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时间:2019-05-13 05: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边城中的人物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篇: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试论《边城》中的人物及关系

内容摘要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边城”的小人物形象。翠翠的天真、老船夫的善良、顺顺的慷慨、天保的豁达和傩送的聪慧。他们世世代代生于边城,长于边城,在边城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这里人心皆真、人性皆善、人情皆美。正如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所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温暖”的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的确,善良并没有给这群善良的人们带来幸福,相反,这些人无一幸免“善良”的捉弄,无一不为“善良”付出代价。在《边城》里,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翠翠与傩送美丽而凄婉的爱情,老船夫中年丧女,又带着未了的心愿在暴风雨之夜猝然长逝,顺顺中年丧子和对老船夫的误会、猜疑,天保的英年早逝。这一个个“善”的毁灭的悲剧无一不直指人心,令人心颤。

关键词 善良 误会 悲剧

读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我不由得被小说中人物命运深深感染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身边,对于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以及杨马兵等人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的人性是相通的。他们原始平静的生活方式,淳朴宁静的人生形式,善良豁达的性格特征加之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古朴浓烈的民风民俗,无一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我真的羡慕他们真善美的“边城”小镇,渴望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希望我能融入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我能生活在碧咀溪边,白塔下,和翠翠一起守护着那渡船,任凭岁月慢慢老去----当梦想还原于现实,我为这些人物的善良而震颤,为人物的命运而歌哭。下面我就《边城》里面的人物及关系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翠翠

翠翠是不幸的,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翠翠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娇她、惯她的爷爷。“女孩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的父亲------茶峒军人既不愿违背军人的职责,又不愿毁去做军人的选择,“一同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阻拦”,她的母亲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这样,翠翠的父母双双殉情,乘鹤而去,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居然长大成人。

可以说,翠翠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同时,翠翠又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随祖父渐渐长大,她同祖父、黄狗一起守着渡船,过着无为而又平静的生活。在风和日丽无人过渡时,翠翠便同祖父一起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以前的战争故事;或把小竹做成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在有人过渡时,翠翠总是争着下船,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流刷在行,从不误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翠翠的生活就像是那小溪的流水,一直向前,没有大风大浪,没有太多的波澜。但翠翠的内心是无忧无虑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仿佛这种平静的生活将永远继续下去。慢慢的翠翠长大了,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于是,在过渡新娘子花轿的时候,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在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随着年龄的渐增,翠翠开始有自己的心事了。而且少女的心事是朦胧的,不可捉摸的,这就使翠翠心灵里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翠翠开始编织她爱情的花环,开始品尝孤独的滋味,开始体验那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无依。说不清道不明的凄楚与忧郁。”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那杂乱的声音有些几薄薄的凄凉。”于是,翠翠开始了一场与傩送之间尚未真正开始而又仓促结束的朦胧的爱情历程,也正是这场无始无终的爱情最终导致了她爱情的悲剧。“悲剧的开头常常是喜剧”(莎士比亚)又一次在翠翠身上得到验证。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萌生阶段。翠翠端午节在城里看龙舟初遇傩送,他邀请她到他家去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中以为受到侮辱,就轻声地骂他,“悖时砍脑袋的!”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当翠翠知道送自己的人正是傩送派来的时候,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着那火把走去,“回家后,翠翠虽对祖父没有去接自己有点埋怨,”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对于今天发生的一切,在翠翠的内心掀起了波澜,这种体验对她来说是复杂的、微妙的、甜蜜的。她怀中像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七上八下,就这样爱情的种子在一个十三四岁少女的心里朦朦胧胧的萌芽、生长。第二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觉醒阶段。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舟,她从祖父与喽啰长年的谈话中得知二老正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节,在回家的途中,翠翠恍惚如梦的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下青浪滩呢?”表示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己看,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翠翠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人,故意“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羞,表现出她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第三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之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她,她对天保托媒求亲,出于对爱情的专一,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心里老想着送鸭子的傩送,早将天保求亲的事忘掉了,傩送上山为她唱歌传情,她虽在睡梦中不知道歌的内容,但她在梦中感到身体随着美

妙的歌声漂浮起来,飞窜到悬崖半腰去,去采摘象征爱情的虎耳草,追寻着甜蜜、幸福的爱情。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忽然遇到严重挫折,天保命断辰刚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顺顺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一位名分即不安妥,到一个生人家去不好。翠翠终于从失去爷爷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毅然接过爷爷没有完成的使命,像爷爷一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坚强的一面。

翠翠唯一的亲人—爷爷走了,只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善良人祈祷着好人好梦,好人一生平安,好心有好报。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善良人的愿望常会如肥皂泡一样破裂。作者也似乎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在不确定中,给了一个不能兑现,却也聊以给人安慰的幻想“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读到这里,一种莫名的悲凉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仿佛看到了翠翠正在渡船上摆渡着来往的人们,微风吹动着她那飘逸的秀发,脸上的微笑再也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孤独与憔悴。我不禁担心没有爷爷爱的阳光,翠翠还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吗?翠翠的命运,是否也会像后边的白塔,有一天会坍塌呢?

纵观翠翠生命的轨迹,我们不得不承认翠翠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她稚嫩柔弱的双肩上承载着太多的悲剧,那么造成翠翠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性格的悲剧。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翠翠身上也有所体现。翠翠的性格中有坚强的一面,但总体上她可以归入林黛玉一类中去:善良懦弱、娇羞矜持。对于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去争取,而是把它深埋在心里。不让它表现出来。有时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方面,一切等待别人来安排,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常会在不自觉中错过许多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翠翠的这种性格在她的爱情悲剧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她与傩送那段朦胧的爱情历程中,其实翠翠有很多机会对傩送表白,但都被她在欲说还羞中当面错过了。这样,她也就与自己一生的幸福失之交臂。殊不知,人生中的很多机会就像那人参树上的人参果一样,一旦从手中滑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二是命运的悲剧,翠翠命运的悲剧只要表现在爱情中的不凑巧。这不禁使我想起古希腊悲剧《俄低浦斯王》剧中人物俄低浦斯王那无可逃避的悲剧命运,让人想来心有余悸。我多么希望它只是一个荒诞的戏剧神话,但有时现实与神话又是那样的巧合。在翠翠的爱情故事中,翠翠温柔而多情,傩送勇敢而俊逸,英雄配美人,他们两人本来是天生的一对。实际上,他们两个也确实是两情相悦,一见钟情,从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给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这样的爱情如果顺利的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经典爱情是很容易变成现实的。但事情是那么的不凑巧,命运好像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天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走“车路”遭拒绝后下辰州恰好被淹死。傩送在“对溪高崖上唱了大半夜歌。”但翠翠恰好睡着了。傩送因哥哥死去,又得

良有错吗?难道善良人就应该承受命运的不幸与痛苦吗?这真是命运的不公平啊!

翠翠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唯一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这个倾注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寄托了沈从文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悲哀。有人说,作家的任何作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写自己,写自己人生的经历,写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边城》中翠翠。那么翠翠就会折射出作者自己的影子。正如沈从文在《老伴》《永远》等文章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绒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邵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会成的,但决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经过作者初恋情感和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与汪曾祺说的《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相一致的,翠翠的天真、善良代表了作者理想中人性美。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与当时恶劣、堕落的现实人性相对照。把翠翠作为一个标本来重塑民族性格。医治当时民族性格的堕落。但同时作者又是清醒地,他意识到翠翠的天真、善良的美好人性是不堪一击的,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是没有她的立锥之地的,所以,作者不得不把翠翠做了悲剧性的处理,借以引起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其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表现了一种人生。

二、老船夫

老船夫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他与翠翠,黄狗住在碧咀溪畔,相依为命。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撑着木船,在碧咀溪为来往过客摆渡,由于“渡头为公家所有,故渡船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仍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从这一细节处,老船夫的固执倔强可见一斑。他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慷慨大方,善待乡亲。他托人到城里买来茶叶和草烟,茶叶放在大缸里,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烟草则挂在自己腰带边,需要皆慷慨奉赠。有时,在渡口遇到熟人,常请到家里喝酒,有时在城里别人想尝他的酒,他就把酒葫芦递上让人喝个够。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

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把摆渡当成自己的天职,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因此,他也众人的尊重,他“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商人送他的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的一点敬意”他想买肉人家却不愿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卖肉的明白他那种性情,到他称肉时总选最好的一处,且把分量尽量加多。就这样,老船夫爱上这个职业,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是又喊必应,无人过渡时,晒晒太阳,追追黄狗,吹吹竖笛,将将故事,生活的平凡而宁静。知足而快乐。尽管日子有些单调重复,但老船夫并不感到多么寂寞,似乎生活中并不缺少什么。

在老船夫平静如水的生活中,他有一个大的心事——就是一个做爷爷的责任,把翠翠带大,使她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老船夫在抚养翠翠长大以后,他以苦命的女儿为鉴,最大的心愿是让翠翠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让翠翠的婚事由自己作主,谁能够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使翠翠动心,就当她的夫婿。他自觉已经垂老,自己所剩的时日不多,唯一丢不下的是孙女的婚事,于是把此事迫切地摆在垂暮生命的历程上操心操劳。他见天保对翠翠有意,便指出“马路”或“车路”求爱的途径,引来天保家正式向他提亲,老船夫满心想成全这对婚姻,但在他身上没有一点封建家长的影子,他充分考虑翠翠的内心感受,尊重翠翠的意见。“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尽管翠翠什么也没有说,他很快明白了翠翠的心已另有所属,这时,他的“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他知道自己的好心办成了坏事,但老船夫不罢休、不气馁,在明白翠翠心中有傩送之后,又为翠翠和傩送的联姻劳碌奔波。于是老船夫亲自进城去找傩送,由于天保的意外遇难,因此他受到了顺顺父子的冷遇,讨了个没趣,碰壁而归。回家后,他没有把事情告诉翠翠,害怕会伤翠翠的自尊心,独自忍气吞声,郁闷忧愁,终于在一个暴风雨之后,带着自己未遂的心愿,留下孤单的翠翠,猝然离世。

老船夫的一生是平凡、平淡的,没什么大起大落:老船夫是善良的,以自己一颗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他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三斗米,七百钱”足以维持它祖孙二人清贫的生活。从表面看来,老船夫的生活如一首动听的抒情乐曲,听来一切和谐悦耳,似乎没有什么忧伤的调子。但如果我们拨开美丽温柔的生活面纱,不难窥见在老船夫和平宁静的生活背后,有着难以抹去得寂寞和“淡淡的凄凉”事实上,老船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审视,他一生的命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我认为老船夫的悲剧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家庭的悲剧。他唯一的女儿为情而香消玉殒,留下一个孤雏---翠翠,他含辛茹苦是翠翠长大成人,而这其中的甘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翠翠长大后,他一心想让翠翠避免他她母亲的悲剧,得到幸福的爱情,尽管他为此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受够了别人的白眼,但直到他与世长辞,也未能如愿。他极力避免的最终也没有逃脱,悲剧再一次降临到这个本来就命运多舛的家庭,降临到翠翠头上。二是性格的悲剧。虽然善良淳朴是老船夫性格的主要部分,但其中也夹杂着木讷、犹疑、和自卑,而后者好像是育人的善良的天性相随相生的。他的木讷、犹疑是她失去了许多像顺顺父子沟通表白的机会,他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他贫穷的生活,使他不能像王团总那样用“碾坊”来陪嫁翠翠,他在与傩送父子的交往中,总是想处处维护一个穷人的自尊,善良的尊严,所以他在面对傩送时,总是及其王团总想将女儿和“碾坊”许给傩送这件事,说话时显得财少气短,唯唯诺诺。心里想说的话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以致顺顺富足对他产生误解,使他没有在瞑目之前了却自己的心事。老船夫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在沈从文的笔下,老船夫作为一个至善至美的生命个体,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所追求的人性美、人情美。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这个善良人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内心的隐痛和对人性的思考。正如沈从文说的,"我要表 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船总顺顺

顺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曾在前清的营伍里混过日子,革命时又在著名的陆军四十九标做过什长,和他一起混过事的,有升官发财的,也有丢掉脑袋的,他却因有点腿疯痛,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条白木船。不久,他又交了桃花运,掏了一个小寡妇,由于运气好,他有了几只船,又有了两个儿子,真是时来运转。尽管顺顺事业爱情十分顺利,但他是一个大方洒脱之人,“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故凡因船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士兵,游学文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顺顺不仅乐善好施,而且教子有方,他让他们兄弟两个“学贸易,学应酬学习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学的做人的勇气和义气”。教育的结果是他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顺顺的性格虽然豁达开朗,但天保的死“却用一个凄凉的印象向前到父子心中”。因此当老船夫找他撮合傩送和翠翠的婚事时,尽管她心里什么都明白,但他故意装作什么都不明白,推委老船夫。在顺顺的心里一直认为天保的死“与着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老船夫每次进城,顺顺都和以前一样热情款待,但他和老船夫的内心已有了一层无形的隔膜。

老船夫死后,顺顺带着一个人“抗一口袋米,一坛酒,火腿猪肉”,并安慰翠翠“不要愁,一切有我”。他亲自参加了老船夫的葬礼,还想把翠翠接回家里去住,可见对于老船夫的死,顺顺也感到非常的难过,并且进了作为一个老朋友应尽的义务。顺顺正直率真,乐于助人,慷慨大方,也是作者美好人性的代表。但他身上也具有悲剧色彩,他中年丧子,尤其是善良人误会的悲剧,即顺顺对老船夫的误会。翠翠的婚姻之所以从开始的喜剧演变成最后的悲剧,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善良人之间的误会、猜疑,这也正揭示了一个人人都难以逃脱的平实的悲剧----人在根本上是无法沟通的。翠翠与傩送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被阻隔在这人与人之间的“空白”中。这发生在善良人之间的、弥天盖地无处不在无以逃避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唯其平实,才使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细细品来,催人泪下,尽管作者总是在温柔的诉说,试图冲淡它。

四、天保和傩送

天保和傩送是顺顺的两个儿子,他们“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轻人所能做的事,他们无一不做,作去无一不精”。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傩送“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以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天保和傩送都是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的好手,他们两个又都喜欢上翠翠。天保走的是“车路”,托媒人求亲,不料却被翠翠拒绝。天保的事被傩送知道后,傩送也告诉了哥哥自己的心事。这事情在茶峒人并不稀奇,茶峒人有句俗话“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他们二人并没有按茶峒人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也没有作“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做出的可笑行为 ”。于是兄弟二人决定“走马路”和平竞争。傩送明白他哥哥的性情,代表了茶峒人粗鲁爽直的一面,弄得好掏出心来给人也很慷慨作去,弄不好,亲舅舅也必是一是一,二是二,也明白他不能得到翠翠的烦恼。为了竞争的公平,傩送想出了主意,他知道哥哥不善唱歌,轮到哥哥时仍有几自己代替,两个凭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但哥哥不想让哥哥帮忙,这时哥哥已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命运了。傩送在高崖上为翠翠唱了半夜的歌,不巧的是翠翠睡着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傩送再也没有来唱歌。傩送见翠翠没有理会自己,于是因奶爱生恨,逐渐对翠翠祖孙二人产生误会了。天保和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的爱情都以悲剧而告终。天保爱情受挫后,驾油船下辰州,掉到茨滩淹死了,傩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结果连可怜哥哥的尸骨也没找到。天保短暂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从夜幕中划过,留在人们心中的只有那凄美的弧线和不尽的叹惋。似乎爱情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善良的人们只能为天保的英年早逝洒下一掬同情的眼泪,说句“这是天意”,还能做些什么呢 ?傩送由于得不到翠翠的理会,船总又试图答应王团总女儿的婚事,同他爸爸吵了一架,坐船下桃园去了。

天保傩送他们作为年轻的一代,他们继承了父亲的正直、豁达、能干,理所当然地应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事实上,他们无一幸免悲剧的发生。悲剧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我们真不忍心再责怪这对善良朴实的兄弟,傩送爱情的悲剧与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有类似之处,追求的不可得,不要得又被强加,这是怎样的人生的辛酸阿!难道这一切正如一首歌里所唱“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命中已注定,无情无爱此生又何必”吗?敢问苍天,难道不幸就是善良人的代名词吗?如果真是如此,我真的无话可说,欲哭无泪。最后,我只想让我们所有善良人对傩送说一句话“傩送,你快回来吧,翠翠的爱在为你守候!”让我们共同祈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写到这里,物品不能自已,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深爱着《边城》里的每一个人物。在我写作这篇论文期间,我始终被他们的善良感动着,为他们的命运叹息着。我仿佛来到那古老的湘西小城。感受到了老船夫的善良,翠翠的天真,顺顺的慷慨,天保的豁达和傩送的聪慧,倾心的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得到生命的真谛。突然,我好像对人生、对生命、对命运有了一种顿悟:我不再埋怨命运的不公: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生死离别,它们像朵朵浪花组成人生的长河,绽放生命真是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边城》沈从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2]张连义,论贾平凹的忧患意识——以《浮躁》、《废都》、《高老庄》、《怀念狼》为例[J];南都学坛;2004年[3]丁福文,追寻中的理想世界——沈从文“回归自然”思想辨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4]刘风景,法学工匠的角色定位——倡导注重细节的法学模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6期 [5]戴福祥,现代龙舟运动发展的文化审视——从《边城》中真实的赛龙舟出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第二篇:《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范文)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本人以及其作品《边城》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并结合故事情节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以及二老傩送进行了一系列评述。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沈从文先生是湖南凤凰县人,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本人以及其作品都有一种极其独特的风格和感觉。在沈从文先生众多的作品之中,《边城》便是他对湘西世界的一种极好的展现,也是最能表现出一种人性美的作品。

《边城》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偏远的小镇——茶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展开。天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这个纯真善良的姑娘,翠翠虽然喜欢二老傩送,但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翠翠一直把这种感情压抑在心中,错失了一份美好的爱情,也酿成了天宝淹死、傩送出走的悲剧。最终,老船夫也由于心力交瘁而去世,留下翠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小说的最后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给小说悲剧性的结尾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希望。虽然留给翠翠的是无尽的等待,但至少还保留着一种希望。我想,也正是由于这种希望,翠翠才能支撑下去吧。

在这里,我想对这个爱情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翠翠、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进行一点评析。

首先是大老天宝。天宝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毋庸置疑,他深深地爱着翠翠,并且走了“车路”,向翠翠提了亲。后来,天宝知道自己的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之后,便相约去“决斗”,“决斗”的方式便是唱歌。在“决斗”时,天宝让弟弟先唱,弟弟唱完之后,天宝自知比不过,并且翠翠深爱的是自己的弟弟时,天宝忍痛割爱,选择了退出,成全傩送和翠翠。然而,天宝最后却死于意外,这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然后是二老傩送。傩送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金钱和地位、责任感很强的人。当为翠翠唱歌的时候,傩送倾注了自己浓浓的爱意,用自己的歌声打动了翠翠;当王团总以碾坊作为陪嫁时,傩送不为所动,仍然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当得知哥哥天宝闯滩而死的时候,傩送心怀愧疚,最终选择了出走。这一切都体现了傩送是一个性情中人。

最后我要着重谈谈翠翠这个主人公。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是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经历的一种折射,是沈从文先生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翠翠是一个刻画十分到位的文学典型。第一,翠翠具有显现出特征的性格。一方面,翠翠有着和当地人一样的淳朴和自然,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渴望;另一方面,翠翠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并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对二老傩送的爱。第二,翠翠具有显示出生命斑斓色彩的性格,既有反抗叛逆、日渐成熟的进步之心,又有纯真善良、美丽朝气的少女之心。第三,翠翠具有显示出灵魂深度的性格,应该说,翠翠是那个时代女性渴望自由的爱情与婚姻却又受到文化的一种压抑的矛盾心理的代表。第四,翠翠具有蕴含深刻历史真实的性格,在翠翠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一生坎坷却又对理想人生充满向往的沈从文,这使翠翠的形象更加真挚感人。

总之,不管是《边城》的故事内容还是其对人物的刻画,《边城》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体验,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小说主人公的心情。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边城》的人都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涤荡与净化。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2]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03—212

第三篇:浅析边城的人物形象

浅析边城的人物形象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其艺术魅力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不管是在人物塑造、语言特色、还是结构布局等方面,《边城》这部小说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其独特的风格为京派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边城》这部小说中,我尤为喜欢他塑造的一个个形形色色、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如翠翠的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后就便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老船工的憨厚老实、古朴,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的笃情和痴心,顺顺的爽朗和慷慨。这些人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展现力出来,跃然纸上。

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波,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这是翠翠在文章中出场的场景,从她的生长环境——自然,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未经世事的、完全生养在一个纯粹的世界里,那里没有斗争和黑暗,有的只是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心灵港湾。使翠翠这一形象得到最真切的体现。

同时翠翠也是一个内心孤寂的小姑娘,遇到爱情却不能跟爷爷倾诉,她对傩送一见钟情,却害于女儿家的羞涩使这场恋爱成为悲剧,但她也是一个性格坚毅、刚强的女子,对傩送一见钟情后便矢志不渝地追求,面对天宝的“车路”,翠翠不为所动,虽然文章总体表达地很含蓄但却无比坚定。在天宝因翠翠的拒绝而出走,却死在水里时,傩送因愧疚而离家闯荡,翠翠依然等他回来娶她,即使她知道他或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其实我个人觉得翠翠是一个命运的自主者,虽然自主最后的结果也没有那么美好,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努力去争取。

傩送:

傩送是一个勇敢,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贵。他对翠翠一见钟情,在面对哥哥也喜欢翠翠时,他没有选择退缩与忍让,哥哥走“车路”,他则走“水路”并且赢得了翠翠的心,在面对是选择碾坊还是渡船时,他毅然放弃了可以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碾坊。哥哥死后,他因愧疚而外出闯荡。

天宝:

他是一个直爽、义气、有责任感的大哥,他爱上了翠翠,便让人去做媒。在得知弟弟也爱翠翠时,他因自己先走“车路”,在公平竞争的“水路”时坚决让弟弟先唱,在得知翠翠也爱上弟弟时,为亲情和爱情远走他乡,最后孤独地死在了异乡。

第四篇: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黛玉牵动人的衷肠,她强大的艺术魅力与动人之处主要源于她的悲剧美。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无数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命运对她太残酷和不公平。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曹先生塑造的这一“心思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着墨较多,是为爱流尽最后一滴泪的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她不仅有泪情,还具有才情,对宝玉的爱情更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咂摸红楼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以下几点格外突出。

一、才华横溢的诗人

纵观整部《红楼梦》,林黛玉的一首《葬花吟》写出了她自己的一生,更是写进了红楼中女子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诗成纖”。她对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心境做了最恰当的描述,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质。

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这为她的才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她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才情也为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就算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她依旧没有收起自己的才情的锋芒。书上说她为泪而生,泪尽而逝。其实她是为诗而生,那泪,就是灵性与才情。林黛玉是这一部《红楼梦》的诗魂,她的诗情在红楼梦中要算最高的。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诗化了的形象,作者有意集历代才女之所长于她一身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触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触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与悲剧的命运。可以说,她的诗情到尽她的苦情。

二、泪伴终生的“泪人”

曹雪芹在作品的一开头,就赋予了林黛玉特殊的使命——还泪。因此才有了宝黛之情,也因此,黛玉为宝玉,一生流泪,至死不变,泪尽而逝,绝无怨言,这方是报恩还泪。林黛玉的泪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自从见了宝玉,她的泪就没有停止过。“泪人”的特点:一,她降临人间,是为了还泪而来。还泪就是还情。二,她在人间的人生过程正式还泪的过程,生命尚未终止,其泪痕总是不干。三,这位泪人的生命不像常人那样以年龄计量,而是以眼泪多少计量。四,她不仅是泪人,而且是诗人。因些她泪中有诗,诗中有泪。她的泪在眼里是泪水,流入字中则是诗。这些个特点,准确的阐释了林黛玉的泪人背后的孤独与伤痛。为情生、为情死、为情泪伴终生,这对于十七八岁的她来说,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变迁,现在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这个千古一遇的泪人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碑式的意义与价值。

三、多愁善感的“病人”

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黛玉的病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也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病病怏怏,心思细腻,这进一步的培养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一草一木皆成为了她愁感的对像,一首“葬花吟”更是将她的这种性格推到了极致。因为自卑,因为敏感,她经常经泪洗面,咏诗遣愁,更是共孤寂的心境的宣泄,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这种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感情和心理,于是她的心境就永远得不到平静,并招惹了许多看来是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她害上了无法解除的思想的忧郁症。所有的世间万物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变成了制造眼泪和忧愁的原料。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及对薛宝钗的嫉妒。

四、坦率纯真的“酸人”

说林黛玉“酸人”,这里专指的是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的个性,其体现在作品中俯拾皆是。但她的“酸气”大多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谈到金玉良缘等危机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的触景伤情,借题发挥。然而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里容不得微尘,也不记的微嫌。黛玉是性灵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饰,爱也罢,厌也罢,一切都摆在那里任人评说。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林黛玉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主观的说这种性格的好与坏。只能客观的评价人物特点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与研究价值。

五、为爱生死的“痴人”

这小小的绛珠仙草便用一世的情、一世的轮回、一生的生死、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一段爱情,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宝玉送她“颦颦”二字,确切的说应该是“痴人”。为报恩,她来到贾府,与宝玉同吃同住,一起成长,三生石上的姻缘,木石前盟的际会,让他们之间多出来的是一到无形的知遇、知音之情。她为情生、为情死,宝玉即是她今生唯一,天下男人她都不在心头眼中。宝玉的洞房花烛之夜,便是她泪尽而亡之时。这是曹雪芹给予她的使命,也是她经人世一遭的唯一。黛玉对宝玉的一片痴情,对爱情至死不渝,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她有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情痴”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伤痛”,且几乎无药可医,这也就为她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

六、身陷红尘的“儒人”

细细品味《红楼梦》就会发现黛玉的行为、爱好、语言等等都与儒家的思想脱不了关系。当别人问她读什么书时,她说自己读的是一些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的代表作品,儒家思想早已渗透进她的日常生活中去。虽然宝玉是她爱的人,但对于禅性极高的宝玉,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使得她照样把宝玉的这一行为解释为“疯人”。因为儒学与禅学不相融合,所以她对此持有一种怀疑和轻视的感觉。这就充分的说明林黛玉是一个身陷红尘的“儒人”思想。她没有参禅人那样崇高的思想,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却着实让人折服。林黛玉没有禅意,她用儒学阐释了她性格的可爱之处,的确难能可贵。

通过整部《红楼梦》来看林黛玉,她身上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人、泪人、病人、酸人、儒人等等。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充分的验证的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研究价值在“红学”研究史上是不容置疑的。这个身处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女性,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所以她的一生只能以悲剧来结束。纵观她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

著追求高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著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这个悲剧形象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解放、人性觉醒的思想和叛逆性格,不屈服于强权的顽强精神,会随着这个典型艺术形象而始终存在着,并且对《红楼梦》的读者产生一种激励、启迪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所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第五篇: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十七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文学创作遵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文学为阶级、政治、历史服务的要求,作品数量增加,作家热情高涨,很多作品着重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巨变,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以土改、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等中心时间为主的作品引领者创作的风潮,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创业史》作为一部歌颂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小说,也在当时产生过轰动的效果;《创业史》第一部完成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并进行了多次修改,讲述了蛤蟆滩1953年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互助组及初级社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农民在这一时代新变面前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灵魂的斗争,另一方面表现了农民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的逐渐形和新的文化信仰的建立。

毫无疑问的说,《创业史》是柳青一生中最看重的作品,是他呕心沥血为历史留下的厚重的交代,《创业史》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1949-1966年文学时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存在,而《创业史》之所以影响深远,我认为不在于梁生宝过于高大、无私、完美的形象,而在于表现新意识形态下的民间伦理真实诉求的梁三老汉,具体分析如下:

一、梁生宝:社会主义新人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当年的梁生宝正是这样肩扛稻种在潇潇春雨中向我们走来。在《创业史》中,梁生宝小名“宝娃”。在陕西地方方言中所谓“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宝贝,另一个则是“活宝”,类似“傻瓜”。小说中的梁生宝也是这样一个双面体:他是千百万新农民和新农村的代言人,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傻瓜”或者“活宝”的一面。他没有任何背景,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所处的整个时代,那个毛泽东因为穷苦农民办合作社、“鸡毛上了天”而欢呼“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的时代。

《创业史》中梁生宝对党对事业对毛主席的忠诚感人至深。梁生宝的口头禅是“有党领导,我慌啥?”党成为梁生宝战胜重重困难的精神支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毛主席的坚定信仰成为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什么时候毁了自己,什么时候拉倒!一切都豁出来了,拼到底;失败了,给旁的同志做吸取教训的材料!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性命哩?”这种坚定的信仰是时代历史的真实反映,也是农民单纯、质朴、执着的性格写照。小说中描写的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婚姻解放、读书识字、入党、进城、考工厂等“新社会的怪事”对当时的农民命运具有根本性的改变,今天的我们虽然无法体会那样的命运改变对于每一个个体人生的影响,但却能从梁生宝等人物身上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个人迸发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主义兴怀。“人生是严肃的!”“革命的狂风暴雨时代啊!一个人一生能经历几回呢?对那个时候的回忆,永远鼓舞人在新的情况下,做出些意志坚强的果敢决定”。

二、梁三老汉:新意识形态下农民的真实诉求

柳青在《创业史》中潜在的用一种来自民间的话语去诉说着农民的真正诉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背景下——阶级斗争的情况下农民的处地。而表达这一情况的典型人物即梁生宝的父亲——梁三老汉。虽然新的意识形态划定了不同家庭的阶级成分,在同一家庭和血缘关系的内部,也因为阶级的不同诉求出现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分崩离析,但是柳青还是在梁三老汉的气质情感和生存理想中展示着乡土文化的意义。

在传统的家族伦理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孝”,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子嗣的延续。因此,梁三老汉鳏夫再娶一事就充满了浓厚的家族延续的意味,当他在灾荒之年“捡到”梁生宝母子,组成了一个家庭以后,梁三竟然像一个孩子一样,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他将要尽他的力气跑终南山抗板、担炭、砍柴;他将要重新买牛、租地、立庄稼;他将要把孤儿当作自己的亲生的儿子一样抚养成人,创家立业哩......”他羡慕富裕中农郭世富和富农姚世杰,是因为他们“家大业大”“丁财两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受人尊重,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梁三老汉认为别人家大业大也是自己能干,自己创业的财富。显然,阶级压迫和剥削这样的观念并没有在梁三的心里产生任何反响,他依旧是一位最普通的乡下老汉,恪守着自己乡下人的本分。正是如此,他才对梁三宝入党的事情很有意见,他认为那是“不务正业”,有违庄稼人的本分。在政治层面上被充分意识形态化的阶级斗争,在一个农村老汉看来不过是“两个要强人”的争强好胜、明争暗斗。对于梁生宝组织的互助组,梁三老汉由反对到怀疑再到接受,正反映出农民阶级对于党的政策的逐渐接受和认同,体现出一个阶级的思想转变,但是针对梁老汉个人来说,与其说这是对于党的力量的感召,不如说他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儿子为父亲争光的容耀感。当梁生宝把互助组办成功并得到县里领导的肯定后,老汉又心服口服。当然,他的这种认同不可能是同梁生宝一样是出于集体主义意识的觉醒,更多的则是因为儿子的成功使他感觉实现了祖辈“创业立家”的夙愿。正是被主流话语定性为游离于两条道路之间的中间人物,《创业史》却潜在的描绘了他们朴素而真实的内心诉求,一方面是阶级伦理的输入,另一方面却是家族伦理和传统民本思想的表达。

三、总结

作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代表,梁生宝无疑是小说的绝对中心任务,但他的形象因为过于高大、无私、完美,使得梁生宝形象塑造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并不高,而对比而言,梁三老汉才是小说刻画的最成功的形象。尽管梁生宝这一“新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作者的“想象”,但是在文本中也能看出柳青为这一形象所付出的努力——将其塑造成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的努力。相较于梁生宝而言,柳青更多的是在无意识中成功地完成了对“中间人物”梁三老汉的塑造,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无意识,让梁三老汉成为了一个亲切自然地形象,让读者看不出他的话语性,好像和实际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模一样。

下载边城中的人物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城中的人物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顺德一中实验学校 杨前线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讲: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真性情的林黛玉 „„„„„„„„„„„„„„„„„ 3 一......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人民所喜爱。作者吴承恩所刻画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而又......

    浅谈卷烟广告中的人物形象

    浅谈卷烟广告中的人物形象 万宝路卷烟广告中的牛仔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在世界上不同的区域,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其牛仔形象也有着“多变的面孔”和一些其他方面的......

    浅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浅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设计 内容提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综合反映明代社会许多方面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越来越显示其超越时空的重要价值。而其中的......

    中高考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以下结合《赌》这篇文章讲解“人物形象分析”的突破方法——四步......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一,宋江当机立断的性格 在《水浒传》中,宋江还是官衙里一个小小押司的时候,偶然间结识江湖好汉晁盖,二人一见如故,前往酒楼把酒言欢之后,更是认为彼此......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 一、《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深明大义捍卫国家,义无反顾奔赴敌营。胸有成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步步深入。 二、《勾践灭吴》 1、勾践:忍辱负重,......

    古诗中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古诗中人物形象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