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兴趣特长养成,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关注兴趣特长养成,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摘要:兴趣特长养成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五个维度之一,旨在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特长养成;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引言
兴趣特长养成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三个关键性指标。恰当科学地运用这一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促进其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提高。
兴趣特长养成与教学有效性
(1)兴趣特长养成。兴趣指的是个体对某类获得或事物的偏好,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特质。特长指的是特别擅长的专门的技艺或研究领域。特长的养成可以是因为工作、生活的需要,也可以是因为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在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有如下三层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养成,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1)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养成。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生物课是从高二开始开设,这就为了解学生兴趣特长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通过与原任老师聊天,关注学科成绩,查询成长档案,观察学生对某些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和探求情况,了解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在文学、科学等领域表现出的喜好、付出的努力等来了解学生兴趣特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为开展有效性学习提供帮助。
(2)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包括生物的微观和宏观的生理变化、生物学科发展史、经典的生物学实验等。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多种感官刺激。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刺激学生的视觉,用悦耳精练的语音信号刺激学生的听觉,多感官刺激的综合作用,能使信息通道得到延伸和扩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记忆力。
第二,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抽象、微观的示例,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微观世界,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原料、条件等知识都是建立在微观知识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设置动画,将光合作用过程拟人化、可视化。再如,我们可以将“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微观生理过程形象具体化,这种信息转换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
第三,与生活实践相连,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学原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连。如讲到《光合作用》时,先让学生讨论大棚蔬菜的生产,思索大棚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设施的用途。又比如,在讲到《内环境稳态》时,组织大家讨论生病发烧时的体验,等等。讲《免疫》时,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的过敏源,寻找过敏源,分析出现过敏现象的原因。不仅如此,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如“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尽量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功的信心,促成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结语
评价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兴趣特长养成这一评价指标能使我们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提升教学有效性,同时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郑晓慧主编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陆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作者简介:常杰(1991―),女,河北张家口人,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第二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课题
结题报告
屏山中学高2013级生物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为屏山中学高中2013级生物组研究课题。从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我校生物教师青年教师居多,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通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课题的实施研究,能达到帮助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目的,能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
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2.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
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
中学教育阶段是介于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处于特定的阶段。学生的知识和和心智发展水平对今后进入大学深造进而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中学阶段的学习必然又受到社会环境等复杂的因素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发展,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
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支撑: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
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生物教师在高平台上发展,教师在高品位上提升,学生在高素质上成长。
具体目标:(1)使生物学科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2)全面提高生物学科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从而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意识,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3)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估研究。其中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
的构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总体上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借鉴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指导各位教师的研究活动,各位教师负责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首先,各位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培训,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地在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坚持自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在理性实践中前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课堂观察: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追求有效:教学的永恒主题》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2、课题展开研究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1)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学校组织校内教师优质课比赛,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法,从而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育论坛,大家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畅说欲言,气氛相当热烈;大家在轻松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了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促进了自己的发展;教师充分利用这个课题研究的平台,将自己原创或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案例等)、研究体会通过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课题研究丰富了资料。2)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首先带头进行课堂展示。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师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大练兵、大评比、大研讨”。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被调研的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要求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研究实践课展示活动,开课老师都能将课题研究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和有效性。研究课后开展了反思交流活动,体现了思得、思失、思进的反思理念。开展全年级的校本调研活动,进行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并有多篇课改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备课组建设成效明显,集体备课逐步规范有序,备课组已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青年教师承担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陆续成为市、县级教学能手等,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教学案一体化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我校每个备课组已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我们把教学案提早发下去,要求学生先自学,并记下疑难问题,上课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在自学时的疑难问题,仍解决不了的,由组长报给老师;教师在这期间主要巡回各个小组,听取讨论,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教材中可通过分析概括出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方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直至把问题解决;对那些学生不易找出或易于忽略的问题给予启发,对学生经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只作简单的回答,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得到答案的同时,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及有效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由原来的被提问者变成了提出问题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由原来的害怕发言者逐渐变成了争先恐后发言者,实现了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习惯了自主学习便会去主动探究,便会有创新有创造有所得有所成。
3、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总结反思能力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总结反思能力,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规范了教学案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课题组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组织形式——备课组合理分工,合作备课,协同施教,优势互补;活动形式——做到“三落实”: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主题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与难点,统一教学提纲,统一例题与作业;教学内容——集体备课要“六备”:即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活动方式——集体备课应包括“合(集体决策)、分(自备、主备)、合(达成共识)、分(体现个性)”四个步骤,四个过程缺一不可;教学反思——一课一反思,每次集体备课首先讨论交流教后感,对教学进行集体反思,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高质量教学案编写的基本理念:一主线——以问题的创设、探讨、解决为主线设计各环节;两个原则——心中有人、目中有纲;两核心——能力核心、落实核心;五要素——学法、教法、知识、技能、提升;五模块——预习准
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疑、重点提炼、应用落实。
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学生的评教评学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课前备课组集体编制教学案,教师能在教学中合理加以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②在讲授新课时能更多地选择“展示→提问→提示→讨论→呈现”,使学生得以积极思考主动学习③课堂小结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清晰的条理性,能注意精心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课后作业,尤其注意保护困难学生的自尊心④在教学中能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都能得到提高⑤在师生相互交往中,教师能利用和谐沟通策略,注意与学生的言语、体态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⑥具有较多的有关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善于计划、评价、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适度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创造多种机会向全市不同层次的领导、教师展示我校有效课堂的实践课,通过同行评课研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三个要素——教师引导是关键、把课堂的主角真正让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五个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
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习、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对教师的四方面要求——问题引导要抓住知识点的关键和核心,学生能讲的教师固定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代替,以多种形式开启学生的智慧、经常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多给予鼓励、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让同学帮助改正;对学生的四方面把握——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宏观把握、让学生主动参与但不违背规则、让学生展示自己但不放纵自己、让学生体验乐趣但又参与竞争。
5、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含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为此我们会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认真细致的反复研讨,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七、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的前提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且要确保学生有收获,学生可以接受。以前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而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
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能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课前完成“预习学案”——有效课堂的突破口
课前完成“预习学案”,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起点——处理加工教材的过程中就做到“目中有人”,能进行二次备课。上课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如何教,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了可能,实现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三环节的有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实施课前完成“预习学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3、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的主线
有效课堂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开展的活动要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的活动中,锻炼思维,开发潜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与学的方式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效果,因此有效的教与学方式将是课堂活动丰富而开放的保证。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课堂的保证
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在导上下功
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
5、课后的有效反思——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么教”,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无论课堂有效还是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课后的有效反思找到不足就是收获,之后认真做出调整,最后形成经验或教训就是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我校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
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切实培养兴趣特长1
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切实培养兴趣特长
汉川市马口镇高湖小学
“崇德尚文志存高远呕心沥血育桃李,知书明义心如湖澈鞠躬尽瘁树栋梁”。作为高效课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双试点学校,汉川市高湖小学紧紧围绕“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大力贯彻“质量立校,文化育人,彰显特色,创建名校”的办学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以文育人,以艺靓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赞誉。
一、精细教学管理,坚持质量立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自2009年汉川市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以来,我校连续七年荣获“汉川市一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光荣称号。
1、强化目标管理。质量目标是教师教学的责任标准与不竭动力。每学期初,我们根据班级学生基础及在全镇同年级各学科成绩的整体排名,制定合理的“高湖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让教师心中有目标,教学有动力。
2、抓实过程管理。
(1)注重启蒙,良好习惯终身受益。教学分工上,学校挑选年轻有为的骨干老师担任学前班与一年级的科任老师。寓教于乐,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讲究规范,更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整体布局,和谐发展谋求持续力。教学分工上,学校因师而异,根据老师特长,专兼结合,力求教学分工大循环,确保小循环(1-3学段,4-6学段),不仅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同时通过传帮带,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3)培训研修,夯实教师教学业务力。通过有计划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培训,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点,深谙新课程系列理念与理论,对照自我,剖析提高;通过镇、校两级集体备课,校本培训,让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在本土课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以赛促教,平台竞技助推教学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论文评比等,在集体打磨中彰显团队活力,同时极大提升团队整体教学能力。
(5)高效课堂,合作探究展现真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胆质疑,乐于展示的教学氛围蔚然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悄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日趋提高。
(6)同伴互助,小组荣誉激发源动力。高效课堂6人小组中,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将学生两两结队,兵教兵,兵帮兵,在小组的高度凝聚下,学生成绩捆绑提升。
(6)培优帮困,双管齐下提升整体力。面向全体、全员育人,教师根据期初制定的“培优帮困计划”,认真落实每周的培帮工作,关注两头,带动中间,各班成绩整体跃升。
(7)加强督查,细化过程落实执行力。学校在常规的日巡堂、周调阅、月检查的基础上,结合高效课堂更新了巡课、观课、议课、磨课、晒课系列制度,并每日由校领导、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老师组成巡课组,轮流巡课,并通过系列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各个环节,力求教学管理全覆盖,做好管理精细化大文章。
3、实施奖惩管理。学期末,学校根据每位教师教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其评先表模的考察要件之一。
二、培养兴趣特长,坚持以艺靓校。我校以“义文化”为抓手,以“乡村少年宫”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弘扬腰鼓、舞蹈、美术、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经典诵读、阅读与写作、棋艺、器乐、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艺术特色。
1、尊重个体,选择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各不相同,选择与发展也必然呈现丰富多彩的态势。我们尊重学生的选择,但又不盲目认同,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项目。学校3—6年级学生全部参加了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
2、循循善诱,引导兴趣爱好。
教师展现自己广泛而健康的兴趣爱好,以从中得到的快乐来感染、带动学生。循循善诱,使小学生的爱好相对稳定,步步深入,在众多爱好中形成一个中心爱好。由单纯从兴趣出发转到有目的的发展特长的轨道上。鼓励他们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3、开放时空,培养兴趣特长。
学校彻底摒弃“唯分数论”的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为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每天下午保证学生一小时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确定每周四下午为少年宫活动专题日,选拔在相应领域有一定水平能力的教师予以指导、培训,还聘请校外辅导员来校授课。通过每年举办的“高湖美育节”,以及参加各类竞赛,让学生展现风采,体味成功的快乐。
4、引导调节,正确发展特长。
针对小学生往往容易沉醉、迷恋于某一兴趣爱好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帮他们摆正兴趣爱好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思想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终身职业。
“雄关漫道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信:在质量与特色的发展之路上,高湖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附:乡村少年宫宣传片解说词:
马口镇高湖小学乡村少年宫依托本校现有教师资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师资力量,社会力量开展活动。现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业务精湛、求实创新的优秀师资队伍。马口镇高湖小学乡村少年宫成立后,始终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年宫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广大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参与面达100%,活动项目逐渐增多,活动效果逐渐提升。马口镇高湖小学乡村少年宫开展的活动有:腰鼓、舞蹈、美术、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经典诵读、阅读与写作、棋艺、器乐、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14个活动项目。
历经三年的历程,马口镇高湖小学乡村少年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特别是通过乒乓球、田径等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开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道德品质。在汉川市、孝感市“希望杯”乒乓球比赛中,学校多次捧回团体金杯,囊括男女子单打金牌,被孝感市誉为“乒乓球传统学校”。在2015年马口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再次荣获小学组团体第一名。在“楚才杯”“天地杯”作文竞赛中,学校共有上百人文笔溢彩。在全国少儿书画比赛中,学校学生一枝独秀,翰墨流芳,被誉为“少儿书画优秀培训项基地”。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马口镇高湖小学乡村少年宫将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开拓进取,为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创造更多多彩的空间,使农村少年儿童和城区少年儿童一样,同在蓝天下,欢乐同成长。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教法
学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64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石钟山记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丁莉娟,赵志日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
第五篇: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各个领域近年来得到了有效发展,尤其是在开展教育改革后,我国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多媒体教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高中生物在高中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难教、难学也是其特征之一,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当代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多媒体教学在此方面具有广泛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性不高。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I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一、影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多媒体利用不到位
多媒体有着强大的视频、声频、动画功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自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的这一些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到位造成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的语言。而我们的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上制作和选取得不够典型。另一个就是教师在操作上,还存在着不熟练,尤其是女教师在操作能力上要普遍欠缺一些。
2.多媒体依赖性强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呈现有着强大的优势,我们不可厚非。但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不足,在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殊不知,现代多媒体学习教学技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如果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自顾着翻课件,学生根本没有记笔记的时间,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我国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在高中学习阶段尤为显著,虽然教育改革已经就此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许多高中教师依然没有转变教学理念。高中生物学科中,实验课时少是普遍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实验课堂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此种情况直接导致多媒体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高中学校虽然重视多媒体教学,但并未意识到将其应用到实验课堂中的重要性;第二,大多数学校相关资源缺失,设备、技术均无法达到标准。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1.强调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这一点大部分教师还是能认识到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这点的情况。计算机不能取代教师,多媒体教学仍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借助板书和口头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讲解,仅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加工。同时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互动,是与学生交流的一种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情感和个人认识的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无论课堂形式如何变化,课堂的主体仍是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手段具备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各种生物的标本或实物,或者带领学生参加实地考察,进行实验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构造、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事物共性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以及闪现出一些奇思妙想。这些困难和差错让他们能够清楚在具体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寻找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通过简单的图片呈现和模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在标本缺乏或者实验条件太差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这些环节是个很好的选择。不同层次接受程度不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可能不能很快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过渡,结合教学具体情况,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2.提升综合素质,制作精品PPT
针对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而影响有效性的问题,教师应制作精品PPT。存在计算机技术或是对教材不熟悉的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学习,可以是双方教师进行相互的学习,或是共同合作商讨课件的制作。在高中生物的课件制作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解析,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是否适用多媒体,是否需要使用等。在制作PPT 时,教师不能只是生硬地将教材内容搬上去,而要充分利用Flash 动画、3D 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将生物课本上的一些较抽象的内容进行技术上的处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进行与基因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Flash 动画来演示基因的重组和基因的突变等,用一些形象的符号来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课程设置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渐渐由单纯的学历、经验转变为全能型、创新型等要求,我国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开展了教学改革、高校扩招等项目,其中包括调整课程设置,使理论课堂能够与实践课堂相呼应,然而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导致该目的往往难以实现。因此今后高中学校应善于设计课程规划,使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生物实践课堂,并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使其不仅作为教学工具、实验工具,也能够作为引导学生提升能力的桥梁。生物这门学科,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想促使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的各个阶段需要重视。
三、总结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的切实提高,离不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更多的则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做到对生物教学的重视,保障生物课程的教学课时与质量,提高文理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多媒体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开其劣势,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从而切实增强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6):139.[2]卜涛.谈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新通信,2015,(8):55.作者简介:
李昌美,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