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吴新华
摘要:对诗歌艺术的延伸、探讨既能体现诗人独有的创作个性,又能见其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传统的可见的艺术手法上翻出更高层次的文化意蕴,这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重要意义只一,也更:是研究李商隐爱情诗的最基本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情致深蕴
婉曲见意
用典
在古典诗词里,李商隐以特有的艺术成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可以说是唐代抒写爱情诗的圣手。反复吟诵他的诗句,让人们相信爱情从来就是这么一回事。爱情被膜拜着,才会被净化,才会有奋不顾身,才会有无来由的信守和偏执;爱情被空置了,才如梦如幻,才纯粹,才有真挚和灼热;爱情被向往和善待着,才会有一生一世的追求,才会有不绝如缕的守望,无奈、伤悲、阻隔、痛悼……都不过是种种挑战、考验、痛定思痛的勇气。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写相思之苦和会合之难,但即便是绝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著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义山一生,善作情语”(《李义山诗集笺注》)。我想最能代表李商隐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他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源自于他高尚的精神情操。通过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看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灰色的爱情心理。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首先,整个爱情诗都流露着丰富深厚的思想情蕴,即所谓的情致深蕴,这可以说是李商隐爱情诗最突出的特点。
从爱情关系上看,他的爱情诗可划分两类:
一类是实有其事的,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无论是叙述与洛阳里娘一见钟情的初恋心曲,还是表达与王氏婚后的思家情怀,抑或是抒发妻亡后的感逝伤悼,皆表达明白,本事背景也都比较清楚或曲中见直。
像《柳枝五首》,表现他对爱情的真诚深挚,对柳枝的深深思念。《银河吹笙》诗人早年与女道士恋爱,有夫妻之缘,所以他不肯直叙,但又情不自禁的要写诗抒发情感。写与妻子王氏的爱情诗,意志显豁而又情深一往。如《端居》诗人幕游远地,长别家乡,归心不遂;无以遣怀。因此,日夜盼望妻子来信以慰离情,希企自己梦魂能够踏上归途。似乎是为诗人真挚的爱情所感动,相思心切的妻子的梦魂不惮遥远,来与诗人相会梦中:“帘垂幕半?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夜意》),其构思与杜甫《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相似。诗人有遥想妻子的抱雏之乐,更加怅怨分离之苦。“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凤》)。李商隐与王氏的婚姻不幸而牵连党争,给诗人带来政治上的不幸和家庭生活上的维艰。诗人仕途漂泊,夫妻常常分居两地,尽管如此,他们的感情依然十分融洽。“结爱曾伤晚”(《摇落》)是他们的共同感叹。
李商隐妻子王氏卒于大中五年(851年),春末夏初间,卒前未见面。作者除幕归来,心情格外悲伤,“柿叶翻时独悼亡”(《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写下《房中曲》这首感情沉挚深厚的悼亡诗。这是第一首悼亡诗。“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前年春”指大中三年的春天。这年作者38岁,入仕已整整十年,从秘书省校书郎至县尉,十年的为国辛苦,竟没有丝毫的提升。“未语”写夫妻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为着理想,为着生活,他于大中三年冬天又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大中五年春夏间王氏病重,他罢官归京时竟未见爱妻最后一面,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因而著名的《锦瑟》即含有悼念亡妻之意。哀悼之情中致以身世之慨,沉痛感人。
李商隐悼亡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托喻以悼”(赵臣瑗语),即把忘妻之痛和身世之感结合起来。有时抒写身世之感,寄寓悼亡之情。如《七月二十日崇让宅宴作》;有时抒发悼亡之情,寄寓悼亡之感。由于娶王茂元的女儿,遭到朋党势力的忌恨,仕途较为坎坷曲折。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尾联写到“愁霜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也正长”。外在环境作用于诗人的听觉感觉所引起的感受。在秋雨西风,漫漫长夜的背景下进一步抒写因悼念亡妻触发的深长而复杂的内心痛苦。同时突出环境的凄冷黑暗,渗透着浓重的身世之感。诗人“平平写法,凄断欲绝”(钱良择语)。李商隐悼亡诗有时不仅深深地伤悼王氏,而且怀有更大范围的亲故零落痛。如《正月崇让宅》:崇让宅,先前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派荒凉景象。从选择的背景看,悼亡的对象除以王妻为主外,似还包含其他亲故。当然,此自悼亡之诗,追忆感旧而归于伤逝悼亡,诗后半部分追忆亡妻,动成疑似,深致其哀的婉切表现,足见诗人笃于伉俪。
李商隐的另一类爱情诗,爱情对象不详,诗中抒情主人公未必是诗人本人。本事背景难以考据。如果强求确定本事背景,必致穿凿。但是,诗并非意无归着地泛咏爱情,而是以个人爱情生活体验为基础,精心创造特有的意境和细致刻画爱情心理,交织着希望、失望、绝望、追求、欢愉等复杂的爱情体验。这类爱情诗多写追求、怀恋女子的诗作。多以《无题》标示。无题诗歌为李商隐首创。李商隐以无题标题的约二十首,大多因不便明言而命为无题。其中除“万里**一叶舟”外,皆以男女幽思苦恋为题材,但有的是祖述《离骚》美人芳草之遗的,托喻痕迹较明显,显然非为纯粹的爱情诗。如“八岁偷照镜”,“照梁初有情”,“白道萦回入暮霞”,“紫府仙人好宝灯”,“何处哀等随急管”等,都是表面上写爱情而实际上另有寄托的。李商隐无题诗中脍炙人口的,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是那些寄托痕迹似有似无的作品。这些作品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望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牵情寄恨,情真理至。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这是一首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缠绵灼热的执着追求的爱情诗。其中颔联句从自身着笔,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别后缠绵执着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忠贞。采用“春蚕”,“蜡炬”比喻,象征加上“丝”,“泪”二字一语双关,促使这种真挚深沉的感情表白,至死方休的爱情誓言显得热烈而又委婉,含蓄而又鲜明。而颈联从对方着笔,设想对方无刻不沉浸在相思痛苦之中。晓妆揽镜,但愁青春消逝,凉夜吟诗,当感月光之清寒“诗从对面飞来”于细致入微的体贴中,更见爱情的深挚与专一。“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赵臣瑗语)。
李商隐这类诗悲剧色彩较浓,爱情虽间阻但不作绝望之辞,因此愈显凄美。他的爱情诗大都是写失意的爱情,感情强烈,刻骨铭心。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抒发一位痴情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情愫不通,故而望之切而怨之深,表现了爱情追求中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再如《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则更是一篇动人心弦的佳作。写一位贵族少女失恋的苦衷,表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其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荡漾,情焰炽烈,但却相思无望,终归无心,此处的“春”字用的很巧妙,将少女热烈追求爱情的“春心”的萌动、滋长与春天的绽放的花朵一样是无法抑制的,而且是争相媲美。这两句虽然是女主人公自劝不再相思,却使人愈加感到她的相思的痛苦,听到失望至极的怨愤之声,也会随之酸鼻泪下,这种在绝望与悲哀自我戒饬中,又透出爱情之萦绕坚牢,难以抑止泯灭。对爱情的热烈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其他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男女之心心相印。《无题》诗成为他诗歌中最富独创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最能代表李商隐爱情诗歌的基本风格。
其次,婉曲见意可以说是爱情诗的又一大艺术特色。
像《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章法结构别具一格,采用时空上重迭倒映的方法,回环反复,造成了深婉曲折的情致和优美的意境,其中第二、四句两个“夜”字,一为写诗之夜,一为想象剪烛共语之夜,将此夜的凄苦与彼夜的欢乐互相映衬。“巴山夜雨”出现两次,将此地的实景与彼地的幻景融为一片,虚实相生,境界开阔,富有诗情画意。以此来抒发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著名的《锦瑟》则采用意识流的艺术构思,再回忆的流程中书写自己一生的感情,将悲剧的身世和心理幻化成各自独立的含义朦胧的意象。使我们既难以指实诗中的具体含义,又无法离开作者的基本感情倾向。若要说中国“朦胧诗”最早的代表人物,我想也许就是李商隐了。
再如作者为避免直面抒情。或借景,或借物,或用象征暗示来烘托情思。像《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作者不直写怀人,而用“秋阴不散霜飞晚,流得枯荷听雨声”来暗示自己长夜不眠。而七律咏怀诗《牡丹》的构思则更为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丰姿绰影,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全诗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如《日高》抒写诗人对一位水晶帘中眠梦的女子强烈的渴求与无望的相思之情。诗人不取写实之法具体铺叙情节场景,而是用暗示手法表现主人公热烈的渴望,执着的追求和无望的相思。用“粉蛾”象征满怀春心的主人公的追求,“屏风”象征正是阻隔,“粉蛾帖死屏风上”象征着一种执着而无望的追求。
或驰骋想象,将实情转化为各种虚拟的画面或意象,使诗歌迂回百转一波三折。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诗,构思曲折跌宕,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梦中与梦后,实景与幻景揉合起来,创造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像吟咏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燕台诗四首》主要通过情绪气氛和幽艳意境的渲染,即通过回忆,想象抒写刻骨铭心的思念。这四首诗都交织着现在与过去,回忆与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景物的变化,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也经历从春到冬的循环过程。如《秋》诗中全篇都是对女子现时情境的想象。先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相思念远,再想其夫之室空,孤寂凄冷,最后想象她秋夜弹琴,怀思旧情,潸然泪下。我们可以用“幽、忆、怨、断”(徐德弘语)这四个字概括其表现的情感特点。这种时空不断变化交错的写法,构成了诗意的朦胧。
总之,这种艺术构思可概括为婉曲见意。这种艺术构思极为精妙,极尽委曲之能事。诗人或象征,或拟人,或拟物均能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
再次,李商再隐是唐代诗人中间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经典、史籍、神话,传说信手拈来纵意渔猎。
如《正月崇让宅》颈联中“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咏怀诗《牡丹》中“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据《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珮之声璆然。这里借用故典,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像《锦瑟》中的第三句作者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命运如浮萍,而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这一典故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失的伤感。第四句则用望帝的传说,作者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唐知识分子生活的灰色面。《无题》诗有“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句。上句用巫山神女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虽然用典,但让人感觉不到用典痕迹,因典故中各自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人们的想象与联想。《银河吹笙》的尾联以王子乔篌山骑鹤仙去,缃灵鼓瑟,秦女吹箫三个典故,来写埋藏自己忠怀一心的深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二首)的诗句,以神话传说的海外名山“蓬莱”命对方所居之地,蓬山虽远,但情深者看来却是“无多路”。以传说中西王母的传信使者“青鸟”表达无望中的希望。“斑骓只系杨柳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无题》二首)的诗句。“斑骓”暗用《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何处”句化用《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一句。
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童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组合成诗歌的新奇浪漫情调和绚丽色彩,如《板桥晓别》与情人言别的诗。“水仙”句暗用琴高事,还将“留恋处,兰舟催发”的现实景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深化境界。“一夜芙蓉红泪多”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事,将送行着暗喻为水中芙蓉,以她表现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象出她的泪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的想象类似李贺《金铜仙辞汉歌》中的“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这种用传奇的笔法写普通的离别,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张戒《岁寒堂诗话》),将平凡的题材写的新奇浪漫,正是“奇趣”的一种表现,大量用典,使诗旨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了其诗含蓄典雅的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丰富的情感思想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李商隐可以说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拨转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使之内心化了。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审美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尽得曲笔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境界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界,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总的说来,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谨严,立意高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词藻繁艳;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技法比比皆是。
构思严谨 深清委婉
李商隐的诗歌非常注重艺术构思,往往匠心独运,在很一般的题材中发掘出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感受。而且诗歌立意高超,寄托深远,他人望尘莫及,这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作为封建晚唐社会,已经走向日益衰落的时代。特别是朋党之争,使当时的很多才子成为政权争夺的牺牲品。而李商隐,作为这时代的读书人,他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诓世报国,但本身却陷入牛、李两党的旋涡,屡遭不幸,在仕途上一生不得志,所以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很深的感触,从而培养了他过人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现实的眼光。在继承和发展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上,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探索和尝试,将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写下了大量富有 思想,富有深刻寓意的政治讽刺诗。在诗中,通过咏史,咏人,咏物和写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不同前人的新角度,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进行揭露、讽刺和抨击。用心独到,思路开阔,别出心裁。如唐代诗人吟咏唐明皇,杨贵妃事迹的题材,在很多诗篇中,大多数是对他们的悲剧表示同情,惋惜。但李商隐在他的《华清宫》二首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其一)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娥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下暂蒙尘。(其二)
一扫前人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逐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对他们的同情。而是用批判的态度,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否定。他巧妙地把安禄山叛乱(“胡尘”)与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联系起来(“高处舞”),用“褒姒妃一笑使周灭之”反衬杨玉环。使诗歌的立意更高远,构思更巧妙,而措辞却又含蓄委婉,绵里藏针。
在创作风格上,李商隐力求克服前代诗人过于平直,不够凝练,缺乏艺术情韵的短处,刻意追求诗歌朦胧含蓄的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意境,提高诗歌的艺术韵味。在具体诗篇中,往往表现为意境曲折,扑塑迷离,主题深远,显而不露。就是那些直抒胸臆的小诗,也常常写得有声有色,直中见曲,给人一种斗转星移,柳暗花明的感受。如《嫦娥》写道
云海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毁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这首诗里,诗人借用嫦娥对面的景物落笔,通过景物的变换,借嫦娥的心情来推测,表现、咏叹嫦娥的孤独落寞。在诗中,作者没有直接言明嫦娥的孤独,只是借助“碧海青天夜夜心”来暗示,这就显得余韵悠长,耐人寻味。再如《霜月》中写道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
青女素娥但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本篇虽写深秋月夜景色,却全无悲秋之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霜月之神不畏寒冷,竞妍斗美。洋溢着一片生机活力。这首诗中的嫦娥形象与上首诗中的嫦娥形象是迥然不同的。这正是缘于诗人对美好、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咏怀诗,构思严密,深清婉约的风格特点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了。这些诗歌往往主题更丰富复杂,含意更深邃,情感更深沉,悲剧气氛更为浓厚,富于暗示性和双重品格,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语言清丽 词藻华美
李商隐诗歌的第二个独特境界是语言清丽,词藻华美,句式多变,对仗极为工整。诗人博学多识,语汇丰富,谴词造句挥洒自如。李商隐的诗如同“百宝流芳”,炫丽夺目。诗歌中成语典故,华语丽词,民谣民谚,口头俗语,比比皆是。用得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形成了辞澡华美,色彩徇丽,典雅清丽,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如他的咏物诗《牡丹》写道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片片寄朝云。
诗中以卫夫人比喻牡丹初开的艳丽;以越国鄂君形容牡丹绿叶拥裹时红花的娇美;用戚夫人的折腰争舞来描绘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态;又用石崇、荀彧两个历史人物的传说来盛赞牡丹的色泽与芳香;最后又化用江淹才尽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强烈感受。这样,通过“情、色、香、味”的描述,牡丹的情态迷人,婀娜多姿,使人诵读之后如临其境,如见其花,从而产生无比欢悦之情。
第二篇: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学号20112108112 姓名 李艳晶>
一、绪论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为“小李杜”,同温庭筠合称“温李”。据统计,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作共有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刘学锴 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出版:中华书局,1988 ISBN 7101000568)。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和政治诗。李商隐的诗有着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意韵深远、辞藻清丽,清代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价李商隐为“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他善于用典,有些诗可以作许多种解释,有些诗比较晦涩难懂。鲁迅曾这样评价:“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鲁迅所言实道出了解读李商隐诗文者们的普遍感受。李商隐每次作诗都要翻阅很多典籍,借用各种古往今来的典故,以致他的诗往往由于用典太多而晦涩。王士桢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虽然在他的政治诗歌当中有着不少佳作,无题诗堪称一绝,但是他更加广为流传,更经典而突出的是他的爱情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柳枝五首》、《锦瑟》、《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诏小饮》、《春雨》、《正月崇让宅》、《无题》等。
李商隐的爱情诗,给人一种缠绵悱恻、变幻莫测的朦胧之感,并夹杂着许多隐喻的画面。由于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他悲剧化的身世,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了一种迷惘、惆怅、寂寥的悲剧色彩。
文宗太和三年(829),义山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并为其赏识,亲自指导他以时行的骈体文写作章奏。太和六年(832),令狐楚转河东节度使,义山从至太原。开成二年(837),因令狐楚子令狐綯之荐,登进士。令狐楚卒,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茂元赏其才,以女妻之。时牛、李党争激烈,因令狐楚、王茂元分属牛党、李党,义山与王茂元联姻遂为牛党所不喜,以为“鬼薄无行”,令狐綯亦诋其“忘家恩,放利偷合”而排挤之,以此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李商隐的一生饱尝艰辛,其一生悲剧源于他的婚姻。但他的诗中几乎看不出他对婚姻的抱怨不满,相反,我们看到更多是他对自己婚姻的眷念之情。妻子的离世,让义山心中感受到情感的悲凉,所以在他的爱情诗中,能感受到其所面临的愁惨心境,也能感受到他天荒地老、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他的爱情诗中有着浓郁的悲剧气氛,并且反复体现痛苦深沉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美好事物却难以实现,所产生的无限悲哀与悔恨。一方面,是诗人遭遇的不幸的爱情,另一方面是在诗人胸中长期淤积下来的难以释怀的政治抱负,诗人把他包含在人生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经历过的各种复杂感情,浓缩在他的爱情诗当中,谱写出一首又一首或悲怆,或哀叹,深沉而执着、纯净而悠远的爱情诗歌。
在本文中,主要就他的爱情诗来展开论述,探究其爱情诗中的艺术特色。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缥缈迷离的朦胧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都创造出一种迷惘惆怅、朦胧迷离的意境。他十分注重这种意境的描写,含蓄而深远,含蓄的是他的诗意,深远的是他的蕴意,经过这种渲染的朦胧意境,引发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回味无穷。一首诗在不同的人眼中,可以变幻出不同的镜像,更可以有着不同的解释。
他的《无题》诗,大都包含着这种朦胧意境。如“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凤尾的本义是指凤凰的尾羽,香罗即是绫罗,碧文圆顶指有碧青纹的圆顶罗帐,这句如果直译,大意便是“织有凤纹的薄薄的绫罗,少女在深夜里缝着碧青罗帐。”但是这个少女为什么要在深夜里缝罗帐?这其中有什么寓意?首先,凤尾香罗、碧文圆顶这样的事物都是古代婚礼所用,一个少女,在寂寥的漫漫长夜中缝制着自己将来婚礼所要用到的绫罗帐,一定是怀揣着一些心思的。接下来的一句“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便点明了少女和心上人初遇时的场景,就给上一句的“凤尾香罗”、“碧文圆顶”一个合理的解释了。有一种说法更为巧妙,说“凤尾香罗薄几重”的“香”字,与“碧文圆顶夜深缝”的“缝”字,恰好构成了“相逢”二字(《李商隐》 评注:吕明涛 出版: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8237),而下一句恰好是描写两个人初次相逢的场景,我认为这种说法更加寄意显然。这短短的两句诗,就能让人从只词片语中引人无限遐想,作者并没有刻意地去描写少女是如何怀揣春思,却借“凤尾香罗”、“碧文圆顶”、“扇裁月魄”、“车走雷声”这些象来体现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在这首诗中,有的人看到的只是绣着凤尾碧纹帐罗的少女,有的人看到的是少女在默默期盼着心上人来迎娶自己,而有的人看到的是那一颗少女怀揣的春心无法得到回应的悲凉之情。
再以一首诗为例,如“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前两句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仙府琼楼的仙境之景。后一句描写的是在寒冬中欲与仙子相见,仙子却高居瑶台不见人。作者通过想象制造出一副空灵虚幻的仙境,用仙子的高不可及来比喻自己恋慕之人,寄托自己的那种向往、执着的爱情。这种如梦似幻般的场景虽然真的如同天上的瑶台仙境一般,但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更多的是作者对自己感情的追求、执着甚至痛苦的无奈之情。由于他的身世和情感的不幸,他的诗中有许多对惆怅、孤独这类情感的描写。高不可攀的仙子,无法追及的爱情,在他所构筑的一切物象中都得以体现。
读者所凭借去想象和理解的,是诗中的所有物象,诗人虽未透露真实,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是一种如雾如幻的场景,需要阅读它的人们向着那迷雾深处走去才能一探究竟。借经过鬼斧之笔改造出的事物引出各种各样的联想,不直接表现事情经过,而是将其渗透依托在物象里,这便创造出了朦胧迷离之感。可谓寄托有深意,情致有缠绵,这是一种含蓄所体现出的朦胧美,假若不去深思,根本无法体会到其中那更加深远的意蕴所在。
2、巧用典故的晦涩之美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最常见的手法就是用典。鲁迅曾表示:“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鲁迅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与李商隐的诗比肩,因为他的用典之处是不及李商隐的,李商隐的用典究竟巧妙到哪种程度呢?我们阅读李商隐的诗歌,会产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受,就好似他的诗包裹了一层坚硬的外壳,而学者们对逐步敲开这层外壳却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在诗中所用的许多典故都是值得人们去推敲揣摩的,如果解开了这层坚硬的外壳,那么诗中所言一切便不似初读时晦涩难懂了。
李商隐爱情诗中运用典故的手法可谓神来之笔,并且每次运用都恰到好处,在他的爱情诗中,总是能探寻到经史子集、神话传说等的踪影,而这些典故在他的诗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丰富思想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以《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为例,“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这一句中“谢傅门庭旧末行”所用的典故为《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借用谢夫人对丈夫王凝之不满的典故,表示在王茂元诸子和女婿中自己身居末位,谢傅即指岳丈王茂元。“檀郎”指的是西晋美男子潘岳,唐人以檀郎称婿,这里借檀郎典故指韩瞻。首联说的是,过去我在王家门庭之中,曾忝居诸子婿行列之末,参与过家庭的宴会,而今天的歌吹宴饮之乐,却只能属于韩瞻了。李商隐自谦自己是居于王家门庭中末行的,虽是自谦,却也表露出诗人官场遭冷落的难言隐痛,正直妻子王氏亡故未久,心绪不好,所以与其说前两句是因为悼亡王氏推却招饮,不如说是诗人表达内心那难以言表的隐隐悲痛。
颔联“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则是借用了潘岳的《悼亡诗》:“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诗人以“重帘垂地、长簟竟床”来睹物思人,虽然这在其他悼亡诗中一提再提,但是在这里却不显陈旧,反而别具新意、极富押韵。李商隐在房中仍感到妻子的存在,下意识地去寻找妻子的身影,却发现人已消逝,床上积满灰尘,想去拂拭,却发现这只是一张除了长席之外什么也没有的空床,“更无人处”是由诗人肺腑之处所发出来的叹息和悲痛。李商隐在用典上继承了前人的技巧,但他不使用普遍的借用典故的手法,他在用典炼字上着重新意又不失分寸,虽是寻常的典故,在他手里会有更加精妙绝伦的表现,显出别有一番的情致和独特的韵味。
在《锦瑟》中,他更是将用典这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锦瑟无端五十弦”中“锦瑟”源于《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杜甫有诗《曲江对雨》:“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雨打湘灵五十弦”。作者用“锦瑟无端五十弦”意喻生平,铸就整首诗伤感的基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则连连借用了四个典故,“庄生”一句:《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望帝”一句:《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沧海”一句:《博物志》:“男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蓝田”一句:《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李商隐的诗素来被称晦涩难解,《锦瑟》可以说是他极富盛名的一首诗,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清王士祯有诗云:“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在这首《锦瑟》中,诗人以“五十弦”为情感基调;以“庄生”表梦幻、迷惘;以“望帝”写凄楚、哀怨;以“沧海”诉悲苦、寂寥;以“蓝田”显朦胧、缥缈。整首诗并未写出诗人生平所经年华往事,却句句凭借各种神话、典故,概括了诗人这一生所经历的种种遭遇、感受,这些迷惘、哀怨、悲苦、朦胧的情感,最后化为一句千古流传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即使后人也许无法从这一首《锦瑟》中读懂诗人究竟想表达的内容,但却是能感受到这首诗中的生离死别之恨、人生寂寥之苦。
3、巧用隐喻的隐晦之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写痛苦的相思和毫无期望的爱情,就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般。他的爱情诗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艳情诗,除了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这个原因之外,还因为他善于巧用隐喻,来寄托他对爱情执着、坚定不移的追求与渴望,而这种独特的手法,使他的爱情诗更加能体现出缠绵悱恻、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想象,创造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暗喻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往往所借用的意象,都来源于自然、日常生活的平常事物,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的人物,用隐喻的手法来映射诗人自身的心灵感受。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乐府诗集·西曲歌·作蚕丝》)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中“春蚕”暗喻至死不渝的爱情,“蜡炬”则暗喻别离之恨。春蚕是一种柔和、柔美的东西,春蚕所吐的丝也是极为纯白、绵长的,诗人借这两种事物来比喻爱情,将爱情象征成纯洁、美丽、始终如一。蜡烛常常用来象征痛苦、煎熬的离别之恨,也体现出爱情的特点:自始至终一线而穿,不断发光直至蜡尽。前一句情意绵绵,后一句悲苦沉痛,借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爱情最后所伴随人的悲痛。“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律》卷四)
又以《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指的是犀角中心髓质如白线贯通两头,古人把犀角视作通灵之物,感应灵敏,因此用来比喻两心相通。彼此虽不能亲近,像彩凤一样双飞,心却如灵犀一线,两情相应。诗人借“彩凤双飞”“灵犀”来隐喻追求心灵深处交流的超凡爱情。虽然无法相会是痛苦的,但是两个人的心灵却似有灵犀一般能相通相应,这是爱情的一种极高的境界了。梅成栋曰: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精选七律耐吟集》。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资料汇编》转引)屈复云:“身虽似远,心已相通。”孙洙言:“形相隅,心相通。”此即“身无彩凤”“心有灵犀”也。然真爱仅有“心相通”是抵不过现实分隔之煎熬,兼之五更鼓声点点,故而诗人惆怅若失,郁勃于心逼出“嗟予”之一叹。(《李商隐诗选》出版:大众文艺 ISBN:9787800948374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疏解)诗人运用巧妙的隐喻,让华丽的背景之下透露着难以掩饰的伤感,通过隐喻,使整首诗的格调升华至一种至高的境界,极富美感的同时,又体现出其本身的思想与内涵,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融的境界。如《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白玉堂”“碧牙床”连用比喻写由细雨而忆起的,与“楚女”的美好回忆。细雨来自现实,楚女出自神话,诗人用虚实相互交替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具有隐喻特质的空灵诗境。
在他的其他爱情诗中,这种新颖独特的隐喻手法非常常见,如“**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三、结论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爱情虽然美好,却也残酷,在现实生活的冲击之下,再美好的东西也被摧残殆尽,就算如何努力追求,终是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就好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李商隐的爱情诗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吧,执着、追求、失去、痛苦。人生八苦,其中有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这些苦难,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充分得到了体现,就像《正月崇让寺》中所写“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在一首诗中,他甚至可以将朦胧的意境、典故、隐喻用绝妙无比的手法捏合在一起,加以自身的感情,以乐景衬托哀思,以含蓄体现蕴意,用极其华丽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缥缈迷离、华丽绚烂、意蕴深厚、凄美哀婉的爱情诗歌,如《燕台诗》、如《锦瑟》。他的爱情诗的艺术感染力来源于他真挚的情感,朦胧而凄美的意境,晦涩而意义非凡的用典,独特的隐喻色彩使诗具有了高尚的格调,富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性,不仅广为人们传颂,更让文学研究者们敏以求之。
第三篇: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教师教育学院 07小教中文1班 柯听挺 8号
摘 要 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关键词 李商隐 爱情诗 艺术特点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的慨叹。七八句又闪现由彼此遥隔而书札难通引发的哀愁。整首诗结构起伏曲折,心象层层叠出,跌宕而纠结的思绪映照出诗人流动不定而又深邃飘渺的内心,这既使得诗境在种种心绪错结中更显幽微恍惚,又构筑起一种具有浓重感伤意味的情绪氛围。这种利用视觉变化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在七绝《夜雨寄北》中也同样使用得非常巧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句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中的虚境,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回环往复中有发展变化,极富风调美,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长的感情。
他的结构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几种相关意象的平面缀联,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这样的诗气势缩小了,内涵却扩大了,它要求读者投入更积极的参与、更多的联想。
第二,李商隐诗歌对六朝诗风有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等。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清丽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大诗人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李商隐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心中因此而深藏了痛苦,这种痛苦经过千回百转地咀嚼,写成诗歌,便已融入了诗的意象之中,因而显得深远悠长,感人至深,有一种缠绕回荡的韵味,诗的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象征内蕴。他学得《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手法,将难以明言的事实隐藏起来,而将其悲愤、感慨通过典型物象和不同色泽音调共同构成的意象、氛围、境界显示出来。在李商隐的诗中,意象、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首先,我们看到李商隐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诡谲、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比如《锦瑟》诗中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人们感受到的只是揉杂在一起的惆怅、感伤、失意等丰厚的意蕴和错综纠结于其间的寂寞的情思,只能总体上欣赏,而不能作具体的剖析。这种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境界,正是无题诗别具一格的风味所在。此外,感觉凄凉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
李商隐爱情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有着朦胧的意境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最突出的是《锦瑟》。从诗的首尾两联中,可以依稀体味出作者是在追思年华,为那美丽、凄凉的往事而无限感伤。而整首诗的意境显然给人以飘忽幽邃之感。另一方面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那个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如《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首联明写昨夜,颔联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则再回到自身。结构安排上虽有“理”可循,但意象究竟不能实指,主题呈现多义。《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或可视为写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凄伤悲苦,但其中也寄寓着坐着自己爱情的失落与身世的坎坷之感。颔联赋而含比,明写室内外环境景物,暗寓估计境况中时时牵引的情思,由于综合运用隐喻、谐音等手法,务求深隐,读来不免费解,有着朦胧的意境美。
李商隐爱情诗写得朦胧迷幻,构成了一种显著的特征。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歌终究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定的艺术特色总是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的。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李商隐通常不是直接抒发单纯明了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他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动不定的,有时连自己也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转达,因而只能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但是,诗人也不是没有控制晦涩的程度,他还是作了必不可少的点明,像《锦瑟》诗,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华年”,却让人们了解其范围是在对过去美好年华的追忆。所以,这一类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绪却是可以感受的。总之,李商隐爱情诗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
李商隐爱情诗还继承六朝诗风的设采繁艳,词皆缛丽。他的爱情诗大都词采缛丽,所谓“艳情尤丽”(许学夷《诗源辨体》)或谓“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王夫之《唐诗评选》)。像众多《无题》诗和虽然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用语绮密,色泽艳丽。要指出的是,词虽缛丽,却无板重之嫌,原因是绚中有素,搭配得好。难得的是,诗中语词的绮丽总与意象的五光十色、情味的含糊、境界的朦胧同生同存,故读者读诗,未明其义,即被它所深含的难言之美所吸引。这在李商隐的众多无题诗中皆有如此审美效应。由于李商隐惯于使用史事、神话创造朦胧境界抒情达意,故所用语言多与史事、传说有关,如瑶台、碧城、凤巢、蓬莱、玉殿、琼树、兰丛、金莲、灵府、素娥、婵娟等,就显得高华典雅。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无论是直观方式的心灵折射,还是朦胧形态的情绪传递,它们都或明或晦地摹刻着作者特定的心理情状,这种心灵的体验在更多时候贯穿着痛苦人生形成的忧伤的情结。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感伤的心灵化与情绪化的风格,使得李商隐的诗更显出其情感的魅力。
第三,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大量地使用典故叙事、抒情、寄慨。他不仅熟悉典故,而且精于用典。他在诗中大量用典,多用典故既有历史事实,也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而且他用典往往讲典故置于叙事、议论之中,或者说是借用典故叙事、议论,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忌讳,能比较充分地言志抒情,话又说得婉曲含蓄。在典故的运用上,李商隐继承了屈原以来的“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委婉含蓄,言近旨远,“寄托深而措辞婉”。这固然造成了他的诗歌隐晦难懂,但是也因此形成了李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而酌不竭”的独具一格。
李商隐脍炙人口的诗作《锦瑟》里的使用的典故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此诗中间四句用典,朦胧的意味更浓。但又使人深深感受到往昔的事和人如像“晓梦”似地迷离短暂,“蝴蝶”似地优美翩跹;“春心”那样热烈眷恋,“望帝”那样忧伤痛苦;清纯凄凉犹如海上明月、月下泪珠;最后却又如玉上青烟,冉冉消融在暖日之中。这都使人有回肠荡气之感。李商隐对典故的创造性运用与结构布置的特殊性形成了这种朦胧美。就用典而言,李商隐不但在诗中融入大量的典故,而且常常对它们赋予心得解释,甚至增如其原来所没有的内容,并将相互没有关系的典故根据自己的需要置于一体,从而传达一种内心的感受。再引《锦瑟》一诗中的四个典故为例,“庄生”句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身化蝶之典,但《庄子》原意是在说明“梦”与“觉”(梦中的景象与醒后的景象)并无截然的界限,且根本没有说那是黎明时分所做的梦,李商隐却舍弃“梦”与“觉”难分的原意,从而突出了梦境之美,并称它为“晓梦”,进一步强调其短暂、恍惚,同时改“化”为“迷”,使其内涵更为扩大。“望帝”句用的是《华阳国志》中周末蜀国君主杜宇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暮春悲啼而至于口中出血的典故,但据原典,只能说望帝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暮春啼血的杜鹃,这心事本非“春心”,经诗人如此一改,遂变凄厉为缠绵。“沧海”句用的是《博物志》中海里鲛人哭泣时泪流成珠的典故,但原典并未言及月亮,诗人增入“月明”,使大海与珍珠都蒙上一层柔和的清辉,又将鲛人泪改化为珍珠上有泪痕,更有凄凉的意味。“蓝田”句所用典故不知其出处,中唐诗人戴叔伦曾将“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比喻“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诗景,但从以上三句来看,诗人所追忆的往事必甚热情而凄艳,并非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所以,运用此典当是说梦中的蝴蝶终于如玉上青烟般地消失。总之,这四个典故都是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以此传递心灵特定的感受。其用典的意思难以具体而明确地落实,具有模糊性;典故之间本没有牵连,各自独立,但出现在他诗中,也许已有某种内在联系,却未明言,因而可以引发读者种种联想,使全诗蒙上一层朦胧幽晦的色彩。但它们在整体上所传递出的一种迷茫、失落与忧伤的情味,同诗歌首尾两联惘然自失的悲慨交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尽管朦胧仍能使人体味到的人生惆怅感。
还有我们不难看出,李商隐用典时多能沿用典故的本来含义,但出于表达感受的需要,也会活用典,或翻出新意。因为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所以他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有充分的感受,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常常把典故生发演变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举《嫦娥》为例,诗作虽咏嫦娥之事,却一反乞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写法,极写她成仙之后“高处不胜寒”的凄冷情境,借嫦娥对女冠的寂寞孤独寄予思念与同情。这里明显有心境孤寂的诗人的影子,清高伴随着孤独,对此,诗人既自赏,亦自伤,可以视为他对自己处境的心灵独白。由此可见李商隐活用典故的高妙之处。
李商隐天赋极高,又敏感多情,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作中所流露的又多为要眇蕴藉之情。但是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因而他爱情诗的艺术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2]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湖南:岳麓书社,2008年3月 [3]宋宁娜·李商隐其人其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年12月 [4]邓丹·李商隐诗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4月
[5]马积高·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 [6]叶君远·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第四篇: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1 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基本内容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本文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分为三类加以分析论述:
1. 青年时期的爱情诗
李商隐青年时期的爱情诗,主要是指开成三年(838年)之前与洛阳女儿柳枝和女道士宋华阳交往时留下的作品。这些诗歌,主要表现诗人对纯洁感情的珍重。
柳枝是洛阳一个商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因出门经商遇到了风浪而死于湖上。柳枝容颜美丽,“涂妆绾髻,未尝竟,以复起去”。性情又如此活泼。喜弄丝竹,乐音特别动人。往往“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李商隐与柳枝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可是却因为一个朋友故意开玩笑,把他的行装先行带走,所以他也被迫离开。后来,柳枝也被贵人夺去,这一场恋爱也就因此中断了。后来,李商隐做《柳枝五首》,记录下了这一场悲剧的爱恋: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诗表现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细心体贴,为她的命运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挚感情,他的严肃认真,有情有义。第一首写自己与柳枝门当户不对,难以论婚。回想当初,又何必苦苦相似呢?第二首“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表现了是诗人因柳枝被夺而有无限的恨意。第三首上两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两句说她虽然这般美丽,自己却“不忍”对她施薄,体现了似乎人对柳枝的尊重与体贴。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被人摧残,深深地为她的命运感到忧虑。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能成双成对,而自己却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柳枝五首》是李商隐早期最优秀的爱情诗,表现了他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这是基于事实依旧上的诗人的爱情自白,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炽热构筑了爱情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落红,永存着悲剧的芬芳。
李商隐在柳枝被贵人夺走后,还有过一次恋爱,即与女道士宋华阳的交往。诗人二十三岁在河南玉阳山学道,与侍奉公主的宋华阳产生了恋情,李商隐描述了她的音容笑貌:“隐忍阳城笑”(《境槛》),说明宋华阳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善于笑,又极会收敛笑容,令诗人神魂颠倒。但是由于道教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李商隐与宋华阳的爱情也没有好结果。从他的《月夜》中可以依稀看出: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偷桃用东方朔事,喻求仙;窃药用嫦娥事,喻夫妇。月夜中三人共赏,本是快事。可是因为被“水晶帘”所隔,他们的恋爱不能成功。这里的“水晶帘”锁闭清辉是一种巧妙的象征,实际上暗示了诗人所痛心的当时的社会给恋爱设下的种种无情障碍。
《玉溪生诗醇》中对李商隐这一时期的诗做了如下的评述:“在李商隐抒情之作中,还有一部分是抒写爱情的诗篇。这部分诗歌可分为与妻子王氏的爱情和与其他女子的爱情两类。至于说的与女冠来往的作品,那恐怕不算是一种爱情了[1]。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李商隐这一时期与这些女子的情感历程才 3 是至真至纯的,这时期许多作品都真切地记下了这段佳话。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礼教重压下的时代,他们为了追求真爱而无畏抗争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引导我们进入了诗人那炽烈、真诚、伤感而忧郁的情感世界。
2.与妻子王氏的爱情诗
开成三年(即838年),李商隐与王茂元的女儿缔结婚姻。王家富有权势钱财,但李商隐作为一个有独立自持精神的文士,婚后实际上仍就过的是一种清寒生活。会昌三年(843),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自述他们夫妇俩“前耕后饷,并食易衣,不忮不求”,夫妻俩清贫相守,更显得关系纯洁。
和王氏的婚姻使让李商隐得到了知己,但也使他的前途陷入牛李党争。他被卷如了政治旋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婚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别爱妻,历佐方镇。虽然夫妻二人分居两地较多,团聚的日子较少。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极好。李商隐婚后不久应博学鸿词科,落选后写了《无题》之(照梁初有情)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说明了王氏为诗人受排挤打击而恨,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有着种种平生知己的深切共鸣之感,所以李诗所写的有关王氏的爱情诗,无一不是一往情深。以《摇落》为例:
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
全诗借摇落萧瑟的秋季,抒写自己对京城妻子的深挚怀念。感情真挚,缠绵悱恻,情调感伤,平实感人。冯浩对《摇落》有一段评语:“此寄内诗也,‘结爱伤晚’者,父为属意而成婚迟也;‘端忧至今’者,数年闲居愁苦,赴桂又不久,行者、居者皆含愁也。”未谙二句,谓未得入仕中朝而家室聚也。的是此时途次所寄,味其意态,似有羁留之况。”[3] 宣宗登位后,李党下台,诗人多受排挤,漂泊天涯。因此诗人不得不与妻子分离,正因为他们夫妻情深义重,别离时才会依依不舍。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眼前是巴山夜雨,凄凉景象,愁人的秋雨,归期未知,但是诗人并未情绪低落,反而一想到即将与妻子团圆,就情绪饱满,心情豁然开朗,于是写下这似惆怅而一突破惆怅的诗篇。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苦苦相思,情深义重。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是个善写自己爱情痛苦的诗人。他在妻子死后写作了大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正因为诗人心灵充满了对妻子的追忆,所以他的这类诗总是能围绕这一中心,描摹相思相忆的曲意幽怀,表明难分难舍的痴情冥想。如《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冯浩认为这是李商隐诗集中第一首悼亡诗。可能作于大中五年夫人去世不久,当时诗人感情太激动,看到夫人的遗物,触景生情。诗人又观看着夫人生前用的一件件东西。一缕缕愁思越积越多,最后,弥漫于诗人全身心,直到弥漫于天地万物之中,真是哀怨感人。朱彝尊这样评论此诗:“言情至此,奇辟千古所无。”[4] 除此之外,《正月崇让宅》里,诗人先说崇让宅里的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片荒凉景象。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内心无法排泄的忧思外,又加上了凄恻的哀怨,这就显得更加诚挚感人。
诗人面临爱情摧残的悲惨心境,地老天荒、此心不渝的缠绵和深笃情调都显现出来了,无怪人们把此诗推为李商隐悼亡诗之冠。
另外,《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的荣枯,十分恰当的比喻了诗人与王氏的爱情生活的始末。诗人的遗恨如曲江之水汩汩不尽。诗人的内心无限痛苦,他通过荷叶的荣枯表现出来,境界凄瑟万分,使读者不由泪流而下,随诗人的哀痛而悲伤。李商隐是是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许多优秀诗篇,都渗透了缠绵悱恻的哀感和不能自己的悲慨。评论家说:“情深于言,义山所读” [5]正揭示了他的多愁善感的个性。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尤其是写悼亡内容的,这种缠绵悱恻更加鲜明突出。这些诗内涵深微,情感真挚,完全是他独特的个人感慨,是他倾吐心曲的绝唱。
3.抒情对象不明的爱情诗
李商隐是情诗高手,在写这类以“无题”命名的爱情诗时,他不是机械繁琐地接触到特定、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在某些作品中寄托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慨。正因为这些诗的抒情对象难以确定,而且抒发感情也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呈现给读者的是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意境。有的是描绘一对爱侣相见的机会难得,一旦会面时越发难舍难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有的是刻画一个女郎,因为心中羞涩,见面匆匆,错过了聚谈到机会: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有的是怅惜对方已远隔,心中却更加音讯难寻: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有的是感到爱情遭际的不顺,发出了激愤的呼声: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爱情追求中的苦闷和希望,流露了在爱情受挫时的空虚和惆怅。纪昀注《偶题二首》说:“[首章]艳而能逸,第二句有意无意,绝佳。[次章]对面来写,极有情致。”[6]其实,我们可以将此评述推而广之,用以概括李商隐抒情对象不明显的整体风格。李商隐写此类诗,多用“赋高唐”,就是能诗化爱情生涯,但凡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皆可诗化,而其核心,最难写的又是云雨之情”[7]。李商隐的无抒情对象的爱情诗大多为“艳而能逸”,“ 极有情致”的情相思、心相印之笔。用“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加以形容颇为贴 6 切。
三、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用典妥帖,灵活多变,对仗工整,典雅自然。在字词锤炼,句式变化,虚字斡旋,重言复沓,韵脚选择及声韵叠字的采用的方面,都极为考究,造成了诗的音调回环反复,抑扬起伏,铿锵和谐。李商隐爱情诗的诗语言瑰丽,温润优雅,蕴藉精醇,可谓是字字玉润而美妙动人。
1、着力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义山一生,善作情语”[8]。李商隐在继承《诗经》爱情诗朴实风格的同时,又大胆添加了缠绵悱恻的情感魅力。他的爱情诗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牵情寄恨,情真理至。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昨夜星辰昨夜风,花楼西畔桂堂东”、“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堂外有轻雷”、“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等等,诗人在诗中反复吟唱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诗中有暮春时节与所爱之人的离别的难过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纵使仙凡阻隔仍盼望青鸟传递爱的信息;有春日夜晚画楼夜宴,相爱的人虽不能相依却能心心相印;有对爱人梦寐以求的强烈思念和蓬山重重,相见无期的慨叹......多是写失意的爱情,感情强烈,刻骨铭心,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李商隐爱情诗不是以叙事为主,情节也较少,他不重视对人物、场景的细致描绘,而着力表现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和心里活动,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有时,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李商隐又往往会在诗中加入某些情节片段,抒情的时候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因而他的诗具有很大的跳跃性。
尽量略去了诗歌的叙事成分,侧重表现心里活动,但并不是心里感受的完全暴露,而是精选其中最精彩、最有个性、最有暗示性的片段,裁剪入诗,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着墨愈少,留给读者的想像空间就愈多,意味就愈浓厚。心 7 灵感受的表现形式以心灵独白为主,这是与他所表现的悲剧爱情是相连的。相爱不能相守,聚少离多,由于现实因素,无法用语言沟通,即使书信也不能传达,但他们相恋相知很深,因而他们能穿越时空的限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双方互诉苦恋的精神感受,采用内心独白的来表现心理感受是诗情的自然流露。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诗,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苦闷,又多采取了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主人公的心里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题。如“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通过描绘女主人公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段,曲折地表现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惆怅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心里。也有一些诗是男主人公的心灵独白,例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夜雨寄北》。还有一些诗既写男主人公所思、所念,又抒发女主人公所思、所念,即所谓一笔两到,两人的心灵独白都包容进去了。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最典型的当属这一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联追忆别离时的难堪,为男女双方共同的心里感受。颔联和颈联同时表达了男女双方别离后的相互思念与牵挂,联系起来理解,给人的感受仿佛两人穿越时空,心与心在交会对话。尾联又合写男女双方合无缘而产生共同的期盼。这首诗自始至终都在写男女双方的心里感受。
2、复杂多样的表现手法
千百年来,李商隐的爱情诗广受读者喜爱,这不仅因为他的诗歌能够震撼人心给人以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因为他的诗歌具有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技巧。
1)善于从前代小说、诗歌和神话中吸取素材,巧用典故
李商隐喜用典,相传他作诗“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好獭祭鱼”[9]。一首诗里的典故曾多达五六处。过多的用典,使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显得晦涩难懂,但总体而言,他的诗歌因创造性地使用典故而形成了一种含蓄、婉约的独特风格。8 李商隐用典时讲究自然、巧妙,他的语言优美工整,再加上擅长四六体,精于属对,使事工稳,常不动声色地把典故嵌入其中,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和诗中的情景融合在一起,用事“能令人事如己出,天然浑成”[10],成为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上文提到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因文字极富文采被广为传诵,但它的寄意若有若无,却又引起后人争议。其实,刘学锴、余恕诚对此诗歌“不谓其必有寄托,而言其情之可以相同”[11]的解释是较为精到合理的。将其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其中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它的缠绵、真挚、深情,感天动地,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可以说这是一首苦恋的歌,大有天荒地老、死而后已的挚着。这种致死不渝的爱情,常人每能体验却苦于无法表达,所以“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千古名句。整首诗的语言明白晓畅,近似白描,是李商隐诗中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一看就懂的诗,给这首诗增添诗意和典雅的是最后一联用了两个典故“蓬山”和“青鸟”。在《后汉书·窦章传》中称东观为“道家蓬莱山”。蓬山是蓬莱山的省称。东观是藏秘书的地方。唐朝人用蓬山来指翰林院。主寄托说的论者就是以“蓬山”为“寄托”的依据,其实,“蓬莱山”也可指仙山,这里是代表对方的住处,指可望而难以企及的地方。“青鸟”最早的出处是在《山海经·大荒西经》,后来在《汉武故事》中变成西王母的信使:“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悦:“西王母欲来。”后来人们就把使者成称为“青鸟”,把对方的住处称为“蓬山”,既有仰慕的意思,也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让青鸟去探望,既表示一种殷切之情,也增添了一种浪漫情怀。
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童话中吸取素材,组成诗歌新奇浪漫的情调和绮丽的色彩,如《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水仙”句暗用琴高事,还将“留恋处,兰舟催发”的现实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境界。“一夜芙蓉红泪多”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事,将送行能够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貌,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形象出她的泪应该也是红泪。这种想象类似李贺《金铜仙辞汉歌》中的“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这种用传奇的笔法写普遍的离别,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景,在送别诗中极为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12],将平凡的题材写得新奇浪漫,正是“奇趣”的一 9 种表现,大量用典,使诗旨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了其诗含蓄典雅的特色。
2).创造性地使用象征比兴手法
贺裳在《载酒圆诗话》中说:“魏晋从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李商隐善于学习先师屈原、宋玉等人的文学创作经验,从他们那里直接继承了象征比兴手法。朱鹤龄说:“其(李商隐)《梓州吟》云’‘楚云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解矣。故吾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所言,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尔。”[13]诗人在诗歌中侧重表达人生体验与感受,在艺术上追求心像与物象的统一,因而他将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去表现特定含义。他往往寄情与草木花鸟,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性格,使之与人类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使具体的事物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如“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人以人们常见的“春蚕”、“蜡炬”设喻,把那份如丝之长,如茧之缚缠绵着的生死不渝的相思阐释出来了。这里,烛泪难止,蚕丝难尽,既有比喻之义,也有象征之义。又如“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青女,相传是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诗写秋夜霜华月色,并不仅仅停留在静止的外在描绘刻画是,而是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注入客观物象,将霜月交辉想象为青女,素娥的竟艳斗美,看看谁的色彩更美丽,谁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此句极富象征色彩,到底象征什么,也众说不一。此外,使人又往往寓象征于比兴之中,用诗人那活跃而敏感的心灵,向茫茫的大千世界探索,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玉暖玉生烟”(《无题》《锦色》)。诗人运用象征和比兴手法,表达出那种亘古的悲哀,似乎无法言诠的情意。3)渲染烘托环境,用暗示的方法处理意象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我们很少见到一个个勾勒得十分具体的自然物象和社会、人物形象。他避免直接抒情,多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绘,将自己的复杂感受和情绪通过最准确的“对应物”传达出来,从而塑造出情感形象。如《无题四首》之一:“来是空言取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作者用“空言”、“绝踪”横斜的月影,悠悠的钟声这模糊的意象,渲染出欲明未明的朦胧意境,为主人公制造一种怀人念人念远哀伤凄清的氛围。又如《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作者不直接 10 写怀人,而用“秋阴不散霜飞晚,流得枯荷听雨声”来暗示自己长夜不眠。而《牡丹》的构思则更为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魏夫人、越人、贵家舞技、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全诗以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心上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再如,《日高》写诗人对一位水晶帘中眠梦的女子的相思之情。诗人不取写实之法具体铺叙情节场景,而是用暗示手法表现主人公热烈的渴望。用“粉蛾”象征满怀春心的主人公的追求;用“屏风”象征阻隔。“粉蛾帖死屏风上”象征着一种执着而无望的追求。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勾勒出具体的形象,他只是借“粉蛾”的凄惨结局来传递主人公的恋爱追求是无望的。
4)曲折变化的章法和反复萦回的抒情技巧
沈德潜说,李商隐的诗章法曲折变化。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徘徊缠绵不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离别、写相思。先用春蚕吐丝、蜡炬滴泪喻两情之深;再借晓镜、夜吟写相思之苦;最后又以通信表相爱。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又如《无题》(促漏):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字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薰。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诗从静夜钟漏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悠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冷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尔后点出幽会早已成为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写南塘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一层又一层,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李商隐利用视角变化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使诗歌章法的变化多姿多彩。
再如《无题》(来是空言取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在这首诗里,作者精心制造了一种幽冷的氛围:一个男子独立在楼上,明月斜射,此时五更之钟已敲响,麝香微度,更疑所爱之人真的来过这里,留下了依稀的余香。在这种强烈思念的驱使下,急切地写了一封书信,但由于写写信急匆匆,而 11 墨竟未磨浓,这时恨不得插翅飞到所爱跟前,但一想到相隔万重山,也只有望洋兴叹了。在这里,实景与幻境,千里与咫尺,希望与失望,聚合与分离,这些曲折萦回的描写,使人的感情也随之忽喜忽怒,忽而惊喜所爱已在身边,忽而感叹所爱相距路途之远。[14]
3)、熔词铸语,含蓄表现炽热的感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善于用表明幽阻的动词,描绘蓬山远去的阻隔之精和啼笑难分的迷离之情。如“细辕开道入,金管隔邻调”(《碧瓦》);“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即使无生命的景物,也都写得障碍重重,如“柳暗.将翻苍,荷欹正抱桥”(《碧瓦》)。他更将副词和动词巧妙结合,加强疏状的作用,.表达到爱情的深刻怅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莫共”是自戒,但仍有不甘于不共争发的痴心;“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前“已”和后“更”,引导诗境的深化,充.分表达了“远”的伤感,使我们读到“更隔”时,不由得加强音势和音高,而深感于诗情婉转中,有郁勃之气。“天荒地便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春江》),..更是表达了无限的痛苦和巨大的遗憾,让人一读难忘。
四、李商隐对古典爱情诗发展的历史贡献
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创性,文学是需要个性的。李商隐是个极富个性的天才诗人,他的爱情诗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也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李商隐的爱情诗在吸收前代文人诗歌精华的同时,又去除了它的轻浮,绮丽却不失深沉,华艳而有意蕴,不仅是唐代爱情诗的奇葩,而且对我国古代爱情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在晚唐诗歌发展潮流中,总结吸收前代文人艺术经验并加以提高的结果。他的爱情诗讲究词藻声律,对仗用典同齐梁的诗歌有着较深的渊源,但齐梁诗主要兴趣在描写闺阁楼榭与女子的容貌体态服饰,重声色而乏性情,李商隐的爱情诗则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以奇深情绵邈把爱情的诗境推向高峰。如《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 12 夜风)抒写对昨夜一夕相思,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身”不由自主的情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珍贵。“身无”、“心有”相互照应,在心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的默契,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藉。这与齐梁诗把女子作为性爱玩赏的对象去写是不同的。除了齐梁诗风,李商隐还继承了中唐艳情诗的传统,但他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元缜,直接描写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感官享乐;也不同于李贺只把第三者作为抒情主体,而是以真实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着力于感情心理细腻刻画和意境的精心创造。如《无题四首》其一(来三空言取绝踪),全篇写男主人公“梦为远别”醒来后思念对方的心境。万重殷切期待中只迎来“空言”和“绝踪”的失望激昂,那种以隔蓬山,更复远离的间隔之感。
李商隐的爱情诗在思想内容上对前人有所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对后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有不少诗作者学习他的诗风。在北宋时期,学习李商隐诗歌的有两个作风:早先是西昆体的生搬硬套,扩大了李诗的糟粕;后来是王安石、黄庭坚,在创新的提下吸取了李诗的营养。到了南宋,由于民族矛盾尖锐,书法悲凉沉痛的哀国之思的诗歌一时成为主流,这距离李商隐的风格较远,故李诗的余波一时消歇。直到进入了清代,他的影响又扩大的了,特别是在清初和清末两个时期,更加呈现出余波绮丽的局面。
李商隐的爱情诗,词化特征非常明显,其中有一些重要素质,如内容的深微化,意境的纤柔,语言的圆润化等,在审美情趣上,都属于婉丽纤柔、温润妩媚的优美型、阴柔型。这对婉约词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诗与词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除此之外,他的爱情诗也是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学习的榜样。
总之,李商隐的爱情诗给后代影响非常大。“他的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能力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领,都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15]钱钟书认为李商隐的诗写得“人之非去年人,即在言外,含蓄耐味”[16]可谓至言。结 语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愁别绪,倾诉男女双方的痛苦情怀,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进步的男女爱情观。李商隐所处时代,诗苑名家辈出,风格流派各异,描写男女爱情的爱情诗并不少见,但真正象他那样用全部生命激情来写爱情诗歌的却乏见其人。李商隐的爱情诗色彩斑斓,情思婉转,意境迷离,诗意隽永,成为爱情诗史上的一个的奇葩,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
第五篇: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N071张剑
【摘要】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艺术成就较高、意境较深婉的部分。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复、深幽曲折、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和深婉含蓄,沉郁舒缓的抒情方式在无题诗中体现无疑。他的无题诗所表达的主题极为复杂、模糊,更多是一种政治、恋情、人生等综合性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因而,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必须从诗歌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等方面细究其要旨,展示其情其景,探寻其独特的意境美。
【关键词】无题诗;艺术特色;构思;意境;象征
【正文】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下面我试从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四个方面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一、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
有寄托还是无寄托?无题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哀乐循环无端”①的感情境界。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必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亦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反映。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或者说得确切些,叫作寄托在有无之间,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无题诗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乃至晦涩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原因就在这里;而它之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道理也在这里。
对于李商隐写爱情的无题诗,如“昨夜星辰昨夜风”、“凤尾香罗薄几重”等名篇,这些诗不一定是写具体的某件实事,但都表现出李商隐有真切的爱情体验,有专注的恋慕对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幽微曲折的感情世界。他不愧是写爱情诗的能手,每一首诗中都有刻骨的相思情语,引起当时人和后代人心灵共鸣的爱情誓言。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到相思了无益,末妨惘怅是清狂。
有人认为此诗的寄托深蕴是:“首联谓终宵不寐。颔联写生活孤寂,„神女‟、„小姑‟,诗人自喻,盖意在辩解,与李觉纵有过从之迹,实无结援之心,《唐书》本传所谓„穷自解‟者,知确有其事。颈联谓叠遭打击,情意弥坚。”②我们无法考证李商隐当时是否曾把这首诗呈寄给令狐绹来表示上述几层意思,但从诗的文本来看,这些寄托深蕴是硬加的,并非隐含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中的。详玩诗意,我认为第二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并非前者,也决不是他的王氏夫人,很可能是写给他青年时的女冠相好,倾诉难以偿还的相思情债,抒写寂寞悲怨的情怀。
二、艺术手法——重内心深处的开拓。
着力刻划、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不在于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方面的介绍,连恋爱的情事与活动的环境也很少涉及。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是人物的各种心态——期待与焦虑、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一句话,是那种深心专注、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由会见的艰阻引出别离的难堪,再从别离转入生死不渝的爱情自誓,进而设想别后的岁月不居和孤独难捱,而结以互通信问的想望与自我宽慰。整个心理过程写得细腻而有层次,显示了感情世界的波卷澜翻,诗篇便有了深度和力量,也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与体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真挚爱情的爱情诗,但由于诗的本事无可查考,道学夫子们便穿凿附会出各种奇妙的解释。何焯认为“东风无力”是指“上无明主”,“百花残”是“己且老至也” ③程梦星说:“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④其实,诗人开头便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必是写一段难相见而又舍不得分别的缱绻恋情,诗人恋爱的对象可能是他早期的一位情人,更象是他所挚爱的王氏夫人。李商隐多年宦游,飘泊天涯,与妻子难得相聚,才相聚又要分手,自然难以割舍。分别时正值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自有美人迟暮,花颜憔悴,身世落寞之感。由“百花残”自然兴起一种人生的悲感。颔联写的是爱情的坚贞誓言,是剖白自己的心迹,以春蚕作比,以丝谐“思”,双关妙语,表白出生死不渝的爱情。杜牧诗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炬是诗人自我的外化,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象征,在爱火中燃烧,在刻骨相思中流泪,直到心成灰身化烟,才流干那相思的情泪,是何等刻骨铭心的词语,生死不渝的誓言。梅成栋评价说:“千秋情语,无出其右”,确实是知音之言。
颈联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应指对方,晨妆对镜,愁的是花容憔悴,云鬓变色;而“夜吟应觉月光寒”,写的是诗人自我对月怀思,吟咏佳章,但觉偏体清寒,渗透骨髓。不写思念的双方的相思之情,心灵感应自然力透纸背。这又是潜隐信息的作用。尾联引用青鸟为西王母传书的典故,说爱人所居的蓬莱仙山在诗人的心理距离上并不遥远,他要托青鸟信使传书致意,殷勤探看,既是宽慰对方之词,也是把刻骨相思变为具体的行动,让双方的爱情更坚如磐石,更净化升华为宇宙间的神圣之爱。要讲这首诗的寄托深蕴,离不开爱情。我们读此诗,只觉得爱情意识深化在字里行间,散逸到宇宙空间,李商隐借写自己的爱情,道出了人类爱情的永恒与神圣。
三、艺术构思 ——循环跳跃。
摆脱了对外在时空或因果关系的依赖,纯凭人的意识心理的流程来组合意象。即使写到一些爱情生活的场景,如“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末通”(《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邂逅生情,或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短促欢会,也都不作为独立的情事予以描述,而是安插在抒情主人公的回忆、想象乃至梦幻心
理中表现出来,成为人物意识流程的一个片断。这种写法不仅浓缩了外在的情事,还可以造成虚实杂糅、迷离惝恍的幻觉气氛,两者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诗篇的心理要素。
李商隐的诗歌极为重视构思,其无题诗表现尤为突出。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于诗歌意象的构思推陈出新,常在该接处不接,反而去描述与此情此境看似无关的景物,随后再回到整首诗歌此欲表达的情感,使之深化,进而使整首诗回肠九曲,句脉走向迂回曲折,增加了诗歌的跌宕摇曳之态。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象这种构思手法的诗歌有《昨日》、《无题》、《万里**》等。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辈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首句明白如话地点出“来是空言”,指明他想等的人一去不回,说要来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谎言。按常理,诗人于第二句便应描述他如何哀伤难过、痛不欲生。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如此接住上一句的向脉走向去写,而写出与相思之情看似无关的“月斜楼上五更钟”,用已西斜欲坠的月牙、黎明前的钟声点明虽然约会之期还在,但你没有来,“我”却在此冷冷清清地等待了一个晚上。诗人用这样平常的、看似无关痛痒的语言,使得诗歌抒情曲折往复,接着又在第三句追忆昨夜相思成疾,梦中与情人分别而伤心泪落,忽而急切地起床匆匆写信,渲染相思之苦;而五、六句更上一层,拟想思念之人些时正在闪烁朦胧的暴光下,于香雾迷漫的锦被中托腮独处,也在思恋“我”,用她的相思反衬我的思恋,把思恋的景致描述得淋漓尽致,七八句亦然。纵观整首诗,不难发现,诗人对相思的描述是一层层加深,从未中断的,然而如上所述,诗人在第二句中写“月斜”、“五更钟”暂停了对相思的描写。在后几句中却大力渲染相思,使些种感情的表述变得更为深沉,使全诗流动出一种曲折萦回的味道,形成一种曲环幽深的意境。
四、意象的独特——典故和象征。
他的无题诗,很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有的诗甚至成了千古诗谜,让人十分难以确解。《锦瑟》极多歧义,有人说“锦瑟”乃令狐家丫鬟,此为爱情诗;有人说此为追怀妻子的悼亡诗;也有人说是咏物诗,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涩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还有人说这是诗人自伤身世之辞,是其晚年追怀生平。以最后一种较为合理。他的诗所以难解,是意象问题;而他诗的意象有三点因素:其一,他所用意象多非现实的,都是诗人心造的意象,借以寄寓他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境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意象群,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等,均难以实指,这样一种由情趣外射而创造出来的意象,比之由现实事物提炼而成的意象,在内涵上当然要来得更不明确和更不稳定,从而也富于暗示性和概括性,更能启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想象活动;其二,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内涵高度的浓缩,把情感隐蔽得很深,而他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其三,他的诗在内容传达上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如《锦瑟》里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泪珠等,这些意象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意境,喻体本身就具有朦胧的性质,再加上组合上的跳脱、甚至悖离,更显得扑朔迷离。试看聚讼纷纭的《锦瑟》一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的锦瑟,是表达诗人复杂心理体验的象征对应物。叶嘉莹说:“五十弦瑟乃乐器中之极悲苦者,以如此珍美之乐器,而竟有如彼悲苦之乐音,此真为一命定之悲剧。”⑤而巧
又巧在这锦瑟的五十弦又和李商隐作此诗时的年龄(47岁)相近,故瑟的一弦一柱都使他回想起自己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锦瑟“无端”(无缘无故)要有五十弦,自己一生经历了近5 0年的悲欢离合,负荷了近5 0年的悲痛伤感。其中隐含的潜隐信息是,诗人自我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才会写出这自悼生平、追忆多次恋情的绝美的诗篇。
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和繁复意象是最引起争议而难以索解的,我们试从显信息和隐信息的角度加以探索。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庄子是达观的,他认为人的生死是一种阴阳转换,梦中化为飘飘荡荡的蝴蝶,醒来又变为忙忙碌碌的庄周,自我仍未改变,改变的只是自我生存的形态,蝴蝶和人中的庄周,都是同一灵魂的载体。这是庄周梦蝶这个典故所表明的显信息。但李商隐写的是庄周在清晨做梦变成了蝴蝶,他迷醉于自己的蝴蝶梦中,意象外的隐信息是以庄周自喻,以“迷蝴蝶”上承“思华年”,用庄周迷离恍惚的蝴蝶梦来象征自己青年时期几次令人心醉而又瞬间消逝的爱情经历,与他的《燕台四首》中的“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等正可相互印证。再推而广之,李商隐的一生,特别是他和爱妻王氏的生死不渝的情,他的坎坷落寞的宦游生涯,难道不也是一场寻找自我又迷失自我的晓梦吗?
再看“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是蜀王杜宇的号,据朱鹤龄注引《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而思望帝。”《成都记》又云“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可见在望帝化鹃的意象中,隐含着一段难以言明的情事,有着极为惨怛伤心的往事,也即有着极为丰富的潜隐信息。李商隐是深情的人,他把自己的复杂深隐的心事,惨伤哀怨的情史都物化在这个意象中,以“春心”二字轻轻托出,暗含自己的爱情和天地间的真情都如同望帝的“春心”一样,此爱绵绵无绝期,此情可以感天地而动鬼神,即使灵魂化为杜鹃,也仍然要啼血哀鸣。其他潜隐信息还可以捕捉发掘,但都与诗人的爱情遭际有关,而决不是向令狐绚请托与告哀。
颈联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精美绝妙,含蕴丰富,流动圆美的艺术意象。试想一团圆月照着浩茫无际的大海,那月亮明澈光耀,将广阔无垠的大海和宇宙都照得空茫宁静。那鲛人所流之泪化为颗颗珍珠,珍珠上,又泪光点点,不知是眼泪化成珍珠,还是珍珠化成眼泪。诗人的自我融化在宇宙的光波中,他的爱和恨,泪和情,外化为颗颗晶莹的珍珠。一片空虚灵明的境界之中,隐含着多少爱情信息,构成了绝美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诗人的无穷哀感。再看对句中的蓝田碧玉,那也是诗人情感的凝萃,心理的象征,在暖日光照下,晶莹纯净的美玉生出淡淡的烟雾,既温润又迷濛。多少往事化烟尘,多少情爱如流水,只有我这颗爱心,还如同蓝田美玉一样坚贞、纯洁、明净,在无穷的时空变幻中闪发出不灭的光彩,这难道不是永恒爱情的颂歌?这两句诗的潜隐信息是如此丰富,越发掘越深刻,越展衍越多义。
尾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篇。原来全诗的主轴是“此情”,即诗人一生的爱情,包括当年几次邂逅,有情无缘的恋情和与王氏夫人结悝,有缘有情的至情,如今都变成了追忆的对象,此情此景,人何以堪!即使在当时就已迷惘、哀怨,如春梦一样无可追寻,何况是两鬓添丝,华发羞颜难自照的垂暮之年呢!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储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开成了深情统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注释】
①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版,第3页。
②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83页。③杨柳《李商隐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0页。
④ 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81页。
⑤叶嘉莹《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见《迦陵论诗丛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5页。
【参考文献】
1、葛兆光、戴燕《晚唐风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2、王克俭《李商隐诗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3、徐啸虎《唐宋词意境新论》,云南民族出版社l 994年4月出版。
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二版。
6、宋李涂《文章精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 993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