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课前预习的五个一
历史课前预习的“五个一”
历史是一门基础课,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等众多的知识点,时间、空间上离学生都比较远,仅靠课堂听讲学生很难当堂吃透教材内容。学生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历史学习中,真有“弃之不忍,爱之不能”的感觉。我认为,抓好预习环节对历史课的学习很重要。在历史学习中,我将预习环节分为五个一步骤,实践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看一看”
“看一看”是指看教材。一般是指看教材中的课题、目录,从课题入手、不放过教材插图、小字部分和自由阅读框的内容。第一遍先快速浏览教材内容,了解本节教材的主要脉络,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看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看懂的,再带着问题去听讲,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看第二遍教材。看教材的过程,就是熟悉教学内容的过程,边看边圈画,列提纲,写眉批,把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地点和重要事件加以圈画,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经过预习的课本,是已经被多种符号充满的课本。不要怕书被画脏,通过标记和圈画可以起到索引和梳理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以后的复习和阅读。
二、“想一想”
预习后,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动脑筋”题目,要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看自己能否解决。自己通过思考能解决的,就做上记号,上课时听老师讲的跟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自己解决不了的,不必强求,记不来留待课堂上解决。这一步骤,有时感觉有难度,不必着急,可以慢慢来,每次重点思考一个问题。在长期的预习过程中,质疑的能力和水平会逐渐提高,问题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三、“议一议”
“议一议”,“议”即谈,谈感想、谈看法。如果预习是在家里进行,这个步骤需要家长的配合。可以和家长就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互相议一议,在与家长的议论中,增进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扩大历史知识的视野,从而激发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因为有的历史人物的重要历史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很多家长也是耳熟能详的。课本上有的,他们知道,课本上没有的,他们或许也知道。在与家长交谈中,既得到了休息,又获得了知识,更增进了感情。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给自已讲,就可以当孩子的听众,让孩子讲课本上的历史故事,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口才,又增进了双方的感情交流,还熟悉了教材内容。这个步骤对家长来说,就是在关心孩子语数外三科学习的同时,也把历史科的学习抓起来。如果预习是在学校进行,只需要同学之间的议论就行了。同学间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议论,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且不可离题太远。争议特别大,又无法统一的问题,还可以拿到课堂上交流。这样会越说越明、越议越透。
四、查一查
“查一查”就是对于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主动想办法,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预习中可能碰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记熟,如果回忆不起来,不要怕麻烦,找到出处,再次查看,直到弄清为止。因为这和新课内容不一样,新内容可以搁着,到课堂上听老师讲,如果预习时搞不懂,就要影响听课了;预习中还可能遇到一些知识,是在课本或者资料中都找不到的内容,如有条件可以上网查询,一般都会找到满意的答案,但切不可滥用网络,耽误更多的时间。
五、写一写
“写一写”即写出预习笔记。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的重点、难点部分;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以及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以上五点,可归结为历史课前预习的“五个一”步骤,在学习中如能按照这个步骤去认真实施和体会并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理想效果。
第二篇:《雪》课前预习材料
关庄中学
八年级语文《雪》预习材料
姓名:
一、字词过关:
1、加点生字词注音:
脂粉奁()
灼灼()
粘结()
弥漫()....升腾()
单瓣()
磬口()
凛冽()....
2、词语解释: 【博识】 【隐约】 【消逝】 【褪】 【凛冽】
【目光灼灼】
二、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本文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的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三、写作背景:
《雪》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写于北京,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这时正值“五四”退潮时,他以优美的艺术形式记录他当时彷徨、苦闷、希望能找到未来的心情。
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广的作家,这时鲁迅的思想基础仍然是以他所理解的进化论为基础,从现实的斗争要求出发,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一方面在1919年已经歌颂了人民创造的“新世纪的曙光”,另一方面到1923年还没有摆脱对人民力量估计不足的弱点,认为“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1924年到1926年“五四”新文化思潮的降温使得鲁迅也有了一些苦闷与彷徨。这时的作品以内心抒发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制和不倦的战斗,感受非常深切,探索非常艰苦。这种感受和探索正是动荡的时代生活的产物。在新文学统一战线内部日趋分化的时候,进步的知识分子由于没有认清前进的方向,大都抱有同样的苦闷。不过鲁迅的苦闷比一般人要大得多,深得多。《雪》中不仅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体现了存在于作者自己思想里的同样的冲突。他感到黑暗势力的浓重;同时又觉得战斗的不能松懈。虽然景物清新,格调明丽,却寄意深远,一丝淡淡的忧郁缓缓地流淌出来。
四、认真阅读文章,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说说理由。
五、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试着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三篇: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语文课前预习
一、意义
课前预习让有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做到有的放矢。
二、预习要求
目标的设定应各年段有不同,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低年级:
1、要培养学生在教师讲课前主动预习的意识;
2、能把自己读后的想法主动和同学、家长、教师交流。
中年级: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主动去完成预习作业;
2、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3、让学生主动参与
高年级:
1、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提高质疑能力;
3、课外查资料,有效筛选
4、增加学习信心
三、预习方法(各年段不同)
低段:一画段,二画圈(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 中段:
1、将书上课文读正确,了解大意,(前提是将所学的方法自主认字、识字;利用工具书、换词法、分合法、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尝试理解词语)
2、搜集资料(关于作者、背景)
高段:在中段基础上增加以下两项
3、理清课文的脉络(顺序,方面的介绍),分段,了解大意(摘抄法,取主舍次法,综合法,合并法)
4、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方法:
A、讲读课文:读、圈、查、划、抄、思考课后题
B、自读课文:读懂“阅读提示”,再理清脉络,然后理解内容或者情感,学习好词佳句等
四、注意事项
1、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倡导预习作业设计的开放(如,内容的选择,题型的设计);
2、教学中灵活处理预习中的疑难,教师做个睿智的引领者,让生再次在交流中碰出智慧的火花;
3、重视反馈评价及时与方式、提升学生预习的兴趣
4、可在不同学段,本班不同时间适时增加难度;
5、可针对不同课型去教给预习方法;
6、千万别忽视学生提出的质疑,可引导课堂中生生互动予以解决,教师起好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归纳,作记号,在下节课继续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与不断的探究中不断提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机智点评。
7、争取让家长也参与学生的预习指导中
8、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可设计一两处难的题
9、预习单导学不等于学生已自主预习,以为学生懂了就不学!也不等于懂的也花大工夫去学,根据抽查情况分析,突出重点去有针对性指导,可节约时间,增多课时内容容量。
第四篇:十八岁和其他 课前预习
十八岁和其他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迷惘(wǎng)炫耀(xuàn)晨曦(xī)沉湎(miǎn)....
眷恋(juàn)宠爱(chǒng)溺爱(nì)譬如(pì)....
怪癖(pǐ)摭拾(zhí)憎厌(zēng)洋溢(yì)....
蛮横(hâng)祈祷(qí dǎo)遨游(áo)引吭(háng).....
翱翔(áo)琐碎(suǒ)茁壮(zhuó)...
2.识别字形
炫:炫耀宠:宠爱躁:急躁眷:眷恋湎:沉湎眩:眩目缅:缅怀庞:庞大誉:荣誉燥:干燥
腼:腼腆泫:泫然笼:笼子誊:誊写噪:噪声
憎:憎烦昧:愚昧溢:洋溢泛:泛白诧:诧异隘:隘口贬:贬斥 增:增长味:品味咤:叱咤
僧:僧人抹:抹杀姹:姹紫嫣红谥:谥号砭:针砭
3.分辨词义
眷恋·眷念
“眷恋”的意思是(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的意思是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草率·轻率
“草率”的意思是(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轻率”的意思是(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干涉·干预
都是动词。“干涉”的意思是:①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如:互不干涉内政。②关涉;关系。如:二者了无干涉。“干预”的意思是过问别人的事。如:事涉隐私,不便干预。也作“干与”。
茁壮·强壮
“茁壮”的意思是(孩子、年轻人、动植物)强壮、健壮。如:一代新人茁壮成长、牛羊茁壮。“强壮”的意思是:①(身体)结实,有力量。如:强壮的体魄。②使强壮。如:这药能强壮病人的体质。
后悔莫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光宗耀祖: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赤子之心:比喻人心的纯洁善良。
二、文学常识
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季》等。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
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興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等职。
三、经典句段
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点拨:作者把自己对十八岁的理解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面前,给孩子以鼓舞与信心,并为下文告诫孩子珍惜时光埋下了伏笔,作好了准备。
四、标点符号
有什么事情可以比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更令人满意开怀的啊!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是不?
点拨:句中的感叹号表达了一种无比自豪与喜悦的心情,虽不强烈,但感情洋溢、充沛。最后一句的问号语气轻柔,表达了内心的无限喜悦,似是设问又具有商榷的语调。问题导引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内容?
提示: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2.“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整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提示:“不经心”这里指的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行为,成人往往在不经意间会伤害孩子。“任性”这里可理解为固执。成人常从自身出发,认为事情应该这样不该那样。“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指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没弄清事情原委就责备孩子。这句话是“我”的深刻反思,把对孩子的爱融进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里。
3.文中第一部分说:“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联系这部分内容看,怎么理解?
提示:欣慰在于“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又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过去,留给他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因而迷惘。
4.文中认为两代人的矛盾是怎样形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下一代受流行观念影响下意识地与上一代站在对立地位,做父母的出于对孩子的爱而可能犯错;父母的愚昧落伍,下一代对父母的经验无条件否定,盲目反抗,追求所谓成熟与独立。父母与子女不能像朋友般谈心,不能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第五篇:中小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中小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中小学生应该做的事,也是学校学科学习的一个环节,为此,这是我们中小学生应该做的学习环节。
课前预习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不仅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课堂学习更有效的基本保证,所以,中小学生应该做好课前预习。
为什么课前预习能使课堂学习很有效呢?因为我们在上课前做了准备。
经过课前预习,能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哪些知识自己学会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太能看懂不明白,哪些知识完全看不懂不理解。这样带着明确的问题和目标去上课,自然就会合理科学地分配课堂的时间,当然也会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我们做了课前预习,有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在课堂上再听老师的讲解,自然就会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做一个对比,这样就能在比较中分清各自的特点。
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到自己预期时所思考的问题,就可以在课堂向老师提出来,这样了就会给予解答。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是其余同学收益,同时也促进了老师的教学,由此引发老师今后对自己特别关注。
在课堂得不到解答的问题,下课后可以与同学探讨,也可以去向老师请教,还能利用网络查询是问题得到解决。如果真的这些方式都得不到解决,那就应该庆幸自己,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甚至是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做好课前预习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时间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孩子真正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