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3 04: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第一篇:20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曙光二中 夏旭

摘要: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语文课上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最多,对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重大的作用。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自己的特性,初中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新时期,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究竟如何在课堂上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并落实课标要求?下面着重谈谈这一教学策略的操作方案。

一、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

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决不能让学生匆匆一瞥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尤其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更应该让学生有层次地多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悟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许多问题。假如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教师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解读,学生也无法获取深刻的感受,更不用谈独特的体验。

二、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学生在预习中要学会预习方法,初读是按照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时按照思考题自学,在预习中勾画重点、难点、疑点,然后上课时主动汇报,汇报自学所得。这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学的快乐。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学生在哪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促进他们求知、钻研、创新的精神支柱,是为他们提供精神动力的“发动机”,浓厚的兴趣往往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促动他们去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并认真分析问题,从而可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可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开发。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及实际的教学目的,稍作改变而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可以采取疑问导入方式,创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情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而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热情洋溢的微笑向大家传递正能量,以亲切和蔼的目光、恰如其分的表情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或内容摘记 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引导与指导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同学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心得,同时也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对于有些同学不喜欢长时间阅读的特点,老师可以采取先引导他们进行定时定点的阅览杂志、报纸等,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作息时间与生活条件,尽量要求大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多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也可以给同学们提些指导意见,如童话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等,在阅读的同时,坚持写读书随笔,或做好内容摘记。

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按照教学参考书按部就班,因为这样不仅扼杀了教师的创造力,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阅读中要给学生时间去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鼓励他们敢想、敢提、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

七、阅读拓展,课外阅读也是实践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实践,课内阅读是实践,课外阅读也是实践,而且比课内阅读范围更广,自由度更大,独立性更强。因此,阅读教学应向外拓展,把学生引向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学会在阅读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学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把教材作为基础,开展拓展性阅读,尽可能地向外拓展,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领域。拓展的策略有很多种,如以人物为线索的扩展式阅读,或以课文中的知识点为线索的扩展式阅读等。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进行阅读。现在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从各种媒体来获取信息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媒体阅读。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在信息化的时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八、生生间与师生间相互交流

在学生充分读书与文本对话之后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生生对话中学生间互有启发、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同时又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生成了美好的情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人格。同时,教师还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背景,让学生去发现与探索。真切的感受到了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的长处或短处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应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就很好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师生间相互触发,相互感悟,相互收获。

结语

总之,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认,学生在阅读中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可以对编者和教师提出质疑,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很有挑战性的,因而也更富有生动性、活泼力,也更有价值。我们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站起来,在平等、民主的教学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卢彦元。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多元解读探究。广西教育,2009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法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为此国家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其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能力为重,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结构。

为了改变现行的抑制学生主体性发挥,扼杀了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模式,我校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引进先进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理论上看,“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积极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案应该理解为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案。而“学案导学”则是基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着眼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力求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品读赏析、共同质疑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阅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精心设计学案,为“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学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既是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提供材料和指导。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和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一定要发挥同科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具体做法有:

第一,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学案导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达成对“学案”设计的共同认识。

第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以求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课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或由浅入深,或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各环节要衔接紧凑,自然连贯。问题的设计既要重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对能力的培养;既重情感的体验,又要考虑价值观的树立。

二、落实预习导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关键

扎实的预习是学案导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的坚实地基。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学案看作语文课学习的辅助性工具,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练习。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课的预习,引导学生把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展现在学案上,以备上课合作探究时用。

另外,加强预习检测也是很关键的。预习检测是一个环节,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为后续学习服务。在检测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了结学生的学情,那么在后面的环节中,教师才可以更有目的地解决学生在自学和合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为使小组合作发挥最大的实效性,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需要合理掌控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其“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在每次讨论前,教师必须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合作学习时间,不能随意叫停,也不能让学生无休止地讨论,浪费课堂时间。

第二,合作学习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学生提出,经过师生的梳理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度,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讨论的问题不要太多,应该具有讨论的价值。任务的安排要难易适中,并且要注意重点知识的落实和难点知识的突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感悟问题的答案,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中寻找答案,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悦。

第三,合作学习的效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动参与到小组中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帮助,特别要参与到困难的学习小组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启发诱导。

第四,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要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比如,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等等。这些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运用,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法如何进行,“学案”的内容如何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学习,这其中系统的、规律性的东西,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

第三篇:初中语文中的“名著”教学

初中语文中的“名著”教学 交河中学 许平平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瑰丽而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经典名著,各个时期的经典名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滋养人们的心灵。新课改的实施一来,越来越多的名著被纳入到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由此可见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名著,丰富了语言知识,培养了人文情怀,更是在学生之间引领了健康的读书风气。为使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认真领会文章精神,在阅读名著后提升自我修养,我浅谈几点名著导读的有效方法。

1利用互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名著阅读中,兴趣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初始动力。如果学生被激发起了阅读兴趣,阅读时才会如鱼得水,乐在其中,否则也只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为此,我发起了“互动讲故事”的教学活动。首先,提出活动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讲述自己熟悉名著中的故事精髓和闪光点。比如,《水浒传》中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与传奇色彩、《三国演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等等,这些闪光点,犹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学生就能很快投入到认真阅读中。其次,要求学生借助一定的名家名言对名著进行推介。古今中外,很过名家名人都对名著做过评价,甚至也有民间俗语也评价过名著。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的名人效应,为学生进行引荐。利用这样的“诱饵”,“诱导”学生进行阅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汲取其中的精华。

2消除学生阅读心理障碍,让学生轻松走进名著

初中生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又面临着考试升学压力,所以,对名著作品基本是不了解的,甚至学生还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认为读名著无用。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必须先消除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有些同学一听到名著,就容易联想到图书室中厚厚的一本本图书,有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产生压抑和紧张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国内外文学史上短小精悍的篇目,比如,我们可以读《巴黎圣母院》中经典的篇目,也可以读鲁迅小说集中家喻户晓的篇目。此外,我们在阅读之前,必须对该著作的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作者饱受磨难的一生,正是基于作者有这样的经历,在苦难中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才更值得我们去认真阅读,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沉浸在著作中,更能提升阅读效率。

3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得出了很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简略阅读与深入阅读想结合,阅读后写读后感,自读等等,在名著导读中,这些方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自己形成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在阅读名著时,不要相信所谓的阅读模式,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且灵活变通。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名著的基本内容,制定多种变化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3.1片段式阅读法:阅读方法,犹如茫茫书海中的灯塔,找到了它,就找到了阅读的方向,很快就能到达瀚海的书海,吸取名著的精华。每本名著中,都有自己精华的部分,教师可以将这些熠熠生辉的精华招取出来,让学生阅读这些精彩片段,并且师生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与学生在一起,不需要所谓的阅读指导,只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文学名著带来的芬芳。精选片段的阅读方法,可以从精彩的人物性格表现出发,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片段,以他们为起点,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

3.2阅读知识问答法:在通常情况下,事实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我会对名著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采编,形成知识竞赛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名著中找到相关答案,然后在阅读欣赏课中进行回答。这样的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名著的印象,此外,还能提升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3.3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对于名著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或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应该指导学生采用精读的方式,沉寂下心来,慢慢揣摩作者的构思,体会其精巧之处,欣赏其美词佳句。精读重注的是阅读质量,从文章中汲取最瑰丽,最精华的部分。而与之相应的略读法,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中的非重要环节,在保证文章前后贯通的基础上,简略阅读。以国外名著为例,其中有很大的篇幅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我们必须注重阅读名著,因为它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心灵得到升华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作者:张文芳

工作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王文中学

通讯地址:河北省大城县王文中学

邮政编码:06590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现实意义;内容;方法

摘 要:初中语文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而教学反思正是改进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几方面入手,不仅要找出问题,更应该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反思可以利用质疑、比较、换位思考等方法,使其得到深入化、本质化。

初中语文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程。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收集加工信息能力乃至交际能力,都将藉此打下一生的基础。而且,初中是一个人的学识、思想、性格、思维诸方面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唯其如此,初中语文教学的成败至关紧要,而作为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越发显得举足轻重。

教学反思,简单地讲就是执教者对已结束的教学实践的回顾、审视和思索,其现实意义就在于,通过教学反思可以结合教学理论与实际学情,对已发生的不可逆的教学现实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剖析,这种剖析是先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所无法比拟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别人听自己讲一堂课的收获,比自己听别人讲一堂课的收获要更大些,就是因为前者是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体验过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反思正是对教学过程的再次深入的体验。如果教学反思有同事们的参与,集思广益,收益当更大。从本质上来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活动,有教师“反思卡”,有集体教研,还有备课教案中的课后记。下面,我想结合同事们当中的语文老师的几则课后记,就教学反思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下列这几则课后记都录自教师备课教案,其中或有笔误和不够通顺之处,均未改动。

例一: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作者的这种诗情与画意的结合,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语言朴实,隽永,在学习时也着重讲了,对文中一些句子还需让学生自主练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以后在文章结构,还有语言方面也需着重加强讲解,且在本课的讲解中教师讲得过多,以后要注意。(初一课文《春》课后记)

例二:在本文教学中,应该避免逐字逐句分析内涵,因为对初三学生来说,要彻底理解艺术的真谛和人生的境界,还有一定困难,关键在于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获得一些感悟,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领会爱的几重境界。(初三课文《傅雷家书两则》课后记)

例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有理想的人,才使生活丰富多彩,对于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是值得学习的。在讲解过程中,虽有渗透,但不太全面,课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初一课文《理想》课后记)

例四:由于时代背景差距,国情背景的不了解,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所以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没能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初三课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后记)

从这几则课后记来看,老师们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确实进行了反思,而且是“放出眼光,运用脑髓”(鲁迅先生语,出自《拿来主义》),但给人总的印象是缺乏应有的深度和高度,重点不突出,有就课论课之嫌,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入思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受到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表达概括能力的局限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握教学反思的精要,说得通俗点,就是想写好却写不好,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好的教学反思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第一 要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不光是《标准》中的概括表述,也不是其他教学理论著作中的抽象概念,而是表现为一些很具体的东西。比如: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切合学情?以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能否理解教学内容?如例二和例四中,教师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

得到了体现?在例一中教师认识到“教师讲得过多,以后要注意”,这是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教学反思中应首先考虑的,因为没有先进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是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第二 要反思教学过程。这方面老师们均能注意到。教学过程中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诸如:新课的导入是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各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顺畅?衔接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有无设计之外的情况发生?自己是如何处置的?处置是否妥当?有没有值得仔细回味和认真分析的“神来之笔”?哪些地方自己觉得处理得不够满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现实学情而言有无改进的可能?如何改进?„„不一而足。相对而言,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第三 要反思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否适应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传统的教学手段真的过时了吗?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施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的得力助手还是应景的点缀?课件与教师相得益彰还是喧宾夺主?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不是落到了实处?„„这些方面是真正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每节课都能从这些方面找出差距并加以弥补,一定能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第四 要有针对性地设想教学应对。通过对一节课的反思,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是进步的开始,但最关键的还是找到解决的办法。当然,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在一次教学反思中得到解决,但只要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矫正、积累、提炼,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裨益。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地写一年教学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用在这里非常恰当,谁能说教师的“教”不是“学”的过程呢?

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质疑法。质疑是思维深化的标志,不断提出疑问才会有新的发现。对上述几个方面,我们要多划几个问号:这样做好吗?这是最佳选择吗?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方法,为什么一班的效果比二班要好呢?相信通过这样的深入思考,对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比较法。作对比是非常实用的思维方法。就教学反思而言,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横比,和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相比,和比自己年长的或年轻的教师相比,往往能发现问题。纵比,可以把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同现在作对比,也可以把往届学生同现在的学生作比较。不管是求同还是求异,往往能通过参照系有所发现。

三、换位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忆起学生时代,每位教师都能想起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并能说出自己佩服他(她)的原因,在课堂上,有的严肃认真,不苟言笑;有的幽默风趣,寓庄于谐;有的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有的画龙点睛,一字千金„„都能博得学生的好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把自己设想成班上的学生,进而想一想:“老师这样讲我喜欢听吗?”“这样讲我能理解吗?”“这样处理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我满意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自己也会成为将来学生记忆中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并成为教学中的自觉行动。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画竹经验时说:“三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达到这样的程度,那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课程的目标,“可计日而待矣”。

作者简介:张文芳,1967年出生,男,汉族,河北省廊坊市大

城县人,中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0316-5635615(单位)***

电子信箱:nanloudiren@126.com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通过教学内容与美育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深化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存在,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展开审美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教材内容是美的,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美育。

1.诗词散文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现在入选初中教材的诗词散文很多都是美文,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其中,对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引导学生美读文章。通过以引导学生美读文章,把文章中蕴含的美的情致读出来,使学生感悟到美。比如,王维的诗歌《使至塞上》整个诗歌都具有强烈的整体美,学生通过读能够感受到边陲大漠中的壮阔雄奇的景色之美,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境界壮大、气象雄浑,会真切地感受到美的存在。不仅新教材中的诗歌选材凸显美的特征,同时,在散文中、在古文中都能凸显美的特征。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每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内容都是充满美的,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这种散文中的美,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意境美、情致美,要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文章中的美,使学生能够坐在教室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人物的心灵美、社会的和谐美,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2.记叙文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有全部内容的四分之一。这些记叙文虽然记人记事,但都是充满人性美、人情美、矛盾美,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在记叙文中,大多是以写人为主,尤其是一些小说,可读性很强,作者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比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中的老王这个主要人物,又老又病,生活贫穷,虽然处在社会最底层,但心地很善良,真心帮助作者一家,这种普通老百姓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芒,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好好赏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使学生受到教化。

3.说明文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努力挖掘美育资源,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说明文的语言平实准确,表达精练,文章结构严密,因此说明文也具有很强的精练美、严密美和逻辑美的特征。教师要从说明文的语言入手,兼顾说明对象、说明形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说明文中蕴含的美。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读文章,感受语言的精练,感受文章中精致的不对称美;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要使学生体会文章结构的美,使学生通过说明对象感受到博物馆雄浑壮阔的美。入选初中教材的每篇说明文都有其特点,教师要通过说明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说明文的独特的美。

4.名著导读中蕴含着美育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都安排有名著导读内容,这为学生欣赏美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名著导读所涉及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千百年来留下的艺术珍品,这些艺术作品以新鲜独创的艺术形式,精彩丰富的内容,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技巧,闻名于世,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是初中美育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些艺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育。比如,在《繁星》《春水》这两部作品是歌颂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赤子之诗,要通过引导学生读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赤子之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教材中入选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在课下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审美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肇恒国.刍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6).[2]龙莲明.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上),2008(01).(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中村初级中学)

下载20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析 新河中学 陈 静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

    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初探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代表,是古代文化传播的载体。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出世距离现今比较久远,很多时候学生们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 张成伟(邮箱:1105905160@qq.com) 颍泉区第十九中学 摘要: 语文教材以语文生活联系为线索,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力求开放性和弹性,突出学生的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多媒体走入课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

    初中语文中的字词教学

    初中语文字词教学 安徽省天长市芦龙中学王安岭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文本的局部即字词句的认知逐渐到对篇章结构的理解、感悟和欣赏。初中阶段是......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的初中学生特别聪明、懂事、也特别调皮好动,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锐意......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 语文个性化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师生教和学的共同活动。个性化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就是教......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小说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我们在欣赏文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