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3:5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弘扬国学被列为重点发展内容,而语文则是我国高校教育中传播国学的重要科目,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科目,其大量文字语言内容的特点,决定着其承担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作文教学也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围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方法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将初中作文教学开展的更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引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比例较大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写作习惯的时期,因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实教学生活中,很多教师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能获得好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1、初中作文存在的问题

1.1文章缺乏结构性

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能发现学生的文章总是出现结构混乱、中心不突出、写作思路紊乱等状况,这是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弄清楚自己要写什么就开始下笔造成的,也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的表现。通常,学生会将多个句子或短语叠加在一起,使得文章中的句子混杂,表意不清,从而也就影响了文章主题的表达。此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构造文章大纲的习惯,因而造成多个主题多个中心穿插在文章中的情况,每个主题好像都是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观点又不鲜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难以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1.2表达不准确

如今初中生的作文,往往存在词不达意的现象,文章中遣词造句都存在表达性问题,有些词语成语学生在未能理解其意思和使用语境的情况下就随意运用,使得文章不能表达出学生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无法被读者理解。这也是学生过于重视华丽辞藻的炫耀造成的,对于平实的语言运用不够,语言能力还欠缺。

1.3内容不切实际,缺乏真情实感

很多初中生在语文写作中,往往会幻想的天花乱坠,这跟他们处于过渡期的年龄有关,也和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有关,学生人生阅历还不足,很多内容都靠故意编造来充实,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感,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这种浮夸之风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习惯性的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无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1.4学生缺乏写作热情

如今初中生语文作文水平普遍较低,这和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害怕的就是作文作业,因为这项作业对他们来说既耗费精力又花费时间,而且他们极度的缺乏写作素材,一提笔就不知道如何下笔,再加上日常考试的压力,使得学生无法正视语文写作,将其当作应试教育中的一种内容,有非常大的负担感,从而也就没有什么写作的欲望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缺乏写作热情,甚至害怕写作,那么可想而知,学生也就不会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2、解决方法

2.1培养良好的阅读方式

学生的阅读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的素材知识的积累,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同时,也可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其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积累。

2.2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文章的真情实感,要让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也包括对文章的看法,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并养成记录感触的习惯。

2.3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没有素材就没有文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材积累,通过观察、感悟和阅读,提高自己素材知识的储备,可以固定安排每周素材分享活动,设立“作文素材角”、“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写作热情的同时又能极大的扩充学生的素材库。

2.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写作不仅要有内容有感情,还要注重新意,关于作文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阶段性训练,一开始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一段时间后,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和创作风格,教师鼓励的基础上进心针对性指导,让学生灵活性的进行创作。

3、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社会与互联网紧密相联,全国都进入了信息时代,而教育业作为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也应该要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创新变革。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创新式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将丰富的画面和烘托气氛的音乐带到课堂上,那么一定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功能,将作文素材和相关资料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更加立体的展现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如在教学有关于“世界充满爱”的主题写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社会正能量相关的视频来对学生进行情景设置,突出表现出社会中的孝道、爱岗敬业、保护环境、社会公德等,营造出世界充满爱意的情景,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爱”为何物,丰富写作思路,再安排相对应的写作训练,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有热情有感触的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具备真情实感。

4、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是学生更高阶段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工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调整,创新教学模式,用智慧提高教学气氛,用勤奋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从而达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宝伟.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4):59-59.[2]董树杭.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6(6).[3]杨月.浅谈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6(25).[4]黄秋霞.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2017(2):108-108.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人总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的成熟仅在于我似乎体味到了这些年来颇让人感觉尴尬的几点状况,比如说,作文教学。直到现在,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里,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就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并没有一丝的谦逊或者做秀,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连续的几年,我都很幸运地参加了校期末语文阅卷工作,有时也分在作文组。我一如从前,秉着一颗公心,多一份善良的去完成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我敏捷地觉察到自己在一次次的评卷中读到了一些好的作文,和一些不太好的作文。基于一种责任,一种怜悯,我想我曾做出了应该正确的判断。静下来的时候,我有时间重新思考我们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一篇文章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校长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着这么做的话,一定大有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有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如果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出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就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到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们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推行的周记(或者日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或者日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或者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随笔: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索

前所中学

刘丹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索

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我似乎体味到了这两年来教学上颇让人感觉尴尬的几点状况,例如:作文教学。直到现在,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的同行经常这样对我说:“语文这行里,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就是作文教学。”我对这话深有体会。我知道他们说的这话并没有一丝的谦逊或者做秀,而是带着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期末阅卷过程中,我读到了一些好的作文,也读到一些不太好的作文。基于一种责任,一种职业信念,我对作文部分尤其看重。静下来的时候,我会重新思考我们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表现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为作文主导,从高考流向中考,从初三涌向初一,学生被迫放弃了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失去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创新力;受“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思想不仅正确,而且深刻,学生只好编故事、套情节,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也没有的高尚情操,导致作文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作文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讲写的方法技巧,学生也偏重于学写的方法技巧,学生掌握了作文的方法技巧,却不能写出好文章。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可是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固定的模式而不去束缚学生呢?我想:能不能不要命题,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感而发,这样至少感情事真实的。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一篇文章能否写好,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校长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着这么做的话,一定大有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有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如果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都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没能找到什么好的方法和窍门。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做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就像上面提到的,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出好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就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到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们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的周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在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一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法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为此国家开始推行新课程改革,其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能力为重,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结构。

为了改变现行的抑制学生主体性发挥,扼杀了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模式,我校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引进先进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理论上看,“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积极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案应该理解为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案。而“学案导学”则是基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着眼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力求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师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品读赏析、共同质疑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阅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精心设计学案,为“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学案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既是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提供材料和指导。在教学中,为了保证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和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一定要发挥同科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具体做法有:

第一,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学案导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一个细小的问题,达成对“学案”设计的共同认识。

第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以求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课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或由浅入深,或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各环节要衔接紧凑,自然连贯。问题的设计既要重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对能力的培养;既重情感的体验,又要考虑价值观的树立。

二、落实预习导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关键

扎实的预习是学案导学模式下,打造高效课堂的坚实地基。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学案看作语文课学习的辅助性工具,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练习。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课的预习,引导学生把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展现在学案上,以备上课合作探究时用。

另外,加强预习检测也是很关键的。预习检测是一个环节,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为后续学习服务。在检测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了结学生的学情,那么在后面的环节中,教师才可以更有目的地解决学生在自学和合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为使小组合作发挥最大的实效性,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需要合理掌控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其“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在每次讨论前,教师必须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合作学习时间,不能随意叫停,也不能让学生无休止地讨论,浪费课堂时间。

第二,合作学习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学生提出,经过师生的梳理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度,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讨论的问题不要太多,应该具有讨论的价值。任务的安排要难易适中,并且要注意重点知识的落实和难点知识的突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感悟问题的答案,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中寻找答案,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悦。

第三,合作学习的效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动参与到小组中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帮助,特别要参与到困难的学习小组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启发诱导。

第四,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要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比如,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等等。这些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运用,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法如何进行,“学案”的内容如何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学习,这其中系统的、规律性的东西,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

第五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变革也在不断的改革、深化。但是,通过笔者的了解,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仍然堪忧,仍有不少教师在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造成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质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初中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

二、应试教育阴影作祟,教师的教学围绕考试要求转;

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单一,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

当前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究竟该走何种道路,已经摆在许多农村教育管理机构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眼前。拿霍邱县来说,霍邱县教育局近两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致力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改革。2010年5月请来了全国生本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以及他的生本教育研究团队,对广大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与合肥市教育局结成帮扶对子,并在2010年11月邀请合肥市优秀教师、班主任到霍邱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凡此种种,可见当前霍邱实施农村中学教育改革的决心。

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笔者先后参加的生本教育培训和与合肥优秀同行的交流,加上笔者几年的农村中学教学经验与平时的耳闻目睹,笔者认为,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的一点是: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会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会学、愿学、乐学。

综上所述,学习是学生自主的事情,必须从学生内心深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会学、愿学、乐学,教学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

下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思考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语文教学中拓展的思考

    对语文教学中拓展的思考 《语文新课标》指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空间就有多大”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语文”理 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问题的思考 随着2006年新学期的开学,高中阶段的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一夜之间,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和追求目标成了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初探》课题研究 开 题 报 告(赵云)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作文分数在学生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却是非同小可的,可以说......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真善美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真善美[摘要]当前国内的作文教学在改革与创新方面,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也积累不少的宝贵经验,而国内中高作文的笔试成绩的高低......

    关于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关于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摘要】导学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教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共五篇)

    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自省: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不能引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为什么那么精彩的文章有的同学读而不知其味?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哪里不对?缺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