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1:0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第一篇: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安溪县铭选中学 林朝阳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经验与交际的补充”;杜威说过“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理念之一。可见,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课堂教学生活化角度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一、用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实施课堂生活化

新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能够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用目标定位实施课堂生活化,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实现教学有效性。

1.学会归纳和演绎生活化素材获取新知识

在学习《基因本质》一节时,有计划地开展下列活动。

活动一:DNA亲子鉴定原理。布置学生课外通过杂志、新闻、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收集,对收集成果进行展示或相互交流。

活动二:美国的911事件、印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等灾害出现的大量死难者,其身份如何确认?请同学收集资料并尝试回答。

活动三:基因治疗可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请同学收集资料,并在同学中进行交流展示。

活动四: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思考回答。最近有许多商家隆重推出一种被称为“核黄素”的保健品,据说其主要成分是从一些生物细胞中提取的核酸,并吹嘘其有健脑作用和能够为人提供丰富的营养。核酸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

通过上述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演绎后,得出活动内容涉及到的书本知识有:DNA具有特异性;核酸可为细胞提供合成核酸的原料,不能以整个核酸整合到人体细胞中;基因探针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治疗的应用及方法,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生物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是福建教育学院2011年基础教育研究课题(2011YB043)的阶段性成果。

2.学会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善于布置注重结合生活经验的课外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把书本知识回归到生活,用于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日常膳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方面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并完成一份一日三餐健康的食谱;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制定肥胖者的饮食方案,提出饮食注意事项;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可设计糖尿病人的饮食调控与自我保健方案等等。又如学生在学习《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后,要求学生通过尝试制作糖醋蒜、糖醋油甘果,分析“醋酸、蔗糖成分不是活细胞需要的物质,为什么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油甘果很快地腌成糖醋蒜、糖醋油甘果?”。在假期里可布置一些这样的作业,如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或通过分析家系画出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还可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茶园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身边有无生态入侵现象等等。

学生通过这些生活问题、生活经验,创造了生活课堂,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生物学是鲜活的,学会了用生活素材来归纳和演绎出新知识和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课程成为连接生物学与生活实践的枢纽,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得以提高。

二、用智慧的教学方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的重点是理解假说演绎。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的问题,孟德尔提出四点假说,直接验证这四点假说,要用显微直接观察,确定遗传因子的真实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确实是分离的,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于是孟德尔采用了用假说演绎法。其实假说演绎证明的不是假说本身,而是以假说为基础演绎推理出来测交实验(演绎推理的结果)。测交实验是在假说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出来的一个特例,孟德尔用真正的实验结果与这个特例进行比较,若实验结果与推论一致,则推论是正确,推论正确则假说也就正确,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总结出遗传的分离规律。按照书本知识流程讲解假说演绎,学生仍然理解不到位,怎么办呢?这时可进一步应用生活化的例子进行解释。比如提出地球是椭圆的还 2

是方形的问题,为解释这个问题,可进行如下假说。假说1,地球是方形的;假说2,地球是椭圆的。在假说1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得到的推论是: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远远就看到整个船身的;在假说2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得到的推论是: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时,应当是先看到桅杆,随着距离靠近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的实际情况是先看到桅杆,随着距离靠近慢慢地才看到整个船身。由于假说2的推论与现实相一致,所以假说2成立,故得到的结论为地球是椭圆的。这时学生能够明白,孟德尔的测交实验就相当于“在大海航行时,看到远方的船只情况”,它是一个在假说基础上演绎出来的特例,只要验证了这个特例,则假说自然就被证明了。

生活经验启发了灵感,产生了智慧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就如同催化剂一样,加快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搭建生活化教学平台,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学智慧,而教学智慧程度越高,带来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其教学有效性就超高。

三、用优化的教学媒体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内容应体现选择性原则,即需要对生活化内容进行选择,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生物之间既相互竞争,制约,又相互协同,受益,它们通过生存斗争各自获取资源,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通过协同作用共同生存,节约资源,求得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相互间的生存平衡和持续发展。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食草动物与植物之间,寄生虫与寄主之间。从表面上看,这些生物间的竞争都是剧烈的生存斗争,但从整个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水平看,食物网之间的这种关系体现的正是自然界的和谐与协同,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共同进化包括相互制约和相互受益两个过程,在共同进化的生物之间,双方中的每一方都是另一方的选择力量,在进化上发展了相互适应的特性。下面选择两个具体的生活化媒体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有趣的巢寄生----杜鹃

此媒体材料可以用文字、图表、视频、PPT等形式给予展现,主要让学生获取“巢寄生”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共同进化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那些高产鸟类的无序繁殖,起到平衡生态的作用。

2.榕树和榕小蜂

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在因特网上收集有关素材,然后总结归纳出以下特点:①榕树经过长期的进化后,雌雄同株进化为雌雄异株②榕树发展到现在的花序,雌株上只有雌花,雄株上有雄花和瘿花③瘿花是由雌花特化的一种中性花,不能结实,只供榕小蜂产卵,然后孵化出新一代榕小蜂④“榕――蜂”之间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形成一对一的专一性共生关系,它们“合则皆旺,分则皆亡”。

在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上,选择了“有趣的巢寄生----杜鹃”和 “榕树和榕小蜂”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环境教育,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用到位的语言文字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在执教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中,提出此问“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位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回答既有正确的成分,又有不正确的内容,教师不作“对与错”的评判者,而作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此时要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菊花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紧接可提出问题:有人想在夏天让菊花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菊花做短日照处理,菊花终于在夏天开放了。同学们依据此实例再做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冷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这样,学生对“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就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了。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生活实践,体现知识掌握过程与现实生活实践的相互结合。作为县域学校地处农村,独占这方面优势。高山、树林、茶园、溪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提供了条件。在体验生活、吸收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的基础上,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有利于发挥协作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生活化。总之, 课堂生活化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篇: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改革初体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一中 江建繁

摘要:生活化教学和教学有效性两大问题已经为很多专家研究讨论了不少时日,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本文主要是依据笔者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感悟,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再加上自己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理论的理解,阐述自己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工程中,通过哪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手段、途径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楔子:

2008年4月的一天,我办公桌上摆了一张小纸条,纸条的内容里有那么一段话:“老师,其实我觉得平时跟你讨论问题时都感觉能你很平易近人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到课堂就感觉你高高在上。你的讲解其实很详细,但是我总也没办法完全融入你营造的氛围中,感觉太严肃、太枯燥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也像平时私底下跟我们解释习题时那么幽默、轻松、自在的话,我想我会更喜欢你的思想品德课„„”。

这是我的一位学生的留言,看完留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联想到自己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再联想到我们学校近段时间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有效课堂的改革,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纠结的“课堂不高效”问题的症结在于自己的课堂离学生太远、自己站得太高„„此后,自己在有效课堂的实践中大量地运用生活化课堂的一些方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乃总结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

正文:

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应该太强调这一点或者以此沾沾自喜、高高在上,而应该走进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走进你,才能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作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使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学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因此我尝试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让思想品德的教学生活化,注重实践、体验、锻炼,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感悟生活,加强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性。为此,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通过生活化的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所谓的生活化的备课,其实就是先走进学生的生活、内心,了解他们的看法与观点,让备课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不再只是老师独自一边备课,再独自再现教材,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再决定自己的课堂策略。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个特色,就是学生分小组编排成圆桌式座位,每个小组约6-8人,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进行管理,为的是提供条件调动学生的讨论、探究积极性和有效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更加深入。另外在我们学校“先练后教,层级递进”高效课堂模式下,我们的第一节课往往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的环节,这同时也就为生活化的备课提供了条件。在第一节课中,我就会给每位小组长安排不同的任务,让小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对课文进行预习,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我在一旁巡查指导,组长负责把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的一些联想、感悟、疑问等等记录下来,然后集中向我汇报。通过这一节课,我让备课成为了我与学生教学生活的共同任务,而且我对接下来这节课要讲什么、要突破什么难点、要引用哪些实例,乃至要提问哪位学生等等,都有了一个详细的计划,真正让我的课堂做到有的放矢,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其实,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生活化的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生活化的备课,等于让我把学生的生活和我自己的生活搬进了课堂,让我可以用我们的共同的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进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节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的认识,我组织学生按小组分头走出了课堂,在校道、操场边、校园角落、宿舍周边、校园周边巡逻了一遍。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巡逻的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的一些与我们课文相关的现象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于是,回到教室后,我要的一些诸如“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浪费”等等一些素材毫不费力地被学生带回来了。接下来,就是结合教材的知识,渗透进人口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说明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由于是学生亲自收集、亲眼目睹,而且很多问题还是学生自身导致,所以收到的效果非常的好。

通过我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我们孜孜以求的有效性不就是体现在这里吗?

三、通过生活化的课堂组织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但是,在我们学校的“先练后教,层级递进”高效课堂的模式下,这些 2 框框全部被打破,我们要营造的就是学生能热烈地参与,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的一种课堂氛围。因此,在这种模式的支持下,生活化的课堂组织成为我们每个老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如在复习“消费者权益”一章节的知识时,我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得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分享了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时讯,作为消费者哪些权益容易收到侵犯,我们中学生该如何看待市场上的山寨产品,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学会维权,以及你能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哪些建议等等。

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密朋友,课堂中弥漫的是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

如在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导入的时候,可以先让一位位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然后把他的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当然这里要事先与该学生及家长沟通好),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寻找造成我们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并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原先搁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那堵墙被推翻,慢慢地弥漫出让每个人都感动亲情,学生此时已经不仅仅在学习,而是一次真实的人生体验,教学效果有效与否显而易见!

四、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纯粹追求提高学生机械答题的能力,可以说是与思想品德课的课标目的完全违背的。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了解社会、看待社会乃至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化教学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后续环节。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如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后,我在学生在调查巡逻了学校与学校周边的 3 基础上,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走出校园、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的学习本就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掌握一些应付刺激、澄清疑惑、处理问题的技能,并满足他们对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各种需求,以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这,就是我们所在意的有效所在!

五、通过生活化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有效性

其实,前文提高的四个途径,都要求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高帽子,弯下腰、蹲下身与学生交流、沟通,让自己在学生面前是生活中真实的样子,让学生在你面前展露他们真实的内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再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死记硬背的学科;学习思想品德课目的就在于中考的时候必须考这么一门(思想品德课如果仅仅成为教师提高升学率的科目之一,那就真正是我们中国教育的悲哀了)。所以,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就会得到加强,而让学生乐学、好学、爱学,成为达到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你会发现,无论是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在教学“消费者权益”,抑或是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当时教师的角色似乎都成了一个“导演”,或是一个“监制”,又或是一个必须会与观众亲密交流的“秀场”主持人!不再是高高在上、严肃认真、只会纯粹教学生答题技巧并偶尔讲讲大道理的道貌岸然的说教者。

收到那张小纸条的启示之后的我,开始慢慢地学会与学生亲近,不再害怕学生打扰自己的生活,而是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怀。比如2008年我儿子出生之后,自己初为人父的大量的感受、体验,都会时不时地与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分享,让他们看自己儿子可爱的照片,让他们去自己QQ空间上“踩一踩”„„学生对我慢慢形成“虽然很有原则、很严格,但是很可亲、很可信”的印象。而我自己也感觉到学生的思想在自己的教学中慢慢地发展、慢慢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我的课,我教学成绩也就逐渐得到了提高。此时我忽然发现,我之所以能慢慢成长,是因为我与学生走的越来越近、是因为我的课堂离他们很近„„我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高了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 2.《陶行知文集》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三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课题

结题报告

屏山中学高2013级生物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为屏山中学高中2013级生物组研究课题。从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我校生物教师青年教师居多,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通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课题的实施研究,能达到帮助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目的,能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

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2.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

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

中学教育阶段是介于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处于特定的阶段。学生的知识和和心智发展水平对今后进入大学深造进而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中学阶段的学习必然又受到社会环境等复杂的因素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发展,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

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支撑: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到19世纪,实证主义诞生、科学主义取得了理论形态。几乎与之同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也诞生了。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

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实现生物教师在高平台上发展,教师在高品位上提升,学生在高素质上成长。

具体目标:(1)使生物学科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2)全面提高生物学科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从而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意识,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3)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估研究。其中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

的构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总体上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借鉴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指导各位教师的研究活动,各位教师负责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首先,各位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培训,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地在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坚持自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在理性实践中前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课堂观察: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追求有效:教学的永恒主题》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2、课题展开研究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1)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学校组织校内教师优质课比赛,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法,从而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育论坛,大家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畅说欲言,气氛相当热烈;大家在轻松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了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促进了自己的发展;教师充分利用这个课题研究的平台,将自己原创或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案例等)、研究体会通过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课题研究丰富了资料。2)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首先带头进行课堂展示。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师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大练兵、大评比、大研讨”。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被调研的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要求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形成了高质量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研究实践课展示活动,开课老师都能将课题研究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和有效性。研究课后开展了反思交流活动,体现了思得、思失、思进的反思理念。开展全年级的校本调研活动,进行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并有多篇课改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备课组建设成效明显,集体备课逐步规范有序,备课组已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青年教师承担了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陆续成为市、县级教学能手等,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变为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教学案一体化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我校每个备课组已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我们把教学案提早发下去,要求学生先自学,并记下疑难问题,上课时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在自学时的疑难问题,仍解决不了的,由组长报给老师;教师在这期间主要巡回各个小组,听取讨论,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教材中可通过分析概括出的规律,为学生提供方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直至把问题解决;对那些学生不易找出或易于忽略的问题给予启发,对学生经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只作简单的回答,想方设法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得到答案的同时,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案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通过实施教学案一体化及有效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众和观众变成了表演者;由原来的被提问者变成了提出问题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由原来的害怕发言者逐渐变成了争先恐后发言者,实现了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习惯了自主学习便会去主动探究,便会有创新有创造有所得有所成。

3、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总结反思能力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总结反思能力,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规范了教学案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课题组对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组织形式——备课组合理分工,合作备课,协同施教,优势互补;活动形式——做到“三落实”: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主题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与难点,统一教学提纲,统一例题与作业;教学内容——集体备课要“六备”:即备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活动方式——集体备课应包括“合(集体决策)、分(自备、主备)、合(达成共识)、分(体现个性)”四个步骤,四个过程缺一不可;教学反思——一课一反思,每次集体备课首先讨论交流教后感,对教学进行集体反思,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高质量教学案编写的基本理念:一主线——以问题的创设、探讨、解决为主线设计各环节;两个原则——心中有人、目中有纲;两核心——能力核心、落实核心;五要素——学法、教法、知识、技能、提升;五模块——预习准

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疑、重点提炼、应用落实。

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学生的评教评学中明显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课前备课组集体编制教学案,教师能在教学中合理加以使用以提高教学效果②在讲授新课时能更多地选择“展示→提问→提示→讨论→呈现”,使学生得以积极思考主动学习③课堂小结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清晰的条理性,能注意精心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课后作业,尤其注意保护困难学生的自尊心④在教学中能照顾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让各类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都能得到提高⑤在师生相互交往中,教师能利用和谐沟通策略,注意与学生的言语、体态交流,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⑥具有较多的有关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善于计划、评价、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适度调整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策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创造多种机会向全市不同层次的领导、教师展示我校有效课堂的实践课,通过同行评课研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三个要素——教师引导是关键、把课堂的主角真正让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五个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

地方、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会学习中学习、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对教师的四方面要求——问题引导要抓住知识点的关键和核心,学生能讲的教师固定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代替,以多种形式开启学生的智慧、经常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多给予鼓励、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让同学帮助改正;对学生的四方面把握——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有宏观把握、让学生主动参与但不违背规则、让学生展示自己但不放纵自己、让学生体验乐趣但又参与竞争。

5、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课堂能否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含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科学规划以及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为此我们会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认真细致的反复研讨,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七、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的前提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且要确保学生有收获,学生可以接受。以前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而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

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能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课前完成“预习学案”——有效课堂的突破口

课前完成“预习学案”,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起点——处理加工教材的过程中就做到“目中有人”,能进行二次备课。上课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如何教,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了可能,实现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三环节的有效实施。教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实施课前完成“预习学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3、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的主线

有效课堂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开展的活动要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的活动中,锻炼思维,开发潜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与学的方式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效果,因此有效的教与学方式将是课堂活动丰富而开放的保证。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课堂的保证

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在导上下功

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

5、课后的有效反思——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教育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教什么”、更要思考“怎么教”,针对具体的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无论课堂有效还是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课后的有效反思找到不足就是收获,之后认真做出调整,最后形成经验或教训就是提高。

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我校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

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各个领域近年来得到了有效发展,尤其是在开展教育改革后,我国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多媒体教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高中生物在高中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难教、难学也是其特征之一,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当代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多媒体教学在此方面具有广泛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性不高。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I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一、影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多媒体利用不到位

多媒体有着强大的视频、声频、动画功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自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的这一些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到位造成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的语言。而我们的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上制作和选取得不够典型。另一个就是教师在操作上,还存在着不熟练,尤其是女教师在操作能力上要普遍欠缺一些。

2.多媒体依赖性强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呈现有着强大的优势,我们不可厚非。但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不足,在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殊不知,现代多媒体学习教学技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如果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自顾着翻课件,学生根本没有记笔记的时间,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我国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在高中学习阶段尤为显著,虽然教育改革已经就此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许多高中教师依然没有转变教学理念。高中生物学科中,实验课时少是普遍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实验课堂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此种情况直接导致多媒体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高中学校虽然重视多媒体教学,但并未意识到将其应用到实验课堂中的重要性;第二,大多数学校相关资源缺失,设备、技术均无法达到标准。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1.强调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这一点大部分教师还是能认识到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这点的情况。计算机不能取代教师,多媒体教学仍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借助板书和口头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讲解,仅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加工。同时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互动,是与学生交流的一种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情感和个人认识的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无论课堂形式如何变化,课堂的主体仍是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手段具备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各种生物的标本或实物,或者带领学生参加实地考察,进行实验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构造、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事物共性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以及闪现出一些奇思妙想。这些困难和差错让他们能够清楚在具体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寻找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通过简单的图片呈现和模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在标本缺乏或者实验条件太差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这些环节是个很好的选择。不同层次接受程度不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可能不能很快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过渡,结合教学具体情况,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2.提升综合素质,制作精品PPT

针对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而影响有效性的问题,教师应制作精品PPT。存在计算机技术或是对教材不熟悉的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学习,可以是双方教师进行相互的学习,或是共同合作商讨课件的制作。在高中生物的课件制作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解析,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是否适用多媒体,是否需要使用等。在制作PPT 时,教师不能只是生硬地将教材内容搬上去,而要充分利用Flash 动画、3D 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将生物课本上的一些较抽象的内容进行技术上的处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进行与基因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Flash 动画来演示基因的重组和基因的突变等,用一些形象的符号来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课程设置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渐渐由单纯的学历、经验转变为全能型、创新型等要求,我国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开展了教学改革、高校扩招等项目,其中包括调整课程设置,使理论课堂能够与实践课堂相呼应,然而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导致该目的往往难以实现。因此今后高中学校应善于设计课程规划,使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生物实践课堂,并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使其不仅作为教学工具、实验工具,也能够作为引导学生提升能力的桥梁。生物这门学科,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想促使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的各个阶段需要重视。

三、总结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的切实提高,离不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更多的则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做到对生物教学的重视,保障生物课程的教学课时与质量,提高文理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多媒体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开其劣势,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从而切实增强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6):139.[2]卜涛.谈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新通信,2015,(8):55.作者简介:

李昌美,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五篇: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宜川中学

胡瑞英

通过这几年的高三化学教学,我发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是听着都懂,但一说就错,一做不会。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怎样才能事半功倍?作为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其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通过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对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通过明确范围,提高概念的掌握水平

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教学的基础,但在实践中,在概念的使用范围上,学生经常忽略前提而得出错误概念,还不知错在何处。

例:还有些学生对于勒沙特列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不完整,对勒沙特列平衡移动原理的适用对象未搞明白。比如,2004上海高考题24题第(4)小题,要求判断附图中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加了催化剂、缩小容器体积、降低温度、增加SO3的物质的量四种情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很多同学漏选了催化剂选项。

对此,教师可设计两个情景:一,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有何影响?二,对还未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有何影响?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对还未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平衡继续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其实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是不影响的,若不看前提,学生可能会误解为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深化。例如:当生成物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那么生成物的含量最高点是达到平衡点,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应该看后半段。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勒沙特列平衡移动原理的适用对象是已经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从而让学生做到对象明确,审题清楚,不做无用功。

二、通过比较辨析,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经常对易混淆概念进行辨析和整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在有序的结构中去提取明晰的概念,思维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

例如:针对学生对平衡移动和平衡常数K变化的关系混淆,可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化对这两个概念之间联系和差别的认识。

(1)由 温度 变化引起的平衡向 正反应 移动,K增大;(2)由 温度 变化引起的平衡向 逆反应 移动,K减小;(3)由压强、浓度变化而引起的平衡移动,K不变;(4)K值越大,表示 正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平衡向右移动,K值 可能增大可能不变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可能增大可能不变”)

(5)温度升高,K值 可能增大可能减小。(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

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K值才增大。

还有其它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简短归纳总结为:中和≠中性,酸性溶液≠酸溶液,电离≠电解,电解质≠导电,强电解质≠导电性强,金属键≠金属活泼性,分子稳定≠熔沸点高,平衡右移≠转化率高,平衡右移≠K增大,温度升高≠平衡右移等等。

组织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辨析,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对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做到思路清晰,思维敏捷,从而在解题时既快又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三、通过观点比较,帮助分清是与非

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学生记住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追根究底,学会思考,学会辨别、分析、证明和判断观点的正确性。让学生在经历不同观点辨析比较的同时,活跃和激发思维,学会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例如:对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移动的学习,可以设计如下:对HAc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Ac≒H+ + Ac-,加入NaAc后平衡移动情况,甲认为Ac-浓度增大,平衡左移,碱性增强是平衡左移的结果,乙认为Ac-水解出的OH-中和H+,[H+]减小,平衡右移,碱性增强是Ac-水解的结果。对此,可让学生来判断哪种观点正确,又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

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到统一的结论,甲的观点是准确的,关键是抓住主要因素。加入NaAc后,[Ac-]的增大远远大于Ac-水解出的[OH-],主要考虑Ac-本身的影响,若加入的物质原平衡体系中没有,才考虑加入的物质反应后的成分的影响。最后可在原平衡体系中加入酚酞,将加入的NaAc改成中性的NH4Ac,若甲的观点正确,则考虑的是Ac-的作用,同样平衡左移,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若乙的观点正确,则考虑NH4Ac中性,平衡不移动,碱性不变,溶液红色不加深。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题目中的HAc改成NH3•H2O,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 + OH-,加入NH4Cl后平衡又是如何移动的?如何证明?通过举一反三来灵活迁移,巩固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让学生思考,当将0.2molCO2通入0.3molNaOH溶液中,HCO3-和CO32-的浓度谁大?在分析中,首先明确能反应的先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的HCO3-和CO32-。在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和电离等影响离子浓度的反应中,CO32-第一步水解 > CO32-第二步水解 = HCO3-的水解 > HCO3-的电离,其中 CO32-第一步水解程度最大,是主要因素。根据主要因素CO32-+ H2O≒HCO3-+ OH-,学生可以得到结论:CO32-的浓度减小,HCO3-的 浓度增大,[HCO3-]> [CO32-]。

因此,当体系中有多种因素同时需要考虑时,抓住主要因素,就可以做到主次分明,结果立现。

四、通过自我设计,实现融会贯通

除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计方案,也可提示或者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来证明结论,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在学习酯化反应时,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反应机理,指导学生设计了下列问题:(1)CH3COOH和 C2H518OH酯化反应时,18O会在哪个产物中?(2)CH3C18OOH和 C2H5OH酯化反应时,18O会在哪个产物中?

学生自行讨论得出,根据酸脱羟基醇脱氢,(1)题18O会在酯CH3CO18OC2H5产物中,(2)题18O会在酯CH3C18OOC2H5产物中。显然,第(2)题的结论不正确,主要问题出于学生对羧酸的共振结构没有概念。为此,通过教师说明当CH3C18OOH电离出CH3C18OO-时,CH3C18OO-≒CH3CO18O-,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得出(3)题

O会在酯CH3C18OOC2H5和H218O中的正确结论。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当告知第(2)题的结论不正确时,让学生感到好奇,急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时,乘势引入新的知识——羧酸的共振结构,然后让学生在新的前提下再作新的思考。

此外,还可以在复习元素金属性比较和元素的非金属性比较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金属性Fe>Cu,Na>Al,非金属性Cl>S。在复习了弱电解质的知识后可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弱酸。通过对方案的自行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实现对已学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和激励的作用,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下载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教学生活化角度谈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常州市荆川小学 许龑 当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七个”——一是过度“开发”,弱化文本;二是过度“主体”,弱化“主导”;三是过度“活动实......

    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曹妮妮 一、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儿童而言,主要解决的......

    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从美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衡阳市五中 王培霖 爱美是人的天性。从摇篮曲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锄者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教学设计

    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准备是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先和学生在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进行准备,以实现对教学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包括两方面......

    从教学起点谈网络教学的交互

    从教学起点谈网络教学的交互木 王承博王艳艳 ( 1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 7 1 6 0 0 0 2 .河北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河北保定 0 7 1 0 0 2 ) 【 摘要】网络教学中的......

    谈小学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

    谈小学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 义乌市下骆宅小学陈素贞摘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英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交际性原则,而当前 国内英语的教学多注重了对英语的教学,忽略......

    也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也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因此教学过程要体现出程序的阶段性,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想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依靠自......

    谈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谈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