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时间:2019-05-12 08: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教师的设计为主,那就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放开的让学生活动、讨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二、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如何安排?

语文教师都知道:一课书一般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我们的很多课需要趁热打铁,但我们语文课时有限,一周五节课(九年级)一天一节课,今天上个半头,拖到明天再上个半头,这样做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处理教学中的这个矛盾呢?

三、课改下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目前,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当前的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字写得难看,错别字严重„„不错,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意识确实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基本功也下降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忧虑,我们该如何教,教什么?

四、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很多公开课主讲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这个意识就是,这堂课如何让听课教师都感觉良好,如何让评委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一节好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一节课的好坏与否,学生最有发言权,怎样让学生满意,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呢?

五、“抓纲务本”在新课改下是否不合适宜了?(“纲”在新课改下已改为“课标”了)

目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又不考课本上的课文(课内现代文不考,古诗文还考),教材教不教,教的好与不好,这都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认为,教课内的还不如教课外的。

诚然,教材只是个范例,但我们在松懈丢开“范例”的同时,我们连同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一同松懈丢失掉了——这恐怕也是造成我们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造成这促松懈的根源是考试这个导向问题:“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要责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作教师的无奈与悲哀,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能把它教给学生,只是因为考试不考。没有什么比这还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了。

如何解决困挠我们的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是前提,不教是结果。“教”这一环节我们是否做扎实了?考试是导向,只有它明确告诉教师:要务本。“教”这一环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这一环节做好做到位做牢实了,才能真正达到不教这个结果。

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一同做语文试卷为什么很难得满分?(作文除外)

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做练习题或与学生一同考试,或在改语文卷时,不自觉得会去找“参考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就不知所措,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与答案相同的答案来,我们的困惑是:参考答案是谁制定的,是怎样制定的?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阅读理解中,因理解的差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很难做到和出题人或制定答案的人一致的答案来,而现在的参考答案(实则可能是标准答案),是否是多人讨论后制定的呢?是否能代表正确科学的一个参考标准呢?还有很多答案讲要点,如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是否能在出题时就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呢?如果不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的话,又想考查我们什么呢?教师都不能答得这般完美,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学生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可能并不且有代表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专家们批评指正。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语文教师一直走在实验的前列,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交流活动,做好备课组的组织工作,每周保证一次集中讨论的时间。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15次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活动,从活动看,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令广大师生赏心悦目,而且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课后上课的教师都说说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我们整个小组也对这些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不仅肯定了他们教学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他们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组的教师更好地学习了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业务素质,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更深刻领会了新课程理念,可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3、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论文、案例。以此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我们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多撰写教学反思、多多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坚持听课制度,本学期我们组的老师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分阶段完成听课任务,每月4节以上,有的老师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

5、在示范课中互相获得提高和教益。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两次教师示范课、展示课活动。每次,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每人都按要求认真准备了一堂课,在课堂上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邀请各年级同科教师都来听课、评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各位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劣之处。对于不足之处,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并能认真改进,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吸收他人长处,弥补己身之不足。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组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足:如听课、评课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虽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主观因素却更重要;另外,教育科研还要真正重视起来,多一点创意。如何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其实有一定艺术。今后,语文教研组将迎难而上,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

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九

(三)班语文及八

(二)、(三)两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这三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投影片,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3)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认真领会每一次的会议精神,并且做好记录,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再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做到不但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一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写好课后反思。

2、上课。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的评讲,并针对出现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5、本学期,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活动,我有幸和我们教研组老教师林老师结成一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一学期下来,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一学期来,我坚持出满勤,不迟到,不早退,更无旷工、旷教现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请假。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一定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而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能够为我们雅思的教育尽绵薄之力。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到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已有六个年头,经历了六年的风风雨雨,有收获,也有困惑,虽教学以来学生的客观成绩不错,但实质上存在有难以添补的大漏洞,阅读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成为困惑我们的大问题,好比寻病医治无除病根。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误人子弟。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学生视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

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

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

3、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5、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二)传授阅读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我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作粗读、泛读、跳读练习,以增强他们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三)拟定阅读计划

推进教学工作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我们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中,临时给学生增加一点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专门的阅读教学课。其实,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任何无计划的教学都将是失败的教学,如果没有给阅读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就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四)立足课堂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在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性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五)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现很多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是很多学生肆无忌惮的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第三篇:思想品德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现在思想品德新教材整合自然,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于一体,以学生成长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支撑,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形成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教材贴近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思考和践行。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注人,关心学生的核心理念。所以新教材极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也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同时教师也感到,教材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问题

穿新鞋走老路

新教材以图片、故事、心理测试等形式引入,创设学习情景,展开学习内容,为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平台。可是好多老师不适应新程课的要求,延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两支粉笔一张嘴,天南地北任我吹,不关注学生,不关注教材,不关注课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结果可想而知。

从教学活动分析有如下弊端:

1、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

2、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 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

3、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4、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 研究性学习方式。

5、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

(3)关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可作如下描述性评价:

在这种传统教学中,我们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受精心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

(4)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以下视角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不在于学校安排了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

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能否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不在于教师的教法如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课堂中是否有主

动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不在于学生接受和记忆了课本中多少内容,而在于他们有多少

质疑和反思。

不在于课后布置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孩子们课外能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心灵的空间。

不在于学科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孩子们对自己的发展是否

有足够的信心。

不在于孩子们有多少琴棋诗画的艺术特长,而在于他们是否有

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渴望。

不在于教室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的条幅,而在于学生们对自己

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多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在对课堂教学的探讨过程中,我读到不少名家的论述,这些论

述对我们认识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很有帮助,现将这些论述推荐给同行,应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顾泠沅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际过程,用两

三个指标来评价无比复杂的课堂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叙事式研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化和教条化是窒息新课程改革的两大杀手,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形式(如多媒体,合作学习,实践性体验等)而不考虑是否需要运用和运用是否合理。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

态的生成;要淡化公开课,提倡研讨课,而研讨课应该是真实的、不刻意粉饰的、值得反思的、有待研究的课。叶教授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

张民生教授认为:那些脱离日常水平和条件的教学课例,作为

研究课还可以,作为示范课就不能提倡,没有推广可能性的公开课是没有价值的课的”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一、来自教材设计的困惑:

1、教材突出了活动化的参与,但有些知识重点在行文表述上不

太明确,有的重点甚至放到了相关链接中,导致学生不能很好总结把握知识重点。如,下册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一框中,P61造成挫折的原因无非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但教材在行文表述上比较笼统,条理也不太清晰。又如,上册第八课《身边的诱惑》中赌博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战胜诱惑的正确方法;这些与学生关联密切,影响较大的知识点,应放在正文中以突出重点所在,而教材却放到相关链接资料中,似乎淡化了这些重点,导致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不太好。

2、教材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但缺少知识上下联接的紧凑感。如上册第九课《身边的侵害和保护》一框中,P29在讲到青少年面对身边的侵害必须加强自己的保护,而教材接下来不是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是抽象的理论说教,具体如何保护自己却放到第二框后面,显得知识点过于散。

3、个别辅助材料的设计对农村学生而言,不太容易接受。如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导入新课所设计的插图材料:小勤捡废品赚钱买校服,结果误捡了建筑工地的铁卡子,被送到派出所,这不是丢不丢面子的问题,对初一学生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他应该感到困惑: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因为他不一定能知道铁卡子的用处。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做出恰当的处理。

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1、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新教材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生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无疑将使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这两条线索?我们尽管做了大量的探索,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中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新课程首要目标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评价目标也加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加上新教材以生活主题这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这些都容易使我们在注重教学情景、学生活动的同时,忽略了教学内容,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一极端,走向只注重教学的形式另一极端。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我们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3、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生成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但在现实的实施新课

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学的预先设计是不够的,因为新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不再是一张施工图纸,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教师的预先设计与课堂实施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都可能生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如何处理这二者关系,让课堂教学生成的新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这又是我们在教学中必然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三、学校对教师、学生如何评价的问题。

对课程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现在教师碰到“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原因就是“我们考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单纯依靠一个考试分数和结果能检测到学生所有特质呢?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性,想象力,创造性”或许更加重要,至少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问题无法凭一张纸笔相加的试卷考查出来。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某一阶段的成绩为依据。同样,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以一次考试的成绩和名次为标准。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但仍悬而未决的问题。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因个人的水平、能力有限,尤其针对教材设计提出的困惑或许有些偏颇,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朱莉萍 岳 英 付 蓉

欣 喜

1、良好的研究氛围正在形成

所到九个县市的实验学校,我们看到老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位教研员的带领下,加强学习,努力探寻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为抓手探索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验学校从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了完整的课题研究制度,还将课题研究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各县市的经典诵读活动抓的有声有色,如秭归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顺风来”、“读经典名著,树纯真心灵;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的宣传语随处可见。各实验学校的交流汇报给我们以思考,带给我们收获的喜悦。那一本本教师论文集、集体备课资料集、个人资料集、制度集、学生作品集、教案集等等,详细展示了研究的过程,感受到浓厚的研究氛围已经形成。

2、务实的教学风气已成主流

各县市的验收展示课各具特色地展现了课题实验的成果,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丰富语文积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纵观知识体系,确定教学重点;挖掘知识的教育功能,把握教学重点。如夷陵区的老师能认真对待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细致讲解容易出错的地方,对比分析原因,注重基础落实。远安的《湖心亭看雪》等课,扎实地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显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课堂上教师大多能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为自主学习定向;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去读、想、做、说、议„„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帮助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主的评价指标,对自主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反思、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引导学生自我调控,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引导学生自我激励,不断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重视“学”“思”相结合,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让学生围绕某主题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争议,最后得出结论。兴山的作文课《巧用对比,凸显人物》中,所选例文全部来自于学生的习作,课件中呈现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全部是身边熟悉的老师和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写作也有了源头活水。枝江老师上《羚羊木雕》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学生参与自然积极,课堂活跃有深度。

4、课题的深入研究初见成效。

⑴语文活动欣欣向荣

语文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它是实施语文课题研究的有效载体。如长阳的“书香校园”活动,根据年级不同年龄不同而设置读书活动。七年级必备古诗文,教材推荐名著,板报和摘抄展示交流;八年级讲精彩故事,品个性人物,展阅读心得;九年级时文、美文和中考优秀作文阅读评析,读思读写结合。宜都、枝江等开展的阅读名著、民俗采风、新词集锦等活动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语文课成为了学生的最爱。

⑵汉字研究开放明朗

“汉字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各县市在汉字教学研究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姿态,有尝试、有探索、有入影随形、有专题归纳,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提升语文课堂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当阳的实验学校全面开展了汉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将汉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从汉字的来源、汉字的功用引入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扣准一个汉字,依据“汉字藏智”“字形藏理”等构建文化场,打造出如《魅力汉字》等对汉字深刻理解和敏锐感受的语文成品课。

⑶经典阅读成绩丰厚

长阳、远安、兴山等县市对教材的知识能力目标和人文目标进行了规划和梳理。“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语文课应是常规课、经典课、阅读课、写字课、作文课、活动课等六大课型的综合体现,本着“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语文教育理念,才能构建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为轴心的“经典人文价值目标”体系。尤其是宜都的《经典语文课程资源所应承载的人文精神的研究》《经典语文知识及语文知识体系的研究》值得一提。他们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的”,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以人教社现行教材为依托,以“教”与“学”的实践为参照,逐渐明晰初中各年级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即人文价值目标体系和语文知识目标体系,以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为“单元”,解析单元主题的“价值内涵”,明确“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确立单元语文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预设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该达到的“语文能力”目标,以教材课文为“解读基点”,参照“单元教学目标要求”,预设课文教学“三维目标”,最终梳理出36个人文目标点。在36个人文目标和已有的36个语文知识目标下,积极打造精品教案,建设着有品格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最集中最规范的教学时间,最集中最有效的学习时段,最具情趣的学习交流场所,最值得回忆的人生场景。

⑷作文教学范式初成

令人欣喜的是各县市关于作文教学有了较大的突破,构建了不同的教学范式,大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初中作文训练系列”,细化了写作教学目标;集体备好作文指导课;广泛搜集材料,扎实上好作文指导课;以激励为主,上好作文讲评课。完成了六册教材中写作能力点梳理,并编写好相配套的教学案例,扭转了原来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少慢差费的教学现状,形成了初中阶段的有序作文训练之路。如五峰的“梯级作文教学实验”,七年级:写好入格作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有技法可循,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具体的作文技法指导下轻松愉快的作文。把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掌握写人、叙事、写景的一些基本技法、掌握日记、书信的写作格式,养成写真情抒真情的良好习惯。八年级:写好合格作文。关注细节,培养观察力,捕捉亮点,表达心声。九年级“写好升格作文。不断丰富感受和人生体验,引导学生“快速构思,临场发挥,锤炼语言,书写个性”。每学年12个作文技法训练点,作文课一课一技,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上一节作文研讨课。实现优质作文资源共享。各年级、各训练点呈梯级上升的作文方式,并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将作文讲评与作文指导密切结合,每一次训练都有具体目标,改变了过去的随意性。获奖人数丰厚。

困 惑

1、汉字教学方面。不少实验学校将汉字教学简单理解为认识汉字,讲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讲书写文化。初中汉字教学与小学汉字教学的区别在哪里没有做深入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汉字音、形的识记上,汉字研究显得很单薄、很片面。阅读课《杨修之死》中教师也想体现随文教字的思想,于是出了两个谜语:一人腰上一把弓(夷),雨后田里长青草(蕾)。同学们好不容易猜到这两个字,可这两个字与课文学习没有什么联系,有一种画蛇添足之嫌。汉子课题研究中汉字教学目标的确定,汉字教学内容的精选,汉字教学方式的多样,汉字教学精度的把握都需要我们做深度思考,不可盲目跟风,浅尝辄止。

2、阅读教学方面。经典课题研究不是仅仅只读经典读物,读名著。有的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与课题要义关系不大,把经典阅读课题狭隘的理解为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读物。怎样正确理解“经典”一词的真正内涵,准确把握经典课题的要义还需要加强培训学习。另外,我们还要思考:阅读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师的讲解能否替代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朗读在诗歌教学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同时一定要注重文本解读,在阅读中教给学生独立而不特立,张扬而不张狂的人文价值。

3、作文教学方面。学生有了起码的表达能力,生活中有了见闻和感受,就会产生用书面表达的愿望。这时候,教师如能给以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经常的课内课外练习,应该不难写出一般性的文章。调研中的实际情况却是,我们讲解每篇课文都要讲不少的写作知识,学生也读过不少的范文,但绝大部分学生仍然把作文视为畏途,一到作文课便大作其难。考试时作文得分率很低。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其原因一是作文的命题往往既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不能直接从课本范文中得到借鉴。平时的指导既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写作时过细过严的要求又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作文练习宽松度不足,情感性不强,又没有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批改反馈又不及时,都挫伤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不少作文课仍以老师讲解为主,教师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游离,没有找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契合点。

思 考

1、继续深刻领会语文的要义和课题研究的内涵

语文语文,无非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的综合,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语言永远是核心要素。三个课题都是紧紧抓住语文的要义来进行的,经典课题主要解决教学目标的问题,汉字课题主要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作文教学主要解决教学观点的问题。经典课题与作文课题就是读与写的关系,作文系列化研究,写作技巧的研究不是重点,针对现在的作文虚假、雷同、平庸的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要侧重人文价值的体现,要教学生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

我们想再和大家重温一下三个课题的研究内涵。

汉字课题:我们所要开展的这个研究课题,基本思路是根据当代“字圣”萧启宏先生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义”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通义”的总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期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和书写问题,而且力求理清汉字与组词,汉字与语感,汉字与阅读,汉字与文言,汉字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还是阅读和写作,所以开展本研究课题并不是要开设独立的识字、写字课,而是要把对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我们自身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汉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深究字义,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清字义,讲清字理,渗透字趣,这样学生才会牢记。汉字教学要随文而教,要探究汉字的内涵,从源头上辨析汉字的特点,领略汉字的文化。我们不妨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名句、一个点入手,扎实深入地进行。

经典课题:这个课题是我们在不断思考、理清语文教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最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而设计提炼出来的课题。课题拟从开发经典语文课程资源这一基点切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的突围。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廓清了语文教学两个最本质的特点:一是语文教育目标既是工具的,又是人文的。二是语文教育结果既是“学得”的,又是“习得”的。因此完整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两性”互动的教育,一种课内外并举的教育,一种精神和语言双赢的教育。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的作为语文课程目标主要载体的语文教材,其知识目标定位的模糊与落后,导致语文“学得”及“习得”的内容泛滥和贫乏。其人文价值目标的模糊与落后,导致学生的精神成长也一直处于一种狭隘与幼稚状态。

经典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应着力于开发和利用经典语文课程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重组、创新和构建。

⑴返璞归真,重构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⑵面向未来,明晰语文教学的“人文目标”。⑶减负增效,优化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⑷与时俱进,开发经典鲜活的“语文读本”。⑸发展教师,实现教师素质的“专业提升”。

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汉语文学习特点,契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语文教材,使语文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使“学得”部分的内容更加精要有用。同时开发凝聚人类文化精华,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反映汉语文历史沿革的最有价值的语文读本,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习得”部分的内容更加精粹厚重。使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加充满活力。

作文课题:初中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及评价研究在科学规范化、实用便捷化、整合系列化、实际生活化原则的指导下,拟从两条思路着手研究:

其一:以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写作能力点为线索,由浅入深的研究整合思路。主要内容是:

⑴研究课程标准,明晰符合初中学段要求、又体现时代要求的作文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内涵。

⑵研究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梳理出覆盖各个版本语文教材的写作能力点,按初中七至九年级由浅入深整合成体系。

⑶研究各个写作能力点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教学指导方法,编成学生作文本。

其二:以学生认知视野度为明线,写作能力点为暗线,双线并行,由窄到宽、由浅入深的研究编排思路,主要内容是:

⑴研究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梳理提炼出共同的适合学生认知视野,体现语文学习特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题材范围,按认知规律编排成系列六章。

⑵在编排成系的六章题材范围下,研究适合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的写作题材,每章编排八节。

⑶研究八节具体的写作题材与写作能力点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间的最佳契合点,让写作题材与写作技能完美结合,达到写作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编成学生作文本。

作文不光是强调技巧,不要让作文思维低龄化,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使作文教学实验更加生活化。

总之,课题研究应定位在实践性研究上:从研究的来源看,这三个课题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要;从研究的过程看,它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与其教学活动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从研究的目的看,要应用于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研究定位在思想和行动真正落实上:要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革中的自主和竞争行为,为提高学校和个人的整体效应而研究,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操作策略方面,既有“点”上开花,又有面上结果,重视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有关成果。

2、要有课题研究的管理意识

要遵循课题实验规律。必须严格遵循课题实验方案,从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原则到具体的措施,都要遵循课题实验方案,不能做课题的时候随意做,总结的时候,把成绩都往课题上靠。研究中要重视资料和实验的积累,一是根据检查反馈的情况反思课题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哪些需要改进等;二是教学实例的收集整理;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有什么典型的事例?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情,弥补性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的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兴趣和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让目标明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训练实起来,让效率高起来,让兴趣浓起来。

3、结合实际抓住重点,深入研究。

课题实验不能面面俱到,那可能是浅尝辄止或者流于形式,三个课题如果能选择一个,然后认真结合各实验学校实际,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关于经典课题,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如果不加分析地开展,恐怕没有实际效果。如果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如人文价值的重新建构,知识体系的重构整合等。或者从更小的切口进入,如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利用传统的对联、谜语挖掘汉字教学的资源等,都是有嚼头的。

4、教师的深度决定学生的高度

“语文教学的进步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任何的外部力量都无法代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于了教师新的身份及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课程计划的编制者。

有人说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力来自于教育科研。现在语文教师的地位正在下滑,语文教师的激情正在消退,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语文学习因应试而变成了简单的做题,语文教师为应试而变成了题解者,语文研究的乐趣严重削弱,语文学科的尊严所剩无几。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上课前要问自己:今天准备给学生教什么?知识上、人文价值上能给他什么?下课后再问自己:这节课我已经给了学生什么?教师要在课题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抓手,做一个善于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又出台了,不少内容的修订与宜昌的语文课题实验可谓不谋而合,真是思维前瞻,领跑课改。如这次修订中,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看来课标组的专家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问题,《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课标精神的指导,我市的语文改革的步子会迈得更加坚定。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用科学的方法,用勤奋的探索与耕耘,就一定会扎实地做一点实事,探索属于语文自己的高效之路!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精)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教育界的中心工作。走进新课程,在实践中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分析、研究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然而,作为奋战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仅有热情是不够的。面对种种新生的思想和极具冲击力的种种声音,我们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绝不能一味盲从,误人子弟。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曾有过一些盲从,有过一些困惑、思考和体会,今天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商讨。

一、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尤其是汉语的习得规律。但是,感悟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感悟是否能解决语文教学的一切问题?强调感悟,还要不要“训练”?

有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我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点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录像片断一放,最后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我来做一个无非是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正确的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谈心,学生说毫无收获。

这样上课不是曲解了“感悟”应有的内涵吗?那么,“感悟”的内涵是什么呢?

感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些家境贫寒常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可能会对鲁达重义轻财、惩恶扬善的行为肃然起敬,而那些少数喜欢恃强凌弱的学生可能会从镇关西的惨死中吸取教训。这其中有自身的生活经验、感悟的直觉能力、阅读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探究、质疑,将感悟引向纵深。不仅要知道鲁达具有嫉恶如仇的传统美德,还要知道鲁达为何要用拳头而不是法律来惩治恶人,更要知道今天的我们面对纷争,还需不需要再用拳头去解决问题。

感悟的方式是多样的。读,尤其是诵读,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等多种方式。听别人朗读,和别人交流阅读心得,必然会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适当的语言训练分析,有益于对文本感悟的深入。机械程式化的训练是必须彻底废止的,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语言训练是不应当废止的。有效的感悟,离不开语言训练。

感悟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思考,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说,目前高考中考阅读命题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明一般意义上的感悟只是阅读任务的一部分。仅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阅读题大多数是不能完成的。

二、怎样确定文本的地位

用心

爱心

专心 文本即通常所说的“课文”。推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已形成共识。但怎样确定文本的合适地位呢?是否文本由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下子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成了阅读教学引入话题的引子了呢?

县市教研员下来听课,我们通常是这样来上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有关文本的阅读教学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拓展阅读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模仿写作发散思维训练上。至于语文优质课竞赛,那就更热闹了。又是多媒体,又是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甚至花七八分钟让学生讨论与课文并无必然联系的材料。四十五分钟看录像听歌跳舞画画似乎什么都有,惟独语文没有了。这样上课,这样的手段对文本的解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究竟有多大作用呢?一位优质课获奖老师在上唐朝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时,花去近十分钟让学生绘画以表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为什么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句的意境呢?难道语文课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本解读虽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但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随心所欲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是不是走入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

我认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条经验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即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通过阅读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文本作者对话。在这样的进去和出来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新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过去,只进去,不出来,是我们所否定的一种阅读行为,可现在极端淡化文本阅读的教学,则是根本不进去,不进入课文的内部世界,也就谈不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时间不足,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这样的课堂虽然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阅读教学不是不可以进行拓展,不是不可以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让学生看录像绘画等手段不是不好。然而,既然是阅读教学,阅读的时间就要有保证,感悟解读的时间就要有保证,其他内容的引入都必须和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其他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为这个主要的根本的任务服务。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实现的有效途径是丰富的语言实践。阅读课自然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巧课,而是在血肉丰满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的,语言活动是在一种“场”、一种情景中进行的,正是文本的存在,才使得这个情景、这个“场”得以呈现。架空文本,淡化文本,能实现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吗?

三、教师在课堂上应起何种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已形成共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角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现在似乎很时兴教师做学生的尾巴,做课堂的主持人,起串联过渡的作用。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

很多教师对学生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理的见解,所做的只是一味叫好或廉价的赞颂。这对过去教师一言堂大搞话语霸权的做法是一种反动,但似乎又走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据说,用心

爱心

专心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尊重学生理解和思考的权利,是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见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是幼儿园,这样做还说得过去。先让学生敢说敢想,不要给学生思维套上一个个框子,本意是好的。但作为一个中学生,如果还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敢想敢说而不追求说的质量和思维的质量,要求恐怕太低了吧。如此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一批敢说话,却不会说话,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却只是说一堆废话或者胡搅蛮缠的“人才”。不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所有的答案都对;所有答案都可以,也并非所有答案的质量都一样好。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不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作用,尽教师的责任,那实在是一种罪过。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学生是罪过,培养出信口开河、满嘴胡说的学生何尝不是罪过呢。廉价的歌颂对于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生,尤其是有点思想的学生,即使不以为你是在调侃,是在恶意嘲讽,也是没有一点益处的。

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或不敢及时做出应有的反应,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更不用说什么点拔引导了。这一方面是教学机智问题,一方面也是自身内功的问题。而后者是更重要的问题。对话,已成为大家都接受的一个阅读教学理念。但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教学的理念的对话,不应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一种问答,而应该是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对话总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见识的前提下进行的。真要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不是简单的事情。连对方的思想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对话?教师除了参考书上的几句话,自己对文本没有一点见解,能和谁对话?用对话的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这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阅读,要有自己的个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见识。如果教师备课时还只是从教学参考书上贩卖一点现成的东西,是无法和学生进行对话的。教师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恰当的评价,只晓得一味肯定,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作为基础。于是只能廉价歌颂,只能不着边际地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只能王顾左右而言它。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应试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练内功,就会暴露出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体的状态,是教师的作用和责任之一。但有些教师,虽然有迫切地调动学生的愿望,但却缺少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课堂上尽管对学生百般鼓励,大献殷勤,学生却不领情,不想主动,不愿成为主体。这里固然有学生阅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但从教师的角度反思,还是缺少有效的操作办法,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功力不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但我们绝不可能因此退居“二线”,我们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失去属于自己的主体位置。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师对学生应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教师要大胆做出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三点,只是我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刘红侠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近年来,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家庭条件好点的,家长都带着孩子进城上学,让孩子接收更好的教育,剩下的多是一些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差,......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52-01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面着临着信息技术教师人员少、起点低、工作繁杂等困境。因此,有人说我们是......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近年来由于中考题型创新和改革出现了英语写作题,且所占分数比值较高,因此英语教学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写作指导的教学。这一问题既令相当多的学生......

    素质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素质教育的困惑与思考一、 雾里看花:素质教育是什么?是整个教育都应试,还是教育有应试倾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素质教育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既有过去的烟台经验、汨罗经验,也有......

    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反思多年的教学情况,真的有很多困惑,主要如下: 一、任务和应试不可兼顾。目前我县的英语教师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在中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改变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