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微格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论微格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师的合唱教学的课堂规模过大,声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此问题许多高校合唱课程做了很多有利尝试。本文主要论述了将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合唱教学,将教学规模微格化。教学反馈微观化,教学评议微量化,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格教学法 合唱教学 应用 规模微格化 反馈微观化 评议微量化
微格教学法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创始人爱伦认为,“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学规模的小型化,教学反馈的微观化和教学评价的公正、科学化。高师合唱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参与合唱的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合唱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合口昌的组织、训练,演出及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进大众化阶段,以往的合唱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时的教学需要,无法达到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正确地将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合唱教学,找到其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合理调整合唱教学的模式方法,采用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使用教学规模灵活化、教学反馈微观化,教学评议微量化等教学方式方法,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合唱课程的热情,提升合唱课程的教学质量,使高师合唱教学的效率得到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大大增强,有利于合唱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利用微格课堂形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的教育观。随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规模的扩大,加上艺术类学生男女比例失调的现状,以往小规模、合理声部安排的班级授课制已很难适应当前合唱课程教学要求。很多高校已采取合班授课的大规模授课方式,以节约教育资源,弥补男生不足的缺陷。这种授课方式造成教师只能关注整体课堂效果和少数同学能力的提高,无法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微格教学法的微格课堂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关注每一位同学。具体做法如下:
当合唱指挥教学达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基本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演唱控制的技能技巧的程度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5人以内)。首先指导他们按照指定课题进行课堂设计,设计的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资料、观看教学案例等方式按时完成。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各小组在不同地点进行授课,微格课堂由教师角色扮演者、课程参与人员和摄像人员组成。教师角色由该课堂成员轮流扮演,每位扮演者完成自己所设计的课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为宜,全程录像以供评议。由于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外界干扰,氛围轻松,因此这种教学环境即有利于教师扮演者较好地驾驭课堂,又有利于课堂成员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实践与学习两不误。
二、教学反馈微观化,关注课堂进行的每一个细节
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教学过程采用摄像进行现场记录、应用定格微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反馈是微格教学法的重要特点。合唱教学过程是一个音响的流动过程,训练过程中音响的协调均衡谐和,色调、咬吐字等都要求训练组织者有灵敏的听觉分辨能力,较高的音乐领悟力以及灵活机动有效的训练方式,作为初涉合唱教学的学生很难全面具备上述的控制能力和音乐洞察力。因此,必须依靠课堂过程的真实反馈,让其仔细观察自己的现实表现,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地学习,以利于学习的强化与矫正,提高指挥动作的效率。
采用微格教学中的摄像方法,记录教学实践者在训练中与被训练者的教学互动过程。如音准、协调与其训练过程中的指挥手势及面部表情的关系,色调与其所欲表达的意念和音响效果的一致性同动作弧度的关系,以及指挥图式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干练,姿势是否优美等等,都将在摄像过程中得到“镜子般”的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必须及时组织受训人员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进行视频点播,由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通过定格和反复播放的方式对某一突出问题进行反复揣摩,微观分析,更准确、更客观、更真实地观察教学过程,观察教学参与者进入角色的程度,研究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解决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清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进一步提高的办法和努力方向,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议微量化,整体与重点相结合合唱知识的习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相对动态的,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其学习的关键是对合唱训练手法的熟练掌握。
“细流易满碗”现象告诉我们:知识容量一次性输入过大过宽,人难于完全接受;而采取面窄点细,循序渐进的方式,日积月累,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应用微格教学法,利用现场记录的映像资料,把学生的教学过程,训练手法划分成若干段落,针对每个段落的真实再现,及时进行评议。针对合唱音响,“训练手段和过程,指挥效率等,由参与课程的每位成员站在。第三者”角度,来观察,分析,评议课堂教学行为,仅提出1―2条自身认为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见解后,执教者结合评议信息自我评议,最后由教师根据这些评议进行整体归纳,总结出1―2条表扬性意见和改进性建议。整个评议过程产生的。细水慢流的镜像效应,针对性强,不仅对执教者有较大的帮助,并能使所有参与者自觉进行对照,找出差距,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这种微量化评议指导方式重点突出,观点明确,做到从整体到具体,即提出了问题,又尊重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可以使每位教学参与者都从中受益。其结果是: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体现了尊重学生心理的教育原则,操作简单,目标明确,重教效果显著。
四、创新理念贯穿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思想理念。
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合唱教学,通过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相互间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现场影像的反馈,在小组、大组内互相沟通、互相碰撞,在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获取集体智慧中的营养,以丰富个体的思维领域。同时,静态的集体心理气氛和动态的相互协作,更有利于发挥集体思维优势,共同探索和攻克难点,从而形成更好的集体自主创新的智力背景和心理场。借助微格教学过程映像反馈和高水平合唱教学音像资料的观摩对照,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和富有激励,吸引式的情绪,激发其进行创造性合唱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吸纳式学习,促使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问题,使外来的精神养料通过选择理解吸收和重构,真正成为活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反馈的学习情况,在了解、掌握和研究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心理素质,情感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基础上择要精讲释疑,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认识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在积极的合唱教学活动参与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新思路、新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产生对合唱训练手段的创新欲望,提升自己驾驭合唱教学能力,从而成为学习的嘉汪主人。
第二篇: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应用[模版]
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师声乐集体课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声乐微格教学法,通过对微格教学法在其他学科运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声乐课的特殊性和声乐教学原则,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微格教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使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更加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高师声乐 集体课教学 微格教学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乐教育的合格师资。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声乐教育专业受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从思想、学习到实践中,均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注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而忽视教学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习惯,这在一定意义上偏离了高师声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高师声乐教育领域引入微格教学,使学生对声乐课堂教学的研究进入到更加微观的层面,使每种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范围、效果和质量更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技能的培训和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微格教学的引入,在沟通声乐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实践上能够有效、便捷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现状
长久以来,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深受音乐院校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作为师范生的授业能力的培养,这导致高师声乐课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声乐师范教育工作者感觉到传统声乐教育实习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后对新型师资规格的需求,逐渐越来越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近几年来如何突出,声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完善实习环节一直是各高师院校音乐学科建设改革的动力,而微格教学的反馈及时、准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和信息沟通,对学生教学技能的有效强化等优势恰好为高师声乐教育实习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引进微格教学法的实用性
把微格教学引进声乐课堂教学中,给各种教学技能训练带来了便利,也给教学研究与实验带来了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比如声像纪录分析法、师生相互作用分析法等都为我们认识、研究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手段。在中学声乐课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应用微格教学只需要建立一间微格教室,一台摄像机、一台录音机即可工作,普通中学都有条件建设微格课堂,开展微格教学和教研活动。
三、高师声乐教学中微格教学法的运用
(一)传统的教学法培训主要是指声乐教学法课,这种大课通常是学习理论只是,试讲机会本来就很少。即便试讲,面对整个班级的同学,由于人数众多,心理压力大,而紧张、手足无措。有时一次失败都可能给该生后面的实习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师范生都还没有熟悉教学技能运用的情况下,让他们直接去中小学班级教学,面临的将是在45分钟内如何陌生的环境中指挥一个陌生的团体,于是他们极易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驾驭教学内容,变得焦虑和无措,往往就无暇顾及教学技能的运用和教学目标了。
(二)微格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组织者,这样就能拉近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距离,学生模拟授课时间只有7分钟左右,练习时面对的是小群体,这就减轻了师范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学生既是角色扮演者又是评价员,其他学生在试讲者授课时只需要观察试讲者授课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授课者在心理上不会有很大压力,也不易产生紧张情绪。微格教学应用当堂摄录当堂回放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授课后立即看到自己的授课情况,顺应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对这种授课形式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反馈非常及时,学生印象深刻清晰,易于评价和主观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师范生的心理能够非常放松,可以思维活跃、轻松充实地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结合示范录像,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观看有经验教师优秀的教学示范,有利于师范生形成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图式。
四、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按照微格教学的方法,把课堂教学全过程分成若干个部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究、解决,然后再把各部分综合起来整体考虑、设计、操作,将必然使人产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中学音乐教育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在科目繁多、任务繁重、心理负荷过重的中学生生活中,音乐是调节学生身心、美化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良药。音乐课堂教学无疑应成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直接窗口,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求实。
参考文献:
[1]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版
[2]宣桂新,《德国的微格教学》,《高等师范教育》,1995年第5期
[3]郭友 毕小白,《对日本微格教学发展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4]陈传锋编著,《微格教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童春燕,(1974.1.29)女,福建连城,本科,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学。
第三篇: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汪振海 河北大学教育系 河北保定 071002 张东慧 任丘市教委 河北任丘 062500
摘要 微格教学法是一种新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设备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而形成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格教学的概念、特点、其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基础以及教学技能的分类,并探讨总结了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培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不可授受的,使教学艺术蒙上了一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神秘色彩。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教学作为科学是有规可循的,作为技术是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的,并把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看作是是教学艺术掌握的基础。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学达到的“神乎其技”的理想境界。以往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上的研究,而对如何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术研究很少。在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培养实践中,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轻技能培训、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体现师范性的学科教学法的学习由于结合实际不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常表现为教师心理成熟慢、教学适应期长。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有的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成不了好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设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法。
一、微格教学及其特点 1.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格教学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W.区伦(W.Allen)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培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微格教学课程。在70年代末,微格教学已逐步被一些国家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乔治.布朗(G.Brown),将微格教学发展改进,提出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三要素。在英国90%以上的教师培训院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经过210学时的学习后再到中学实习。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系总结外校经验,于1972-1976年间由国家投资开发这门课程,编写了《悉尼基本教学技能》五册教材,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本国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印尼、泰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的一些师范院校都采用了这套教材。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日本、鳊、泰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微格教学、探索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广州师院、华南师大等院所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
2.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
(1)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不同就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从简单的单项教学技能入手,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每一项技能的达成目标要求翔实、具体,常用行为目标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在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构成完善的目标系统。
(2)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
参加培训的教师采取分组的方式,小组人数一般3-5人,最我不超过10人,每人讲课时间一般5-10分钟,听讲人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受培训者组成。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位受培训者不仅有权会登台讲课,展示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感受作教师的真实体验,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人的讲课技巧,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总结经验。这种小组式教学机动灵活,并可穿插其他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体系化。
(3)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反馈及时、客观
微格教学的形成与声像技术的教学应用是分不开的。利用声像设备把每一位受培训者的讲课过程如实客观地记录下来,为小组讨论及自评提供了直观的现场资料。受培训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自我反馈信息。有些不太注意的教学细节如多余的习惯性动作、口头禅,经细节放大以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利于及时修正,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也可利用录音带、录像带的存储功能,经过一定阶段后再次视听音像带,实现延时反馈,对受训人员进行教学技能的再强化,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积累的大量教学声像素材,可编辑制作典型的微格教学片,构成微格教学系列教材,用于微格教学实录前的观摩及第二课堂学习。
(4)评价技术科学合理
传统的教师技能培训中的评价主要是凭经验和印象,评价指标也不明确、系统。微格教学中不仅对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分类、明确学习内容,并对教学技能要达到的目标尽量做到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对每项技能进行公正评价。参评人员不仅仅是指导教师,而且包括试讲人自己和其他受训教师,使信息反馈多元化、教学评议民主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评价与议论相结合,构成综合评价系统,而且评价是对照着声像记录结果,更有针对性、更直观、具体,评价结果更客观、符合实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大量运用于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把大量评价数据输入计算机,从而构建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微格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5)观摩示范与模仿创新相结合,新时期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为了增加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对某项技能除做理论阐述外,同时提供一些优秀范例(文字的或声像的)。在观摩、评论的基础上结合给定的题目进行教学设计,并鼓励受培训者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避免过于机械的学习。由于听讲“学生”是指导教师和其他受培训者,即使在执都过程中出现差错也不必担心对学校教学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压力小,有利于增强掌握教学技能的信心。每一阶段的训练项目要尽量集中,在重点进行单项训练的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技能的组合运用,由线性训练转向综合训练,使各种教学技能运用自如,达到融会贯通。
(6)教育技术的掌握、应用
师范生或在职教师通过观摩录像示范片、施教前的教学设计、操作摄录机进行教学实况录像、重放教学实况、计算机教学评价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其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技能。
二、教学技能及其分类 1.教学技能
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巩固的、自动化的或智力的活动方式”。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写字;智力技能则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又称“思维技能”。在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课题中,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合理、完善的方式自动地进行,就是智力技能。如阅读中的默读、数学中的心算等。掌握技能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是进行学习的必要手段,对于教学技能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有效地促进学习学习的活动方式。它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学技能作为教师活动方式,在教学中有时表现为一种操作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有时两者交接在一起,以综合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具有可描述性、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每一种技能又具有被分解成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通过这些技能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今后社会生存的要求创造条件。所以说教学技能是教师赖以发挥其内在素质、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
2.教学技能的分类
教学技能的分类在微格教学中至关重要。只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才有可能使微格教学更富针对性,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特长,提高受培训者的整体教学水平。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条件的差异性,采取的教学策略必然是各不相同的,应用的教学技能也是富于变化的。下面介绍几种教学技能分类:
1.英国的特罗特(Trott)把在教学中能够观察、能够表现、能够实际量化分析并为教师所熟知的教学行为,分为六种教学技能:(1)变化的技能;(2)导入的技能;(3)强化的技能;(4)提问的技能;(5)例证的技能;(6)说明的技能。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区伦和瑞安从构成教学技能的多种要素中抽出十四种要素为普通教学技能:(1)刺激多样化;(2)导入;(3)总结;(4)非语言启发;(5)强调学生参与;(6)流畅提问;(7)探索性提问;(8)高水平提问;(9)分散性提问;(10)确认(辨析专注行为);(11)图解的范例应用;(12)运用材料;(13)有计划地重复;(14)交流的完整性。3.孟宪 把课堂教学技能设定为(1)导入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提问技能;(4)讲解技能;(5)变化技能;(6)强化技能;(7)演示技能;(8)板书技能;(9)结束技能;(10)课堂组织技能。
4.原国家教委在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1)教学设计技能;(2)使用教学媒体技能;(3)课堂教学技能;(4)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5)教学研究技能。在课堂教学技能中又设了九项基本技能,即:导入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和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变化技能。
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亲信息技术正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对产业结构、工作、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社会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教育对推动社会信息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反过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育信息的组织者。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办学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形势下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构教学技能分类系统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加强教师新信息技术整和于教学的技能培训、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教学技能培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教学技能的培养、新型教学方式的组织技能培养、新型教学方式的组织技能培养、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技能的培养。信息化社会要求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熟练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及较高的英语水平。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指导教学日益融合,校内外学习结合日趋紧密,有必要强化课前、课后教学技能的培养。
三、微格教学的教育学及其学习理论基础
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可取得较好效果,是有其理论基础的。1.教育学理论基础
教育学理论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因为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他们不仅知之在先,知之较多,而且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化的教学技能,使之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完整人格。教师是培养人的人,他们不仅要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拥有丰富的知识,更应掌握教学技能,懂得如何教别人,成为适知识传播者、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及完善人格的向导。微格教学在对教学技能合理分解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声像设备、信息技术,真实记录教学实践过程,客观分析教学效果,以完善教师的智能结构、提高教学技能为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基本原则,通过系统组织实施微格教学不仅使教师学习掌握教学理论,而且通过教学实践及直观反馈、客观多角度评价,高效地掌握教学技能,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学整体性原则、师生协同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创造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反馈调节原则等。同时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还有利于教师非认知因素良好品质的形成,如对教学技能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和志向。
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中小学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转变以来,已由理论探讨、区域试验向全国展开,不仅针对中小学教育,而且也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教育。素质教育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都有重大突破,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目前,素质教育尚无统一定义,但在以下几点已取得共识:(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强调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3)强调充分开发智慧潜能;(4)强调个性个面发展,特别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5)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在信息社会里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素质教育理论与思想为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育评价、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了依据。教师也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重新塑造自我,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教学技能的培养。微格教学从教学技能的培养入手,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整体素质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以此指导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
2.学习理论基础
教育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它们的结合日趋紧密,有着教育心理化的趋势。心理学的技能掌握理论是微格教学的直接理论基础,如练习的主动性、分布练习、局部练习与整体练习、练习的反馈强化、技能的迁移等。心理学家由于对学习问题的不同理解形成的不同学习理论对微格教学的不断完善带来深刻影响。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学习认为:“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机体行为后果”,“通过强化某些需要反应,可以塑造、操作和控制操作性行为,同时让其他不需要的行为消退”。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注意学习者的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结果及设计精密的操作过程的技术,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这种理论较适合解释情绪、动作技能与行为习惯的学习。微格教学通过记录、重放、评价去感知、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强化正确的教学、消弱或淘汰不正确的教学行为。
(2)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强调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加涅等人的信息加工理论将学习过程看成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把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将学习的内部活动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同时指出与信个阶段相对应的学习条件。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合作学习、学习情景设计受到广泛重视。微格教学并不是简单模仿示范片(带)中正确的教学行为,而是通过先期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经验与认知结构,然后经过观察、设计、试讲、重看、评议达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形成,建立起融理论与个体经验于一体的认知结构,促使学习者从单纯的技能模仿转变为有目的的接受与创造性发挥。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具有自发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强调要尊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强调要把学习者视为活动的主体,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交融、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担当起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或学生的帮手助手的角色,并积极发挥作用。教师要让学生觉得是一个真诚的、可信赖的、有感情的指导者。微格教学充分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小组式学习易于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受培训者有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
(4)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产生于传统行为主义日趋衰落、认知革命正在兴趣的历史背景中。他力图把行为主义的强化变量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认知变量结合起来,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获得阶段和操作阶段。前一阶段中,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变量起着关键作用;而在后一阶段中,直接的、替代的和自我生成的诱因等强化变量则居于核心地位。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主动的心理过程,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并把社会因素引入观察学习的研究,在实验的社会心理学和学习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微格教学中非常重视观察学习。指导教师及示范带的教学示范要规范,并应具有一定的新意和趣味性。观察的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观察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导致这种变化的心理机制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尚无一种理论能u23436完满解释复杂多样的学习。微格教学作为培养教学技能的一种体系化的教学模式,同样单靠某种学习理论是很难阐明清楚的,综合运用它们的合理因素更有利于微格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四、微格教学教学模式
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的特点是:剔除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将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模拟,便于进行理论分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教学范型。
该模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理论学习和研究
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在实施模拟教学之前应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分类、教学技能分类及教学设计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促进学习的迁移。
2.确定要培训的教学技能,提出培训目标
指导教育讲解此项教学技能的在型、作用、典型事例运用的一般原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观摩微格教学片(带)或现场示范
为了增强受培训者对所培训的技能的形象感知,需提供生动形象、有趣规范的教学示范片(带)或教师现场示范。在观摩微格教学片(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用暂停、重放等进一步说明。指导教师的提示、说明要及时、简单洁、准确、恰到好处,以尽可能保持示范过程的连贯性。示范可以是优秀的示范典型,也可利用反面教材,但应以下面示范为主。如若可能,应配合声像资料提供相应的文字资料,以利于对教学技能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要注意培养受培训者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吸收、消化他人的教学经验的能力。
4.组织讨论
在观摩示范片(带)或教师的现场示范后,组织受培训者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议,酝酿在这一课题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技能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作准备。
5.编写教案
当被培训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课题确定之后,受培训者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设计,编写详细的教案。教案中首先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还要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6.微格教学实践
微格教学初中是微格教学训练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微型课堂的组织、角色扮演、准确记录。微型课堂由扮演的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受培训者或真实的学生)、记录人员(专业人员工受培训者担任)、评价人员(指导教师和受培训者)组成。声像设备如果让受培训者操作,需事先进行必要的指导或训练。受培训者在微型课执教之前,要对本次课作一简单短说明,以明了教学技能一教学课题的关系,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5-10分钟。在进行微型课教学记录时,应尽量减少对教学过程的干扰,少用或不用人工照明,有条件的学校摄录人员最好在主控室对设备进行遥控操作,以保持自然的教学气氛,使扮演教师的受培训者能尽可能以常态进行教学。同时要不断提高摄录水平,摄录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依据教学进程,适时地变换画面景别,准确运用推、拉、摇、移等拍摄技巧,特别要注意捕捉教学细节。没有摄录设备的学校,也可采用录音或文字记录,其中录音对教学语言训练还是比较有效的。
7.反馈和评价
重放教学实况录像,由指导教师和受培训者共同观看。先由执都者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对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评价可采用定性、定量评价或两者结合使用的方法。定量方法可以采用心理学皮肤电实验法,把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角色的学习行为变化通过传感装置以数据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以量化或图形的方式输出结果,用以分析受培训者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指导教学过程。定性的方法,主要是指导教师和受培训者结合教学录像通过讨论指出受培训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受培训者进一步改进、提高。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是对评价项目适当分解、量化,由评价者逐项填写,最后由计算机处理以量表或图形的方式输出结果。从结果中不仅能估测出受培训者对教学技能的总体水平,而且可以看出每一评价项目所达到的水平。如果完成某一教学技能的培训要求可转入下一教学技能的学习,融,需修改、完善教案,再次实践。在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告一阶段后,要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教学技能训练,直至各种教学技能融会贯通。
在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学科专利法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教学效率。微格教学法不仅应用于教学技能培训,也开始应用于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微格教学法只是培养技能的一种方法而非全部,微格教学法不能代替教育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能是两者相互协调、补充方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四篇:微格教学论文-论微格教学在师范类美术专业中的应用
微格教学论文-论微格教学在师范类美术专业中的应用
摘要:微格教学是一种以较短的时间进行反复培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培训师范类学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它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教学对象少,教学时间段,信息反馈直观、及时、综合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微格教学在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微格教学 师范类美术专业 应用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①微格教学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又叫录像反馈教学、“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②
一、微格教学的特征
微格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少,每次微格训练一般在10人左右,学生能够频繁调换,进行同一技能或某一技能训练。教学时间短。每人每次训练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样可以保证专门训练某一种技能,不至于分散精力,既减少了正常课堂教学的复杂程度,又节省了时间,从而增加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其次是信息反馈的非常及时,由于使用了现代化设备,可以让学生直观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丰富客观的参考,有利于师生课后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学生自己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训练效果。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也是微格教学的一大亮点。由于采用微型课堂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所用时间短,学生人数少,只集中训练某一教学技能。因此,有利于使被培训者明确学习目的,便于把精力集中放在重点上。易于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作用。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微格教学运用在师范类美术专业方面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师范生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就可以当教师,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教师教育要求的。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熟练地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③教学技能专业化只是教师专业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六项专业标准中的技能一项,主要指的便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在我们平日的美术示范类专业的微格教学中,可能不能像音乐和舞蹈专业运用微格教学那样更加直接的映射出对专业的示范作用,针对性很强。这么说微格教学在美术专业方面意义就不够深远吗?事实上,在通过了对美术师范类专业进行微格教学之后,他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大很多。众所周知,师范专业的学生最终要走向讲台,许多美术示范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也大都是以理论和专业技能课为主,等到了大四要面临去各个学校实习得时候,他们开始慌了神,因为在平时没有哪个课程涉及到要给谁去讲课。在实习前,很多高校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紧急的培训,来应付实习,抱着去学校实习一阵子就自然就
学会了的心态,而就是这种极为不负责任的态度给那些师范类学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实习生进入了学校后不敢站到讲台上去,比起讲课他们更喜欢跟着负责他们的老师去听课,最后为了拿学分不得不硬着头皮应付几节课。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实习,他们是比刚开始自如许多,但是对于第一次站上讲台的“老师”们来说,他们教学的不规范,又会直接影响到台下的学生的上课质量,这种恶性循环在各个学校中随之被扩大。相比而下,之前通过微格教学的学生们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拿我自己为例,在我上大四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这门在我们看来非常新颖独特的课程,先进的设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当中,它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结构块。考察你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应变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这十个技能。
俗话说的好,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了微格教学的实践我们得到了诸多方面的反馈,这时我们要拿出我们的理论知识对这些反馈进行详细具体的推敲,之后承载着理论知识我们再次去实践,就这样去反复循环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不仅符合人了类认识事物规律,并且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充分展示了出来,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
结语
尽管说微格教学是一种模拟教学,与实际教学还有差距,但是对于美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应用它去不断完善超越自己。并且微格教学的运用对提高美术教学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②郎淑雷《运用微格教学提高高师生课堂教学技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版,第10页。
③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参考文献:
[1] 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郎淑雷.运用微格教学提高高师生课堂教学技能[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
[3] 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五篇:微格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格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升当代学生的体育素质,浅谈微格教学法的应用,为更全面的培养新一代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借鉴研究,对比实验,对本校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贯彻应用微格教学法。结果: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微格教学法,对学生体育理论及技能的提高效果显著。结论:微格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得到更好的使用,以培养更优秀的高职体育学生。关键词:微格教学法;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知识层面不断提高,对于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加迫切,这就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
(microteaching)理论是为提高教育者教学技能而产生的理论,微格教学法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首创,它以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信息即时反馈原理、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原理等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视听技术和电化教学媒体的手段,对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促进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为更好的教师。随着其教学效果的不断显现,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笔者将本次对本校学生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结果汇报如下。
一、研究对象
随机挑选本校学生212人进行实验,排除专业、性别、年龄的影响。其中2007级专科生105人为对照组,2008级专科生107人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