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课一得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一课一得,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
景宁县鹤溪小学 朱婷婷
【摘要】“一课一得”是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围绕一点展开学习。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要聚焦,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正确理解“一课一得”,准确把握“一课一得”,确保落实“一课一得”,恰当取舍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关键字】一课一得 得得相连 分解目标 当堂训练 高效课堂
一、何谓“一课一得”
最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深感文中思想和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不谋而合,发现两位前辈所见略同,都倡导语文课堂达到一种“一课能够一得”的理念。
那么何谓“一课一得”呢?“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虽然我们通过深入钻研文本,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含有很多教育因素,但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宏观的来说是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具体来讲就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聚焦,根据低、中、高学段教学目标,然后聚焦每个学段中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亦是不同的。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教师拿到教材时就应当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道家讲究有舍才有得,我想语文教学也要学会取舍得失,既要一课一得,又要得得相连。
二、如何“一课一得”
首先我们可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只训练一个重点。就低段的六册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文笔优美的课文,那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那就重点体会方法,如《赵州桥》《日月潭》;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如《小鹿的玫瑰花》、《爱迪生救妈妈》、《女娲补天》;人物描写传神的,那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如《掌声》《灰雀》……挖掘每篇课文的文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制定一堂课相应的教学重点,充分用好课文这一例子,或朗诵、或积累、或仿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计划,分阶段的培养,既抓住文本的特点,又充分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扎实有效。这样就好像学一套广播体操一样,先学“分解动作”,再走向“连续动作”。积跬步,何愁难致千里?
其次,严把课堂关,追求课堂高效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非常欣赏。在“先学”环节,首先给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清楚明确易于检测,其次是自学指导,明确时间(这个任务用几分钟)、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提前给出“四明确”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有目标、有重点、有检测反馈。在自学期间教师不能干扰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后教”环节重在反馈点拨。通过检测让学生暴露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点拨。在这个环节中重视薄弱学生的反馈,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讨论解决的问题老师统统不讲。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还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才适当点拨。现在无数的专家、学者、教研员们都提出了当堂练习的重要性,包括笔头的也包括口头的训练。我想只有教师讲授占用的时间科学、严格地控制了,才能保证每堂课给学生不少于10分钟的随堂练习时间,而且随堂练习要像考试一样,严格独立、限时、准确、规范地完成,让教师有机会当堂面批并及时订正,这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当堂训练”。
一堂严格控制教学时间的课,我想大致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环节:交流合作、展示提升、点拨升华、当堂训练。每个环节的时间可灵活调节,课堂教学要体现“五个结合”: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提问和学生互批互查相结合;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学生巩固和检测反馈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技术教育相结合。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的形式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都要积极肯定。
三、“一课一得”的意义
每上完一节课后,我会常常这样问自己:学生在这节语文课里,得到了什么?通过我的课堂他提高了什么?如果这节课,学生没有上,他是有了很大损失呢还是无所谓?我想,如果连我们教师自己都不能确定答案,那么,这一节课还有必要上吗?我们的教学应该达到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让学生觉得如果这节缺席了这节课,就有损失了。如果能收到这样的成效,我想,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在课业任务繁重的当今教育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花心思,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得更轻松,更高效。这样就需要我们根据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依据每篇课文的文本特点,合理的设计每堂课的课堂目标,使目标简单、明了。然后,严格规范地控制课堂的每一环节,尤其是教师讲授环节花费的时间,保证充足的当堂训练时间,使课堂高效而有节奏感。相信只有这样,坚持一课一得,扎实推进,我们才能真的向4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才能真正打造更加实效高效的小语课堂,假以时日也能成就了不起的学生!【参考文献】
1.黄全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第二篇:小学语文:(吴桂金)“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一课一得”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广东省四会市黄田学校吴桂金
【内容摘要】“一课一得”是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围绕一点展开学习。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要聚焦,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正确理解“一课一得”,准确把握“一课一得”,确保落实“一课一得”,恰当取舍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遵循一课一得针对性
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成为了近期教师口中的热点话题,在追求“一课一得”的同时,一线教师常常思索着:“一课一得”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一课又得什么?我个人认为“一课一得”是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也不可太泛,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要聚焦,根据低、中、高学段教学目标,然后聚焦每个学段中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也就是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四篇课文训练同一个点,但目标的侧重亦是不同的。围绕一点展开学习,这样学生的“学”就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教师拿到教材时就应当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分清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进行设计。
一、正确理解“一课一得”
1.让学生每一课都有所收获。要每课定好重点,设计围绕这一重点,教学突出这一重点,结果要完成这一重点。每节课要有一个核心目标,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性的一得。只要老师们在各个学年段,每个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好,就一定会将这无数个“一得”自然而然变成学生广泛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2.对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留到以后再讲。具体的来说,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决定取舍,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要下决心舍去。哲学上讲有舍才有得,语文教学也要学会取舍,要突出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3.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教学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于训练,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了一次实实在在的提升。就第六册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文笔优美的课文,那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那就重点体会方法,如《水上飞机》,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如《日月潭的传说》,人物描写传神的,那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实。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准确把握“一课一得”
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在确立的时候应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吃准学段目标《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和准绳,教师尤其要把握住学段目标;
(二)吃准教材特点关注教材编写意图,关注文本独特的地方,重点目标才能成立;
(三)吃准学生实际“一课一得”应因人而异,因班而异;
(四)正确处理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的关系把表达运用的训练渗透到理解感悟的环节中,用理解感悟来促进表达和运用,做到内容和形式如“水中盐,蜜中花,性存体匿,无痕有味”。准确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一课一得”是很考验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课程作者的编写意图,对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进行教学。
1.小学语文教材低段的教学,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
2.中段教学,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发现就是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可教的内容有很多:①学生字②学词语③抄写句子④学朗读⑤学默读⑥读懂课文内容⑦了解文章结构⑧说写拓展训练等老师们谈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取舍呢?第一课时重点解决①学生字②学词语④学朗读⑥读懂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重点解决与习作相关的目标。
3.高段教学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确保落实“一课一得”
1.了解学生,因需而教。例如在《翠鸟》一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教师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抓住特点,有顺序”这就是观察的方法。学习了这种观察方法就是这一节课的收获。
2.注重方法的习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以及“怎样学最有效”,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应围绕“学生学”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一法,灵活运用,才学有所得。
3.精要练习。以《翠鸟》为例,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特点,有顺序”观察的方法。课后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它们各个部位的形状、颜色、动态、静态等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仿照课文写下来,并进行讲评、修改。这样,一节课就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学到了实在的东西,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恰当取舍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三篇:让孩子与家长有话说
让孩子与家长有话说
让孩子与家长有话说,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当然 也更能增加父子或母子之情。但是,现代的楼房、网络游戏、电视和不安全因素等等让孩子禁锢在方寸之地,闭锁自己,孤芳自赏或沉迷于虚拟空间。一些家长忙于生计,忙于工作,忙于享受玩乐,只要孩子不犯错误,不出事故,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即使交流也是“考得怎么样?”“吃的饱吗”“穿得暖吗?”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很少或不再和家长说话,家长问询孩子时,有时会遭到拒绝回答。对孩子的心里家长很难理解,一开始家长粗暴管理,慢孩子大了只能放任自流。这样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关键期的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如何让孩子与你有话说?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理论学习。我认为让孩子与你有话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喜欢、佩服你
一个让孩子喜欢和佩服的家长,孩子往往会有许多话和你说。如何让孩子喜欢你呢?首先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在涉及家庭事物或孩子的上学、就业等事情时尊重她的意见,征求他的看法,然后说出你的选择和决定的理由。这样孩子觉得她被尊重和关心,那么他在遇到生活、情感和学业等困难时会相应地征求父母意见和建议。
如何让孩子佩服你呢?首先作为父亲在孩子心目中应该像座高山,能遮挡风雨,能排除困难,有父亲在家,安全感更强。作为母亲应该像大海,包容全家成员的一切缺点,母性的光辉照耀孩子心灵,让孩子有话愿意向母亲倾诉。然后作为父母应该在工作、家庭生活方面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让孩子打心眼里佩服。比如发表文章获得奖励或得到重用等,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作为父亲要会修理一些简单的器具或手工做点孩子喜欢的东西,这样会让孩子会收获惊喜并由衷地佩服。像我修理家里的水管、空调,电脑等,孩子就觉得我很了不起,特别是修好水管后,孩子们一看,禁不住赞不绝口,没用修理工,老爸竟然修好了,外甥夸我厉害,女儿却说:“当然,你看没有我老爸是解决不了的事情。修水管!小CASE!对吧!老爸!”“呵呵!那是,那是!”我禁不住苦笑,其实我也是赶鸭子上架硬上啊!不过得到孩子的赞赏还是很开心。
二、带孩子走进田野,走进河流,走进大山
让孩子关注养育人类的土地、河流、山川,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还能学习自然知识。在浩瀚海边孩子会自然放大胸怀,在巍峨的山脚下孩子自然会高山仰止,在耸立的山巅上自然会有“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的感觉,走进原野孩子更会为千姿百态的生命所吸引和感动。想和你说话交流的欲望就会更强烈。另外,家长要切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像逛商场,家长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孩子却看到的是长短粗细的大腿。所以,我带孩子旅游时,经常在一个景点休息时让孩子自由发现,自由玩乐。就像我们去八里沟旅游时,孩子不愿看“一线天”却愿意下沟里捞蝌蚪,尽管裤子都湿了,孩子却高兴了一下午,一路上给我们讲个不停。
三、带孩子走亲访友,回老家,串亲戚。
孩子是社会上的人,他有归属,他更应学会交际和礼仪。带孩子串门,能让孩子了解:除了家里自己可以放纵外,在外面要遵守礼仪,进别人的家要敲门,允许后方能进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乱动,要和小朋友相互谦让等等,回老家,要懂得尊敬长辈,守规矩,不在老人面前大声喧哗和打闹等等。要懂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做游戏守规则等。经过一天的走亲访友,孩子会问到很多问题,家长趁机教育孩子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孩子会很乐意学习和铭记。
四、让孩子参加劳动或走进劳动工地,走进贫困家庭,参加夏令营生存体验等。
让孩子参加劳动或看别人劳动,孩子就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走进贫困家庭孩子就会引发同情心,参加生存体验活动,孩子就会明白其实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当然,有机会和条件的家长要让孩子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让孩子获取更多知识,并引发对知识的向往,在学习中遇到困惑不解的地方就会自然有话与你说。
五、和孩子共读孩子喜欢的书
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要和孩子分享,共同分析讨论书中的人物,动物和其他的主角和配角。父子母子共写读后感等。特别是女儿订阅的快乐童话里,有一些感动人心的文章,我们一起感动哭泣,那种情感很美!
总之,让孩子有话可说,每个优秀的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我谨以此文当作“砖头”以便引出更多的“玉石”来。
一个故事当作结尾: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唯有真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孩子的心中,让孩子有话和你说。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不怕生及有自信心
孩子怕生的处理方法:
有意识经常带宝宝接触外界,如节假日带他到亲朋好友的家走走,去公园或游乐场所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开始妈妈或家长可陪伴在旁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或物品,当熟悉之后可让小朋友们自己玩,使孩子在欢乐中享受到集体的快乐和交换的乐趣。
引导和鼓励宝宝在人多的场合说话、表演、传播信息等,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同时给宝宝向外表露的机会。
对新环境和家里的来客尽可能事先给孩子预告,这样宝宝就可预先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在大脑里有了印象。可预先给孩子设计一下交流用语等,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妈妈和
家长尽可能鼓励孩子接待客人,及时表扬。对新环境的适应,可先让孩子进入一个类似的环境,先观察或参与,让孩子感觉到环境的存在,避免让孩子一下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回避反应。妈妈尤其不要吝惜自己的称赞,应积极奖励孩子行为进步的表现。
每天带宝宝进行运动性心智训练20分钟左右,尤其是要选择爬越障碍、爬地推球、变化爬行和强化摸目标物等项目,争取在l~3个月纠正宝宝怕生的表现。
孩子怕生多与生活的环境或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系,以上的文章就详细的解说了宝宝怕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家长们平时都能够更多的关注这一部分的常识!1.2.3.4.5.根据你说的情况应该是你宝宝在社交性发育方面有点不足,不排除触觉防御(又叫触觉敏感)的可能。这不是心理病。
你平常多带宝宝出去,陪孩子一起找不同的人玩,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陪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是真的开心。给孩子更多的户外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慢慢的和不同种类的大人小孩接触··不要操之过急,否则有可能会起反效果,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你要给他安全感,保持在他的视线范围内,距离要适中··
平常多一些触觉刺激··引导和陪孩子摸爬滚打,让他的手他的皮肤接触不同材质的物品并去掌握这个事物的触觉特征··比如:沙子,泥巴,水,风,树皮。热的,冷的·等等··想办法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体验··这会有很大的帮助。体验包括很多方面的,体能,触觉,视觉,听觉,嗅觉,音乐,艺术。社交。等等·····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是早教顾问,Rocky lee,如有问题可随时给我留言。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祝你的宝宝健康快乐!0 | 评论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再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甚至夸张的表扬和鼓励。同时,要发展地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尤其肯定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学会XX了”,而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父母及时的一句“太棒了”,将会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很好的效果。
讲究激励策略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信心百倍,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父母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我们再试一次”等等。总之,父母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不要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当然,还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对能力较强的孩子予以奖励的同时可以巧妙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
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父母可以营造较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自己尝试和犯错;注意“君子动口不动手”似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成就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源泉,当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当然,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孩子一切自行其是。家长必须懂得,儿童自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成熟程度,而且也取决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他们的适宜程度。因此,父母从日常生活入手,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不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愿,然而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旦达不到要求,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劣势,不可能要求孩子什么都会,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孩子进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多份关心和耐心。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
总之,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所以成人要起到典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遇事要持积极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步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和迎接各种挑战。
怎样让孩子保持自信心
◆不要怕错误
怎样让孩子保持自信心,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鼓励孩子冒险,无疑会使孩子时不时犯些错误。事实上,这些犯错体验,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必修课。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横加指责,而应帮他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使他明白,接受和改正错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尝试各种体验
怎样让孩子保持自信心,支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探索新鲜事物,尝试各种体验。尽管这些冒险行为会有多次失败,然而,不去尝试就永远也不会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如果能在自己“帮助和保护孩子”的愿望和孩子完成冒险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会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给予爱和足够的关注
怎样让孩子保持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与否,健康与否,父母都会爱他,这将是孩子自信心滋长的最佳土壤。作为父母,应该慷慨地给孩子爱,更多地拥抱他、亲吻他。在帮他改正某个错误时,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这样会让他感觉到来自父母的重视。保持与孩子眼睛平行的交流,这会清楚地告诉他,你是在认真关注他。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你尊重你自己的孩子吗?给孩子选择时,最好让他在两种选择中作出决定,比如,穿背带裤还是条纹裤;画硬笔画还是水彩画等。因为如果不加限制,孩子往往会做出数不清的选择。孩子在一次次为自己作主的同时,也一次次赢得建立自信的机会。在自己的判断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大大提高。
◆给予鼓励
怎样让孩子保持自信心,鼓励是一种认可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所取得成绩的奖励。它意味着,尽管孩子在学着用餐具的时候,把一盘食物掀翻在地,你还是面带微笑支持他;尽管孩子在学唱一首歌的时候漏了好多词儿,你还是会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每个人都会从别人的肯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从早期教育开始,父母每天应尽量多地夸夸孩子一天中做对的事情。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具体。具体实在的表扬语言,会令孩子产生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时,也让他懂得做什么是对的。◆给孩子创造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
怎样让孩子保持自信心,给孩子买易穿易脱的衣服;准备一个可以让他够得着的地方,放他的书和玩具„„所有这些,都是给孩子创造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不仅有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会让他产生“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的自豪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本文Tag标签:自信心
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
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鼓励、赞扬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
比如让4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第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三,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对成人而言,我们自己首先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心帮助孩子,发扬优点,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方法来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
推荐答案
2007-5-9 20:25
1、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是从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我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持肯定的态度,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太严,不能讥笑孩子,不能对孩子做的事品头论足,说三道四,如果弄得孩子不知所措,就会使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
2、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孩子就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没有机会去培养自己应付挑战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包办代替,要激励孩子再尝试、再实践。自信就会在孩子自己的实践中形成。
3、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觉得成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使孩子在成功中产生积极愉快地感受,体会自身的价值,让成功带来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五篇: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读史可以明志,读诗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当然,这并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样一点意义都没有;孩子背着累,父母管着累,老师看着也累。让孩子背诵古诗词是因为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可以出口成章,而不是出口成“脏”。
孩儿时期的记忆犹如金石之刻,让孩子在这个年纪多背诵古诗词,一来是让孩子多识字,古诗词中的生僻字最多,对识字最有帮助,印象也更加深刻;二来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和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举个例子:当孩子看到天边的落日余晖,一排大雁飞过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信口拈来的说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哇,好多鸟,好肥,真好看”之类的呢?再者,背诵古诗词也是对几千年文化的一种传承。
年纪小的时候,觉得背诵这些古诗词很乏味,殊不知古诗词的好处就在于言简意赅。举个例子:怎么形容桃花的美艳呢?用白话文表达就是“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娇美”;用古诗词表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两者相比,是不是觉得古诗词更加言简意赅,而且表达的意境更加回味无穷呢?
很多父母只知道让孩子背古诗词,却不知道意义在哪里;做父母的不知道让孩子背诵古诗词的意义在哪里,孩子肯定就更不知道了。所以孩子会死记硬背,会觉得背诵古诗词乏味,那都是因为没有懂得古诗词的真正魅力所在。古诗词的魅力不仅是言简意赅、音律和谐,而且有丰富的情感、博大的思想在里面。可以边读边想象,诗人写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