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绘本教学对儿童语言学习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孩子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孩子学前阅读和学前书写技能。”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从早期阅读的含义中我们已经笼统感知到其对幼儿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其中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而早期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早期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0―6岁婴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的形象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
绘本在早期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中具有优势,尤其在看图讲述的能力、指字认读的能力、朗读的能力和思维扩散的能力方面作用独到绘本也能培养幼儿语言学习的思维习惯增强孩子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观察图画书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去观察,让幼儿学会除了观察还要学会认知和探究,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想与问题。加深对绘本内容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绘本是幼儿园儿童语言教学活动最好的教材,其内容形象有趣、题材广泛、语言简练生动、绘画精致优美、色彩鲜艳、图容并茂,是儿童语言活动良好的素材。绘本在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方面符合儿童的需要、能激发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发挥好绘本的作用,是幼儿园教学的关键。
绘本对儿童语言学习活动的价值:(1)与普通读物相比,可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2)绘本是最早的儿童文学书面形式,历久不衰;(3)对儿童个性的养成以及人格、道德、性格的成长均有良好作用;(4)使孩童在玩耍中提高认知能力;(5)在阅读绘本并与成人或同伴交流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语言练习;(6)提供生活经验,快速地丰富孩童的间接经验;(7)涵养美学,寓教于乐,寓美于教;(8)在快乐阅读和积极交流中培养想象力。
第二篇:绘本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
绘本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价值
摘要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但绘本与广泛意义上的图画书不能混为一谈,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孩子可以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那绘本阅读究竟对儿童的成长有多大的价值?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绘本阅读可以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等。关键词
绘本阅读
儿童成长
价值
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而绘本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采的单元剧,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
处的教师,都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那绘本究竟对儿童的成长有多大的价值?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绘本阅读的几点体会。
一、绘本阅读提高儿童审美能力
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是美籍日本作家庆子·凯萨兹的绘本力作之一。作品突破了传统观念里大灰狼的形象,主要描写了大灰狼从想吃红焖鸡到最后没有吃到红焖鸡,反而给小鸡们做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受到大家欢迎和爱戴,内心发生转变的故事情节。根据大班幼儿年龄阶段早期阅读特点,我重新调整了一下PPT绘本画面的呈现先后顺序,指导幼儿在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感受绘本中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体验绘本故事画面所带给人的幽默、愉悦的审美体验。
通过观察故事封面,引发幼儿关于“狼大叔”角色形象的讨论;采用单页重点阅读、多页连续阅读、跳页简略阅读等方式进行集体解读绘本;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教师逐页翻阅绘本大图书,完整讲述绘本故事;情感拓展:说一说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完成了两个目标:
1、采用单页重点阅读、多页连续阅读、跳页简略阅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幼儿观察、分析、解读绘本画面的能力。
2、熟悉故事形象,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感受绘本中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体验绘本故事画面所带给人的幽默、愉悦的审美体验。幼儿通过回忆生活经
验,并大胆讲述令大家觉得感动和温暖的事情。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家人、老师、同伴的爱,我们是幸福的孩子;同时,我们也为家人、老师、同伴送去了我们的爱,同样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二、绘本阅读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让他们敢说、愿说、会说,无疑是语言教育的重点。绘本阅读的理念也正体现了《纲要》精神,注重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与成年人的共同阅读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同时又较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1、营造宽松氛围,精心设计活动,使语言技能训练贯穿活动之中。
首先,要针对幼儿认知特点设计活动。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性思维阶段,因此,应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器官共同参与,使幼儿的听觉、视觉积极地捕捉信息,激起幼儿要听、要讲、要做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投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活动之中。例如:《三只小猪上幼儿园》我用小猪布偶的形式进行开场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看到有动作,有声音的小猪,顿时被这个有趣的形式感染了。大家心中的紧张被好奇心代替了,气氛顿时变的轻松。其次,活动设计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能力的培养。图书是语言表达的多种形式,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用绘画、涂色来表达意念,会比用文字来表达更容
易得多。因此,我们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用画图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意念,使幼儿的动作和思想活现在图画上。
2、仔细钻研读本,设计开放性提问,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绘本《月亮的味道》之前,我给幼儿出了一个问题。“猜猜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孩子们觉得很奇怪,难道月亮真的能吃?我神秘地打开《月亮的味道》,孩子们惊呆了,书里的月亮和我们平时的月亮不同。“仔细看看,你觉得这里的月亮像什么呢?”“我觉得像饼干。”“我觉得像薯片。”“我觉得像烧饼。”幼儿的答案层出不穷。于是,我又重新提出我刚才的问题“哎呀,你们把月亮说得这么好吃,请你们猜猜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呢?”大家有了之前的铺垫,思维就海阔天空了。“我猜月亮像糖果一样,甜甜的。”“我想月亮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我猜月亮像冰淇淋一样,冰冰的。”孩子那完整和具有想象力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由此我领悟到:绘本阅读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我会说这个故事了,我能完整的复述这个故事了,而更多地在于孩子的语言是否得到了提高。我想这正和教师的提问分不开的。问题提的好,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去思考。那么,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关键,只有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既活跃又不离主题,幼儿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倾听习惯并积极地参与表达。最后,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谁也不知道。只是听见小老鼠“嘎嘣”的咬下一块来。于是,我悄悄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每个人尝一块“嘎嘣”。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是小老鼠一样,“嘎嘣”地咬了一口。哈哈……香香脆脆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切尽在不言中。
3、创设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让幼儿语言能力在“做”中得到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胡萝卜火箭》绘本阅读活动是由主题活动“拔萝卜”孕育而生的,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形状、品种的萝卜和萝卜制品。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并在活动中累积了很多关于萝卜的经验和尝试,以及语言准备。
4、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幼儿有话会说。
例如:《鼠小弟,鼠小弟》中鼠小弟称体重,指针一动也没动。猴子站到秤上,指针跳了一格,猴子得意地说:“我比你重多啦!”可是猪来了,猪站到秤上,指针又跳了一格,正当猪得意的时候,狮子来了……一个比一个大的动物接连登场,指针也一次次顺时针往上跳。最后,鼠小弟又一次站到秤上,指针虽然还是零,可是看上去却比最重的大象还跳上去一格。这回,轮到鼠小弟得意了。在这本书中,动物的表情画得非常细致入微,自己比别人重时的得意,别人比自己重时的惊诧,登场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用画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只要顺着画页一页页翻下去,就能读懂故事,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着的幽默
感。这样复杂的过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于是,我们通过让孩子自己和老师比体重来体验故事书中的层层递进的体重关系和小老鼠的无奈,以及最后,大象和小老鼠体重的玄妙之处,孩子们马上就能理解了。
三、绘本阅读塑造幼儿健全人格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没有书,那他的世界将是苍白的,就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而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而孩子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这会让他们终生受用。
四、绘本阅读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对于自我、他人、友谊、爱等社会性情感的认知是模糊匮乏的。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绘本里,我们看不到一点人为的故意,看不到一点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犹如清泉的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有的只是对语言和社会领域内容的整合。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感动、发泄……不见得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如《小黄和小蓝》,说的是小黄和小蓝是很好的朋友,小黄有一天偷偷的溜出去,找小蓝到山上去玩,结果黄色和蓝色融合了,变成了绿色,分不开了!他们到家里后,小蓝的爸爸妈妈说他不是他家的小蓝,因为他是绿色的,小黄的爸爸妈妈说他不是他家的小黄,因为他是绿色的……他们好伤心,好伤心,然后哭了,眼泪流了下来,他们终于分开了!爸爸妈妈也认出了他们……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道理(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作者在谈创作这个绘本的时候说,这本来是他与自己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把它创作成了绘本。孩子们在用眼睛去感受绘本的图象时,理解了知识,体验生活、体会生命。如《再见了,艾玛奶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用摄影的方式,从一只猫的视角见证了一位坚强的老人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书中饱含生命之爱,令人读后感动不已,原来死亡也可以如此温暖!
五、绘本阅读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绘本不是本,而是图画书,是一本全面、丰富、规则的书,是一本有别于其他书籍的童书。除了有封面、封底、扉页和正文外,还有环衬、折页、散页和其他。正因为这样,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一定的顺序,一般是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和封底依次看下去,但往往环衬被遗漏。所以,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体会到逐页翻阅的喜悦,领悟到边看边猜的意境。潜移默化中,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身上扎根。从头到尾读图画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上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他们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故事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而《蚯蚓的日记》的环衬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时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还有自己的考试成绩单和教师的评语……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长记录,虽然还没有开始读故事,但已经被这些可爱的画面给吸引住了。
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实际上有两个扉页,第一个是张单页,第二个是一个带版权页的跨页。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询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快和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
里吧!当翻过这一页,你会看到三幅充满了动感的小图——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蹿……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里。于是,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富有动感的画面把读者的视线牢牢地锁住,想不看下去也难。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比如《蚯蚓日记》的封底粗看和封面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绘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写的日记本上多了这么一句话——“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和绘本中的小蚯蚓的距离更近了,通过画面,读者和文本又进行了一次对话。
六、绘本阅读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讲授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好的话可能事半功倍,不好的话可能适得其反。
绘本故事《爷爷变成了幽灵》,就是能让幼儿接受“生命教育”的一个绘本。一开始,我没有急于切入故事主题,而是让小朋友讲述一下有什么事物是从小长大的,有讲有笑有问答,非常的轻松。当小朋友提到毛毛虫的时候,我就取出画纸,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毛毛虫从虫卵→幼虫→茧→蝴蝶的生长过程;当小朋友提到树苗的时候,我又再次以简笔画画出了种子→新芽→树苗→大树,瞬间我将画纸翻转过来,“当大树变老了,生病了,有一天它倒下了……”,“它倒下了,在它周围散播了不少的种子,于是新的树苗又会长出来了……”,我边
讲还边以活动室内摆设的“智慧树”作为教具展示,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就讲述了生命的轮回。在论及人的生产时,有小朋友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里爆出来的!”,我又以缓和的口气告诉大家:“不是‘爆’出来的,当BB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活了十个月之后,某一天,妈妈可能需要医生用手术刀把肚子破开取出BB,但医生一定会小心地帮妈妈缝上,不会有害怕。”边说边以手势辅助说明。
有了毛毛虫和小树苗作为引子,《爷爷变成了幽灵》故事的开展就变得顺其自然了。故事讲述的是艾斯本最喜欢的爷爷,在大街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妈妈说“爷爷变成了天使”,爸爸说“爷爷变成了泥土”,这样的说法艾斯本无法想象也无法相信。对他来说,爷爷还没有真正离开,他不能割舍对爷爷的依恋。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因为爷爷忘了做一件事,爷孙俩开始进入了往事的回忆,好多美好地时光又重现了。最后,爷爷终于“找”到,他忘记的是道别。在一场“再见”之后,爷爷开心地走了,艾斯本也释然上幼儿园了。故事显得有点凝重,但演绎得还算不错。
生命教育原来可以这么简单,一些我们以为很难开口的,很难解释的问题,通过一个绘本,一场游戏就让孩子明了了。
第三篇:学习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绘本能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绘本是一本色彩与图片极其丰富的作品,他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其次绘本是一本看似故事简单异懂,却又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的童话书。再次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走进绘本,挖掘绘本的内涵。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讨论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绘本就像一部电影,她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开展一个绘本教学活动,有时会有些难度。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中,从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中,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厚的爱,让人感动不已,也会让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抱住妈妈。作家以简单却丰富的画面讲述了生活的哲理。我们要仔细的反复阅读才会感受到作者幽默话语中温馨的母爱。
在绘本活动中,因为她的点面涵盖的过于多,往往在一个活动中,我们究竟怎样去开展,非常需要教师对绘本了解透了,自己真正的走了进去,对绘本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这样才能把自己认为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那部分带给幼儿一起分享。甚至包括分享的过程是如何组织的。
刚开始接触《幸福的大桌子》这样的绘本,第一个反应就是很难,这是日本作家描述的家庭的温情,会觉得与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很难理解这个意思。但这个绘本所展现的亲情与美好,会让很多人感动,有深刻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入手,孩子们才会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呢?当我看了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教学后,觉得原本很难的教学活动,在应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非常轻松,应老师从职业入手,当孩子们发现兔子先生和兔子太太培养的子女,有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了不起,从而去感受,父母对于孩子们的爱与培养,再到第三代。应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对绘本不了解透彻,是很难有线索去展开绘本的教学。因为有的绘本,线索很多,而且很难,因此,我觉得要更好的展开绘本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一定要很深刻的去挖掘绘本内涵。
二、教师要注重教育机智,开展有效的提问。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比如在故事《贪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构图清晰。我们先出示封面,让孩子说说封面上有谁?它想干什么?谁会吃到树上的苹果呢?让孩子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给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幼儿感受故事,体会绘本独特的魅力。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呈现在画面上的是母鸡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过程,而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是狐狸想抓萝丝却一直遭遇倒霉,惹人发笑的故事情节。也正是那只丑态百出的狐狸引得孩子们笑声不断,在绘本的阅读中体验了快乐。这本绘本一开始出示图书,让幼儿观察封面,猜测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也能在观察中发现细节“母鸡为什么眯着眼睛?”而正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了讨论、交流的聚焦点,真正体现了师幼、幼幼互动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以丰富的想象力猜测,而故事则以丰富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呢?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人,应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互动与引领中,让幼儿渐渐的去感悟绘本。由于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看见画面时,往往会有一些表达。但是我们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问。可是,孩子在观察画面后会发现很多,比如画面的色彩、动物的表情、特别是一些吸引幼孩子的情节等,这时他们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时正好是教师发现孩子们理解程度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缚孩子们,要让她们学会自主阅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如绘本《大卫,不可以》,首先是因为故事内容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大卫他叛逆、调皮,有着孩子的天真。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另外这绘本中还隐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去了解,让孩子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宽容。活动中我们先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幼儿先说说你自己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不同,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掌握着主动权,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孩子们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另外教学中教师经常把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如:大卫做了什么?妈妈又怎么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的去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绘本《蚯蚓日记》,画面丰满而且富有情趣,文字穿插较少,我们充分利用画面让孩子进行猜想,蚯蚓在干什么?蚯蚓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猜测,当我们把答案告诉他们时,猜对的孩子会高兴得跳起来,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更加激起孩子阅读的热情。
在绘本教学中,在与幼儿分享绘本的过程中,我相信,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其实是更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本着让幼儿成为阅读主人的态度去开展。让幼儿真正的走进绘本,真正的感悟绘本,并在绘本中获得成长。
第四篇:绘本教学活动
绘本阅读,为儿童提供多元发展的大舞台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儿童进行阅读绘本、演绎绘本、创作绘本等一系列的活动,从而促进儿童多元发展。通过实施绘本教学实践,最终促进儿童在绘本教学实践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开发 绘本课程 儿童 多元发展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绘本有着十分丰富的形式和内涵,可供教师开发和儿童阅读。从形式上而言,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story books”,直译为图画故事书,是指“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佩里·诺德曼语)①因此,绘本主要以图为主,图画成为绘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拥有着和文字相同甚至超越文字的叙述功能。而从内涵上而言,伴随着绘本出版的日益发展与进步,绘本的主题亦随之多样化。绘本“广泛涉及道德、认识、心理、情感、生活、社会、文化、美学等各个方面,体现和反应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儿童教育观。”②因此,绘本反映着社会特定时代的文学、美学和教育学的诸多观点,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绘者甚至是时代背景中的价值观和艺术个性。基于此,绘本更应该成为小学全学科教学实践中重要补充力量。
如果能够从绘本的特点出发,开发出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绘本教学实践活动,那么,通过实施绘本教学实践,最终将会促进儿童在学习此课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从而培养和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
一、读绘本:教师讲读绘本,激发儿童自主阅读绘本的兴趣,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绘本,以形象的画面、巧妙的情节和广阔的内涵深深吸引着儿童。由于绘本主要以图为主,儿童对于图画的叙述和表达拥有天然的、甚至有时比成人更为敏锐的发现和感悟能力,因此,儿童作为绘本的主要阅读群体,他们对于阅读绘本往往有着巨大的兴趣。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就提出绘本的基本阅读原则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但同时,也需要“更珍惜儿童自己看绘本的时间”③因此,在绘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读绘本和儿童自主阅读绘本应该是两种相互配合、补充和支持的阅读方式。
作为教师,对儿童讲读绘本时,应该遵循绘本的特点,其讲读绘本的目的应该包含:
1、通过讲读,引导学生由图画、文本进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明白阅读的意义;
2、通过讲读,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和绘者如何结合文本和图画,怎样用文本和图画产生新的意义;
3、通过讲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
例如,获得1999年美国凯迪克银奖的《大卫,不可以》是大卫·香浓模仿自己五岁时候涂鸦而创作的一本绘本,这本绘本记录下一件件儿时母亲不允许他做的事情。它没有冗长的文字,就连图画都如同一个幼儿的随笔涂鸦,画中的主人公——大卫长着一个土豆脑袋,充满野性的眼睛,一嘴凶巴巴的尖牙,脸上挂着让成人十分不快的微笑„„大卫天真无邪,却在墙上乱涂乱画、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他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就是这样一个让大人们看了直皱眉头的人物,却深得儿童的喜爱。
因此,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而不是将讲读者的情绪带入其中,成为向儿童讲读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读这本书时,笔者带着一年级的 儿童逐页翻看这本书,细心品味每页图画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笔者向儿童讲解了封面的内容后,儿童就可以自己说出每页图画中大卫又为所欲为做了什么,甚至儿童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带入其中,演一演从未出现在画面中却又无处不在的妈妈的那声怒吼声:“大卫,不可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笔者让儿童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如何管教自己,最后用五彩的画笔画下来。
这样的讲读,不仅促进了儿童的语言智能的发展,还融入了儿童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解析智能等多种智能,促进了儿童的多元发展。
当然,除了教师作为讲读者出现外,其实儿童也可以自主担当起绘本的讲读者。《大卫,不可以》和《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是一个系列的绘本,当教师作为讲读者向儿童讲述了《大卫,不可以》后,儿童便自觉自愿地向同伴、向他们自己甚至向成年人讲读绘本。除了教师讲读绘本、儿童讲读绘本之外,笔者通过发动家长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来讲读绘本。
当然,除了讲读外,儿童自主阅读绘本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是必须要得到保留的。“一边看书,一边沉浸在幻想中,是幼小的孩子和图画书的世界成为一体的真正的读书的时刻。”(松居直语)
首先,从绘本资源的来源上,笔者发动儿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互之间借阅等方式来保证充足的绘本资源,其次,为了留给儿童充足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来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每周挤出晨读、班会、队会的时间保证每个儿童拥有一定的时间来自主阅读,还联系家长在每天的晚上留给儿童固定的时间来阅读绘本。
长此以往,看惯了绘本的儿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绘本那一页页断开的图画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多 种智能,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
二、演绘本:利用朗诵、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儿童演绎自身的阅读体验,对绘本进行再建构。
随着儿童阅读绘本兴趣的加深,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阅读绘本了。这时候,绘本教学课程就可以进入到演绎绘本的阶段。
事实上,绘本具有非常独特的表征:绘本主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④(彭懿语)同时,很多的绘本都是描绘一个单一结构、一气呵成的故事,但是,也有一类绘本,它会暗藏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如果找出它的规律,把一幅幅画面按照小组进行排列,那么,儿童将会看到一种如音乐节拍一般的节奏。
由于绘本这些独特的表征,使得绘本易于朗诵,易于唱歌,更易于表演,儿童更加乐于去演绎这些精彩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儿童最终发展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智能,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
例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取材于一首流传久远的犹太民谣《我有一件外套》。歌中这样唱道:“一个裁缝的外套破了,他把它改成了背心„„”而加拿大绘本作家菲比·吉尔曼将他改编成了轻松有趣、充满了人情味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在这本绘本中,描绘了一位犹太老裁缝帮自己的孙子将毯子先后改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钮扣。
在讲读绘本时,由于绘本的语言充满了节奏感,随着绘本中的爷爷每次将料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这块料子还够做„„”,儿童会情不自禁 地跟着故事语言的发展欢快地唱着“咯吱咯吱”来模仿爷爷剪子的声音,而当毯子编成的钮扣最终“没有了,不在了,消失了”的时候,那欢快的声音就变成了喃喃的细语。儿童边读边唱边演,随着绘本不断重复、暗含规律的结构和画面心情跌宕,将这本绘本阅读、表演得有滋有味。
后来,笔者结合学校里的活动“课本剧大赛”,和儿童一起将这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改编成了课本剧《老鼠妈妈有办法》,搬上了课本剧大赛的舞台。原来,这本绘本的画面上存在故事的另外一条线索:即生活在主人公地板之下的老鼠一家不断运用爷爷废弃布料、装扮生活的故事,包括那粒让小主人公遍寻不见的钮扣最后也变成了老鼠的椅垫。儿童从画面中读出了老鼠一家的故事,相比较于《爷爷一定有办法》,儿童更倾向于表现这个隐藏在画面中的故事,这是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儿童通过自己的课本剧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对绘本进行了建构。
再例如,《子儿,吐吐》这本绘本是台湾作家李瑾伦的作品,他借小猪“胖脸儿”吃瓜不吐子儿这样无伤大雅、违背生活常识的行为打开了一个奇妙有趣的空间。其实,这样的经历每个儿童在童年时都曾经经历过,而“子儿会在肚子里长出一棵什么样的苗儿”也是每个儿童都曾经有过的焦虑心情。在阅读过这本富有张力的绘本后,笔者和儿童曾经在班级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走秀”,以“你希望头顶长出一棵什么样的树”为主题,儿童饶有兴趣地在家长的帮助下找来一张张大型的硬纸板,并在纸板上作画,画出五彩斑斓、奇妙有趣的幻想,最后儿童顶着这一棵棵包含创意的“树”,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走秀”活动。
重新演绎绘本故事,利用种种朗诵、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在对绘本的再建构中发展自己的创意能力,使儿童更加多元化发展。
三、画绘本:教师指导儿童合作创作绘本,关注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儿童有着不逊于成人的创作能力。绘本不仅仅是成人创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绘本还可以是儿童自己创作出来的文学故事。在中年级阶段,笔者开始指导儿童合作创作绘本。对儿童而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当进入到中年段以后,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朋友的友情,因此,笔者选择了“友情”作为创作的主题。
笔者将两个儿童分为一组,一个儿童创作有趣的小故事,另一个儿童创作精美的画面。在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对儿童创作的小故事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并让儿童进行再次修改,最终作者写成了一个个颇富情趣的小故事。接着,画者开始进行创作。绘本有很多的表现技法,除了传统的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力克颜料画之外,还有照片、拼贴和电脑制作等等。因此,在画者的创作过程中,儿童采用了不同的媒材来创作画面。
而儿童的手绘水彩绘本《小蝴蝶找朋友》和利用电脑创作出的电子绘本《萤火虫找朋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除此之外,儿童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的绘本作品。在创作绘本的过程,儿童的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创作能力让笔者为之震撼。他们的语言智能、空间职能等多种智能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儿童的成长也更为多元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通过研究,将人类的智能最终划分为八个种类: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解析智 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儿童的能力,应该多元发展,才能使之适应新的时代。
而绘本,作为一种拥有丰富载体、广阔内涵的儿童文学形式,在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绘本教学活动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开发,并希望藉此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也使儿童的成长更加多元化,为儿童发展自身创意潜能、个性化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书目:
①【加】佩里·诺德曼(Perry Nodelman)《关于图画的话: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1988年出版。
②陈晖著《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教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③【日】松居直著《我的图画书论》,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署。1997年出版。
④彭懿著《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第五篇:中班语言教育活动绘本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绘本《温情的狮子》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的语言美,体会小狮子在各种情况下的心情与感受。
2.理解图书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将图片内容表述出来。3.能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受绘本的语言美,体会小狮子在各种情况下的心情与感受。
2.难点:理解图书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将图片内容表述出来。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绘本《温情的狮子》、音乐《摇篮曲》、四.活动准备
导入部分:
(一、)出示照片,讲述自己。出示封面,引起兴趣。
1.出示绘本封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爱的绘本故事《温情的狮子》你在这本书的封面里看到了什么?”(一只小狮子和一只狗在一起)
2.“你猜一猜这个故事可能将什么呢?”(幼儿大胆阐释自己的猜想)
出示照片,讲述自己。出示封面,引起兴趣。
活动过程:
(二、)教师导读,加深理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围绕场景猜测。
师:出示图
一、(狗和狮子)“狗和狮子为什么在一起?”(小狮子没有爸爸
妈妈,动物园给小狮子找了个狗妈妈做他的妈妈)“狮子和狗叫什么名字?为
什么这样叫他?”(狗胖乎乎的叫“胖墩儿”,小狮子哆哆嗦嗦叫“哆哆”)
出示图
二、“狗妈妈在干什么?”(摇篮曲)“在家中你的妈妈给你唱过
摇篮曲吗?妈妈哄你睡觉是什么样子的?”(亲切温和)“我们一起用亲切温
和的声音轻轻地读出来。”请小朋友表演。
出示图三、四“狗妈妈和哆哆在干什么吗?”(学本领)“哆哆听话吗?”(听话)“你们觉得哆哆快乐吗?为什么?”(狗妈妈让哆哆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狮子本来应该是凶猛的动物,在狗妈妈的照顾下变得怎么样?为什么?”(狗妈妈对小狮子好,爱小狮子)
出示图
五、“哆哆长的怎么样?与狗妈妈比呢?”(小狮子长大了,狗妈妈老了)“小朋友们觉得哆哆与狗妈妈在一起过的幸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的表情、动作、背景颜色等)
出示图
六、“发生了什么事?”(狗妈妈与哆哆分开了)“狗妈妈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很伤心,狗妈妈哭了)请幼儿表演哆哆与妈妈分别的场景。
出示图
七、“哆哆在干什么?”(在马戏团当大明星了)
出示图
八、“哆哆在干什么”(做梦梦见了狗妈妈,想起了温情的摇篮曲)“哆哆做梦梦见了狗妈妈,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脸上的笑容)
出示图
九、“哆哆做了什么事?”(哆哆从笼子里冲了出来)“哆哆要干什么”让幼儿大胆猜测。“让我们看看你猜的对不对?”
出示图
十、“哆哆干什么”(跑的飞快)“哆哆为什么跑的飞快”(想念妈妈)
出示图
十一、“发生了什么事?”(哆哆穿破墙吓坏了城里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从人们的表情)“哆哆想吓他们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哆哆也被吓坏了,从哆哆的表情看出来)“哆哆向下他们吗?为什么?”(哆哆想念妈妈了)
出示图
十二、“谁来了?”(警察)“你觉得他们要干什么?”(抓哆哆)“为什么?”(哆哆吓到人了)
出示图
十三、“哆哆找到狗妈妈了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很高兴,他们哭了)请幼儿表演。
出示图
十四、“发生了什么事?”(警察开枪了)“会发什么呢?”
出示图
十五、“哆哆怎么样了?”(为救狗妈妈被枪打到了)
出示图
十六、“画面上有什么”(脚印)“为什么不见了?”请小朋友们大胆想象为绘本加一个结尾。
(三、)播放课件,教师完整朗读。
1.播放课件,让幼儿带着“哆哆和狗妈妈到底去哪了呢?”的问题认真倾听
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2.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教师小结:故事充满温馨气氛,有略带悲伤。狮子与狗并非同类,更无血
缘。但是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狗妈妈待小狮子如同亲生儿女,精心哺育、全心教育。狮子本是凶悍的猛兽,但在善良的狗妈妈的关爱下,变得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我们也应该学习哆哆这种有情有义的精神,去回
报爱我们的人。
(四、)倾听音乐,感受母爱。
1.播放音乐《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作品、回味作品。
2.鼓励幼儿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从哪里可以感觉得到?
(五、)活动延伸,加深理解。
1.将绘本《温情的狮子》投放在图书区供幼儿活动时观看。
2.回到家中与父母共同阅读绘本《温情的狮子》。
3.向父母表达出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