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个案的研究
有效教学的个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育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和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立足课堂,我们就会发现,教师的不少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教学内容被越挖越深,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教师在观念上知道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际上还是偏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机械灌输、反复做题的现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较少,使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与消极作用。这些教学行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或进步,造成课堂低效、微效,甚至是无效,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新课程从培养目标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特别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现在的教学不单纯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做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最近,省教委出台了“五严”规定,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让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减少低效的机械重复,使学生能够“低投入,高产出”,切实扭转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局面,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直接最具现实意义的任务。
我校是十五年一贯制的教育集团,初中、高中自创办以来,短时间内均先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放在全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来看,我校就是一个很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地方,进行一些深入的微观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结出我们成功的经验以及需要提升的地方,将有利于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进行的一种教科研方法。由于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开展大规模的教育调查和严格控制下的教育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而个案研究的对象就在自己身边,研究规模也较小,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可操作性。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有效教学”就是追求通过规定的课堂教学实践落实教学目标,或在减少教学实践的情况下落实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或某一事件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调查等,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便因材施教。“有效教学的个案研究”是指在有效教学的目标引领下,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教研组、某一学段、某一教学内容等为个案,研究高效教师具备的条件和特征,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特殊的教研组或学段这一群体的经验和教训等,本课题个案的选择以及观察研究的内容都要以是否会对有效教学产生影响为原则。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国外的研究情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A、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B、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教学研究,著成《高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C、夸美纽斯认为,不仅班级教学相对于个别教学是高效率的,而且班级教学如果采用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教员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样的班级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
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崔允漷教授在《高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我们将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该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教学的个案研究,探寻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的特征,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知识本位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方面转变,形成学生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各学段、各学科之间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形成“高效低耗”的有效教学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五、研究内容
1.高效教师的个案研究。从小学、初中、高中分别选取几名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个案选择的范围要注意兼顾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特点,他们是某学段或某学科大家公认的,而且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教学效果好、自身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备受学生、家长欢迎的教师。样本选定之后,组织人员在自然状态下对他们进行跟踪研究。详细调查记录他们的背景资料、知识结构、性格特征等情况,跟踪观察他们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批改、怎样辅导等日常工作的全过程,通过访谈问卷等了解他们怎样与学生相处,师生关系如何,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等。力求客观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尽可能翔实的资料,再进行分析,探寻以上这些因素与有效教学的因果关系。
2.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学生个案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学段的学生,更应注意选取与众不同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效率特别高,学习效果特别显著的学生,以及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每一个个案的研究,往往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察,诸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辅导等情况。还要进行前后左右的对照和比较,不仅要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我校十五年一贯制的教育体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3.初中英语教研组个案研究。由于我校初中英语教学自初中部创办以来成绩一直显著,于是我们将初中英语教研组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我们将实地观察他们的教研组活动,访谈教研组成员,聆听他们参与教研组活动的心得体会,并跟踪调查教研组活动精神的落实情况。我们还要通过查阅教研组的计划总结等相关材料来获得各种数据、信息。最后我们将对观察资料、访谈资料以及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总结等资料的归总、整理和仔细研究,探求他们取得高效的基本要素。
4.构建精致高中的个案研究。以首届高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首届高三毕业班老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总结,调查跟踪相关的老师,并对首届高中的工作经验的传承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效应进行观察,以探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我校高中小班化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各种变量之间精致整合的有效方式。
六、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追踪法、追因法、临床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
1.追踪法。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连续跟踪研究对象,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则可达几年或更长时间。
2.追因法。追因法是先见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其发生的原因。如某位老师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们就去追寻他教学效果好的原因,这就是追因法。
3.临床谈话法。临床谈话法往往通过交谈、问卷的形式进行。如对学生个案的研究时常常用到。谈话分口头谈话和书面谈话,口头谈话时,教师一定要首先解除学生的紧张、焦虑、防御、冷淡的心理,要创造轻松自如的聊天式的谈话氛围。问卷形式可看做书面谈话,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做问卷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对问卷的评分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做到客观公正。
4.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作品分析法,也是个案研究的一种方法。如研究学生个案时,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作品,如日记、作文、书信、手工、绘画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情感倾向和知识范围等。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要研究个案的活动作品,而且还有研究作品制作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这样可以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获得更加科学的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3—2009.10)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选题,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论证课题、调查分析、撰写开题报告。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4.确定子课题,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9.11—2010.11)实施阶段
1.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作讲座、问卷调查,选定各子课题个案研究对象,建立档案。
2.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不断完善方案。
3.认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研究策略,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4.撰写中期报告,召开课题研讨会。
5.编写阶段性个案汇编。
第三阶段:(2010.12—20011.3)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
4.实验教师归类编写《个案集》。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均已结题。有1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有些成果已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获得了广泛好评。课题组成员都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参与科研的热情,大部分参与过“十五”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经验,均有论文发表(获奖)。
2.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在研究条件、课时安排等方面保证研究的需要,确保课题按计划进行。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教研室下发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流程,把握精神实质和操作要领。要求每一位教师坚持学习教育理论,每学期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并完成15000字的学习笔记。
3.本校在“十五”期间先后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学校教育现代化特色建设实践研究》、《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经专家组验收结题。“十一五”期间,正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学校有比较齐备的图书、音像资料,建成了校园网络,并与国际互联网联网,建成了校园音频双向传输系统,多媒体语音教室,拥有目前最先进配置的计算机200多台,为研究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4.本课题研究属于实践研究,可操作性强,适合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本校注重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其带头作用。注重抓好教学质量检测、讲评和知识补救工作。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锦本,记录各种检测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解决学生错题思维定势的问题。加强知识的积累,建立每日一题制度。充分发挥各班的学习专栏,由各科老师负责题目的命题,教导处负责检查和落实,有检查记录,纳入各科教师常规管理中。这样在研究过程中便于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给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方法手段上的保证。
九、成果形式(预期研究成果):
1、《有效教学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2、《高效教师个案汇编》
3、《典型学生个案汇编》
4、《有效教研组个案汇编》
5、《关于构建精致高中的个案研究策略汇编》
6、《有效教学策略金点子集》
只要大家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程的推进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方 军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第二篇:个案研究
对父母溺爱孩子的个案研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之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共爱一个孩子,父母都将其视为宝贝,宠爱备至,致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自己却浑然不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家长分不清教育爱和溺爱的界线,掌握不了方法和分寸。现列几种普遍存在的溺爱表现,让父母对照一下,以便具体地防止和纠正溺爱。
第一种溺爱表现是一切包办代替
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令父母心痛,为此,代劳一切。每天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时,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不仅情感上脆弱,而且学习缺乏毅力。上小学留一级,初中升不上,母亲通过“后门”把她移到一所乡镇中学,混了个毕业证书。然继父母再托人安排进公交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极的事。让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学习用品。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二种溺爱表现是不让孩子劳动
在谈到孩子劳动问题时,有的家长竟说:“叫他做事还不值麻烦钱呢,还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上小学、甚至读中学的孩子还不做一点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事例二:独生女欣欣,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吃牛奶、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象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就是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后家长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并常与孩子一起快乐做事。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事例三:小波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别大方,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用多少钱都可以。父亲以自己经商的经验开导儿子,没有知识在外做事,是要吃亏的。母亲对小波说,只要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你干,笔者累死也心甘情愿。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顺从,不惜重金投资学习,但是不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结果使小波产生了特殊的优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装满零用钱,学会了吸烟、赌博、打架。学习没心思,考试不及格,留级还没人收。他干脆不进校门,和一帮哥儿门玩乐,最后成了小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事例四:金晶晶出生在一个令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农民家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下万贯家产,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轿车,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打麻将都要开车去。家庭的富有,使金晶晶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非智力因素。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每月的开销是、2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就向父母要,少则千2千,多则上万。有一次,她撒谎要买东西,向父亲要万元,父亲一甩手给了他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是2万2千元,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母亲多次训斥她,金晶晶怀恨在心。后来要不到钱了,竟然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把母亲砸死。
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过多的物质给予只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甚而会因为得不到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生活懒散
家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喝酒抽烟,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却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事例五:一位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常常同桌吃菜,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笔者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
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最终进了监狱。
家长应该经常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学习,不能因为家境富裕就任孩子为所欲为,应该严格要求孩子。
第四种溺爱是平常太溺爱,短暂失去溺爱后的不习惯
事例六:“喂,110吗,我要跳楼自杀了……”3月18日晚8时许,温州新桥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一个想要自杀的人,会报警求救?迅速出警的同时,民警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警情现场位于新桥翠微大道边的一大型建筑工地上,到达现场时,由于该工地较大,楼幢较多,又无路灯,民警一时找不到报警人的位置。这时,听见有人在不远处一幢11层楼的楼顶上大喊:“喂,警察,你们不要过来,我要跳楼了!”顺着声音,民警终于看到报警人在那幢楼顶上。这时,工地宿舍里的建筑工人们也纷纷从宿舍出来,建筑工老黄一下就认出了楼顶上的人,就是他25岁的儿子黄某(男,未婚,福建林元县人)。原来,老黄来自农村,有一子一女,当年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因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传宗接代全指望他,所以老黄从小就对黄某百依百顺。正因如此,也养成了儿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毛病。儿子现在25岁了,还和未成年时差不多,去打工嫌累,嫌挣钱太少,自己又无一技之长,脾气又不好,现在老黄在工地上做粗活养家糊口,儿子又不愿帮忙。儿子从小就大手大脚花钱,至今还是这个样子,由于黄某无固定收入,常向老黄要钱,但不管老黄给多少钱,黄某总是转眼就花光,回头又向老黄要钱,弄得老黄实在承受不起,也渐渐对儿子失去信心。前段时间,黄某因在家借不到钱,就打电话向妹夫要钱,妹夫也被借怕了,就说自己没钱。黄某怀恨在心,常打电话恐吓妹夫。这天上午,黄某扬言要杀妹夫,结果老黄找到黄某狠狠地批了一顿,哪知黄某竟发起脾气来,当场就把家中的锅给砸了。老黄无奈报警求助,在民警劝说下,总算稳住了他。不料到晚上,又出现了这起跳楼事件。。。现场群众越围越多,但任凭民警怎么劝说,黄某就是不下楼,还不让民警接近。见其情绪激动,为防止意外发生,民警也没贸然接近他。双方僵持了约一个小时。知子莫若父,最后老黄恳求民警撤退,不要理他儿子。民警采纳了老黄的建议,佯装撤离现场,埋伏在暗处观察动静。一个半小时后,围观的群众也渐渐减少,黄某见没人理他,就自己下了楼,回房睡觉。
黄某的举动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是极度渴望被关爱的一种表现。由于黄某从小被溺爱惯了,现在失去了那种感觉,心里极度渴望被关爱,便作出了这样的举动。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科学,切莫过于溺爱,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解决措施
以上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普天下的父母心。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宠爱,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是疼我的,采取得逞政策,只要我要什么,父母总会答应的。这样日久天长,使孩子滋生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使孩子称王称霸,盛气凌人,缺乏同情心。此外,过分溺爱会造成小孩生活上的无能。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要严
格要求,绝不能迁就。对一些任性、大吵大闹的孩子,最好别理睬他;这样,孩子在无人理睬时会感到没趣而安静下来,事后再指出他的错误。所以,爱孩子一定要做到爱得深,教得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不要溺爱孩子,做到采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各位家长谨言慎行,不要因为爱孩子,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便好奇地观察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来,小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小蝴蝶一把: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但是它的身体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子,蠕蠕而动。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就像他美妙记忆中的那些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终于,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躯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它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这个好心帮助它的人。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其实,人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更需要自身的奋斗乃至挣扎。过分的呵护,只会使生命萎缩,甚至无异于扼杀生命。
第三篇: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Yuxin Chen
[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性,以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制订辅导的切实计划。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是问题行为学生转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 问题
个案
研究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金某,独生子,16岁。性格直爽、好冲动。头脑较聪明,很讲义气。母亲在家,父亲外出做生意。一个月回家一次。父母对金某很宠爱,在各个方面都尽量满足金某的要求,对金的期望值也比较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金某在学校的前两年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同学和老师的的印象里不好。
2、金某是住校生,有时候不遵守住宿制度,晚上不按时就寝,大声在宿舍讲话。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打闹,和同学打架差点被开除。本来是留校查看,认错态度好,学校给通报警告处分。
3、学习兴趣不大,上课爱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有时候不交作业。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每次月考总分在班级后几名。上课睡觉是经常的事情。
4、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因此我和各位任课教师很头痛。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金某品行存在障碍,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金某母亲很溺爱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金某,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我多次跟金某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矫正金某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一次因为金某考试达到了母亲的目标,于是给他很多的钱,又是吃又是玩,表扬到天上)。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金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金某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我选择了金某喜欢的方式。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金某可以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金某的道德水平。如“为了帮助同学出校,自己装病”这件事情,让金某认识到,不管自己主观想法多么的好,自己多义气,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说理教育虽然力度不大,见效不快,但是只要得法,一定能治标治本的,相反,急于求成,用教师的权威说服学生,会适得其反。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因此,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考虑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训练金某应用这些步骤解决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训练题目来自于金某的生活实际。如你上课睡觉、大声说话,老师提醒你或者同学提醒你,你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在训练中使金某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能够做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金某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学习内容厌倦,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金某是我的常客,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金某立在办公室里。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他。对金某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观。
四、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金某表现,让金某体验成功的感觉。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金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悄悄地去操场玩篮球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金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金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因为受原有习惯的影响,主体会做出自动的反应。错误有时反复出现,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
一次,金某与陈某开始是开玩笑,而后,金某对陈某一直奚落自己感到恼火就动手打人,结果两人在食堂门口打了起来。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他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通过治疗与教育,金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金某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金某的教育见成效。下学期的多次模拟考试,金某的各科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英语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个案小结
1、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金某,理解金某的行为,信任金某的行为,和金某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金某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金某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金某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金某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我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
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善于细微之处多观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不论是什么的样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有性格的。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慌张。要给以学生充分的信任,要多和学生以及家长沟通,及时获得第一手的材料。班主任教师应该具备准确分析评价各种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个案研究计划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有效性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课堂实施而采用的的一系列活动。
有效: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是指教学中所运用的游戏是否具有有效性。即能够积极的促进教学的发展。如有效,往往对于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现状(国外):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也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语言的自然发展有如自发的创造,始于无意识,并在意识中发展,一旦形成,即固定。从这一角度而言,游戏,通过鲜明、生动的刺激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为儿童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和交流机会,并在游戏中激发其有意注意,达到有效学习。提倡运用融入式游戏,以儿童发展为本,核心是让儿童参与,不仅是情感上积极参与,更是思维上的有效参与,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研究现状(国内):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英语习得中,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利用儿童对英语的向往和好奇,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教给他们喜欢学的东西。学生如果不喜欢教师教的东西,或者教师要求不合理,学生就觉得负担重;反之,教师教的方法有趣,要求合理,学生不仅不觉得负担重,还会对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会自己去思考与探索。因此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处处有“从玩中学”的游戏内容,使教学高潮迭起、充满童趣。研究价值:
英国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兴趣是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游戏入手,探究有效的针对性游戏,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等重要环节上得到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2.课堂游戏融入了丰富的教学情景,通过合作竞赛等方式,为孩子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其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了合作精神的情感价值。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些有关英语游戏的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不断努力寻求并生成对于课堂有积极作用的课堂游戏,为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开发小学英语游戏课堂校本教材。
创新之处:本课题在研究游戏方法的同时,研究者能够对其实施的有效性的反思,讨论,对游戏方法进行取舍,改进甚至创新,因为并不是只要是游戏就能运用到课堂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本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有效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2、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生活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小学英语有效游戏教学具体途径,优化语言习得环境,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英语课堂。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丰厚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3、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讨论,改进,探索有效游戏教学方
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英语教师教学素养和质量。对开发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校本教材起到帮助。
4、通过研究和实践,教师采用游戏教学,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激发起来的学习动力可提高学习的效果,可以使学生从竞争中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与合作精神。面向全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研究内容:
1.英语课堂游戏针对性的研究
2.英语课堂游戏可操控性的研究
3.英语课堂游戏可操作性的研究
4.英语课堂游戏疲劳度的研究
研究重点:
开发小学英语游戏课堂校本教材;打造充满趣味和活力的有效英语课堂;指向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化发展。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研究者巧妙地将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转化为积极参与课堂的前提;不断地变换游戏,恰能吸引学生,保持注意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以放松的心态接受引导和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在不自觉中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更持久地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保持学习兴趣。融入式教学课堂将教学内容尽量融入了游戏,游戏活动成为教学活动,游戏的吸引力成为教学的吸引力,学生的注意自然而然地落在课堂上,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教师通
过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其在课堂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增进情感,推动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实施融入式游戏教学,最为关键的是对游戏的设计。这意味着教师要比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当然也具有更高的自由,因为对同一内容,教师可采用多种游戏方式。但这种高度自由,既给了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样也可能导致盲目设计。因此要始终以英语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为根本,研究者努力探究有效方法,避免盲目的游戏教学。
研究过程:
1、课题启动和准备阶段(2013年3月)。
此阶段进行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信息、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教材内容分析,确定和规划课题的研究方案,启动和开始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全面深入开展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此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课题的各项研究深入开展。主要是确定研究计划,进行调查分析,邀请专家指导,撰写调查报告;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发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校本课程;制定和实施《小学英语教学游戏评价手册》,建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游戏评价体系;依据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行动研究,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尽快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6月)。
此阶段搜集并核实各类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在撰写申报评审书前后,收集查阅了大量了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从而发现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为完成课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篇:自闭症个案研究
自闭症个案研究
一、基本情况 1.个人信息
姓名:郭xx 性别:男
年龄:6岁
所在机构:自闭症康复中心
班级:启智四班
残疾类别:自闭症
残疾程度:中度
其他残疾:无
2.家庭情况
父亲:郭某某,印刷厂电脑制图员,文化程度:本科。母亲:黄某某,某公司职员,文化程度:本科。因工作繁忙夫妇俩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孩子身上投入精力少,只是给予他经济上的满足,他需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却不怎么关心孩子,两人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注重孩子的发展。
家族史:家族无遗传及从没有人患此病
个案为全托,个案父母不定时的来机构看孩子,但时间间隔较长。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和周日合班,但不上课。
二、问题行为
根据他父母及康复机构陈述儿童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有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对玩具不太感兴趣。很喜欢发呆,往斜上方看,注意力短暂,情绪起伏不大。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他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他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他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
三、评估
1.生理神经状况
(1)视觉:视力正常,但因身患自闭症,在与人交往时和对方无目光交流。
(2)听觉:听力正常,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与个案说话前,必须大声喊个案的名字,才能引起个案注意。(3)智力:智力正常。
(4)四肢运动不协调,精细运动发展缓慢。(5)主动言语少,模仿能力强。
2.现有发展水平(1)言语表达。
言语理解:对老师或他人简单的指令,能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对于稍复杂的指令或话语,需要给与辅助,个案才能理解;语言表达:因主动语言少,个案语言表达存在严重的障碍,如有需要时仅能用1~2个词来表达需求,说话声小而无力。
(2)生活自理:个案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3)认知水平:有较好的视觉分辨、视觉反应和触觉反应能力,听觉反应能力较差。
(4)肢体运动:大运动能力较好,精细运动相对比发展较差,平衡能力较差。
(5)社会交往:有与他人交往的意愿,但不会用语言表达,不能与对方目光对视。
四、个案研究方法
利用周末的时间,对个案的班主任进行访谈了解个案的情况,另外还对个案进行一个月的观察,收集并整理与个案相关的信息,对个案进行深入的了解。
四、个别教育的实施
(1)自我意识训练。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识,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自闭儿童缺乏自我意识,并且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满足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事情及变化漠不关心,要想改善个案的自我封闭状态,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就要加强个案的自我意识。在认知课上,问个案:你的鼻子在哪里?这是你的书吗?通过让个案对自己及他人的五官指认和物品的所属问题来训练个案的自我意识。我还会让个案帮助我取物品或将食物分给指定的同学,让个案理解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但他们之间是有关系的。
(2)主动言语训练。
语言是人沟通的工具,也是一种特殊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向他人传送很多信息。自闭症存在语言障碍,不仅是因为发声器官有障碍,他们根本不理解言语的真正含义,缺少语言的动机,因此不光教他们说话,更要教他们理解和正确运用语言。个案也存在此障碍,在认知课上,问个案:这个水果是什么?想吃吗?从生理需要入手对个案进行提问,鼓励个案说:这是××或我想吃××,若个案说出,就给予食物强化。在感统课上,问个案你想玩滑板吗?或者你想玩什么?个案说:想或不想,此时要引导他说:想玩滑板或者我想玩××,经训练个案就会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表扬他并满足他的要求。在主动语言训练的环节,要为个案创设情景,塑造个案主动说话,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进行,并注意使用强化。
(3)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生活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要想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缺乏主动语言,人际交往也就成为另一难题,其实儿童的交流从没出生就已存在。由于自闭症儿童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漠不关心,就失去了与人交流的动机,人际交往也就受到了阻碍。因此,在生活课上,要创设多种场景,让个案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掌握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主题超市购物,首先将超市购物流程进行任务分解,并分别配上分解图片以便个案理解,第一环节:讲解告诉个案:老师要去超市购物,你愿意帮我吗?如果他说:愿意。就说:可是怎么去超市购物?然后根据图片讲解超市购物的各步骤及所要准备的东西。第二环节:模拟演练当个案对购物流程基本掌握时,就在教室模拟一个小型超市,让个案独立进行购物,适当给与提示。第三环节:真实演练带个案去机构附近的超市,为了消除个案的恐惧心理,先陪同个案购物,顺利进行后再让个案独立进行购物,个案独立购物成功后给与强化。每周一个主题,让个案了解不同环境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因为“交往是寻求的需要,合作是解决困难的需要,交往合作是生存的需要”。
(4)情感交往训练。
个案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情绪常表现过分冷漠,缺乏情感及情感交流,因此在音乐课上,选择舒缓的音乐或歌曲,缓解个案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控制情绪。同时,在音乐课上,放一些小动物的动画片,从而让个案了解这个动物,然后拿一个片中动物的玩偶,让个案抚摸玩偶并说:喜欢,不仅如此,还要指导个案关注他人的情绪变化,如小明跌倒哭了,我会告诉个案:小明摔疼了所以哭了,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几天后,个案摔倒了也哭着说:疼。可以看到这种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对个案的情感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五、具体实施及效果。
只周末时间进行训练,有的训练内容是所设计课程本身,有的训练内容则渗透到课程中。经三个月的训练,个案的自我意识有所增强,主动语言增多,有人际交往的意识,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六、反弹与原因分析。
在训练的过程中,个案经常会遗忘上周训练的内容,经提示能想起部分内容,主要是因为机构课程与我所训练的内容无相交的地方,所以产生了反弹现象。
七、建议
此个案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要想取得更大的效果还需更多人的努力,不仅是机构,更是家庭和社会,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而社会则是人生存的环境。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父母选择离婚甚至将孩子丢弃来逃避现实,社会的排斥等。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1.对家长的建议
作为特殊儿童的父母要接受现实,调整心态,多了解相关的知识及训练方法,用行动诠释爱,父母可以到机构陪孩子,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也有利于了解孩子的训练和学习情况等。花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多陪陪孩子给他足够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