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勤 怎样自评一节课

时间:2019-05-13 04: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敏勤 怎样自评一节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敏勤 怎样自评一节课》。

第一篇:王敏勤 怎样自评一节课

教师怎样自评一节课——王敏勤

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道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其实,课后只要按照以下九个问题自问自评就可以了。这些问题也可以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一、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适度明确(明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不是靠写教案就行了,而是要将课程目标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的方式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就是把一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达标”了。

二、教学内容是教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自主学)

对于新授课,教师不要急于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操作。过去教师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教师要从头讲起。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事实上,只要我们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引导,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自学课本的。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其含义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书本上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考虑一下学生是否知道,关键是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

三、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合作探)

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践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教室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至8人为一个大组)。大家在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会的问题就不要讨论了,要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为后边的点拨做准备。

四、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精点拨)

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点拨主要起四方面的作用: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二是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三是拓宽学生的思路。四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五、教师是引领学生整体建构还是一开始就陷入细节之中(整建构)

教师在备课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备一节课的习惯,要按照单元备课,把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安排和设计。教师要引领学生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一个单元的结构脉络,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的碎片,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点状结构。

六、教师是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找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所谓用教科书教是指教科书是个范例,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系统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所谓不是教教科书,是教师不一定用教科书中的例子,而是要善于归纳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例如:语文教科书的编排,“文体”和“主题”是不可缺少的两条主线。过去是以文体为主线:分小说单元、诗歌单元、议论文单元等;现在是以主题为主线:分人间真情单元、科学幻想单元等。但不管怎么变,两条主线都要有。在传统教科书中文体是明线,主题是暗线;在新教科书中主题是明线,文体是暗线。数学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模块式的教科书编写打破了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线索,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它理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规律,通过例题找规律,变式练习验规律,联系实际用规律。高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低水平的教师只能按照教科书亦步亦趋地教给学生一些零散知识。七、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恰当、活而不乱(巧组织)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但一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是否每个环节都有必要,都合理高效。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有的教师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讨论一番,好像不讨论、不合作就不是新课程。其实有时候学生自己学会了就没有必要讨论,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教师就不要讲了。一切根据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有些要预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会剥夺了学生的自学时间。八、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并高效(高效率)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高质量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在下课前就应该“达标”。当然,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在下课前有一个测试卷,让学生做一做;另一种方法是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基本知道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所谓高效率实是指用少的时间取得显著地教学效果。这里既有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不能太少或太小,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像肥皂泡一样,下课后学生没有所得,这样的课不能算是效率高。另外,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对学生思维的开发程度和情感的影响力度,都能反映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九、一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为每个学生所掌握(人人清)

在一节课上,对每个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对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许多学生成为“差生”,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被教师关注到,有些知识成了“夹生饭”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和疙瘩,学生也就慢慢地成了“差生”。所以,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还要看每个学生是否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保底不封顶。对于“优秀生”不能限制其发展;对于一般的学生要保底,要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达到预定的基本目标。这个工作完全靠教师做,难度大,特别是班容量比较大的班级,完全靠教师检查往往很困难,可以采取小组检查的方式,两个人一组,相互检查,然后向大组长汇报,大组长向老师汇报。这样教师就能准确地知道哪些学生还不会,什么地方不会,在下课前如果不能解决的话,下课后就要主动地给学生补课,做到“日日清”。这不单纯是个教学方法问题,而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所以要把“人人清”看作是转化“差生”和杜绝“差生”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认识。

当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问自己以上九个问题,看自己做到了哪些,做到了什么程度。这样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自己所教学的课的优劣。

第二篇:教师怎样自评一节课

教师怎样自评一节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符合要求的就应该是好课。这些要求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一、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要适度明确并告诉学生

明目标,不是上课时将教案上写的教学目标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的方式告诉学生。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教学需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

二.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自主学)

对于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老师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老师要从头讲起。而事实上现在学生对某些问题并非一无所知。只要我们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的引导,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自学的。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其含义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书本上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在自学指导这一环节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如有的老师出自学提示,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所以老师要做到心里有数:学生能通过自学完成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自学。

三.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合作探)

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

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而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为后边的点拨做准备。

四.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精点拨)教师的点拨真正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

二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用专业用语表述和书写的习惯,如数学语言等。

三是扩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出多种解题的思路,扩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

第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五.教师是引领学生整体建构还是一开始就陷入细节之中?(整建构)

要引导学生领悟编者的意图,理清一个单元的结构脉络,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的碎片。

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一个单元或一节教材、一篇课文,可以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点状结构。只有网状结构的知识才便于理解和记忆。

六.教师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找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知识的规律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规律,通过例题找规律,变式练习验规律,联系实际用规律。高水平的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低水平的教师只能按照课本亦步亦趋的教给学生一些零散的知识。

七.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恰当,活而不乱?(巧组织)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试图取得最佳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环环相扣,目的明确,不能太随意太零碎。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没有完整的独立自学的时间。

八.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并高效率?(高效率)

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高质量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不能太少太小,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像肥皂泡一样,下课后学生没有多少所得,这样的课不能算是效率高。另外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熟练程度,对学生思维的开发程度和情感的影响力度等等,都反映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九.一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人人清)

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对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

许多学生成为差生,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被老师关注到,有些知识成了夹生饭,日积月累,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和疙瘩,慢慢的就成了差生。所以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还要看是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保底不封顶。对于好学生不能限制他们的发展,对于一般的学生要保底,要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完成预定的基本目标。

当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自己反问以上九个问题:自己都做到了吗?做到了什么程度?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出一节课的优劣。

第三篇:怎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王敏勤

怎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王敏勤

图片一出,台下一片嘘声。可见教师既对这一现象是这样的熟悉,要么是自已从中走过,要么自己现在还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以此图唤醒了教师的思考,大家对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方面深恶痛绝,一方面又不得不围着分数转,围着升学转,由此产生了多少批评,多少指责多少急燥,多少打骂,由此又产生了多少差生,多少失败的人生,多少悲哀的命运。过重的课业负担带来了多少无奈,多少失落,多少争扎。教师追求高效课堂成为其职业生涯行走的必要任务。一个有想法的教师,应该时时想到这个问题。

教师教学忙忙碌碌,忙到没有时间思考。想到一句话:碌碌无为。因为碌碌,所以无为啊!心忙到没有时间思考,忙到没有时间回顾,忙到没有时间进步,机械的人生只能制造出机械而单调的生命。

“兢兢业业不提倡,少时效好评优秀。”这一管理思想有点意思。以前我们只过多关注了态度,而过少关注了方法,只过多关注了结果,而过少关注到过程。

高效课堂的六力:生命活力,内在动力,思维张力,团队合力,成功魅力,发展潜力。叶澜四实:平实,真实,扎实

比较:向课堂要与向课后要质量;重方法与重知识;整体建构与零打碎敲。对教师来说比出高与低,比出优与劣,比出重与轻,对学生来说比出积极与消极,比出优秀与差距,比出主动与被动,比出透支与潜力。

对于语文教学知识整体建构:现行教材对语文知识淡化处理了,对诸如词法、句法、修辞、谋篇布局等的感知与掌握没有明确的要求与序列。使语文教学的教与考相互脱节。教的不一定要考,考的不一定教过。尤其是对于一个多轨规模制小学,一位教师不能随班走到毕业,中间还多次换教师。没有序列的约定,如何做到语文承载的工具性任务。洋思教学的十个不:对预习,对复习、对解题、对范读、对预供情境等提出了质疑,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有多少事是必须要课堂上完成的,有多少工作是学生可以在课下完成,有多少事是学生必须在课下完成的。由此而想到,一节课,有多少内容是必须由教师来参与完成,有多少内容是必须由教师指导完成,有多少内容是必须由教师讲授完成,有多少内容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多少是由学生互助讨论完成,有多少内容是一个完成期待要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后续完成。洋思十不中,用到了两个不轻意,一是不轻意范读,一是不轻意开讲。注意到轻意两个字,轻意了就是学习主体观念的错位,不轻意不是完全的摒弃,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才能真正落实:无事教师不出场的关键。二:有效的教学的课堂模式 先学后教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合作小组的构建,2人小组到6人大组。我的设计,以60人班为例,我成立4人小组,一个组长三名组员;每4个小组成立一个大组,设大组长一人,成员组长3人,大组长构成组委会,跨组解决问题。三层管理,只对下层一级负责,在教、研、论、带、管、评上形成管理体系。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分工,成立纪律管理员、话题提示员、讨论记录员、问题反馈员等,小组人人有事管,人人受人管。在训练的过程中落实:堂堂清,人人清的思想。

突然想到: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理想化了的,在理论意义上讲是行得通的,在实践层面上从理想到实施总是有差别的,有人一直不懈地向着理想前行,而有的人过于看到了实施中的落差,夸大了否定的意识,中途选择了放弃。前者在选择前行中也选择了成功,后者在不断选择的徘徊中被失落命中。所以说,认真与坚持是前行中执着进取的双腿。“堂堂清、人人清”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教学理想,努力行动必将有所收获,至少收获会更多。从一开始就不认同这种教学理想,就意为着自己在教学起步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部分学生。从理论到践总是会有些落差的,我们既不能盲信盲从,视而不见,最后理论理想的大旗轰然倒下,也不能偏识偏见,消极夸大这些差距,早早选择放弃。在理想前行的道路上总是要时间与付出,要有波折的,在行进中留心美丽的风景,俯首而拾,精彩会相随相伴。

集体备课的流程:先个人备课,提出备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中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要做出相应的记录。最后修订自己的个别,(可以注明采纳的是谁的意见,这样观察合作对象的思维角度,分析契合点,定期归纳,发现自己与同伴之间的思维共同点和不同点。)减负从精选习题开始。精选意为着代表性、典性性、通透性、综合性。避免机械与重复。

教学的动车组理论。动力分散技术。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应如何对应调整。

“不能增加教学的长度,就要增加教学的宽度。”教师一直在追求强化,甚至强加增加教学的长度,利用课间时间,利用课后时间,教学任务转移家庭,办各种补习班等等,不择手段的有之,不计后果的有之,为了家庭作业爆跳如雷的有之,打骂体罚的有之。这都是偏面延长的教学长度的体现。但在教学宽度上教师想的少,我想,大家一直在渴求的方法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增加教学的宽度,在课堂上如何多渠道实施了教学,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第四篇:王敏勤说课稿

走进小说世界,感悟社会人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故乡》“说课标说教材”展示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下面我按照“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的顺序进行解说。

一、说课标,明方向。

1、正确的认识课标、理解课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准确地把握教材,实现高效课堂。七至九年级属于课标中的第四学段,各年级的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总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规定:

(1)知识与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文化品位。

2、九年级上册在本学段中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课程标准从五大板块上确定了本册具体的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新认汉字200左右,会写150个左右。熟记音、形、义。在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阅读:阅读文学作品,深入理解、分析课文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的意义和作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写作:继续学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做到详略得当,条理清楚,感情真挚,内容具体;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能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自改互评,做到文从字顺。

(4)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自信表达,文明得体。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5)综合性学习:能自主组织活动,在调查搜集资料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就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主题,制定计划,能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3、本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积累、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共计21个,能辨别易错词语:如愕然、嗤笑、瑟缩、恣睢、歇斯底里、拮据、出风头等,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作家生平、成就概况;

(2)、依据小说三要素,分析小说,把握文章的主旨;(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提出自己的见解;(4)、掌握一定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揣摩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过程和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朗读品味、比较鉴赏的方法阅读作品,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品读文章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形成良好阅读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人生,了解和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性,主动思考成长中的艰难经历,珍惜美好生活,审视西方社会中金钱对于人性的改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故乡》一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理解、积累“萧索、无端、如许、鄙索、瑟索、惘然、恣睢”等词语;把握故事情节,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把握闰土、杨二嫂人物形象;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写法,探究本文主题;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采取诵读讨论法: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设计表格让学生对比小说中的人物二十年前后在外貌、动作、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和“换词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魅力,感受语言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要开拓进取才能创造美好未来的道理;不怕困难,要勇敢地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和新生活。

二、说教材,知结构。

总的来说,本套教材改革了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优化教材内容和结构,构建新的语文能力体系。六册书 35个单元,前四册(七上、七下、八上、八下)按主题单元兼顾文体训练的方式来编排。后两册(九上、九下)主要以读书方法为主题来进行编排。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编排特点及结构呈现两种情况:一是按内容散见于各专题性的单元中;二是按文体构建完整的小说单元。

七年级12篇记叙文,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八年级5篇记叙文,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精辟、含蓄的语句;

九年级两个单元小说,要了解基本情节、环境,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思想。

1、九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体例及编排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阅读板块、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附录。本册课本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小说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第三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一个是第五单元。以古典名著为主题。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分为精读与略读两类课文。

名著导读分别是《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主要目的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古诗词选取10首优秀古诗词,旨在积累优秀诗文,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附录有《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四项介绍语法,提高语法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板块本册教材由25篇课文编排成六个主题单元,依次是:感悟自然单元、思想风采单元、少年成长单元、读书求知单元、古典文学单元、史传文学单元,各单元 内部自成系统。

2、本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体例及编排意图:

本单元是以“少年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小说,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例前设有“单元导语”,点出本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本单元课例分别是:《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其中《故乡》《我的叔叔于勒》为精读课文,《孤独之旅》、《心声》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以“青春随想”为主题开展活动,包括青春的心愿、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颂歌。

每篇课例包括导读、正文、课下注释、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5部分。课文导读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注释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理解重要字词。

课文后安排了三至四道“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课后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每篇课文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帮助学生识记积累生字词,同时帮助学生学写规范的楷书。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在成长中,有和煦阳光、也有风霜雨雪。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同时,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下面,我就以《故乡》为例简要分析课例编排及意图。《故乡》这篇课例包括课文导读、正文、课下注释、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5部分。课文导读中把回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做了对比,同时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注释点出选自《呐喊》(因为学生对鲁迅及作品有一定程度了解),详细注释了一些重要词句的读音、意思,扫除障碍,降低阅读难度。研讨与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故乡人物变化,思考什么是后障壁及形成的原因、“我”、闰土、别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体会鲁迅关于“路”的哲理句的含义。读一读,写一写采用正楷书写,帮助学生助学生学写规范汉字。

3、本单元编写特点:

(1)围绕主题,精心组合教材。本单元教材围绕“少年生活”主题精心组合教材,课文精选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涵盖中外,文化多元。单元活动引导学生在步入青春花季时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观,巩固、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使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

(2)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安排了围绕青春主题而展开的四项活动:青春的心愿、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颂歌和参考资料,给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教材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四篇课文,从板块结构上分为精读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自读课文(《孤独之旅》、《心声》)、综合性学习;从区域上分,三篇中国作品(《故乡》、《孤独之旅》、《心声》)),一篇外国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是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的五首抒情诗,单元学习活动“雨的诉说”,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第二单元是以“思想风采”为主题的演讲辞和书信,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的同时,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单元活动是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 开展演讲活动,写演讲稿。第三单元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活动是“青春随想”,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和煦的阳光,又有风霜雨雪。第四单元是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的议论文单元,单元活动是“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交流读书经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五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单元活动是“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第六单元是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主题的史传文学单元,前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第五课将五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集中学习,便于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和审美品位。单元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众多的英雄人物,鼓励学生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每个单元活动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三篇名著导读《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和课文紧密联系,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阅读。10首课外古诗词增加学生诗词积累。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选自鲁迅《呐喊》的《故乡》,抒发作者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情节包括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主要人物闰土、杨二嫂,写法上主要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的《孤独之旅》,本文展示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如何战胜孤独而成熟坚强,情节包括杜小康家道中落去放鸭、撑船赶鸭到芦荡、芦荡遇雨经考验、与鸭共成长,写法上主要体会景物烘托对表现中心的作用。选自莫泊桑《羊脂球》的《我的叔叔于勒》,本文表现世态的炎凉,展现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情节包括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写法上主要体会于曲折的情节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选自《儿童时代》的黄蓓佳《心声》,本文揭示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情节包括李京京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重点体会成功的心理描写和双线交织的写法。

单元活动是“青春随想”,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和煦的阳光,又有风霜雨雪。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2)纵向整合:

七八九年级三个学年的六本教材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出的特点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下面我从三方面进行整合说明。

a、单元与单元的整合:本单元可以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单元进行整合,其整合点着眼于记叙文六要素和精彩的人物描写;可以和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都表现了主人公成长的历程和足迹,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生命的礼赞,教育学生思考人生珍爱生命;可以和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典白话小说、和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包括刻画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四部分)。

b、课与课的整合:《故乡》可以和七年级下册《社戏》进行整合,两篇文章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故乡》可以和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整合点在于都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人技巧,都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经历;可以和本单元《孤独之旅》进行整合,其整合点在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c、课内外的整合:本单元和电视节目《汉字英雄》整合,以激发学生识记汉字兴趣;可以和莫泊桑文章《项链》小说集《羊脂球》比较阅读;可以拓展阅读曹文轩小说《草房子》,可以和《万卡》比较阅读,体会主人公的命运及性格。

学习《故乡》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体会鲁迅对社 会人生的思考和对黑暗的抗争,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三、说建议,重实施。

1、小说(记叙文)考查要点:

小说(记叙文)考查特点表现为:

1、选文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2、考查要点注重对整体感知、理解领悟和创造能力的考查,淡化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3、考查题目注重主观性试题,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领悟以及表述阅读心得的题逐渐增多。

小说(记叙文)考点包括: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材料安排、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修辞、关键词的作用)、拓展延伸(补白、仿写、续写、谈感悟、作评价等)

2、本单元教学建议:(1)识字与写字建议:应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建议利用语文课外活动举行“校园汉字英雄”竞赛,设立校园汉字英雄榜。在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练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本单元各课“读一读写一写”共计33个生字,全部采用硬笔楷书书写,提倡学生在临摹中识记。

(2)阅读教学建议:《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应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情读、美读、疑读、析读等),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听读、范读、默读、速读、齐读、男女对读等),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实施包括:学案导学,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赏析文本,重点研读——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3)写作教学建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教学完《孤独之旅》之后,依据课后第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很乐于表达;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结合课后第四题,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同时结合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 和课本102页参考资料进行写作。

(4)口语交际教学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本单元的活动,接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5)综合性学习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建议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任选一项。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准备。本单元四项活动,提倡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小组活动,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准备过程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习惯形成的过程。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提倡资源共享,合作学习。

依据考查特点,制定《故乡》一课教学建议:

识字与写字应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建议利用语文课外活动举行“校园汉字英雄”竞赛,设立校园汉字英雄榜。在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练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本课课下注释及“读一读写一写”共计8个生字,全部采用硬笔楷书书写,提倡学生在临摹中识记。

阅读教学建议:《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应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情读、美读、疑读、析读等),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听读、范读、默读、速读、齐读、男女对读等),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具体实施包括:学案导学,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赏析文本,重点研读——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写作教学建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社会和人生,以“路”为话题写一段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进行创作,相信学生很乐于表达。

(1)、打破常规,重新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留出时间。

对本文的人物分析,要重点抓住“变”字,考察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包括20年前后故乡环境的变化,人物的变化,我的心情的变化„„

(2)、留出空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驰骋自己的思维。

从言行、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闰土的麻木迟钝、杨二嫂的尖酸刻薄);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精彩的语段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故乡》中的“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提倡理解的多样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如对本文主题的理解:表现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表现中国愚昧、贫穷、落后的轮回? 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4)、读中品、品中悟,课内外结合。a、诵读精彩片段,加强语言积累。

b、品味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三处故乡景物描写)。c、读人物语言,品心理变化(闰土见到我时的语言)。d、课内外结合,阅读《呐喊》,体会鲁迅思想(对生活、社会的思考与抗争)。e、品人物辛酸,获得人生感悟(闰土的麻木、杨二嫂的可怜可笑)。(5)、解读文本,走近生活。

从历史、社会演变等方面进行点拨指导,体会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当时的社会现状„„

引导学生把视点扩展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家乡人和事的变化,分析家乡的发展情况。

以《故乡》为例,说考点落实:

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三个辛苦: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概括内容要点(故事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人物形象:“我”、杨二嫂、闰土各代表哪种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材料安排、表现手法:最后展现美好画面的用意;景物描写:三处景物描写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修辞:“高墙、后障壁”)、拓展延伸(补白、仿写、续写、谈感悟、作评价等)链接中考:《向生命鞠躬》

2、评价建议:

(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评价工作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注意听、说、读、写、创,五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考查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是否提升语文素养。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利用堂清试题进行课堂评价,利用日清试题做当天评价,也可以一课一评,还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测试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课堂表现积分表,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内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创办班级书法作品集、读书卡片、手抄报、多种作业形式。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自我反思。根据需要联系家长,依据家长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

对《故乡》一课的评价建议(见ppt)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

a、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课文导语、课下注释、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其他年级有关鲁迅的课文,附录上面的名著导读等。

b、充分展示教师资源。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课堂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c、有效挖掘学生资源。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闪烁的思维火花,及时加以挖掘和鼓励。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

a、学校资源。学校的校园文化(如校园鲁迅简介)、图书馆有关鲁迅的挂图、藏书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外资源。

b、多媒体资源。网络、电视和影视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鲁迅的生平、经历、思想、著作等资料;观看中央电视台《汉字英雄》激起学生识记汉字兴趣。

c、社会资源。家乡的风土人情、时事政治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广阔空间。

王敏勤教授曾说:“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实实在在地在课改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相信,在“说课标说教材”这种新的说课模式的带领下,我们定会走进一片课改新天地!

谢谢!

第五篇:王敏勤听后感

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工作,努力做一名出色的教师。

——听王敏勤教授有感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揭示,名师的造就需要十年的磨练,刚刚从教 1-4 年的教师,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热情高涨,干劲十足,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但这个时候大部分教师的顺利过渡下来,找准路子,找准方向,顺利渡过危险期。这个时候,一个学校,一个学科组的合作氛围,团结程度非常重要,学科组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年轻教师整个从教生涯,这位教师能成为一名迎难而上,前途无量的优秀教师,还是成为一名自甘堕落的自甘平庸的教书匠。团队的作用非常重要。4-6 年为经验型教师。这个阶段领导的关怀和教师自己的悟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龄 7-10 年。俗语说:十年磨一剑,经过近十年的历练,教师不缺乏热情,不缺乏经验,正是成为名师的黄金时期。10 年以后,是教师的一个艰难时期,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教师的工作热情,却在逐渐消退。干工作只凭惯性。再加上教师经济地位不高,社会价值观“有钱 就是大爷”的不良影响,导致部分教师盼着退休的想法,我现在已经从教 20 年了,明白了教师的成长历程以后我会说服自己,要注入工作热情,干工作与时俱进,不凭以往经验,争取干出新的成绩,做一名出色的教师。二.师德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核心,“责任”是教育的底线,一个缺乏“责任心:”的老师没有师德可言,王敏勤教授说过:“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破格使用。有德无才,指导使用。无德有才,谨慎使用。无德无才,坚持不用。没有责任心,就是没有师德,不把人之弟当回事,对学生就没有“爱心”。王教授说过:小学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初中生是责任教育。高中生是人生理想和人生规划的教育。初中生缺乏责任意识,将来是社会负担。对教师而言,凡是工作不好的,都是没有责任心的。作为一名新的教师,坚守道德底线。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做一名出色的教师。

三.要做名师需要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奋斗观。

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决定有怎样的学校行动。工作要有目标,眼中要有事做。在校期间,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但在工作之外,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家庭。不能除了工作,别无他物,那是苦行僧,幸福感。不能来自于,看电视,玩游戏,要在工作中找快乐,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找到快乐,找到幸福感,同时也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奋斗观。教师的价值在于领导的认可,同时的羡慕,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把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

四.专家型的教师应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把握教材,把握课标始终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所具备的能力。随着一标多本的施行。并且人教版数学也在不断完善中,关注教材的内容的变动,关注中考的发展趋势。抓住课标不让学生走弯路。总结提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能力:给教学模式起个名字{下个定义}→说明教学方法的环节→说明操作环节→说明教学方法的依据和创造价值。我还是努力争取吧。对于承担的教科研,写文章和演讲的能力,需要自己投入新的激情。争取有一个新的突破。

总之,王教授的报告使我懂得了许多,是一次心灵净化,一次洗脑,更希望自己能够把王教授的老当益壮的工作作风学习过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下载王敏勤 怎样自评一节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敏勤 怎样自评一节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敏勤反思李玉峰

    听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学模式反思 李玉峰 10月21号幸倾聆听了王敏勤教授的报告,感觉颇深,王教授认为高效课堂不仅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来自于通过教师自身素质来使学生建立起......

    听王敏勤报告心得体会

    [听王敏勤报告心得体会]近日有幸聆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会所长王敏勤教授的讲座,令我眼前一亮,回味无穷,受益匪浅,,感受、体会颇多,听王敏勤报告心得体会。 王教授所......

    ——王敏勤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王敏勤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望亭中学曹红杰 我们在暑假期间听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关于“深入把握课堂标标和教材—教......

    王敏勤点评知识树

    王敏勤点评知识树(记录整理) 1、知识树要有封面,内容包括:所说教材的封皮图片;教材版本、科目、年级、册次;作者单位全称、姓名。2、主要内容:三大部分,9小部分。(一)说课标,包括课程目......

    听课如读书-王敏勤大全

    听课如读书,评课似析文 ——谈怎样听课与评课王敏勤【摘要】听课如同读书,评课如同分析一篇文章,只是听课比读书更为复杂,因为课堂是立体的、灵动的。一堂课要听的方面很多,但主......

    学习王敏勤寒假演讲稿(精选五篇)

    学习名师理论 营造高效课堂 ------解放路小学 2月8日下午,我们数学组集中学习了王敏勤教授“七说”说课全国大赛获奖视频,其中有袁洁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栗阳老师的《圆......

    听王敏勤教授报告心得体会

    听王敏勤教授报告心得体会 周言言 2016年3月25号,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解放路小学聆听了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国内著名教学流派和谐教学法的创立人王敏勤教授的对于......

    听王敏勤教授报告心得体会

    听王敏勤教授报告心得体会 -----王德国 2015年10月13日,我和同事有幸聆听了天津市王敏勤教授的”听课如读书,评课似析文”“课堂高效率,课后低负担”和“高效和谐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