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4:2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时代的需要: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务必要求教育先行。深入研究基础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科教兴疆”,构建和谐发展的新疆。

2、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已经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

3、现实的需要:

众所周知,莎车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经济较为落后,以农业为主,人口达80多万,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近96﹪。我校是莎车县第一所高中双语学校。目前全校包括3个双语班在内共有27个教学班,现有教师126人,其中民族老师9名,其中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初级教师的比例约为1:1:2(另未定等33人),民汉教师比约为1:11;学生1253人,民汉学生比约为1:3.5。建校七年来,虽然无论是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设备条件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来稳步提高,近几年的高考成绩也捷报频传,尤其高分迭起,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譬如高考二本以下的录取率三年平均在65℅左右,与喀什地区较好的学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综合这几年实施新课程教育实践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办学条件差异所导致的,而更为关键的是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水平还不高,整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偏低,课堂教学比较吃力,教师教学已进入相对疲惫期,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的结果较为普遍存在所致。认真分析教师们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教师们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模糊性,对何谓有效教学概念以及意义非常模糊,缺乏基本认识;二是肤浅性,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不透,掌握不够深刻,难以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三是滞后性,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大多体现在思想和观念上缺乏实际的行动研究,对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益等问题感受不深,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四是矛盾性,相当数量的教师至今仍然在是否固守传统教育观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矛盾,最担心的是实施新课程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等。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4、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在学校正处于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我们提出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以科研带教研的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从诊断和分析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实践性、有效性,透视学生生存在何种(学习、生活、心理等)环境中,更有利于学习、成长,透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建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冲破传统课堂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现象,打破“满堂灌”或“满堂问”,“穿新鞋,走老路”,“读死书,死读书”等“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铸造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并切实地找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有效教育教学的新路子,为当地的教育提供可行的经验与借鉴。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纵观国内外对有效性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看,有效性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由美国的史蒂芬森(FrederickJ.Stephen-son,Ph.D.)博士主编,《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以美国默塞尔(Mursell,1954)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含义的研究;以罗姆斯(Ramsden,1992)为代表的对有效教学原则的研究;以及赫斯特(I-iirst)对有效教学表现的阐述,布里奇斯(Bridges)和古默波特(Gumport)对低效教学表现研究结果的阐述等等。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厚德编著《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目前,我国在解决关键理论和技术方面,部分研究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国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经历了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或高效教学的探索过程之中。

我校处于偏远的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们通过研究文献发现: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某些学科领域难以有效地指导或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设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及案例佐证,往往缺少实践基础,在课堂教学上注重特殊性,缺失普及性、推广性的现实价值。

因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因而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课题的界定

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术语:

教育:是指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期望以此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帮助或阻碍学生获得某种(些)观念、素质、能力的活动。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的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策略:通常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划、选择、组合、改变或操作问题的给定条件,以弥补问题初始姿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

教学策略:目前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大致有三类。我们认为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订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模式: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有效教育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维果茨基被尊为当代建构主义的鼻祖之一。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问题时,称这种问题处于该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之两区(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以外时,教学不可能进行;当所教学之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之内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或者说,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

五、研究目标

着眼于加快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引领,以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点,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适合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教育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进一步实现网通中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和德育教育特色。

 通过对教育教学大量观察和调查分析,寻找造成教育教学无效或低效教学“致命因子”,寻找课堂教学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分析所形成的原因。

 通过实践研究,努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课程资源、组织形式、学生辅导与练习上,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积累出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构建学科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与模式。

 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发展,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探索教学管理的有效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 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管理机制,实现德育的系统化、有序化、实效化管理。

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以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和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两个方面开展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以研究常规教学的优化为切入点,侧重于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以课后反思作为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和改进、提高的平台,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本课题的难点:

是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

A、诊断并分析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B、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等。

(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4)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5)以学案为载体的高效化学课堂模式的研究 C、学生学习的策略研究

包括兴趣激发策略,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实践能力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等。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预习、学案指导、网络资源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D、德育教育有效性研究

(1)学科教学德育的有效渗透。(2)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通过学习研究提升实践。帮助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1)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发展动向,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2)调查法。

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的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 包括计划、实施、反思、总结、归纳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周记、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观察法:

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5)个案分析法:

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6)经验总结法:

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高中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模式,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撰写教学经验总结、论文、教学案例和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八、研究过程

A、组织管理:

学校建立课题组与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所有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对课题的领导,总结经验;加强对各学科子课题的有效管理,课题研究确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的成功,有赖于各子课题的研究。各学科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与其他子课题的兼容性、渗透性。

B、研究原则

⑴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工作中的创造性,培养学习的主体意识,杜绝学习过程中的过度依赖性.

⑵实效性原则.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重形式轻实效、“穿新鞋,走老路”的表演教学、机械性重复的、强行填鸭式等教学弊端,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品德与知识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

⑶实践性原则.探索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探索分层导学、学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切实充实与改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方式与策略.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与体系。

(4)科学性原则.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研究方法、教学模式.

C、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专业人员与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先分各学科组采用课堂观察、教师教学策略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写出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实验--研讨--调整---再实验---总结,初步构建高中新课程有效教育教学的策略框架;采取行动研究法,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在行动中研究、制定、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高中新课程有效教育教学的分析框架,形成有效教育教学的基本标准和优化标准;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观察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对教学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为了营造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课题科研氛围,每月学科组内至少搞一次全员参与的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应成为上课、说课、评课的主线,即上一节与课题有关联的探究课,说与课题关联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围绕课题的达成度进行群体的评课(学科活动过程: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备课组成员听课→评课、评价达标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继续开展下一轮研究),形成高中各学科以学生为中心,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方面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D、研究步骤

课题预定从2014年2月开始至2014年11月底结束完成。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3月)

1、文献搜集整理,学习、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教学观。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学习借鉴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构想,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建立课题组。

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4年4月―9月)

1、通过对教育教学大量观察和调查分析,寻找造成教育教学无效或低效的“致命因子”,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分析所形成的原因。

2、通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并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分解,确定研究子课题与申报,明确研究教师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努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课程资源、组织形式上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积累出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

3、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定期召开研究主题会、研究课例会、讨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步骤和方法,及时记录、收集数据等资料,不断小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案。

4、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小论文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1、整理课题过程材料有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编辑论文、课例、教法学法设计等,推广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

3、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全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汇报会。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县、市教学论文评选,并争取在县、市、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县级获奖或发表。4.资料汇编:《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

十、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1、工作基础

(1)课题负责人郑德中同志是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组织能力强,且一直热心教学研究,长期担任过各年级段的教学,是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对教育事业有很深的认识,也有一套专属的理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担任我校校长近7年来,学校教科研蔚然成风,推动了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构建学校文化,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2)本课题研究是在学校实施新课程实验并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研究。学校多年的教改实践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可行性依据。全校教师都有愿意奉献努力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以科研为先导,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教师的共识。

(3)学校本身的教科研氛围好,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地明确了内涵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内涵发展的两条命脉,提出了“科研兴校”的理念,学校领导带头立项教育改革的研究。

2、课题组人员结构:

课题组其它成员主要为各教研组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很多教师还长年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正常运作的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其人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知识结构都较为合理,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制度保证:

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月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4、研究的外部条件

(1)课题组聘请的专家都具有丰富课题管理、指导能力,本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随时能得到他们的技术支持。

(2)该课题作为一项群体性、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利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因地制宜,可较好地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5、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1)学校多年来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料,尤其是原始数据和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校现有专用多媒体教室一间,电脑机房两间,理化实验室两间,几乎所有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这些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提供了设备保障,使科研手段更趋现代化,为老师们进行学科有效性教学提供最大的设备保障。

(2)我校的校园网络已构建成熟,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在网上随时互动,“师生有约”、“心灵之约”,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倾听心声,尽享网上冲浪的乐趣。“和谐家庭”、“教子有方”起到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作用;“经典范例”、“名人指路”则为班主任工作、德育科研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网上论坛”、“德育大家论”等及时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组织保证

课题组成员

组 长:郑德中

副组长:余勇、严永林、殷金芳

中心成员:、宋秀银、陈欢、李伟明、朱红艳、林红、陈芙蓉、张龙、牟富泉、于国风、张俊、张丽、努尔古丽

十一、课题经费预算(筹集中)1).完成本课题所需经费预算为叁万五千元。2).主要开支项目有:

①、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调研;5000元

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培训、座谈、会务;12000元 ③、购买相关学习资料,音像制品;5000元 ④、刻录整理优质课视频;3500元

⑤、实验期间参题教师发表论文、参加比赛。3500元 ⑥、论文集印刷 4000元 ⑦、其它2000元

共计:人民币35000元(三万五千元整)附1:课题主要人员名单与分工 附

2、子课题申报表 附

2、子课题参考目录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情况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情况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作用。但由于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受社会、经济、历史、自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少数民族教育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显得十分落后。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缺乏,合格率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匮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多聚居于高海拔,高寒贫困的艰苦地区,本土教育资源的匮乏使本地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教师,而外地教师苦于环境的艰苦,流入更少,最终导致教师缺乏,素质偏低。

2.经济落后,财力紧缺,办学条件差。少数民族教育历来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倾斜,帮助和扶植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税费改革和取消农村教育附加费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增拨了许多种类的教育专款,再加上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项目,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做了一定的投资。但由于投资体制和运行体制本身的不合理,种类繁多的教育专款与下面学校实际所得形成巨大反差,乡下的中小学尤为严重

3.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学生辍学率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和信息交通不便,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文化观念较为保守、落后。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无太多价值,送孩子上学主要是

上面的政策,非上不可(即使这样,有的孩子还是不上学。尤其是女童)。孩子上学后,对他们的要求是在学校能掌握基本读写及简单计算就行了,对教育本身并非真正感兴趣。

根据这些问题,政府也正在进行相应的措施调整来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摘要:首先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日常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它。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很生动很形象的科目,它不像物理学中力、热、电等知识那么抽象,也不像生物微观生态系统或是整个生物圈那样触不可及。它是形象可见的,用当代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有图有真相。这么来说化学应该是一门很受欢迎的科目,但却仍然有不小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化学,理由很简单,即学不好。于是,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则很有必要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展开一次相关的研究。本文从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分类整理、系统记忆,亲手操作、加深印象以及绿色化学、和谐共生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联系实际;系统记忆;绿色化学

一、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使学生热爱化学。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并不是只有学习过后才能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我们应教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把所需的知识内容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从而由生活实际促进化学学习,再由课堂化学学习去改进日常生活的相关事宜。实现教学、运用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充满实际意义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热爱化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里乐在其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药品俗称入手,教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辨别日常用品。例如——

大苏打:NaHCO3,苏打:CaSO42H2O,小苏打:Na2CO3。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小苏打做发面剂,因为它可以在加热过程中释放

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使面食迅速膨胀至发起。

又例如,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醋酸除水锈的例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这里就不必细说了。而高锰酸钾溶液一旦沾到皮肤或是容器上就会留下很深、很难清除的污渍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利用到了一个氧化还原反映化学方程式——

5H2C2O4+2KMn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问题是,实际生活中草酸并不易得。于是,我们又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维生素C。一片小小的维生素C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洗除顽固的高锰酸钾污渍。于是,除了高锰酸钾氧化还原反映之外,我们还展示了一条新的知识——维生素C含大量草酸。

二、必备知识,系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推断题中的概念描述很多,很容易混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化学的主要原因。学生们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对知识做出系统的梳理。这时,身为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记忆。比如说,按颜色、焰色和溶解度等规律划分。

(一)按颜色:化学物质单质就有很多种,加上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更是数不胜数,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要遵从删繁就简的原则,挑少数的、有特殊性质的进行记忆。比如说固体物质的颜色就分好多种,但大多数固体非金属都是白色的,大多数固体金属都是银白色的,这样,我们只需要记住其余几种颜色的物质就可以了。像是红色固体就有单质铜、氧化铁、氧化汞红磷等(内部还有细微差别)。这样记起来就不容易混淆了。

(二)焰色:各种金属离子在焰色反映下会释放出各种焰色的光芒,但是,并不是所有金属的颜色反应都会被应用到。在高中阶段的实验内容中,排在金属会动顺序表中铜以后的金属基本不易出现离子态,那么我们只需掌握几个常见的、活动性强的、能够发生各种反应金属离子简单记忆即可、例如钠离子焰色反映是黄色,钾离子颜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是蓝色等等。

(三)溶解度:这个最简单,参照教材附录上的化合物溶解度表,还是依照删繁就简的原则,把个别特例的记住就可以了。

三、亲手操作实验,提高参与意识,加深印象。

实验总是最直观的表达与接受的方式,所以化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化学实验课由于设备不足、危险等缘故,总是由教师一人操作演示,由学生来观察成果。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能对实验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一些作为靠后的同学还会因为观察不便、失去对化学实验的耐心和兴趣。新概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实验氛围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来。当然,安全还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投鼠忌器。不能因为担心事故就放弃教学。毕竟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性也是教学当中的一个范围。作为教师应在实验之前安排好并详细检查安全事项、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担任保护工作,随时准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手的操作、亲身的参与增强了课堂参与意识;并且通过在近距离、可主导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细致地观察、思考、总结等步骤,使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有

了更深刻的印象,容易形成永久性记忆,不易遗忘。

四、重视绿色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在生产类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使反应物尽可能高效率地转化为所需的生成物。也就是杜绝反应废物,从源头上减少由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是一种在当今世界上被普遍支持的化学理念。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当然要教育我们的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要跟上并且超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化学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小小的化学知识竟会改变整个生物圈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进而给予学生学好化学的强大动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涉及到民生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范围的科目,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作为高中化学教育者,我们要以全新的理念教育我们的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学好化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有效性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变意识。

因此,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开端。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切不能贬低、挖苦、歧视每一个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

键。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传授的方法性和规律性方面的总结。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溶解度曲线、酸碱盐间及酸碱盐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化学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块上都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形成能力。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搞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稳操胜券。

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今后中考的两考合一情况下,加强全体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差等生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这里需要我们去研究,要多关心,多鼓励,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有所得。

另外在化学的起始教学中,面对学生是一个刚入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使一些学生因适应性慢而失去信心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起始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精讲多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机会。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层次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继续加强校本研修,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广、介绍典型学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全市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性教学策略还在更多的方面有所体现。这是我们今后工作需要不断的去研究和总结。我们只有很好的把握有效性教学策略,并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第五篇:校外教育有效性研究

校外教育有效性研究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校外教育有效性研究,力求通过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校外教育成为学生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最有效途径,并最终成为一门立足社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一门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实现校内教育、校外教育融合。

一、“小制作”融合多学科

学生在课下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我校通过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小制作”活动,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班主任根据本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本年级的《课外小制作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活动。

下面以〈浮力〉为例,说一说六一班“小制作”的开展。学生在学习《浮力》这个单元内容之前,便布置学生回家用橡皮泥做小船,试一试如何让橡皮泥小船浮在水面上,测一测自己做的橡皮泥小船最多能载重多少个曲别针,想一想如何改进能使小船的载重量增加;写一写在制作与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经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对“浮力”有了感性认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在上《科学》课的时候,便能更深刻地感受“浮力”,理解“浮力”, 《科学》课便能上得高效。

在进行“小制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做写在日记里,可以写一写自己成功的喜悦,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发现„„这样便把“小制作”与语文学习关联在一起,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件小制作,将科学课与语文课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提了学生的作文,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如此,将课内外联成一个整体。

下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校长论文: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提高对策研究

    初中校长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提高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的领导有效性,对于提高农村初中的管理效益、增强少数民族地......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模版)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 在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的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遇上很大的障碍,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地理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点,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学......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注于教学实践中,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欢迎阅读。1、为什么要研......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渐趋丰富,目前对于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硬软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评价技术在学校和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信......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要重视建立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借助实验教学提升课堂魅力,提升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合集)

    《小学生写字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铁炉坝小学张长林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

    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温水中学 王海瑜 内容提要: 有效性指在新课程理念下,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热情探索、主动学习、会学习;科学地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