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手掌印画:小手大树
小班手掌印画:小手大树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对颜色非常有兴趣,总是在寻找机会来涂一涂,画一画,而小班的幼儿更是对色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即使在活动的时候弄的满手都是颜料也乐此不疲。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本次的《小手大树》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来印画,为大树妈妈添画树叶。在合作作画过程中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活动学会一些简单的交往和协作的技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愉快。
活动目标:
1.观察手的形态,了解手的各部分。2.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手型进行舔画树叶。3.懂得爱惜自己及同伴的作品。活动准备:
没有树叶的大树妈妈;每桌一盘绿色、黄色颜料;抹布; 伤心流泪的大树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在《秋风起来了》这首歌曲声中进场,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在音乐声中跳舞。
二、表扬小手,探索小手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那你们可知道你的小手长什么样子的呀? 师:我们的五个手指头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们的小手像什么呢?我们的小手能帮我们做哪些事情呢?
师:小朋友真聪明,小手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就比如说我们的小手可以当树叶,跳小手舞,那我们一起再来把小手当树叶来跳一次舞吧。
三、示范手印画
师: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大树妈妈可伤心了。(出示没有叶子的大树妈妈图片)这可怎么办呢?
师:我的小手听到了,连忙跑过来对大树妈妈说:“大树妈妈别伤心,我来帮你找宝宝。”我的小手找啊找,找到绿颜色,压一压,小手穿上绿衣裳。躺在树干旁边,印一印,哈哈,大树妈妈长出绿叶子喽。小手擦擦,我要去找黄颜色,压一压,小手穿上黄衣裳。躺在树干旁边,印一印,哦,大树妈妈长出黄叶子啦!
师:大树妈妈有了宝宝真开心!谁也来给大树妈妈送点宝宝?(教师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
师:我们真了不起,给大树妈妈送来了那么多的宝宝,大树妈妈谢谢你们!(把大树的嘴巴转个个儿,大树妈妈就笑了。)
四、幼儿操作
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我们去树林里帮助其他的树妈妈吧。伴着轻音乐,慢慢的掀开布帘,邀请幼儿参与。
师:我们宝宝帮助了大树妈妈,大树妈妈们非常开心,她们说:“谢谢小七班的小朋友。”
五、结束
师:那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找找树叶宝宝吧。
课后反思:
由于道具的准备充分,幼儿们都很乐意为掉了树叶的大树妈妈来添画树叶。从现场可以看到,由于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在老师示范之后,小朋友就跃跃欲试了。等到请小朋友独自操作时候,大家都积极参加。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在教师示范环节中,由于事先没有提醒幼儿要把衣服卷上去,省的把衣服弄脏掉,所以在幼儿单独操作时候,个别孩子的衣服弄脏了,应该事前就强调清楚。同时,在示范的时候,为了让示范更加形象,也为了增加趣味性,可是试着编一下儿歌,边念儿歌边让幼儿印花,这样会更让幼儿更感兴趣,也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第二篇:小班手指印画
小班手指印画“小鸭子”教学活动设计
本活动的教学要求是让小班幼比学会用大拇指和小指印出鸭子的外形特 征,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活动前给每组幼儿准备一只调色盘,内装黄、桔 红、蓝三种颜料,中间一格装点清水.棉签棒、纸张与幼儿人数相等.活动过程 如下:、一开始部分 复习《手指歌况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附后)。二基本部分 1.导入新课。老师:“大拇指哥哥和小指妹妹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请 他们一起做游戏。” 2.老师边弓仁解边示范:“大拇指哥哥穿着黄颜色的衣服先出来了。”(用大拇 指蘸上黄颜料在纸上按出一个个印子,见图一)“小指妹妹一也穿着黄衣服出来了,有的站在哥哥的前面,有的站在哥哥的后 不环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上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下面。”(用小指蘸上黄颜料在大拇指印的上下左右各按一下,见图二)“他们手拉手是对好朋友。”(老师用棉签棒蘸上桔红颤料把大指印和小指印分别连起米,见图三)“小指妹妹一可爱漂亮了,她要戴上一只美丽的蝴蝶结。”(用标签棒蘸上枯红颜料画,见图四)“他们游戏做得很好,我们奖给他们一颗小豆豆,大拇指哥哥说„小指妹妹比我小,让她吃这颗豆豆‟。”(用原来的棉签棒蘸上深蓝......(本文共计1页)[继续阅读本文]
第三篇:我的手掌印说课稿
中班美术活动《我的手掌印——动物园》
领域:艺术(美术)活动 年龄:中班(4-6岁)设计意图:
《指南》中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次教学活动,我选取的是绘本《我的手掌印——动物园》,其中的内容全部都是由手掌印画来表现的,十分新颖有趣,它们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绘本材料,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让绘本活动与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孩子用手印画的方式来表现形态各异的动物们。活动目标(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感受手掌印画的有趣和多变,并喜欢小动物。2.尝试运用添画、组合的方法进行手掌印画活动。3.理解画面,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有用图案完成装饰画的能力 2.物质环境准备
课件《我的手掌印——动物画》,绘本,图画纸,记号笔,颜料,抹布,桌布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与欣赏 1.绘本欣赏
师:今天,我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动物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在这个故事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幼儿欣赏故事 师:在这个故事里,你看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么?(故事中的人物、动物都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变化出来的)
师: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我的手掌印——动物园》
3、感受手掌印的变化
师:刚才在故事中五颜六色的手掌印都变成了什么?
师:手掌印真神奇,变出了这么多东西!有趣么?你最喜欢哪一个?
师:它是怎么变出来的?(由几个手掌印、手指的方向、变化等,添上了什么)师:变出的东西可真多,除了这些,你的手掌印又会变成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二)探索与尝试
师:哇,听你们一说,我也忍不住想来变一变,那我的一个手掌印可以变成两只小兔子么?
师:伸出小手,亲亲颜料,亲亲白纸,用力压一压,123拿起来(可以是一个或是两个、多个手掌印组合起来)印好后,拿起抹布擦一擦。
师:我要变了,拿起勾线笔,添上眼睛和嘴巴,这可以变成什么呢?变个胡萝卜。爸爸妈妈。我和弟弟还看见两只兔子相亲相爱,准备分享胡萝卜呢!
师:爸爸妈妈我们一家人还会看见什么呢?相信你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印一印、变一变了,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变一变,尽量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样。先变好的可以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三)展示与评价
请幼儿把自己的手掌印画放到前面的白板上。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这回动物园里会变得更热闹了,这是谁变的?变成了什么?你是怎么变的呢? 请1-2名幼儿说一说。
师:手掌印画变出了这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师幼共同讲故事。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自己设计好的动物手掌印画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书,放在美术区角展示。
第四篇:小班手指印画:苹果树
小班手指印画:苹果树
小班手指印画:苹果树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初步体验用“点”、“提“的动作点画苹果。
2、乐意参加美术活动,并能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颜料盒、红色颜料、棉花、画有苹果树的纸每人一张、苹果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通过讨论苹果的外形特点导入话题。
老师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非常有营养的水果。
——小朋友们喜欢吃苹果吗?
2、老师带着大家“开车”去“苹果园”参观一下,老师出示画有苹果园的画,边念“苹果苹果变变变,大红苹果变出来”边用手指印出红红的苹果。
——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是怎么把苹果变出来的?
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示范,请几名幼儿上来试一试。
3、老师说明注意事项。
4、幼儿动手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5、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画好的苹果树举起来,让老师还有其它小朋友欣赏一下。
活动反思
活动前的准备有些不足,没有考虑到纸张的色彩问题,如果用绿色的纸张画树视觉效果会更好,还有孩子擦手用的毛巾干湿问题,没有考虑到干毛巾擦手擦不干净的问题,应该将毛巾稍微弄湿,效果会比较好,在环节的设置上,开小汽车去果园部分应该配上一些音乐,增加趣味性,对幼儿操作的部分要求不够详细,在操作方面幼儿的表现比较好,基本能达到我设置的要求,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活动比较成功。
第五篇:小班手指印画说课稿
小班手指印画说课稿:小蝌蚪找妈妈
小班手指印画说课稿:小蝌蚪找妈妈
一、设计意图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说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以图片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出现青蛙妈妈的图片)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说:“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出示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的图片。)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三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