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中的价值--徐虹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中的价值
徐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一、建立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动画、音乐、录像和投影等多媒体手段,针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爱好和兴趣,利用投影进行教学是语文课堂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感化,让学生感受到情感和美的体验,最终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视频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将形和象相结合的特点,因此能够将语文教学中的事物充分的展示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能力和表现能力。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引导,向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针对视频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晚清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让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之上,得到教师的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
二、建立直观形象,加深课文重难点理解,构建有效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对很多教学内容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向学生呈现出完整的事物发展过程,根据完整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资料,最终使学生形成活跃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
首先,将语文课文转变为图像,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和观察之中对课文进行领会和发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将书本上的插图由静态的变为动态的,也可以针对课文中描述的内容,设计新的图片,使教学内容不断向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的方向发展,构建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可将适合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本剧的表演之中,将课堂作为表演课本剧的场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应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帮助学生进入演出的角色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使学生有深刻的感受。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可以在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中,配合幻灯片的放映,尤其是将主角的心理变化在屏幕上呈现,帮助学生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的变化进行了解,最终产生对德国社会的认识,使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三、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构建有效课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灵活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教学教学。让学生有意识的对课文内容教学理解,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建立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到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受到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提高了教师讲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配合书本上的课文,将叙述的内容转化为活泼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进行审美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减少课文中的认知障碍,使学生能够有意识的体会到课文中的美感。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经验,对审美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品味,最终在语文教学之中感受到教育和美感。应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学生能够鉴赏美和感受美的基础之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自己的加工、构思,最终创造出完善的艺术形象,使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通过方法灵活和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学生带人到语言环境之中,对语文课文的美进行字写得感受。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还应该使用信息化的播放功能,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使用学生自身的语言进行表达,让学生能够边想、边看、边听,在向学生展示美的同时,能够表达美、发现美和体现美,最终创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之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将构建语文有效课堂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第二篇:陈言胜 信息化手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手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合肥光华学校中学部
陈言胜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整体教学内容中具有难度较高的特点,要求初中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语文作文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范例,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填补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写作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写作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写作教学中应及时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信息化手段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
1.影响语文教学内容
信息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语文教学内容发生了转变。教学内容不再单纯地以文本形式展现,而是通过声音、动画和图形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展现形式,更易于学生选择和接受。同时,情景教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而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情景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写作情景变得更加生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具有重要意义。2.影响作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的教学以尊重学生为主,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变学生为课堂主体,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例如,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感受法,针对不同的写作内容,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各种形象生动的实物场景,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文本知识转换成生动的素材。例如,《春天的景象》这一题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生动的春景图,播放树木摇摆和清风的声音等,这样能够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得学生的创作有感而发。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针对一个作文题目,完全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创作出来的文章存在内容空洞的现象等等,这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加深感悟。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获得写作内容的方法是阅读范文,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创作出来的文章,其结构和内容形式等都比较相似,毫无新意。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使得大量的素材和资源被引入语文作文的教学课堂。学生只要将关键词输入计算机当中,就能够查找到各种各样丰富的作文资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对各种资料可以进行探讨,通过交流,不但促进了作文课堂气氛的活跃,还能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写作和交流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2.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爱好。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打断学生的自由发挥,引导和教育学生以同一种方式和技巧进行写作,这种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逐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通过长期的、有计划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初中学生在进行作文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无法准确应用文字来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现象,这是由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较弱导致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当中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材料,对于丰富初中生的知识库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在作文教学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将大量的素材以各种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总结,有效运用各种素材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3、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提高作文评改效果
众所周知,作文评改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得不太完整,因此也都不在意,这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而现在的信息化教学,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把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呈现出来,让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或者可以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把文章好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方式或者颜色标记出来,是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通过这种集体式的评改模式,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还能够让同学在范文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能够大大的提高老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种网络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相互启发的作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作文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监控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每个学生的缺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47.[2] 任冬贺.叶圣陶的略读理论在初中语文略读教学中的应用[ 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3] 佟佳颖.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系统设计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06.[4]曹均平.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8).[5]梁建强.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第三篇:优化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学科的课堂评价都会提到的词汇。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总结高效的教学模式成了每一位科学教师迫不及待的任务。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效率一直是评价课堂最关键的标准,怎样建立高效课堂也一直是老师们着力研究的方向,科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具有确定的作用,一节高效的科学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充实的、有吸引力的,能从这节课中总结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所以说对于老师来说上一节科学课并不难,能真正上一节高效的科学课确实需要多方面的准备。作为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对构建高效课堂自己的认识: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总是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完全有能力借助一切科技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一节课的求知欲。一堂课就如同一部四十分钟的影片,我们是否有耐心欣赏完整部影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头几分钟的情节,情境导入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节课的成败。为了吸引学生,我可以将探索的问题通过故事、谜语、游戏、科技资料等形式制成课件,将文图声像等多种教学信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例如,在《地震》这节课中,我截取了影片《唐山大地震中》最为震撼的场面作为情境导入部分。实践证明,连我在观
看片段时情感都会激烈碰撞,学生自然没办法阻止这节课对他的吸引力。
二、设置问题需有效。
问题是科学课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说科学的发展就是沿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规律前进的。老师怎样提问才能保证学生一次就能把问题的关键表达出来呢?这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对问题多进行研磨。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轮子的妙用》这一课,在研究吊车上的轮子时,老师提问"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学生回答:"一种,是铁轮子。"此时,老师需要的答案是不动的轮子和会移动的轮子。为什么出现了偏离预期太远的答案?原因是老师的提问不够准确。如果老师这样问:"吊车上有几种使用轮子的方式?"我想学生们会给出预期的答案,进而老师给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和特点。有效的提问方式必然会带来高效的课堂节奏。
三、实验环节要严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验是证明假设的唯一手段。课堂上实验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对结论能否正确认知。在《冷水与热水》的实验中,要求把冷水瓶和热水瓶的温度每隔三十秒记录一次,记录结束之后出现问题了,有的组表格中温度变化比较均匀,有的组结果只有两三组变化的结果,之后温度就不再变化了。这是因为在实验中两个水瓶刚接触时热量传递最快,此时若没有及时记录温度,过一会儿再记得话,热量已经传递的快要平衡了,所以也只剩那么一两组有价值的数据。在画曲线图这个环节,分工明确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数据,一名学生负责画图。这样的话,数据和曲线图就能同时完成。浪费时间的关键原因还是老师没有明确实验各环节的要求。另外,在实验小组中,分工明确、共同合作、清晰易懂的操作步骤能更好的节省实验操作时间。
四、问题处理要果断。
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或者是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学生反馈给老师,如果详细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导致教学内容无法完成。有的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知识渊博,一个小问题就引的长篇大论,一节课的内容还没处理完就已快到下课时间,殊不知下课铃声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身在心离,课堂知识早已抛在九霄云外。所以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或者课下再查阅资料后去全面地回答问题,才能保证课堂知识的正常进行。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的处理各个教学过程环节,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给学生一个充实、高效的课堂环境。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旅游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旅游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中职旅游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为例,就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旅游教学 信息化 自主学习动起来
近年来,各类各级信息化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在市、省、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教学在教学领域特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贯穿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结合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师,笔者更关注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以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导游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江苏省导游资格考试指定教程,内容多,知识点杂,易学却不易记忆。而中职旅游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喜欢旅游、却很少有旅游的经历;想学好这门课程却只能凭想象和死记硬背,如何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呢?以第六章第二节为例,笔者做了以下的教学探索。
一、整合教学内容,梳理相关、相似教学内容
课本的第六章第二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很多,涉及水体、假山、建筑、动物、植物等,要进行4课时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进行相关、相似知识点的记忆,笔者把第三章所学的山水景观知识、第五章所学的建筑知识以及《江苏导基》上学的江苏古典园林的知识进行一个大的整合,整合成3个教学模块:桥、水体和建筑,师生共同探讨它们的分类、特点、功能和文化内涵。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根据教学的需要,构建了b/s结构的、基于网络技术的四个学习的平台,即网络资源平台、本地资源库平台、师生交互平台和考核评价平台。而所谓b/s就是一种浏览器和服务器的结构。它是伴随Internet技术的更新,对原先的C/S的结构的一种改进。而在这种改进下,用户在通过IE或google等浏览器,利用Web Server和数据库进行交互后,只要有电脑有网络的地方,不用装任何的软件,就能进行教学平台的操作:输入网址、打开江南印象网络教学平台的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师生都可进入相应的平台进行教与学的探讨,简单易行,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和空间,学习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以江南印象为主线
第一,由复习园林的分类引出南方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江南园林。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找出“江南”的地域概念。
第二,播放刘若英的乌镇广告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画面中的美景,引发学生思考画面中的美景来自“江南水乡”。学生继续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找出一两首描绘江南的著名诗句并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教师同时播放水墨江南的视频画面,进入了江南印象的情境。
第三,江南美不美?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的ppt上出现了很多的诸如:小桥、炊烟、流水、鱼米之乡、乌篷船、人家等关键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概括。笔者告诉学生,今天以江南园林为例,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园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把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水体和建筑,以江南园林为例,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成3个教学项目:“江南印象之小桥、流水、人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江南园林的文化之旅。
三、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动起来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那就让学生动起来。
1.耳动
例如,在小桥模块中,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的一首《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儿歌(MP3),引发了同学们儿时对桥的记忆和讨论,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激烈。教师适时引导:那么园林中的桥呢?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4个组:平桥组、亭桥组、廊桥组和拱桥组。结合课本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小组间展开竞赛,让学生耳朵动起来的同时脑子也快速的动起来,分别快速地找出桥的分类、各类桥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句来描述它,深化它们的文化内涵。再如,流水模块的反馈练习“听一听”,让同学们根据听到的流水的不同声音和画面来判断水体的类型,同学们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感受,一遍一遍地判断,加深了对水体类型的直观感受。
2.手动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工具栏让学生手脑并用,进行小桥知识的反馈——连一连,即把桥的图片和对应的桥的类型相连,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直观感受。又如:在纸上谈兵环节:请同学们利用信息教学平台,以一种桥为例,快速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游词,同学间通过交互平台相互交叉点评,老师点评各组的表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口动
例如,在幸运我和你环节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编写的导游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训练。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幸运大转盘的幸运大抽奖,每组抽取出一名幸运同学以情境模拟形式讲解“园林的桥”,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精神高度集中和紧张,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4.心动
例如,在流水和人家模块中,同学们主要是是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以抢答、讨论、相互提问,模拟讲解、互评、点评等方式来说出园林中水、建筑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欣赏、对比、体会“一勺如江湖千里”“虽为人做宛若天成”的园林中水和建筑的文化内涵,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置身于江南园林的文化氛围中,对园林构景要素有所感悟。
5.心动不如行动
带着对导游考证的向往和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的心理,同学们进行了考证直达的网络视频同步讲解训练测试及理论测试,更加深了同学们的导游职业体验,树立了考证的信心。
四、以多元化考核为动力
利用考核评价平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学生到旅游景点拍摄视频的景点实践,到课上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以及连一连和考证直达等,都有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有客观题的直接评分,也有主观题的课上、课后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找到自信。当然,老师对学生考核点评,学生也能对老师点评考核,例如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煦园的桥”的视频播放,学生点评,实现了师生间的协作学习。
在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下,通过教学情境设置,将学生带入江南园林,形成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刺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导游职业素养的提高都有了较大的促进,达成了学习目标。鲁昕部长曾经在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说过:“中等职业学校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的确,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绝对不是为了代替黑板和粉笔,而是将传统教学中不易达到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实现。所以对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课堂组织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创新和提升。
浏览《职业 13年10月下》原版杂志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有效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再是以教师所讲授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所接受知识的程度为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水平。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新旧教学模式的交替点。传统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使得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开始进行一些改革并逐步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始着手处理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衡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是突破当前教学瓶颈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下一代的创新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开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有效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衡量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为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因素,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首先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此外,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应当充分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知识的沟通者和传播者,引导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关心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一样的观点和思想,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不应当再以传统的灌输知识为核心,而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不应当急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和答案,而应当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模式。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沟通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沟通和互动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