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时间:2019-05-13 04:0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第一篇: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论 梵 高 的 艺 术 及 其 启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1梵高生平简介

通过美术鉴赏课堂以及课下的学习,我对梵高本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不仅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而且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他的精神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种种原因为他后来罹病和悲剧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通过课堂上视频的学习,我了解到梵高的早期曾投身于艺术品商人的工作。后来又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随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梵高是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也就是说直到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他的作品,如《夜晚的咖啡馆》、《向日葵》、《星夜》与《罗纳河上的星夜》等,现已挤身于 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割耳事件:1888年2月,梵高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租赁房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 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

被割掉。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但此一论点争议性颇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解释。

梵高自杀:1889年5月,梵高住进圣雷米的精神医院。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南部村庄瓦兹河畔欧韦,接受Paul Gachet医生的医治。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时用手枪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死前说了一句话:“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即 “悲伤会永远不会终结”。

2.艺术作品简介

1)《夜晚的咖啡馆》: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向日葵》: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向日葵》这是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梵高在1888年夏末开始工作,并持续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罗·高更装饰其卧室。这个系列呈现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谢各阶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新近上市的颜料令新的色调变得可能—黄色系列 的表现力得到突破。在给其弟弟费奥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

3)《星夜》:是梵高于1889年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被广泛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

4)《罗纳河上的星夜》:是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显示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该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人造的灯光(当时新建的)在罗纳河里的倒影吸引人们的眼球,有种视觉效果。通过暖色的光线强弱和间隔的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

罗纳河畔的星夜这幅油画含有星夜中没有的特征--人类。在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一对夫妇沿着河边散步。这把我们的视线从天空降到地面,具有自然感。尽管这幅画没有像星夜那么出名, 但它仍带给我们快乐和生命力。当它与星夜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梵高蒙太奇的星夜作品系列。

3.梵高对我的启示

时间已飞快地转过了1个多世纪。梵高活着时贫困潦倒,被人当做疯子般对待,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想到,在他死后100多年间,他的画竟变成稀世珍宝,千金难求!他曾居住过的阿尔,也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他笔下的咖啡座,也成了去阿尔的人必去的景点之一。可见现代人对他的评价不言而喻。

通过美术鉴赏课程了解梵高以后,我更信服天才的命运,那些名画带给我精神上的震撼。原先,梵高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书面名字,可是现在就感觉像一个很亲近的人,你看着他在遥远的时空经历生活所赋予的一切磨难,感觉像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人。

梵高之所以能去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很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具有高度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使梵高没有受到任何画家对他的影响,能够以区别他人的方式接近生活、以完全个性化的内心感受去认识生活,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现生活。这体现出梵高自始至终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技巧的提高上,而是要充分表达情感和意志;没有把目标放在画匠的标准上,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梵高的艺术创造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就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其次,梵高的弟弟对他无私的爱。梵高能创造稀世珍宝,而那数百幅油画得以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数十年,一百多年依然还鲜亮如新,这得感谢梵高的弟弟,是提奥成全了梵高的天才,今天的人们能看到那用青春的生命和幸福换来的每幅画,西方绘画中一种独特的风格得以发展,都得感谢同样不幸的提奥,不管他是否仅仅出发于兄弟之情。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在梵高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是提奥给予他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就是如此的可贵。

最后,梵高是用生命在作画。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在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却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融合东方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这些画也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笔触粗厚有力,色彩对比单纯强烈。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当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植物,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参考文献:

[1] http://www.xiexiebang.com/

[2]林和生著 《凡·高:麦田里的人》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 Pascal Bonafoux著《梵高 磨难中的热情》。

第二篇: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论 梵 高 的 艺 术 及 其 启

姓名:XXX

学院:XXX 专业:XXX 班级:XXX 学号:XXX

1梵高生平及艺术简介

1.1梵高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罗纳河上的星夜》等,现已挤身于 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早期生活,坚决投身于从事艺术品商人的工作。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 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割耳事件:1888年2月,梵高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租赁房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 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被割掉。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但此一论点争议性颇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解释。

自杀身亡:1889年5月,梵高住进圣雷米(法语:Saint-Rémy)的精神医院。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南部村庄瓦兹河畔欧韦,接受保罗·嘉舍(Paul Gachet)医生的医治。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时用手枪自杀。死前说了一句话:“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法语)”意思是“悲伤会永远不会终结”。29日

凌晨1时(一说1时30分),去世,终年37岁。30日葬于瓦兹河畔欧韦的公墓。

1.2艺术作品简介

《向日葵》:这是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画家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 93 × 72 厘米(37“ × 28”)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

梵高在1888年夏末开始工作,并持续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罗·高更装饰其卧室。这个系列呈现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谢各阶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新近上市的颜料令新的色调变得可能—黄色系列的表现力得到突破。在给其弟弟费奥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

《星夜》:是梵高于1889年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被广泛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画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罗纳河上的星夜》:是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显示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该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人造的灯光(当时新建的)在罗纳河里的倒影吸引人们的眼球,有种视觉效果。通过暖色的光线强弱和间隔的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

罗纳河畔的星夜这幅油画含有星夜中没有的特征--人类。在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一对夫妇沿着河边散步。这把我们的视线从天空降到地面,具有自然感。尽管这幅画没有像星夜那么出名, 但它仍带给我们快乐和生命力。当它与星夜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梵高蒙太奇的星夜作品系列。

2对梵高的理解

梵高于1890年去世,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但是,个人认为,在艺术上的高度自我却是成就梵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也恰恰使梵高没有受到任何画家对他的影响,能够以区别他人的方式接近生活、以完全个性化的内心感受去认识生活,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现生活。这体现出梵高自始至终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技巧的提高上,而是要充分表达情感和意志;没有把目标放在画匠的标准上,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梵高的艺术创造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就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梵高自画像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 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时间已飞快地转过了1个多世纪。梵高活着时贫困潦倒,被人当做疯子般对待,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想到,在他死后100多年间,他的画竟变成稀世珍宝,千金难求!他曾居住过的阿尔,也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他笔下的咖啡座,也成了去阿尔的人必去的景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人对他的评价已经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 http://www.xiexiebang.com/。

[2] Pascal Bonafoux著《梵高 磨难中的热情》,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版,张南星翻译。

第三篇:《法国革命论》及其启示

《法国革命论》及其启示

[摘要] 柏克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法国革命论》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写于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柏克从英国的历史传统和政体的角度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在对其批判中坚持的审慎节制的原则对待理性、传统和自由,反对形而上学哲学的抽象权利观,展现了其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想。本文就此进行论述,并力求探讨其现代启示。

[关键词] 《法国革命论》;柏克;传统;自由

[中图分类号] K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6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32

[本刊网址] http://hbxh.net

埃德蒙・柏克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保守主义理论的先驱。他一生崇尚传统,追求所谓的“高贵自由”,这在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法国大革命将政治共同体瓦解为“一个反社会的、反文明的、互不联系的基本原则的混乱物”,这是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整体评价。

《法国革命论》是柏克对法国一位朋友的回信。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极端的暴力形式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君主制、贵族等级制以及宗教被摧毁,人民私有财产得不到保障,割断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旧的观念被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代替。柏克在书中便是从这几点出发批判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一、对启蒙抽象哲学的批判

在公民社会形成之前,人们处在自然法则之中,享有天然的权利,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当人们面对生存障碍并且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便会重新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来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私有,即订立契约。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过渡,人们让出了一部分权利。作为“约定的产儿”,“没有人应该是其自身案件的审判官”。然而,政府也不是根据理性的假设创造出来的,“乃是人类的智慧为了人类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设计”。当人们进入公民社会就要放弃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一个中立的实体,即政府。当个人需求上升为群体需求时,对个体需求的控制和约束就是决定集体行动的规则。所以,“人们有权使这些需求应该由这种智慧未提供。”

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主张一种自然人性论,设定了一种先于社会状态的自然人,高扬自然人的个体的从而是普遍的欲望和实现这种欲望的经验和理性能力。他们用这种自然人性来论证个人的天赋权利、批判现存社会政治秩序。”柏克则强调“人赋人权”,是基于社会历史条件,不断衍生、发展、继承下来的具体的权利。认为自由是基于约定俗成上的不平等,然这种不平等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才能,德行的不平等。也就是法国制度体系中的等级制度。

柏克继承了休谟的怀疑论为其哲学基础,认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理论家们提出的抽象理论是无法得到实践的经验去验证的。柏克对人的理性的厌恶更多地表现在对一群人的理性不抱好感。仅仅用理性便能创造出一种简单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柏克认为这是一种很疯狂极端的行为。他尊崇历史传统和制度变革的延续性,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是理性的个人,即便是理性的精英们也无法去撼动的。所以,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对传统的遗弃和对秩序的摧毁是“理性误用”的结果。

二、尊重传统的连续性

传统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习俗,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人们应该倍加呵护和珍惜的,传统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情的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所传承下来的共同约定的风俗、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法律无不体现着祖先们的智慧。所以柏克认为18世纪的法国政体的合法性是不容怀疑的,那些自命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政体的革命家们是多么的糊涂和可悲,他们无疑是在破坏承载了多少代人所尊崇的传统。柏克认为传统是一切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合法性基础。人在社会状态中所拥有的权利是传统所赋予的。

“对传统的倚重并不排斥对变革的诉求。‘传统’与‘变革’并非是政治实践中难以解决的悖论”。柏克并不反对在原有的社会体系内进行适度的变革以适应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变,达到制度优化。但他极其强烈的反对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柏克极力推崇向英国这样柔性的改革所产生的“柔性的宪法”,因为它保留了最美好的善以及世代传承的悠久历史所沉淀的文明。传统的核心是道德,而道德又是其法律的基础,是权利合法性的来源,因为传统中蕴含着对权力的制约。柏克甚至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贪婪、可鄙、狡诈的,他把人们应该倍加珍惜的传统全部摧毁了,使得各种利益矛盾再也无法调和,甚至认为这种毁灭性将会导致专制主义的出现。

柏克认为王位的世袭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础。在《法国革命论》中柏克驳斥了政治神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根据英国革命的原则,人民已经获得了三项基本权利,即‘选择我们自己的统治者”;“因其行为不端而废黜他们”;“为我们自己建立一个政府”。《权利宣言》中的原则是一种按世系的继承,这种继承对国家的和平和稳定是必要的。然而政治神学家却从国王威廉世袭继承这个个例中得出普遍准则是与法理学的原则相悖的。柏克谈到,在英国,“他们把他们王位的合法世袭继承制,看作是他们的正确而不是他们的错误,是一种利而不是一种弊,是他们自由的一种保证而不是受奴役的一个标志。他们把他们国家目前所存在的那样的结构,看作是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的;并且他们把不受干扰的王位继承制设想为是对我们宪法所有其余部分的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一种保证。”那么“选择我们自己的统治者”就会变成一种选举制,甚至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在柏克认为,王位世袭是通过固定的继承法来实现的。它是与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息息相关的。如果人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国王,那么宪法也不会再保持稳定的状态,随之国家也就无法保全自身。因行为不端而废黜国王这一理论在柏克认为也尽显得荒谬。所谓的神学家们声称国王要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仆人,在柏克看来这是一种无聊的闲谈。“国王在一种意义上无疑是人民的仆人,因为他们的权力除了以普遍的利益为目的而外,就没有任何其他合理的目的;但是要说他们哪一点在通常的意义上(至少就我们的宪法而言)就像是仆人一样,那就不真确了。”就大不列颠国王而言,所有其他的人对其有合法服从的义务,只是法律所赋予的。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古老的法律自由,保障古老的政府体制,柏克认为这是一份得自我们祖先的遗产,而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也论证了《大宪章》和《权利宣言》并没有提及“有权利组成自己的政府”。

三、有秩序才有自由

1640年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有**,但整个社会的秩序没有动摇,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定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社会也在原有的秩序基础上,以缓慢的进程在改变调整。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接连而来的**,帝制和共和轮番上台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框架全部摧毁。“法国革命期间盛行着的这种同旧制度彻底决裂、实现法兰西民族更生的信念,正是这一信念构成法国革命者政治、法律行为方式的逻辑基础。”

“自由不是对我们美德的奖赏,也不是我们勤奋所得,而是我们的继承物,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柏克认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予的自然权利,它与秩序紧密相连,有秩序才有自由,没有秩序,自由则从谈起。抛弃文化传统,不正视历史,缺乏美德和教养的自由是愚蠢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柏克强调的是一种具体的自由,非抽象的自由。“是不是因为抽象的自由可以列为人类的福祉,我就可以认真地对一个疯子逃出了他那监禁室的防护性约束和保护性的黑暗,而祝贺他恢复了享受光明和自由呢?”人是社会中的人,他人或自身利益的实现限定了社会中人的自由程度,所以自由不是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自由。柏克批判启蒙哲学所带来的理性的滥用会引发人的一种潜在的兽性,这会导致人性的放纵和政府的混乱无序,所以,自由应该是有限度的,并且是与权威相互制约的。尤其是自由在转换为权利时,要审慎与节制。

革命者们摧毁了贵族等级制,建立一种平等的代议制是遭到柏克的强烈的反对的。他认为社会不可能是完全的平等的,在不同财产权分配下所形成的贵族等级制,是安定社会的保障。因为,他认为贵族和宗教作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中介能够防止专断权力的出现,是对人民行使权利的保障。可是法国大革命却摧毁了这一秩序。

但在经济方面,他是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是一致的,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是不应该被约束的。

四、《法国革命论》政治思想的启示

柏克《法国革命论》中的政治思想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基于保守主义思想倾向而展开的,但其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权利与权力的分析,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反对抽象,强调具体。启蒙思想家的弱点在于对理性的崇尚和信任,主张与传统彻底决裂,他们认为理性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而柏克反对抽象的理论和抽象的普遍真理,强调从具体实际出发。其实在生活领域当中,理性是具有破坏性的。科技在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方面,却也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所具备的道德必须依赖于政治制度。所以在治国理政当中,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本国历史,当下的生产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意识,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审慎节制,尊重传统。柏克一直坚持审慎的思想,合理把握“度”的概念。传统的核心是道德,所以柏克的政治思想“把以道德原则为精神实质的上帝的自然法置于审慎的政治理性之上”。柏克并不是反对理性,他是反对脱离历史的在人脑中产生的一种理性,所以他主张审慎节制作为一种美德和首要的政治原则。柏克也同样认为革命应该是人们最后的权利,应该审慎的使用这种权利。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的所保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以及现存政治体制的总和。不管是法律还是政治体制都是祖先从经验当中积累起来的,是集结了世世代代人的智慧。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渐进性。当今社会,对待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应坚持审慎和节制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

(三)关注自由,重视秩序。秩序需要变革也需要稳定,这是秩序本身所存在的固有的张力。没有秩序,自由无从谈起。秩序是自由的基础,那么传统就是秩序的前提。传统为社会营造了稳定的秩序,稳定的秩序保障了人们的自由,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一套政治体制,又建立了另外一套政治体制,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在没有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状态下,新秩序还未建成,使得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革命不一定是构建新秩序的唯一途径。社会的变革不应以对公民个人的自由限制和毁灭秩序为代价。

第四篇:梵高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16课《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2、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

2、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活课堂

播放视频《拍卖行拍卖油画作品》,同学们,视频中拍卖行中以如此高的价格拍卖了这幅作品,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1英镑=9.9691人民币元,1美元=6.2965人民币元)

生答:想知道。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2页,一起读一读课题,他就是视频中拍卖行拍卖作品的画家凡.高。(同时板书:第16课画家凡.高)。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凡.高的一生都经历过哪些事情吗?

生:想了解

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32页中的“凡.高的一生”里面的相关的文字,通过阅读你们能了解画家的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关键词:国籍、家庭、曾经做过的职业、受何画派影响、绘画风格等)分组进行抢答(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对凡高能有所了解和认识)

师:针对这不足200字的文字资料,你还有哪些问题吗?

生自由回答(教师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把握时间的分配)。

二、对话交流,质疑解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不足200字的文字资料了解了画家凡.高的一生,你们想不想认识和了解他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回答:想认识。

分组欣赏:(以小组形式)

课件分别出示凡.高作品

(1)《自画像》两幅(其中第一幅为1887年,第二幅为 1889年为割耳后自画像,此两幅受印象派影响很大),老师介绍这两幅自画像的创作背景。

(a)、从笔触、色彩、人物神态等方面对比两幅自画像,谈谈你的感受。

(2)、人物画《唐基老爹》 《吃马铃薯的人》 《嘉塞医生的画像》

(a)、作品画的是什么?

(b)、从人物形态、笔触、色彩、创作背景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结合课本上文字的提示)

(3)、风景画《星月夜》 《阿尔附近的吊桥》

(a)、画面内容、用色、笔触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b)、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也可以尝试用画笔表现你心中的夜空。

(4)、静物画《向日葵》

(a)、观察作品色彩与笔触,你有哪些体会?

(b)、你从作品中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以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教师在小组汇报后,对作品分别进行总结。

4、汇报交流: 1)、自画像凡•高的自画像,凡•高遗留下40余幅自画像,书上的两张自画像分别是1887年和1889年的作品。在这两张作品中,响亮的色彩是画家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后表现出来的特点。凡•高曾经这样写道:“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非常多样的自画像,绘画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类似性,不如更深入地挖掘相似处。”我们不难发现,凡•高不断追求着表现方法上的自我超越。第二幅自画像是1889年,发生割耳事件后凡•高的写照。那时的凡•高开始精神恍惚出现幻觉,邻居视他为危险的疯子,把他告到市政府,要求市长把他监禁起来。之后,凡•高被监禁在医院中,同年5月,凡•高被送入阿尔附近的精神病疗养院。在此时期,凡•高画了两百多幅作品。

2)、《吃马铃薯的人》以农夫的一家为对象。这个时期,凡、高虽然深受荷兰画派的影响,但是他摒弃了那些华丽的盛装,而是力求表现农民艰苦的现实生活。他在这幅画中选用了比较灰暗的色调,以此来表现农民家境的寒苦。他以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桌上悬挂的油灯构成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脸上。背景敷色稀薄浅淡,反衬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

《唐基老爹》描绘的是巴黎画材商店的老板。画面中唐基那双蓝色的眼睛和红色的嘴唇,在面部及灰色胡子间显得格外突出。凡•高在此画中还精心描绘了背景中的日本浮世绘图案,体现了东方艺术 对凡•高的吸引。这幅作品色彩华丽、对比鲜明,与《吃马铃薯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也标志着凡•高阿尔时代的开始。

《嘉塞医生的画像》(也译作《0D歇医生的画像》)是凡•高1890年6月完成的作品。嘉塞医生是一个医学博士,对于艺术极其热爱,他为治疗凡•高的病花了不少心血。他非常欣赏凡•高的画,因此经常鼓励他,希望凡•高赶快摆脱病魔。然而,凡•高始终不能相信嘉塞医生。我们看凡•高给嘉塞医生的肖像涂上了令人恐怖的青色背景,人物看起来像是一个疲惫的病人,并且表情忧郁,沉思着靠在桌子上。凡•高说:这次我画了嘉塞医生的肖像,在这里我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表情„„纵观这一页,主要向师生展示了凡•高的一生,即他绘画的不同时期,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他身边的人,以及对他的影响和帮助。

2)、《阿尔附近的吊桥》则是一幅表现法国小镇阿尔灿烂阳光的一幅风景画。画中大量使用蓝、橙补色。笔触纵横交错、细致入微。可以体会出阿尔是凡•高钟爱的地方。画家仔细观察蓝天和四周的景物在河水中的倒影,千方百计地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

《星月夜》是凡•高1889年的作品。这是凡•高最具想象力的一幅作品,他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解、情感投入到绘画中。画面构图经过了精确的计算,以树木衬托天空,所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作为前景的丝柏树如火焰般朝天空伸展。深色调带来重量感,与天空、星、月三者的旋涡节奏相互制约,使构图沉着稳重。而此画最精彩的则是天空那螺旋状的笔触螺旋状的光环席卷整个天空,银河的表现极具形式感。这就是凡•高笔下的夜空,更准确地说,这就是凡•高心中的夜空。

3)、《向日葵》是凡•高的代表作品,凡•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到:“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对凡•高而言,向日葵具有特别的意义,黄色意味着友情与希望,花本身象征“感谢”。《向日葵》这幅单纯而有力度的画面,给人以最明亮的感受。画家是在用自己全部的情感,乃至生命去描绘他心爱的葵花。看那厚重的颜色显然是凡•高将画笔蘸满颜料用力压上去的,就连背景看似乎整的黄色也独具质感。笔触纵横交叉移动,产生像竹编工艺晶或粗质草垫的感觉。

三、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1、在凡高作品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 □色彩□笔触□其它_

2、选一幅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的描绘下来。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本节课我们初识了这位充满传奇的画家凡.高,下面给同学们欣赏凡.高的其他优秀的作品。(课件展示凡.高的其他作品)

2、凡•高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在他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留下了800多件油画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他窘迫的生活状况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相互映衬,使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像凡.高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

第五篇:梵高教案

西方美术史

荷兰绘画大师

——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

华德学院 艺术与传媒分院

邵玥

《荷兰绘画大师—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

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类型】讲授课

【授课班级】20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艺专业、广电专业、动画专业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对荷兰绘画大师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及艺术流派。【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

2、通过梵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提高欣赏的能力。

3、学习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和执着,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的热情和兴

趣。

【教学重点】

1、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步骤】

1、引入:27岁之前的梵高。(1分钟)

2、展开:梵高与印象派、后印象派;(1分钟)

梵高生命中重要的三个人;(5分钟)

梵高的绘画特;(1分钟)

3、总结:梵高的艺术精神。(1分钟)

1886年,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在这里,他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从好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画作中得到了启发......然而,没过多久,他发现印象派的手法根本就不够他玩的。于是,她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艺术创新之路。通过这条路,他终于成为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大师。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梵高

一、梵高与印象派、后印象派

关于文森特凡高,首先我想先聊聊他究竟应该被分到那个“派”。艺术家的分派,并不像黑社会电影中向关二哥磕个头,然后再在身上纹两条带鱼就算入了帮派了。而是要从他作品的风格中分析他比较偏向那个派......照这种说法,那梵高早期的作品的确是受了印象派影响。在遇到印象派之前,梵高的画给人一种非常凄惨的感觉,而在收到印象派影响后,从画面上很容易看出来,梵高的画面一下子“亮”了起来,而且鲜艳明亮也成为了他以后画中的标志而被人熟知。可以说,印象派在梵高的艺术生涯中打开了一只手电筒,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然而,凡高的代表作却又和印象派风格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唱反调。于是,专家学者们又把他和后来一样画风有所转变的塞尚、罗德烈克等人划分为后印象派。

但我个人认为之中划分是不合理的,因为印象派的创始人莫奈、雷诺阿最后也和印象派“say goodbye”了,照这种理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他们分个苹果派菠萝派之类的呢?所以,专家们把艺术家们分成各个门派,从我作为教师这个角度上来说,就是为了上课方便总结归纳,考试好出题!其实,又有哪个画家的画风是一沉不变的呢?

如果硬要分派,我觉得梵高应该是:癫狂派。艺术家都是疯狂的,然而和毕加索、马蒂斯这种故意作怪的画家不同,梵高的怪是他的血液和骨髓里面的。因为,他是个精神病,如假包换的精神病.......二、梵高生命中重要的三个人

要了解这个“神经病”,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可以说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今天大家所认识的梵高,三个人,缺一不可。

重要人物一:提奥梵高

文森特梵高的弟弟,也是他一生的知己,并且终其一生,在精神上、经济上鼎力支持梵高的梦想。年轻时期的梵高,做过很多职业:画廊销售、传教士、外语教师(他会英、法、德三种语言),但似乎哪样都做不长,1880年,27岁的梵高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从此以画为生!你一定听说过梵高的一生过的很凄惨,其实,真的很凄惨......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再穷也不会穷到连饭都吃不饱。反过来,太有钱的也一定弄不出好作品,一定要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他对创作的饥渴。当然,这个说法有些片面,但是梵高确实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他没有饿死,并且能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全靠他的弟弟提奥无条件的支持。而他的创作热情则来源于对艺术单处的梦想“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1、梵高绘画特点:A.厚重的笔触;B.明亮的色彩

然而,“绿色—红色”、“蓝色—黄色”在色彩中被称为对比色,也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颜色,一般人都是不敢随便用的。但是梵高却能很好的驾驭这些强烈的颜色,这就是他色彩表现特别明亮的原因。

2、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A.有一个被奉为业界楷模的男神:梵高最崇拜的是画家米勒,多次临摹他的画。

B.有一个被称“muse”女神的女子:据记载梵高似乎没什么muse(几次恋爱都是单相思),他也不需要女神给他带来灵感,因为,他有一个别的画家没有的东西:精神病。

C.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梵高虽然生性怪癖,不懂人性事故,不善与人交往。但是他还是有朋友的,他的这位朋友,也是另一位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人物。

重要人物二:高更

高更在当时的法国画坛也算得上一号猛人,他独树一帜的画风和标新立异的题材,曾多次震动画坛。他也是唯一一个被梵高欣赏的“后印象派”。

1888年2月,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并打算在这实现他另一个梦想:建立一间艺术工作室,并使它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于是,在当地租了一间两层楼的小屋,并把它漆成了他最爱的亮黄色,还给他去名字叫黄色小屋。一切准备就绪后,就要邀请艺术家入驻了,梵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更,而高更也答应了他的邀请(前提是提奥帮他还债!),得知高更要来的梵高,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创作一幅画,为了就是向高更展示他在黄色小屋中的成果。这一时段是梵高创作高峰,而且,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很多名画。《向日葵》就是这个时间创作得,梵高用他惯用的厚重的笔触,在他最爱的黄色背景上画上了黄色的向日葵,花瓣都是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相当的仔细。这幅画的点睛之笔,是瓶身上的这个蓝色签名,当时没有人会把签名放在画面中,但是梵高这样做了,而且给人的感觉还非常的和谐.......这幅画可以算得上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了,至少梵高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当高更来到黄色小屋的时候,站在这幅画面前久久不愿离去,盛赞这幅画。

中国有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更和梵高都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牛人,不光牛,而且还怪!正因为如此,他俩才能走到一起。而且,平心而论,能被梵高坎上的人,也绝对不会是什么好鸟!自从高更搬进了黄色小屋,两个人除了喝酒泡妞以外,高更和梵高就像一对结婚20年的夫妻,不停的闹别扭。在绘画方面,两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高更认为绘画应该只画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梵高则认为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想象。不光如此,梵高还总爱在高更画画的时候站在他后面挑毛病,谁也不愿意全情投入的时候背后总有个指点江山的人吧,于是,高更终于抗不住了,他给梵高的弟弟提奥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是这样:我再也受不了你这个精神病哥哥了,老子不玩儿了,爱咋样咋样!

在高更明确表达去意之后,在1889年12月23日夜里,发生了那件艺术史上超级有名的:自残事件!梵高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关于这个割耳事件,有好几种说法,至今没有个定论。大多数人认为,那天晚上,高更在路上走着走着,梵高突然从后面冲上来,在高更的面前“咔嚓”一声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然后也不去看医生,任凭血哗啦哗啦的流,自己还蹦蹦跳跳的回家睡觉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相信当时的高更一定是满脑袋的问号????不过我还是要由衷的感叹一句:梵先生的命真是硬丫!还有一种说法,梵高的这只耳朵是高更割的,但是梵高为了保护小伙伴,一直对外称是自己割掉得。具体梵高是怎么变成“一只耳”的,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了。不管怎样,高更得离开给梵高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梵高彻底疯了......梵高为什么会疯,其实我觉得我是可以理解的:关于“黄色小屋”得梦想,就好像我开了个微博,并且希望把这个微博大造成粉丝数超过微博女王的新女王。然而战战兢兢的干了好几个月,却发现连个“僵尸粉”都没有。这时,唯一的“互粉”也取消了关注,于是,彻底疯了.......梵高住进了精神病院,梵高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面中的树木、天空、道路和山脉似乎都发疯似的扭曲变形,好像要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吸进去一样。疾病一点点摧毁梵高的同时,也将他骨子里的才华一点点逼出来。梵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又一次发病,竟然吞了一瓶他最爱的黄色颜料,如果你问我黄色颜料有没有毒,我会肯定地告诉你:有毒!但是,命硬的梵高又被抢救回来了!

1890年,在弟弟提奥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梵高的病情逐渐稳定了,并在这时创作了这幅杰作《麦田下的乌鸦》,梵高还是管用的蓝色和黄色,画面中的那条路似乎是条死路,左右两条小径形成一个展来怀抱的形状。麦田上的乌鸦飞向远方,似乎正在预示着梵高心中的病魔正在离他远去,但是!乌鸦也可能是:正在向他飞来!

1890年7月27日,梵高用手枪对准自己的胸口嘣的一枪,然而,命很硬的梵高没有马上挂掉,他甚至还自己走回了公寓。在痛苦的挣扎了两天后,37岁的梵高死在了弟弟提奥的怀中。6个月后,弟弟提奥也离开了人世,就葬在了梵高的旁边。然而,梵高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人物没有出场!

重要人物三:乔安娜

提奥的太太,梵高的弟媳,乔安娜梵高。没有乔安娜,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认识的梵高。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大舅子近2000幅遗作(生前就卖出去一幅,剩下的都在家里堆着呢)。到这个时候,可贵不是梵高的画有多位大,而是乔安娜知道梵高的画有多位大,她没有像大多数家庭妇女一样将这些销路不好的成斤论两的卖给废品收购站,而是将这些作品整理好,并不遗余力地去宣传它们,不出10年,她就让梵高的画轰动了整个画坛,而且当时的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梵高的假画了。

梵高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弟弟提奥让梵高不会饿死;高更让梵高打了鸡血;乔安娜则让他的作品发扬光大。

说到这里,我又要由衷的感叹一句:早干嘛去了!

今天,梵高的作品早已传遍了世界,人们排着对看他的画,他的梦想终于成真了,“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

三、总结:

回头再看看梵高短短37年生命,你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有一种魔力,让人看过后会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高更在离开黄色小屋14年后,在他的笔记里写道:“我至今满脑袋都是向日葵”

下载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梵高》读后感

    温森特梵高,一个一想起来就联系起他那幅狂热的绚丽的的向日葵的画家。我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他的画,一直对他有着一种同情才华横溢的落魄的艺术家的情感。今天终于把那本欧文斯......

    梵高经典语录

    梵高经典语录 梵高经典语录1 1、我想画出触动人心的素描,我想透过人物或风景所表达的,不是伤感的忧郁,而是真挚的悲伤。2、我在别人眼里算什么?一个可有可无、古怪透顶、令人不......

    梵高简介

    1853—1890,又译凡高,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后期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与高更和塞尚齐名。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16岁就开始自谋生路,先是在一家法国著名的跨国艺术公司当职员。......

    感受梵高

    感受梵高 梵高对于我来说早已不是那么陌生,从初中开始接触美术史,每每,老师们都会提及这位传奇的美术家,因他对美术的痴狂,因他对美术的不懈追求,因他在美术上的造就。似乎,没了这......

    教学艺术论

    现象:学生迟到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现象,本身是一件轻度的违纪现象,可算是一件小事,但却不可小觑。因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今日上学迟到、纪律散漫,明日就有可能......

    杰出画家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艺术

    杰出画家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艺术 色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使人产生兴奋、紧张、激动、沮丧等情绪变化,同时它也可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绘画......

    根雕艺术的启示

    根雕艺术的启示 ●王怀珍 偶去艺术展览馆,看到许多漂亮有灵性、讨人喜欢的根雕作品,心里甚是佩服艺术家的巧夺天工,更佩服的是艺术家怎么对常人或大多数人看来毫无用处的树根看......

    论金融风暴启示企业

    在三月份,本地挂牌企业陆续的公布其去年之业绩。大部分的企业不是净利下跌便是亏损,只有少数能取得预期的盈利业绩。分析与探讨企业失利原因也许很多,但一般上来说,不外是对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