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醉系学员临床麻醉实习计划改革初探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的带教方法,提高麻醉系学员临床实习的带教质量。方法 结合麻醉专业的特殊性,建立了一套适合麻醉系学员临床麻醉实习的实习计划。本文从实习的目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教员及考核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结果 学生反应良好,为毕业后独立进入临床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结论 临床麻醉实习是麻醉系学员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其工作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关键词 临床实习麻醉学 教学
Primary study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plan for the students of anesthesiology
Tan Hu,Huang He,Yang Tiande,et al.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Xinqiao Hospital,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7.【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plan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the students of anesthesioloˉgy.Methods A plan for the students of anesthesiologywas set up.We expatiated it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makˉing target,executing practice plan,training teacher and assessing.Results Students had a good impression and had good outset for their future.Conclusion Clinical practi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of anesthesiology.It is necessary for good clinical practice to make a practical plan.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anesthesiology teaching
临床教学是整个麻醉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临床麻醉实习又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 [1]
。它既是用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的必由之路,也是医学生走向独立工作的前奏。能否搞好实习教学,直接关系到把一名医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包括他们未来的医疗水平、医疗作风以及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如何使临床麻醉实习这一重要环节主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实习的目标,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教员及考核等 [2]
。实习的目标
通常麻醉系学员在麻醉科的实习时间为半年。通过半年实习,学生应在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现代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具备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从事麻醉学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在毕业后能成为从事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及疼痛诊治等工作的麻醉医师奠定基础 [2]
。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2.1 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并以此作为实习期间考核的一项内容。目前学生的价值观念较80年代以前有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和实现价值手段的多样化。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以外的事务上。利用临床医疗接触人员广、层次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个别学生甚至脱离岗位从事某些近功得利的事务;或者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毕业分配跑关系、找门子上;有些学生重各种辅助检查,轻基本功训练,或者重理论轻临床;有些学生一味为了报考研究生,而找各种理由基本放弃了最后实习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就形成了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和集体需要的矛盾,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效果。致使部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差,自我约束力不够,尽管有一些实习制度,但收获甚微。在实习期间,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实践中,在医德医风问题上,跨入临床的大学生犹如一棵幼松,充足的阳光可使其茁壮成长,然而错误的诱导也会使其畸形发展,甚至枯萎。临床实习期间医德医风教育则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医德教育中,老师的言行举止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医疗作风和崇高的医德水准是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们的自觉训练而建立起来的 [3]。
2.2 日常工作习惯的养成 麻醉医师的工作特点是时间上无规律性,常常因手术未结束或抢救重危患者而不能按时就餐、下班。甚至于夜间、休息日也要被召来进行手术麻醉或抢救患者。且在麻醉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以便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故要求麻醉医生必须时时保持警觉。这只有通过养成良好的日常工作习惯来完成。我们给实习生建立了一整套关于麻醉前访视、麻醉准备、麻醉诱导、麻醉管理、特殊情况处理、麻醉后随访等的规范,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其实施,使他们在刚接触临床工作时即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拟好麻醉计划,并向上级老师汇报;麻醉后必须随访病人,了解病人术后情况,并总结整个麻醉流程中的心得体会。
2.3 “三基”训练 临床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巩固所学理论,增强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以临床实践为主要形式来进行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而注重基础与临床、专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间联系的“三基”训练又是培养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具备较扎实的“三基”知识也是作为一个临床、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2~4]
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三基”训练的具体内容(略)
(1)基础理论:学员已在基础课阶段接受了系统的学习,在实习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并与临床实际相联系。(2)基本知识:主要通过指定书籍,让学员自学来完成的。自学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的医学知识间的矛盾。只有刻苦自学才能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掌握为病人服务的本领。但也要避免死背教条,要经反复思考,联系实际,做到融汇贯通运用。可通过要求他们写出读书报告、小综述等加以实现,并不定期地进行理论考核加以巩固。另外,还可联系实际病人,进行现场讲解。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过程中病人出现寒战等局麻药中毒表现时,除了对其给予相应处理外,还可由此分析局麻药中毒发生的常见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实习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增强了他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临床处理能力 [5]
。(3)基本技术:医学生在实习中必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克服高分低能的倾向。要求临床教师要强化“带教”意识,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增加动手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做到放手不放眼,逐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但也要避免只注重操作而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有部分学生对动手的技术操作,如硬膜外穿刺、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等感兴趣,工作积极主动,但对该项操作的注意事项、适应证和禁忌证却所知不多,以成功地完成某项操作为目标,忽视了全面掌握正规操作所要求的全部内容,长期这样会使学生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习惯。
2.4 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通过启发式教育,增强其临床应变能力。学员往往认为麻醉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因此容易照搬教员指令执行,不求深入领会。针对这个问题,在带教中我们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着重应用提问式。例如针对具体病例,我们会问:该患者(该手术)有何特殊,应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处理等。然后与学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使学员逐渐明白常规不应该是教条,司理麻醉时照搬操作常规,并不能保证病情复杂多变的病人免于发生险情 或意外。只有从一般当中做到适应个别特殊,才能取得满意的麻醉要求。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教老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掌握知识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要素 [6]
。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教书育人,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教学的需要,无私的奉献给新的一代;并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一名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在思想、行为上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心,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需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心和爱伤观念。在带教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临床、教学两不误,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实习生树立他们走出学校以后的表率和榜样。考核应以“严”字当头。
“严”包括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如麻醉前的准备、麻醉记录单的书写、各项操作技能、麻醉管理等均应从严把关,并让学生自觉严格执行各类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尊重各级教员。对实习生的工作,带教教师要及时表扬和批评。作为一名教员,如果对学员实习放松,表面上似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实质上是对己、对学生、对病人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最终得不到学生的好评。存在的问题
5.1 教与学的矛盾 目前由于大量进修医生的涌入,再加上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致使医院进修生和实习生人满为患,带教老师常无暇顾及。在实习后期,实习生又面临分配问题,有些学生整天想着找工作的事情,无心学习,故而形成了教与学的难题。如何提高带教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学医院范围,分散进修及实习人员,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5.2 教学与医疗纠纷的矛盾 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病人要求高,医疗透明度逐渐增强,有些病人常会拒绝实习生对其进行操作。如何对病人作出解释,在避免医疗纠纷的基础上作好带教工作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综上所述,临床实习是学生从教室走向医疗岗位的过渡时期。在实习期间,学生不仅要注重锻炼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书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同时还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积极培养自己的医学道德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白医战士,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参考文献: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http://.2004年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谭虎 麻醉系学员临床麻醉实习计划改革初探.中医药期刊学会http:///?456.html
第二篇:临床麻醉质量管理规范
北京市卫生局文件: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 临床麻醉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京卫医字(2007)250号)
各区县卫生局,各医疗机构: 为建立和完善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规范 麻醉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我局组织临床 麻醉专业专家制定了《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向市卫生局反馈。
主题词:卫生临床麻醉A规范A通知
北京市卫生局办公室2007年11月19日印发 共印 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部分麻醉科基本条件
一、麻醉科设置标准
(一)麻醉科为独立的临床科室。承担临床麻醉、体外循环和麻醉后重症监测治疗,参与院内急救等医疗任务。
(二)开展麻醉学相关临床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须设麻醉科。其它医疗机构的临床麻醉及其相关工作,应 由麻醉科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者负责承担。
(三)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临床麻醉专业、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专业、体外循环专业等亚专业。
二、麻醉科人员配备
(一)麻醉科应配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二)手术室内麻醉:手术台数与麻醉科医师比例不少于 1: 2;手术台数与从事麻醉辅助工作的护士比例不少于4-5: 1。连台或长时间手术较多,麻醉科应酌情增加医师和护士的数量。
(三)手术室外麻醉(包括由麻醉科医师进行的内镜麻醉、介入治疗麻醉、影像检查麻醉、门诊手术麻醉、无痛口腔治疗、无痛人工流产和分娩镇痛等):每个实际岗位至少配备麻醉科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和护士各1人。
(四)麻醉科医师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时间每日不能超过7 小时。(五)麻醉后恢复室:配备主治医师1人。护士配备比例为观察床: 护士1: 0.52人。
(七)承担教学工作较多的麻醉科,应适当增加医学教学人员1-2人。(八)开展血液回收的医疗机构,应配备取得血液回收专项培训的技师或护士。
三、麻醉科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一)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的医生具有《医师执业证书» ;护士应具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师执业证书» ;医技人 员应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二)独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的医师,必须取得麻醉科主治医师资格。(三)麻醉科主任应由高级职称的麻醉科医师担任。
四、基本设备和抢救药品要求
(一)基本设备和急救药品:每个手术问、麻醉场所必须配备以下设备、器材和药品:
1.麻醉机:1台/手术台。
2.监护仪:1台/手术台,至少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机械或电动吸引器。
4.气管插管器具:喉镜、牙垫、合适的气管导管、导丝、听诊器、通气道和喉罩等。5.氧气及吸氧装置。6.简易人工呼吸器。7.急救药品:升压药物、降压药物、阿托品、利多卡因、胶琪明、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输液液体等。
8.建立静脉通路的器具和一次性耗材。9.应急照明设施。
(二)每个麻醉区域必须配备除颤器,固定位置存放,满足临床抢救需要。(三)其他设备:开展大手术和全麻较多的医疗机构,应配备满足在手术问、麻醉场所移动使用的设备:
1.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2.呼吸功能监测仪。
3.吸入气体浓度监测仪(氧气、呼气未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即如麻醉药)。4.麻醉深度监护仪。5.体温监测设备及保温设施。
6.困难气道处理设备(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等)。7.神经肌肉功能监测仪。8.血液回收机。
9.床旁监测设备:血气分析仪、电解质检测仪、血球压积或血红蛋白测定仪、凝血功能检测仪、渗透压检测仪等。
10.备用麻醉机和监护仪。11.备用氧气瓶。
第二部分临床麻醉工作要求
一、临床麻醉工作(一)麻醉前访视、会诊及讨论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麻醉科的指定人员根据手术类别、麻醉难易程度、病人身体状况、麻醉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予以合理安排,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科医师应于术前访视病人,依据病历资料、既往史、全面体格检查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力,按照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人基本状态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麻醉和围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提出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式,拟定麻醉方案。
3.麻醉科医师应详细地、实事求是向病人或家属告之拟定的麻醉方法、监测方法、有创操作、术后镇痛方法、自费项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指导病人 如何配合麻醉,并告知禁食、水的时间。麻醉知情同意书由病人或被委托人签字后存入病历。
4.下达术前用药医嘱。
5.麻醉科医师在术前访视病人时若发现特殊疑难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对术前准备不充分或需进行补充或复查 必要的检查项目者,麻醉科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建议,完善 术前准备。
6.为了病人的安全,麻醉科医师有责任与手术医师共同决
定最佳手术麻醉时机。对确有违背麻醉原则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与死亡率的手术,麻醉科医师应向上级医师或 科主任汇报,建议延期手术。
7.对择期疑难病例,手术科室应提前3日请麻醉科会诊或共同进行术前讨论。会诊应由麻醉科主治医师或其以上职称的 医师按时完成,明确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
8.对危险性极大的或麻醉处理十分复杂的病例,麻醉科主任应于术前向医务科(处)报告,必要时由医务科(处)组织 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术前讨论。
9.麻醉科每天召开晨会或术前病例讨论会,对特殊疑难危
重病人进行讨论,由科主任、专科组长确定最终麻醉方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具体应急措施和处理意见。
10.接到急诊病人手术通知后,麻醉科医师应尽快访视病人,了解病情,确定麻醉方案,并与病人家属谈话,签署麻醉 知情同意书。紧急情况下,应先抢救病人,再通知家属。特殊 疑难危重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
(二)临床麻醉实施、管理与记录
1.临床麻醉实行主治医师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
2.麻醉科医师进入手术室后,应常规检查麻醉机和监护仪的性能、麻醉药品和器具准备情况,检查纳石灰的有效性,必 要时进行更换。病人入室应核对姓名和疾病的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基本情况。在开放静脉输液(需要行基础麻醉的儿科病人除外),监测生命体征后,按既定麻醉方案施行麻醉。
3.麻醉期间麻醉科医师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与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判断异常情况,迅速妥善处理。遇有 困难或意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4.对于术中出血较多且适合血液回收的病人,应积极开展术野血液回收。5.麻醉科医师必须全面、详尽、客观、准确、及时地填写麻醉记录单,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术中输液、输血及各种 用药情况、主要手术步骤、出血量、尿量、异常情况出现时间 及处理措施等,书写麻醉小结。
6.麻醉结束后,麻醉科医师与手术医师、护士一起将病人送回麻醉后恢复室或病房或lCU,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于病情 不稳定的患者,转运中要监测无创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变 化,必要时应吸氧和辅助呼吸,携带急救用具和药品。
(三)麻醉后随访
1.麻醉科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应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随访,并将随访结果记入病程日志或麻醉随访记录单。2.对有麻醉并发症的病人,应继续随访,并参加有关的病 例讨论和处理,直至病人出院。(四)麻醉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和报告
麻醉中发生医疗差错、麻醉意外或严重并发症,应积极组织抢救,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汇报,及时向医务处(科)或/和主管院长汇报。并在术后写出书面报告。
二、麻醉后恢复室(PACU)和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室工作 1.按照PACU的标准收治麻醉后病人。
2.由经过lCU专业培训的护士对患者实行监测和护理。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麻醉科医师。
3.对于病人特殊病情变化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预防麻醉和手术后并发症。
4.病人达到PACU规定的出室标准后,由护士将病人送回病房。危重病人则需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一同转送lCU监测治疗。
5.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室的工作要求详见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有关lcu的规定。
三、体外循环工作
(一)根据手术安排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好体外循环的准备。(二)与手术医师合作完成体外循环操作。(三)体外循环中严密观察体外循环机的运转,及时调整参数,保证良好的组织血液灌注。
(四)做好体外循环机的维护。
第三部分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麻醉科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讨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二、麻醉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装订成册,固定放置,便于员工查阅和执行。主要管理制度如下:(一)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二)科室工作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会诊与讨论制度、死亡和重症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患者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情况报告制度、麻醉前器械检查制度、科室工作监督管理制度等。
(三)麻醉科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四)人员准入和培训制度。(五)药械准入制度。(六)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七)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八)麻醉药品管理制度。(九)信息化管理制度。
(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医疗事故争议、麻醉意外、群体伤抢救、火灾、地震、爆炸、停电、停水等紧急情况的应 对预案。
三、不具备独立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资质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
四、麻醉科护士主要从事药物和器械的管理和准备、资料登记保存、麻醉恢复室和麻醉后重症监测治疗室护理等工作。技师主要从事器械设备的准备和维护工作。
五、麻醉科使用的药品、器械、物品、耗材必须由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统一采购和配备。严格效期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严格禁止重复使用。
六、麻醉科储存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对进出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 专用账册,进出逐笔记录,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七、麻醉科的抢救药品、器具要实行专柜保存,定期检查。
八、麻醉科的医疗设备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其安全使用。各种床旁检验业务由检验科负责,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问质评。
九、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的规定。
十、设有专(兼)职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完成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第三篇:麻醉实习注意事项
细节决定成败,麻醉过程中很多的差错或事故多源于对细节问题的认识不足,处理不妥。对于麻醉医生来讲,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教训的认识体会更有利于我们减少麻醉过程中的意外,特别是对于年轻医生。因此,了解麻醉中易出事的细节问题,有利于我们提高警惕,有备无患。
1.麻醉前访视:
术前访视一定要重视,并且要仔细,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择期手术常规提前察看病人,了解病情,在查看记录病人的化验和辅助检查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平时的临床表现,因为平时的表现更能反应患者实际的器官功能及代偿能力。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病房又没有请相关科室会诊的,一定要在记录中记载并提醒住院医仔细查并系统治疗,或延期手术。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术前要建议做心脏彩超。察看患者,再次了解病史和既往史(哮喘),尤其是用药史(如华法林),管床医生了解的可能有疏漏。拟行全麻者,需评估循环,呼吸情况,插管条件,牙齿情况。松动的建议拔除或系线。是否有义齿。如行椎管内麻醉,还需询问是否有腰痛(腰脱)。
麻醉相关事宜及风险交代,向患者本人和被授权人。最好有其他病友在场(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患者提问的解答,尤其是禁食水的必要性。同意书签字,被授权人和本人最好都签。访视记录中要有所体现。
急诊手术,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病情,要求及时做出血常规、血型和凝血功能等检查。同时养成心肺听诊的习惯,可以避免很多麻醉后出现情况后无法和麻醉前对比。
2.麻醉前准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方式,准备好麻醉所必须的或可能需要的特殊器械和器材等,如动脉穿刺针、动脉传感器、中心静脉穿刺包或自体血回收机器等。病情危重者,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心脏起搏器。把工作做在前面,抽药及给药时要做到三查三对,特别是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和地塞米松均为1 ml),要分开摆放和管理。进入手术间,首先检查抢救用品。建议每台手术麻醉前均常规备好肾上腺素、麻黄碱和阿托品等。麻醉操作前,各种药物抽吸后,要及时给予标明名称和剂量,避免误用。检查设备,连接电源,气体,各种管道面罩。开机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尤其是检查麻醉机是否漏气。打开氧气调节排气阀(避免抠上面罩后发现没有开氧气或气囊没有充起)。
麻醉前查看氧压表。准备胶布,牙垫,牙齿保护器(保护义齿),口咽通气导管(对于儿童和肥胖患者)检查喉镜片是否正常工作。
根据性别、年龄和体格选择气管导管型号,或是否需要钢丝管。再小的手术,麻醉医生也不能随意离开手术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一定亲自核对,再次检查他的检查单,着重了解患者的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基本资料。
麻醉前,要常规查看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了解患者在病房的输液情况,结合病情作容量评估。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一定要再询问进食水情况。切记!特别是小孩子就更要多问几个家属,也许会有老奶奶不知道死活给孙子喂东西的。
急症手术要常规询问患者的手术史、过敏史和疾病史等。急症手术也要先查看病人必要的化验检查结果(很少数危急情况除外)。危重患者送手术室后,也要紧急抽血化验检查,以备能满足输血需要。
用砂轮磨过的安剖颈部的碎屑要用棉球擦掉,因为抽药的时候有可能会进入药液,尤其在做腰麻时候,如果那些碎屑注入蛛网膜下腔会有隐患。药物要一样一样的抽吸,并及时用记号笔标好,字迹清楚。使用大家都了解的中文或缩写。避免在抢救中拿错或让前来帮忙的人混淆。已抽好药物的注射器放在小托盘上时,抽好药的注射器摆放要有顺序,诱导药摆在一块,心血管药摆在一块,其他药摆在一块,要有固定的顺序,不用看标签就能按摆放顺序一下找到该药。抽好药要查对,用药标签帖在注射器有刻度一面。术前尽可能自己去看病人,如果是别人代看的麻醉前一定要仔细查阅病例,并核对患者是否已经签字。
麻醉科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是一定要认真遵守的。这些可以理解为都是前辈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坚持麻醉科医生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尤其是年轻的麻醉科医生,很容易被手术医生影响,而选择不适当的麻醉方式。记住,一旦出事了没有人会为你承担责任。神经阻滞和硬外效果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要试图通过增大辅助药来解决问题。果断的改全麻,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很安全!
最后就是多学习,一个好的麻醉医生应该是一个生理学家、药理学家、熟知病生,解剖,内外妇儿的相关知识。
3.术中管理:
麻醉中要“三勤”:眼勤---勤看病人,勤看监护,勤看术野,掌握病人变化和手术进程,做到心中有数。手勤--多动手查看连接及所给的药物,防范差错和意外。心勤--多思考,及时或提前处理病情变化。
麻醉管理注重三分坐(纪录等),七分转(看手术进程、各种管道、出入量等);多说话:同事间交流、抚慰病人、保持气氛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微变化了然于胸。
手术中要养成观察手术进展情况,了解手术步骤,及时追加或减少药物。手术开始前,需追加镇痛药物,加深麻醉。随时有“今天搞不好要死人”的警惕。想得越多,出事概率越小。遇到险情时,如只有自己一个麻醉医生,请果断下命令,吩咐护士们去喊人、拿药等,切忌不要自己跑来跑去。此刻,麻醉医生的任务是监护、抢救患者,全力保证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要根据患者体重和气道压调节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根据手术及时调整全麻药的泵速。诱导的时候,诱导前再次检查机器导管是否漏气,氧气是否打开。插管用品是否均已放在手边。抠面罩的时候,将下颌抠到上颌前,降低气道压。
各种连接管道、通路的接口处要专门旋紧,并且尽量暴露,以便察看。肌松足够时再插管。不要缺氧,插管时,最好是看到声门再插。下管时气管导管不要与牙齿摩擦,避免牙齿滑破气囊导致失败。如果用管芯,管芯一定不要伸出导管,避免损伤软组织。如果插管困难,试插两次失败。继续抠面罩,同时让上级医生到场协助插管。(一是防止野蛮操作,造成声门水肿,另外也是为抢救的紧急气管切开做准备)。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避免进入一侧支气管。有条件时,可检查呼吸末CO2。
全麻插管的病人,术中要注意眼睛的保护(一些病人全麻后眼睛还会处于睁开的状态),防止长时间眼睛暴露对角膜的损伤。接台手术,易于忙乱,各种导管的衔接,静脉通路的衔接是否良好值得注意,特别是在诱导室内完成的麻醉。麻醉中各种报警的设置应调整到合适音量,手术室内避免大声喧哗,室内音乐音量应明显低于报警声音。
精力不好时如夜班,或者危重病人手术时,监护仪尽量调出报警音。手术中,手术间门应紧闭,避免室外人员以及外界噪音对房间内的干扰,尤其是易分散麻醉医生的注意力。经鼻插管时,石蜡油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插管时导管对鼻道损伤;气管导管尽量选择小一号导管。做挠动脉穿刺后,一定确保接头固定可靠,由于有时护士把手掖里头,一旦脱落,很危险。如动脉穿刺和静脉输液通道在同一肢体,如动脉通道上有三通,建议用胶布醒目的标明,以防动脉内注药。输液泵泵注麻醉药品时,连接管与静脉输液器一定要接紧。做胸科手术时,胸腔冲洗的时候,一定要确定是温水,要是冷水,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跳停博。输血后,前15分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过敏等情况。
非全麻病人,术中辅助用药后要密切病人SPO2,注意患者呼吸。对于一些老年病人,很多有假牙,或者只剩下几个命悬一线的牙齿,我们插管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不然拔管后少了一颗牙我们也不知道。对于气管导管,插管前一定要检查气囊的情况,以避免诱导后发生气囊无法充气以及气囊漏气的情况。围术期不要仅仅依靠监护仪观察病情,要多观查口唇颜色、甲床、四肢末梢、术野血颜色,多触脉博强弱、节律。经常用眼睛巡视一下液体的滴速及用量,经常查看尿袋里的尿量。
全麻时经常巡视一下呼吸囊,以及麻醉机上的转换阀。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教训,某医院因为参观的大夫不小心把麻醉机的转换阀由IPPV换成了MAN,麻醉大夫没有及时发现,最后患儿肺气压伤,肺破裂,抢救无效。麻醉机检查要看呼吸活瓣工作情况。区域阻滞也要检查麻醉机,不能只接好螺纹管、呼吸囊。尽量麻醉前更换钠石灰,如术中需要更换,更换之后,一定要对麻醉机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漏气。
全麻时诱导前,用具要齐全,如听诊器,口咽通气道,注射器,管芯,胶布,导管型号多备一点,吸引器在位。在诱导前将麻醉机上的参数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好,饱胃病人手控时通气量不要过大,冠心病人不要过度通气,诱导时行ETCO2检测。在高龄病人中,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很多,麻醉插管前咽喉部局麻药喷雾,适当扩容,可减少插管引起的血压心率波动。手术中要密切注意手术进程。不要发生我们才刚给患者追加了肌送药或刚抽了2支异丙酚,外科医生就宣布手术结束。
硬膜外推药及抽腰麻药时,最好接上过滤器,以减少药物的杂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把硬膜外腔当垃圾堆,试探阻力和负压时点到为止!需要的药种类越少越好!量能达到效果就行。某些手术如嗜铬细胞瘤,在术中要经常与手术医生沟通,查看手术步骤,来调整用药及给药剂量;手术结束前就要提早将镇痛泵接上,也可给以少量镇痛药物作为负荷剂量,减少病人痛苦。硬膜外穿刺前确定间隙,明确进针入路,穿刺顺利进行中没必要再确定间隙、弹针以确定是否固定,废动作越少越好!气管插管,头不是仰得越后越好,肌松情况下请注意对患者颈项的保护!不要轻信外科医师的“某某麻醉医师就这样做”的举例,否则你迟早会上当!不要只做麻醉,不管手术台.最好熟悉整个手术的操作步骤,看手术顺不顺利,出血多不多,什么时候该加深麻醉,什么时候该停药.不然在分离血管的时候病人动一下就惨了!
麻醉中使用抗生素时,有发生过敏的危险,因此减慢抗生素低速,严密监测,适当暴露一定区域皮肤有利于及早发现过敏表现。老年长期卧床病人,诱导时宜减量慢速给药,备好麻黄素,变动体位时防治体位性低血压。根据手术的需要,调节监护仪器,调整测血压的频率。同时要根据体位,判断无创血压的可信程度。不要将监护仪的各个差数的报警设为“断”,最好是发生报警后暂时关闭2-3分钟。避免发生紧急情况时不报警,你又没有察觉,陷入被动。术中需要频繁观察的几个地方:呼吸末CO2,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气道压,氧气流量表,风箱是否漏气,还有血量和尿量。患者转体位时,尤其是俯卧位,要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以防脱出。脑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全麻时,由于头面部被单子掩盖,应特别注意气管导管有无脱出或呈直角折弯,最好使用加强钢丝导管,并保证导管固定稳定。俯卧位或头面部手术,应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必要时缝扎固定或将导管用贴膜固定,因术中以及术后可能因手术操作或包扎将导管带出。
全麻恢复期给予呼吸辅助以后不应将麻醉环路中的转换阀一直停在关闭的位置,以免肺气压伤。气管插管全麻诱导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以后一定要常规检查呼吸回路有无漏气、看看麻醉风箱是否正常运动,调整好呼吸参数。保证电源的正常。剖宫产时要注意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要及时把子宫推向左侧或垫高右侧臀部。
麻醉中应每隔2-3小时换麻醉者放松10分钟左右,缓解疲劳;特别是下午手术以及接台手术,不提倡麻醉医生连续工作;另有报道同一麻醉医生第一台和第二台手术的麻醉苏醒质量有差异,可见疲劳是麻醉相关意外的重要原因。高血压病人手术的危险性在于心、脑、肾脏的损害程度,术前应了解病情,服降压药的情况、和高血压分期、有无并发症,排除续发性高血压;充分估计麻醉和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制定确切的防治方案。
择期的高血压病人手术前应控制血压,降压药可持续至手术前夜,术前访视时亲自测量血压;急症病人术前也要了解心脑肾功能,备用镇静药和降压药。对高血压病人麻醉的选择最好是考虑区域麻醉,局麻药中不要加肾上腺素。要少量分次给药,防止血压大幅度下降。全麻病人要注意看病人的瞳孔大小,不要等到术毕时候,病人苏醒延迟时,自己吓自己。全麻插管前,常规听诊双肺呼吸音,有的病人双肺呼吸音不一定一样的,这为插管后,作为一个参考。抢救时一定不要忘了,自己一边抢救,必要时要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处理。电极片的粘贴要根据手术的体位,选择位置。避免压在患者身下,或骨头处。长时间压迫造成组织缺血。输液通道是否通畅,输液速度是否合适,液体是否换错。检查导尿管是否扭转、压迫,不要等观察尿量时发现无尿或少尿吓坏了自己。用电刀手术,要检查护士是否把电极片安放好了,位置是否正确,输出功率是否正确,以免引发触电、烧伤事故。肢体上止血带时,要检查止血带的位置、压力和止血效果;放止血带时要缓慢放气。摆体位时要检查有无重要血管神经和骨突的压迫。嘱护士用药一定要查对安瓶。
气管插管固定后,及时把氧流量调低(诱导时氧流量往往较大),呼吸机折叠气蘘充气应在呼气相。有过气管切开的病人做全麻,最好多准备两根比常人小半号和小一号的气管导管,切开处时常略有狭窄,可及时换细管。如果考虑可能为困难插管,最好各种插管工具准备好,并且叫一个水平较高的麻醉师帮自己一起全麻诱导,一旦插管受阻可及时换高手。术毕拔动脉监测后手持续多压一会再拿胶布裹紧,直接拿胶布裹不可靠,易形成血肿,当然不出血后别忘及时解开,否则可能后果严重!
插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管子套囊漏不漏气,特别是五官科手术。全麻插管的时候,先将管子固定好,再与牙垫一起固定,这样可以减少管子打折得机会,特别是对于特殊体位的手术和头面部的手术。拔除硬膜外导管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导管前端的刻度,观察是否有缺失,这样病人回去,更安全。全麻时间长时,记得隔断时间清理一下螺纹管的积水,以免造成气道阻力增大,通气不畅。深静脉置管时,一定要等导丝从导管后端露出后再继续向前置管,以免出现将导丝遗留在静脉里的情况出现。鼻插管的患者除了在插管时要尽量动作轻柔,注意预防出血外,还要注意有的经鼻插管的气管导管是异型管,就是出鼻腔以后的导管是改变角度方向朝头侧的,这个弯曲的地方正好靠近患者的鼻翼处,如果这个弯曲完全紧贴鼻翼,长时间的手术后或术后带管的患者很容易由于鼻翼的长时间缺血而发生组织坏死,这对于患者的未来来说有可能就是鼻翼缺损甚至鼻孔狭窄,后果很严重,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要让鼻插管和螺纹管的重力完全让患者的鼻子来承担,可以用适当的支撑支架支撑起螺纹管,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了。
全身麻醉诱导完后,患者处于肌松的状态,如果在诱导前没有固定好双上肢在身边的话,上肢有可能就会在身边垂落敲击在床旁,所以在上麻醉前要督促或协助手术护士检查好患者的体位情况。麻醉过程中用过的药品安剖不要随手丢进大垃圾桶,准备一个小袋子集中放置,以备查对,手术结束时再统一丢弃。
关于俯卧位的患者,除了注意脱管和颈部的保护,还需考虑可能对眼球、牙垫和腹部的挤压。要经常看看眼球是否被压;牙垫要用纱布卷来代替,以免造成口唇损伤;有时护士体位垫放的不到位会压迫腹部造成下腔部分受阻,而致长时间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应该提起重视。
4.术后管理:
手术结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初期,一定要注意先辅助通气到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满意,不然就可能出现CO2蓄积。拔管前不要忘记先把气囊的气体抽掉。我也曾有过忘记抽气就拔管,导致病人声音嘶哑了几天。全麻术毕转送病人时,路程再近也要带上简易呼吸囊。全麻后,拔管时要监测SPO2,拔管后要常规观察患者10-20分钟,以便能及时发现喉痉挛或呼吸暂停。全麻苏醒时不要反复吸痰刺激患者,也不要暴力吸痰,容易引起喉痉挛和黏膜的损伤。
高血压病人拔管前注意血压的控制,不要哪天脑血管破了才后悔。全麻后一定要吸净其国内气管内、口腔内分泌物,不要只是依靠病房护士。拔管后要问病人是否还有痰是否可以咳出,是否有出气费力,还有其他不适。病人在转送到ICU时要和病人的家属交代下简单的病情和估计下大概停留在ICU的时间。
在送病人回病房的途中,要提醒病人大口呼吸,尽量保持清醒,始终在患者的头部两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送到病房后,要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是稳定的,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在麻醉单上,同时要求病房的医生或护士签字,这样也可以避免以后在交接病人时与病房的某些纠纷。手术后回病房,一定把监护仪器的报警系统设置好,并告诉病人家属一旦报警就叫医生.有时患者初醒时会自己用手把气管导管扯出,由于气囊没放气,容易导致气道的损伤。所以患者送PACU后要注意固定肢体。患者送到PACU后,要与PACU的护士做口头病情交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包括传染病。烧伤科患者,禁止送入PACU,因其有绿脓杆菌。会造成PACU内的院内感染。外出门诊麻醉一定要检查抢救的药物和插管的器械,当要用时才回麻醉科拿就完了!
永远不要被外科医生赶着做下一台的麻醉,做完这台再说!两头顾就会一头也顾不了。养成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有时看上去习常,温故而知新,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录,有利于不断总结工作得失,利于我们不断进步。搬动患者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车床稳固,一旦患者从床上摔落是个很麻烦的问题。手术结束,各种事情较多:拔有创测压,停药,结束记录单,甚至手控通气等等;忙乱中更易出错;因此有人把麻醉结束比作飞机降落过程并不为过。
对于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在手术开始前就最好在ICU预定一张床位。配镇痛泵时注意不要先把纯的局麻或镇痛药加进去,以免过高浓度的药物一次进入体内,引发意外。最好是先加盐水后加药物。
第四篇:临床麻醉工作规范3062689232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规范临床麻醉工作流程,确保病人手术治疗的顺利与安全,根据麻醉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二、麻醉科应按照本规范的规定,做好临床麻醉工作,提高麻醉工作质量。
三、临床麻醉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道德,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感;努力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麻醉服务,提高麻醉工作满意度。
四、临床麻醉工作实行三级医师责任制。上级医师有责任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工作。
第二章
麻醉前准备
一、麻醉前访视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访视一般在术前1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签署麻醉同意书。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查的项目需补充进行检查;如因准备不足或复核时发现情况需取消预定的手术,需说明理由与术者取得共识,以减少风险而维护病人的安全。麻醉前用药我院由手术医师处方,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审阅,注意其品种和剂量,对不当者应予以纠正。
4、探视病人时应注意: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答或解释。
(2)追询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注意对并存症的用药情况,是否应用了抗凝药。
(3)重复一些重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
(4)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
(5)考虑需否作进一步的检诊。
(6)根据所获资料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麻醉方案。在评估中除注意其ASA分级、重要脏器功能、有无并存症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等外,应评估有无困难气道和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7)认真和完整地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5、麻醉前谈话时应注意:
(1)除与病人谈话外,必要时与病人家属或其委托人谈话。
(2)告知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有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麻醉方法。并交待麻醉前禁食、禁饮、麻醉前用药、更衣、排空小便等,提醒其预防感冒。
(3)说明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对ASA分级在Ⅱ~Ⅲ级以上者更应提醒家属重视。
(4)病人或病人家属(或委托人)必须在麻醉同意书上签字。
(5)询问需否作术后镇痛(自费)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同意作术后镇痛,病人或家属(或委托人)需在同意书上签字。
6、对危重、疑难病例、必须按级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应在科内讨论。
二、麻醉前准备
(一)需与手术医师共同完成。对择期手术病人应注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并发症,及时停用术前应停用的药物,严格执行麻醉前的禁食、禁饮。
(二)对急症手术病人,在不耽误手术治疗的前提下,亦应抓紧时间作较充分的准备。必要时可边抢救边准备。对严重创伤病人、急腹症和产妇,虽然末餐进食已超过8小时,亦应视作饱胃病人对待。
(三)必须牢记,麻醉选择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麻醉管理。麻醉不良事件大都与以下情况有关:
1、四个“H”
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xia(低氧)
hypotension(低血压)hypoventilation(通气不足,低通气)
2、三个“I”
Inadequate preparation(准备不足)
Inadequate observation(观察不细)
Inadequate Crisis management(对危象处理不当)
3、两个“A”
Airway obstruction(气道梗阻)
Aspiration(误吸)
4、一个“O”
Overdose(用药过量)
必须注意预防,及时处理。
(四)麻醉前用药是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
(五)必须重视麻醉设备、药品的准备与检查,麻醉医师于任何地点施行任何麻醉(包括监测下的镇静、镇痛,MAC)均需进行该项准备与检查,必须准备麻醉机。进行手术室外麻醉时,如限于条件不能准备全身麻醉机,也应准备好气管内插管用具、简易呼吸装置,以备不测之需。
对麻醉设备、器材的检查应有序进行,以免遗漏。
1、气源、电源:必须确认无误后再将气源连接至麻醉机上的相应部位进行检查。
2、麻醉机的检查: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漏气,需特别注意:(1)如作中心供氧,应检查气源是否确系氧气。开启氧气后,气体流量表的旋转子是否活动自如?吸气和呼气活瓣是否启闭正常?气体逸出是否正常?快速充氧开关是否失灵?(2)如使用其他气体,应检查相应的气体流量表的旋转子的活动情况。
(3)检查报警装置,特别是低氧报警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4)麻醉机上的呼吸器能否正常工作?
(5)钠石灰罐内是否装有钠石灰,该钠石灰是否有效?
(6)挥发器内是否已装入相应的麻醉药?挥发器开关是否置于关闭位?可试行拨开开关,吸入微量以检验其浓度差别。
(7)麻醉机与病人面罩、气管导管相啣接的接头是否合用或缺如?
3、气管插管用具和药品等的检查
应检查必要的用具是否齐备。如预计为困难气道,应检查相应特殊器械是否备好或已联系落实,检查已用注射器抽好的各种药品是否已贴好明确的标签(品名、剂量、浓度)并集中放好?急救药品是否已备好?
如系作椎管内麻醉或神经阻滞,应检查麻醉包消毒的可靠性。
4、监测仪器的检查
对麻醉中拟应用的监测仪或装置,应检查其能否正常工作,报警装置上、下限是否合适。特别是应注意检查电除颤器是否处于正常的备用状态。
(六)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1、询问病人昨夜睡眠情况以及有无特殊情况发生(如发热、来月经等)。
2、复核病人姓名、拟施手术、禁食禁饮情况、麻醉前用药执行情况、带来的病历与病人是否一致。了解最新化验结查,检查血型化验单及拟行的输血(成分输血)和输血浆代用品的准备情况,检查病人的活动义齿是否已取出,女病人的指甲染色和唇膏是否已揩拭干净。了解病人的贵重饰物和手表等是否均已取下。然后开始监测病人各项主要生理指标及心电图(ASA提出的基本监测项目为:体温、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建立好静脉输液通道(原则上在上肢建立,将给药三通安置在麻醉医师座位附近)并开始输液。
第三章
麻醉期间管理 一、一般原则
(一)原则上必须在完成上述准备及复核并已建立静脉通路后才能开始麻醉给药及操作,对有上级医师指导者,必须在上级医师认可后才能开始麻醉。
(二)麻醉药物的抽吸、使用应非常谨慎。药物准备完成后必须在注射器或液瓶上准确标明药物名称及浓度。抽药前、抽药后、用药前均须认真核对,严防错误,最好由两人进行核对。对使用任何药物均应了解其药理作用,严禁糊糊涂涂用药。
(三)在麻醉期间,不论施行任何麻醉,手术间内应有合格的麻醉医师在场,麻醉医师不应丢下麻醉病人去完成本应由其他人负责完成的非麻醉任务而疏忽对病人的观察与照顾。
(四)输血(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前应和巡回护士仔细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和交叉配血结果,或制品生产日期。
(五)监测是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的有效措施,也是评定麻醉过程中病情变化的客观依据,麻醉期间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测,但监测仪器不能完全代替麻醉医师负责任地对病人的仔细观察,麻醉医师必须注意观察病人,对病人整体情况作出评估,及时作出处理。
(六)麻醉期间必须持续地评估病人的氧合、通气功能及循环功能并根据病人年龄、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别等酌情增加监测项目,例如体温、意识、尿量、肌松情况、镇痛状态等,对监测仪器和麻醉机的任何报警信号要反应及时,检查报警原因并予以解决,不能简单地消除报警声。
1、氧合:确保病人在麻醉期间有适当的吸入氧浓度和血氧浓度。
(1)行非纯氧吸入时,如使用氧化亚氮、空气混合气体最好监测麻醉机呼吸回路中吸入氧浓度,并应有低氧报警装置保证麻醉机回路中供氧充分。
(2)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血液氧合,必要时行血气分析,结合观察病人肤色。
2、通气功能:确保病人在麻醉期间有足够的合适的通气量。
(1)应持续评估所有麻醉病人的通气状况,可采用观察胸部活动、呼吸音听诊、观察储气皮囊的伸缩等方法。最好采用定量的监测方法,如呼末二氧化碳张力或浓度测定,呼出气量测定。
(2)可根据临床观察评估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确认和调节气管内导管和喉罩于正确位置,应注意在搬动病人时保持气管或喉罩于正确位置,应妥善固定气管内导管或喉罩,避免脱落。
(3)施行控制通气或机械通气时,要警惕导管或连接导管脱落。呼吸回路中宜有脱落时发出声音报警的装置。
(4)监测通气功能应结合持续地监测临床体征。
3、循环功能:确保麻醉期间病人循环功能正常。
(1)接受麻醉的病人从麻醉开始前至离开手术室均需连续行心电图监测。
(2)麻醉期间必须监测动脉血压和心率,酌情每5分钟或10分钟测定一次,必要时应缩短测压间歇时间,某些病人需行动脉连续直接测压或其他血流动力学测定。
(3)应结合上述监测采用以手指触摸脉搏搏动,心音听诊等进行综合评估。
4、体温:在麻醉期间维持适当体温
对于预期有体温变化或作控制性变温的病人均应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七)严禁在病人手术结束时,离开手术间以前收拾麻醉用品(如吸引管、螺纹管、面罩等)和抢救药品。
二、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和静脉局部麻醉
(一)注意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局麻药的一次最大用量并非绝对安全的剂量,因为很多因素均影响病人对局麻药的耐受,如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并存疾病、体重、高龄、妊娠等。最好按体重计算并根据病人情况采用个体化用药原则。应该记住,表面麻醉的一次最大剂量只是局部浸润和神经阻滞所用一次最大剂量的1/3~1/2。
(二)若由手术医师施行局麻,麻醉医师可建议麻醉药浓度和剂量。对超过中毒剂量的用药要坚决制止。
(三)对无禁忌证者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200000,小儿不超过10μg•Kg-1,成人不超过200~250μg,对侧枝循环差的部位(如手指、阴茎和足趾)和静脉局部麻醉禁用肾上腺素。作气管支气管系统内表面麻醉时,不能用肾上腺素。
(四)静脉局部麻醉时忌骤然放松止血带,以防局麻药中毒。
三、神经阻滞
(一)作神经阻滞者对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应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二)操作前应检查急救设备、药物、及氧气等是否已备好,核查病人有无用局麻药过敏史。
(三)最好先建立静脉通路再进行神经阻滞,以策安全。
(四)根据不同操作方法选用特定的体位。
(五)配制局麻药液时应注意局麻药的浓度及附加的肾上腺素的浓度,用药量不能超过一次最大量,混合使用局麻药时,各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应加在一起或折合成一种计算剂量。特别要警惕布比卡因的心*****性,严格控制用药量。
(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注意进针位置,方向和深度。
(七)穿刺后每次注药前必须回抽针塞,防止误入血管。注药过程中要间断回吸,注药速度宜慢。
(八)待麻醉范围确切后才能进行切口皮肤消毒。
(九)对应用止血带的肢体手术,应准确记录上止血带,放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放气宜缓,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进行处理。
(十)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者,应熟悉其工作原理,操作要点及并发症
四、椎管内麻醉(包括脊-硬椎联合麻醉,CSEA)
(一)其注意事项基本上与上述神经阻滞相同。
(二)椎管内麻醉给药前均应先建立静脉通路。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必须先建立静脉通路再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给药。作硬脊膜外阻滞时,亦可先行穿刺置管、固定、待仰卧后才行静脉输液,然后再开始给予试验剂量。
(三)作椎管内麻醉穿刺时,病人体位一般为侧卧位或酌取坐位。小儿侧卧时头部不应向胸部俯曲,应保持后仰。
体位变动后应测一次无创动脉血压。
(四)推荐使用一次性麻醉消毒穿刺包,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前应检查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及外包装质量和完整性。
(五)作硬脊膜外隙穿刺时,必须确认穿刺针尖是在硬脊膜外隙而未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隙,才能置入硬膜外导管。针尖进入硬脊膜外隙的主要征象是:
•有针尖进入黄韧带的坚韧感和穿过黄韧带后的阻力突然消失感; •可出现负压,但如无明显负压不能认为绝对不是硬膜外隙; •注入生理盐水或少量空气无阻力(不主张注入较大量空气); •无脑脊液滴出。
(六)置入硬脊膜外导管时应顺畅无阻力,如遇阻力可轻轻旋转导管或(和)经导管注入数毫升生盐水后再继续推进导管,如仍遇阻力需将导管退出重插时,应将穿刺针与导管一并拔出,切忌只拔导管,以免针尖斜口将导管截断。
(七)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明显异感或弹跳,提示导管刺激脊神经根,为避免脊神经根损伤,应将穿刺针与导管一并拔出,重新穿刺置管。
(八)如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隙后,针内流出血液,提示硬膜外隙静脉丛受损,可用含少量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如血色渐淡及停止出血,可以考虑作硬膜外隙插管。如仍流血,可考虑另换间隙穿刺置管,但最好是改作全麻,术后应注意观察。如系置管时发现经导管流出血液,处理原则同前。
(九)经硬膜外导管轻轻回吸,确认无血、无脑脊液流出后方可注入药物。必须先给试验剂量,剂量为2~3ml,观察5~10分钟,确认无脊麻征象后,可每隔5分钟注入3~5ml麻药,直至阻滞范围可满足手术要求,也可根据试验剂量效果或临床经验,一次注入预计量。
(十)作硬脊膜外麻醉时,从注射试验剂量开始算起的30分钟内极为重要,应注意观察、处理,必须有具有相应判断处理能力的麻醉医师在场。关键问题是:有无全脊麻或麻醉范围过宽;有无明显的呼吸,循环抑制;麻醉范围及效果。
(十一)作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必须确保正确选择穿刺点,避免穿刺点过高损伤脊髓。即使选用细穿刺针,也应避免反复多次穿破硬脊膜。
(十二)对脊麻所用药物浓度、剂量必须慎重、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0.5%丁卡因均为等比重。利多卡因的神经并发症多,最好不用。
布比卡因的浓度不宜超过0.5%,应避免使用0.75%布比卡因作脊麻,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十三)作蛛网膜下隙阻滞时,必须注意调控麻醉平面,勿使平面过高。
(十四)作椎管内麻醉的病人,术毕后必须待呼吸、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神志清醒,不吸氧10分钟后SPO2>95%或达术前水平才能送回病房。
五、小儿基础麻醉
(一)麻醉前详细询问禁食,禁饮情况,确认麻醉前医嘱的准确执行,确认无呼吸道感染。
(二)基础麻醉实施前,应象对待其他麻醉一样在手术间内准备好麻醉机、气管内插管用具、急救药品、静脉输液等。
(三)对基础麻醉所用药物及其剂量需核对准确无误,麻醉药注入后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儿,应密切观察其呼吸运动幅度、频率、呼吸道是否通畅、唇色、意识状态等。
(四)给药后在病儿达到可被安静地抱离家属时,即应尽快将病儿抱入手术间内监护。
六、全身麻醉
(一)做好麻醉前准备,严格遵循麻醉期间管理的一般原则。
(二)对不作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必须:
1、掌握好病例的选择,如无上呼吸道梗阻性疾患。
2、注意麻醉深浅,保持呼吸道通畅。
3、充分暴露头面部,充分供氧。
4、静脉给药速度宜慢。
5、应严密监测、观察特别是呼吸活动情况和不受干扰、准确的SPO2监测。
6、术毕宜待病人神志清醒或基本清醒,各种反射恢复,呼吸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吸空气10分钟后SPO2>95%或达到术前水平才能送回病室。
(三)全麻诱导期间风险较大,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确保在作气管内插管前病人情况良好。
(四)如事先估计为困难气道,应作好充分准备,不可贸然从事,如本科缺乏必要的设备或技术力量,应取得外援,如争取能作纤支镜检查的单位(呼吸科、耳鼻喉科)的协助或请具备相应条件的麻醉科派人支援。
(五)在使用肌松药后用面罩进行控制呼吸期间,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量必须足够但不宜过大,以免将气体压入胃内造成胃内容物返流。
(六)作气管内插管时,操作应力求轻柔、准确,尽可能避免损伤。如插管不能成功,一次操作时间不能超过1~3分钟,必须换用面罩通气,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插管。在估计自己难以胜任或两次插管失败后应及早请上级医师施行。
(七)气管内导管插入后,先连接麻醉机作手控通气,感受气通阻力及通气情况。确认双肺呼吸音、胸部运动正常以及插管深度和位置正常后,妥善固定气管内导管。在改用呼吸机后,必须确认呼吸机风箱活动(或通气量)正常,呼吸道压力正常。
(八)作气管内插管后改变体位时,麻醉医师应妥善固定病人头部和气管导管,随体位变动而一致变动。手术体位固定后,必须再次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设定的和监测所得的呼吸参数正确。
(九)术中应注意麻醉深度调节。注意观察手术进程,使麻醉深度与手术刺激强度相适应,消除病人记忆,尽可能避免出现“知晓”。有条件者宜采用双频谱脑电(BIS)监测,应注意各项监测指标及临床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处理以维护病人的安全。
(十)术后根据病人情况送入PACU或ICU或送回病室。对需拔除气管内导管者,一定要掌握好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指征;对拟将病人送回病室者,其要求与不作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相同。术毕拟用拮抗剂者应掌握好应用拮抗剂的指征、时机、剂量与方法,忌盲目进行拮抗,在病人呼吸有所恢复或改善后即匆忙送回病室而致不测。如果病房没有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条件,不宜保留气管内导管回病房。
七、监测下的镇静/镇痛术(MAC)
(一)、镇静/镇痛术是使病人在能维持足够的呼吸循环功能并保持对语音意义和(或)对身体刺激有意识反应的前提下,能耐受不舒适医疗操作的状态。
(二)、麻醉医师应象实施麻醉一样予以高度重视,进行术前访视和准备,作好实施的记录,应对病人解释镇静/镇痛术的特点和术中病人如何合作。
(三)、监测下镇静/镇痛的监测:Alertness(警觉程度)、Breath(呼吸情况)、Circulation(循环状态)。
临床上常用改良的OAA/S(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 sedation)评分判断镇静深度:
Ⅰ级:正常声音呼名有正常应答反应
Ⅱ级:正常声音呼名时应答反应迟钝
Ⅲ级:正常声音呼名无应答反应,需反复大声呼名才有应答反应
Ⅳ级:反复大声呼名无应答反应,需轻拍头部才有反应
Ⅴ级:轻拍头部无应答反应,需疼痛刺激才有应答反应
(四)监测下镇静/镇痛病人出手术室或出院标准
1、病人恢复警觉和定向能力;
2、生命体征平稳正常,或在可接受范围;
3、对使用过镇静、镇痛药拮抗药的病人,必须至少在使用拮抗药1~2小时后;
4、对离院回家的病人必须有负责任的成年人伴送,并应交待注意事项。第四章
麻醉后管理
一、麻醉病人术后交接要求
术后病人转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或恢复室)、ICU或病室必须由一名有关的麻醉医师,一名手术医师,一名手术室护士护送,护送中应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必要的治疗。病人送达后要作好交接工作,并由交接双方对病人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如经搬动致病人情况出现明显波动,需经处理稳定后麻醉医师才能离开。
二、麻醉病人术后回访要求
所有麻醉病人在麻醉恢复期均应得到有效的监测治疗。麻醉医师应及时随访,一般病人应在术后1~3天随访,并作好随访记录,危重病人已发生或可疑有麻醉相关并发症者应根据病情增加随访次数,并与术者或病室医师保持联系和沟通。对明显的麻醉并发症应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汇报。
三、麻醉病人术后监测要求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的单位,其对麻醉后病人的监测治疗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志、体温等方面,必要时增加相应的监测治疗项目,如残余肌松程度及拮抗。发现病情特殊变化,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与实施麻醉或(和)手术的医师联系,共同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麻醉病人术后离开PACU标准
(一)呼吸方面:病人回病房或回家前其咳嗽、吞咽反射应已恢复,自主呼吸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清除呕吐和吐出痰液的能力,呼吸平静而无困难,呼吸空气10分钟以上能保持SPO2>95%或达术前水平,皮肤、粘膜色泽红润。如病情严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达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二)循环方面: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者可转回原病室。门诊病人能起立、行走,无体位性低血压者可回家。若病人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三)神志状态:病人神志完全恢复,能直立行走无眩晕者可回家。病人已清醒,能正确定向,可回原病室。病人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体温低,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应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四)病人在恢复室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神志抑制的可能,应在药物作用高峰后观察一段时间才能送回病房。所以,静脉注射哌替啶,药效高峰在10分钟内,应在用药后至少20分钟才能转出;若系肌内注射,峰效延至30~40分钟,转出时间也相应延至用药后1小时。静脉注射吗啡则其峰效时间为注后20~30分钟。
(五)局部麻醉特别是椎管内麻醉病人,待循环、呼吸稳定后可转回原病室。门诊病人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
(六)门诊病人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离室前由手术医师开具离室后医嘱和治疗用药处方,护士向家属详细交代回家后注意事项。
(七)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者可离开PACU。Steward苏醒评分表
清醒程度
分
吸通畅程度
分
肢体活动程度
分 完全清醒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对刺激有反应
可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
肢体无意识活动
对刺激无反应
0
呼吸道需予以支持
第五章
麻醉记录单填写要求
一、麻醉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载的术中处理和病情变化可作为术后处理的参考。麻醉记录也是以后病例回顾、科研统计乃至医疗纠纷调查的重要资料。必须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清晰地加以填写,不得涂改和伪造。
二、对麻醉记录单除必须按上述要求填写外、对手术者、麻醉者、器械护士和(或)巡回护士必须填写全名。对药品不能使用只有本单位才能看懂或自创的缩写,要特别注意以下各项:
1、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病人情况每5~10分钟记录一次,在麻醉诱导期及循环不稳定时其间隔时间更短,按病情决定。在病人离开手术室前监测、记录不应停止,在病人改变体位或被搬动后均应有监测数据的记录。对作MAC病人宜定时记录OAA/S评分。
2、应记录所用麻醉药、麻醉辅助用药的种类、剂量及给予的时间。
3、记录静脉输液、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种类、容量及给予的时间。
4、记录麻醉、手术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应记录手术、麻醉的主要步骤及其开始该操作的时间。
5、应记录麻醉、手术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其治疗,准确记录相应时间。
6、应记录病人离开手术间时的情况,包括苏醒程度、呼吸、血压、心率、SPO2等。对椎管内麻醉病人最好能测定脊神经感觉阻滞范围。
三、应及时完成麻醉小结
四、对有上级医师指导的麻醉,上级医师应在审阅修改记录单后在麻醉记录单上签名。
0
肢
体
无
活动
0
第五篇:腰椎手术麻醉计划
麻醉计划
唐家喜 2011年11月21日
1、病史特点:患者,唐伯玲,女性,17岁,因“跌伤致腰痛、左踝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入院。入院诊断为:
1、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
2、双向情感精神病
3、心脏挫伤
4、胸腔积液。拟于明日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有“双向情感精神病”病史,间断发作,目前口服“奥氮平2.5mgqd”治疗,现病情稳定,对答切题,能做指令性动作。家族史无特殊。术前检查示轻度贫血,肝功受损,胸腔少量积液,心酶升高。
2、术前用药:常规使用抗胆碱药,为防止术中呕吐误吸,麻醉前使用抗酸药。可不用术前镇静药。奥氮平持续口服至术晨。
3、麻醉选择:选择全身麻醉。
4、该患者一般情况可,监测ECG、SPO2、HR、BP、ETCO2,密切观察出血量、尿量。
5、术中密切关注点:呼吸道管理及循环的管理。
呼吸道管理:(1)、因为患者体位为俯卧位,术中应避免气管导管脱出。
(2)、由于手术体位的特殊,患者呼吸呈限制性通气受限,故需注意术中监测血气分析,调整呼吸参数。
(3)、俯卧位呼吸道分泌物分泌较多,诱导前半个小时用足量的抗胆碱药,并在术毕平卧位时,用吸引器吸净气管内及口腔中分泌物。
循环管理:(1)、腰椎手术出血多,需密切观注出血量,及循环,若出血多,可考虑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手术失血量,行有创动脉监测。必要时输血治疗。
(2)因俯卧位,患者心脏较手术部位低,故术中可能发生空气栓塞,需要严密监测,如术中出现持续性的低血压,需考虑发生空气栓塞,必要时在超声心动图下确认,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吸出空气。
(3)术中可能需置入骨水泥,置入骨水泥需注意:
1、填充骨水泥前需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必要时用升压药
2、避免低血容量
3、严密观察病人
4、吸入纯氧
5、可预防性使用多巴胺,经静脉缓慢滴入,如出现心动过缓,分次静注阿托品。
6、一旦出现低血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4-50ug)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用药量根据低血压的程度而定。一旦出现心跳停止,需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复苏。
另外患者有“双向情感精神病”病史,术前奥氮平需持续口服至术晨,术中应充分镇静及镇痛,注意术后可能发生精神障碍,必要时请神经内科会诊。
6、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直接送回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