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详案

时间:2019-05-13 04:1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角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角详案》。

第一篇:认识角详案

认识角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角、能识记理解和应用,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能画出角的平面图。

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喜欢剪纸吗?(生)

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上剪纸课。他们桌上都有什么呢?(生)

2、引入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看两位小朋友,他们已经剪出了什么呢?(生:男生剪出了五角星、女生剪出了三角形)

注意听好了,五角星和三角形,都提到了哪个字?(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

(二)、初步认识

1、指角

师:你认为五角星的角在哪?谁来指一指?

学生指完后纠正:在指角时要沿着边指出角(边说边指)三角形的角在哪呢?谁再来正确的指一指?(生)

师:在桌面上的物体中也有角,你能找出它们吗?(学生指一指)提示:钟面上也有角呢?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发现?

2、生活中的角

师:刚才在剪纸课上发现好多物体上有角,那我们周围哪里也有角呢?(生)

3、抽象出角

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很多角,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角画下来!(1)出示图,师:我们可以沿着它的边把这些角画出来(边指边说)(2)现在老师就拿这把三角尺把这个角(指)画下来(3)这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圆弧表示

(4)我们还可以把纸工袋和钟面上的角画下来(出示),并用圆弧表示。(5)小结: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

4、摸角

师:我们和三角尺上的其中一个角来个亲密接触,好吗?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角,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这边刺手(我们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并板书)

其它地方平平的,滑滑的?(师问:为什么平平滑滑的?)因为它是直直的。(板书)

(师:这条直直的叫做角的边,这边也是)

归纳:大家来看看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指着板书“直直的”:这两条边是怎样的?生:直直的。

5、判断角

师:小兔子过来考考大家,看它带来了什么题目?(出示想想做做1)

请大家用手势做判断,如果是角作出

,如果不是角作出

。师:从左边起第1个是不是角?(生)为什么是角?(生: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这两条边师是怎样的?(指板书)直直的。

第2个呢?(生)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

第3个呢?为什么是角?

第4个呢?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没有顶点,两边都是弯的)

第5个呢?为什么是角?

师:小兔子为同学们的聪明感到高兴,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角上画圆弧,表示第1、3、5个是角。(课件出示)

6、找角

师:这时小兔子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这次它带来了什么题目?

(出示想想做做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先表示出角,再填各有几个角? 师:谁来展示第一张图?

(生实物投影)问:(1)你找到几个角?(1个)

(2)指一指角。

(3)为什么上面不是角?(有一条边是弯的)

鼓励:说的真棒!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第二张图?

(1)你找到几个角?(3个)

(2)指一指角。(找到3个角)师:第3张图谁再来交流一下?(1)你找到几个角?(2个)(2)指一指角。

(3)为什么上面不是角?(有一条边是弯的)师:最后一张图谁来交流呢?

(1)你找到几个角?(5个)(2)指一指角。(找到5个角)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都能找到角表示出来。

(三)、比较角的大小

师:接下来我们要和角有更亲密的接触了,同学们想不想?

(一)、下面我们就要用两根硬纸条和螺丝制作一个活动角(边说边拿)。

请同学们拿出来,跟着金老师一起动手,注意看好了!(实物投影)第一步,先把螺丝帽拧开,放好; 第二步,让螺丝穿过硬纸条的小孔; 第三步,把螺丝帽再拧紧。

(二)、师:做好的请把角举起来(教师巡视,选择大小不同的角,选3位)

刚才老师特别挑了3位小朋友制作的角,请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

么?(生回答,这个大,那个小)

师:对的,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问:那为什么角有大有小呢?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回答出来。

预设:生回答:我这样往外张开大一些,角就会大,往里面收一些,角就会小。

师:是的,这位小朋友说的真棒!把角的两边往外张开大一些,角会变大,把角的两边收拢些,角就变小,说明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课件出示)

(三)、想想做做3 师: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那小兔子哥哥的题目一定难不倒大家了!

师:小兔子哥哥,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不过要得到礼物就要回答它带来的问题,小朋友们有信心吗?(出示钟面)

师: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回答后问:为什么这个角最大?(角的两边张开的最大)

为什么最小?(角的两边张开的最小

(四)、红蓝角之争

1、蓝角说:我和你一样大 红角说:明明我大 师:你们认为谁说得对?

预设:

1、红角说得对。(为什么?)

2、蓝角说得对。(为什么?)

2、师:到底是红角和蓝角一样大,还是红角大呢?

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比较吗? 预设:提出方法,如果没有

师:老师有个好方法,看是红角大还是红角和蓝角一样大。想不想看一下,想看就要睁大眼睛看好了。

3、师:我们让蓝角慢慢接近红角(课件展示到重合)

我们发现红角和蓝角“两条边”怎么样?生回答。生回答不出老师说:(像这样我们数学上成为“重合”)

两条边重合说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怎么样?

预设:一样大。鼓励:你们说的真好!

既然这两个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一样大,那你们说是红角和蓝角一样大还是红角大?

预设:正确的(鼓励)

激情:这个小朋友真棒,确实红角和蓝角一样大。

4、教师指着大屏幕的重合的角说虽然红角的边长一些,蓝角的边短一些,但是这两个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说明这两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一样大

这就说明红角和蓝角的大小是相等的。这些教师小结,不要提问了。请小朋友认真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没有关系?(角两边的长度没有关系)师:真是个聪明绝顶的小朋友,确实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掌声送给他!出示课件,师再提问: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刚才我们学过的,角的大小是到底跟什么有关?哦,这个小朋友学得真好,同样掌声送给他。确实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想想做做4

1、师: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角两边的长度无关后,下面的问题一定难不倒聪明的小朋友们。(课件出示两把尺)

2、大屏幕上三角尺的这个角(教师指定一个角,下边的锐角),和老师手里的三角尺的这个角(指定),这两个角的大小是怎样的?尽量指优秀学生。预设学生说错,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你认为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请你上来比一比。

师:(学生摆好后)师说: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请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角大小是-------

说完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3、再指大屏幕的直角,和老师手里的三角尺的直角,这两个角大小怎么样?请你上来比一比?(学生摆好后)请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角大小是-------

说完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4、能不能再找出相等的角了?谁愿意上来。

师:(简单评价),哦,这两个角也相等,(仍然这个学生,时间多可以换个学生)提问:有没有相等了?

这里有两把大的三角尺,小朋友们认为这两把三角尺上的角和(你们手上或老师手上)这两把三角尺上的角的大小怎么样?(生回答)有什么好方法去比比看吗?]这些删掉

3、师:为什么这些角都一样大呢?

(先放手让学生说)

教师总结说: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如果两个角的边重合了,说明两个角张开的大小是一样的,这两个角也就一样大。

(六)、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师:刚才同学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如果只给你一张纸,你能折出角吗?折一折,并表示出角。交流。

1、你是怎么折的?

2、怎么表示角的?(圆弧)

师:现在可以同桌互相比比看看谁折的角比较大,可以移一移,看一看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苏教版二下认识角(详案)

认识角(详案)

【教学内容】

二上课本第64—6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图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1. 回顾认识的平面图形。

2、出示主题图。提问: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中你发现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PPT演示,平面图形闪)

指名说说。(规范语言:

的面是

形的)

3、如果现在我把这些图形放在信封里(PPT演示),你能从信封中快速地摸出圆吗?想一想,圆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能能你一些启发呢?

4:揭题:是的,其他图形都有角。到底角是什么形状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认识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一)观察感知,初步认识角 1:初步认识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角吗?来,把角指给你的同桌看看。谁愿意来试试。

有小朋友指的是这个(手指点),那我把它剪下来,好像不行。看来,指角不能仅仅指这个点,看仔细了。你能像这样,在数学书封面上再找一个角指给你的同桌看看吗?(指名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2:主题图中找角

小朋友们,其实角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你能不能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手指主题图)把角找出来?

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1):抽离出数学角

刚才小朋友在物体的面上找到了很多角。瞧,这些图形都是角。(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观察下,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看看哪个小朋友发现的多? 预设:(1)尖尖的(2)直直的线

反馈:这些角都有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小朋友还发现,这些角都有直直的线,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点画点,板书顶点,在从顶点除法,画直线),我们一般画一条弧线表示这是一个角。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你能不能指出这个角(大屏幕中的一个角)的顶点和边呢?

(指边),如果只是指一点,不妨说:这是边?应该怎么指?纠正指边的方法。

(二):判断比较,内化特征

1:判断角

小朋友,你们与角交上朋友了吗?我们来玩一个快速反应的游戏。下面哪些图形是角?是角的我们用“√”表示,不是角的,我们用“×”表示。我说一二三,大家一起判断,行不行?

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为什么1号和3号图形都是角?你能用角的特点来说明,真棒。谢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谢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让大家知道了怎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2:数角

呀,角又跑了,它藏到图形中去了。你能找到它吗?来,让我们数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如果能像老师那样标上符号那就更好了。找完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你找的角在哪里?

交流图形1:在第一个图形上,有不同的想法了?你认为这图形有几个角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错的同学说说理由后改正,对的小朋友,找一个最有挑战性的,说说到底藏了几个角。好不好?改好以后,把作业纸放桌角。

三:比较辨析,体验角的大小。1:钟面感知角有大小

角,不仅有各部分的名称,角,还能发生变化呢!我们知道,钟面上,分针和时针能形成角。时间走啊,走啊。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形成了3个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刚才的发现非常重要,看来大家已经对角的变化有了一些了解。

2:扇子的开合体验角的变化

刚才是在钟面上,我们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我们慢慢打开扇子,你能发现扇面上的角有什么变化吗?来,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那怎么让角变大呢?如果要让角变小,我又该怎么办?(角的边拉开的大,角就大了),3:自己动手体验角的变化。(活动角)

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试试,我为小朋友准备了活动角,它能张开,也能合拢。同学们,你能用它来造一个角吗?同桌两人比一比,说一说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你能使你手里的角变小吗?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把角变小的? 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还能更小一些吗?

现在要把你手上的角变大一些,怎么办?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还能更大一些吗?说说看,你是怎么让角变大一些,再大一些的呢?

4:综合运用——折纸

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那你们愿不愿意接受高难度的挑战?听好要求,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在这长方形的纸上折一次,折出一个新的角吗?折好后,不妨向你的同桌介绍介绍新角的顶点和边就更厉害了。

资源:把原来的角也当成新角。刚才这位小朋友一下子折出了这么多角,其他小朋友观察观察,这些角都是折出的新角吗?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那你能看出哪些是新角?

还有谁想上来介绍介绍你折的新角在哪?

听了刚才小朋友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动手能力都非常强,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新角变大一些呢?先独立思考下,刚才我们玩活动棒能不能给你些启发呢?你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试一试吧!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如果你是角,你准备怎么像大伙介绍自己呢?

第三篇:认识比详案

“认识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68~P70;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体会使用比的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的使用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观看漫画《阿福的新衣》。说一说,为什么阿福的新衣做好后出了问题呢?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的数学课就从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开始。(播放连环画,同时配音,内容如下。)

冬冬到王阿姨家作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泡了一杯蜜茶给他喝,甜味适中,味道很好。几天后,冬冬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泡这样的蜜茶给客人喝。可是怎么泡呢?他打电话给王阿姨,王阿姨说:“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

师:如果你是冬冬,听了王阿姨的介绍,会怎样来配制蜜茶招待小伙伴们呢? 师:(板书“蜂蜜 水 10ml 90ml”。)哦,你是学着王阿姨的方法做的。人数增加了,是否可以直接配一大杯蜜茶?

师:(板书“100 900”。)你配了一大杯,是怎么想到这两个数据的呢?

师:那还可以怎么配呢?

师:(板书“30 270”。)这是将蜂蜜和水——

师:配制的方法被大家很快找到了。不过,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为什么配制出的蜜茶依然“甜味适中,味道很好”呢?

【实时评析:熟悉的生活小故事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很自然地首先想到“模仿”,即“10毫升蜂蜜配90毫升水”。此时,教师稍作点拨“人数增加了,是否可以直接配一大杯蜜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变化之中什么没变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自然聚焦到每组数量中不变的倍数关系上。】

师:(板书“9”。)哦,你注意到了蜂蜜和水之间的倍数关系。它们的倍数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1/9”。)同样表示倍数关系,怎么出现了9和1/9这两个不同的数?

师:也就是比较的标准和相比较的量的顺序(板书“顺序”)——

师:我们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板书“90÷10=9,10÷90=1/9”。)用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板书“两个数相除”。)从这个不变的倍数关系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取1份蜂蜜,就要取多少水来搭配?

师:这样的意思,我们也可以借用图形来表示。(如图,先显示“1份”蜂蜜,再显示“9份”水。)

师:这种情况,在数学上还有一种简洁的表示方式(显示“水的量和蜂蜜的比是9:1”“蜂蜜的量和水的比是1:9”)。这里的“9:1”和“1:9”我们叫做比。(板书课题。)

【实时评析:表示倍数关系的同类量的比,是“比”的一层含义。本环节,学生借助于生活常识和已有知识基础从多种搭配数据中提取不变的元素——倍数关系,从固定的倍数关系抽取出“份数”,再由“份数”引出配比,逻辑严谨。“慢镜头”推进,为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说理解释,认识“比”

师:“9:1”和“1:9”这两个比的意思一样吗?

师:看来,跟除法算式一样,比也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的时候一定要把话说完整了。大家一起把这两句话(指“水的量和蜂蜜的比是9:1”“蜂蜜的量和水的比是1:9”)读一读,体会他们的前后顺序。(学生齐读。)

师:冬冬配好了蜜茶,准备洗水果招待朋友,一抬头,看到水池边洗洁精瓶上就有几个比。(放大洗洁精瓶,如图1。)来,我们从中抽取一个比(如图2),你知道这里的1:8是什么意思吗?

师:(出示图3。)目测一下,用比来表示?

师:哎,你们刚才不是说比有顺序,不能轻易颠倒顺序吗?

师:(出示图4。)你能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这个比吗? 师:说得很好,比中的每一份应该是相等的。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

【实时评析:本环节通过说、比、画等方式让学生对熟悉的洗洁精瓶上的比进行“解释”,并将研究视角从“部分与部分之比”延伸到“部分与整体之比”,充分扩展学生对比的直觉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追问“比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生出“比就是表示倍数关系”的认识,实现初步的认知建构。】

三、类比联想,拓展“比”

师: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比。“比”和“倍”一样,也是一个字的数学概念。“倍”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那你们回头看看刚才研究的几个比,说一说:什么是比呢?或者比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

师:什么意思,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发言学生愣住了)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吗?

师:我也没听懂,其他同学的想法呢?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比就是表示倍数关系。不过呀,这还只是“比”的含义的冰山一角。老师告诉你,只要两个数相除(板书“两个数相除”)的关系,都可以用比来表示。师:谈到相除,我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解决过哪些相除的问题。(依次出示已学教材内容

并回顾相除关系: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等等。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9.6÷3=3.2(元),53.3÷8.2=6.5(分钟),360÷90=4(米)。)

师:请将这些相除的关系用比表示出来。(学生表示,如:总价÷数量=单价,也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是9.6:3;路程÷速度=时间,也就是路程和速度的比是53.3:8.2,等等。)

师:比的模样和除法算式挺像的,请找一找联系和区别。(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师: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自然也就可以算出比的结果——比值。下面,请依次算一算9:

1、1:

9、9.6:

3、53.3:8.2、360:90的比值。(学生计算。)

师:联系具体题目说一说每一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联系刚才的研究,指出:比有时表示倍数关系,有时还表示一种具体的量。)

【实时评析:本环节集中研究“不同类量的比”重在立体拓展比的意义,逐步完善学生对比的认识。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一些相除关系,既赋予过去的知识以新的内涵,同时对于比的意义、比的类型的理解也更加完整、透彻。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清晰。】

四、放眼生活,强化“比”

师:知道了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比吗?

⑴ 辨析体育比赛中的“比”。师:(出示足球、篮球比赛图片和比分。)知道这里的2:0、18:23什么意思吗?

师:用比来记录得分,目的是要把两个队的得分相除吗?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比分,竟然不是我们刚才研究的两个数相除之比。老师在研究这两个比的时候,后来也发现,其中有一个地方其实已经提醒了我们,这里不可能是相除的关系,你看出来了吗,哪里提醒了我们?

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自然也不可以是0。

⑵ 解释广告中的“比”。师:屏幕显示两种常见的电视机,一种型号是16:9,一种是4:3,你能说一说每个比的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和相应的电视机连线。)16:9的电视机最适合人眼视角,视觉冲击力也强,我们用它来看段视频。(播放“活力28洗衣粉”广告,截取广告中出现的比:“用量少1:4”“去污强1:4”“时间短1:4”“省力气1:4”“省水电1:4”。)

师:任选其中的一个比,说一说具体含义。⑶ 研究农家生活中的“比”。出示问题:

王伯伯家有2公顷小麦试验田,今年共收小麦24吨。总产量与公顷数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

王伯伯家承包了一块池塘,共放养了600尾鲢鱼和1200尾鲤鱼。你能写出一个比,算出比值,并说明比值的含义吗?

⑷ 剖析舞蹈表演中的“比”。(播放图片,同时配音。)一天,丫丫的妈妈带丫丫去看芭蕾舞表演,第一次看芭蕾舞表演的丫丫很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个导演真奇怪!”“为什么呢,宝贝?”“你看他都让演员踮着脚跳舞,干嘛不找个高一点的演员呢?”

师:为什么这样就美了呢,其中的道理就跟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有关。(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出示未踮脚和踮起脚的演员腿长和身高,算出腿长和身高的比,求出比值,并板书如下。)未踮脚:90:160=90÷160≈0.563 踮脚后:105:175=105÷175=0.6 师:踮脚后的比值非常接近0.618,人们研究发现,当一个比的比值为0.618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所以,芭蕾舞演员踮起脚跳舞是在创造黄金比的美呢!现在,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经常穿高跟鞋了吧,她也是在创造黄金比。(学生哈哈笑起来。)

【实时评析:巩固练习再一次将学习置于生活大背景中,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分2:0的反例,进一步厘清比的意义本质。利用广告中出现的多个比,让学生说明每个比的含义并“复原”出完整的比句,让学生更加懂得如何理解比、解释比。黄金比的巧妙介入,不仅使课堂生出很多趣味,而且表达了人们创造美的智慧。】

五、总结提升,深挖“比”

师:这节课咱们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老师有个疑问,既然除法和分数都表示相除关系,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创造出比呢?

师:(出示到冬冬和朋友们吹泡泡的场景。)吹泡泡是大家喜爱玩的游戏,制作泡泡水要用甘油、水、洗洁液、洗手液混合而成。这四样东西怎样搭配才能配制出好的泡泡水呢?我给你一个比,你能看明白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对应着“甘油、水、洗洁液、洗手液”的下方出示1:4:2:2。)

师:用除法和分数能一下子将四种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出来吗?

师:是啊,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组成连比(显示“连比”),不仅两两之间的倍数关系很明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威力真大。(指着课题。)小小的一个“比”,看来还蕴藏着更丰富的内容,后面咱们继续研究。

【实时评析:美丽的风景往往总是在远方等着我们。比区别于除法、分数的优势在哪里呢?这是对比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层次追问。回答这一问题,依然立足生活——泡泡水配制中的“连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比的独特功能,拓展了课堂空间,同时将学习的视线投向未来。】

第四篇:认识整时详案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钟面,并结合生活经验会读写整时的两种表现形式。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具钟、学具钟、水彩笔、小演草纸一张、画纸一张

教学流程: 上课问好。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有 个 好 朋 友,会 跑 没 有 腿,会 响 没 有 嘴。他 会 告 诉 我,什 么 时 候 起,什 么 时 候 睡。请 你 猜 猜 看,好 朋 友 是 谁?)

对了,就是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钟表”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到钟表王国里去听一听、瞧一瞧吧!刚才我们在钟表王国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钟表,我们回忆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一、认识钟面

1、请看老师这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时针、分针)你能告诉我时针、分针长得什么样子吗?谁还愿意告诉我时针分针长得什么样子?(2人)

2、钟面上有两根针,长长的是分针,短短的是时针。

3、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再仔细看看钟面上还有什么?(1——12个数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4、钟面上有12个数字,刚才我们又认识了时针和分针,那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

有个小朋友叫小红,是个大懒虫,他却不认识钟表,所以每天都是妈妈叫他起床,今天我们一起来叫他起床好不好?小红快起床!播放图片。

二、认识整时

1、谁来告诉小红,现在是几时?(7时)你是怎么看的?(1人)还有谁说说看?

其他同学会不会说呀,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告诉我?(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

我们一起说一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7时——7:00

2、小红要放学回家了。谁来告诉小红放学的时间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时贴钟面和5时)

3、我们一起说一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就是5时。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5时——5:00

4、刚才我们帮助小红认识了时间,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还有3个钟面,他们表示的是几时?两种表示时间的形式你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1)请你写在小演草纸上。(3时、9时、5时)

(2)请选择一个喜欢的钟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谁愿意告诉我,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

(4)请你们再仔细看看这3个钟面,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呀?(2人)分针都指向12.比如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就是3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就是9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就是12时。

5、像这样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你会看几时了吗?和你的同桌说说看。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看几时的?

齐读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6、像这样分针指向12的时候,这样的时间称之为整时。

7、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时刻,你会拨一拨吗?

(1)师说学生拨,学生代表到讲台演示,你是怎么拨的?

刚才看到同学们拨的很有趣,老师也想来参加。

(2)我拨你说。

(3)同桌互拨,说一说你们拨的是几时?请同学说一说你们拨的是几时。

四、会认电子表

1、刚才小红起床的时候除了墙上的钟面能告诉它时间,回忆一下小红的床头柜上也有这样一个钟表。

2、你见过没有?这样的是电子表。

3、电子表上显示的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

4、电子表上有两个小圆点,小圆点的后面有2个0,就表示整时。两个小圆点的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5、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电子表?(4人)

6、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表所表示的时刻。(幻灯片)

7、这样的时间你会说吗?一起说一下(幻灯片)

五、古代的计时工具

今天同学们都很聪明,认识了这么多的时刻,而且能很快的认出时间,但你知道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计时的吗?我们来了解一下。

1、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来计时

2、铜漏壶——利用滴水来计时

六、小明的一天

我们认识了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应怎样合理的安排每一天呢?先来看看小明是怎样来安排的吧?

1、打开课本85页,看看小明几时在干什么,并写下来。

2、请同学说说小明几时在干什么?(5人)

3、这就是小明的一天,请仔细回忆一下,这些时间你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

为什么有两个9时呢?(2人)

4、师: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要跑两圈,所以会有两个9时,为了区分这两个9时,我们可以说早上的9时和晚上的9时。

5、同学们也要像小明一样合理的安排时间。

6、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六、收获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认识钟表、钟面上有什么?会看整时

七、小小设计师:

最后,请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个钟表。来欣赏一下其他哥哥姐姐设计的钟表吧。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放松。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认识分米和毫米(详案)

1.认识分米和毫米

矶滩中心学校 曾飞琴

教学内容:书第52-54页,例

1、例2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

2.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米=100厘米)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展现例题)

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想不想和老师去认识两个新朋友呢?(板书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新授

1、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

A.出示铅笔,先估测出长度

问:这是什么?(铅笔)铅笔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这是老师的一支铅笔,那你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吗?请你先猜一猜。

指生回答 师:这几位同学都是用眼睛观察,用目测的方法。为了方便大家去估测,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支吸管,和老师铅笔的长度是一样的,大家可以拿出吸管,先估一估,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B.再测量出长度

师:如果要更准确的知道铅笔有多长,可以怎样做?请大家用尺子量一量。(提示:吸管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师:请同学说说你的测量结果(10厘米)师:10厘米还可以怎么说(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分米和厘米还可以用字母表示(板书:1dm=10cm)(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dm ①直尺上找

你能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1dm吗?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分米? 请你再数一数。大声说10cm就是多少?

②画1dm 追问:那么你能画一条1dm长的线段吗?(展示,测量验证)

③比划1dm,找一找生活中的1dm 画的可真准确,我们用手比划一下,一个手指指着0刻度,另一个手指指着10,同桌相互比一比。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找、画、比的方法体验了1dm,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学生说,课件展示)(3)探究米和分米之间关系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我们已经学习了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谁能说说1米和1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请你大胆的猜一猜!好,我们一起从尺上找一找答案。

谁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

这把尺子的刻度单位是什么?这把尺子有多长?那么你能找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吗?

(展示:先找到1dm,再找一找,这里有几个1分米,)小结:从这把尺子上,我们得出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1m=10dm)齐读。

2、认识毫米

(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 问:请大家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有什么发现?(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

介绍:是的,在日常生活中,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会碰见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帮忙。(板书:毫米)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板书:mm)

过渡:那么1mm有多长呢?(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 ①从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明确:1小格就是1mm ②测量感受1mm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 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生汇报)明确要求请你说一说你量的是什么的厚度,厚度是多少!拿着这个物体,捏着她的厚度,然后不动,另一只手,把物体轻轻的拿走,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哎,1mm太小了!

(3)探究1mm和1cm之间的关系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到了1mm太小了,那么1mm与1cm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cm里面有10小格,1小格就是1mm,那也就是说1cm=10mm)谁再来说一说?

(展示)老师把刚才同学的回答用电脑表示出来,一起看看。

讲解:这是一把放大的直尺,1小格是1mm,我们一起数数看,1cm里面有几个1mm 小结:从这把尺子上,我们知道1cm=10mm(板书:1厘米=10毫米

1cm=10mm)齐读。(4)感受毫米单位 追问:那么你觉得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是厚度的时候,可以用mm做单位?(课件展示)(5)追问:

师:有了毫米的帮助,我相信我们测量的结果会更精确。接下来请大家再来量一量书本的厚度。

能更精确的量出你的铅笔的长度吗?谁来说说,你的铅笔到底有多长?

三、归纳练习

过渡: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后,我们来看一看淘气的日记。

1、淘气的日记,大家纠正

指生读。

为什么笑?哪里错了?谁能帮他找出来,并改正过来。

师总结:看来,学了长度单位,如果你乱用,是会出笑话的。所以我们要学好它,并用好它。

2、想想做做第1—3题。

师:我知道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挑战,我给大家带来了几道题目,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三关)

四、总结

整理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排顺序,找进率。

五、作业布置

你能像淘气学习,也用今天学习过的知识,写一篇日记吗?不过,可不要和淘气一样闹笑话哦!

六、板书设计

1、认识分米和毫米

m 1米=100厘米 分米

dm 1米=10分米

厘米

cm 1分米=10厘米

毫米

mm 1厘米=10毫米

下载认识角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角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秒的认识详案(最终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仪陇实验学校:唐新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的内容。 教学目标: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

    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详案

    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详案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2页~7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

    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详案

    小学生认识情绪和调节情绪教案(详案) 一只小黑虫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各种情绪。2、初步学会控制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积......

    100以内数的认识(.详案)doc(精选5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 执教者:新余市逸夫小学杨泗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10颗幸运星,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颗星星吗?再出示20个,这有多少呢?你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是20呢?出示......

    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教案设计详案

    《认识时间》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0页、9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

    圆柱的认识 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学生能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体的几何模型 2,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