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培训学习心得
一体化培训学习心得
人劳部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张利芳
“关于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培训
学习心得
2012年7月16日,在江门技师学院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听取了人劳部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张利芳老师“关于一体化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一体化培训的目标、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标及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受益颇丰,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在培训之前,我对一体化的认识仅是自己学校探索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学校已经开展了一体化教学,但什么是真正的一体化教学,我却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而张老师给我们做的培训正是关于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这正好可以解决我对一体化教学的一些迷惑和不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一体化课程改革究竟要如何进行这些都是我需要认真学习理解的,张老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把一体化教学的原因、目的及开发过程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一体化课改的目的是要使得我们的学生“会工作,能胜任工作”。学生不再是光学习学校提供的知识,不再是光学习,而是要对学习的内容熟练运用,把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教学特征和学生能力特征及要掌握知识的分析,制定相应程度的学习任务,因才施教,做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这样学生不断的树立了自信和信心,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以一种新的积极的心态去学习。
学校最终的客户是企业,只有提供最好最正确的教学服务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走出学校进入企业的时候能胜任企业的要求,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最新的职业教育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专家认为,一体化教改就是要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学完后不能与生产实际结合的问题;解决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体化教改的目标;解决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问题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真正理解职业教育是关于职业的教育和关于技术的教育的内涵。
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六步法: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在这六个步骤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原则。理论教学根据实训的需要有选择地讲,基础课、专业课就没有单独的学分了。
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会对一体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回校后对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会有更多的应用,通过这次培训,我坚信,只要能将一体化做好,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成为真正的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会是我们学校的品牌。课程改革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也是技工教育的一次重大改进,更是学校走向更优更强的重要措施。
第二篇: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培训学习心得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去年我曾有幸到上海参加过综合实践培训,也参观过数所名校,深有感触。这次通过参加蓬莱市“国家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项资金支持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从理念上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1、课程内容的开发。首先我认为一个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宗旨,打造自己学校的品牌。在这一中心宗旨下,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学校综合实践教学。(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要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
A亲近与探索自然。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B体验与融入社会。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参观、访问、了解老人的情况及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开展慰问演出活动,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是一种社区性服务活动。
C认识与完善自我。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2)努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课程资源。
A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C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D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如地处水库附近的学校,可开发以水库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地处农村的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地处城镇的要考虑城市的实际。
(3)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六个特点
第一、强调综合性,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由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这里的综合性包括目标的综合、内容的综合和方法的 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二、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其发展。
第三、展示生成性,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
第四、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尽管规定了四大指定领域,但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由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均可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第五、强调自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第六、注重地方性,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学校活动课程开发在使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地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上致力于加强学校与社会或社区发展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财力资源,确立有利于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区、关注社会,为促进社会发展尽心尽责的活动主题
(4)从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中选择主题,这也是一条很有效的渠道。
新课改以来,各学科都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科目都安排有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均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出现。另外各科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观察的内容,我们要有发现课题的慧眼,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比如,科学课本中有植物的一生、饲养小动物、品德教材中“父母恩情深似海”等都可以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就实施而言,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但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还是要按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的活动场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 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交流的内容有: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结论、收获、经验等。成果的表达方式有:口头材料、实物、图片、音像制品、简单的书面材料。交流的方式应多样化:如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网页、小报等。
第四阶段:拓展提升阶段。提出一些课后进一步思索探索或需要延伸训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培训。
2018.5.31
第三篇: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谈谈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学习心得
灵石四中
王健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学校及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自行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是开发本校师生潜能、发展师生个性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品位的新型课程。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只要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第四篇:“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心得
“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心得
2013年5月17日至5月18日,本人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以“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专题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要聆听了王海啸,王初明和邹为诚三位教授的关于“高校英语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专题的指导,本人受益匪浅。
首先,就“围绕《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研究性课题设计”这一主题,王海啸教授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研究课题的设计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指导。通过王教授的讲授,本人对如何在教学中搞科研有了一个全局的概念。王教授进一步又对教学中许多具体环节存在的“科研对象”做了具体指导,通过大量具体的研究案例,深入浅出的给听课教师们点出了许多可以进行科研的教学环节。在这些具体的研究案例分析中,本人也是受益不少。比如,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界定问题的研究,除了传统的对于“听说读写译”这些语言技能的分析研究,还可以考虑“社会、心理包括交际”等一些非语言技能的因素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再者,对于教学内容与语言关系,王教授还指出了ESP研究的回潮,这也对听课教师们的启发很大,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对于ESP研究的发展变化以及新的发展趋势。另外,对于教师相关因素研究方面,对于教师“recast”效度研究的问题也让本人很有感触,将来在这一方面可以对自己以往的研究学习做一些改进。
王初明教授在培训课中,应用了当今二语习得研究的相关理论,针对我国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也让本人开拓了眼界。将这些理念运用于阐释外语学习过程,分析和归纳促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其中包括撩起交际意愿、促使语言与语境变量互动粘合、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使语言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促进协同效应最大化。王初明教授在分析这些促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外语教学中一些常见的语言练习进行研判和比较,逐一分析其长短,甄别有效和无效练习,从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促学标准,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加速学好外语。王初明教授的这些讲解和指导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都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也给我们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思路。
第三位邹为诚教授的讲授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有实践意义的。邹教授通过讨论“如何挖掘素材的特点,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分析文章内容,找出素材的特点,探寻教学机会,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条件”这些问题,也让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邹教授还让教师观看真实的课堂录像,通过对于教学录像的分析,进一步讨论了
(1)学习如何将教学过程扩展成学习过程;(2)如何利用网络素材创造新的学习机会。比如,理解综合性语言课程的设计原理、方法、实施手段和评价方法。学习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综合英语课程的语言活动和学习机会。
总而言之,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本人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聆听了英语教学三位大家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收获,本人对自己今后的教学科研思路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也会尝试将这些新想法付诸于实践,更希望将来还有机会接受一些英语教学领域的大家们的指导。
第五篇:培训与开发学习心得
《培训与开发》学习心得
通过半年时间对《培训与开发》的学习,对培训与开发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培训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促进学习,它通过周密的组织和安排来帮助员工发现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员工培训实际上是被培训人员学习的过程。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
对于新员工,应进行基础教育,包括:公司概况、规章制度、方针目标、安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基础知识等培训内容。一是岗前技能培训。对于新进或换岗人员,应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包括:相关作业文件、相关设备性能与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措施等培训内容,由所在岗位部门负责人组织并运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对于政府劳动部门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到指定的机
构进行培训。二是在职培训。对于新产品、项目或合同或工艺技术发生变更,导致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与要求,发生变化时,应由所在岗位的主管随时组织培训,培训后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考核。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员工工作技能,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由所在岗位的直属主管随时组织培训,并在培训后,以适当方式进行考核。
质量意识教育。通过上岗基础教育及岗前技能培训,必须逐步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他们如何为达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同时也应强调满足顾客要求和期望的重要性,以及未能满足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培训效果评估。从员工质量意识提高、工作能力的提升、工作绩效的改进等方面评估培训效果,为以后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