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5: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

第一篇:(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

语文课程,让我欢喜让我忧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

萍乡市芦溪中学邓少明

2009.03.20

引言: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人们纷纷聚集《标准》的解读、建议与展望,但是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长期探索与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在前进中困惑、在困惑中徘徊、在徘徊中前进。我们必须用理性的头脑直面现实,用积极的心态释疑解惑,用坚定的步伐昂首前行。

摘要:1.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非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2.不能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3.教师光靠一册课本、一本教参、一只粉笔就可得心应手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4.不认为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教材脱节,只是觉得在有些方面的处理上有欠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困惑与思考

2008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拉开了序幕。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新课改后老师们的工作更忙碌了: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力争最优化服务于学生;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毕竟刚刚开始,对于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来说仍然是一头雾水,普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目前站在课改前沿的老师们存在的几点困惑以及我对这些困惑的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否与传统的截然不同?

2008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短暂的几天培训,除了几位课程专家给我们作了大量的通识培训外,还邀请了几位名师现场开课,供所有的培训老师观摩。听完后分组讨论,大家充分肯定了这些课例的优点,但有些老师提出困惑:“这就是新课改的课吗?似乎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嘛。”还有,在去年我们备课组的一次评课会上,一位老师介绍说:她在教必修①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时,先给学生讲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如何鉴赏诗歌,接着让学生自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且质疑和指出自主鉴赏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用两节课进行比较赏析和讨论交流。她感觉效果不错,但同时也质疑:“我这样上课是在搞课改吗?”另外,还有高

二、高三的老师也经常问“新课改课到底是怎样上的呢?”这样的问题。看来,老师们是在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

那么,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教学真的与传统的截然不同吗?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很难明确的,更不能套上一个“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模式”来推广,因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要求都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学科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第三,在教学的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乃至一堂课中的综合使用。第四,在教学的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五,在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亦即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第六,在教学的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第七,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由此观之,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非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更何况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 “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可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的继承与革新。

二、新编语文教材的使用是在“增负”吗?

不少语文教师认为,新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也为完成教材的教学而疲于奔命,因为新教材的内容比旧教材更多了,过去一个学期学一册,一册课本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而如今,新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包含“阅读鉴赏”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另外还有“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内容,而且要求一定要半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学时少,内容多,这难道不是“增负”吗?若按如此算法,旧版教材就比新教材的“负担”更大,因为旧教材除了必修本,还有厚厚的一本约有80多篇诗文的语文读本。因此,不能用课文数量的多少去衡量新教材是“减负”还是“增负”。

这种“增负”的抱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反映了有的老师仍墨守传统的“教教材”观念,把教材当作“圣经”,而不是“用教材”。在传统观念中,教材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每篇课文都不放过。如今世变时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的教材观也应更新。教材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知识载体,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至于教材怎么用?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处理,把教材当作学材,把教本当作学本。课程标准变了,高考也在不断改革,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依然墨守成规,势必如以

前那般说法:“戴着镣铐跳舞”,这怎能不感到新教材是给学生“增负”呢?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我赞同“增负”的说法。俗话说“博学为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选修课的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光靠一册课本、一本教参、一只粉笔就可得心应手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养,精心钻研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压力确实比以前加重了许多,但在这辛苦的学习与钻研中,实现了“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还追求课堂“热闹”吗?

首先,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热闹”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改以往教师常常“独霸”课堂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譬如,我在指导学生总结语文第一模块的课文时,要求学生根据“必修1”有许多篇蕴含悲情的特点,从“悲情美”角度去赏读分析课文,分组研读,大胆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学生们既梳理了知识,又品尝了探究的乐趣;既积累了知识,又培养了审美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热闹”我们不能简单看待,因为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热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但在我们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老师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有一次听一位教师讲《荆轲刺秦王》,她开头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导语,再是简单地解释字词,然后进入重头戏“课本剧”演出,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荆轲刺秦王》,最后由学生评议谁演得好,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似乎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演课本剧本无可厚非,但曲解了课文的寓意,把课文改编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类似“戏说”之类的闹剧,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怎能不会让人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困惑?这种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教学藐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徒有形式,而无实效,违背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去年下期开学不久,我对自己执教的两个班级同学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很热闹,但老师讲得很少,训练不到位,许多同学感觉没收获,尤其文言文教学,仅仅是读读课文、理解句子大意和讨论文章内容写法等,没有注意到文言知识的积累,也没有形成文言学习的思维习惯等。从我近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能否树立在“高效、实效”基础上“热闹”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是问题的关键。

四、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教材是否脱节?

近一年的新课改实践中,经常听到学生叹息“高中语文怎么这样难学?怎么就没有初中那么轻松、有趣呢?”许多老师也抱怨“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教材脱节了”。笔者的妻子是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因而对初中新教材及新课改有所了解。我不认为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教材脱节,只是觉得在以下两方面的处理上有点欠缺。

(一)、语法知识的淡化处理。语文语法知识早已作为非考试知识,在所有的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找不到一章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因为这块知识的缺失使得高中的许多知识点无法讲透,特别是古文教学更是让我们头疼,教师只能生硬地将一些语法现象讲给学生听,而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更加不会举一反三。语法知识向来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不是考试点,但却应该是知识点,而且应该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语法知识的有无,不仅影响语文学习,甚至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英语学科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课改中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工具性的重视不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课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非常重视,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体验及思想上的升华,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应用文体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而书面表达能力尚不足(错别字、病句较多)等。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又增添了负担,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不少,但却无法将这些体验表达出来,这就没有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但已势在必行。站在课改一线的老师们要一如既往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要达成的目标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明白了课改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此,初次接触新教材,应用新教材,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等重新定位,重新构思,精心备课,力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 “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学习”。

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诸多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无法开展。原因是:

1.学生基础差。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2.学习习惯差。学生主体精神丧失,厌学情绪严重。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特别是B类班级,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愿学习。老师要求完成预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等,学生往往不做或不能不成,导致第二天教学无法预期完成,更无法自主、合作、探究。

3、学生词语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

4、学生无参与意识。教学初期,我曾经作过尝试。

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坚持了三周,教学内容落下一大节。我想,也许一个月、两个月能有点成效,但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

困惑二:语文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

发展奠定基础。但有的学生本身无学习意识,也无学习目的,也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困惑三:必修教材中每篇课文后练习中的最后一道题,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知识的拓展是非常有用的,设计意图也很好,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题目。但学生无此能力,教学无时间启发,学校也无法提供网络支持。因而只能放弃不做。

困惑四:教材中理想地设计了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名著导读三个板块的内容,只是形同虚设,老师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学生也无意识、无能力达成此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困惑之五:教学任务加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很难。高中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已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有五个必修模块,按现有要求,必须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这样,每个学期现有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6个单元变为了两本书8个单元。

困惑之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表现不同一。

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均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并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考生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后,招生高校可在进档考生范围内,按照公布的招生章程,参照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考生。

评价手册中要求学生拟定每学期的发展目标,要求各科任教师在该期内对学生平时成绩,阶段性成绩给出定性评价,但在评价管理过程中,只重结果的评价,而无过程的监督。如此,对学生行为目标的养成,不良行为的纠正,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培养了学生不学的风气。

第三篇: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自2004年9月始,我们海南与宁夏、山东、广东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新课改后,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理论学习、听课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多,我校还与两所重点中学结成一个课改联合体,三校的高一教师几次在一起研讨交流。从平日听课、案例分析、三校研讨活动中,我感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更新,教学方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普遍存在一些困惑。下面便是老师们存在的几点困惑,和我对这些困惑的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否与传统的截然不同?

在开学前的以高中新课改为主题的校本研训中,我们组织语文教师观摩省教育研训院提供的教学录像,看完后,有的老师说:“这就是新课改的课吗?似乎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嘛。”我校有一位高一老师上人教版高一第三单元时,先讲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和如何鉴赏这类散文,给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自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并且质疑和指出自主鉴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再归纳学生的问题,然后用两节课进行比较赏析和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课文,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评课时,这位老师同样说:“我的这堂课是课改课吗?我以前也常这样上课呀。”在几次听课活动中,不断听到类似的说法。看来,有部分教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中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蕨溪中学高2011级政治备课组

2010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探究和总结。在此我就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共同反思、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共商对策。

问 题 与 困 惑

一、教材自身存在的不足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新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编者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但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中会发现存在一系列的矛盾。例如:课程量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突出、探究活动过多难以展开、现行教学的物质条件对教材内容展示的制约等等。

2、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

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以开展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例如:在谈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书本只是以一个相关链接简要的提了下,而这两个概念却是我们高一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很多知识都与这两个概念有关联。

3、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过多过于理想化,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新教材试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行成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对的,但探究活动设计过多,课堂时间的有限使得很多探究活动不能展开。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书本安排了七个探究活动,如果都一一探究,时间根本不够。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上课进度紧,课时少,课堂上无法补充太多的内容。

新教材《经济生活》实质上是旧教材《经济常识》两册内容的浓缩。新教材淡化了理论 1 的系统性,表面上看比旧教材简单了很多,但实际上,新教材不少框题的知识点太多、太杂。例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的内容多,每个若干问题需要展开说明和分析。以第一目题“货币的本质”为例,在讲授新课时要讲清楚四大问题: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货币产生的过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货币的本质。这么多的内容,老师用一课时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2、知识点的深浅度很难把握。

例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新教材只是描述了这两种经济现象的特征,并没有作深入的分析。原因、危害、实质、措施显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在后面讲到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又涉及到这部分知识。书上没有深入分析的内容要不要作深入分析?如果要,这个深浅度如何把握?

3、课堂讨论难。

一是学生太拘束,不主动,尚未形成主动发言,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习惯。二是探究活动设计过多,课堂时间的限制使得很多探究活动不能展开。

4、在平时教学中依然都是 “穿新鞋,走老路”。

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教学评价制度仍未改变,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实绩。这势必导致我们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视而不见,仍然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其二,教学观念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相对稳定性,不易从根本上改变。

思 考 与 对 策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加强对政治新课改实施的认识,促使自己不断升华。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也是课改的灵魂,理念一变天地宽。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间接地影响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不断的加强对教学理念的学习理解,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我觉得可以通过不断的写教学后记、案例分析、观摩他人的教学成果、交流与探讨、与学生进行反馈教学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过程,要考虑教学的实效并以此作为课改的支点,这样才会使改革有新思路、新视角,促使自己不断升华。

二、对教学时间相对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感到课时不够用,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新教材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没有深入理解,仍然追求讲得“细”、“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影响了新教材的实施效果。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要从思想上改变那种“唯教材论”思想,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组和整合。我觉得可以将一课设计一到两个具有思考性,贴近学生,体现教学预设目标的主题或话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这一主题或话题来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学生的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探索进行合作探索,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

三、落实“双基”,追求务实的课堂教学。

成功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务实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教学形式不能保证“双基”的落实和学生的实际收获,课堂教学再热闹也是需要质疑的。新课程所说的实践活动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只有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图,才能使相应的探究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学生自觉的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我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落实“双基”坚定不移,教学改革坚持不懈,教学改革要以有利于落实“双基”为前提,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双基”教学的效率为追求,教学形式不必过于拘谨于某一种方式或某几种方式,要考虑教学实效,避免形式注意,做表面文章。

总之,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教学与评价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标与教材、教辅资料的关系,教案与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的关系等。随着课改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更多,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探索和反思,从实践中反思摸索和总结解决的对策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及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与困惑

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与困惑

永年县实验小学秦自秀

新课程的实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都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新课程的变化。

收获:教材改变了过去课程结构单一的形式。和原来的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强调趣味性,内容新颖,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美术活动,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探究气氛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扩大了教学的空间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新课改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多的贴近生活,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的美化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价值和乐趣。新课程强调教学的有效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热情,影响学生发展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1

过程,使学习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困惑:新课程全面实施至今,我仍然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仍然存在“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跟自身的业务水平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做作业。教师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为此,探究内容常常被教师讲解所代替,使学生活动显得被动。教师除了正常的备课、上课、理论摘抄、教学反思,读书心得、网络研修,各种活动课外,还要负责许多专业教室的管理工作。总感到是课上轻松课下忙。根本无法静心教学研究,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小学里不上美术课的情况,或者改成单纯绘画课,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活动课又成了老师一人表演的“一言堂”。我想,学生只有在能有引发他们兴趣的课堂上才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主动性,才能有愉悦的心情与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师也应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动教材,为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插上翅膀。另外,教学中很多时候也存在教学资源紧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矛盾。美术课是视觉艺术,借助多媒体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优越性使每一个教师心里都清楚的。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课都无法运用电化教学来实现。原来上课时教室还有投影仪、幻灯机,有配套的投影片和幻灯片,现在,投影仪和幻灯机早已下岗,连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教具都没有,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仍然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只粉笔,这种“巧妇难为”的情况不失为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我想,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当的调整,重新安排设计教学内容。特别是手工制作课,随意性大,学生很容易没有组织性没有纪律性,课堂的气氛就难以控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去给学生上一些适合咱们他们上的课,让学生有东西可寻,有东西可想,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习中寻找到美术的乐趣,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下载(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感悟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感悟 任鹏昌 一、困惑 1、为了实施新课标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我们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的困惑与感悟 华池县职业中专张一弓[摘要]:新课程改革与我们教师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关心新课改的形式,还要积极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参与新课改,要积......

    新课程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困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求7~9年级学生“了解......

    课堂改革的困惑和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歙县中学 宋华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位一线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重庆市育才中学400050 余朝元 一、新课改到底想要什么 从2004年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有七个年头。各地的各种经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露......

    实施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一

    实施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一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入我的视野。他告诉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一)

    学习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自继教教育工程启动以来,本人积极参与上级和学校的各项培训和学习,使本人对新课程所要求的新标准、新模式、新理念、新的教学原则等都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