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学生实施多元化系列化评价
对小学生实施多元化系列化
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1、建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是加强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强调要建立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2、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需要。课程标准对评价的目的、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等进行了阐述,强调建立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本课题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内容和各种评价方式的研究,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小学课程评价体系。
3、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它对随之进行的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试等一系列改革起着“龙头”作用。本课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且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有创意性,它对构建小学课程评价体系所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4、教学评价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从国际、国内的数学教学评价现状看,其评价远没有达到完备与成熟的水平,且各国、各地区的评价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故探索既能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共性要求,又能实现本地区实施课程标准的个性特征的小学课程评价体系,成为建立良好的配套改革措施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知识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以真实任务为标准评价,努力使教育教学更加关注真实任务的解决。
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可资发展的潜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
极翔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本身是多元的,学生的个性应得到尊重,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课堂教学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1、对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评价研究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研究。
2、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内容、依据的研究。
四、研究的问题
1、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小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评价的案例进行研究,以探索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评价技术与方法,评价的方式与策略,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2、对实施评价研究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能力、教学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小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变化进行研究,为形成促进教师成长和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五、研究假设和变量的界定:
1、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体现出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性课程评价的以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为基础,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与局限,因此,深具前瞻性和现实性。
2、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
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4、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六、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七、本学期的研究步骤,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1、2周)
(1)组建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2)撰写方案,经过论证,通过申请。
(3)进行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研究与教学评价现状分析。阶段成果:完备的课题方案、文献综述。负责人:陈立基
2、研究阶段(3-18周)(1)制定行动计划,开始研究。
(2)按课题方案,教学评价的操作体系,每4周开展一次集中课题研讨活动。
(3)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每学期进行阶段研究小结,整理分析实施过程和成败。
阶段成果:研究过程资料、研究阶段小结 负责人:全体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3、总结阶段(19、20周)(1)整理、分析、总结、提炼教学评价总体策略,形成本课题的阶段研究
报告。
(2)编辑各类成果集(3)开展研究成果发布会。阶段成果:研究报告、各类成果集 负责人:
八、本学期的预期研究效果: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然后设计一系列的学科评价卡,让学生根据评价卡上的提示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分阶段进行,有周评价卡、月评价卡、阶段评价卡。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包括评价卡,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和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1、多元评价,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经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多元评价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经过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3、多元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课堂教学评价为杠杆,引领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重结果更重过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建立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每次学科质量抽测,及时搞好质量分析,认真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做好教学质量反馈工作。
建立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要对本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及时地阶段性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实现学科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调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九、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走进新课程》
《多元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许爱红著 附、课题研究组织(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二)课题研究实施小组
“对小学生实施多元化系列化
评价的试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杨庄中心小学
2007.8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多元化评价
小学生作文的多元化评价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习作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知道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的一员,而评价就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则真正地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一、互评互改的前提
1、“互评表”导向
习作讲评,不要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习作“写好后,要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参加讲评。这样的互动除了能了解学生习作态度、习作习惯、习作水平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习作特点,习作习惯。让他们认真地反思,认真地回顾,把自己最真实的习作过程展现出来。同时,学习伙伴的参评很好地将学生习作兴趣,习作态度,积累素材,作品交流等各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再现出来,也就是说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过程。2、“采风卡”导写
我们的习作评价表中的第一项是针对小学生习作资源暨习作选材的评价,为此专门设置了文前采风卡。这一文前采风卡出现的灵感来源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句话:“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这张卡片,在学生习作前一周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根据提示有目标地去收集下次习作所需要的资料,并且有选择地将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感受,收集到的材料写到采风卡上,为己所用。在互评互改时带上采风卡,在互评的过程中既可实现资源共享,又可引导、帮助学生对习作进行更深入地思索。
二、互评互改过程的实效性 :
1.培养合作精神的平台: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是与同伴发生交互作用。因为与同伴交往中,儿童才会把自己与别人的观点比较,从而认识有别。儿童写作文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与同伴交往中,才开始摆脱权威束缚,相互尊重、协作。和同学交换作文,是大家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大家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互读互评互改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也最需要合作精神的一个环节。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认真负责的的作文评改中,同时还能起到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的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勤奋向上的学风。做法是:在学生自评之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每人必须发言,可用符号划出文中优美之处,肯定成绩和进步,允许“听众”各抒己见,还允许作者解释说明也可修改的不足之处,说出自己的阅读意见和修改建议,最后由学习组长执笔在小组评价表中写出评语、等次。一个轮回之后,一篇新的,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智慧的新作诞生了。
2.获取成功的舞台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习习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迸出的火花往往被教师、家长扑灭了。因为那些教师、家长把儿童当作“准成人”看待,他们要求过高,严重地脱离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儿童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切合他们的心理。儿童耐挫能力差,而且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欣赏更能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互评互改的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习作教学,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得到了积极有效的锻炼,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了自信心。我提倡作文写好后,可以同同桌或合作小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欣赏。相互阅读习作,像小老师一样在习作下面写上批语,主要是发现好词、好句或者好段,写上赞美之词。这种欣赏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并具有浓郁的相互鼓励、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尤其对习作较困难的学生,更能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进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习作,巩固和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看到肯定了他们的自我欣赏能力,那会多么高兴啊!
3.激活思维、增长才华的展台
互评互读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平等展现才华的机会。首先同学们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其次,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
改自己的作文;第三,在沟通应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交往实践的情感调节能力、自控能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懂得写作文的意义,明白写作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第四,使学生在虚心涵咏、感悟品味、言语交锋中,充分发挥了智慧潜能,提高了感悟水平、写作水平,展现了独特个性。“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好胜心是特别强,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习作被别的同学嘲笑,为此他们必定会十分认真地对待每次习作。同时,为了批阅好别人的作文,他们势必会去努力掌握知识,以免被别人责问。在这样的习作评价活动中,是一个多元立体的互动交流平台;是一种多层面的立体的互动参与与对话,评价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气息。
例如,一位学生写的校园生活的小事,同学们很喜欢看,写上了许多赞美之词。
“这真是一篇佳作,写出了我们真实的生活!”
“文中的动作描绘得传神,翻、掏、捏用得特别妙。”“文中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真,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相互阅读,相互写评语,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真的可以增强习作能力。
习作是极其个性特征的,在学生习作中所展现出的创造性有时是惊人的。当一篇篇内容新颖、语句通畅且有个性的习作呈现在教师面前时,不就是一种享受吗?他们从中感悟到习作的好经验,好办法。
因此,互评互改一直我班学生最喜欢习作评价交流方式了。小学生习作能力评价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虽然我们集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遇到了不少难题。如学生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 ;评价花费的时间多;有些学生在评价后不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第三篇:小学生多元化评价制度
小学生多元化评价制度
一、评价原则 一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是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四是看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五是让学生、家长都来参与评价。
二、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为使过程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上互相对应。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园地式日常评价+分学科期末评价报告”三大板块作为评价的基础,其中分科评价有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艺术学习、劳动与生活、礼仪行为、身心健康、体育这样七个方面。
三、评价实施 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形成多元智力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能提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益处。小组评价:使学生之间在相互沟通协商过程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的同学关系。家长评价: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操作 第一板块:“我在进步”成长记录袋 “我在进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成长环境、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评价表、我进步了。第二板块:园地式日常评价(课堂观查)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主动愉悦地接受评价,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分成“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艺术、劳动、礼仪、体育、心理”这七个方面,也就是把德育评价和学习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经常性、综合性的评价。学生哪一个方面表现得好,就可得一星,期末根据得星的种类和数量评出星星少年。第三板块:期末各科成绩单 有教学就有测试。“期末各科成绩单”是在多方互动评价表的基础上,期末对于各科成绩的书面测试。
第四篇: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发言稿)
杨
苗
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是教师的语言。语言人人会用,但是语言的传媒作用和传递信息的效果,却因人、因时、因地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一堂课中,教师美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心情愉悦,学习热情高涨。而讽刺性的评价语言则会刺痛学生心灵,无形中把学生推向逆反的深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形式要多样,而且语言也要有艺术和魅力。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认为不能单一的以学习成绩或是否认真听课定好坏,而是应多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但音、体、美等学科不一定突出。也不一定是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同学。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爱好广泛,音、体、美等学科样样通。即团结同学,又乐于助人。所以,教师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单一的以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坏,而是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某个方面的“闪光点”,对此放大、赞扬。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随即提出要求,鼓励进步。这样的评价方式即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斗志。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慧应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应该善用鼓励,多用鼓励,用好鼓励,发现和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好好学习的信心。
二、评价语言艺术化
1、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做到亲切、感人
亲切、感人的评价语言更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做到自然、真诚、具有美感
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说的就是语言之美。只有美的评价语言才会吸引学生,才会激发学生,才会鼓舞学生。怎样的评价语言才更美呢?亲切、自然、真诚的评价语言最具美感。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美”起来呢?我认为只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对事物、对社会、对学子都充满了爱与关怀,心灵美了,师德美了,教师的评价语言自然会美。优美的评价语言就如同优美的乐曲,似春风细雨,最能渗透、温润学生的心田。其作用真的象蜜一样,可以粘住一切美好的东西。
3、启发、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时地启迪、鼓励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评价要及时。万不可乱用自己的权威用批评、讽刺等评价语言,压制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致使学生漠视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动脑,不踊跃回答,使课堂出现了老师在唱“独角戏”的局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多用表扬和激励性评价语言。常言道“人人爱听好话”,孩子更是如此。众多的事实也表明,启发、鼓励性的评价语言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
4、良好的肢体语言不可或缺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评价语言更具魅力。像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等,这些肢体语言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听到学生优美的歌声时,为他们骄傲地竖起大拇指,学生就会更自信更有感情的来演唱;看到学生精彩的表演时,为他们热情地鼓鼓掌,他们会表演的更起劲。学生会从这些亲切多样的体态评价语言中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欣赏,会产生无尽的动力。
总之,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艺术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铁王镇中心小学
2017年10月30日
第五篇: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
课题阶段性小结
XXXXX小学小课题组
XXXX年1月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
课题阶段性小结
XXXXXX课题组 执笔: XXX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学生习作后,老师拿着红笔忙着埋头批改,在作文本上圈圈点点,认真仔细地修改病句、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挖空心思写眉批、总批,可是,对于老师耗费大量的心血的评价,学生往往是拿到批改后的习作,只看一下分数与等级,有时甚至连作文本看都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或抄写下一篇习作,我们常为此而感到苦恼,学生也把习作当作苦差事。结果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文思枯竭,笔不随心,无话可说,要不写的作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洞,更别说表情达意了,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整体提高。面对这一现象,家长、学生都一筹莫展。
从目前作文教学评价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看,评价过于简单和严格,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习作批改是教师的活动,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力,作文写好写坏都与自己无关。这种作文评价模式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求甚远,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
积极性受挫,自信心下降,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学生更不喜欢动笔了。从批改作文的过程看,教师在批改中按成人化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习作,总是以立意不新、表达不够生动、布局谋篇不够恰当、标点不准确等等为理由,不打高分。而对于一些习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更不是件快乐事,这种过高的要求使他们长期处于低分状态,严重挫伤了习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更怕写作文,就是拿上笔也无话可说。从写作文的学生角度看,学生已错误认识,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挺得意的习作,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对写作毫无兴趣,更别说写作文能文从字顺、表情达意了,听、说、读、写能力不能综合发展。
可见,小学生习作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针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确立了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始终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语文
教学的实际情况,扎实、有序、稳步开展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一、开学初,制定课题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本学期初,作为课题负责人,我首先组织试验教师学习小课题方案,我们依据课题方案,结合学校语文教学“教---研----训”一体化的模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阵地,紧扣小课题制定课题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二、本学期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方向。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本学期结合学校教务处在九月组织课题教师集体进行理论学习,我们针对目前习作评价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
化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等书刊,重点学习关于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有关理论,帮助老师们转变观点,树立信心,坚定不移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组织教师观看光碟课例,讨论交流,写笔记、心得,以提升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
2、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问卷法、实验法和观察法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路线。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
开学初试验教师对小学生习作评价现状调查分析,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访谈和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师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通过调查情况来看,小学生习作评价现状不容乐观,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本次教育研究,进行教育实验,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
师,其前景都是值得期待的。
3.实施研究方案,提出改进策略。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改进小学生习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初步的意见。我们认为,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单一地不分年段地使用某一种固定的评改方式都容易导致教学的僵化,因而提出并实施了七种习作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批改模式”、“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学生互评互改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习作梯级评改模式”、“其他评价方式辅助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习作主体作用,而且还将自己、同伴、老师、家长及社会都纳入习作评价主体,赋予习作更丰富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改训练,都必须首先解决好评改目标、评改要求、评改知识、评改方法、评改标准、评改符号、评语撰写等方面问题,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之得鱼”。
4、立足课堂教学,坚持课题实验
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
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课题试验教师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作文教学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形成了合力,共同探索不同学段试验教师、学生的评价作文习作方式、策略,兴趣,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作文方式和学生学习写作文、评价作文的方式,促进了语文作文教学工作。本学期组内教师都参加了“走班上课”教研活动。岳喜梅教师在训练低段学生在看图写话,用词说话的训中,用了教师鼓励、赏识口头评价与教师引领示范的评价模式,引导小学生学习简单的评价说话、写话的方法,激发学生说话、写话兴趣,达到效果较好。担任高段语文试验的教师吴尔曼、胡雁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多元的作文评价,有教师,学生、同伴互改的模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与评价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全组试验教师的努力下,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探索和试验,已形成了初步成果。经过总结归纳、有一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试验过程中教师在试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作文多元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参加学校教研活动,专题讲座,撰写案例、随笔、论文多篇,每个实验班级都有学生的习作集。
2、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习作多元化课题实施,实验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激发了其写作积极性,又调动了其评改积极性,作文评改课已成了他们最爱上的课之一。
另一方面,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他们对作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也能参与同学的点评,不再是作文课上的旁观者了。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题实验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就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仍然有部分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对于习作评改更是缺乏信心和兴趣,怎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所有孩子都能在习作中尝到成功的快乐,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我课题组习作多元化评价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另外,多元化评价使每
次习作的反馈周期过长,如何缩短评价周期,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也是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实验教师理论水平的不足和缺乏专家的引领。为此,我们通过加强业务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专著,做学习笔记摘抄,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向专家请教,向先行者学习,尽可能提高研究水平。
五、今后发展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种习作评价模式进行梳理、归类,寻找其中的规律性,形成序列。即着想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新课程下小学生多元化习作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广度上拓宽、在深度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