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5: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第一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

“对话”是《课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一般的阅读行为来 说,“对话”仅仅是读者与文本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而作为阅读教学来说,则涉及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故《语文课程标准》是如此阐述的:“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 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 教学方式。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学

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

景,接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 个性化解读。

(一)阅读教学“对话”的基本原则

1.对话是民主平等的

过去的谈话法,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

一问一答,但实质上教师仍然

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对话与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教学对话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 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的

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都乐于、善于 “对话”。

2.对话是互动共进的

即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

本的不同体验的方法,相互交换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教学是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应

当是互动的,是双向的交流。通过互动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

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特别

是学生提出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备”到的问题时,教师更要静下心来思

考,或许这的确是一种“伟大的发现”。

3.对话是具有建构意义功能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 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学习方式,学生

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 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对话式的教学与

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牵引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其根本区别就在于:

后者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建构。正如张庆先生所

作的比方,后者如一种工业生产的方式,是按照图纸去生产一模一样的机

器;而前者则类似农业生产的方式,农民并不直接制造禾苗,只是为禾苗 的生长提供条件,如按时播种,并适时灌溉、施肥、捉虫等,从而促使禾苗

茁壮成长。与此相适应,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义

上的平等与沟通。由此看来,是否是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

形式,而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实质。

4.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

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造成了学生对课

文内涵把握的千篇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

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

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对话的主要类型

1.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就是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平

等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图式(板块)

和文中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种同构反映出儿童独特的感

悟、体验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至少包括: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 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

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使

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变得枯燥与单调。

特级教师武琼老师上《挑山工》一课,审题后就“你对挑山工有什么

了解”这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挑山工的T作是

挑货上山;有的说挑山工走的路比游人多,但比游人先到山顶;有的说挑

山工的身材都是又矮又粗,肌肉黑黝黝的„„之后武琼老师大胆地给了

学生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采用各种喜欢的方式(齐读、默读、小组读等)

反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和问题。如果说前面的交流还只是学

生与课文粗浅的对话,那么经过充足的读书、思考,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就

比较深入了。这时学生谈到了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线路,品味了这样走 的高妙之处;也谈到了挑山工有步步踩实、勇往直前的精神;还有的谈到

了做事要认准目标,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已走进

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在平常的对话中基本把握了课文的内涵。

就在这时,几个学生提出了自己在与课文对话时产生的疑问:他们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货上山,不累吗?既然累,为什么还要从事这个]一

作?在明白了挑山工是以此为职业养家糊

口,同时也为游人服务后,学生

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既然家里很穷,怎么买得起那么多凳子和西瓜?既然

一步踩不实就有掉下山崖的危险,为什么他们还要做挑山工?他们年岁

大了,还干这工作吗?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听课老师也觉得难以回答。这

本身也说明了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只有与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了,他们才会急挑山工所急,想挑山T所想。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

涨,在心灵自由的飞翔中,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他们联系生活与课文

对话,跳出书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以解放和张扬。

2.生师对话

生师对话就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

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阅读的课堂里,必须率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和主人翁姿态,只有师生之间具

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学生才会产生对话意

识和对话能力。一句话,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

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 的激情奔涌。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

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更是阅读活

动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广泛联系了个人已有知识和

个体生活经验之后而生成的。每个学生的探究都会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感

悟和发现。这也正是他们带入阅读课文中的东西,这种东西有时会比从

课文中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必须抱乐

于接纳的态度,而不能以僵化的标准答案来

束缚学生,阉割他们十分可贵 的富有灵性的发现。要使对话真正成为“点亮智慧火炬”的过程。如一

位教师执教《寒号鸟》一课,在结课前,学生、教师之间有如下对话:

生:喜鹊真好,他自己那么勤快,还关心着寒号鸟,老劝他垒窝。寒号

鸟要是能听喜鹊的劝,就不会冻死了!

生:我觉得寒号鸟太懒惰了,晚上冻得不行,白天照样睡懒觉,或者到 处游逛。他冻死是自作自受。

师:你们的理解很正确,真把书读懂了。

生:我认为喜鹊也有错误,他不能只是口头上劝劝,要拿出行动来帮

助寒号鸟垒窝。如果喜鹊动手了,寒号鸟肯定也会跟着做。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肯动脑子。你们看看,寒号鸟是怎样对待喜鹊 的劝说的?

生:我觉得喜鹊只是劝劝寒号鸟,寒号鸟就不耐烦,嫌喜鹊太哕嗦。

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且产生情感的

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魂

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二是要重视文本

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表达方法,发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学生的语言

发展有赖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教师只有先于学生

对文本的语言有一番“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师生对话时才能恰当引导,画龙点睛。这些,教师都必须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就成竹在胸。

4.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一对一(单 个学生之间,比如同桌)的交流、一对众(单个学生面向小组内其他成员、单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的交流和众对众(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等几种

对话模式。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

学生当主要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当观众或听众的不良做法,要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生生对话要热烈且富有成效,关键是根据教学

目标的实施进程及时采取恰当的对话模式,适时提出对话话题。这些对

话话题应该紧紧扣住语文素养这一核心。如上《草船借箭》一课时,一学

生提出课题不当,明明是诸葛亮用计骗取了曹操的十万支箭,该用“草船

骗箭”才对呀。究竟是“草船借箭”这个题目好还是“草船骗箭”这个题目

好呢?这的确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不是做裁判员马上判决正误好

否,而是以它作为对话的话题,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一石激起千层 浪”,这一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激起了大家思考的兴趣,顿时展开了热烈 的讨论。经历了生生对话这一过程后,大家认可了比较准确的提法。教

师在生生对话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精神饱满、感情投入、态度自如大方、语言得体生动的方向努力,而对待别

人的说话,要学会专心聆听、细心揣摩、虚心接纳、正确评价,相互之间始

终保持包容而不迁就、友好指正而不偏激指责的良好的对话风度和愉悦 的对话气氛,真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除了“对话”这一理念外,《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中还引入了接受美

学中的相关理论,吸收了阅读心理学和信息学的研究成果,凸显了阅读教

学的时代性。如“教学建议”中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

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

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对此,我们也要有所了解。

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

行探究性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主要依靠对语境的深刻了解,对文句之

间关系和联系的把握,对文本字里行间蕴涵意义的揣摩以及从写出来的

文字中预测出未写出来的意思的能力。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

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进行

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 和新颖的结论。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

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这

就关系到首先要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 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

-丽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

探、合作交流。以这样一两个“探究专题”来取代多达数十个的“繁琐提 问”,目的在于突出重点,以学为主,把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时间支配

权和空间占有权真正还给学生。

在探究性阅读的深读阶段探究、发现,以一两个问题带动全篇的解读

是可行的。事实上,在一些名师大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已有过这方面 的成功经验。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导读理论,强调以一个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

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宁鸿彬老师的“主问

题”观点也主张阅读教学要以“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导引学生深读课

文,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

层次“碎问碎答”带来的高耗低效。这些成功经验都足以为探究性阅读

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情境之营造,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情境必须是富有挑战性的。所 谓“富有挑战性”,不仅是问题的覆盖面大、穿透力强,而且足以激起学生 的“头脑风暴”:如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

引发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

见的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总之,充满了如《语文课 程标准》所言及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和“阅读创新” 的种种机制。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还离不开合作与交流。正因为“探究”本

身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有一定难度,它既需要每位学生的独立

思考,也需要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攻关。而探究的成果则需要通过交流

来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才能逐渐形成共识,或达到成果共享。这样,合作、交流既为探究问题的必需,也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主要特征,体现了全新的

阅读理念,即阅读的过程,不是对文本内容的“镜式反映”,而是学生个体

在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基础上对读物的重新建构。因此,阅读过程充满

了不确定性,阅读成果也会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阅读活动便 是读者有差异的个体发展过程。

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本体特征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它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实践性。“探究”并非只是单

一的理性思考和理论说教,应当有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小学生 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创新”也不是在语文课上搞什么发明创造,而

重在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

在导读《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让大家根据课文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

活体验,想像这个小村庄,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要这

样画。在先后有四位学生上台分别画了山

坡、人家、树林、小河后,便画到

了“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一句。老师特别提示:“‘空气格外清新’该怎

么画?空气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表现?这可要大家有创意才 成。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好吗?”有的说,“可以画蓝天白云,这能够说明空 气清新,没有一点儿尘烟”;有的说,“可以画小鸟、花草。空气好,花儿才 开得艳,小鸟才唱得好听”;有的说,“还可以画蜜蜂、蝴蝶。这些小昆虫 那么活跃,也是因为空气清新呀”„„于是,靳老师十分高兴地说:“同学

们真聪明,真有办法,这些创意都不错,我们画上去吧!”这一教学片断,生

动地说明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也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借助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探究阅读、创新阅读,以达到熏陶感染的审美效果。对“这

个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探究,固然可以抓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来论

说,但也可以让学生咀嚼词句含义,用画一

画来描写。这同样可以使学生

思维活跃、敏于发现,创新的见解、独到的思绪也就在探究活动中潺潺而 出了。

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阅读期待

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是培养

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如面对童话故

事,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

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

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等。

所谓“阅读反思和批判”,就是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的

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

无效思维,并持某种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的批判,以辨明其思想源

流、社会价值、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等。

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在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

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

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阅读教

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

望——这就是阅读期待。然后,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思考阅读内 容,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般说来,阅读期待在小学阶段可以充分运用,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引

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反思和批判则一般适

用于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阅读反思和批判主要体现在引导小学生加深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方面。

例如,学习《秋天》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在

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虽

然还不能说这就是阅读反思和批判,但孩子们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已经开

始萌芽了,这无疑是最值得珍惜的。

生:课文中说“树叶落下来后,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 场”,可画上的一只蚂蚁正在吃树叶。这样,图文就不符了。

师:噢?是在吃树叶吗?

(师仔细看书上的画)

生:对,那只蚂蚁就是在吃树叶。树叶也是蚂蚁的食物呢!

生:我们可以这样改改课文:“有的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

运动场;有的蚂蚁把它当作食物,美美地吃着。”

师:真了不起!你们不但发现了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而且对课文进

行了修改,修改得还这么精彩!我应该向你们学习。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画上的树比天空看起来还要大呢?

生:嗨!那是远近的关系嘛!

生:对,画画时,近的东西要画得大一些,远的东西就要画得小一些。

师:小朋友还了解绘画的技巧,真了不起!还有什么问题?

生:课文中说“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那么大,难道只有几朵 白云吗?

师:噢?那应该怎么说?你观察过秋天的天空吗?

生:观察过。应该说“蓝蓝的天上飘着许多白云”,或者说“白云在天 上飘来飘去,多美呀。”

师:改得不错。不过,书上的话也没错。秋天云淡风轻,晴朗的日子

里,白云的确比较少,课文中说“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是说云少,并

不是说只有几朵白云。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秋天的天“那么高,那么蓝”呢?

师:这个问题牵扯到自然科学知识,我建议小朋友课后读《十万个为

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生:好。

(三)在教学对话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

究的氛围。因此,在对话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眼

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

时,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其心态才能保持开

放,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 的认识。

2.要正确处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教师要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体验文本,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

本。至于结论,要让学生自己体悟,教师不必包办代替。如果是属于情感

体验或思维想像性的问题,面对着各不相同 的感悟、理解,教师更不要强

行统一,可以有多种答案。如果是知识性的仅有惟一答案或答案有优劣 的,则可鼓励学生通过对话,继续深入进行探究,以逐渐形成共识。如果

对一些有违情理的答案也任其放纵,这就是极端化的做法了。

3.要正确处理预设与开放的关系

教师既要有课前的预设,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笔记,又要开放地纳

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

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

越预先设定的目标。有时这一节课的任务因此完成不了,也可以移至下

节,或简缩任务。概言之,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控。

创造性阅读的教学设计

(一)创造性阅读的内涵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

阅读材料中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 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个性化的鉴赏、体验、感悟,强调各种个性化的感

受、见解和启示的发表、交流与分享。创造性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

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语 言、思想、知识与方法。

创造性阅渎教学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即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多角度

地思考。它体现的特点是语言性和基础性,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培养学

生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

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

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

应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设计 创造性阅读教学。

(二)实施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1.挖掘教材,教师创造性地运用

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束

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惟教材独尊。但

实际上,教材只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教材只是学生发展和进行师生对话的“中介和话题”。因此,只有转变曾

长期固守在教师头脑中的‘绝对化”“权威化”“圣经式”的教材观,树立新

型的“范例式”教材观,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使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往中有所创造,使学生获得心灵的 对话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

格的写法,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

花。认真挖掘这些地方,引导学

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无

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大有好处。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挖掘

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的方法有:

(1)创:创设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一人的

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

教师、教材、学生问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

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

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

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学科发挥其独特魅力的

优势所在。总之,语文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可

以说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能使学生内

心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取得

类似核聚变的教学效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课

件的形式,将学生带人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悲惨场面,以其场面的悲壮体 会平凡感情的伟大。

《2)增: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增加师生和学生

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适时插入一些小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将课外的文字材料引入课内,起到发展学生语言、加深理解、拓展 思维的目的。比如在《画风》一课的教学中,将叶圣陶先生的诗歌《风》引

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以发

展。

(3)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

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有的

知识和经验进入阅读学习的,在阅读过程中又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

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既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新编语文教材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

择提供了余地,在学习内容上提供了选学内容,习题提供了选做习题,在

“综合性学习”里,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4)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比如在教学《小

黄鸡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通过读书一定对

梅梅的善良有了初步的体会,但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自身经验深刻领悟呢?课文中有这样一个

“空白点”可供我们挖掘。课文中提到梅梅给小黄鸡准备了一个盒子当

做它的住处,可以启发学生养小动物的经历引导:“猜猜看,梅梅会把这个

盒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她会怎样给小黄鸡布置这所‘房子’?”凭借课文 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儿时的生活趣事浮

现在学生心头。这样,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课堂才能成为师生

共度的一段人生的美好时光。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

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这也正是创造性使 用教材的目的。

2.启发质疑,教师创造性地引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

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

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

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

方面,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 有了创新成果。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 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必然意味着学生因困难而导致挫折和失败,甚

至一无所获,但在其中所获得的经验却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今后发展和 创新的有效积累。

(1)预留质疑的时间。教师在出示课题时就课题提问,让学生谈谈

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或在课文临结课时留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

懂的问题,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

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

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2)示范质疑。诚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

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但随着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

生的质疑能力也应随之有所提高,化零为整,保重舍轻。教师应通过对问

题的精心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做好范例,保证提问效果,寻求问题 与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把“问”转化为“思”,并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

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点、模糊点、高潮点、疑难

点、兴趣点、感情点等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点”所在处,在最适合 的时候提问。

比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开始问学生:

“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学生一定会就小屋的布置和环境来回

答,诸如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31

孩子熟睡等方面。这个问题在这

里提出,学生的回答往往仅止于现象,停留在表面。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

课文即将结束时,即学生思维的高潮点处进行提问,答案就会覆盖整篇课

文,不仅仅停留在家居布置上,更会从人的品质和感情方面考虑,并根据

全文内容做出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3.展开想像,使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想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

理过程。想像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像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

造思维。因此,想像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学习中,想像力欠缺的

学生往往对文字的情景理解不具体、不深入,不易形成清晰、深刻的个性

体验,而想像力丰富的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效果明显。

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最初一般保持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为

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

(1)美化“语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情感、思维的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人类

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如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太阳》一深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说明文,本身

无形象、无情节,在教学初始,便对孩子们说:“太阳,我们每天都看到。早

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方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

对我们来说好像是熟悉的,其实又是陌生的,因为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

道的还太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老老少少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

妙。”李老师富有美感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和亲切,同时使学生带

着一种极大的探究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在教学《妈妈的爱》一文时,启发学生回忆妈妈对我们的关爱,可以用如下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架设情感的大桥:“世界上最伟大、最

无私的爱是母爱。母爱时时、处处被我们体验,就像钻石一样恒久闪烁。

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地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每天从睁开惺忪的睡眼到

夜晚进入甜甜的梦乡,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在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汇报

交流完毕后,教师可进一步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想像,给学生留下无尽 的遐想:“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让我们闭上眼睛,细细回想:妈

妈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教我们认的第一个字,扶我们走的第一步路„„妈妈的爱是我们成长中无数个第一。让我们回

想妈妈鼓励我们的每一个眼神,信任我们的每一个微笑;寒夜她并不宽大

却足够温暖的怀抱,雨中用身体为我们撑起的一方晴空„„妈妈的爱是

点点滴滴,无言无语,却给我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富有感情的美的

语言,能积极唤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把他们带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

如身临其境,利于把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并用语言表达想像的结

果,其语言就会是形象的、饱满的、具有创造性的。

(2)找准“发散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想像力丰富的

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机遇’:作为启发想像的发散点,就可以引导学

生展开多向思维,不拘泥于一种想法,就能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探

索,让他们在发散思维中巩固知识,接受教育,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卖 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抓住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启发学生想像小女孩死后

人们的反应;在教学《白杨》时,可以抓住孩子们“只知道”的内容,启发他 们想像“不知道”的内容。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进一步启发学生

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想: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圆明园的

奢华;圆明园毁灭的结果。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发散思维的引导,学生 的认识出人意料地深刻。

(3)抓住“关键点”。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

句,是设计富有想像力的问题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 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如在教《再见了,亲人》

结尾时,可启发学生想像:当列车开动时,站台上会是什么情境?在教学

《小摄影师》时,可以设问:如果小男孩再回来,高尔基会怎么说,怎么做?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圆其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4.尝试错误,使学生创造性地思考

尝试错误的阅读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在 顺利的思维中“设障”,人为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激发学生去探索、思

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可

以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独特的体验。

(1)预先设错。在教学的初始环节设置错误障碍,可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启发学生不断探索。现以于永正老师教学《壁虎》一课为例加以说 明。

【案例1】《壁虎》教学片断

师:(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同学们,我也把壁虎的外形写下来了,请你

们读一读,看一看我写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小黑板)“壁虎有四

只脚,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它有头,有嘴,有眼睛,还有一条尾巴。身上披

着鳞片。”

(学生读后纷纷举手)

生:老师写得太简单。

生:老师写得不具体。壁虎的头、尾巴是什么样的?没写出来。如果

把“壁虎”两字擦掉,就看不出这是什么动物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本想把壁虎的样子告诉大家,可是大家看

了,却并不能了解壁虎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帮助修改一下好吗?不过,要想修改好,就得了解壁虎各个部分的特点。现在请大家再把第二段认 真读一读。

于老师的这一设计,以自己预先的错误启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

生自主、自觉地认真阅读,积极主动思考。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纠

错的过程中引发思考,体现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

(2)明知故错。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诗歌《草》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时,教师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将错引错。

【案例2】《草》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

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 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聪明,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另请一名学生)现在我当你哥哥,你 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另请一名学生)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

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哇?

生:(一愣)因为„„因为革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 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还有什么“一岁一窟 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 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于老师在教学中,以反问、将错就错的方式,寓教于乐,并体现了一定 的层次性。由刚开始扮演妈妈时对学生的鼓励,到其后在作者、诗句、中 心等方面连续地“犯错”,为学生营造几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创造场”,这样的“错误‟晴趣盎然,给学生生动的自主思考余地,让学生回味无穷。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尝试错误的方法,要求教师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 注意,调动其主动参与,应精心设计,适时、适度运用,把握好分寸与频率,以达到少而精的效果。

5.创设情境,使学生创造性地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语言材料特性、学生个

性特征,巧妙地设置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发学生的学习

潜能。

(1)再现情境。如在教学《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写景的课文时,可以用假想旅游的方式,使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风景如画的山水景色中;

还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等方式朗读课文,渲染气氛,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文做好情绪铺垫。又如在讲解《周总理的睡衣》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

之后,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境:现在你就是总理身边的那位工作人员,和

总理朝夕相处,看到总理这样一件睡衣,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再如《狼和小羊》一文,可以启发学生: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羊,当恶狼扑向 你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2)拓展情境。与某些特殊节日相结合,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恰逢清明前夕,于是就创 设了如下独特的拓展情境。

【案例3】《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

师: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家想为邱少云 做些什么?

生:扫墓、送花圈、写文章„„

师:那我们就集体为邱少云烈士送一个花圈,不过,花圈两旁一般都

挂有挽联,我们先合作完成这一幅挽联吧!

(学生兴趣盎然,经过讨论交流完成挽联:“严守革命纪律,二十岁英

雄树起后世榜样,实在生的伟大;临难纹丝不动,邱少云烈士活在人民心 中,的确死得光荣。”学生反复吟诵这幅挽联,有如立于烈士墓前,感人肺 腑。)

再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可结合中国 的传统节日春节,创设情境,将故事的主人公“带到”节日庆祝的现场,在

盛大的节日庆典中,启发学生体会自己及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想。

(3)表演情境。小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他们善于模仿、乐于模

仿,更善于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善于创设这样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积极有效地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语言。尤其是故

事情节精彩的文章,如《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丑小鸭》等可以采取课本

剧表演等形式,由师生共同扮演角色。如遇到说明文或科学性比较强的

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叙述的方法,转换形式进行表演,或以薪闻发布

会、拍卖会、导游、招聘交流会、广告设计等形式进行情境的表演,课堂上 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气氛。在情境创设中,还可以运

用张贴图画、哼唱歌曲等形式引领学生沉浸于特定气氛中,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6.角色转换,使学生创造性地体验

角色往往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语言和行动。在语文教学中,从“学

生”到“学生”的固有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接受”“被教育”的传统模

式和消极状态中,必然影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有创造性地活动。

而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往往使儿童在情感驱动下,积极投入自己 的体验,获得独特的、有创意的感受。角色的转换包括教师角色的转换和

学生角色的转换两种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读为本的基本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

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全国小语会第三届青年教

师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评课标准中也强调指出:“要以读为本,突出 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

教法都无法取代的。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

璞归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

(一)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读”的意义

(1)多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让所

学的生字反复再现,在读中结合语境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

(2)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结合上下文准确

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叶圣陶)的境地。

(3)多读可以深化理解。特别是在品味性的读中,多咀嚼、体会,才

能逐渐读出情感,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

涵,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4)多读可以训练思维。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别林斯基曾经指

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渎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教师要训练学

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像,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

像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

(5)多读可以背记好词佳句。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 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清·陆世仪)。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段让他们

多读,进而熟记好词佳句、精美诗文,丰富词语的积累。

(6)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

文章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

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2.要保证充足的读的时间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时间普遍不足。主要原因是:

(1)教师的指导思想不正确。如有的教师课内主要任务是繁琐的内

容分析讲解,朗读仅作为控制教学时间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须完成的教

学任务。有的教师讲解完课文了,还剩时间就读一次,再剩时间就再读一

次。有的仅是因有人来听课了,为壮声威而让学生高声齐读。

(2)关于朗读内容的谈话多,真正的朗读练习少。如:这儿该怎么

读,为什么;那儿该怎么读,为什么;哪个字读重音,哪个地方该停顿时间

长一些;等等。关于朗读的谈话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学生自读、悟读、美读 的时间被挤占了。朗读是一种语文教学手段,它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

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其义自见”就必须“书读百遍”,要“下笔 如有神”就必须“读书破万卷”,故阅读教学必须保证读的时间。朗读也

是一项技能,凡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不能成就的。小

学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比喻:一堂课40分钟是个常

数,好比一块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讲解、提问切多了,留给学生实践的蛋糕

就少了。而缺少必要的实践又怎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因

此,要将“读”作为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精讲多读,以讲促读,以读代讲,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的训 练,特别是朗读练习。

3.注意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

阅读教学不但要多读,而且必须有效地多读。要有效地多读就必须

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指向性强。就读的层次性来说,其主要流程是:

(1)初读——了解内容。在初读课文阶段,目的是读懂课文内容,故

一般用默读再轻声读的方式,如果开始就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那是脱

离实际的。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不理解,感情从何而发?对一些感情比较

含蓄、寓意较为深刻的文章,如《养花》《落花生》等,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

默读上。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

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朗读提示,逐句逐段悟一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

步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后苒进行感情朗读。在初读时,教师的示范朗读

也非常重要,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2)品读——感悟语言。在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就应侧重从语言

表达的角度,看看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及结构方式来表达课文的内

容和情感的。这时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品味式的读,通过读体会感悟文章

语言的精妙和情感的深邃。但要注意的是,品读是建立在品词品句的基

础上的,只有品出词句的内涵和情味,才有可能读出感情来。

(3)熟读——背诵积累。感悟了课文的内

第二篇:汉语拼音教学新理念

农村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新理念、新教法

大华小学教师:罗康

汉语拼音要在低年级学生大脑中扎根,使指灵活应用,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未进过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是:

1、拼音知识大多靠死记硬背,背不牢则用不灵;

2、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而不好学。创新拼音教学法摆脱了“死记硬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理解中记忆。创新拼音教学是一种带着学生去研究拼音、发现拼音、应用拼音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去触摸拼音、游戏拼音、享受拼音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是用拼音去编儿歌、唱童谣、讲故事、做游戏;用拼音教具去演练、去操作,从而发现拼音知识的逻辑规律。

创新拼音逻辑性很强,由十个单韵母便可滑拼组合成所有复韵母的音,并由其引出自成音节的发音。使汉语拼音的“拼音”有据可行。

一、声母教学

利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已经亲口实践着的口语经验进行巧妙地迁移,使儿童在唱读中识记声母,在快乐的生活中融入对拼音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声母b、p时,“买菠萝”的“菠”提示了“b”的发音;“爬山坡”的“坡”提示了“P” 的发音。以此方法,可编成儿歌如下:

b、b听广b p、p爬山坡

m、m两门摸

f、f拐杖f

d、d小鼓d

t、t小鱼t

n、n一门n

l、l小棍l

g、g鸽子g

k、k蝌蚪k h、h把水喝 j、j老母j

q、q气球q x、x西瓜x

z、z2字z

c、c小刺c s、s蝉吐丝

zh、zh织毛衣 ch、ch吃东西 sh、sh狮子sh

r、r红日r

y、y衣服y w、w屋子w 这些声母儿歌最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老师只取道提示和指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成就感。另外,把声母制成实物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加深其对声母的记忆,使学生体会拼音学习的乐趣。

二、单韵母教学

我所教学的单韵母共为十个:a、o、e、i、u、ü、-e、-an、-n、-ng。其中后四个为后单韵母,因为在复韵母中居于后者。它们的发音过程如下:

-e发音时,口自然打开,嘴角向外裂,舌尖压住下齿龈,摩擦发音。

-an口自然打开,嘴角向外裂,发音时,舌尖由下齿龈迅速向硬腭方向移动,摩擦发音。此音是一个动态发音过程。

-n发音时,上下齿关闭,唇微张开,舌尖低住牙齿中缝,用鼻发音。

-ng发音时,上下齿关闭,唇微张开,舌尖靠后,用鼻发音。我在教学此十个单韵母时,是通过引导学生学动物的叫声逐步过度到单韵母的发音上来的。例如:教学“a”时,我让学生学牛怎样叫,学生就会模仿出黄牛、水牛、大牛、小牛的叫声。这时候因势利导地将学生带进拼音王国里,获知拼音小牛的叫声带有“a”音,于是给拼音小牛取名叫“a”。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理性地学会:拼音公鸡的名字叫“o”;拼音小鹅的名字叫“e”;拼音小兔的名字叫“i”;拼音小狗的名字叫“u”;拼音画眉鸟的名字叫“ü”;拼音小马的名字叫“-e”;拼音小猫的名字叫“-an”;拼音小猪的名字叫“-n”;拼音小熊的名字叫“-ng”。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故事情节及游戏,把单韵母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在大脑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为复韵母教学奠定基础。

三、复韵母教学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单韵母按先后顺序滑拼而得的一个完整的音。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用动物找朋友的方法自学滑拼出复韵母。例如:小牛“a”找到公鸡“o”做朋友,从此他们的名字就叫“ao”了,我们应该怎么叫他们的名字呢?以此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所有的复韵母。现分列于下:

1、复韵母(分别以a、o、e、i、u、ü开头)a ao ai an ang o ou ong e er ei en eng i ie ian in ing iu(iou)u ui(uei)un(uen)ü üe üan ün 以上复韵母中“iu、ui、un”分别是由“iou、uei、uen”滑拼而得的。“iu、ui、un”是“iou、uei、uen”的省写(汉语拼音要求:应该省写的一定要省写)。老师指导学生学习“iu、ui、un”这三个复韵母时,可以通过拼音动物游戏故事设计教学过程。例如:“iu”,原是“iou”的省写。教学时,引导学生:“ou”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正在山坡上做游戏,小兔“i”看见了,也来和它们一起做游戏,拼音王子看见它们三人就叫它们“iou”“iou”。小兔“i”觉得公鸡“o”既可爱,唱歌又很好听。于是小兔“i”想出了一个鬼点子,就把公鸡“o”藏了起来,想让它天天跟自己玩,天天唱歌给自己听。天快黑了,拼音王子喊“iou”“iou”回家去,这时候回去的只有“iu”“iu”了。虽然公鸡“o”不在,但是拼音王子还是叫它们“iou”“iou”这个名字,因为拼音王子没有注意公鸡“o”到底在不在。有一天,小“i”的妈妈大“y”带“iu”“iu”去赶集,妈妈发现“i”和“u”怎么拼都拼不出“iou”的声音来,于是就问是怎么回事。小狗“u”说出了真相。大“y”妈妈把公鸡“o”找了出来,很很教训了小“i”,并且不让小“i”同他们一起去赶集了。只要有大“y”在,就把 小“i”赶走,变成了“you”。拼音王子看见了他们,就把他们拼读成“y—ou—you”。通过类似的故事,就可以把“ui、un、”的发音及与“y、w”的滑拼有趣地教学出来了。

2、带介母复韵母(轻音在前重音在后)ia iao iang iong ua uai uan uang uo 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i”和“u”既可以与在它后面的单韵母做朋友,也可以和一些以“a”“o”在前面的韵母做朋友。请同学们试分别拿“i”和“u”与“a、ao、ai、an、ang、o、ou、ong”滑拼看能拼出什么音来?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总结归纳出以上九个带介母复韵母。

四、标调教学的特点

标调教学也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可以把声调做成四顶美丽的皇冠,通过故事或游戏直观地给韵母或音节正确标调。例如:在拼音动物的出现顺序中,拼音小牛“a”第一个出现。只要它在,拼音王子总是把声调皇冠戴在它头上,没有“a”时就戴在公鸡“o”的头上,依此引导儿童在情景教学中正确给复韵母标调。特别强调:“i”“u”并排时,谁在后边,拼音王子就把声调帽子戴在谁的头上。如果老师们觉得这样的教学有点麻烦,在刚开始对韵母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举起手来一边比画一边跟着老师读出标调韵母或音节的发音。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用拼音实物演示操作进行标调学习。

五、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虽然新课改不要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但整体认读音节在汉语拼音中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一慨地排除它,要用一种新的方式记住它。整体认读音节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声母的形式存在,如zi、ci、si、zhi、chi、shi、ri;另一种是以韵母的形式存在,如:yi、ye、yan、yin、ying、wu、yu、yue、yuan、yun。我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是利用游戏和故事让儿童识记的。

1.由声母引出的整体认读音节。

我们知道:声母b、p、m、f、d、t、n、l、g、k、h、j、q、x、z、zh、c、ch、s、sh、r的发音非常轻短。然而,声母与韵母相拼成音节的音就长了。祖国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与声母的发音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其音比声母的音较长、较重,如:“波、坡、摸、佛、的、特、呢、了、哥、科、喝、鸡、期、西、则、册、色、着、车、赊、热”等。但是,仍有一部分汉字与声母“z、c、s、zh、ch、sh、r”的发音一样轻短,如:“字、次、思、只、吃、师、日”等。它们是用平、翘舌声母与“-i(前)”“-i(后)”相拼而来的。“-i(前)”“-i(后)”与单韵母“e”的音色一样,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e”音舌位居中,其音较重教长;“-i(前)”音舌位靠前,其音很轻很短;“-i(后)”音舌位靠后,其音也很轻很短。这就使得音节“ze、ce、se、zhe、che、she、re”的音较长较重,而“zi、ci、si、zhi、chi、shi、ri”的音轻短的根本原因。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过多地、无味地让学生接受生硬的知识,要将之变为简单的、有趣的知识让学生接受。我是这样教学“zi、ci、si、zhi、chi、shi、ri”这七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让学生拼读“ze、ce、se、zhe、che、she、re”这些音节后告诉他们这七个音节还有七个小弟弟,你们想知道吗?他们就是发音又轻又短的“zi、ci、si、zhi、chi、shi、ri”,他们能让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汉字呢……。

2.由韵母引出的整体认读音节。

由韵母引出的整体认读音节有“yi、ye、yan、yin、ying、wu、yu、yue、yuan、yun”这十个。分别是根据前面带i、u、v的韵母“i、ie、ian、in、ing、u、ü、üe、üan、ün”加、换“y”或“w”而得的。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拼音动物找妈妈(即y、w)的故事和游戏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yi、ye、yan、yin、ying、wu、yu、yue、yuan、yun”。例如:以“ a、o、e、i、u、ü”为开头的韵母“a、ao、ai、an、ang、o、ou、ong、e、er、ei、en、eng、i、ie、ian、in、ing、iu(iou)、u、ui(uei)、un(uen)、v、ve、van、vn(vin)”中,告诉学生:以a、o、e为开头的韵母已经长大了,他们在外面不在需要妈妈照顾了,而以i、u、v为开头的“i、ie、ian、in、ing、iu(iou)、u、ui(uei)、un(uen)、ü、üe、üan、ün”还小,到哪儿都需要妈妈的照顾。现在,他们的妈妈不知去哪儿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妈妈好吗? 小“i”找到了大“y”妈妈,大“y”妈妈带他去外婆家。拼音王子看到了,把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小“i”的头上,并且只叫了孩子小“i”的名字(因为拼音王子非常喜欢可爱的小孩)。拼音王子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yi”。“ie”找到了大“y”妈妈,妈妈打算带“ie”出去玩。这时拼音王子来了,把他头上的一顶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e”的头上,“i” 得不到声调皇冠戴,生气不出去玩了,只有“e”和大“y”妈妈一起出去玩,妈妈走在前面,“e”走在后面,他们的名字就是“ye”;“ian”找到了大“y”妈妈,妈妈带“ian”出去玩,拼音王子看到了,把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a”的头上,“i”得不到声调皇冠戴,生气不出去玩了。拼音王子没有看见“i”,只把妈妈与“an”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yan”;“in”和“ing”找到了大“y”妈妈,妈妈带他们出去玩,拼音王子看到了,把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i”的头上,“i”得到声调皇冠戴,高高兴兴跟着妈妈出去玩了,拼音王子把他们与妈妈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yin”和“ying”;“iu”找到大“y”妈妈,妈妈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小狗“u”告诉妈妈他们中间原来还有一个公鸡“o”,在游戏时被“i”关起来了,妈妈把“o”找了出来,骂了小“i”,并且不让他和他们一起出去玩。拼音王子看见了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写作“you”。

小“u”找到了他的妈妈大“w”,拼音王子只叫小“u”的名字,并且把大“w”与小“u”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wu”;“ui” 和“un”找到妈妈大“w”时,妈妈发现他们的名字好像少了什么,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原来是小狗“u”把中间的小鹅“e”拿去关了,妈妈把小“e”找了出来,骂了小“u”,并且不让他同他们一起出去玩。拼音王子看见了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写作“wei”和“wen”。

“ü、üe、üan、ün”没有妈妈,他们哭得很伤心。小“i”的妈妈大“y”听到了,安慰他们,并且答应愿意当他们的妈妈,帮他们擦眼泪。每当你们看到“ü、üe、üan、ün”与大“y”妈妈在一起时,都看不见“ü”的眼睛,这是因为大“y”妈妈正在帮他们擦眼泪时把眼睛给当住了。拼音王子看见了,分别把他们的名字写成了“yu”“yue”“yuan”“yun”。

六、拼读音节教学

音节的拼读大致有顺序和逆序两种拼读方法:顺序拼读是先读声母再读韵母,然后带调滑拼成音节。如:拼读“望”的音节“Wang”时,先读声母 “w”,再读韵母“ang”,然后加声调滑拼成音节“wang”;逆序拼读则是先读准带调韵母的音,再加进声母的口型与气流,直接读出音节的音。如:“wang”。先发准带调韵母“ang”音,在加进声母“w”的口型与气流直接读成 “wang”音。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顺序拼读容易学习但不易掌握,且难于达到看读的效果;逆序拼读不太容易学习,一旦掌握就可以流利地拼读音节词,乃至于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看读音节句子的效果。用新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使儿童轻松学会汉语拼音知识,是目前摆在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大胆尝试、力求创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篇: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

0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0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0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一是给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逐渐提高语文素质。

1.、倡导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倡导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展现。

3、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能够欣赏并尊重他人的独特之处。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的过程。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理想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4、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语文教育应使学生在以语文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关心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5、《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强调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思考、探究与表现”语文学科是充满感受与体验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对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体验,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

6、儿童喜欢交往,乐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育应通过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代表作意识与交往技巧。人的社会化要通过合作与交往才能实现。让学生在合作与交往中人才能学会生存,掌握生活本领,才能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丰富内容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究的有效载体,而不是有意与无意间压抑或剥夺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欲望。儿童的表现是内在思想的自然流露,天真活泼,童趣十足,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儿童行为方式。这正是儿童独具特色的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行为受到强化后会进一步促进和激活儿童内在的心理活动。

8、“语文教育应重视儿童在感受、理解和体验之后的行为表现”并使这种行为通过教师的强化后成为进一步激发儿童思考的有效刺激物。使儿童的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表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不断进行提炼与升华。使语文学习过程与儿童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有机协调起来。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10、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正是锻炼思维、展现个性和磨炼意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经历和付出的,这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投资”。

11、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12、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育观念的改变的重要标志。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独立性,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异已的外在控制力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1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思想文化内容的影响。时代的呼唤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语言语教育受到批评的大背景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创造语文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协调起来。

第四篇: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30余年。反观自己之前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越来越觉得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读了《教育新理念》,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其中对教育观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

花草需要季节和等待,不能拔苗助长,孩子需要宽容和时间,不能急功近利。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点。我们应批判昨天,但不反对昨天;憧憬理想,又承认现实。在矛盾中找到一个结合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和谐,把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堂的全占了?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外时间全规划了?你是否把学生要知道的东西全讲光了?你是否把学生应该做事全代劳了?今后,我想要做个“懒”教师。

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你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校长说得很棒,也在理。因为能进哈佛的都是精英人才。对于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我觉得基础与空间得并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给学生一片阳光,让他们自己去灿烂。

三、那接下来我就要考虑作为教师,怎样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转变观念。有什么样的理念和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真正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教学中新的角色定位。教师要敢于发现、勇于发现、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优点和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和个性的表露,使师生共同沐浴在“教学相长”的真诚交流的氛围中。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强加”“灌输”英语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应使学生求知欲得以最大范围的发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想学。课堂的革命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要保护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可跳跃式发展让我们的眼前一亮,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很难达到创新思维,这个理论以前闻所未闻,还有散点教学,这些都是西方教育的成功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可以借鉴。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一切知识都在发展之中,一切科学都在发展之中,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而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就拿小学英语学科来说,它是一门语言教学,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有时候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在课堂教师能否根据所教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语言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只有学习,才能不落伍。

北师大研究院院长顾明远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我会记住这句话,并以此为目标。

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树叶,也因有它存在的价值。我没有成功后的自傲、没有失败后的颓废,我要用我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把对学生的爱表现得更加理性、更加美好、更加永恒!

第五篇: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知道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4、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教材加工、语言表达、动手表达、指导实践、开展活动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5、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

1、受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没有学科特性;2.偏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3.学科教育学核心理论有待完善。

6、地理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7、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8、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设置类型多样;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9、地理课程的类型: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

10、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生因素;

3、地理科学知识因素。

11、和以往的初中地理课程相比,新课程在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

2、增加课程弹性,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3、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12、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背景: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

13、地理教材:广义上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狭义上则通常是指地理教科书。

14、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

15、地理教材一般要经历:设计、编制和实验反馈三个阶段。

16、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出的特点:贯彻基础性、追求时代性、注重实用性、和体现规范性。

17、怎样正确的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18、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包括教材的发展背景分析、内部联系分析和外部联系分析。

1、发展背景分析: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变化、地理科学的新进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几个方面的分析;

2、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主要是地理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和组织形式分析;

3、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指高中地理教材、地理教材与相关学科以及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19、地理教学组织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指导自学法;5.练习法;6.探究性学习

20、有效教学的标准:1.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学生发展后劲充足;3.教学方法兼顾多数;4.学生知识技能全面

21、地理教学设计: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

2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多样性。

23、传统的地理备案的特征和弊端:

1、以教师为中心;

2、以知识为本位;

3、以静态教案为载体;

4、以结果性评价为准绳。

24、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

25、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地理活动的方式与能力倾向。

26、地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理念:

1、体现系统性;

2、坚持全面性;

3、反映差异性;4具有操作性。

27、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启发法;

3、地图发;

4、发现法;

5、案例教学法;6讨论法。

28、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

2、说教材内容;

3、说教学方法;

4、说学情学法;

5、说教学过程。

29、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30、评课原则(五个是否有利):

1、有利于师生发展;

2、有利于教学诊断;

3、有利于创新提高;

4、有利于教学改革;

5、有利于把握问题。

31、地理教学的几个主要技能:语言的技能、课堂教学推进的技能、“三板”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的技能等。

32、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作用:

1、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2、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5、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3、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34、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取向:

1、评价目标多元化;

2、评价过程动态化;

3、评价内容全面化;

4、评价主体多元化;

5、评价方法多样化;

6、着眼评价的激励功能。

35、地理新课程的评价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

36、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学过程;

5、教学基本功;

6、教学效果。

37、地理实践活动: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德 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38、地理实践活动类型有:地理观测类、野外考察类、调查研究类、教具制作类、宣传展览类、地理竞技活动等。

39、智力因素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迁移力。非智力因素有:学习兴趣;

2、学习动机;

3、学习习惯。

40、现代地理教师的只是构成应包括: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素养行知识。

41、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地理教师所具有的关于地理科学领域的地理专业知识。其本体性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等。

4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43、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到地理教师队伍中来;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地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4、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1、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2、地理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

3、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45、地理教师的职责:

1、地理课程建设;

2、地理课程教学;

3、地理教学研究与进修;

4、学校教育工作.46、地理教学科研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发、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7、地理教学论文的结构:论文题目、论文的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或前言、论述、后记、参考文献、致谢等几个部分。

下载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反观自己上个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事业才刚起步,那接下来我又该如何发展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审视。 作为青年教师,我......

    健康新理念_教学设计

    健康新理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是八年级上册课本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是谈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和教师交往、沟通。 “主动沟通,健康成......

    感悟数学教学新理念.

    感悟数学教学新理念 体验数学学习新方式 嵊州市甘霖镇中 钱英 自从进入新世纪,我国就掀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以往长期的......

    教育教学新理念(五篇模版)

    教育教学新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

    美术教学的新理念

    美术教学的新理念 【摘 要】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要求美术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

    初中体育教学新理念

    报送:中小学体育专委会 初中体育教学新理念 作者单位:万州区长滩初级中学 作者姓名:刘静 在新课标下,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创新的精神, 应成为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观。这......

    数学教学新理念五篇范文

    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要调整好教学的目标。 ①要突出......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新理念(五篇)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新理念 摘 要:与时俱近不仅是体现在国家科技经济的发展当中,在教学中也是如此。随着新课改,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