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的共性(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4: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好课堂的共性(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好课堂的共性(最终版)》。

第一篇:好课堂的共性(最终版)

高效课堂——好课堂的共性

作者:李炳亭

课堂作为一种“人本”教育思想的呈现,它考量的是教师的“三观”,即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在我看来,课堂有三个层次,比较低级的课堂可称为“知识课堂”,较高一点的叫“能力课堂”,最高的叫“智慧课堂”。

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时,会很容易引导教师只关注“效益”,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围绕考什么教什么的机械灌输和强化训练“效果”更好,因此,知识课堂常选择对应灌输式教学。然而,一旦将课堂价值定位在“能力”上时,显然能力是无法灌输的,知识能够转化成能力,决定着教学的高度和层次,知识如何转化成能力?这时候,“习”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实,在一般哲学上,都曾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做过分析,“习”即“实践”,也可以理解成“运用”,没有“运用”岂能有“能力”的生成?当我们把“学习”解读为“体验”时,其实就是在主张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多么伟大英明,都无法替代别人去生活、去感受、去成长。我们常说,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教师终究要明白这个道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显然很容易引发歧义。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我以为,那是实践的知识,其实培根原本是知道的,只是他的话被很多中国人断章取义了,他的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那么,从知识到能力如果说动手体验是开关,能力又如何到达智慧?在这方面,可能宗教的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其实,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它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和智慧相近的词汇有感悟、灵性等。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无师自通,而前提是师法自然。从这层意义上,课堂应该着重考虑五个要素:兴趣、质疑、思考、集成与实践。

课堂是个什么地方?

课堂首先是一个“场”,学习场、生活场、生命场。

“课堂对于教师,是一个工作的地方。课堂对于学生,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习知识,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戏、要打架、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

北京教育学院王晓春老师认为:课堂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

那么,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也应该是考量教师如何去营造这个“场”。因此,前文里说,教师80%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点燃、唤醒、激励上,20%的作用体现在对课堂技术流程的掌握上。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高效课堂认为好课需要具备基本的六大共性:

1、学生的课。学生的课对应的是教师的课,或者说学生的课是“学中心”的课,对应的是“教中心”的课。学生的课应体现出学生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的课。学生的课,更是学生自学的课,当然这里的“自学”是“自主学习的简称”,因而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合称为“自学”;

2、动静结合的课。学生是个生命的“活物”,活泼好动原本就是儿童的天性,因为“活”而“动”,因为“动”而更“活”,与“动”相对应的是“静”,与“活”对应的是“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人们一般要求课堂要静,静代表着秩序,而动是失序的。其实,真正的课堂要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无疑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该动时则动,该静时则静,做到动静相宜。比如高效课堂要求,自学时要静中有动,反馈时要动中有静,至于展示,实在应该是动起来。动又包括三动:身动、心动、身动。一味的身动不行,没有身动也不行,更何况身动的课堂至少能练就好身体!

3、师生相生的课。教育既然是人学,那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以发展者的角色得到满足,师生“相生”所对应的是师生“相克”。教育不可以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可以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两者都不是人道的。师生相生意味着两者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长,是班级第51名学生。而学生呢?则意味着被当做教学的第一资源被放大,人人可以为师,这就是高效课堂倡导的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兵兵合组;兵教官、官强兵、兵练官,官兵相长。

4、情感的课。高效课堂注重课堂的“快乐指数”,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课堂学习氛围不浓烈、学习参与度较低,沉闷压抑的课堂一票否决。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方式,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5、注重流程的课。对高效课堂稍作研究者都知道中国教师报曾经在全国率先总结发布高效课堂的九大教学范式,其实认真研究便会发现,所谓“九大范式”都有一根主线,这就是体现在流程上的三大基本环节:“自学——展示——反馈”。一切的好课都应该是从自学开始,然后让学生最大幅度地“暴露”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学习结论,“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情感”、“展示即暴露”。在流程的具体操作上,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反馈,千万不可把反馈理解成“讲授”,即便是讲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展示教师所谓的教学艺术!因此,在高效课堂看来,一切的“教学艺术”都应该出体现服务于学的艺术,或者是指调动学的意识,除此之外,无他!

6、展示的课。高效课堂有个别名叫“展示的课堂”,因而展示是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技术操作上,展示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要求的,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自学,就不会有精彩的展示,展示不彻底就很难组织反馈。在实际的操作上,展示又分为小展示、大展示两种。要求首先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小领袖)的带领下,各组同步走出来“爬黑板”称为“小展示”;教师依据每组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错误”组织反馈称为“大展示”,因而还可以说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当然展示还包含了口头展示。

上一条: 寒假即将到来了,怎样安排小学生的寒假生活

下一条: 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于春祥)相关链接

教学模式变革学习何去何从

小学生学英语是一个以读带其他的过程 性教育不是生理卫生 纠正性教3个误区 如何引导孩子把电脑当工具而非玩具 四大原则教会孩子自主学习

高考取消英语,英语就不重要了吗 浅谈毕业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莫让小学作文评改课变成“批斗会” 靠近学生才是保证教学高效的前提 高效课堂质疑的误区与对策 探究式学习让课堂如此生动 如何有效处理课堂纪律问题 争当“小老师”——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谨防陷入“文海战” 电脑版--百度首页--转码声明

第二篇:高效课堂——好课堂的共性

高效课堂——好课堂的共性

作者:李炳亭

课堂作为一种“人本”教育思想的呈现,它考量的是教师的“三观”,即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

在我看来,课堂有三个层次,比较低级的课堂可称为“知识课堂”,较高一点的叫“能力课堂”,最高的叫“智慧课堂”。

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时,会很容易引导教师只关注“效益”,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围绕考什么教什么的机械灌输和强化训练“效果”更好,因此,知识课堂常选择对应灌输式教学。然而,一旦将课堂价值定位在“能力”上时,显然能力是无法灌输的,知识能够转化成能力,决定着教学的高度和层次,知识如何转化成能力?这时候,“习”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实,在一般哲学上,都曾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做过分析,“习”即“实践”,也可以理解成“运用”,没有“运用”岂能有“能力”的生成?当我们把“学习”解读为“体验”时,其实就是在主张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多么伟大英明,都无法替代别人去生活、去感受、去成长。我们常说,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教师终究要明白这个道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显然很容易引发歧义。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我以为,那是实践的知识,其实培根原本是知道的,只是他的话被很多中国人断章取义了,他的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那么,从知识到能力如果说动手体验是开关,能力又如何到达智慧?在这方面,可能宗教的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其实,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它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和智慧相近的词汇有感悟、灵性等。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无师自通,而前提是师法自然。从这层意义上,课堂应该着重考虑五个要素:兴趣、质疑、思考、集成与实践。

课堂是个什么地方?

课堂首先是一个“场”,学习场、生活场、生命场。

“课堂对于教师,是一个工作的地方。课堂对于学生,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习知识,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戏、要打架、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

北京教育学院王晓春老师认为:课堂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

那么,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也应该是考量教师如何去营造这个“场”。因此,前文里说,教师80%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点燃、唤醒、激励上,20%的作用体现在对课堂技术流程的掌握上。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高效课堂认为好课需要具备基本的六大共性:

1、学生的课。学生的课对应的是教师的课,或者说学生的课是“学中心”的课,对应的是“教中心”的课。学生的课应体现出学生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的课。学生的课,更是学生自学的课,当然这里的“自学”是“自主学习的简称”,因而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合称为“自学”;

2、动静结合的课。学生是个生命的“活物”,活泼好动原本就是儿童的天性,因为“活”而“动”,因为“动”而更“活”,与“动”相对应的是“静”,与“活”对应的是“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人们一般要求课堂要静,静代表着秩序,而动是失序的。其实,真正的课堂要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无疑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该动时则动,该静时则静,做到动静相宜。比如高效课堂要求,自学时要静中有动,反馈时要动中有静,至于展示,实在应该是动起来。动又包括三动:身动、心动、身动。一味的身动不行,没有身动也不行,更何况身动的课堂至少能练就好身体!

3、师生相生的课。教育既然是人学,那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以发展者的角色得到满足,师生“相生”所对应的是师生“相克”。教育不可以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可以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两者都不是人道的。师生相生意味着两者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长,是班级第51名学生。而学生呢?则意味着被当做教学的第一资源被放大,人人可以为师,这就是高效课堂倡导的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兵兵合组;兵教官、官强兵、兵练官,官兵相长。

4、情感的课。高效课堂注重课堂的“快乐指数”,实行“一票否决制”,对课堂学习氛围不浓烈、学习参与度较低,沉闷压抑的课堂一票否决。学生的生命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方式,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5、注重流程的课。对高效课堂稍作研究者都知道中国教师报曾经在全国率先总结发布高效课堂的九大教学范式,其实认真研究便会发现,所谓“九大范式”都有一根主线,这就是体现在流程上的三大基本环节:“自学——展示——反馈”。一切的好课都应该是从自学开始,然后让学生最大幅度地“暴露”学习过程、学习情感、学习结论,“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展示即发表”、“展示即情感”、“展示即暴露”。在流程的具体操作上,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反馈,千万不可把反馈理解成“讲授”,即便是讲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展示教师所谓的教学艺术!因此,在高效课堂看来,一切的“教学艺术”都应该出体现服务于学的艺术,或者是指调动学的意识,除此之外,无他!

6、展示的课。高效课堂有个别名叫“展示的课堂”,因而展示是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技术操作上,展示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要求的,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自学,就不会有精彩的展示,展示不彻底就很难组织反馈。在实际的操作上,展示又分为小展示、大展示两种。要求首先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小领袖)的带领下,各组同步走出来“爬黑板”称为“小展示”;教师依据每组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错误”组织反馈称为“大展示”,因而还可以说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当然展示还包含了口头展示。

第三篇:好课堂共性高效课堂体会

好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水磨小学

陈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好课堂的途径。所谓“好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好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好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好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好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好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特此说明。)

最后总结:好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好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一定会取得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四篇:关注好课共性 优化教学设计

关注好课共性优化教学设计

[摘要]文章以作者一次参赛的教学设计为例,从“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四个方面谈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和感悟,提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更多地去研究好课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6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既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又决定着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成为众多一线教师努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于2014年5月曾参加过上虞区优质课的评比,在历时一周的备课中,六易其稿,最终以“紧扣课标、关注学情、强化主体、彰显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获得了一等奖。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鸦片战争的烽烟》这节课参赛的教学设计,谈谈一节好课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供同行参考。

一、紧扣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紧扣课标,就等于抓住了一节课的灵魂,它让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例如笔者在对《鸦片战争的烽烟》进行教学设计前,认真研读了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清楚了课标对这节课的导向后,经过综合考虑,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四个:(1)知道鸦片战争的概况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其理由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清政府势必要将它转嫁给老百姓,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同时五口通商后,英国的商品输入势必使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部分手工业者破产失业,这两条必然会促使人民对政府不满,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确定这个教学目标就体现了课标2-3-8的要求。(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其理由是: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的各种危机以及与西方越拉越大的差距早就注定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通过对中英双方差距的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也对后来清政府对外战争胜少败多更好理解了。所以确定这个目标也体现了课标2-3-8的要求。(3)学会初步评价林则徐。其理由是:尽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抗战牺牲,但是就个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来说他要远逊于林则徐。同时,教材对林则徐的介绍也仅仅局限于他主张禁烟和虎门销烟。因此学生对林则徐的评价肯定是不全面的,初步评价还是比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的。(4)通过自主学习和习题的训练,学生能感受到本学科的一个特点,即“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其理由是:从考试的角度上看,命题者在命题时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查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答题方法。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增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识与能力。

有了课标作向导和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正如赵亚夫教授所讲的那样:“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抑或说为什么教,都是由他确认的教学目标决定的。”

二、关注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学情如同课标一样都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了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例如笔者在设计《鸦片战争的烽烟》的导入环节时,最初选取了虎门销烟的纪念碑图片作为导入的素材,试教时效果非常不好,因为学生不认识烟枪为何物。于是重新选择了一段《鸦片战争》的视频作为导入的素材。由于视频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再现鸦片战争历史风云,非常符合学生的胃口,结果一上课就将学生的眼球抓住了。导入过程如下:“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师:视频中交战的双方是谁和谁?生:中国清朝军队和英国军队。师:视频再现了当年中英双方交战的场景,我们后人将这场战争称为什么战争?生:鸦片战争。师:回答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鸦片战争的烽烟,去了解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往事吧。”这样的导入显得极为简洁流畅。

为了确定教材的重难点,笔者特地让班上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水平与能力相当于城里学校的普通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然后告诉笔者,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有疑问,对于鸦片战争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想知道哪些内容。之后笔者再结合课标要求、学情和教材内容后,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教学难点定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1.虎门销烟为什么不是用火烧而是用水和生石灰销毁?2.英国远离中国,为啥敢单挑中国?现在笔者以自己在赛课中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例,来说明关注学情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的表格,通过分析左边的内容,完成右边的表格内容。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部分内容中国被破坏的主权

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会审公廨中规定外国领事可以和清朝官员共同参与案件的审理

师:香港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哪方面的主权?生:领土主权。师:不错!请同学们模仿第一项所填的内容,说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这一条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生:关税主权。师:很好,是中国关税自主权。那么第三项内容破坏了我国哪方面的主权?生:审理权。师:不错,专有名词叫做司法主权。师:上述三项主权本来是由我国独立行使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还能不能独立行使?生:不能!师:这说明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地位是不是开始丧失了?生:是的。师:鸦片战争除了这条影响以外,书上还有哪一句话?生: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师:请看多媒体。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主要指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师:根据刚才的表格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丧失了几项独立自主的权利?生:三项。师:有没有完全丧失所有的主权?生:没有。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制度被废除了吗?生:没有!师:五口通商以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英国的商品输入破坏了,中国也慢慢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现在你理解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句话的含义了吗?生:明白了。以上每条结论的得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的,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由于笔者对学情的准确把握,选择了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循循善诱,让答案从学生口中得出,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强化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与两大因素有关,一种是来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点滴成功,另一种是教师营造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点滴的成功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和赏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应以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思考都能回答得上来为标准。例如笔者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烽烟》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能看懂内容(教材第八十八页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的情况,设计了四个问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线)是什么?2.林则徐为什么极力主张禁烟?3.英国为什么要将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4.英国将鸦片战争一直称为“通商战争”,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学生只要能认真看书,基本都能回答上来,即使回答得不是十分准确,也是八九不离十。这让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进而平添了一份自信,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再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英国为什么敢对中国清政府发动鸦片战争”这一问题时,笔者为他们补充了四则材料。学生有了四则材料作支撑就有话可说,结果课堂讨论的氛围很好,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与教师能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分不开,且二者是互相影响的。营造良好气氛的方法有很多,略举两例。比如:用微笑感染学生。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让课堂气氛和谐。如果教师老是板着脸、虎着脸、黑着脸,那么他(她)的课堂注定是压抑的、烦闷的。再比如:学会欣赏学生。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教师要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给每个学生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去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感。记得泰戈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笔者都会给予表扬,从不吝啬。下面是笔者赛课中的一个片断。师:同学们刚才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林则徐很高的评价,历史上也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民族英雄”。除了“民族英雄”这个荣誉称号外,如果让你给他一个荣誉称号,你会给他什么?生:禁烟形象大使、缉毒英雄、禁烟明星、禁烟达人„„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极富时代特色!学生听后会心一笑,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了,这就促使其他的学生更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良性循环。

四、彰显特色,善用灵动的教学语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语言作支撑,就会让课堂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好课,都会彰显出授课者独特的语言特色:有的形象生动,有的言简意赅,有的准确真实,有的通俗易懂,有的绘声绘色,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深入浅出,有的抑扬顿挫。效果不佳的课堂,语言往往也都有它们的共同点,比如:或平淡乏味,或词不达意,或言不传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善用灵动的教学语言来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实践证明灵动的教学语言确实让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借口时笔者是这样讲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让中国的老百姓很开心,让道光皇帝很长脸,但是谁却很受伤?生:英国。师:所以虎门销烟的消息一传回英国,英国的统治者就大为光火:我们一定得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让中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多姿多彩!于是英国派出远征舰队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再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英国为什么敢单挑中国”这个问题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从同学们分析的结果来看,英国虽然小,但是却很强大!中国虽然很大,但是只有重量!如果双方PK 的话,谁将会被KO?生:中国。这两个片断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教学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时笔者用悲壮低沉的声音说道:在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KO在地!从刚才的视频中也可以看出来。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尽管无力挽回败局,但是一些爱国官兵仍然奋起抵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和缅怀几位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对爱国将领肃然起敬。在讲结束语的时候,笔者用略带忧伤的口吻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拉开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岁月的序幕。鸦片战争的烽烟早已随风散去,但是它却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伤痛。十四年后,烽烟再起,又一场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伤痛呢?敬请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听了以后全都沉默了,笔者知道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受到了感染。

以上四条认识和感悟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在赛课过程中的一次集中运用,它们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基本要素。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握好这些基本要素,结合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努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特色的课堂,凸显个性,彰显特色。

[ 参考文献 ]

[1]赵亚夫,徐锡成,刘红梅.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徐世贵.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2.(责任编辑庞丹丹)

第五篇: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具有共同特征,其中均推崇诚信、创新、开拓进取、以人为本、善于学习等价值理念。学习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正处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企业文化;共性;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top-grade or well-known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is got from the process, of whichare very important honesty,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human-centered,learning-orientation, etc.They can be useful to corporations in building their own corporate culture.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common characteristic;enlightenment

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重要原因,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世界500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事企业文化研究长达20年之久的清华大学的张德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的趋势,对于一个成熟企业而言,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影响,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国内外对此

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确定的。笔者所谈及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且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一个的有机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笔者重点探讨的是促进企业文化各组成部分有机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等,它们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二、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

大凡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无论是位列世界500强的还是虽在500强之外但仍属国际知名的企业,多建设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分析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发现普遍具有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其中,最为推崇诚信、创新、以人为本、善于学习、开拓进取等价值理念,诚信和创新进取理念是核心。

(一)反映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哲学观和文化素养,但经营者本人以及被经[1]

营企业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取舍都只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另外,但凡文化又总离不开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底蕴均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背景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具有明显差异。企业文化无不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就没有了文化底蕴,不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沦为形式。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使我国的企业普遍具有“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文化特点;美国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同样也是其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意识的影响十分巨大。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仁修德,济世养生”,以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为核心概念。中国航空业发展最快的海南航空公司,其企业标志以“生生不息”为创意,“生生”是佛家的本初理念。这些事例一方面证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调和统一,也是企业文化协调属性的体现之一。

(二)坚持诚信,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印象。在现代社会中,美好的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日益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形象力是文化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子:一是企业信誉。把企业道德当作一种责任,从顾客或客户的关切点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道德责任结合起来。二是企业美誉度,即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认可程度,包括对产品质量、服务、企业经营理念的美誉等。三是市场亲和力。海尔的产品广为社会认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尔的市场亲和力好。为此,企业应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社会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等。一个诚信的形象,将维系顾客或客户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练,整个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思索,对于行为正当性的判断已经取得高度的相似和一致。孔子的“天下归仁”与耶稣的“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人”隐含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与耶稣所说的“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也是同一的——人公正的灵魂。也就是说,公理道德具有世界的普遍一致性。作为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道德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凭借而获胜所必须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公理道德的尊重已经构成企业生命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经济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信用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对道德的尊重,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也自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在我国,无商不奸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着许多私营企业领导的头脑,这给一些领导以误导, 认为非奸不能赚钱。然而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长期靠“奸”发展,破坏道德秩序带给企业的隐性打击,其力度绝对是毁灭性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裁判,不允许有违背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的存在,诚信经济已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在《财富》100强中,55%的公司声称“诚信”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香港富豪李嘉诚以拥有188亿美元跻身全球第十大富豪,他认为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他曾说:“绝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那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在3-5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上述观念问题不容忽略。[4]

(三)具备创新、超前意识,追求卓越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而且必须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以改革的勇气促进和实施创新,以制度建设保障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大胆[3][2]

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任何求大发展的企业必备的精神,特别是进入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和源泉。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又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匹配。而所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经营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超前意识,具备勇于竞争、争创一流和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创一流的精神是强烈危机意识的反应,它带来的是强烈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等,是实现

[5]持续和超常发展的内在动力。

美国最权威的三家管理机构——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企业的跟踪研究后,在联合撰写的《关于企业增长的报告》中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不断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的“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6]主要有:(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它创新的先导。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2)技术创新。瞄准科技前沿,调动广大管理者、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

(3)产品创新。“产品常新,企业常青”,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4)组织结构创新。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5)决策方式创新。由传统的决策模式向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性。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从而把关心人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该理论的本质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下,管理的重心更注重人的因素,重点是如何发掘员工的智能资源,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

[7]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在管理上,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决策上,重视员工民主参与;在奖励机制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上,把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与员工平等相处放在重要地位。为此,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8]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五)把握准最佳的“度”

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最佳度的把握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宏观上看,如同政治上改革与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成本、规模扩张与稳步发展、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无论企业的战略是阳刚的还是阴柔的,是鼓励风险快速创新的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的,本质上讲都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大做强,但是欲速则不达。对扩张速度的把握是决定企业生死的要素之一,对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或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中国很多企业比如习酒、巨人、飞

龙集团的失利,都有在取得成功后急剧扩张的原因。万科董事长王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超过25%的利润不赚。这个原则发人深思!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管理同样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团队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沟通反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很多研究也已表明,过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比不创新更为不利。这些无不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证明了古老中国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堕落的象征。

(六)注重实施国际品牌战略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国际品牌意识,许多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在国际上知名度却不高。比如说龙井茶、乌龙茶,我国号称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印度、斯利兰卡、中国),但在茶叶方面最受益的却是生产茶叶很少的英国,因为它有一个国际品牌(立顿)把全球茶叶的相当利润拿走了。[10]加入WTO后,衡量企业业绩、企业实力的尺度被放大到整个国际市场。企业不能再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来要求品牌建设,而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准来重新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讲,是一种眼光、胸襟、智慧、意志力等各方面的借鉴和考验。品牌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创名牌的物质技术条件,更重要的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七)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完善企业文化

国外许多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当杰克•韦尔奇带来新的理念时,通用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而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主流,企业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现代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既要了解企业是在发展变化的,又要具体地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2] 林毅.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征及其启示[J].科技资讯,2006(31):236.[3] 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4] 淞泉.商道如水[M].吉林出版集团,2006:9.[5] 余大亮.论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J].贵州社会科学,2001(04):46-50.[6] 吉福林.21世纪企业文化的八大特征[J].商业研究,2001(11):171-173.[7] Terrence E.Deal, Allan A.Kennedy.Corporate Culture [M].American Academic Press, 2001.01.[8] 韩铭珊.论中国保险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7.04:42-45.[9] 王石.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M].中信出版社,2006:1.[10] 王辉.品牌短缺难以立足世界之林[N].中国质量报,2004-08-23(2).[2][9]

下载好课堂的共性(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课堂的共性(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企业文化共性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成为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或知名......

    共性内容

    共性内容 1.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建设,以及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应关未关或关......

    共性档案

    (一) 共性档案 1、 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①、2009-2010学年龙泉小学创建卫生县城背景材料 ②、2010-2011学年龙泉小学创建卫生县城背景材料 ③、育文明之花、铸和谐发展(学校近几......

    中国当代好课堂

    “中国当代好课堂”培训 心得体会 六枝特区郎岱镇第一中学蒋雪峰 2016年11月11日至2016年11月13日,我带队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及特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国当代好课堂”走进六......

    共性总结(合集五篇)

    省林规院共性目标管理责任书自查报告 一、党的建设责任目标 (一)领导班子团结,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好,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指示坚决。(20分) 院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和......

    党支部共性承诺

    党支部共性承诺 一、坚定信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和权力观。 二、爱岗敬业。立足本职、恪尽......

    优秀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优秀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开始成为公认的管理学概念,并在国内外管理学著作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和反复论述。企业文化被提到了管理理论的重要位置。而且,......

    妇幼保健院共性工作

    2012年8月份工作要点 一、院部长期工作要点 1、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 2、爱婴医院复审工作。 3、建设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 4、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第二周期工作。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