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之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4:1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之读后感》。

第一篇: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之读后感

学问有大道,初心贯始终

□孟璐

教之道,贵以专。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教书育人,在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所提倡。在通读了李金池老师的一篇《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后,对于如雷贯耳的衡水中学终于有了全貌的认识,对于衡中变革采取的各项策略感想良多。

首先,我从中看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关于教育教学的解放思想的进程,也初步了解了素质教育从酝酿到普及的艰深探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学校环境也必然产生影响,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是回溯本源,不改初心的战略,这就像课程三维目标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次,正如课程三维目标里的过程与方法:衡中摆正学校功能定位,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养育教工精神追求,这些落到实处的举措让改变发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正能量的引领,这才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

最后,如同课程三维目标里的知识与能力:

一、衡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为师生着想,对未来负责;

二、衡中教职人员拒绝利益诱惑,远离铜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

三、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不排斥勤奋努力,如此一来即可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四、引入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职工、学生具备了更接地气的教与学的方针,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身为一名教职人员,教书育人责任重大,自身的方方面面的状态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可谓是教师行业的格言,值得我们在教书的课堂上一以贯之,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

第二篇: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

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

李金池

衡水是河北南部的一个欠发达的、年轻的地级市,中心城区只有一个区,叫桃城区,它的前身是衡水县----衡水地区行署所在地,衡水中学就是原衡水县办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只有30多万人口。

我从1982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在这个学校教书,任过历史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学校副书记,1992年开始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2004年调教育局工作,在衡水中学校长的位子上工作了12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也就是在我担任衡水中学校长之前,衡水中学正处在发展的低谷。当时,学校教师队伍极度涣散,管理秩序十分混乱,已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很多人外出兼课、办班捞钱,我的前任老校长,为调整任课、选派班主任,常常亲自到教师家里,低三下四,说尽好话,即使这样,有些工作还是没人做。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那时候还常常发生校长亲自主持的会议竟被下面的人哄散的情形(有人登高一呼:“别听他的,散伙吧”,于是人们就走散了)。还有,学校考试,学生作弊成风,三楼教室靠近窗户的学生用绳子将试卷从窗口系下去,传给二楼靠近窗户的同学抄袭,抄完之后,居然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传回三楼。更有窃贼趁火打劫,竟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学生宿舍,将床板拆卸下来,然后抬过墙头,偷出校外,却无人敢管。别说窃贼偷窃学校的东西,就连教职工也常常把学校的东西窃为己有,住在学校附近的教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学校的床板、桌凳,而且用来打制家具。极度的混乱和涣散,使衡水中学这样一个地区行署所在地的重点中学的高考成绩,却被周边的县中远远甩在后面,以至很多地直干部的子女,纷纷从衡水中学转学到下面的县中读书。当时衡水中学的办学水平和高考成绩已经跌落到了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的下游。无奈之下,老校长向市委递交了辞职报告,当着众常委的面,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若犯了罪,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就让他到衡水中学当校长吧”。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市委书记找我谈话,告诉我市委已经研究了,由你来担任衡水中学的校长。当时一下子就懵了,当时完全没有自信,压力可想而知。

到1995年,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和综合办学水平,第一次在全地区十一个县重点中学当中拿了第一,到2001年,衡水中学的高考主要标 志性指标,在全河北省拔得头筹,开始位居第一,至今已连续七年夺冠。2001年之后,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有三、四

1、学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的领地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她和工厂、农村这些社会单元不一样,她的功能是育人,因此,学校应该是一块净土,应该是一块精神的领地、圣洁的殿堂。在这里面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职员,都应该思想纯、境界高,有理想,有追求,都应该抖掉身上的俗气,脱离开低级趣味。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否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2、办好一所学校,必须优化内部小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因为,学校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都必须首先营造一种氛围,营造一个“场”,都必须首先纯洁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提升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精神境界,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使每一位老师都奋发向上,一门心思干事业。只有在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推动、互相竞争环境中,才能形成千帆竞发的态势;只有在一个优化了的学校小环境中,才能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从而避免“短板效应”。如果一个学校只是孤立地抓某一项工作、某几项工作,而不从优化学校小环境入手,恐怕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去过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地方的教育局、一些学校为了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在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上,在培训教师方面,花了很多钱,想了很多办法,除了进行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之外,还从全国各地请了许多专家频繁的举办报告会,甚至把他们骨干教师派出去长期进修,总之是下了很大的力量,他们的思路没错,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提高教师的水平。但是,钱也花了,时间也花了,专家也请了,但是,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每年都频繁的组织召开高考研讨会,精心的制订备考策略,但是高考成绩还是上不去。原因到底在哪里?其实原因就在于没有优化好自己的内部小环境,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奋发进取,人人争先的环境氛围。在一个学校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氛围,教师就感觉不到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励和压力,就难以调动起进取心和内驱力,他的业务水平、学校的高考成绩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

所以,办学校首先要办出一种氛围,氛围无价,学校的环境氛围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进步,直接影响学校的工作效能和教育质量。

3、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养育全体教职工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老人家始终相信,精神会变物质,而且他认为,精神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中国革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在革命的年代,一批批革命党人、仁人志士,置生死于度外,视牺牲为光荣,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卓绝,坚韧不拔,靠的就是一种信仰,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就会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整个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工作。

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而奉献的事业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异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因此,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让全校的教职员工向往高尚的东西,就必须净化全校教职员工的心灵,就必须养育广大干部、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使每一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4、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也是升学率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的一句话:“教师除了丰富的学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有正直刚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力量。没有好的品质、觉悟、作风,是不能保证教育效果的。”

另一位教育界的大师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这些内在的品质,会非常真实的、一览无余的呈现并暴露在学生面前,虽然这种东西常常处在教师的教育意识之外,但它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潜在的、深刻的。

事实上,每天教师一走上讲台,都会立刻处在学生眼光的交叉火力点之下,你这个教师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你这个教师是不是称职,有没有水平,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责任还是兴趣,学生看得一清二楚。现在的中学生精灵得很啊,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热爱自己的事业,责任感强,他就佩服你、崇拜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他就愿意学,从而产生很强的教育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如果一个老师虚伪、自私.俗气,充满了低级趣味,没有事业心,就得不到学生最起码的尊重,这样的老师讲出来的话,学生会从心眼里打上一个问号,这样的老师讲的课再好,学生也会听着不舒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老师这种人格的魅力、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就是教育质量,本身就是升学率。

我曾长期在学校一线工作,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当老师,后来做了两届班主任,和学生接触较多,再后来由班主任直接做到了学校总支副书记,也是负责学生工作。记得当年在学生中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学生心目中最敬佩的老师,设计了若干个选项,任由学生选择。这次问卷的结果显示:中学生敬佩一个老师,首先看的不是他的知识是否渊博,也不是看他的演讲口才如何,仪表如何,而是首先看他的精神境界,看他的人品、人格。这次问卷改变了我以前的认识,同时也告诉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品、情操是处在教学过程最前沿的,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最本质的恐怕还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

衡水中学当年有一位语文教师,非常有才华,仪表堂堂,课讲得很好,文笔也属于一流,很会写文章,还写一手好字,他的书法作品经常在国际上获奖。从东北调来不久,很快就成了学校里令人刮目的名星教师,但这位教师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孤傲、自私,和学生在感情上很隔膜,按他本人的教学水平和天资,他的教学成绩完全可以超过同学科任何一位老师,但是,每次考试成绩统计结果出来以后,他所任课的班级总是排在后面,自己也很苦恼,最后选择了调离。

衡水中学还有一位老师,也是教语文的,学历并不高,业务能力也一般,但人品很好,很有人格魅力,很受学生欢迎,他的身边常常聚拢着一群学生,学生有什么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都愿意向他们诉说,把他当作朋友,所以每次考试成绩,他都出人意料的高出别人。

结合自己在教学管理中多年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我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人格即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也能对教师教书的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制约着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为了便于表述我的上述观点,在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我借助了一个函数式,这个函数式叫做:Y= KX。后来被媒体称作“一个教育的函数式”。这个函数式里边的Y是因变量,表示教师的教育力、教育效果,K是系数,表示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X是自变量,家一时回答不上来。我们的很多老师,真的不了解学生,他们常常把学生成绩的下降归结为贪玩,“又打游戏机去了”,“为什么不好好用功”,错了!孩子们的主观世界里存在问题啊!有一次,我到宿舍去看一看,一个学生躺在床上面朝天花板,一个人呆在宿舍,见我进到屋里,就从床上下来,对我说,“老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一听这样的问题,非常严重啊,活着都没有意思了,你想他还能学习得下去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他已经们有心思学习下去了,成绩怎么能够提高?

中学生怎么是这个样子?我们很多成年人不懂。实际上,孩子们有着天真、纯洁的品质,他们对人生、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美好的憧憬。每个孩子都跳动着一颗正直的、善良的心,都向往高尚的生活。但是他们毕竟涉世未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腐败污浊的风气,他们充满了困惑和疑问,这人都怎么了?怎么都成这个样子呢?自己无法理解,又找不到答案。于是对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就会产生一些奇怪的看法,理解不了,解脱不了,所以压抑、苦闷、烦躁。“太没意思了”,“不想活下去了”。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应该了解这些情况,把学生从这种状态里解脱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心境呢?只有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让他们看到身边的人都是高尚的人、品行高洁的人,才能改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建设精神特区的一个思考。

(二)实践与要求

1996年提出创建精神特区的时候,同时也提出了建设精神特区所要达到的四个初级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在这之后,围绕目标,学校进行了多方面的引领。

①、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

领导班子是学校统帅部,但它不可能像战争年代指挥打仗那样,令下如山倒。因为,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权力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而非权力影响力常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他们常常把靠本事吃饭挂在嘴边上。在某些情况下,权力对他们还是奈何不得,他要出工不出力,你还拿他没办法。

方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一线上的优秀老师都是安贫乐道,虽收入低微,但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我参加过一个县级中学的表彰会,在学生雷鸣般的掌声下,老师们一个个鱼贯而行,登上主席台,接受校长发给的、标明钱数的红包。每位老师接过红包后还要向校长鞠躬致谢。对这种上台领赏做法,我实在是不敢恭维,这种做法有损教师在学生中的的形象,有损教师的尊严。

为让教师远离铜臭的诱惑,学校还向老师提出了三项要求:第一、放弃在课外从事的任何经营活动;第二、告别外出兼课;第三、老师不准搞有偿家教。一经发现马上谈话,令其立即停止。自古以来,教师都属清流,吃皇粮,发不了财,这是由教师的职业决定了的。如果你要发财就不要当老师。

建设精神特区,绝不是建设精神“乌托邦”,让教师远离铜臭,也绝不是让教师做现代的“清教徒”、“苦行僧”。而是相反,千方百计的提高教师的福利、津贴,竭尽所能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让全校教师的腰包都鼓起来,共同富裕,而不是让学校的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特别是不能让那些搞有偿家教、外出兼课的教师先富起来。

③、拒绝庸俗,抖掉身上的俗气。学校规定,学校领导之间、校领导和一般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一般情况下,都不得相互请客吃酒,不搞拉拉扯扯。所有教职员工都不许搓麻打牌。远离庸俗之风,追求高尚生活。

④、让教师远离社会不正之风,坚守道德底线。第一、不准教师集体接受家长宴请(三人一起即为集体吃请),一经发现,必定要有个说法。第二、不准利用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讨好权势家长,以教谋私,在学生座位安排、课堂提问等方面,对强势家庭的孩子做出倾斜,学校是不允许的。第三、不准接受学生的贺礼,以防师生关系变味(新年、教师节,学生送点礼物,不允许。如果非要表达学生一份心意的话,那么全班一起送,加在一起的价值不能超过两元钱)。按道理讲,节日的时候,学生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老师表示感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本来很正常的师生之间表达感情的礼尚往来,却越来越多地沾染上了铜臭的味道,由开始送一些手工作品,发展到送给老师贵重的物品,学校不能不管。第四、不准接受家长贵重物品的馈赠,因为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形象。

101112发展。柳斌同志讲得太好了,我们完成赞成。但是,我们仍然感觉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说清楚,我们还没有弄明白。

第一,柳斌同志告诉我们什么是素质教育,但是柳斌同志没有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所以那时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混乱,对素质教育有各种理解、各种版本,“素质教育象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柳斌同志讲话后,很多地方举办特长班,认为这就是全面发展,有的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到农村去参加社会实践,有的组织学生搞文艺演出,组织文学家协会、各类兴趣小组,认为这些就是在搞素质教育。总之,课堂之外的东西统统说成是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对于和培养学生的素质可能会有一些作用,但是它没有抓住素质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第二,柳斌同志没有告诉我们,在一所学校里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突破口、切入点在哪里。

第三,柳斌同志没有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和升学率的关系,所以当时我们这些校长是背着十字架工作。升学率上不去,老百姓不答应,也交待不了当地的行政官员;升学率上去了,又说你是应试教育。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个相当有身份的市领导对我讲,“说你们衡水中学搞素质教育,有人信吗?你们每年考上那么多大学生,几百人进入重点大学,这能叫素质教育吗?你看人家某某中学一年就考上几十个,每天都组织活动,那才是素质教育。”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们还是比较困惑、迷茫,不知怎么干。

1997年秋季,在我们地区的中学校长会上,我说,“素质教育的问题我们这些当校长的必须弄清楚,我们要弄不清楚就要挨板子,不管这板子来自何方,首先要打到校长的屁股上,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我们不能‘月亮走,我也走’啊!”这个时候我开始思索,开始学习,开始朦朦胧胧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

(二)、理论与实践

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在一个学校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在课堂教学。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第三,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不矛盾。素质教育搞好了,不仅不会影响升学率,反而会大幅度的提升升学率。虽然当前高考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难以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即使是采取加重学生负担、强行灌输、加大考试密度等应试教育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应试教育

1、理论的解释。它包括下面三层意思:

第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同在于:应试教育是“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使学生处于被束缚、被压抑的状态。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就是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被束缚、被压抑、被禁锢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生动活泼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应试教育呢?有人说是“时间加汗水”,错了,时间加汗水怎么能等于应试教育呢?时间加汗水等于勤奋。虽然我们反对用“时间加汗水”的办法来提高升学率,但是“时间加汗水”绝不等于应试教育。科学家要搞一项发明创造,没有时间和汗水行吗?我们各行各业要赶超世界水平,没有时间和汗水的付出也是不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说过: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嘛!时间加汗水是应试教育的表象,不是本质。马克思讲,如果现象和本质完全一致的话,那么哲学就成为多余的了。应试教育的坏根,在于它对学生的压抑、对学生的控制、对学生的束缚,其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强行灌输,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外加棍棒式教育。其结果,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生态,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摧残了学生的创造力,摧残了学生探索的心。问题出在这里。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勤奋努力。

第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完成四大任务:

一、学生知识的学习,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三、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四、学生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不仅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提高升学率。但是上述这些做法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迫之上的,学生处于被动、屈从的地位,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切地讲,应试教育这一套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靠应试教育提高升学率是极其有限的,它只能把升学率提高到一个有限的高度,再提高上不去了,那么后边的任务要靠素质教育去完成,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当时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是有风险的。因为当时国内所有的主流媒体和所有的官员,包括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部长们,从来没有讲过这样的话。这是一个雷区,5个教育家讲得更尖锐,他说:“灌输式教育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压迫手段”。这种教育模式造成的结果,使学生变得麻木、呆板、消极、厌学,使得学生把学校看成是牢狱,把上学看成是服刑,一说放学如同大赦,高兴得跳起来。学生已经厌学、逃学,不想学习,不愿学习了,他逆反了,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坏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结构,这时不要说培养什么创造性人才,就连升学率也提高不了了。

我在一次全体教师会上讲:我是学文科的,念书的时候读过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毕业后再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共产党宣言》里的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马恩讲,“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恩接着讲,“这些生产力仿佛是用什么法术一下子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什么法术,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了作为生产者的工人。他们在人身上获得了自由,不像奴隶制时代、封建时代那样,在奴隶主的皮鞭下劳动,在农奴主的超经济强制下、人身控制下干活。工人有了自由,获得了解放,这时候生产力极大的迸发出来。我们的教学也是这样。应试教育之下,老师强行灌,学生被压抑、被束缚,不能思考,不能探索,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背什么,如果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被压抑、被束缚、被控制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极大的焕发出来,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升学率的大幅度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3、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衡水中学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始于1997年3月7日。这一天,学校出台了《衡水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明确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落实“五个要让”,优化十个环节。所谓“三个转变”,①就是把原来强行灌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启发诱导(这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②把教师单向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这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能、德并重(这是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落实“五个要让”非常直白,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个文件出台后,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当时提出“三全”,全员发动,全面推进,全力以赴。目的就是一个,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的发动,也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恐慌,因为你要改革就意味着他要劳累啊,就意味着要否定自己啊,原来得心应手、旧的教学方式不能再用了。所以改革的阻力很大,有人公开叫板:你不是要改革吗,改革是允许失败的,邓小平还讲过要“摸着石头过河”,你一下子推出这样一个方案,我们适应不了,要我们改革就要允许失败。“不行,不允许失败。我们的改革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是被先进地区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是经过反复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推出来的。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改革,只会成功,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你就是假改革。每一个人都必须改革,谁不改,打谁的板子,谁失败了打谁的板子”。我在大会上如是说。我们讲了过头的话,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如果我们承诺允许失败,我们的改革就会流产,我们就成了现代的关云长,就会为那些惧怕改革、逃避改革的人留出了一条“华容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当时情况下,为推进改革学校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首先是在河北省第一家率先成立教科处,把它从教务处里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机构,由一名副校长兼任主任。后来,教科处就成了一个专门推进教学改革的机构,它要对全校的教学改革负责,它要培训教学改革的尖刀班。其次是“逼上梁山”。比如说,听评课,以往的时候,老师之间的评课几乎都是唱赞歌,如果提点意见的话,也是不痛不痒,“顾左右而言他”。改革发动以后,教科处每周都要安排一定量的听评课,而且我们对评课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①、所有听参加听课的人都必须参加评课,所有参加评课的人都必须发言。②、所有发言评课者,都必须先给授课老师提三条缺点,再讲一条优点。③、要求所有评课的人,只要前面的人讲过的缺点也好,优点也好,后边的人就不要再讲了,必须有新东西,讲新的三条缺点和一条优点。这三条要求促使老师们踊跃发言,简直是争先恐后,谁落在后边谁就被动了。这样一来,授课的老师被评得满头大汗,浑身发烧,恨无地洞可钻。这种做法,现在看起来有些过头,但是,矫枉必须过正。这些做法在当时情况下,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三是“唤起民众”。运用毛泽东闹革命的办法,宣传发动,唤醒民众。召开学生大会,到学生中去,宣传教学改革的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把改革的方案告诉学生,让学生们知道改革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也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比如,学校提出,如果哪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落实“三个转变”、“五个要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给老师递纸条,课后也

8191、高考升学率迅速攀升

2001年,我们重点大学上线人数达到了678人,省考试院的领导告诉我们是全省第一,我们当时不敢相信,以为是开玩笑。在招生范围只有38万人口的情况下,我们的升学成绩却超过了招生范围100多万人口、甚至几百万人口的省内老牌的重点中学。

2、衡水中学的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

①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②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③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④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而不是一两种具体的做法。

2004年暑假有家媒体披露,一向重视素质教育的南京在高考中落败。当时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高考成绩刺痛南京教育》,说得是拥有全省一流教育资源的省会,高考成绩却排在了全省的末位。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点评,随后全国很多媒体转载报道,于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再讨论”。

在讨论中有人发表文章,断言南京高考成绩失利是素质教育惹的祸,说是高考刺痛了南京的素质教育,甚至说素质教育是带刺的玫瑰,只能看不能碰,应试教育是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整个观点基本是否定素质教育。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南京的素质教育表面上轰轰烈烈,各种成果花样翻新,但是花样重于实质,形式高过内容,很多都是在做秀,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把素质教育简单化、形式化,今天搞展示,明天作现场,结果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冲击,最后导致了高考的失败。素质教育没有错,南京搞的素质教育是伪素质教育。

虽然我对南京的素质教育了解不多,但坦率地讲,我不同意第一种观点,而是比较倾向于后者的观点。但是,如果讲南京的教育就是伪素质教育,恐怕也不尽然,未免有些绝对化了。但也确实在某些时候有做秀的成分。

在讨论中有人把苏北扬州、南通一些学校的做法称作县中模式,认为苏北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这样讲有失公允。其实他们的很多做法都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这些地方我都去考察过。应该看到,现在高考命题正在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很多试题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能考出学生的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现在高考的分数,在一定程

1拉出来,但是一松手,它又回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体会非常深,当学校抓得紧的时候,课堂教学改革就前进一步,当稍稍一松手的时候,我们的很多老师又走回到驾轻就熟的旧的教学模式的“定势”当中去了。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虽然衡水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前几步。要走完整个路程,还需要若干年的坚守和若干年的强力推进,否则,还可能退回去。退回去很容易。(我对现在的校长讲,我真的很担心你们会退回去,因为退回去也不会影响升学率嘛,外地的高分生源正不断的涌入嘛)。我们只要回溯一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史,就可以看出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推进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缓慢。

早在1921年,毛泽东创办湖南自修大学的时候,就深刻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坏根在于“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

五四之后,陶行知先生从国外回来首先看到,几千年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它是“被动的”,培养的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陶行知曾在美国留学,他是当时的公派留学生,用的是“庚子赔款”“的钱。在美留学期间,师从杜威,接触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因此,他坚决反对鸟笼式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了改造中国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

为了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陶行知先生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育才学校,提出并实践了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在当时的国统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教育界就开始了课程改革,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

1964年,毛泽东在给北京铁路二中校长魏连一的批示中指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

同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又尖锐的指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这是资产阶级教育家早在‘五四’时期就提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反对?之后,教育界提出了“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口号。

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刚一走上工作岗位,正赶上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当时的教学主张叫做:变讲堂为学堂,变学会为会学。这些提法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新颖,非常超前,非常正确。

九十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写进了中央文件。世纪之交,我国又开始实行新课改。可以讲,从陶行知到建国以后几十年,教学改革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其实,反“满堂灌”也好,反片追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建国以后历次改革、历次讨论的内容、改革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的要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是教学改革如鹅行鸭步,甚至进一步退两步,成效甚微,以至有人感叹:四十年反片追,越反越心灰。现在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学到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强行灌输和棍棒教育的影子依然随处可见,泯灭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行为依然比比皆是。有一次,中央教科所朱小蔓也讲,“现在校园里的厌学和恶性竞争比十年前还要厉害”。

为什么改革进行的如此缓慢?为什么改革总也走不远?为什么会出现进一步退两步的情形?我个人认为:其原因就在于,作为改革的实施者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变。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灵魂深处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的时候,未能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上,坚韧不拔,一以贯之。常常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任何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从他的观念层面找到依据,找到答案。所以,变物必须先变人,变人必须先变魂。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成绩能否实质性提高的关键。前几年,衡水中学大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了高考升学率的快速窜升,就说明了这一点。

世纪之交,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九十年代自下而上开展的大讨论,第二次是2004年南京高考落败引发的素质教育再讨论,第三次是2005年6月何东昌老先生上书胡锦涛总书记以后,自上而下开始的、遍及全国的大讨论。我总的感觉是,4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办公室的正面墙上写的也是“天下为公”,直到现在,大陆和台湾凡是立有孙中山塑像的地方几乎都镌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字。去年连战来大陆,在南京发表演讲时也说,希望两岸都能效法“天下为公”的精神,共谋和平与发展。自从孙中山创建民国以来,人们就把官员作事叫办公,把官员工作的房间叫办公室,再后来,人们把国家工作人员叫公务员。建国之初,我们党在农村建立的社会组织叫人民公社,最近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讲,社会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最近几年,国内理论界有关教育公平的呼声很高。但是现在讨论的教育公平的范畴,主要是在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教育资源的宏观配置方面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比如师资的调配、资金的流向等等,而微观层面学校内部的教育公平问题还基本没有涉及到。我个人认为,学校教育内部的教育公平是终端的教育公平,在某些意义上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一个学校办学品位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养育也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公平往往是和民主、公正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校内部没有一个公平的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工作学习状态,而且将会影响学校育人的质量。在学校里,每一个教师都希望领导能够公平的处理问题,一碗水端平,如果教师感觉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公平的,他就会有公平感,有了公平感,也就有了安全感,那末,他就会踏下心来工作。反过来,如果教师有了不公平感,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压抑和不安,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公平也是教育力,公平也是升学率。有了公平,就会心齐气顺、政通人和,有了公平,就会积极向上,热情高涨。

2、同时,公平还会引发竞争。

争强好胜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不怎么关注,但非常关注人本身。这一点和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对自然界的观察非常细致,英国人瓦特小时侯在炉边观察烧水,提出壶盖为什么会跳动?由此发明了蒸汽机。近代的一些重大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小到打火机,大到宇宙飞船,几乎都是西方人搞出来的。但西方人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很随便,包括性生活方面也很随便,也很少有人关注和背后议论别人的私生活。中国人对自然界不怎么关注,但特别关注人际关系,你看《红楼梦》,它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写得非常到位,所以,毛泽东就说过,你们中国人有什么可骄傲的?无非就是有一本《红楼梦》嘛。日常生活中,中国人非常关注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位置,别人怎么看我,别人怎

627们把它一分为四,分成了四个食堂,同样的设计布局,同样的使用面积,同样的炊事设备,同样的服务机会,单独核算,引入竞争,结果饭菜价格、饭菜质量、服务水平、卫生状况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前边讲了班与班之间师资配备的平衡、生源配置的平衡,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工作考核的公平。严密的组织每一个考试,平时组考的严格程度,绝不亚于高考。比如,考前对试题的来源、内容是绝对保密的;发卷以后,正式答卷铃响之前答卷的学生,要扣30%的分数,决不含糊;考场上的纪律也十分严格;考完之后,要密封卷头,整个阅卷过程也是在严密的监控之下,要在大的房间里面集体进行,而且是年级之间交叉阅卷、流水阅卷,以确保考试成绩的准确。另外就是教学时间上公平。对各学科课时进行科学的分配,然后严格要求老师不拖堂、不提前上课、不得挤占自习,不得多留作业,教师以任何形式变相挤占自习、多占时间都要予以爆光,受到警告,以确保公平的享有时间。

各个科室的主任由于工作内容、任务、职责不同,所以不好竞争。衡水中学把各科室的各项职责任务赋于一定的分值,年初予以公布,年终根据完成进度和质量进行量化打分排队,从而实现了科室之间的公平竞争。

衡水中学校园的卫生状况给到过衡中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各个场馆、各个教室几乎是一尘不染感到惊讶。其实衡水中学的卫生管理也是运用了竞争管理的原则,把各个区域的卫生分别落实到五个科室去管理,如餐厅归膳食处,科技馆归教务处,办公楼归办公室,宿舍楼归政教处。然后由五个科室各抽一个人组成卫生联查小组,联查小组每周不定时联查二次,并进行量化打分,注明扣分原因和部位,明细打印入表,然后根据五个人打的平均分排出队来,在每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上进行公布。周周评比,周周排队,把评比变成了常规,把竞争变成了常规。久而久之,学校的卫生管理就进入了自动化的轨道。

总之,在衡水中学,公平竞争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凡是可以竞争的地方都给搭建一个公平的舞台。

(三)、公平竞争带来的影响

一个材料上说,衡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早晨起床后15分钟之内完成穿衣、收拾床铺、洗漱、整理内务,然后到操场列队出操。学校开始检查宿舍卫生和

930有时甚至痛苦流涕不能自已。每当讲过一课,梁先生常常大汗淋漓,极度兴奋。衡水中学要求教师学习梁启超,要带着激情走进课堂,以情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心理。为此,衡水中学提出四个敢于怀疑,即: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名家,敢于怀疑定论,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要求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一时的错误,勇敢地去欣赏学生的真知灼见,及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激情。

事实上,激情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当学生有了激情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会兴趣盎然,当学生有了激情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激情状态下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

2、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点燃激情

到过衡中校园的人都知道,作为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科技馆的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总理的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红光闪闪的大字。在衡水中学的校园宣传橱窗和场馆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条幅和警示牌。每天学生跑完早操,进教室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体起立,情绪激昂地颂读爱国诗篇,很多班级的课前一支歌也都是《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之类的爱国歌曲。

从1997年开始,校方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报告会、演讲会。每次活动都要经过认真的准备,报告演讲人或学生、或教师、或校领导、或社会名流,但都必须经校长办公会认真挑选。大礼堂报告会的场景布置、灯光音响都要经过精心设计,讲稿撰写要专人把关,要求角度新、信息量大。每次报告会下来学生热血沸腾,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不能自已。甚至有的到晚上还激动得很长时间睡不着觉。

有人不理解,说你这是不是天方夜谭?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进行这样的教育。你错了,现在的中学生太需要这样的教育了,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样的教育了。长期以来,“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教育刺激,对中学生来讲早已经麻木了。心理学上讲:“欲除烦恼先忘我。”当学生每天想的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的时候,必然会净化自己

2车,可是没有一个人上车)。当他们一跛一拐地列队返回学校时,高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们在校门口夹道欢迎,有的高年级同学还推开教学楼高层教室的窗户,为他们鼓掌欢呼。我们的小同学唱着班歌、校歌,挥动着军帽,就象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

到过衡水中学的人几乎都对衡水中学的课间操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严整的队列、昂扬的状态、激越的口号、感人的气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03年4月份,北京海淀的校长团来衡水中学参观。听说衡水中学大课间不上广播操而且跑操,非要亲眼看一看。于是,我陪着他们站在办公楼的台阶上看学生跑操。这时候,学生方阵一个个从他们面前跑步而过,队列严整,步伐有力,一个个精神抖擞,口号震天动地,此起彼伏,回荡在校园上空。看着看着,他们当中的几位忽然掉下了眼泪。我问,“怎么了?”“激动的。我们简直是在观看阅兵式啊,你们的学生太振奋了,太有气势了。你们学生的精神状态太棒了,有一股子压倒一切的气势,真让我们激动呀。我们北京城里找不到一所像你们这样的学校啊。”

有一次一位记者到学校采访,记下了很多东西。走的时候,要和我交换意见,我在办公室里接待了他。这位记者对我讲,“来到这里的几天,我始终被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所包围,被一种快节奏所包围着、感染着。你们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工作激情,你们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激情太感人了。这几天,让我感到,你们这里的人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建国初期,那战天斗地的火红的年代。不是有一部电视剧叫《激情燃烧的岁月》吗?我采访衡中的文章,就叫‘激情燃烧的校园’吧。”我说,“非常感谢你,我们距离激情燃烧的校园这样一个目标还差得很远,我们还要努力。”同时我对这位记者讲,我们现在的确是一个需要激情和必须养育激情的时代,因为没有激情就没有我们的教育事业啊!

第三篇: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启示

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启示

衡水是河北南部的一个欠发达的、年轻的地级市。衡水中学就是原衡水县办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只有30多万人口。2001年,衡水中学的高考主要标志性指标,在全河北省拔得头筹,开始位居第一,2001年之后,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有三、四十名。自2002年下半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大批地涌入衡水中学参观考察,被一些民间机构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中学”。

为什么衡水中学能创造“一个教育的神话”?

一、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

1、学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的领地。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单元,她和工厂、农村这些社会单元不一样,她的功能是育人,因此,学校应该是一块净土,应该是一块精神的领地、圣洁的殿堂。在这里面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职员,都应该思想纯、境界高,有理想,有追求,都应该抖掉身上的俗气,脱离开低级趣味。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否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2、办好一所学校,必须优化内部小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学校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要想有一个大的发展,都必须首先纯洁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提升整个干部教师队伍的精神境界,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使每一位老师都奋发向上,一门心思干事业。只有在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推动、互相竞争、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才能形成千帆竞发的态势。学校的环境氛围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进步,直接影响学校的工作效能和教育质量。

3、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养育全体教职工的精神追求。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老人家始终相信,精神会变物质,而且他认为,精神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中国革命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就会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整个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工作。

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而奉献的事业要求从事这项事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异乎常人的精神追求。因此,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让全校的教职员工向往高尚的东西,就必须净化全校教职员工的心灵,就必须养育广大干部、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使每一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4、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也是升学率。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的一句话:“教师除了丰富的学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他要有正直刚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力量。没有好的品质、觉悟、作风,是不能保证教育效果的。”事实上,每天教师一走上讲台,都会立刻处在学生眼光的交叉火力点之下,你这个教师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你这个教师是不是称职,有没有水平,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责任还是兴趣,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热爱自己的事业,责任感强,他就佩服你、崇拜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他就愿意学,从而产生很强的教育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老师这种人格的魅力、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本身就是教育质量,本身就是升学率。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品、情操是处在教学过程最前沿的,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最本质的恐怕还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一个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人格即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也能对教师教书的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途径渗透、融会到教学活动中,制约着教育的质量和品位。

5、建设精神特区,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学生身上,还保留着很多的童真、还保留很多原始的自然情感:比如怜悯、同情,天真无邪,愤世嫉俗,善良诚实的一面,非功利的一面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原生命形态里的美好品质,都是出于生物人的一种本能,很多还没有受到污染。而这些东西在我们很多成年人身上已经很淡了,在这一点上,成年人应该向孩子学习。孩子们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现在已经是稀有资源了,弥足珍贵啊!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里工作的每一个人,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还是工人,还是职员,思想境界要高,要有事业心,正直,向上,向善,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们这些稀有的资源、美好的品质保护下来。

事实上,现在许多中学生心境不好,他们时常感到孤独、苦闷、压抑、烦躁,对社会看不惯,对周围的一切看不惯,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灰色调,好像这个世界都是错的,只有他自己是对的,你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在哪些地方伤害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心中的灰色到底是来自什么地方?你也根本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去割腕、跳楼?即使是那些在表面上看来很安分的孩子,只要你一翻开他们的日记本,肯定也会大吃一惊。

中学生怎么是这个样子?我们很多成年人不懂。实际上,孩子们有着天真、纯洁的品质,他们对人生、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美好的憧憬。每个孩子都跳动着一颗正直的、善良的心,都向往高尚的生活。但是他们毕竟涉世未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腐败污浊的风气,他们充满了困惑和疑问,这人都怎么了?怎么都成这个样子呢?自己无法理解,又找不到答案。于是对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就会产生一些奇怪的看法,理解不了,解脱不了,所以压抑、苦闷、烦躁。“太没意思了”,“不想活下去了”。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应该了解这些情况,把学生从这种状态里解脱出来。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心境呢?只有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让他们看到身边的人都是高尚的人、品行高洁的人,才能改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6、建设精神特区要达到的四个初级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为师生着想,对未来负责。必须做到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严以律己,埋头苦干,胸怀坦荡、五湖四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拒绝利的诱惑,让教职工远离铜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先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然后才是参与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前面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自然就会追求后面的一种需要。奖金这种东西最多只是满足教师的较低层次的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而这些低层次的需要对于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的优质高中校的老师来讲,已基本满足了。之后,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要靠的应是精神奖励,如赏识、肯定、荣誉、事业等等。因此在创建精神特区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工作上做出成绩的老师主要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而物质上的奖励尽量淡化,不在奖金上做文章。久而久之,老师就不再关注奖金,而是一门心思搞业务了。

拒绝庸俗,抖掉身上的俗气。学校规定,学校领导之间、校领导和一般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一般情况下,都不得相互请客吃酒,不搞拉拉扯扯。所有教职员工都不许搓麻打牌。远离庸俗之风,追求高尚生活。

让教师远离社会不正之风,坚守道德底线。第一、不准教师集体接受家长宴请(三人一起即为集体吃请),一经发现,必定要有个说法。第二、不准利用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讨好权势家长,以教谋私,在学生座位安排、课堂提问等方面,对强势家庭的孩子做出倾斜,学校是不允许的。第三、不准接受学生的贺礼,以防师生关系变味(新年、教师节,学生送点礼物,不允许。第四、不准接受家长贵重物品的馈赠,因为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形象。

净化校内人际关系。提倡“同事之交淡如水”,努力使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人际关系简单化、纯洁化。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摆脱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困扰,才能在业务上专心,工作上用心,事业上尽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大力培育教师的教育情怀。持续不断地向老师们介绍一些教育人物的生平和感人事迹。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终其一生不求功名利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通过这些感人事迹,去影响学校的广大教师,培育他们的教育情怀。让他们在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时期,守住心灵的宁静,抵御外界的诱惑,一门心思做好本职工作。

在全校上下大力提倡的四种精神:奉献的精神,进取的精神,求实的精神,创新的精神。要求教师做到:忠诚、奉献,正直、向上,事业为先,爱生如子。强调树立四种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团队意识、标杆意识。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

二、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 1、1995年,1996年,衡水中学取得的成绩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得来的,大题量、满堂灌,拼学生、拼老师,干了很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甚至是体罚学生,棍棒教育的影子随处可见,总之是通过压抑学生、束缚学生、逼迫学生的办法去追求升学率,以致造成很多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这种教学方式的低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这个问题我都讲过四、五遍了,你还是记不住”,就是最好的说明,因为他已经厌学了,失去了兴趣,知识信号已经输不进去了。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同在于:应试教育是“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使学生处于被束缚、被压抑的状态。而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就是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被束缚、被压抑、被禁锢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生动活泼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

有人说应试教育是“时间加汗水”,错了,时间加汗水怎么能等于应试教育呢?时间加汗水等于勤奋。虽然我们反对用“时间加汗水”的办法来提高升学率,但是“时间加汗水”绝不等于应试教育。科学家要搞一项发明创造,没有时间和汗水行吗?我们各行各业要赶超世界水平,没有时间和汗水的付出也是不行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说过: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嘛!时间加汗水是应试教育的表象,不是本质。马克思讲,如果现象和本质完全一致的话,那么哲学就成为多余的了。应试教育的坏根,在于它对学生的压抑、对学生的控制、对学生的束缚,其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强行灌输,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外加棍棒式教育。其结果,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生态,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摧残了学生的创造力,摧残了学生探索的心。问题出在这里。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勤奋努力。

2、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完成四大任务:

一、学生知识的学习,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三、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四、学生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在一个学校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在课堂教学。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3、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不矛盾。素质教育搞好了,不仅不会影响升学率,反而会大幅度的提升升学率。虽然当前高考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难以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即使是采取加重学生负担、强行灌输、加大考试密度等应试教育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应试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提高升学率。但是上述这些做法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迫之上的,学生处于被动、屈从的地位,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切地讲,应试教育这一套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靠应试教育提高升学率是极其有限的,它只能把升学率提高到一个有限的高度,再提高上不去了,那么后边的任务要靠素质教育去完成,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

4、马克思主义靠灌输,工人运动不可能自发的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靠有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从外部灌输进去啊。同样,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不可能自然地生长于教师的头脑之中,也必须靠灌输。为了改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衡水中学专门制订了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每学完一章就考一章,考核不及格的大会点名,还得补考。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首先肯定,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里头也有许多闪光的智慧,比如说: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庄子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颜元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还有《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知”的论述等等。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文化之中,这些声音很微弱,常常被淹没。相反,强行灌输、棍棒教育、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则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旋律。这些东西,是长期以来封建专制主义在教育上的一个反映。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在思想上依附于老师,唯师是从,唯书是从,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同时学生在人身上还要依附于老师,你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在老师面前学生俨然就是个奴才。老师把学生的大脑禁锢了,把学生的独立性剥夺了。蔡元培在上个世纪早期写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这篇文章中,就讲了中国传统教育中有大量坏的东西。

5、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衡水中学明确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明确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落实“五个要让”,优化十个环节。所谓“三个转变”,①就是把原来强行灌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启发诱导(这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②把教师单向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这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能、德并重(这是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落实“五个要让”非常直白,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学校提出推进课改的“三全”要求,全员发动,全面推进,全力以赴。目的就是一个,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为推进改革学校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首先是率先成立教科处,由一名副校长兼任主任,专门推进教学改革,对全校的教学改革负责,它要培训教学改革的尖刀班。其次是“逼上梁山”。比如说,听评课,教科处每周都要安排一定量的听评课,而且我们对评课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①、所有听参加听课的人都必须参加评课,所有参加评课的人都必须发言。②、所有发言评课者,都必须先给授课老师提三条缺点,再讲一条优点。③、要求所有评课的人,只要前面的人讲过的缺点也好,优点也好,后边的人就不要再讲了,必须有新东西,讲新的三条缺点和一条优点。这三条要求促使老师们踊跃发言,简直是争先恐后,谁落在后边谁就被动了。三是“唤起民众”。召开学生大会,到学生中去,宣传教学改革的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把改革的方案告诉学生,让学生们知道改革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也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比如,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各个科任老师打分,把他们落实学校提出的“三个转变”、“五个要让”的情况排出队来,送教务处等等。通过这样一些非常的措施,造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群众压力,逼迫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6、引入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借钟馗打鬼

为了进一步巩固阵地,扩大战果,学校认为有必要借助外力、借助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进一步驱赶教师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的教学观念。1999年,学校把“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引入了校园。这一理论是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积几十年的心血而创立的,其主要精神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主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七动”即动手做、动耳听、动嘴说、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动情读。总之,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究,全身心投入。张熊飞教学思想把钱梦龙的三为主的教学思想(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为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张熊飞教授进一步提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实现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引入校园后,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使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气氛热烈,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7、倡教育民主新风,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明确要求:在作业和自习领域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成为当时校园的一句流行语。为落实上述的指导思想学校提出了三条措施:

①削减学科授课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②放开自习,实行自习双轨制。不再把自习分配到学科老师名下,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自由支配自习的权利。

③实行作业限时制和作业自助制,改变过去整齐划

一、强制完成的霸王餐式的作业形式,实行老师精心制作、学生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式的作业形式。对于“自助餐”作业形式,要求教师做到:精心加工,精心制作,不断花样翻新;还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科技发展前沿;老师不能强买强卖。要求学生做到:自主选择,各取所需;尽其所能,独立完成。这样做得好处是把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学会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做题速度的做法。

2001年,衡水中学重点大学上线人数达到了678人。在招生范围只有38万人口的情况下,衡水中学的升学成绩却超过了招生范围100多万人口、甚至几百万人口的省内老牌的重点中学。

由此可见:①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②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解放学生。③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④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而不是一两种具体的做法。

三、公平也是教育力

1、这句话是借用了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翻造的。或者讲得更直接一些:公平也是升学率。

简单的说,公平可以优化教师的情绪状态,可以引发竞争,从而会极大地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学校教育内部的教育公平是终端的教育公平,在某些意义上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一个学校办学品位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养育也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公平往往是和民主、公正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校内部没有一个公平的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工作学习状态,而且将会影响学校育人的质量。在学校里,每一个教师都希望领导能够公平的处理问题,一碗水端平,如果教师感觉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公平的,他就会有公平感,有了公平感,也就有了安全感,那末,他就会踏下心来工作。所以,公平也是教育力,公平也是升学率。有了公平,就会心齐气顺、政通人和,有了公平,就会积极向上,热情高涨。

同时,公平还会引发竞争。争强好胜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不怎么关注,但非常关注人本身。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就是要争高下,决雌雄,就是“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学校里,老师也一样,他们特别关注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特别关注自己在教师群体中的位置,只要有一个公平的平台,他自然就会有一种赶超别人的欲望,只要有一个公平的环境,他们就会你追我赶,根本不用领导去管。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只要搭建起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让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去尽情地表演发挥,一显身手,自己在旁边公正裁判,就能够激发起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调动起极大的工作积极性。

2、教育公平首先体现在用人上。用人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提拔干部唯才是举,公开岗位,平等竞争,群众评议,择优聘任,任人唯贤。用好一个人,带动一大片。

其次体现在政策的制订上。学校每一次出台大的政策,都要经过民主讨论,长时间反复酝酿,充分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利益,力求公平公正。

创造公平的环境还体现在评模选优、评定职称等问题上。学校领导坚持做到公开指标,群众评议,公开打分,当场排队。决不暗箱操作,决不感情用事,决不照顾关系。

创造公平的育人环境还体现在学生管理上。班主任在座位调整、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等问题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家庭背景怎样、知识基础如何、也不论长相好看难看,让小草和鲜花都享有同样的阳光,让学生在平等、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衡水中学的另一个管理理念是:决不强迫任何一个教职工干他不愿干的工作。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要解放老师。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决不采用控制人身,限制自由等带有封建时代烙印的老办法。从1999年开始,衡水中学实行志愿填报竞争上岗。每年暑假前,学校要公布下一个学年的岗位设置聘任方案,然后由教师根据方案的要求,填报1到n个岗位志愿,公平竞争,最后由科室主任和年级主任根据教师填报工作志愿,分批次择优聘任。其中有一条,就是在聘任一个人的时候,决不聘他没有选择填报的岗位。这样,就把原来强调的个人服从组织安排,变成了组织安排服从个人志愿,这样,就使每一个教职工能够在一种公平、宽松的环境些自由的选择自己所愿意从事的工作岗位。

4、竞争管理上的优化设计

为了便于师生之间的竞争,学校在管理的很多环节上进行了优化设计:比如,新生入学,按均衡的原则进行微机编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随机抽班上任,不论是领导干部的子女还是教师子女一律不允许选班就读,以免造成班与班之间、生源人数和生源质量上的不平衡。再有,在平行班任课教师的配置方面,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教学风格,努力做到均衡搭配、优化组合,以利于竞争。如甲班教数学的是个年轻女教师,那么乙班也配个年轻的女教师。还有,从2001年开始,衡水中学开始尝试将一个年级的20个教学班分甲乙两部,每部10个班。在师资、生源均衡的情况下,让他们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展开竞争。

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工作考核的公平。严密的组织每一个考试,平时组考的严格程度,绝不亚于高考。比如,考前对试题的来源、内容是绝对保密的;发卷以后,正式答卷铃响之前答卷的学生,要扣30%的分数,决不含糊;考场上的纪律也十分严格;考完之后,要密封卷头,整个阅卷过程也是在严密的监控之下,要在大的房间里面集体进行,而且是年级之间交叉阅卷、流水阅卷,以确保考试成绩的准确。另外就是教学时间上公平。对各学科课时进行科学的分配,然后严格要求老师不拖堂、不提前上课、不得挤占自习,不得多留作业,教师以任何形式变相挤占自习、多占时间都要予以爆光,受到警告,以确保公平的享有时间。

总之,在衡水中学,公平竞争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凡是可以竞争的地方都给搭建一个公平的舞台。

5、一个材料上说,衡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早晨起床后15分钟之内完成穿衣、收拾床铺、洗漱、整理内务,然后到操场列队出操。学校开始检查宿舍卫生和早操情况。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包含了七个争。争起床速度(不许提前)、争宿舍卫生质量、争列队早晚、争队列整齐、争步伐矫健、争口号嘹亮、争精神状态。在这里既有速度的竞争,也有质量的竞争。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竞争之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早操完了之后,又是一系列的竞争。同学们跑着进教室,先是争每日一歌,然后争提前进入自习状态,自习开始之后,又争学习效率。学生和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凡是学校提倡的,事事、处处、时时充满竞争,今天你超我,明天我超你。真实地讲,衡水中学的师生每天都生活在竞争之中,每天都是步履匆匆、紧紧张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快节奏、高效率。但由于衡水中学各方面的竞争是公平的、和谐的,所以大家每天感受到的不是竞争的压力,他们每天体验到的是竞争的亢奋和公平的享受,所以工作积极性极为高涨。

公平竞争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还表现在干群关系的融洽。对教师来讲,由“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努力工作变成了一种自发的行为。对领导干部来讲,角色变了,由“督战员”变成了“裁判员”“服务员”,原来费力不讨好,背后挨人骂。现在只要袖手旁观、公正地举牌就可以了。

总之,公平竞争优化了师生的精神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人的潜力近乎无限,潜力的迸发靠竞争,竞争产生靠公平。有了公平的竞争,就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让校园激情燃烧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人们,激情是一种昂扬的、积极的心态,激情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情可以激发灵感,调动身心的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情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张力。

中学生正处在烂漫的花季,风华正茂,在他们的生活里本应该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幻想,充满着激情。然而,现在多数中学生,长期处在升学考试的恶性竞争之中,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很多中学生孤独、压抑、焦虑、烦躁、自卑,缺乏自信,怀疑一切,愤世厌学,个别学生甚至还有自杀倾向。这些不良的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消除,不但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

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要建设名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改善学生的心态,必须养育学生的激情,要让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充满激情,要打造一支富于激情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大批富于激情的学子,要创建一种激情文化。要为学校的教育注入生命的激情,要让校园生活激扬飞越。

1、通过课堂教学养育激情

建设激情校园,从招聘教师开始。激情对一个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从1999年开始,衡水中学到人才市场招聘大学生,从面试、试讲到考察,我都全程参与,亲自把守“入口关”。首先要看应聘者有没有激情,如果没有激情素质,其他条件再好也不要。对一个教师来讲,激情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创建激情文化,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衡水中学提出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并把师生激情互动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要求。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叫梁启超,曾在北京大学教书,梁启超先生上课,讲到精彩之处,往往顿足捶胸,狂笑、叹息,有时甚至痛苦流涕不能自已。每当讲过一课,梁先生常常大汗淋漓,极度兴奋。衡水中学要求教师学习梁启超,要带着激情走进课堂,以情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心理。为此,衡水中学提出四个敢于怀疑,即: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名家,敢于怀疑定论,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要求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一时的错误,勇敢地去欣赏学生的真知灼见,及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激情。

事实上,激情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当学生有了激情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会兴趣盎然,当学生有了激情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激情状态下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

2、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点燃激情

在衡水中学的校园宣传橱窗和场馆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条幅和警示牌。每天学生跑完早操,进教室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体起立,情绪激昂地颂读爱国诗篇,很多班级的课前一支歌也都是《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之类的爱国歌曲。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报告会、演讲会。每次活动都要经过认真的准备,报告演讲人或学生、或教师、或校领导、或社会名流,但都必须经校长办公会认真挑选。大礼堂报告会的场景布置、灯光音响都要经过精心设计,讲稿撰写要专人把关,要求角度新、信息量大。每次报告会下来学生热血沸腾,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不能自已。

心理学上讲:“欲除烦恼先忘我。”当学生每天想的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的时候,必然会净化自己的心灵,必然会淡化对身边琐事的烦恼,而把主要精力聚焦于学习,而且,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很自然的会把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比爱国的情怀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当中学生为了理想而学,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学,有了强烈责任感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是强烈的、持久的。

3、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组织集体活动调动激情

马克思讲,“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马克思选集第一卷第82页)”。

衡水中学这些年坚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因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感觉到:一个学生如果离开了班集体,学习毅力就会减退,学习效率就会降低;一个学生离开了班集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怯懦、退缩。而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的时候,就会立马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激情。

从1997年开始,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后,学校都要组织他们进行远足活动。徒步急行80华里。组织这样的活动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能吃苦、有毅力,但是,更主要地考虑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永不服输,永不言败,靠集体的力量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调动起一种生命的激情。

为了准备这项活动,少不了战前动员。讲清目的、意义、要求,学生们象过节日一样,头一天晚上就兴奋得睡不着觉了。第二天清晨在红旗引领下,他们精神抖擞地上路了。10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三华里,人人打着背包,背负5公斤的食物和水,军容严整,歌声嘹亮,口号震天,宣传车的喇叭里喊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开始的时候,同学们轻松欢快,有说有笑。后来便双腿灌铅,小同学们互相激励着,互相推动着,甚至是互相搀扶着,依靠集体的力量,不顾双腿酸痛,脚上起泡,咬着牙走完全程(后边有救护车,走不动的可以上车,可是没有一个人上车)。当他们一跛一拐地列队返回学校时,高年级的同学和老师们在校门口夹道欢迎,有的高年级同学还推开教学楼高层教室的窗户,为他们鼓掌欢呼。我们的小同学唱着班歌、校歌,挥动着军帽,就象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

到过衡水中学的人几乎都对衡水中学的课间操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严整的队列、昂扬的状态、激越的口号、感人的气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一位记者到学校采访,记下了很多东西。这位记者说,“来到这里的几天,我始终被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所包围,被一种快节奏所包围着、感染着。你们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工作激情,你们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激情太感人了。这几天,让我感到,你们这里的人们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建国初期,那战天斗地的火红的年代。不是有一部电视剧叫《激情燃烧的岁月》吗?我采访衡中的文章,就叫‘激情燃烧的校园’吧。”

我们现在的确是一个需要激情和必须养育激情的时代,因为没有激情就没有我们的教育事业啊!

第四篇:学习衡水中学之心得体会

衡水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新泰一中北校 尹燕涛

通过两天的到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的学习,以及最近几天对带回来的资料、相片和跑操视频的学习,我感触很深,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的管理水平,他们神话般的升学率,令我们惊叹不已。这次学习给我洗了一次脑,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就本次学习我谈几点感想,我把我学习到的衡水中学的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做一总结。

本次学习,我自费购买了三个年级共计30次衡水中学的系列班会材料,其中有PPT也有视频,内容很好很实,同时我也发现衡水中学的班主任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是一群充满热情与激情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一群颇具创新能力的敬业精神很强的育人骨干。衡水中学的班级德育工作比较注意方法,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做到了给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

一、特别重视班会活动

衡水中学把班会活动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从我带回来的一本《衡水中学班会设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班会每一个礼拜一次,是硬性规定。班会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班会课成为学生表达心声,彼此交流学习的最佳平台。他们的班会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1 启迪性、总结性、鼓舞性都十分强,这几天我一直处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

二、特有创新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校园处处渗透着德育教育。“十佳班长”、“十佳舍长”、“学习之星”的评选,考入北大、清华学生及省、市文理状元的照片和留言,“天道酬勤”等标语无不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他们的班级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想,首先是他们班主任们的育人思想正确,做到了以人为本,想学生之所想,一切为了学生。班主任结合自己的治班管班经验,畅所欲言。我感受最深的不是他们的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一是他们的年青,二是他们读过很多书,尤其是教育理论。他们十分恰当的引经据典,使我大开眼界。我想,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读书,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没有厚实的理论基础,你说服不了学生,你更引导不了学生,你要引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你更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当然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你就不可能有创新。老师是更需要读书的一个职业。班主任都能用赏识来引领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衡水中学似乎有硬性要求,每周一次小活动,一月一次大活动。比如,每周有评比,评比进步最快的学生,评比最勤奋的学生,评比 2 作业质量最高的学生,评比最佳值周生,评比内务最好的寝室,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他,督促他。赏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爱的教育。我在衡水中学观看了《青春的模样》微视频,就是关于赏识教育的,我也买了一部分衡水的学科教学的视频资料,回来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后来慢慢地不再兴奋,也不太在意了。、赏识教育关键还不是会不会赏识的问题,还是能不能把这种教育激励理念持之以恒地贯穿在我们整个的教育教学生涯之中的问题。学生今天有好表现你表扬了他,明天表现不好了你恨铁不成钢痛骂他,那样的话赏识似乎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

三、率先垂范,把自己作为榜样来引领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是教书能手,也是育人模范,他们的敬业乐业使他们在业务上迅速成熟起来,俗话说艺高胆大,班主任如果在业务上过不了硬,被学生抬杠子,绝对不会有威信,敬业乐业在人格上也会感染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付出了多少他们也是很清楚的。衡水中学的班主任都是教学骨干,有的是特级教师,有的是得过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老师,有的是学校领导,教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都是校长助理,他们就一直当班主任。3 好钢用在刀口上,班主任队伍素质高是他们德育工作做得好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率先垂范表现在哪里?从他们的报告中我了解到。

(一)他们注意形象,从生活上的穿戴到教育教学的细节,他们都特别注意树立形象。

(二)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中班主任绝对不缺席,远足80华里坚持与学生步行到底,5点半准时起床与学生一同跑操,晚上10点半就寝;带领学生参加成人仪式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班主任。

四、注意交流,把爱播撒在每一个细节上。

先有父母心,再作教书人;细节关爱见真情。衡水中学的班主任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把心交给学生,用爱心浇灌爱心,用灵魂开启灵魂。他们通过给学生些生日贺卡或重要节日贺卡来与学生交流,通过书信交流,通过周记评语交流。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老师与学生贴近了,成为朋友,成为倾吐心声的知音。以前我自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对学生一视同仁,向长辈一样去关心学生,激情教育也是我在这次学习中感受颇深的。没有激情就没有活力,如何激发学生激情,如何保持激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做法。足以说明衡水中学管理细致、全面、从细、从严,从而才会有上述管理的良好效果。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认真只能把任务完成,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五篇:142.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

刍议中职教学质量管理之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职教学质量观出发,联系阐述如何建构和谐教学体系,从而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去实现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中职要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开拓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根据优势富集效应的发展理论,走校企合作双赢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中职教学质量观和谐教学优势富集效应

中等职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线劳动者,其质量的根本体现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业能力。中等职校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的一些感悟,愿与同行共同探讨。(中等职校以下简称中职)

一、树立科学的中职教学质量观,以特色促发展。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普通中学有较大的不同,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整体性原则,中职不能单从少数人或某一部分人来衡量教学质量,而是应从中职生的整体来评价。当前从苏南地区来看,中职生主要分成三个层次:高等教育预科班、五年制高职、职业中专。高等教育预科班满足中职生圆大学梦的需求,且在新形势下有着越来越深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说是中职的形象工程;五年制高职可使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来获得大专学历,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职业中专培养中职生从事企业生产劳动的基本能力。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预科班应该有,这种模式对中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很关键,在中职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而五年制高职从目前来看是不尽人意的,通过这种模式获得的大专学历是有“水份”的,因为它与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学习,并获得大专学历相比,整体素质显然低不少,这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而且这种模式正造成中职教学质量的下降;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真正体现了中职教学的特色,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而服务于社会,为中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职教学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方式,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

1应,也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但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观潜伏着许多危机。现在许多媒体都争相报道的一种现象:国内企业出年薪几十万都很难招聘到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型人才的比例还不到3.5%,而博士却不再象以前那样受青睐,甚至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发展很不协调,具体归因还是中职教学质量上的问题。社会和企业中职教学质量的标准在于中职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具备从事企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技能。在信息化社会的大前提下,评价中职教学质量的标准还要看中职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职业中专生源素质较低,要想将他们培养成高级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成功率很低。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一线技术含量不高的生产劳动。笔者认为,职业中专教学质量才是中职教学的根本特色和基石。现在的中职教学质量观应该改革,不能总是将素质相对低的学生集中于职业中专,应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及学校实际,逐步缩减高等教育预科班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弱化“文化过硬、技能过关”的教学理念,强化“文化过关、专业过硬” 的教学理念。一般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太低,发展的潜力也就很小。所以,中职在招生时将中考成绩较低甚至很低的学生放在职业中专,社会也这样认为合理,表面看来是顺理成章,实质上这使职业教育越来越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不符合教学质量发展性的原则,也是社会的偏见。要想中职教学保持特色,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制与引导相结合,招生时应引导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职业中专学习;职业中专可分为提高班和基础班,提高班应掌握比基础班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他们在毕业时应获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因此,树立职业中专“文化和技能双过硬”的教学理念,中职教学质量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才会越来越有特色,并且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确立“人人都能成才”、“不容有失”的中职教学思维方式。

中职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把全体学生造就成社会有用之才,而不能出“次品”,更不能出“危险品”。当前,从中职招生情况来看,由于中职生整体素质不理想,再加之职业中专学生数量逐渐减少,这样就等于默认:职业中专出“次品”,甚至出“危险品”。长此以往,中职教学就不可能有特色,就不可能被社会认可,不可能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在新一轮竞争中将会被淘汰。

中职应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坚信“人人都能成才”,人的能力有强有弱,只要对自己定位准确,在各行各业上都能取得成功。中职的教学质量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不容有失”的教育与教学思想,尽可能避免犯错误和教学的失败,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坚决屏弃“事后诸葛亮”的思维方式,应以预防、服务为主的思维方式指导自己的工作。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可效仿企业及商家的管理模式,并从顾客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和过程。根据中职的特点,这些顾客包括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社区)、劳动力市场、企业、商家等,其中学生和家长是最重要的顾客,是中职生存的物质基础,企业是中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基础。

三、建构“和谐教学”体系,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教学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可借鉴当前企业比较流行的适合中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有五个要素、三个基础,如下图所示。

每位学生、每个班级、每所学校和教师都会有愿景,如果有了共同的美好愿景,团体就会形成凝集力,为实现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拼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概括中职的愿景,将会对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起到基础作用。例如:“爱国爱校、协力开拓、乐业勤学、求实创新”,“教你创业功、指你就业路、圆你大学梦”,“团结、务实、文明、创新”等都是对中职愿景美好的写照。

中职实现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现在中职生普遍厌学,这固然有基础的原因,但其实这和我国的教育现状、教育的大环境的影响有较大关系,“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描绘出学习的无比苦涩,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工作和学习,教师和学生疲于奔命,教学的效果还会有多好?笔者认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应受“快乐足球”理念的启示,建构快乐、和谐的教学体系,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注重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体现中职的技能特色,激励师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中职开展的技能竞赛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就是很好的管理方式,对于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是质量不能仅以最终的考试来定,而应过程与结果并重,尤其应重视过程。各种管理的手段都是为了师生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让师生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快乐、和谐教学的境界,这也正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

笔者注意到,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思考的大都是如何让中职各团体简单而快捷地工作,追求高效率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却很少思考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学理念日渐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今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迫切要求中职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学校的各团体应及时学习大量的先进新技术。那么,如何让中职教学过程管理变得更有实效呢?作为教学质量管理者,可以省去大量烦琐的对于教学工作的检查,尽量节省时间开展实质性的调查研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于工作三年内的教师,应指导他们在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组织和总结课堂教学、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习、考试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阶段性目标,让他们在这些环节上精雕细刻,但又发扬各自的特色。而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过程管理的视角应放在他们在一个阶段或一学年里取得了哪些教学质量成果。学校可成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小组,由学校领导和经验丰富且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组成。主要围绕听课评估和技能训练成果来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以此形成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当然,这种考核与评估应最大程度体现出公平性。

要保持教学质量管理考核的公平性,必须注意教学质量管理的三个基础(简称3C):学校文化、承诺和沟通。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要取得成功,考核与

评估小组作为领导机构,绝不能依靠压制手段,即权力影响力,应该用行动保障教师的公平竞争,激励他们为学校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工作。中职质量管理者应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依靠挑战性目标的动力来赢得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中职创建各类重点专业和国家级重点中职,只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并且是合理的就可以去行动。中职质量管理者要善于激励教师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承诺,可以积极推行“岗位竞聘”,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质量评价改革步伐要稳健,逐步取代“岗位选聘”。沟通的目的是凝集学校教师的力量,避免谣言和相互猜测。作为教学质量管理层,可尝试下列做法:每周主持十分钟左右的教学质量管理会议,参与对象是教研组长;会上通报本周做了什么,效果如何,并做出恰当的评价;研究并布置下周做什么。而且教研组长还可效仿,利用教研活动进一步小结本周工作及布置下周任务。

四、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

在建构“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中职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支持。既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由要合理利用职业教育、教学的各种设施和工具,对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充分进行整合,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例如:在教学中积极推行洋思初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启东中学的“四精四必”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也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提供了管理创新的范例。家长、社会是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重要外部因素。作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应“高屋建瓴”,走出学校的“围城”。例如: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举行职校生社会公益劳动,多回报社会,让社会体会到职业教育的成果,中职师生到社区去服务,既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又加强了学校和社区的互动。通过向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从技术层面支持他们,这样既为中职赢得了社会声誉,也能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着眼未来,开拓创新,走校企合作双赢之路。

近年来,中职经历了优质资源整合的发展阶段,既重规模更重质量的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了下来,创建成了省重点中职、国家级重点中职,但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中职如何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如何突破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中职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不被淘汰,关键在于特色,要有特色,根本还在于是否能更新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着眼未来,开拓创新。《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提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根据优势富集效应的发展理论,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应善于发掘学校的潜力,合理宣传自身的特色,集中学校的优势资源,与相应的优势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甚至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的某些管理模式,从而为学校形成起点超越的发展优势。这里值得说明一下,所谓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笔者理解:在“适者生存”的基础上的“先者生存” 可成为中职新一轮发展的新理念。例如:某市一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是一所拥有几百名学生,教学设施简陋的学校,由于培养出了几名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随之各种荣誉、资金、设施、技术条件、政策环境等开始汹涌富集。巨大的优势使得该校在市里的近十所中职里脱颖而出,尤其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并且宣传合理到位,加上高层领导的不断视察,赢得了市政府的重点支持,与之合作的企业数不胜数,使之迅速成为了该市职业教育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是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该校的成功折射出发展的普遍规律——领先者成功,所以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者在新形势下应开拓创新,找到学校和企业的最佳结合点,与企业共享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走校企合作双赢之路。

总而言之,中职只有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使自己赢在起点上;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开拓创新,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在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从容迎接各种挑战,把握发展机遇,使自身教学资源整合不断优化,走有特色有内涵的发展道路,才能使自己在新一轮竞争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新的跨越。

下载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衡水中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衡水中学 英语高考练习策略

    高考英语后期复习备考策略 衡水中学 杜娟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的任务是,针对高考试题类型进行专项训练,重在方法指导,系统归纳题目类型特点,优化提升解题得分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获......

    衡水中学教学模式探讨

    衡水中学教学模式探讨:浅议南方周末《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摘要:10月10日南方周末刊登了《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超级高考工厂》一文,对衡水中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朱 台 完 小 2012年2月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是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见证,更是我......

    河北衡水中学 教学常规

    河北衡水中学 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对教师遵照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学的原则性指导意见。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措施5则范文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是教师成长、学生成材、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见证,更是高安小学每一位教师辛勤工作的历史使命。为了切......

    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策略探究

    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策略探究摘要: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能力低下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找出作文教学中的一些......

    学习衡水中学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衡水中学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衡水中学的名字我们很熟悉,但衡水中学办学理念我们却不知,通过李局外出学习领会衡水中学的教学经验,今天深深地被衡水中学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教......

    河北衡水中学学习心得体会教学

    英语中双重否定句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能够起到一般否定句和肯定句所不具备的表达功能。双重否定句通常只被理解为是肯定语气,而忽略了另外两个功能,即强调否定和委婉否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