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时间:2019-05-13 04: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第一篇: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内容提要】结合我校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究如何转变教育理念,贯彻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构建平台,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多元化形式进行班级管理,让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班级,从而进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成长记录袋 自主管理 民主管理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随着教学结构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今年,我校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探索,注重以班主任建设为龙头,以校园文化和班集体建设为载体,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和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狠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小班化教育的班级管理水平

小班化教育中,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是班级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工作,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建立和学生的成长,也是关系到学校全局的大事。

对此,我们注重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始终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认真抓好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训、指导工作,着力营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一是严格筛选,择优聘任,精心组建班主任队伍。把师德好、热爱学生、热心做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选择到班主任队伍;二是加强培训,注重实践,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成熟。首先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将《班主任》、《班级管理学》、《盐阜大众报教育版》、《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其次 建立和健全班主任拜师结对子制度。再次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将优秀班主任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通过交流,激发了青年班主任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追求,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为班主任搭建成长的舞台。开展优质班会课观摩活动,提高全校的班会课质量,班会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答辩式、演讲式、文艺式、辩论式、师生互动式等等。我们给每个年级制定一个大的主题,如通过“树中学生形象、为班集体增光”、“知荣辱、树新风、别陋习”、“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我从这里起飞”等主题,然后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共同研究确定班会的形式和活动方案,这些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展示了班主任和学生的智慧,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责。为了全面综合地考查班主任的工作实绩,我们修改完善了“班主任职责”、“班级量化管理考核暨奖励办法”等,逐步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强化管理的过程中,对青年班主任压担子不忘关心,有了成绩及时表扬,遇到挫折及时鼓励。校领导经常与青年班主任谈心,从生活、学习、工作、思想上关心他们,使每一位班主任工作安心、舒心、静心。

二、以创建班级文化为重点,精心打造育人氛围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积极的班级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将得到重视,每一个成长体验都将得到珍惜,每一次情感的波动都将得到关注。

(一)精心设计--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班级文化的最基本尺度。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学前夕,直接由班主任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利用黑板写上几句热情洋溢的班主任寄语,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布告栏中,把教室里 的桌椅摆放整齐,窗子、地板擦扫干净,创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绿色的花草,给初来乍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第二阶段:开学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教室环境,力争创设一种温馨的特色,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如师生共同讨论“班级口号”,共同开辟“班级兴趣角”、“图书角”、“生物科技角”等。

第三阶段:把班队干部名单公布于壁报,职责分明;定期更换班报、壁报,设立专栏“班主任寄语”、“学习园地”、“名人名言”、“趣味角”、“作文世界”、“表扬栏”等等,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班集体的无声力量,让墙壁真正会“说话”。

(二)自主管理――创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使每个学生时时都按一定的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和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制订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1、交给学生选举权和调整权。

交给学生选举权和调整权,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保障。班委会成员和其他小干部应通过推荐、自荐,再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有权通过评分、考核、调整小组长和科代表。班干部的产生要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民主”与“集中”,才能为班级管理带来生机。

2、交给学生《班规》的制订权。

《班规》是建立自主教育的标杆。被学生接受的《班规》才会真正起到引导、调整、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所以,要交给学生制订权,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班规》,使它成为班级集体意志的体现,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依据,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比如:开学初让每位学生至少制订一条上学期做得不够好,这学期须约束的制度;确定班委会例会制度;采用“值日班长制”“班干部轮换制”等。又如,《值日班长日记》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好人好事,记录学生学习的苦与乐、喜与忧、得与失、勤与惰,成为见证班级成长的文字相册,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 纽带和桥梁。再如,“活动记载本”里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会使班级文化拓展、升华。

3、交给学生品行考核权。

“民主量化管理制度”是本着民主的原则,在《班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品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我们把考核权交给学生,并为每一个学生设立了“成长记录袋”,及时记录评价学生成长轨迹,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营造氛围――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里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使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1、人际氛围的营造。

这里的人际氛围实际是指班级内在的精神环境。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前提,只有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重新定位教师。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施教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引领者。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平日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要在处理具体事情时把握自己的言行与情绪。班级内设立“师生对话箱”,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或者定期开一个茶话会,畅所欲言,让老师成为孩子心声的倾听者,等等。

(2)重新认识学生。我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实际上,学生之间最容易产生碰撞和摩擦,而正是在这种碰撞与摩擦中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时是受教育者,有时却成为施教者。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相互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

2、心理环境的营造。

人的各种行为往往都是在一定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产生和完成的,健康的心理 状态使人的行为显得理智而积极。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易变的,这既是我们教育的突破口,往往也是教育失败的根源。

(1)以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总给人轻松、温暖和被信任的感觉,真诚的微笑能帮我们打开孩子的心灵。

(2)用理智处理事情。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是怒火中烧或心急火燎的样子,因为你的言行和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用理智处理事情,不仅能让事情真相大白,更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在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首先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发挥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实行领导带头,层层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得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二是注重加强过程性管理,修改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订了《新丰三中章程》、《新丰三中学生管理手册》、《新丰三中班级量化考核细则》,每周分年级设立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和文明宿舍的评比,从常规管理、环境管理、宿舍就餐管理、学习、配合中心工作、其它等六个方面分年级对各班实行全面量化考核,成绩每天公布,每周统计一次,每学期综合考评一次,积分较高的班级评为优秀班集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与此同时,各班通过学习讨论学校对班级的量化考核办法,由班集体讨论,制订班规及本班学生的考核办法,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使文明礼貌、勤学守纪、讲究卫生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自觉要求和习惯;三是利用校会、法制讲座、国旗下讲话、班会、画廊、板报、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四是通过各种德育活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如通过国庆文娱会演、扫墓、观看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和红军长征70周年图片展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用长征精神激励学生,立志发奋,报效祖国。

总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一方面我们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渗透,思考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道德要求,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把德育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小班化教育的实践,充满了新 理论、新观念、新问题、新做法,只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持续地进行反思、研究与探索,小班化教育一定会在我校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主编:刘建发 《班级管理学》 主编:郭 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江苏教育周刊》 《班主任杂志2006年第11期》

主编:陈为枞

李志成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来源):《教育信息报》2006年9月16日教师周刊 发布时间:2006-10-08

杨立公: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嘉兴一中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第一、认识并研究变化中的学校德育工作的生态环境及变化中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发展学生人格的基础和前提。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外部的积极要求和一定的负面因素,研究民族教育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多元教育观念并存甚至冲撞的现状,研究开放过程中民族本体文化、民族精神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客观现象。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地以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完善并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完善并发展学生个体的道德品格。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看到,一方面,这些学生群体和青年教师群体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主体,学生的道德建设不仅是在接受学校的、社会的道德教育,而且还以自身的认识判断、改变和创造着社会新的道德规范。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教师尽管在年龄上有差距,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既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有利因素,也有我们工作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就在于道德代沟较小,师生间易于理解和沟通。不利因素表现为:都具有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尊”等的意识;自我责任认识欠缺;群体意识、社会意识淡薄,有时个人奋斗的功利性明显;心理承受力、受挫力弱;接受新潮时尚文化力强,传承传统文化弱。因此,研究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追求德育工作的实效,不仅要研究受教者情况的变化,同时也要研究施教者情况的变化。

第二、建立德育与教学的一体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起人们的诸多质疑和不满,其中教学与德育工作脱节始终是根本症结所在。虽然,学校和教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由于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而班主任与德育教师又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将德育真正贯彻到学生生活中。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强调要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学校中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找到了落脚点,真正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

新课改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质量,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中,营造丰富、积极、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构筑富有生机活力的学校新德育。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将同时参加行政班和学科教学班的学习活动,为彻底改变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使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创造了可能。

第三、德育资源丰富化、德育途径多样化。新课程倡导的“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使我们对德育资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学生是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区资源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德育只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有源头活水,才会生生不息。为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我们坚持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智者的声音和名著是学生的思想导师,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德育作业是自我教育的导师,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是同伴的导师,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精神的导师。

第四、强调德育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

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为学生获得学习经验服务的。根据这一理念,一切德育活动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生长点,力求变德育的“训话”为“对话”。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

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对学生一生负责,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终让德育处处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是我们德育工作奋斗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力争使德育生成一种文化,培养学生自觉的心理意识、自尊的人格修养、自律的顽强意志,为学生成功做人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遵循“文化立校、人文树人”的德育理念,探索“文化导引、道德践行”的德育方法。

学校文化代表着健康、进取、积极的社会主流文化,加大学校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

我校是一所历史名校,一百年来从校园走出众多的爱国志士、科学巨匠、文化名师以及奉献于社会各个岗位的默默无闻的平凡公民。这些是立校、树人的文化源泉,也是我校德育工作取之不尽的人文资源。

学生的道德规范、理想、信念需要在道德践行中得到内化和提升。学生社团是道德践行、人格培养和创新能力体现的文化载体,是学校连接社会、课堂连接生活、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社团践行的基础上把道德践行拓展到社区践行、社会践行,这是我们探索的道德践行的途径之一。

第六、重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论坛,通过“家长论坛”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创立了嘉兴一中“网上家长学校”。开设了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教学诀窍、问题报告、热门话题、案例研讨、域外教育、国外家教、海外留学、家长心声、家长委员会、告家长书等12个栏目。

网校开办以来,深受家长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原载《教育信息报》2006年9月16日教师周刊论文版

第三篇: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网络技术虚拟性、开放性、跨文

化性等特点,使学校德育面临更复杂的教育对象和环境。越来越多的学生为网络魅力所吸引,上网成为校园新时尚。

据统计:“目前中国网民学生比例占五分之二,百分之九十以上有‘触网’经验,有些学生平均每天在线时间达两小时。

”庞杂多样信息中有健康信息,也有腐朽文化、虚拟信息,对好奇心强的学生的社会行为、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学校德育构成严重干扰。此外德育管理时空不再仅限于校内某一时间、某个现实物理空间,如何面对网络虚拟空间发挥作用、及时对网络信息作出反应、指导学生网上生存等,是德育管理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

德育教育

一、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许多学生了解信息、接触世界的主要渠道和业余时间主要的消遣方式,甚至有的学生把主要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了网络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学生的全面健康的成长都带来了不利的后果。

1.网络内容的复杂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网络是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不受时空约束等特征。网络上的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只要找到网址,就可以看到发布在网上的任何内容的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例如恐怖、迷信、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等。这些内容诱惑和毒害了那些辨别能力差和自控能力弱的学生,破坏了他(她)原有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严重的侵蚀,甚至使德育工作者长时间工作的成效在顷刻间毁于一旦。学生对网络中所接触到的信息和内容,往往会深信不疑,而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和耐心的教育有时却没有多大的作用,收效甚微。这就使得学校教育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其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网络手段的新颖性,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由于先进的新颖的技术手段,网络具有很多传统的传播手段不具备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推崇,但也给传统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首先,网络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它的新异性和变化性吸引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使得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留连忘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减少,相互交流的时间缩短,有时教师都找不到学生到底在什么地方,而有的学生则把时间都花在网吧里,正常的上课有时都难以保证。其次,网络交流具有匿名性,再加上个体的一些信息是虚假的,使得交流对象的身份难以确定。以前,可以通过观察、谈话、谈心、上课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从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现在,当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消极的情感和情绪时,教师就很难知道或者根本就弄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发表意见,找不到教育的对象,更不能有针对性地去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开他(她)思想上的疙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缓了教育的过程,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影

响了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3.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冲击了教师的“权威”

在传统的德育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书本和教师,教师的“权威”性体现得很明显,其主导作用也很突出。而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学生面前,已经不再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权威,有时,通过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速度更快,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及网络信息素养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为了应对网络时代影响德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使其以自身的优良学术水平、治学态度、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更加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提高网络信息素养,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信息素养是指在网络上高效率地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等。

2.打造网络德育平台,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除了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养之外,学校还要努力打造网络德育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德育信息资源和快捷、方便的德育渠道,而且可以利用这一存在于青少年学生身边的传播载体,大大提高德育有效性。

在网络德育平台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话理解和精神沟通,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师生达成一种默契,形成一种体验式的交流对话境域,教师和学生真诚地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对方,并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方式去说服对方,把自己的思想用正确的方式传递出去,师生之间通过理解从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共享,使德育内容由单向影响转向双向影响

3.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倾注更多人文关怀

德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内在的价值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德育工作者要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体现人文关照的温情,一方面在德育课程中增强人文启迪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是完善自我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从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从提升个人修养方面去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价值多元化,积极抵制多元化带来的消极和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在对自身和社会具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培养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构建积极的心理契约

所谓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之间存在彼此期望达到某一目的从而形成的心理协议。究其本质而言,心理契约理论是一种关系理论,无论何种形式的契约在其本质上都要求契约双方就彼此权利和义务的认知达成一定合意。心理契约双方对于给予对方什么以及能否从对方处获得什么等都有较为明确的期望。随着这种期望的合适度越高,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明显,契约产生的力量就越强大,就越能使契约双方达到满意。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不仅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往往比较关注自身是否被重视,自身的人格是否被尊重,自身的学习效果是否被认可,对这些事情普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些自主性和敏感性正好符合心理契约管理所需要的心理条件。在学校德育中,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对于调整学生的良好心态,保持固有的期望值,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解学校德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卓高生.论不确定性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学刊,2006(6).[2]

王晓萍,陈浩.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的认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3]

韦世艺,齐佩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确定性.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4]

丁祖豪,陈广国.论不确定性.齐鲁学刊,2004(1)

[5]

栗迎春.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4).

[6]

孙喜荣.网络成瘾综合症研究综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158-160。

[7]陈星博.对当前我国网上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

(人大复印资料),2004(2):52-57.

第四篇:下学校工作总结

西陶小学2012—2013学年

上学期工作总结

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本学期得到空前发展,特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方面: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做理论基础,用胡锦涛对教师提出的“四点要求”来武装自己,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二、德育工作方面:

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周定期检查评比各班德育成效,对学生经常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有任课教师都能把德育工作渗透于各自的学科教学之中,班主任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少先队辅导员通过少先队活动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来加强对学生遵纪守法观念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了“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智育工作方面: 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了素质教育方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坚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安排好了课程,组织好了教学。通过教研组活动加大了教研力度,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创新,坚持执行了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评分细则,严格执行了教学管理工作奖罚条例,并在期中、期末考试后进行了兑现。狠抓课堂教学,坚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实行教师备课签字制度,认真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批改作业情况。坚持抓好对学困生的转化辅导工作,加大了听课力度,通过听评课教师们得到了共同进步。

四、体、音、美、劳、卫、健康工作方面:

教师通过认真上好美术、音乐、劳动课和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艺术活动,建立体、音、美、劳活动兴趣小组,来陶冶学生情操,发挥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严格落实了体育卫生健康工作条例,上好了体育课、卫生课、坚持上好了课间操,做好了课外活动,通过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继续通过少先队开展的“拒绝零食,抵制不卫生食品”和“一弯腰”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班级管理方面:

(1)实行了班级管理班主任负责制。

(2)坚持班主任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汇报交流班级管理的好经验。

(3)通过红旗班评比,认真执行了班主任工作奖罚条例。

六、少先队工作方面:

少先大队辅导员认真按照本学期拟定的计划开展活动,紧密配合学校工作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少先队队部,坚持周四下午放学后,少先队各中队长集中汇报制度。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七、对学生、教师管理方面:

为使我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学校把师生管理工作要摆在重要地位。设立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为一体的专门值周组。值周组负责每日检查各班的学生着装、卫生、学习、纪律、出勤等情况。做到天天有小结,周周有总结。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全体师生干有目标,学有方向。

八、财务后勤工作方面:

财务后勤人员能紧密根据学校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后勤服务。坚持财务管理透明制度,财务人员认真做到了财务公开,学校大项开支由校代会决定,使教师对财务工作放心。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校各项工作走在全镇的前列。西陶小学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西 陶 小 学

2013年1月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西陶小学 2013年1月

第五篇: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 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高度国际化、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网络文化是随着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逐渐深入到校园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学校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的实践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突出德育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研究校园网络文化下的德育工作新特点,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网络德育的方法、手段,构建网络德育的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更新现代的德育的观念,提高对网络德育的认识 1.充分认识网络德育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网络”正在以强劲的势头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学生一有时间便在家里或网吧等地“上网”和“冲浪”,学生中的“网虫”也越来越多。而因特网深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润,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为寻找“卖点”,追求“视觉冲击力”,迎合一些“网民”的口味,在有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的东西上打擦边球,有时思想观念上和行为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有的同学“网恋”甚至“网上被恋人强暴”;有的沉溺于游戏、聊天,荒废了学业,有的为了筹集上网的经费,还引发了偷窃,敲诈、勒索低年级学生、抢劫等违法犯罪。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新特点,工作要做到实处,不能等到问题成灾才重视,不能等出了严重的问题了于再去“亡羊补牢”。

网络德育研究具有较新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网络德育是德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德育研究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网络生活正在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有网络时代的教育。研究网络德育,是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德育实效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德育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会有实效。

2.正确理解网络德育的内涵

网络德育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电子空间中进行网上生活为基本内涵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文化。而校园文化则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意识形态。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在校园这一土地上相结合,孕育而生了校园文化中的另一力量——校园网络文化。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可见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开放性与交互性、趣味性与隐匿性、预见性与能动性等特点。

学校的网络德育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是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二、建立校园网络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教育作用 网络直观生动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建立丰富的网络德育资源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资源建设。

1、发挥学校的优势力量,自力更生建立德育资源网

2001年11月,凭借我校信息技术与师资的优势,在全国第一家以“德育”为网络主题,建立了“网上德育园”,在这一网站中共开设了“地、影、歌、图、史、德、人、彩”八大栏目。

“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的版图上随意点击,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尽收眼底,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我们100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影”——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将我们带入那战火纷飞、热血豪情的年代;“歌”——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网上在线视听,雄壮的曲目让你心潮澎湃、婉转的歌声使你如痴如醉;“图”——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图片展,活生生的再现血雨腥风的场景;“史”——百年中国历史的再现,系列的音频、视频让您回顾中国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德”——一个全国最大的德育资源库,从德育课程、德育资料、德育案例、德育文献等多方面给教师、给学生、给家长及每位教育者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并通过与教育专家的直接对话提升教育者的工作艺术,在线文案设计让使用者更方便,更快捷;“人”——爱国人物事迹图片网上展读,让我们了解从建党起直至现今的名人、伟人及先进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彩”——吉林风彩网上展播,让我们全面了解发展中的充满魅力的家乡。在每个栏目中都设置有互动的平台,来访者通过发贴子论坛等形式进行远距离平等的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健康的网络世界中,自由驰聘,任意 翱翔,感受网络魅力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扬起了前进的风帆。这样真正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发挥了德育网站的阵地作用,对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起到了领航的作用。

2.师生共同参与,建立二实验小学网上学习园

为实现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的丰富性、知识的系统性、内容的教育性。我们学校开发了建设了“二实验小学网上乐园”,内容包括学校频道、家长频道、教师频道、学生天地等,在这里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还可以由学生参与进行学生自己和班级博客设计,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交流的空间,开设的“绿色环保网”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开展绿色教育的体会等都上传到网上与同学们分享。教师的日记、家长的体会等集聚一堂,成为师生家长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

3.引入优秀资源,开阔学生网络德育的视视野

由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文化部等九大部委,携手共建了“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我们知道,网脉工程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对网络进行分区管理,为未成年人创建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平台;它还整合了全国顶尖的教育资源,聚集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科目的教育课程,和全国名校的教育试题练习等等,网脉工程,真正能够做到让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健康上网的同时,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校了解得到这个信息后积极与团市委、文化局等部门联系,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我校召开了“全市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启动仪式并将我校确定为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基地校,免费向 我校赠送网络资源,安装了近49万元的“网脉e代绿色上网”软件设备,从而使学生网络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三、开展网络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1.落实网络德育课程,发挥网络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首先,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用电脑获取、分析、处理、创新信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其次,鼓励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学生置身于网络教室中通过动画,影片等影像欣赏接受系列化安全教育,这样的直观影象效果远远超过了教师单调乏味的说教效果,同时低年级的入队前教育,校园生活教育,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实事政治的教育也通过短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口头说教转化为形象的精神启迪,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上网健康安全德育教育,同时加强学生自律品格教育。

2.创新网络实践活动,在网络实践体验中成长

一是利用网络开办“问题银行”“创新超市”。“问题银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令他们困惑的问题,当他们不愿意向父母、向老师倾诉时,这时 “问题银行”诞生了。通过网络平台发帖子的形式,孩子们在这里真诚倾诉,一吐为快。通过心灵对话,相互解答心中的疑难问题,最终使困扰自己的问题烟消云散。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创新超市”古来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需要知识共享,于是“创新超市”满 足了孩子们的需求,当哪个孩子有了解题的奇思妙想,有了对解决问题的“金点子”等等,通过网络互动,使他们相互受到启发,把事情解决得更巧更妙。

二是学校还为学生建立了“松江群雁”的作文网站,“凤凰博客”空间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传送自己优秀的文章,供同学们赏析。可以建立自己或班级博客,在博客空间中尽情展示自己,展示班级。此时,网络正以他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学生。

三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有效上网。2006年我校有效地利用网络建立了学生学习资源包。学生在课下查找到的资源可以存到学校的资源包中,如: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一文时,学生会结合这一课查阅相关资料,这时他就会把查阅到的资料,搜集整理到学校资源包中,这样别的学生老师在学习这一课时就会方便快捷地在资源包中找到材料。为学生正确上网学习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3.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校园公益广告设计比赛,开展节约水、电等能源,保护环境、保护有益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小主人”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水、电、气等能源管理工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调查造成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创业网站”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大量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消除污染的设想,研制消灭污染的仪器设备,开发模拟销售市场„„又如“环保常识小报设计”比赛、环保动画软件设计比赛、绿色环保宣传教育网页制作比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比赛活动,使学生收集环保教育信息,加工环保教育信息,创新环保教育信息,达到了学生在自发自觉、愉悦创新中学习环保知识的目的。

四、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营造网络安全良好氛围。1.利用网络与家长架起教育孩子的桥梁

以往家长与学校沟通,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局限。我校利用网络的方便快捷,在家长学校栏目中,为家长提供了一系列成功教子的案例和方法,并以“家教讲座”栏目为阵地,向家长们介绍新课改和新的教育观念、方法,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共同开展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们在“家长论坛”中,可以讨论一些具体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出谋划策。不少家长把自己教育的成功实例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见网上家长学校给家长们的帮助不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所能替代的。

我校还开放了家校互动平台。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不足。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往家长手机上发送信息,三年来老师、家长能够及时沟通,互动。学生的情况每日一报,家长了解,老师把握,学生到网吧的机会得到了控制。

2.构筑网络防火墙,开辟网络绿色教育通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坚决控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我校教师会对网络中的有关网页进行二次重组,净化网络环境,在德育网上安装过滤软件,屏蔽不良信息,还安排专人对网上信息进行浏览、筛选,并通过网上宣传提醒对孩子进行引导、“疏、堵、导”三位结合,为孩子们搭建一条自由、健康的绿色德育通道。学校安装的“未成年人网脉e代”软件,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纯净的交流平台。每一节微机课前学生都会高声诵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久而久之,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得到强化,进而形成文明上网的自觉性。

3.整体联动,开展戒除网瘾主题系列教育

学校大队部每一学期都会利用“道德早餐”“主题班队会”“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成长》杂志,“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告别网吧,戒除网瘾”的主题教育,生动的故事,血淋淋的事实教育着每一个孩子。

我们还聘请校外辅导员通过我校的电视台,为学生讲座,使学生明白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文明上网。学校还充分发挥“五老”义务监督的作用。他们定期在校园周围巡检,如果发现有学生上网,一定会与家长,或学校取得联系, 联合开展教育行动。

总之,我校充分利用这一网络阵地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构成了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公开与隐蔽相交融的立体德育体系。德育活动的渗透性,情趣性、互动性和生活性,教育性也在网络中得到充分融合。学校网络德育工作收到实效,学校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全国宋庆龄科技教育示范校、吉林省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学校的德育岗站被评为吉林省学校网站建设第一名。如今,我们正在“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引导下,以学校的现代化教育特色与优势,结合新时期学生的实际,以网络德育研究为突破口,向实效德育的目标努力。

下载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专题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新课程的推进是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但不可......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校工作计划5篇

    学 校 工 作 计 划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章丘市普集镇焦家小学2014年1月8日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健康、持续地发展,努力实......

    对当前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及作法-德育

    对当前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及作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着增强,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方......

    “双减”背景下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探索

    “双减”背景下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探索“双减”是当下基础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笔者......

    小班化教育案例

    因材施教,从心出发 一、引言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一、背景当教育走入21世纪的生活世界,人们对教育的种种渴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五六十人济济一堂的大班教育,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而“......

    浅析卧龙小班化教育

    浅析卧龙小班化教育 甘肃省庄浪县卧龙学区 余世国 一、小班化教育的定义 小班化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班级学生规模在30人以下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

    小班化教育感受

    小班化教育感受 转眼间,小班化教育在我校实施已将近3年了,这短短三年中小班化教育使我校这颗幼小的“成功”种子茁壮长成为硕果累累的“成功”大树!。 虽然我接触小班化教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