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3: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要达成的目标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明白了课改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此,初次接触新教材,应用新教材,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等重新定位,重新构思,精心备课,力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 “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学习”。

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诸多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无法开展。原因是:

1.学生基础差。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2.学习习惯差。学生主体精神丧失,厌学情绪严重。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特别是B类班级,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愿学习。老师要求完成预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等,学生往往不做或不能不成,导致第二天教学无法预期完成,更无法自主、合作、探究。

3、学生词语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

4、学生无参与意识。教学初期,我曾经作过尝试。

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坚持了三周,教学内容落下一大节。我想,也许一个月、两个月能有点成效,但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

困惑二:语文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

发展奠定基础。但有的学生本身无学习意识,也无学习目的,也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困惑三:必修教材中每篇课文后练习中的最后一道题,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知识的拓展是非常有用的,设计意图也很好,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题目。但学生无此能力,教学无时间启发,学校也无法提供网络支持。因而只能放弃不做。

困惑四:教材中理想地设计了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名著导读三个板块的内容,只是形同虚设,老师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学生也无意识、无能力达成此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困惑之五:教学任务加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很难。高中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已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有五个必修模块,按现有要求,必须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这样,每个学期现有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6个单元变为了两本书8个单元。

困惑之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表现不同一。

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均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并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考生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后,招生高校可在进档考生范围内,按照公布的招生章程,参照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考生。

评价手册中要求学生拟定每学期的发展目标,要求各科任教师在该期内对学生平时成绩,阶段性成绩给出定性评价,但在评价管理过程中,只重结果的评价,而无过程的监督。如此,对学生行为目标的养成,不良行为的纠正,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培养了学生不学的风气。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与困惑

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与困惑

永年县实验小学秦自秀

新课程的实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都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新课程的变化。

收获:教材改变了过去课程结构单一的形式。和原来的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强调趣味性,内容新颖,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美术活动,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探究气氛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扩大了教学的空间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新课改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多的贴近生活,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的美化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价值和乐趣。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有效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热情,影响学生发展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1

过程,使学习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困惑:新课程全面实施至今,我仍然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仍然存在“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跟自身的业务水平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做作业。教师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为此,探究内容常常被教师讲解所代替,使学生活动显得被动。教师除了正常的备课、上课、理论摘抄、教学反思,读书心得、网络研修,各种活动课外,还要负责许多专业教室的管理工作。总感到是课上轻松课下忙。根本无法静心教学研究,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小学里不上美术课的情况,或者改成单纯绘画课,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活动课又成了老师一人表演的“一言堂”。我想,学生只有在能有引发他们兴趣的课堂上才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主动性,才能有愉悦的心情与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师也应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动教材,为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插上翅膀。另外,教学中很多时候也存在教学资源紧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矛盾。美术课是视觉艺术,借助多媒体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优越性使每一个教师心里都清楚的。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课都无法运用电化教学来实现。原来上课时教室还有投影仪、幻灯机,有配套的投影片和幻灯片,现在,投影仪和幻灯机早已下岗,连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教具都没有,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仍然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只粉笔,这种“巧妇难为”的情况不失为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我想,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当的调整,重新安排设计教学内容。特别是手工制作课,随意性大,学生很容易没有组织性没有纪律性,课堂的气氛就难以控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去给学生上一些适合咱们他们上的课,让学生有东西可寻,有东西可想,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中寻找到美术的乐趣,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第三篇: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万安县崇文中学

罗人仙笔者从年月开始到现在已经完成一轮的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经过一轮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有喜悦也有担忧。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通过必修课程,保证学生获得共同基础;通过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有个性发展。一轮过后我们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是否能达到这设计要求呢?我们教学中的困惑又有哪些呢?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教学就无法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也无法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笔者认为新课程要顺利实施,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事实上,目前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是教学评价的问题。如传统的考试还需要吗?考试的成绩还重要吗?其实考试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教师更是无法回避的,在强调这个重要,那个重要的时候,教师最敏感的恐怕还是考试成绩的重要,只要考试不改革我们的教学就很难有什么重大的改革。因此如何评价教学事实上已成为制约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的瓶颈,也成为教师们心里最为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三年来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谈谈心中的几点困惑及其思考:困惑一: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相信教师们都是熟知并认可的。关键的症结在于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并落实这一理念。根据我们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常态观察,目前教师们的常态课更多是一种以传统讲授式为主导的改进型课型,应当承认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当教师试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时,由于学生长期形成的习惯于被动接受,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很难一下子改变,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于是就只好等着教师说出结果来了,这就造成教与学关系不协调。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当考试成绩一出,老师一脸无奈,学生一片茫然思考与建议:课堂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课堂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执教能力如何。虽然教师们都经过了市级学科培训,但很多在纸面上很容易说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变得很难了,这并不是培训就能解决的问题,还得教师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教材只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应用模板,教师一方面要分析利用好现有教材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使用好新教材,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按新课程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延续性及恒常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真正有机的统一起来,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与理念。困惑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实施新课程必修教材在组织结构和教学内容上都作了适当调整,虽然删除了部分内容,但也增加了一些内容。从本质上看新教材的教与学要求比原教材高,平均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比原教材多,主要渗透了学科研究的思想方法的教学,特别强调物理规律的探究性,同时还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们普遍感到现在的课不如原先想象的那么好上!这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教学目标如何把握这是实施新课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许多教师可能受多年教学实践积淀的经验干扰,加上教学评价严重滞后,担心过程与情感目标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认为新课程强调了三维目标,势必使教师在课堂上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知识目标从时间上就显得比较紧张,甚至会来不及进行课堂小结、例题的讨论、学生课堂练习,从而导致对知识掌握的缺失,学生课外作业的错误率增加,会直接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思考与建议:制定教学目标的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知识目标的了解、知道、理解、应用和体验性目标的经历、反应、领悟的区分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经过较长时间有意识的经验积累。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我们要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应有机整合,不应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们需要仔细研读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熟悉、掌握新旧教材变化,体会这些变化隐含的目的从而领会编者意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要求,避免用老方法使用新教材。、教学内容如何取舍教材组织结构都变了,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说一说、、科学漫步,虽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应用平台,但实际操作起来颇感困难。对教材如何处理,对教材提出的要求如何把握,对教学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又如何把握,可能大多数教师还是心中无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教材,把教材看成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里有什么就讲什么,不敢大胆地取舍,更不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不准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要求,补充旧教材上的内容,无形中加重学生负担,造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新教材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是有所提高,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频繁出现在新教材中,要求学生既要动口,又要动手,更要动脑。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要求增多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例如,直线运动提前到第一、二章后和初中讲的概念完全不同,导致学生由于前概念的缺失,思维能力一下子拔高,学生就可能跟不上。思考与建议: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共同要求和融合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处理各方面的不同要求,课的结构如何安排等等,相信多数课都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准备很多素材。这些对教师来说也都是新的问题和困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分钟所呈现的内容,课前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准备。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认真细致的准备,严谨流畅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师上课时底蕴十足、如数家珍,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课时与进度的矛盾按照省每周课时的安排建议,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要说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了。一个模块课时,相信多数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复习与巩固要靠自己课后下功夫。其实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像听报告讲座看电影那样,听过了看过了就算数,它毕竟对学生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对错误的做法和理解也需要反复纠正,这些其实都需要一定时间作保证。例如,必修教材的第一章就集中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矢量问题,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新东西,理解上都存在困难,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就明了的,要经过反复的纠正和体会才能较好地掌握。思考与建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应当重在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引导学习,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应用了原有知识,又启迪学生思维,使知识得以深化。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的任务是将学习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恰时恰点适度的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困惑三: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新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增加了许多探究性教学内容,要求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去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其用意何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方式对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是不习惯这样的教法。二是怕费时费力,如果探究活动课时少花了,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如果花的课时太多了,过多强调学习体验,又会觉得效率太低,疏于其它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本身也是一个传统的薄弱环节,或者说大多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身就很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还得要花较多的时间。教师要习惯于这样的教法,学生也要习惯于这样的学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教师这样认识,让学生探究,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有时感觉让学生探究太浪费时间,半天还得不到应得的结论,教师干脆把结论讲了算了。新教材设计了许多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案例,一般学校对这些资源没有很好地实施与利用。一则因为学生课余负担很重,忙于应付作业;二则社会、学校、家长对这方面的意识欠缺。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小课题研究留于表面。教师在教学中有口难言,也只能处于应付状态,无法真正地按课程标准落实到位。思考与建议: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形式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质上还是一个假探究真活动。我们认为,实验不是探究的本质特征。在思想认识上不要一提到探究,就想到实验。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行为,变求知为已知。其中是否有实验,不是问题的本质特征。如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这节课,尽管没用实验,但探究的过程却体现得很好。可见,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并不在于什么形式,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探究的意识,是否渗透了探究的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度地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作为教学资源,为教学铺垫。不能片面夸大体验的教学功能,毕竟生活世界存在着知识零碎、隐蔽等问题,需要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整合,避免以学习体验为时尚的随意、无谓的体验,不应把教学体验等同于录像、照片的展出。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经历物理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需要一种理性回归,尊重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困惑四: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匮乏、作业、测试卷、教材同步辅导、高三复习资料等教辅用书不配套看看省编的同步辅导资料,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基本听懂,但资料中很多题目偏难学生不会做。仔细研读其中一些题目,窃以为教辅用书依然停留在原教材的套路上,与所学内容脱节。教师们感到,难以找到适合新教材和本校学生的辅导用书和配套练习。思考与建议:把握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习题要精心选择,大胆取舍,不要被资料束缚,提倡自编,同时也呼吁教育部门要重视这一现象,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教学设备陈旧和实验器材缺乏新课程中有关实验装备有很多更新,但学校实验室还没能跟上,导致教材和实际实验脱节。例如,新教材选修-第六章《传感器》中介绍的各种元器件我们学校实验中就没有,所以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组织相关的实验教学。真可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呀!相信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实施好新课程,任重而道远。新课程,想想是好,做做是难,要想爱你真的不容易。思考与建议: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新课程实验的投入力度,作为教学仪器仪表的生产厂家要及时生产补充教学实践所必须的教学设备,作为学校应舍得花钱更新实验设备,创造必要实验条件。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趋势,但新课程实验是一个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四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感悟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感悟

任鹏昌

一、困惑

1、为了实施新课标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我们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通过创设热闹、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来实现新课程的改革,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来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却少之又少,纷繁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

2、为了“重视语文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联系实际,谈谈感悟”等环节,力图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之余,通过谈自己,谈人生,谈社会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谁知,问题又来了:政治老师向我们提出了“抗议”,认为我们力图占据他们的阵地,抢了他们的“饭碗”,而我们自己也感到语文课堂变味了,意境没了,语文味淡了,课上得没劲了。

3、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我们在课堂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我们让学生信马由缰,畅所欲言,对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说别人所不能说大加赞赏。对每一篇课文,我们让他们把握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他们的理由就成了我们课堂的“标准答案”,都能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与课堂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牵着走,盲目讨论,结果背离了教学目标和思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字词标点、重点句段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同样出来了:学生的作文中别字、病句比比皆是,一学期下来,他们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的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收效甚微。

4、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扣住课本每单元之后的综合性学习,上起了语文活动课,一节课吹拉弹唱、小品相声、辩论竞赛,热闹红火,学生喜欢,老师得意,可听课的人心中起了疑惑:这莫不是班会课?语文活动课等同于班会?就这样,新的问题同样产生了:综合性学习怎样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难道新课改的诞生竟意味着语文学科知识的没落?

二、再认

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摒弃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课标,我们试图用更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于是我们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殊不知,在忙于这些形式的同时,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我们确立了一些新的观念:

1、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何时让学生自主、何时让他们合作、探究,用怎样的形式来实现,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切不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机械地选择教学形式,买椟还珠。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识水平上与学生划等号,因为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语文知识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学生的言论,不给与适当的点拨和拔高,学生是不会进步的。因此,抛开了传统课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又高于学生,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

3、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并非要我们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生硬地专设相应的学习环节,而是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后落实应是“学生动起来”,动耳、动眼、动口、动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都动起来了,目的就达到了。其实,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一节课或一个活动,气氛虽不热闹,但只要每位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于其中,这就是“动”;相反,学生疏于思考而忙于热闹的形式,“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绝不仅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动”的真正意义所在。树立了这些新的观念,在实际操作中就会避免很多误区,得到更大的收益。

三、重构

1、对话——阅读教学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首先,摆正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活动,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将教材讲深讲透,很好地挖掘文本是我们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二是处理好“形”与“实”的关系。任何课堂的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实实在在,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操作性。教学活动要讲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产生“作秀”之嫌。三是处理好师生互动的关系,要遵循教师角色定位的三个原则:到位不越位。教师既不能什么都交给学生,也不能做学生的主宰,师生间可共同发问、共同质疑、共同解惑。参谋不代谋。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说精彩、感动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

答,既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能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只是在做低效劳动。三是朗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上老师范读完男生读,男生读完女生读,然后齐读,读不好就反复读,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每节课变来换去,周而复始。其实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的,脱离了这些,空泛地评价读的好坏及反复朗读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等,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体会了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2、综合——活动课程的本质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1)、教师引导,活动课程的保证。活动课中的教师绝不仅仅具有幕后策划、开场主持及结束总结的功效,在活动课过程中,教师的意义非同寻常。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总是浅层次的,得依靠教师的点拨帮助他们引向纵深。教师应作为课堂的一员参与其中,点在关键处,拨在心弦上,引导学生思考、领悟,把他们掌握的知识引领到教学目标应有的高度,切实提高活动课的质量。

(2)、深掘内蕴,活动课程的关键。很多的活动课仅停留在活动成果的展示,这是远远不够的。如以《古诗苑漫步》这一活动课为例,应点拨学生:如何积累古诗词?怎样给古诗词分类?为什么这样朗

诵?如何为诗配画、给画配诗?赏析诗歌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既拓宽了知识面,学会了与古诗相关的语文知识,也掌握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课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深远的影响,真正上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3)、问题设计,活动课程的灵魂。一是需要理清活动课程教学环节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次活动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或是从内容到主题,或是从课内到课外,或是从古到今,或是由浅入深,无论怎样,每一个环节的安排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让整个课堂完整有序。二是需要设计好活动课的评点与过渡,让每一节活动课不再是拼盘、杂烩,而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堂堂好课,一篇篇好论文纷至沓来,教改成果斐然。本着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原则,我们创设了多种探究模式:如问题性探究、亮点性探究、比较式探究、专题式探究、求真式探究、品读式探究、赏析式探究、感悟式探究、综合式探究等。我们还尝试将学生带入网络世界,用网络课堂实现教改的目标,得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当然,我们也知道,新的问题、新的苦难在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去战胜。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中应用题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新课程改革中应用题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随之而来的是老师们在应用题教学面前一筹莫展。在与我校数学教师的交流中,本人把老师们在应用题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整理如下:

1、线段图如何处理?

2、数量关系要不要?数量关系式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应用题的又一法宝,把数量关系教给学生后,很多题目套用数量关系式就可以解决。可如今这一法宝在新教材中找不到踪影,数量关系还要不要?如果要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3、丰富的呈现形式学生受得了吗?传统教材中以文字形式为主。在教师的意识中认为这才是应用题。而今新教材却是铺天盖地的画面,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学生看得清吗?能从中自主地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吗?

4、清晰的板块怎么没了?传统教材严格按“式题→文字题→应用题”的递进关系编排,而且应用题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得非常严谨。新课程中由于不再集中编排应用题,上述严谨的格局没有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散”,这让教师困惑不已。

5、逆叙的应用题要不要学?逆叙应用题是原来学生们普遍感到难学、容易出错的类型,新教材中这样类型的题目几乎没有了,那么逆叙的应用题还要学吗?如果要学该怎么学呢?还作为全体的教学目标吗?

以上种种问题让教师无所适从,几乎所有教师都在问“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应该怎样教?”面对教师的种种困惑,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教学的本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去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只有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的内涵,才有可能寻求到有效实施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的思考与做法。

一、澄清对“解决问题”的模糊认识

(一)“解决问题”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吗? 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标数学教材里“应用题”一词几近消失,而“解决问题”的表述频频出现,随之,各个版本的新课标数学教材里的“应用题”的字眼也不再出现,“解决问题”的单元和提法却甚为亮眼。那么就意味着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应用题从新课程体系里“一走了之”了吗?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用题实际上未曾消失,它在数学新课程中只是因角色被重新定位而有所改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新课标中的“解决问题”是一种领域,好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而应用题是一种题型,好比计算题、文

(二)“解决问题”还需要强调数量关系吗? 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训练是传统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重头戏。新课标教材中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强调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解题。在关注情景的创设,关注信息的收集的同时,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甚至认为数量关系的训练是机械训练,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应该抛弃。实际上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一)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是当前解决问题教学的首要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隐含的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景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解决问题的第一幅主题图。如果老师问: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就有可能作出:同学们在公园里捉蜻蜓;公园里有花草树木,美丽极了等等和数学教学无关的回答。假如老师这样提问:看了这幅图,你发 的红花数”而是“与小磊同样多的小雪的红花数”。在新课改下如何教学这一问题呢?教学时要找到情景中的问题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使之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模型是“求几比几多(少)几”,而后者是学生熟悉的运算,将两者联系起来,能使学生感悟到“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花”就是“求12比8多几”,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处理,着眼于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而不是从类型出发进行思考。把解决问题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获得对加减法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注重教师教学的拓展延伸,学生练习的反思提高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4在教学完例3“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花”以后,教师可以变换问题为“你能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花”吗?引导学生理解“小磊比小雪少几朵花”就是求“8比12少几”,所以,列式是“12-8=4(朵)”然后再比较中发现: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算式相同,再追根溯源,使学生明白都是“小雪和小磊比”、“小雪多小磊少”,只是问法不同,而比的结果相同,感悟到像这样“两个数量比较多少”的问题都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解决的算式相同。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广泛的拓展思路,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

师想办法吗?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内容的呈现打破了以往依靠抽象的文字为主的呆板形式,采用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变原题中的研究对象为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王鹏在运动会上400米只用了75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这个材料对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很陌生,因为多数农村学校不具备开运动的条件,而且计算复杂,对于刚刚学习小数除法的孩子们来说,要算出这道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我出示一幅情境图:妈妈买了3千克砂糖橘,一共花了20元,你能帮算下平均每千克砂糖橘多少元吗?这样把学习材料变为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3、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如在上完简单乘法应用题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计算的例子,学生有的说:“我们教室有4排桌子,每排有6张,要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可以用乘法算”,有的说:“我们学习小组有4个人,每人的校服上有5颗纽扣,求一共有

下载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

    语文课程,让我欢喜让我忧——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萍乡市芦溪中学邓少明2009.03.20引言: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人们纷纷聚集《标准》的解读、......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合集五篇]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杨伶 在一年多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惑有以下几点: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新教材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兰西二中王萍转眼间,我市初中全面推广使用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新教材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华池县职业中专张一弓[摘要]:新课程改革与我们教师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关心新课改的形式,还要积极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参与新课改,要积......

    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及对策[范文]

    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及对策 我县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多以来,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

    新课程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困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求7~9年级学生“了解......

    沟通中的困惑与思考

    沟通中的困惑与思考 人这一生中不知要与多少人交流,有些人我们只是交流过一次,而有些人却是我们交流的主要对象。他们经常变换着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说,前世500次......

    新课程改革中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蕨溪中学高2011级政治备课组 2010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自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