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1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教学活动的实践是千姿百态的,丰富多采的,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但同时也有科学性、规定性的一面,因此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说有可能在一定理论指导下,从教学实践中抽象概括出相对稳定的有效的一类教学活动的样式。实际上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某种教学模式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教学模式的形成基本有两种途径,或者说有两种构成逻辑。一种是归纳式,即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逐步归纳出来的。例如:上海市青浦县顾冷沅教学改革实验小组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模式,就是在普查青浦全县数学教学情况,筛选众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改革实验、研究推广,总结归纳出来的。形成教学模式的另一途径是演绎式。学者专家们根据一定的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程序和结构,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形成教学模式。例如新行为主义者,根据“刺激──反应”原理构想的程序教学模式,人本主义者根据人类观和学习观构想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形成不论采用何种逻辑或途径都离不开教学实践。但教学模式不是被动地反映教学实践,而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者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和教学原理,创造性地提出教学活动的新范式,以此积极地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篇:121课堂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
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第三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东营市胜利物探小学 李涛
数学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材料,也是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概念是理解掌握数学原理、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涉及到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儿童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1.概念形成: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实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辨别、分化、抽象、概括等心理活动。概念形成的认知方式常用于学生初次感知某一概念时,小学低年级学生概念学习为主。以“圆的认识”为例,要使学生形成圆的概念,需要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找到诸如车轮、硬币、圆桌、钟面等等“圆”的原型,并感知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从而逐步形成圆的表象,归纳出这类形状物品的本质属性: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在学生运用概念形成这一形式获得概念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举例,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例子必须是典型的同时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非常充分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只有在充分感知基础上建立起的概念的表象才是牢固的、完整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善于比较和分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呈现出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同类事物,通过比较凸显出这类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本质属性。
2.概念同化:
概念的同化是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又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概念的方式。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主。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中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智力的不断发展,概念同化的方式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新概念的主要形式。如学生在获得“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直角”和“三角形”的概念,在这里只是将两个已有概念进行组合,直接向学生揭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简言之,概念同化就是以概念解释概念。在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概念时,教师需要弄清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更要找准新概念的知识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不断地追问帮助学生逐步澄清概念的本质属性。
不管使用何种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新的概念,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此阶段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多的直观形象性,他们是有了所感才有所思,然后才有所知。因此此阶段的儿童要完成对一个概念的获得,必须遵循“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进行。“感知”属于直观动作思维,需要学生通过演示、观察、比较、操作等直观的动作来完成,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对于概念的“表象”,形成表象的过程属于具体形象思维,“表象”的建立过程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学生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抽象不是对具体事物本身的抽象,而是将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出来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抽象逻辑思维,从而确定事物的本质属性,获得概念。整个过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抛去非本质抓住本质属性的过程。学生必须经历这一完整的过程才能够真正掌握一个概念。
学生概念的获得过程,强调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数学学习是儿童的一种发现、操作、尝试等主动实践活动,强调数学学习的体验性;强调数学学习也是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分享的过程。
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是: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感知—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以此为依据我们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概念教学的模式,此模式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可以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如二年级学习长方形时,可通过学生观察他们所熟悉的桌面、书面、黑板面等事物,从而引入概念。也可以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当新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时,不需要从新概念的本义讲起,而只需从学生已学过的与其有关联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指导,得出新的概念。如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概念时,可从“整除”这一概念入手,引出概念。
环节二:感知实例,建立表象。
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熟悉的感性材料,作为形成概念的物质基础。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比较、操作、演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概念的表象。
环节三:提取表象,抽象概念。
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建立起的表象进行提取,并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找出全体材料共同的本质属性。如学习梯形的概念时,可针对如上所提供的形式不同的梯形,找出其共同之处。(1)都是四边形,(2)每个四边形仅有一组对边平行。合并上述两个要点,即可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环节四:结合应用,深化理解。
数学概念一旦形成,就要注意在实践中的应用,让学生将所形成的概念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巩固。这一过程是从抽象再次回到具体的过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此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巩固概念。练习的类型可以有:①应用新概念的练习。②关键问题重点练习。③对比练习。
环节五:扩展延伸,发展概念。
此环节要充分利用好概念的变式与反例,让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深化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在整个概念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要求:
1.要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形成科学概念的实物、教具、模型等,为学生建立概念创造条件。
2.概念的抽象要适时,要准确把握抽象概括的时机。要以足量的感性材料为基础,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抽象不可过早,过早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不理解,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3.概念形成之后,要通过比较,搞好概念的类比,形成概念系统。为此,教师要站在全册、全学年、乃至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高度审视和把握本节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要求:
1.要求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在观察中把握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表象。
2.要积极参与概念的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时,学生要克服被动地接受心理,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要能在教师的引导、疏导、启发、点拨、订正中,去伪存真,使认识不断地升华,以便在认识概念中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方法。
概念教学的模式固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概念,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却不能够模式化,不能拘泥于死板的模式,只有真正弄懂了所学概念的本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深刻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当遇到具体的概念教学内容时,我们才能结合具体情况做出科学的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设计初探
东方市铁路中学杨巧云
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概念教学有创新,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好的概念教学,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可以起到诱发思维的作用,为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的基础。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概念教学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猜谜设计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如教果实和种子概念时,我先说花生果实的谜,让学生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由谜底“花生果实”,设计对果实和种子概念学习
二、实验设计
通过做实验设计,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概念教学。
三、游戏设计
利用刺激游戏,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在教传播途径这一概念时,我做了个游戏,第一同学手沾面粉与第二个同学握手,第二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依次类推,游戏结束,结果一目了然,得出结论---接触是一种传播途径,顺利完成传播途径的概念教学。
四、音乐设计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进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教学。
五、对联设计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用对联开讲,可以增强课堂韵味和感染力。在讲种子植物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对联:“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然后提问学生:“一粒豆就是指豆类植物的什么器官,而联中的金龟甲是指豆种子的什么结构?”从而进行种子植物概念。
六、对比设计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设计。如教“呼吸作用概念”,可通过“光合作用概念” 对比设计学习
七、释题设计
课题是一节课的“窗口”,也是教材内容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知道全文的“奥秘”。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学习中。如《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教材概念教学可用此法。
八、谚语设计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设计,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教《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先说出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条规律。然后提出,?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学生各说出自己的见闻。进而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学习。
九、名言设计
用名言导入,能怡情励志。在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先说出高尔基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然后让学生想一想:“ 饥饿的人为什么要扑在面包上”,“为什么说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而不说扑在水上呢”,这样从而顺利进入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概念教学。
十、比喻设计
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生动有趣形象,让人忘不了。在教 “神经和神经纤维”概念时,我采用比喻法进行教学,将“神经” 比喻成一条电线,电线外面的胶比喻成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电线里面的一条条铜丝比喻成神经纤维。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
总之,“概念教学”。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概念教学,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了智慧的音符,激起了情感的浪花
课例研修心得
海南东方市铁路中学
这次研修培训,使我视野大开, 把心中的困惑,经过网上研讨,真如醍醐灌顶,倍感培训确是及时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研修中,有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有专家教授的理论为我们导航,有各地同仁的精辟点评指导,有长期积攒的疑难困惑的解答,有鲜明热烈积极的在线研讨……每一天都在感受着百家争鸣,每一刻都在欣赏着异彩纷呈,每一秒都有一家之言,每一个专题都会有独特的声音……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看视频,听专家讲座我领悟了应该怎样处理初中生物学教材,怎样设计教学流程,怎样选择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课,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哪些重点……网络研修让我也让我懂得了思考与总结。通过学习与实践,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研修,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中缺少的并不是经验,而是及时的反思、总结。也有人说的好,与其写三年的教案,不如认真写好一年的反思与总结,我觉得道理也在其中。
这次远修给我的生物学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理念,通过专家的视频讲解,丰富的理论指导及鲜活的案例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远程研修平台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我以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课程资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让我对新课程有进一步认识,新课程改革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更新我们原有的陈旧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来更好的培养适应新时代下的接班人。
在和其他学员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本校的同行们进行了探讨和讨论,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同行们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这次研修,许多东西对我们来讲,新颖、别致,专家的讲解,同仁的点评,指导教师的一字一词,无不在无声无息中让我们成长,让我们进步。与此同时,这次远程培训,为我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我今后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环境。我要把吸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行动起来。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人
数学计算,计算一个人一天呼吸的次数。提高学生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度。
二、课前热身
检查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检测学生课前的兴趣。
三、合作探究
(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的第52页到53 页的资料以及学生准备资料的相关资料。
讨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师生共同小结:在恶劣的空气环境中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在恶劣的空气环境中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要设法净化空气,并学会自我保护。
(二)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率为什么逐年上升? 师生共同小结: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导至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三)请统计你周围的人们在一天24小时内,大约多少时间在室内生活的?结合资料3、4和身边的实例,分析居室的空气质量与人体的健康的关系。师生共同小结:烟雾、有机化合物等污染影响人体的健康。
(四)影响居室的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自由发挥答案合理即可)
(五)调查你生活的城市上否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在学生调查分析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地空气污染原因。
(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的尘埃粒子〉
1、采用课本第56页的种3介绍方法来探究。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3五点取样法
(七)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
师生共同小结:1控制污染物的排放。2植树造林。
杨巧云。
第五篇: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概念:
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指的是以网络为教学支撑环境,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网络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在师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构合理的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实践应用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式教学模式
基于课堂情境的讲授型模式,是辅助教式教学模式。教师课堂集中讲授,网络作为辅助工具可供教师进行演示或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等。如果通过 Internet进行讲授型教学,则可以突破人数、时空的限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网络主要是用于辅助教师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课堂讲授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利用网络辅助课堂讲授教学,在设计该类网络教学模式时,要着重设计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检验等几个基本环节:
二、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课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生通过浏览课程内容,理解内容从中发现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库中的资源来帮助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通讯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协商讨论,并利用信息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构,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基于网络课程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明确目标、浏览内容、扩展学习、协商讨论和测试评价等几个基本环节。
(1)网络课程应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网络课程应该提供明确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选择性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浏览、学习;(3)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可以借助网络课程的答疑工具向教师请教;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库中的丰富资源来帮助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的讨论工具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
(4)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设计若干个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利用网络课程的讨论工具进行讨论、交流;
(5)学生利用网络课程的测试工具进行自我检测,获取反馈信息,调整学习路径和策略;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课程作业,并将作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教师,以供评阅。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关键是要由教师提出好的问题(主题),该问题(主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索,而且从不同侧面所观察到的结论均不相同,只要言之有据,结论无所谓对错。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信息素养等。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主要包括确定问题(主题)、分组协作、收集资料、完成作品和评价作品等几个基本环节。
(1)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实际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提炼出可供研究的问题(主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呈现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主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答案,用“发现”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问题(主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所设计的主题可以是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或学习中的热点问题,也可以是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话题。(2)教师事先按照一定的分组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问题(主题)分解成若干项学习任务。明确小组内部各成员的分工、计划进度、任务完成方式等
(3)教师提供与学习问题(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各个协作学习小组分别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这些资料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内容,而是围绕问题(主题)将跨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从而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便于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体系。
(4)各个协作学习小组对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商量讨论最终的学习成果形式。然后创作一个与问题解决(主题研究)相关的电子作品,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其中作品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例如,word、ppt、flash、网页等。
(5)教师提供电子作品的评价量规,组织学生评价作品,发表观点意见。
四、开发性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是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性内容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参与网站的设计开发,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站自主与协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课件或网页),通过评价整合成为网站资源,学生利用网站提供的形成性练习和测试功能,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1)学习目标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学习目标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较,无论在知识内容的掌握,或是专题网站的开发,都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习内容围绕特定的专题,其学习内容都是围绕特定的学习专题,这种学习专题可以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一单元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这种专题学习比较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专题的特点。
(3)学习环境基于专题网站,主要学习环节都离不开专题学习网站的支撑。一方面,专题学习网站是实现这种学习模式的平台工具;另一方面,专题学习网站又是这种学习模式中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
(4)学习过程重视自主与协作,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由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特有功能和资源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模块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利用“协作学习”和“专题资源库”等模块进行协作学习。
(5)学习效果注重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电子作品的制作,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就是电子作品的制作。这种电子作品既要反映学生对专题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创新,还要体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五、基于网络环境教学互动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选择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有机地整合,有效地创设优越的教学情景,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握。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以“网络拓朴结构”为主题,利用教师创建的主题学习网站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点击进入“主题学习网站”,搜集归纳各个企业和公司拓朴图,小组交流后,通过主题学习网站上的超链接进入有关企业和公司局域网架构介绍的网页,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学生动手实践来验证,在班上交流自己实践的体会与收获。接着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选择作业设计,完成后上传,教师网上批阅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交流方式的便捷以及教学方式的生动性及多样化。
六、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 Internet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是利用学校的优质师资,依托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进行远距离交互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学习模式的实施依赖于多个因素,学校支持、学习小组建立以及远程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等。不同地区的多所学校,各自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围绕相同的专题,在远程网站的支持下进行作品评价、问题讨论和方法交流等协作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模式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远程协作 点评作品、讨论问题和交流等。基于远程网站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建立校际关系、确定专题、分组协作、校际交流等几个基本环节。
(1)在不同地区各自选择几所学校结成协作学习的共同体,明确各自的身份和关系(即本地学校、对子学校、第三方学校等),相互之间协商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专题;
(2)各地区的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特色,在原有学习专题的基础上确定子专题。然后各自组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围绕子专题进行分工合作,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获取与子专题相关的信息,创作小组学习成果;
(3)作为本地学校和对子学校的协作学习小组,相互之间可以浏览、点评作品,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以多种形式进行协作,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彼此的交流;作为第三方学校的协作学习小组,通过浏览本地学校和对子学校的学生言论和作品,以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对他们的学习做出评价;
(4)经过一段时间后,本地学校和对子学校的教师分别组织学生浏览别人的点评意见,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
结语: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手段逐渐崛起,这些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其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也相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手段是目前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主要有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系统、VOD点播系统、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会议系统等,而真正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是把诸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成在网络平台上,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总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块,如:教师辅助教学式教学模式、教学互动模式
(2)网络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主导教学模块,如: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学习模式(3)除了上述的模块外还有,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