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时间:2019-05-13 04: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第一篇: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摘要:选取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发布的edX平台开放数据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MOOC教育平台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数据的处理、整合、分析,从平台、课程、学习者类型三个方面针对中关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并从学习者类型出发,指出当下热点问题MOOC“高辍学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MOOC;教育大数据;学习行为分析;教育信息化

引言

自2013年中国多所大学掀起“MOOC风暴”,MOOC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随着各学科领域MOOC课程建设的加速推进,MOOC学习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2013年8月,国防科技大学率先在军队开设MOOC平台,力推将信息时代的教育硕果分享到全军。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MOOC热”,作为MOOC发源地的美国与当下MOOC正时兴的中国,两国MOOC学习者在学习MOOC时有何差异,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edX平台和国防科大梦课平台所记录的众多学习行为信息,力求找到一些答案。

1相关背景

1.1关于MOOC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mfier和Bryan Alexander在2008年提出的,而真正应用此概念的是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ries,当时的MOOC主要基于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以CCK08等课程为代表,强调自学、互助,也称cMOOC。

2012年,以Coursera、edX、Udacity为代表的学习的平台将MOOC推向全球,赢得了世界各地高校、教育机构的重视,在许多著名学府积极加入国际化课程平台的同时,各国也在加紧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MOOC学习的平台,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西班牙的MiriadaX、英国的Futureleam等,这类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的理论称为XMOOC,接近传统教师授课的在线教学模式。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以MOOC为基础又衍生出了更多的在线学习新形态: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MOOL(大规模开放在线实验室)、PMOOC(个性化公开课)、MOOR(大规模开放在线研究课程)等。

截至2014年末,约有400所全球知名大学参与提供MOOC教学服务,其中美国排名前25名的高校中有22所在向全球学习者最多的几个MOOC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MOOC。

1.2关于MOOC学习行为分析

21世纪无疑是大数据的时代,利用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成为信息时代众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

MOOC学习过程中,用户在注册、登录、点击链接、观看视频、参与互动、页面停留等每一个环节均留下了痕迹,众多痕迹汇聚成的海量数据。无疑是探析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现潜在问题、帮助教师检验新教学法和评估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优化学习等活动的重要资源。

MOOC学习行为分析是基于MOOC教育大数据,充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从记录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某种规律,为学习者有效地定位学习需求,支持个性化学习,帮助教学者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施各类分层。同时通过MOOC学习行为分析也可以跟踪高校师生教与学的历程,分析地区间学习者学习差异,获得教与学的聚焦规律。

2实验数据集概况

2.1数据集介绍

2.1.1“The HarvardX-MITx Person-CourseDataset AY2013”公开数据集

2014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发布了两校开设在edX平台上的16门课程的公开数据集,这是全球第一个公开发布的MOOC学习数据,具有很强的研究性,为众多MOOC学习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该数据集共有641139条记录,每条信息包含课程名、学习者ID号、出生年份、国籍、学历等共20项内容,其中哈佛大学课程记录338224条,麻省理工学院课程记录302915条。该数据集在公开前通过K-Anonymity(K-匿名模型)、Quasi-Identifies(准标准属性泛华)、L-diversity(L-多样化)等方法进行了去身份识别(De-identificationg),既保护了学习者隐私,又未对数据真实性造成影响。

2.1.2_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梦课平台数据集

2013年8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利用自身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优势率先在军队开放了面向全军官兵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梦课学习的平台,为建设现代军事职业教育模式做出贡献。截至2015年10月,梦课平台累计开设课程112门,注册官兵数296957人,组织了近3000批次、3.2万余人次的在线考试,网站点击量超过2500万次。

在国防科大梦课平台数据库里记录着学习者登录时间、视频观看、互动交流、学习成绩、教师回复、学习者活跃程度等多项内容,共超过9000万条学习行为信息。分析梦课学习的平台积累的这些海量官兵学习行为数据,研究部队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对洞悉部队官兵的在线学习规律、改进授课教师的MOOC建设质量、提升平台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2选取处理数据集

为有效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以两个数据集为基础,通过MySQL数据库、IBM SPSS、Tableau等工具对数据进行选定、去空值、筛选后,从641139条edX数据中最终获得美国学习者学习行为信息151122条,从303985条国防科大梦课平台数据中获得中国学习者学习行为信息86689条,以上述数据为研究基础,进行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

3数据分析

MOOC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涉及方方面面,在本章将按照当前MOOC学习行为分析研究的通常做法,从平台、课程、学习者类型三个方面对中美MOOC学习者进行分析,并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MOOC辍学率”进行研究。

3.1平台分析

分析平台层面时,对两个平台数据集中学习者的注册信息进行了处理分析,分别比较美国和中国MOOC学习者的学历组成、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如图1所示。

通过中美MOOC学习者学历组成比较发现,美国学习者中高学历人群占比较大,特别是有博士(5.90%)和硕士学历(21.80%)的学习者,两类学习者中本科学历的比例基本持平,但中国学习者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远大于美国,这与中国军队中许多士兵均是18岁便参军入伍有关。

在年龄分布比较中,将数据集中所有MOOC学习者的年龄分为三类:青少年(0-20岁)、中青年(20~40岁)和中老年(40岁以上)。比较发现,美国学习者中40岁以上的人群占比(23.60%)远多于中国学习者,中青年龄段比例二者基本持平,而中国学习者中29岁以下的人群占比较多(28.20%),这与前面提到的绝大多数服兵役的青年官兵均是18周岁入伍有关。

从已有的MOOC研究中可以知道,MOOC学习者中性别差异远大于社会中性别差异,男性学习者占绝大多数。从图1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美国学习者的性别差异比中国军队学习者小,说明在美国有更多的女性参与到了MOOC学习中;中国学习者性别差异大与现实情况相符,军队中男性占比本就远超过女性。

3.2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部分,针对中美MOOC学习者各选取了4门课程共计86948注册人次进行分析,其中哈佛大学2门(健康知识、计算机概论)、麻省理工学院2门(计算机编程介绍、生物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4门(多媒体设计、网络知识、3D打印、车辆管理),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学习者中女性学习者倾向于选择偏文科的课程,但总体看来选课的女性占比远大于中国学习者,这与军队中女性比例本身过低有关;对比中美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占全部注册学习者的比例,中国学习者完成课程的比例较高于美国学习者,这可能与军队相关组织制度有关,而就中美学习者内部而言,不同课程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占比基本相近;对比选修课程学习者的平均年龄,中国学习者的平均年龄均小于美国学习者,这与军队中主要是18~20周岁的青年官兵有关,而无论中美学习者,课程获得证书学习者的平均年龄均大于全部学习者平均年龄,说明学习者年龄对课程的完成也存在影响。

3.3学习者类型分析

MOOC的主体是学习者,而这个主体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也多。有的学习者会把MOOC当做传统课程认真参与学习;有的学习者只是把MOOC当做在线参考或者工具,交互特点呈现不同步性和选择性;还有一些学习者只是把MOOC当做检验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工具,因此他们很可能只做题而不看视频。在这里,采取哈佛大学和MIT联合发布的课程报告中的方法将学习者分为仅注册者(只注册了课程,没有其他学习行为)、一般学习者(注册并访问了课程)、积极学习者(注册并访问了大于1/2的课程内容)和获取证书者(获取了证书)4类(分类图片来自课程报告)。图2为四类学习者的分类和中美各类型学习者比例。

从图2不难看出,中国学习者两极分化严重,仅注册者和获取证书者、积极学习者均多于

下面从学习者类型出发,以获取证书学习者和全部学习者为对照,来研究MOOC兴起至今人们始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MOOC课程远高于传统课程的“辍学率”。据媒体报道,Coursera、edX、Udacity三大平台的平均辍学率高达95%。为什么MOOC会有这么高的辍学率,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者学历、年龄还是学习行为?美国学习者,特别是获取证书者比例超过美国学习者的7倍,表明中国学习者中认真对待MOOC课程的不是少数,而美国学习者中超过一半的均是一般学习者,获取证书和积极学习者占极少的比例。

数据集中美国MOOC学习者能获得证书(即顺利完成学业)的人群占比为2.1%(3244人),辍学率为97.9%;中国学习者中取得证书的人群占比15.7%(13572人),这个比例高于世界普遍水平。为研究辍学率的影响因素,对获得证书学习者的学历、学习进度、学习行为等进行了分析并与全部学习者做了对比,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获得证书的学习者中高学历占比远高于全部学习者,特别是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学习者,说明学历对辍学率有一定影响,这一点在美国学习者中显得尤为突出;在取得证书的学习者中,中美学习者学习进度超过一半的占比均超过了97.0%,说明取得证书的学习者多数都认真学完了课程,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在学习行为中,选定了数据集中课程交互次数、学习天数、视频播放数三个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两国MOOC学习者来讲,结论是相同的,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均是交互积极、学习持续时间长、播放课程视频次数多的学习者。另据哈佛大学和MTF联合发布的课程报告《HarvardX and MITx:TheFirSt Year of Open Online Courses(Fall 2012-Summer 2013)》中统计数据显示,在全部16门课程中取得证书的学习者平均年龄均大于全部学习者的平均年龄,所以学习者年龄也是辍学率的一个影响因素。

4结语

美国作为MOOC的发源地,在MOOC建设上一路领先其他国家,在众多知名大学加盟的情况下,MOOC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中国自掀起MOOC热潮以来,正瞄准前沿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和机构的加入必将推动MOOC稳步前行。本文通过对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研究,既找到了两类学习者的共同点,又发现了差异,这对于MOOC学习行为研究多少能有一些启示。同样,中国军队MOOC的发展也值得关注,许多军队学习者以超出普通学习者数倍的精力投身于MOOC学习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要推动我国MOOC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疑难解答等众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攻关,让MOOC真正成为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时代产物。

第二篇:MOOC如何吸引学习者持续参与

MOOC如何吸引学习者持续参与

日期: 2013-11-19

作者: 黄超

来源: 中国教育网络

【摘要】平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MOOC最重要的几个元素,元素通过互动相互联系起来。【关键词】 MOOC 在线教育

中途弃课率高一直以来就是在线教育的痛处,无数的尝试证明,让大量学习者连续几周独自坐在电脑前、专注地学完一门课程确实是极难实现的任务。虽然MOOC的中途弃课率也不低,但考虑到即使是传统学校教育课程通过率也不是尽如人意、而且相较于之前名校公开课学习者大多只是跟风观看过一两节课程的状况,MOOC无疑已经很成功了——突破了在线教育学习者难以持续参与的难关,大量的MOOC学习者完整地学完了数门课程、他们活跃于相关的网络社区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模仿传统课堂的制度

注册——听课——课堂随测——作业——讨论——考试——结业——证书,这是多数MOOC课程的流程。注册准入、规定的上课时间

几乎所有的MOOC课程都会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在特定的时间上课,经几周到十几周的时间后课程结束。学习者如果在正式开课的时间段内注册学习,则有机会获得课程颁发的结业证书。如果错过了开课的时间,仍然可以学习网站上留下的全部课程内容,但学习进度就得全靠自己掌握,并且也没有获得证书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课程没有确切的开课时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学习。

与之前开放教育强调“随时”有些不同,MOOC不再呼吁“任何时候”,因为也许彻底的自由就意味着放任自流、学习者会没有责任感,就像“免费”常被当成“没价值”一样。

严格的考评、认证结业机制

如果学习者全程认真参与,学习所有课程内容、参与课程活动、完成课后作业、独立通过课程测评,那他就能拿到课程颁发的证书。证书机制是MOOC的一大特色,尝试解决人们对开放教育的质疑——既然学习者花费了精力学习,那就应该对他们的学习结果给予认可。不过目前大多数证书都还不能与传统的学分和学位文凭对接起来,这正是MOOC的运营者下一步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证不光是对学习者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有了考核和认证机制,学习者更容易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传统公开课中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会有所减少。

专职、诚心的参与者 认真负责的老师、助教

不同于开放课件和网络公开课的顺带而为之,MOOC课程中,课程教师和助教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专注于自己所负责的课程,考虑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形、网络学习者的心理和能力,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制作课程说明,他们出现在视频中对知识点进行生动的讲解,他们混迹于论坛对学习者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

教师如此精心地准备,学习者当然能感受到,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的需求能得到满足,学习者自然会更愿意学习,当然也能学得更好。

具有强烈内驱力、相互帮助的学习者

相比于网络公开课,MOOC的学习者不但有学习的热情,更有实际的行动。他们喜欢跟随老师精心准备的学习材料认真学习、愿意花时间与学习同门课程的其他学习者探讨课程问题,学习者的紧密互助塑造了课程学习的良好氛围。

精雕细琢的内容 学习指导、内容导航

一般每门课程在网站平台上都有相对独立的目录,如课程介绍、课程内容、Wiki、论坛这样划分的一级导航。在“课程说明”中,学习者能了解到开课教师、教学目的、教学时间表、平台工具使用方法等信息。在内容最为丰富的“课程内容”下,往往是按照教学顺序把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组织呈现出来。

课程网页清晰的组织形式使得学习者对课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很容易跟随学习材料一步一步地学完课程内容,当然,必要时他们也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精雕细琢的学习资源 课程开始后,课程教师一般会定期地发布精心设计制作的学习资源。为了方便学习, 这些资源一般都会被划分为许多短小的片段,不过这些片段来源于完整成体系的知识、并且都通过导航精心地组织成为一体,所以不用担心“散”、“碎”的问题。

学习资源的形式主要是文字、视频、小测试、论坛、Wiki以及模拟实验等一些创新的小工具,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经过精心的匹配、设计和优化。以视频为例,视频在在线教育中一直是最广泛使用的形式,但其单向传播的属性注定它会遭受质疑。因此,三巨头都对视频做了改良,将视频按知识点切割成小段自是不必说;视频中老师除了口述讲解还经常把屏幕当白板写写画画、就像写黑板板书一样;学习者可以选择视频的画质、播放速度、是否显示字幕等;视频中往往还会嵌入一些测试习题(更有趣的是,这些题目也许还是授课教师手写的),学习者有多次答题的机会,答题后能立即得到反馈,若选择查看答案则能观看授课教师讲解答案的视频。生成性内容:论坛、Wiki 虽然MOOC更强调既有知识的重复和传递,但平台还是提供了知识创新和生成的途径——课程Wiki和论坛,学习者因此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大的提升潜力。这是MOOC一直期望做的,但MOOC所取得的尝试和成就也实在有限,因为让学习者来生成知识内容,技术工具支持容易实现,但学习者的动机激励却实在太难了。MOOC在主攻知识传授的同时,能适当地留出知识生成的空间,学习者的选择更多,平台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留住他们。无处不在的交互

平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MOOC最重要的几个元素,元素通过互动相互联系起来。教师与学习者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程做出安排、授课讲解知识,学生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学生对老师的测试、作业等要求做出回应,老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MOOC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师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比如教师只管按照科学的体系传递知识、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进度接收学习这些知识;部分测试题目平台可以代替教师给出评价,省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在课后参与讨论,从论坛中充分了解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后续的课程中做出反应(Udacity的某些课程甚至专门开辟了“答疑时间”环节,每节课都有一段老师针对论坛中学生提得最多的问题进行解答的视频)。学习者与学习者

在MOOC的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平台会为每门课程开设一个专门的课程论坛,学习者在此相互认识、讨论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共同学习。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学习者交流足够充分、深入的话,往往能同时生产出新的知识,这正是 “开放教育”的终极理念所倡导的。除了课程论坛,学习者往往还常驻于提供MOOC课程汇总信息的网站(如CourseTalk等),他们甚至还会在线下组织见面会,彼此交流选课、学习的经验,评价、推荐优秀的课程等。

教师、学习者与平台 教师、学习者与平台

授课教师将许多课程内容嵌入到课程平台上,他们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反馈。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小测试、作业、查看帮助、进行模拟实验、撰写课程Wiki,这些也都是在与平台进行交互。像三巨头这样成功的MOOC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体验,学习者在使用平台时就像在与真人交流,轻松愉悦的心情使得课程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

总体来看,MOOC以定制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严格的课程制度为保障,以教师、学习者、平台三要素之间无处不在的交互为经络,以交互产生的各种课程材料为骨肉,由此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第三篇: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尤其是在目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的大气候下,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首先去了解学生,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

进行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对初始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①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②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③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倾向性,包括学习者在接受、加工信息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等。具有稳定性、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了解方法

了解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查阅学习者的人事或学习档案等。

(二)确定初始能力的方法 预备技能的分析: 对学习者预备技能的分析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测。为了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从事新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技能,可先在学习内容分析结果图上设定一个起点,把起点以下的知识与技能作为预备技能,并以此为依据编写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预备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习态度的分析:对态度的测量有问卷、采访、面试、观察、谈话等多种方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方法。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谈举止了解学习态度的方法。

目标技能的分析: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常将这两项分析合在一起进行。可以采用“一般性了解”的方法,也可以将“一般性了解”和“预测”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所谓“一般性了解”,其实就是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查阅考试成绩,或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获得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

“预测”是在一般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门的测试题,测定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与一般性了解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准确。进行预测的过程是:编写测试题→进行学前测试→分析测试结果。

(三)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二是问卷法,即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三是征答法,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太了解,所以在回答问卷或征答表的时候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教师很难一一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给平时还没有注意到自己某些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启发他们正确地选择答案;缺点是问卷中的题目不可能涉及到全体学生所包括的学习风格。第三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不受具体问题的限制,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缺点是如果不能把学习风格的概念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那么学生的陈述就有可能不在学习风格的范围之内。

第四篇: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尤其是在目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的大气候下,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首先去了解学生,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在主体性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着重从那些方面入手呢?究竟应该怎样去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呢?要明白这些问题,有必要搞清楚在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包括哪几个方面,亦即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所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

准备状态。技能是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②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就是目标技能分析。③学习态度分析,如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都是学习态度分析的内容。

(二)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便引起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的定义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的本质的解释基本上是相同的,即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1、关于学习风格的要素

目前关于学习风格的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1)Dun的观点

Dun将学习风格要素分为五大类:一是环境类,包括对学习环境静闹、光线强弱、温度高低、坐姿正规或随便等的偏爱;二是情绪类,包括动机、学习坚持性、学习责任性等;三是社会类,包括独立学习、结伴学习、喜欢与成人或各种不同的人一起学习等;四是生理类,包括对听觉、视觉等刺激的爱好,学习时吃零食,时间节律等;五是心理类,包括分析与综合、对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偏爱、沉思与冲动等。

(2)凯夫的观点

凯夫把学习风格要素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认知风格,包括接受风格、概念化风格与保持风格等;二是情感风格,包括注意风格、期望与动机风格;三是生理风格,包括男性---女性行为、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时间节律、活动性、环境因素等。

(3)我国学者谭顶良的观点

谭顶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他的分类:一是生理要素,包括个体对外界环境生理刺激(如声、光、温等)对一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道的偏爱。二是心理要素,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动的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又包括辨别、归类、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记忆过程中的趋同与趋异、沉思与冲动;情感方面包括理性水平、学习兴趣与好奇、成就动机、控制点、抱负水准、焦虑水平等;意动方面包括坚持性、言语表达、冒险与谨慎、动手操作等。三是社会性要素,包括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4)胡斌武的观点

胡斌武认为,学习活动的进行,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生理、心理状况,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选择某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学习风格,所以,他把学习风格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生理性的,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环境(光、声、温)的选择倾向、对学习时间的偏爱;另一类是心理性的,包括由认知风格、思维风格、信息加工风格等组成的认知要素,由成就动机、抱负水平、焦虑程度等组成的情感要素,由学习信念、意志心理准备、学习积极性等组成的意志品质要素。

比较各家的观点,我们倾向于接受谭顶良先生关于学习风格划分的观点,即把学习风格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心理层面、生理层面、社会层面。在心理层面中又包括认知部分、情感部分和意动部分。

2、学习风格分析的内容:

1)有人提出应从学习的条件、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生理类型等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风格的内容。学习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学习的条件包括: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在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

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所偏爱的态度和方式,它表现出学生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反映了学生在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人格因素有关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在教学设计中,对人格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控制点和焦虑水平这两种因素上。

生理类型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脑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半球的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

2)我们认为,在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时,应从学习风格的组成要素出发,进行分析。我们采纳谭顶良的观点,从五个方面去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即学习风格的认知部分、学习风格的情感部分、学习风格的意动部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部分,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部分这五个方面。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了解

学生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一些背景因素,与具体的学科内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

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海涅克等在1989年指出: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

了解学习者一般特征的主要方法有观察、采访(面试)、填写学生情况调查表和开展态度调查、查阅学习者的人事或学习档案等。

学生的一般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这里只介绍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是: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这样的思维特点构成了中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 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

② 思维有了预计性。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学生有能力去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和策略。

③ 思维的形式化倾向。思维成分逐步发展到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

④ 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从中学开始,学生反省的监控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一般情况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智力活动的过程并对它们加以控制,使得思路更加清晰,判断也更为正确。

⑤ 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思维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的因素,追求个性,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

虽然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具体到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是有所区别的。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下进行;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在理论指导之下,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可见,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存在着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过程,但是这个转化时期并不以初中、高中为界限来划分,而是从初二年级开始到高二年级初步完成并趋向定型的,所以初二年级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期,而高二年级则意味着学生的思维已趋向成熟。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到高中阶段则基本上可以掌握辩证思维的规律了。上面讲的是中学生智能发展的总体趋势,如果具体到不同的学习对象或不同的学科及不同的智能成分时,这种一般趋势又会存在着某些差异。

上面只介绍了小学生和中学生智能、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若想深入了解他们的一般特征,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查阅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及基本情况登记表等,还可以通过观察或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去获得。

(二)初始能力的分析

初始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与这门学科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了解学生的初始能力的意义在于能够确定正确的教学起点。因为当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之间存在着差距,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有障碍;而当教学起点低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学习内容就会出现重复,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确定了学生的初始能力以后,就可以对经过学习内容分析以后选择的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学生尚未掌握的预备技能,删除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目标技能。可见,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与学习内容分析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了解学生的初始能力可以准确地确定教学起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下面将分别介绍进行初始能力分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① 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

预备技能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目标技能分析:在从事新的学习之前,了解学生对目标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工作;

学习态度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

② 确定初始能力的方法

预备技能的分析: 对学习者预备技能的分析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测。为了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从事新的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技能,可先在学习内容分析结果图上设定一个起点,把起点以下的知识与技能作为预备技能,并以此为依据编写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预备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习态度分析:对态度的测量有问卷、采访、面试、观察、谈话等多种方法。谈话法就是通过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方法。观察法则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谈举止了解学习态度的方法。

目标技能分析: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常将这两项分析合在一起进行。可以采用“一般性了解”的方法,也可以将“一般性了解”和“预测”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所谓“一般性了解”,其实就是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查阅考试成绩,或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获得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

“预测”是在一般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门的测试题,测定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与一般性了解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准确。进行预测的过程是:编写测试题→进行学前测试→分析测试结果。

〔编写测试题〕测试题分为两个部分,编写方法是:假定一个教学起点,将教学起点以下的知识和技能编制成测试题目。

〔进行学前测试〕如果测试题中包含测试目标技能的题目,学生就可以从考题中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就相当于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目标技能学生还没有掌握,测试成绩一般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测试之前,最好能说明一下测验的目的,以减少测试结果给部分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分析测试结果〕预测之后,一定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学生的成绩普遍很好,就说明教学起点定得偏低了;如果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就表明教学起点偏高。要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教学起点进行调整。对于前一种情况,最好把教学起点适当提高以后,再进行一次预测,以得到准确的教学起点;对于后一种情况,则应针对卷面所反映的问题,降低教学起点,并从试卷中找出需要补充的预备技能,这样才能使教学起点真正建立在学生的初始能力之上。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① 学习风格的内容

学习风格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下面将从学习的条件、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生理类型等几个方面介绍学习风格的内容。

学习的条件 是指影响学生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了解学生对学习条件的需求,有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的条件包括: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学生感情方面的需要、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学生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来自于学生情绪的要求等。

〔感知或接受刺激的感觉通道〕指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偏爱的感觉通道,这些感觉通道有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和动觉通道等。偏爱视觉通道的学生,习惯利用视觉去感知或接受刺激,这样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阅读教科书来学习知识,即使是在听教师的纯语言讲授时也希望同时看到图片或其它视觉材料。偏重于听觉通道的学生,对语言、音响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所以更喜欢从其他人的讲述中获取知识,而不太愿意通过自学方式理解知识。动觉型的学生则喜欢亲自动手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对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通道相互结合型的,如喜欢同时利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进行学习,如果让这样的学生用电影或录象等视听觉媒体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感情的需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希望经常得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与安慰,而另一些学生则不那么需要,他们能自觉地激发学习动机,坚持不懈地学习,有的学生还表现出了很强的责任心。

〔社会性需要〕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做作业,还有的学生在做练习或复习时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

〔环境和情绪的要求〕包括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觉到的需求。如做作业或复习的时候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看书的时候喜欢吃零食;背书的时候习惯于来回走动;学习时喜欢只留下一盏灯;喜欢坐在校园里看书;感觉到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的学习效率特别高。

认知方式 是指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所偏爱的态度和方式,它表现出学生在组织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反映了学生在知觉、记忆、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每一种认知方式都带有两极性,比如下面将要讲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就分别是同一种认知方式的两个极。每个学生都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并在每一种认知方式中倾向于某一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具有的各种认知方式组合起来运用。学生在认知方式上表现出的倾向性决无好坏之分,而是各有所长。因为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心理活动特征,所以只能说某一种倾向更适合于某一学习情境,而不能说具有某种倾向的学生一定比具有另一种倾向的学生聪明。

作为研究结果,目前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的认知风格主要有这样二种: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沉思型和冲动型,下面将分别加以介绍: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具有场独立性的学生很少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他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他们的自主性比较强,可以靠内在动机进行学习,而不必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称赞。他们喜欢独立地进行学习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把老师教的或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重新组织,进而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只要稍加指导就可以了。这种学生善于学习数学、自然和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类的课程。

具有场依存性的学生很少主动地加工外来信息,即使加工也要参照环境因素。他们喜欢在与人交流的环境中学习,特别希望教师把教学组织得井井有条。他们往往对语文和外语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内容更感兴趣,所以学得也比较好。这种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老师或家长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相反受到一点批评又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经常不断地指出他们做得对的地方,及时予以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沉思型和冲动型〕沉思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逻辑性强,判断性也强;冲动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则以冲动为特征,直觉性强。这两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

沉思型的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时,一般比较谨慎、小心,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只有在对所选择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反复审思之后,确认不会出错的情况下才开始回答问题,所以很少出错,但思考的时间却比较长。这样的学生善于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和小发明、小制作等,但反应偏慢。他们乐意在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意志对其学习活动的影响明显超过了情感所起的作用。

冲动型的学生则很少全面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往往只以一些外部线索为基础,凭直觉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连问题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就开始回答了,所以尽管他们用的时间比较少,但出错率却比较高。这样的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他们乐意在竞争的气氛中学习,情感的介入常常对其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不过,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看,冲动型的学生并不一定比沉思型的学生差。

人格因素 有关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将介绍对控制点和焦虑水平这两种因素的研究结果。

〔控制点〕控制点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如果把这个概念用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就可以理解为:控制点是学生对影响自己学习的某些因素的看法。控制点存在着两种倾向性,即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习结果是由来自于自身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进行的努力完全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而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受着命运、运气、机遇或他人等这样一些难以预料的力量控制,自己的努力无法抵挡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两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具有内部控制倾向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能够取得比较好学习的成绩,所以总是非常努力地学习。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好成绩时,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因而倍受鼓舞,自信心也进一步增强;而不理想的成绩能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富于挑战性,能积极地看待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

与此相反,具有外部控制倾向的学生成就动机相对较低,由于总是在寻找客观原因,缺乏自信,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无能为力。此外,他们不能适时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

〔焦虑水平〕焦虑这个名词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焦虑水平表示出这种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的程度。焦虑水平反映在学生的学习当中有以下两种表现:

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对各种考试或测验都感到非常紧张,特别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以致于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复习及考试、测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减轻教学和测验的压力,以降低他们的动机唤醒水平,帮助他们从高焦虑水平逐渐趋向中等焦虑水平,往往会产生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焦虑水平低的学生,因为对考试结果不太在意,所以一般不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对他们增加教学和测验的压力,以促使他们提高动机水平,使焦虑水平由低向中等转化。

此外,当学生需要完成记忆任务(如背诵课文、公式、定理)时,教师可以有意地提高所有学生的焦虑水平,因为这样做对学生的记忆活动有利;而当某项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思维时,教师则应该注意适当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因为较高的焦虑水平会对解决问题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

生理类型 由于学生的生理类型存在着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在心理能力上表现为左脑半球优势,有的是右脑半球优势,还有的是两个半球的脑功能和谐发展。脑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半球的结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

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某半脑占优势的特点,但是具体到某一项认知任务,每个人都是两个脑半球同时参与工作,只是由于任务的要求和被加工的信息的特点不同,才使得左、右半球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应注意

对学生处于弱势的半脑进行训练,从而促进他们的左右半球脑功能和谐发展。分析学生左右脑功能优势,对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评价方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二是问卷法,即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三是征答法,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太了解,所以在回答问卷或征答表的时候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教师很难一一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给平时还没有注意到自己某些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启发他们正确地选择答案;缺点是问卷中的题目不可能涉及到全体学生所包括的学习风格。第三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不受具体问题的限制,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缺点是如果不能把学习风格的概念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那么学生的陈述就有可能不在学习风格的范围之内。

(来自:开平教师教育网。作者:王海燕 时俊卿)

第五篇: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需求分析

课程的学习者主要下面几个特点:

(1)学习者概况

本课程学员目前为普通专科班,成人业余班两类学员。普通专科班为脱产学习,而成人业余班学员以自学为主。这两类学员已初步具备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但总体看由于是新的课程,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再考虑到将来课程对社会开放的需要,应从教学设计上考虑循序渐进的安排,及顾及成人学习者已有的实际经验。

(2)学习者需求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一般都希望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对今后实际应用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即课程内容应该具备“应用性”和“新”的特点。

(3)学习者学习特点分析

我们过去的课程建设,往往不能真正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及需求出发来考虑问题,而是贪高、求大、求全,这不仅与思想认识有关,也与不了解成人教育有关。下面试对以成人学习者为主的学习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① 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由于学习者大多为在职人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俗称“充电”)。因此,成人学员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而具体的。这与普通高校学生是不一样的。

②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由于成人学习者是在职业余学习,时间紧,各方面负担较重,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依靠自学来完成。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强,希望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此外,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增强,动手有所能力提高。希望在学习上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作法,多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他们自学能力的基础。

③ 注重实际学习效果。电大学生大多属于在职学习,时间比较宝贵,因此,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希望具有实效,能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问题。

④ 学习过程需要得到指导。成人学习者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特别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益的指导与切实的帮助,尤其是如何自学方面的指导。

从反面看,如果我们的课程不能满足上述需求,成人学习者则极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学媒体设计就必须考虑到这诸方面的因素,以适应成人学习者的需求。

四、内容及表现形式设计

本课程网上教学辅导的表现形式有课程使用的网上教学媒体有:教学文件、教学辅导、网络课堂、VOD点播、课程答疑。各项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教学设计方案是地方电大实施教学过程的参考文件。

(2)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主要按照教材的各章主要教学内容提供辅导性介绍,练习题答案,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定期进行的网上辅导文本。具体安排见附表1、2。

(2)网络课堂

该栏目主要有IP课件和直播课堂,IP课件2讲,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方法和主要内容,期末辅导等。

(3)VOD点播

VOD点播的内容为课程录像的内容,共20讲,每讲50分钟。

(4)课程答疑

按照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2次网上实时文本答疑,并将随时进行“在线讨论”的日常答疑,同时也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的问题,答疑的文本将挂到课程网页上。具体安排见附表2。

下载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技术前沿》(研究生)MOOC学习者需求小调查(修改版)

    《教育技术前沿》(研究生)MOOC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者需求小调查 2013年10月身份: (1)硕士研究生(2)博士研究生(3)教师 性别(1)男(2)女 年级(1)一年级(2)二年级(3)三年级 所在学校:是否学习过MOOC......

    学习MOOC心得体会

    学习MOOC心得体会 学习MOOC>心得体会 6月12日>护理学院安排侯XX、董XX两位青年教师,到长沙参加'全国医学院校MOOC(慕课)与医学教育研讨会',通过中山大学王XX教授、中南大学XX医......

    MOOC学习与分析及感悟(共5篇)

    MOOC学习与分析及感悟 任晨 MOOC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译作“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目前国外有Coursera、Udacity、edX为三大课程提供商。国内MOOC平台......

    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

    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者分析

    优点: 从所给的教案部分可以看出这个上课的老师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与过程有个整体性的把握:这些来自初二( 6 )班,年龄在十三四岁之间,语言组织能力弱的学生......

    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诗二首》鉴赏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

    应该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精选合集]

    应该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主要有三点: 1. 有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 2. 学习者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从多种多样的学习起点来看: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