股坐在地上。跳蚤说连个喷嚏都经受不住还跟我斗,再见吧!

零国王气的双目圆瞪,摘下腰间的乘法钩子勾住跳蚤,喊道:“变”,跳蚤不见了,国王自言自语说它能把任何东西乘没,就连法术高强的小数点都治不它。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零是一个很厉害的数字。

数学故事读后感5

假期我读了一本《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本书很有意思。讲的内容是我们班来了一位全宇宙最聪明最帅的怪怪老师他拥有神奇的魔力,能把教室变成任何奇幻的场景比如时空转移、与动物沟通、隐身等。

他能让同学们坐在摩天轮上学数的分解加法,通过呼啦圈里的世界让我们认识各种图形在魔法城堡里和女巫斗志斗勇找规律学习方位,穿越到白垩纪排布数列解救恐龙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或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学会了钱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根据条件和问题列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

这样的数学课连捣蛋鬼皮豆都为之着迷,他带领着同学们告别枯燥的教室,在数学世界里展开了一段又一段奇妙的魔幻探险。

通过看这本书觉得数学是很有趣的我喜欢上了数学课,对学过去的这些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还让我们知道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教给我们正确的坐姿等很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故事读后感6

两个多星期前,妈妈给我申请了《李毓佩数学历险记》这本书的试读,这本书送到家几天了,我看都没看一眼,直到上个星期四正巧我们数学老师也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才开始拿起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太喜欢她了。

李毓佩爷爷把一些动物看做是一个个善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把他们作为数学童话的主人公,引起了我的兴趣。他这种采用童话故事的方式来讲解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我百读不厌!让我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学到了数学课上没有的数学知识!

数学故事读后感7

看完这本《数学故事》之后,我感到收获颇多。

《数学故事》这本书不是给你出一大堆难题给你做,而是编一些小故事,在故事之中写一些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情节,之后在把故事中的人物是怎样解决难题的过程清清楚楚的写下来。他不像其它数学书,跟你说什么a+b=c或a×c=b,而是利用故事来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也告诉你怎样巧记这个定律。

就拿其中一个故事来说吧:一次,丁丁和当当一不小心进入了聪明国,聪明国国王的红鼻子连长被丁丁要求做一道题:有一个数,这个数加这个数,这个数减这个数,这个数乘这个数,这个数除以这个数,四个得数的和正好是100.问这个数为何数?

看,这就是《数学故事》,美妙的《数学故事》。

数学故事读后感8

《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这本书将数学和故事结合在一起,让我忘了所有的事情。

这本书分为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数学大森林。这个故事讲了可爱而聪明的小动物智斗可恶而狡猾的白脸小狼王、腐退狐狸。

第二个故事是智人国历险记。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数学小高手小诸葛、二休设法逃出智人国王智叟国王的魔掌,回到各自的家乡。

第三个故事是数学怪物猪八猴。你知道猪八猴是谁吗?

猪八猴就是一个外貌是猪,行动如猴的科学动物。猪八猴很厉害他和其他动物们打败白脸狼和老狐狸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觉得通过这本书学到了很多知识,大家快去抢购吧!

数学故事读后感9

这本书说了全宇宙“最”聪明的怪怪老师闪亮登场,却让同学大跌眼镜,穿着睡衣睡裤,还拿个大抱枕头!而这个怪怪老师却拥有魔法,想想:坐在摩天轮上学习加减乘除法穿越到垩记排布数列的解读恐龙······

我认为可以这样总结:“(怪怪老师+奇幻冒险)*百变教室=课本上学不到的数学”通过读这本书,我感到数学十分好玩,其实只要你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是很简单的,是很有趣的!让我在学习数学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爱数学。

这就是我寒假读的一本书,如果你也感兴趣就买来看看吧!

数学故事读后感10

每一本书都会教给我或多或少的知识和道理。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可以让大家在玩中学习的书,这本书名叫《李毓佩数学故事集》。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主人公定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另外因为这本书是关于数学的,所以还有一个数学猴。

这本书主要是由一篇篇一系列的小故事组成,每一篇故事都有一个数学题让主人公来破,故事后都有一个和文章里的题目相类似的数学题让我们来做,以测验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掌握程度,练习题有难的有简单的,我们一定要做完了题才能看下一个故事。

每一篇故事的题材都很有趣,我们玩着玩着就学会了一道道题。真是“一举两得”啊!希望你也可以看看这本有趣的书。

下载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故事》读后感[推荐5篇]

    《数学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故事》读后感范......

    《数学故事专辑》读后感

    《数学故事专辑》读后感 你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吗?如果认为,那么可能你没有找到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建议你读李毓佩教授写的一套书——《数学故事专辑》。李老是我国著名的科......

    《数学故事》读后感400字范文大全

    《数学故事》读后感400字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故事》读......

    《读故事学数学》读后感

    《读故事学数学》读后感 数学原本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如果不是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学起数学来一定都会感到很被动,《读故事学数学》读后感。可是融入了了生动童话故事的数学......

    读数学家高斯故事有感5篇范文

    读数学家高斯故事有感在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有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等等,在外国,著名的数学家有高斯、费马、欧拉、毕达哥拉斯等等。在这些所有的数学家中,高斯最让我......

    《数学故事专辑》读后感(推荐五篇)

    《数学故事专辑》读后感范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故事专......

    《数学故事》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精选合集)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