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境创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情境创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
“创设情境”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历史学习活动。历史情境教学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等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现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关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老师们都较为重视,但突出表现的问题是教师们对于如何正确把握,如何做到情境的有效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依赖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提升是难以解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能使上述问题逐步逐步得以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案例研究是十分重要、十分有效的途径。广大教师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案例分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题将以案例研究,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努力探索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策略。
另外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近3年中考注重情景题,课堂营造最佳历史情境,有助于中考对情景题的理解和解答。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实际,分工协作,分散难度,概括课题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教师个人兴趣和特长,对总课题进行分散思维,立足本校加以研究,加强交流。具体做法:A.开发本校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与同组其他年段、与不同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充分挖掘本组人文资源优势B.走出去。利用各种机会向其他教师、学校同行请教、观摩,取长补短,促优转差。C.请进来。邀请多次承担新课程改革课题的教师开展观摩教学指导活动,接受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研究方法将注重行动研究,同时也采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访谈等方法,强调课题全体成员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进行个案剖析、教学实录、集体研讨、经验总结等方式,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包含行为自省的全过程反思以及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发现问题加以课题团队研讨,并共同加以解决。具体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实验法:在自然状态下选定实验对象,开展实验研究,并在实验研究 中,与非实验对象作纵向、横向比较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理念指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总结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
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根据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计划,课题成员,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论证,申请课题,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撰写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学习专题文章,按形成的策略、尝试优化情境创设,实现高效教学,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分析、评价来检查尝试结果;反思,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策略。为撰写研究报告作准备。开展实验研究课的教学设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情况,调整实验方案,进行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
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汇编,撰写案例或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并报告课题领导小组进行鉴定,并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策略: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情境的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学。
2、创设情境对课堂教学中的烘托气氛,吸引注意,调节情绪,铺垫知识,蕴含主题等方面策略的研究。
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机研究,依据各学科特点以及特定的知识点,把握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时机,是我们的研究的主要问题 研究成果:
广大教师教师们也在实验中不断的成长,教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各个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多次开展校级、县级、市级的教学活动,为课题实验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实验教师们把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反思撰写成文进行交流,有的还发表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可以说通过课题实验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是一起成长的。
1、提供课题公开课多节。许多教师能自觉地结合学校课题,开展市校两级的公开教学观摩课。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创设多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
2、课题论文共21篇。这些论文均能围绕学校总课题,有的做深入的理论探讨,有的对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总结,虽然够不上经典,但许多论文在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都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这也为学校课题的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编写了三本校本教材。另外,还汇编了课题《教案选编》,收入优秀教学设计共20篇。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为配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教师的公开观摩课大多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学校的课件库里有几百个教师自制的各科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达98%以上,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许多教师的教学习惯了。
5、教学理念更新
教学理念的实时更新是教学改革卓有成效的前提条件。学校在实施课题研究的同时,组织第一线的教师学习了职教有关的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力本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教研参考》的途径,有计划地系统学习,让先进的教育理论渗透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改变教师的传统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和发展观。
6、浓厚了教研空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能自觉钻研教材教法,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和做法,课题研究提供教师一个实现愿望的平台,客观上促进了教研教改浓厚氛围的形成,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经过实验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在课堂上每个实验教师努力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展示,体现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大大改观,学习兴趣、合作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以某班调查结果为例(全班52人): 项
目
实验 阶段数据
大胆合作
主动参与
在小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 主动参与 一般 不参与 充分表现 一般 不表现 实验前 13 29 10 6 26 20 实验后 46 4 2 26 18 8 成果应用:
从教学实践中去研究,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研究了各种情境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同特点。研究创设的不同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新教学内容之前,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情境在教学一开始就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起各种感官和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清晰、思维积极、理解深刻、掌握牢固。在这一阶段适合创设模拟生活的情境、矛盾的情境、游戏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等,具有启发性、问题性、形象性,帮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获得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学习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催化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在学生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内驱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增强理解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比较适合创设操作的情境、猜测的情境、实验的情境、生活的情境等,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性、鼓励性、合作性,提高学生尝试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后,创设情境保持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乐观、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能使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活动状态。在这样的情绪下学习,学生的思维敏捷而活跃。比较适合创设竞争的情境、操作的情境等,具有应用性、竞争性、活动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改变历史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主轴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用”的教学模式,并在其他学科推广应用
2、让学生会学习历史,会应用历史,会评价历史,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效率全面提高。
4、实现师生平等,互学互动,共同探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信其师,从而对其所教学科感兴趣。
5、每位教师以书面形式总结实验期间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交流,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学科组汇编成册。
6、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写出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一份,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做法,供学校其他学科借鉴参考。
第二篇:浅谈情境景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余自豪
地址:湖北省利川市谋道小学 邮编:445415
电话:*** 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就是要在探索主体与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认知平台。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语言描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小品演示、课间播放等教学手段,去摸拟、想象、再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把这些事物充分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激趣、引思、探究等综合性学习的目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情景呢?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最合适的情境
在教学前,应根据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认知的“最邻近发展区”在哪里,然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最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情景再现,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学习主题,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景创设不在于手段的先进和情境的精彩程度,而在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了解和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入研究,创设让学生最能理解、感知的情境,这样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由于鱼钩是大家都认识了解的。课前幻灯演示:一位“渔翁”在池塘边钓鱼,用的是一棵针完成的鱼钩,画面上显示一行字——金色的鱼钩。学生不禁会问:为什么用针做鱼钩?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难道是用金子做的吗?……这样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究解决心中疑团的渴望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约定俗成的创设方法,而在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如简笔画、小游戏、谜语、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学、在兴趣中学,促进学生开放思维、大胆想象、努力探索、发展求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能力。如在教学《捞月亮》一文时,学生对“猴子为什么会去捞月亮?”,“怎样捞月亮?”这些问题有些浅意识的模糊,是懂非懂,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猴子捞月亮的情景在屏幕上重现,能让学生充分感知猴子捞月亮的生动过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心中的疑团迎刃而解。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仅仅依赖教学挂图,学生很难理解、感受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的情景。若采用录像机教学,那么日出时“蔚蓝的天空、慢慢升起的太阳、多彩的云霞和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在学生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精彩、别致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充分体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逐步达到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审美中教,学生在审美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要尽量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少数同学没有认真去思考,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提不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启发、鼓励学生多提问,要有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新的东西。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自主性、新颖性、创意性。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学生无法感受草原的美景,也就无疑可问。这时,利用音乐和图画创设情境,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接着出示草原挂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生甲:草原上太阳为什么不落?生乙:草原真有这么美妈?生丙:听了草原赞歌,又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图,请大家和我谈谈感受,好妈?……这样学生心中的疑问油然而生,从而达到全面感受课文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景创设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激趣、引思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如何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学生在教学中活动的自主性,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变成自身财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二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如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三是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更多的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学生的这种创造性说明: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适当,诱导得法,学生必定能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学会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科学设计并恰当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的。因此,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着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对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可以发现后者正是适合前者需要的一种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符合理沦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将过去的史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改变“历史就是背过去的事实”的错误观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育学理论还告诉我们:启发性原则是又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问题教学法,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争论,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争论当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地,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课题研究报告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以活动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政治组 执笔:顾震生
我市教育系统“十一五”综合性重点教科研课题《追寻理想课堂——兴化市区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设情境,以活动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自批准立项以来,各项工作稳步进行。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能够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知识盥洗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使生命变得厚重。因此,每一节课都应该“形神不离”、“情韵相映”,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沉浸一种优美、智慧富有情趣的意境,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带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新闻发布会、外交舞台、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真正做到师生民主、互动、和谐的关系,共同打造富有激情的理想课堂。
二、课题的开展情况
1、前期的准备工作:自从本课题立项之后,我们教研组就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全组的思想,并积极学习有关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看了全国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的录像。
2、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初中政治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才是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模式,以及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堂的要求。
4、组织教师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形成共性和个性的思想品德教案。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公开课的形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改变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定位。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和学习,本组教师已经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位置,由原来的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合作者和探究者,使教师的激情、个性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从传统的“赶鸭子”满堂灌走向“放鸭子”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学好教材的同时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
3、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4、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情境,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由于一改以往的沉闷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5、及时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一个学期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一个教案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思并加以总结,形成教学观点和论文。如顾震生《用新改变,培养兴趣》《浅谈初中政治课堂的情境教学》等
6、对于部分优秀的、可操作性强的教案加以汇编。
四、存在的问题
1、部分课堂活动缺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导致效果不明显。
2、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3、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五、下一阶段研究计划
1、积极培养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工作实效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2、积极组织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在一些专题教学上突破。
3、积极推广教师已有的成功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成就教师,也以此推进课改。
4、组织本组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学习新的理念。
5、积极举行各种研讨活动,立足查问题、找方法,以解决问题来推进课题研究。
第五篇: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历 史 课 题 研 究报 告
主题:怀化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利益是个永恒的话题,有利益就会有战争,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军事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历史文化带来怎样的冲击,甚至是灾难性的毁灭,对于生活在先辈们用血肉堆积出来的幸福年代下的我们,研究怀化这个标志我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地区的抗日战争史,让我们将对战争的认识从理论、肤浅提高到实践,深入的成面,让我们在幸福的年代里感受战争带来的噩梦,维护和平、爱好和平它不仅仅是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话题,只有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才会携手维护和平,为了明天的和平,研究战争是本质,研究怀化地区的抗战史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①
了解怀化抗日战争的情况及其历史意义
② 透过战争,分析战争对人们思想观念及对社会的影响
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研究让我们大学生对战争有实质性的了解,同时提倡在国家主权安全的前提下坚决维护和平,同时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血的教训
三、研究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怀化地区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作用背景,探究其意义。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及主要内容:
①战争的原因及情况
②战争带来的思想和社会影响
五、研究步骤:
①确立研究课题
②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③搜集有关怀化战争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革命先烈、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④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探究怀化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及影响。⑤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六、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实地探访,走访革命先烈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查问卷
一、抗战前怀化的社会背景?
就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从怀化的地理位置说起,怀化位于湖南西部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的结合部,为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中山区。西靠贵州铜仁、黔东南,南连广西桂林,东部和西北部与省内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吉首等地区接壤。这样的地理地位就使得怀化在以后的抗日战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当时的社会发展相当的缓慢,以至于位于山区之中的怀化显得更加的不起眼,人们的生活也非常的贫苦。
二、抗战中怀化的社会状况?
在抗日战争中,怀化与黔、滇、桂、川毗邻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迅速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首先,一大批抗战需要的工厂从内地迁入怀化山区,比如著名的汉阳兵工厂、湖南第一纺织厂等等,为怀化山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时繁荣,使怀化很快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物资供应基地。其次,在抗战期间,日军一直未能越过雪峰山和武陵山,怀化山区成为陪都重庆的重要屏障。国民党中央宪兵司令部,鄂、湘、川、黔四省边区绥靖公署,何应钦陆军司令部,廖耀湘新六军司令部,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汤恩伯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以及这些司令部下属的部队都驻扎在怀化地区各县。此外,沅陵县当时成了湖南省的临时省会,湖南省的党政机关、学校和工厂也都迁到了沅陵、辰溪、黔阳一带。此外,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的一些报社、学校、工厂也都迁进了怀化。一片贫困山区,一下子拥入这么多的部队、机关、学校和工厂,可想而知抗战期间怀化人民的经济负担多么沉重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独步江南的芷江飞机场,这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在江南的唯一的前进军用机场。当时,中国空军第九总站,第1、第4、第5航空大队,中美混合航空大队,美国第14航空大队司令部、后勤部,苏联志愿军空军大队第一中队都驻扎在芷江飞机场,最多时芷江机场有6000余人和200多架飞机,其中包括美国最新式的B—25和B—29重型轰炸机。从这个机场起飞的飞机,轰炸过日军的白螺机场、长沙机场、汉口机场,曾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5年春天,侵华日军为了夺取和摧毁对他们构成巨大威胁的中国在芷江的战略空军基地,发动了“芷江作战”,我国史称湘西会战。在这次战役中,日军调集8万余兵力和两个空军战斗队。国民党军队投入8个军23个师10万余人,还有空军的第1、4、5大队以及美军第14航空大队一部。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在雪峰山区,经过两个月激战,共歼灭日军28320人,生俘213人。这次会战是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战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怀化人民承
担了重大的牺牲。
抗战爆发后,文化知识界自觉担当起农民动员的重任,“到农村去”由战前的一般性号召瞬间走向高潮。文化知识界的农民动员,一是直接到农村从事宣传组织工作,以抗战初期最有声势和最为集中;一是与乡村民主政治相联系,体认农民疾苦和反映农民愿望,呼吁实行必要的改革以激励农民奋起,这在1939年后尤其成为文化知识界关注农村、动员农民的主要形式。1939年6月26日,教育部决定本国立各大学及独立学院统一招考新生,全国设15处招生区,湖南招生处设辰溪,这是文化教育的内迁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也随文化团体来到怀化。不少救亡团体以及我党的不少党员和救亡干部,也纷纷来到这里,从事抗战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文化知识界的农民动员富有多方面的意义,他们唤起了广大农民群众,增进了对现实和政党的认识,带动了政治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实际发挥了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者、抗战力量的动员者、农村政治的批评者、农村文化的组织者和农民利益的代言人等多重作用。农村动员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与中国政治态势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抗战时怀化的著名战役?
i芷江保卫战
在日本的站史书籍里称为“芷江攻略战”。中方也称“湘西会战“。
ii龙潭抗战
时间:1945年4月14-5月17日,历时33天,实战时间28天
歼敌3500余人,俘敌434人,国军牺牲将士2500人以上,是雪峰战役中耗时最长的一场战役。
„„
四、怀化抗战后的社会情况?
抗日战争后,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在国际形势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很难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的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的扩大到1亿人口。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中国人民克服一切的困难,基本上实现其基本历史要求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依然是崎岖的、曲折的。怀化也不例外,而怀化面临更大的困难,不仅仅是全国的,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处于山区的怀化,相对而言,解放战争比起其它的地方而言,就显得更加的困难。但是,中共产党没有放弃怀化,怀化人民没有放弃解放的机会。人们不停地努力与封建反动势力作斗争,相信会有美好的未来!
五、怀化抗战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怀化抗战让人们意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同时也意识到了,只有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封建社会不再适合中国的发展,唯有寻找新的社会模式,才能够真正的使中国脱离贫穷,重新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结束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战胜国民党,实施土地改革,让农民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惊天辟地的大事,几千年的土地封建所有制,终于在废除了,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六、新中国成立后怀化的发展状况?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怀化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的发展;工业和建筑业经济保持强劲增势。改革开放后,怀化更是迅猛发展。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0.79亿元增长到41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倍,年均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284元增加到9045元,实现了由温饱阶段向初级小康阶段迈进。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取得新的突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而怀化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歇,并将一直朝前不断行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怀化终将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七、芷江受降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因日本受降地点位于芷江,史称“芷江受降”。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大型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东方的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受降纪念坊建于1946年2月,位于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桥是石拱桥,跨度不到100米,桥边一座石碑,上刻“日军投降之地”,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芷江受降的历史是中国亘古未有的光荣,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走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凸显了芷江独特的战略地位,反映了日本百年战争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中国则像浴火凤凰走向繁荣昌盛的伟大转折。
《怀化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一、抗战前后社会状况的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期束缚,特别是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逐渐落后于世界,19世纪后半期,遭受西方列强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于救国的中国人民发动了辛亥革命和共产党的五四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使中国有了新的希望。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形势: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它的独占殖民地。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发生的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重大行动,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各国人民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各国政府基于各自的立场,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其中反应最强烈的是苏、美、英、法等国政府。其中苏联支持中国,而美、英、法等国则出现了两面政策。直到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英国才为了自己的利益站起来对日宣战。
抗日战争中的国内形势:
国民党在初期的对日战争中确实出现了不抵抗的命令,使得中国东三省的大片领土被日本人侵略,这一时期的红军正忙于就会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作出决议,揭露日本侵略,号召人民抵抗。国内的爱国人士发动众多的抵抗日本侵略战争,比较有名有东北抗联,马占山的江桥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等等,民间学生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大量的示威流行,以表抗日的态度。直到1937年全在抗日战争以后,中国才全面进入全性的不分种族,年龄、性别的抵抗侵略者的战争。
二、抗战的原因
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压迫,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到“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这里不去细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提出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在中国实现“王道乐土”,也就是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它的附属国、殖民地。抗战八年中,大半个中国土地遭到日军占领践踏。中华民族真正到了存亡续绝的关头。抗日战争就是中国人民用民族战争来挣脱日本施加的民族压迫,收复中国领土主权,恢复自己的民族尊严。这是全中国人民的神圣事业。中国属于反抗侵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属于施加侵略的非正义的一方。“侵略”这个词人们可以改成别的什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却永世也无法改变。人们也许要问,国际和日本历史学者怎么看。抗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
国的战争,国际和日本第一流的被称为“主流派”的历史学者的大量著作都是这么写的。日本少数人宣传“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皇国史观”,学术界不认为那是严肃的科学性研究。“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又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大东亚战争开始以后,把中国看成,„日本的军事基地‟,在中枢决策机构内还有人认为,战争的主角是日本,日本必须战胜,所以日本必须榨取中国以自肥”。“如果是„有取有予‟,尚可另论,而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烈犬是不狂吠的,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三笠宫至今健在。这份文书当时被没收,后来偶然发现。他在回答《读卖新闻》编辑部负责人采访的提问中,接着又讲了许多亲眼目睹的骇人听闻的事实。对于日本从“九一八”占领中国东北以后的所作所为,他的断语足:“连侵入他人所有的土地都要构成非法侵占罪,更何况侵占他国的领土,这能说不是侵略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
三、积极抗战的具体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地区作为战时大后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由于怀化背靠国民党战时首府陪都重庆,是华北、华中、华东通往大西南的战略要道,国民党军政机关西迁的重要站口,怀化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战时大后方,形成当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块僻壤之地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时繁荣。湘西会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标志着中华民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芷江前进机场是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成为华中最重要的空军基地,在对日作战攻防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芷江洽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结束,芷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怀化地区位于湖南西部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的结合部,为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中山区。西靠贵州铜仁、黔东南,南连广西桂林,东部和西北部与省内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吉首等地区接壤。历史上为湘桂黔川滇五省通衢,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湖南的西大门,是华北、华中、华东通往西南的主要通道,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在60年前的那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怀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止于1945年4月日军调集兵力在怀化境内发动的最后一战湘西会战,再到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在芷江七里桥举行举世瞩目的芷江洽降,中国军民的抗战历时八年之久,怀化终成侵华战争最后的终结地。芷江洽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彰显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战时的怀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怀化形成战时的区域中心,抗战爆发后,由东南沿海、华北、华中向大西南撤退的国民党机关、学校、企业、伤兵医院、调动的军队和难民多数取道湘黔、湘川公路经怀化西迁躲避战争,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落脚此地。1944年6月19日长沙沦陷后,省内机关、厂矿、学校及其他社会团体纷纷内迁怀化境内的沅陵、辰溪、溆浦、黔阳、芷江等县,一时怀化境内人口猛增。辰溪县城由战前6000人猛增至10余万人;芷江县城由3万人增至10万人,为原来的3倍多,而沅陵人口随着抗战期间大量人口迁入,到1945年,人口上升到39.75万人,比原来增加了5.11万人。怀化成了战时的大后方,呈现一派战时的繁荣,成了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人们对抗战感受
60年前,当苦难重重的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面前时,她伤痕累累而还带着战争硝烟的国民,绽放开的,一定是世界上最为美丽的笑容。自豪的笑容,一直绽开到了今天!60年后,面对民族存亡而不屈不挠的先辈们,面对侵略者枪口而仍然怒视的中国百姓们,虽然你们在历史中,虽然你们在照片上,虽然你们的事迹只能浓缩成60年后一个展览的展品,但是,我们可曾感觉到后辈们的敬仰?可曾看到即使是今天,我们依然享受着那浴血奋战的胜利果实?我们可曾看到这辉煌的胜利,这伟大的胜利?
这场伟大的胜利一直被今天的人们记得!连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伤亡的同胞,还有那14年抗战,让人至今想起来仍然悲愤难抑的全民抗战;连同曾经振奋过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昔日激励中华民族全民抗敌,今天乃至今后,抗战精神激励中华民族全民奋起,全民奋进
因此,人们永远记得那段历史,并把它传承给后代,让全民族的人凝聚一股力量,把祖国建设的很强大,不再覆辙历史的悲剧,不忘国耻。
五、怀化抗战对全国抗战的重大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地区作为战时大后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由于怀化背靠国民党战时首府陪都重庆,是华北、华中、华东通往大西南的战略要道,国民党军政机关西迁的重要站口,怀化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战时大后方,形成当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块僻壤之地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时繁荣。湘西会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标志着中华民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芷江前进机场是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成为华中最重要的空军基地,在对日作战攻防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芷江洽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结束,芷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中国军民的抗战历时八年之久,怀化终成侵华战争最后的终结地。芷江洽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彰显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战时的怀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湘西会战成为日本侵略者彻底溃败的最后一战,怀化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终结地。
受降地点为何定在怀化的芷江?正因为怀化已经形成了战时区域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芷江有盟军第二大机场,是抗战时重要的军事指挥基地,又紧临前线。这样,举世瞩目的日本投降洽降就定在怀化的芷江举行。
史学、文博工作者认为:“全世界有罗马、米兰、柏林、巴黎、芷江、平壤六座凯旋门,芷江的中国凯旋门最有纪念意义”。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受降城内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无不凝结着国内外同胞的爱国情结;受降城内存放的不仅仅是
中华民族共同抗日的历史资料,存放着更为珍贵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怀化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成果
此次研究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次通过实践完成自己的作业,心里感觉很有成就感,对自己更有信心。此次实践,我们是一个团队合作完成的,这让我感觉团队的力量,学会了跟他们一起做事。
我们研究的是怀化抗战的历史意义。当然,我们学过历史,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类的故事,说出很多感受,但我们从来没有亲自到社会上去调查过,考察当代社会不同年龄的人对怀化抗战有何感受。我们此次调查,通过到网上查阅资料,跟一些老人聊天交流,收获不少。相信有些人也听过自己的祖辈们亲身经历过怀化的抗战,深有感受。过去的悲痛永远不会忘记,虽然有些年青人不太了解,但还是会说出很多自己的切身感受。战争是不可取,但为了人民解放,这样正义的战争是必要的,为了解放与自由,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抗战到底。
二、怀化抗战的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地区作为战时大后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由于怀化背靠国民党战时首府陪都重庆,是华北、华中、华东通往大西南的战略要道,国民党军政机关西迁的重要站口,怀化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战时大后方,形成当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块僻壤之地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时繁荣。湘西会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标志着中华民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芷江前进机场是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成为华中最重要的空军基地,在对日作战攻防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芷江洽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结束,芷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三、课题研究
I:怀化形成战时的区域中心。
1、突出的战略位置使怀化成为战时的军事中心
2、战事的发展使怀化成为政治中心
3、稳定的大后方使怀化成为文化中心
4、内迁的先进工业设备使怀化成为经济中心
II:芷江机场的重要作用显示了怀化在抗战中的重要军事地位。
1、战时芷江机场成为华中的重要战略基地
2、芷江机场在战略攻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III:湘西会战成为日本侵略者彻底溃败的最后一战,怀化成为日军侵华战争的终结地
四、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一群雪白的和平鸽在受降纪念坊前不时翩翩起舞,这动人的景象,像征着和平吉祥,但和平却来之不易,是中国人民坚持了八年抗战,牺牲了几千万人换来的,广大的青少年,不但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更要把爱国主义精神变成努力学习,建设强大国家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使中国的明天更美好,和平更有保障!
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8月21日至23日芷江受降到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艰苦卓绝的岁月。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国军民结成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同时也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抵抗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一举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怀化地区作为战时大后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我们更加了解到怀化这个城市的点滴。老师说的对,“在怀化,我们将度过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因此了解怀化显得尤为必要!怎样深入的来了解这个古老而偏远的山城呢?唯有通过了解她的过去,人有过去,而物有的只是历史,所以了解怀化的历史能让我们学到更多!”而这次,我们不负老师的期望,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同时希望能有机会在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
同时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不了解怀化的人们更加的了解怀化,了解这座美丽的山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