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5篇

时间:2019-05-13 05: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

第一篇: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

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结课论文

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秘密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

课程: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 姓名:尹彤彤 学号:110624124 班级:会计11-1班

1/ 6

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结课论文

【前言】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科生,在“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这门课程里,我可谓很好的重温了当年高一的生物课程。以人体的八大系统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共和循环系统为线索,许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科学知识逐渐在我的头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我开始认识到科学的奥妙,也学会了一些科学知识,让我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把生活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

在消化系统这一节中,老师由人体的消化系统联系到熊猫的消化系统,又讲述了自己在野外考察熊猫的故事令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决定自己查找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熊猫独特的消化系统。

【内容摘要】

大熊猫虽然是食草动物,却具有独特的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它们消化竹子的秘密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特殊的生理活动?它们的粪便有什么特殊吗?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以大熊猫的消化系统构成、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和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特点三个部分为主要内容,引用老师课堂所讲内容以及多方资料,对大熊猫独特的消化系统做出详细论述。

【关键词】

肉食动物纤毛虫基因序列排黏粪便疾病

2/ 6

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结课论文

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秘密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

(一)大熊猫: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

(1)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

大熊猫作为以植物为主食的动物,它却有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舌、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组成的消化道,以及肝脏、脾脏、胰脏等消化腺,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单室胃,没有盲肠。

据专家解释,在科学分类中,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以及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

从解剖学上讲,熊猫的牙就是肉食动物的牙,尖而长,适合刺杀撕咬。肠胃也是肉食动物的肠胃,肠道短,一个胃。标准草食动物的牙几乎都为粗而短的磨牙,肠道也很长,有些甚至有多个胃。这是因为植物纤维被消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草食动物消化系统也就进化得很长,以扩大食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好让它被完全消化。熊猫那套消化系统其实更适合消化肉类。

从它的生理结构上看,它并不像其他同重量的草食动物那样,有纤细的体型,修长的四肢,善于长时间奔跑。也不如大象一样,拥有巨大的吨位来使自己没有天敌。熊猫体型浑圆,腿短,肉多,并不善于长时间奔跑,也没有巨大的吨位。任何掠食动物都能吃它。因此它如果是草食动物,早就不该存在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它和熊一样,本身就是掠食动物,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攻击性,是天生杀手,因此才能存活。

(2)历史的演变

但是,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无论从解剖学上,还是生理结构上都是肉食动物的熊猫却在吃植物。有科学家猜测这是因为熊猫历史上经历过一段环境恶化的时期,远古人类人口增多,迫使大熊猫迁往高海拔地带。很多动物灭绝了,熊猫没有足够的动物可以捕杀,于是改为吃植物,一直持续到现在。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的熊猫饲养员尼科尔•麦克科尔认为,3/ 6

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结课论文

到达“新家”后大熊猫主要吃竹子,这样就不用和其它肉食动物比如亚洲黑熊竞争了。尼科尔还说,如果给大熊猫肉,它们也会吃的,只是从不主动猎食而已。

(二)独特的消化系统:消化竹子的秘密

然而,作为在生理上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特征的大熊猫是怎样消化竹子的呢?科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

(1)纤毛虫:消化竹子的秘密武器

近期,费立松、杨光友两位大熊猫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是大熊猫体内一种叫做“纤毛虫”的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草食动物之所以能很好的消化植物,因为它们的肠道比肉食动物更长,消化系统中还有能帮助消化植物纤维素的微生物。在其内有一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们通过直接镜检和碘液染色镜检法对大熊猫进行原虫检测,在大熊猫胃内发现两类纤毛虫———前毛属和内毛属。目前,“种”的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中,已知5只大熊猫胃内纤毛虫的密度低于牛羊等复胃食草动物,据估计,大致是两个新种。

费立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尚属首次。这为探讨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价值巨大。”

“通过对比分析,肉食动物大熊猫之所以能够以竹子为主食,就是因为体内含有纤毛虫的缘故。”杨光友对记者说,“我们虽然还不知道它是怎样发挥作用,促使熊猫消化掉那么坚硬的竹子,但我们会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开全部的秘密。”

(2)特殊的基因序列

大熊猫不仅没有草食动物典型的消化系统,而且基因很独特。2009年,科学家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研究发现,大熊猫缺乏可以表达出任何已知的可消化纤维素的酶的基因。科学家推断,既然没有必要的酶消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纤维素,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中一定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帮助消化,但是先前的研究没能找到这样的细菌。

4/ 6

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结课论文

新的研究中,科学家着重研究粪便中的基因序列。研究带头人魏辅文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他说,这些粪便样本来自于7只野生大熊猫和8只捕获的大熊猫,比以往的粪便样本大得多。魏辅文和同事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内确实有类似草食动物的细菌。他们发现了13种同科的细菌,这类细菌都能分解纤维素;其中7种则是大熊猫独有的。“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大熊猫不同的食谱以及独特的分类地位造成了它们独特的肠道内部环境,”魏辅文说,“因为和大多数草食动物不同,大熊猫在一个不同的分支上。”

(三)大熊猫的消化系统特点

(1)排粘

排粘是大熊猫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黏液分泌是熊猫适应吃竹子所特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为消化道(食道、胃幽门部、小肠)发达黏液腺和空肠部分的杯状细胞所分泌。这种黏液包裹於粪便之外,对加固粪团球形,减少粗纤维对肠壁机械刺激有保护作用。在野外,由於大熊猫食竹量大,排便也多,黏液随包裹着粪便都排出去了。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当青粗饲料不足,精饲料特别是动物性饲料过多,可使肠道分泌的黏液累积於肠壁,天长月久,越积越多,形成了成块或成滩的黏液,并通过肠管急剧运动才排出。形成了所谓的排黏现象。

大熊猫每次排黏5━200克不等,不定期,一年四季均有。刚排出的黏液呈粉白色或乳白色,透明度好,较稀软,遇空气不久,透明度降低,色变暗,并变得富有弹性。常在黏液中见到精料颗粒或寄生虫。大熊猫排黏时腹疼痛,精神不隹,不爱活动,食欲减退或拒食。排完黏液後便恢重活动,精神和食欲很快恢复到正常。

(2)疾病

在自然界生活的大熊猫因受到气候环境条件、采食方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容易患很多疾病,其中寄生虫感染列第一位,消化道疾病列第二位,呼吸道疾病第三。此外还有外科病、脏器疾病等等。比如长期咀嚼质地坚硬的竹子导致臼齿就残缺不全、体况下降,蛔虫病、肠套叠等疾病也时有发生。大熊猫生存的高山峡谷地带每年二三月气候寒冷、觅食困难,年老体弱大熊猫发病率增高,因此二三月是大熊猫生病死亡率最高的季节。

5/ 6

身心健康的生理学基础结课论文

(3)特殊的粪便

大熊猫以竹子为生,除了能够消化,吸收竹子细胞内含物质外,由于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纤维素,排出竹节外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分辨。

老师在课上就极其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野生大熊猫的粪便:由于以竹子为食,它们的分辨不仅不臭,反有一种竹子的清香。然而圈养的大熊猫粪便则比较臭。那是由于为保证圈养的大熊猫的营养,饲养员会有意给大熊猫添加一些高营养的水果或肉类等食物。据另一位在秦岭平河梁保护区见到熊猫的粪便科学工作者描述,他是在林场领导的办公室的墙角见到了大熊猫的粪便。“三个塑料袋里分别装着一块大熊猫粪便,透过塑料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粪便由竹叶和竹枝块组成,由于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不好,竹叶和竹枝块基本上什么样吃下去,又什么样排泄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熊猫也吸取一定的养分。”

(4)吃得多,排泄快,不冬眠,少运动

竹子是低营养食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大熊猫具备了吃得多,排泄快,选食优竹,不冬眠以及少运动、少消耗等特征。

大熊猫以高纤维竹类为主食,即使有了肠道菌群的帮助,仍不能从竹子中得到多少营养,因而食量很大,每天必须采食大量鲜竹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只能消化吸收所食食物细胞内的浸出物及部分半纤维素,食物在大熊猫消化道内仅滞留8±3 h左右。一只大熊猫一天要吃20到30磅干粮,合9到14千克,但是只能吸收17%的食物养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熊猫进化出了迟缓省力的生活方式。为适应竹子这种“低营养价值”的食物资源,野外大熊猫就根据季节变化及相应竹子各部位的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最优觅食规律。

人工繁殖大熊猫目前依然是个艰难的任务。存活率很低。

(四)结论

大熊猫虽然是食草动物,却具有独特的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而且能够很好地消化竹子。这归功于它们消化道内的纤毛虫等微生物和细菌。大熊猫具有排黏等特殊生理反应,这与它们的消化系统也密切相关。由于特殊的消化系统,熊猫的生存依然比较艰难,需要我们的珍爱和保护。

6/ 6

第二篇:诺贝尔生理学奖课程论文

课程名:诺贝尔生理学奖史话 课堂号:1 任课教师:张铭 学号:2012213815 姓名:袁生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的重大转折发现

——中国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级工作

摘 要:毋庸置疑,诺贝尔奖是自然科学领域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大奖,代表了自然科学界的最高水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自然科学奖项,能比诺贝尔奖更受人关注,更具名气,更具权威性,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代表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讲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史上一些重大转折发现,以及中国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诺奖级工作。

关键词: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重大转折发现;生理学或医学;诺奖级工作。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每年10月颁布获奖人,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是为了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28)主要为应用医学方面,其中传染病的研究占有突出地位。第二阶段(1929~1957)以维生素和抗生素发现为标志的现代医学与控制传染病的应用医学平分秋色。第三阶段(1958~)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神经科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占据主导地位。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德国医学家、细菌学家和血清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以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和被动免疫上的研究尤其是在对白喉治疗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的血清疗法揭开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新篇章。19世纪,当时极为凶险的传染病—白喉,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由于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白喉的致死率惊人。上世纪20年代,仅美国就有10万到20万人发病,死亡15000人,其中主要为儿童。欧洲的情况更为严重,每年大约有50000人死于该病。贝林从1891年开始他开始研究白喉的抗毒素,起初,贝林试图采取灭菌方式杀死白喉杆菌,但没有成功。不过贝林和他的同事北里柴三郎发现将患过白喉的白鼠血清注射入新患白喉的老鼠体内,新感染白喉的老鼠奇迹般地痊愈了,这说明感染过白喉的老鼠体内有某种对抗白喉杆菌毒素的物质,贝林对此激动不已,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抗毒素”。这一理论已经被动物实验成功证实,但尚未有应用于人体的先例。终于在1891年德国柏林的一个患病小女孩身上成功得到证实。贝林的这一研究不仅开创了传染病的新疗法,为白喉患者带来了福音,还拉起了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医学研究的序幕,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应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传染病等威胁人类生命方向上,诺贝尔奖层出不穷,促进了人们对重大疾病的控制,在生理学或医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45年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三人由于发现了青霉素使青霉素进入了人类生活,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使人类与疾病的斗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增进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他们三人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平板培养皿中发现,在污染的青霉菌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生长,形成一个无菌圈,后来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抑菌圈。他认为这是由于青霉菌分泌一种能够杀死葡萄球菌或阻止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所致,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但是,弗莱明的这一重要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既然青霉素可以杀死葡萄球菌,就有可能杀死能使人致病的细菌,直到1940年,英国的病理学家佛罗理和德国的生物化学家钱恩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感染,具有治疗作用,并建立了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青霉素的方法。随后医生第一次用青霉素救治一位患败血症的危重病人,使当时无法治疗的败血症病人恢复了健康。于是青霉素一时成了家喻户晓的救命药物,当时的价格比黄金还要贵。青霉素作为二战中的三大发现之一,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医药界的伟大发现,作为第一种光谱抗生素,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青霉素的发现,标志着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又得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同时又一次有力的告诉我们科学需要合作,这次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对科学的合作与分享的有力认可,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三人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膘呤总是与胸腺嘧啶配对、鸟膘呤总是与胞嘧啶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4月25日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他认为,如果没有这句话,将意味着他与沃森“缺乏洞察力,以致不能看出这一点来”。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论文后不久,《自然》杂志随后不久又发表了克里克的另一篇论文,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逐渐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生命科学由此进入伟大的分子生物学时代,开启了现代基础生物学的研究。

中国人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的甚至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仅一步之遥。自西方生命科学与中国古老的生物医学相交融以来,涌现了大量生命科学领域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主攻科研方向代表着最热门的技术领域,他们一直试图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困难的科技问题。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中国人在生命科学中的诺奖级工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2011拉斯克奖国际上公认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奖。这是迄今中国生物医学界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级别大奖。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是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奖项,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很遗憾,最终并没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此,国人争议很多。

同样,我国医药界原创—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是由我国科学家张庭栋首次发现,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与屠呦呦同获2011年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这一工作,也可堪称诺奖级的工作。

中国人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获得诺贝尔奖,甚是遗憾。虽然获得诺贝尔奖是对一个科学家的最大认可,但是我们并不能一味的以诺奖来论英雄,生命科学史上依然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做了伟大的贡献,可是依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没有获得诺奖,但也依然被历史所铭记。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我们相信,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必将给人类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飞速发展的中国生命科学,问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指日可待!加油吧!青年们!

参考文献:1诺贝尔奖 http://baike.baidu.com/view/6170.htm 2“血清疗法”揭开对抗疾病的新篇章 赵承渊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10-01 期刊

3有感于青霉素的发现 薛依群 中国国防报 2008-08-28 报纸

第三篇:兵种探究论文

说说特种部队与军事力量

[题目] 说说特种部队与军事力量

[摘要] 现代军队的使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军事能力,二是使用军事能力的决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对军事力量的使用上升为国家意志后,就产生了开展军事行动的需求,军队的军事能力必须能满足这一国家意志所决定的军事需求。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战争形式已渐

渐退出历史的舞台,现代化的战争已经趋于信息化、高效化、科技化,战争的胜败亦不再倚重于兵力的多少,而在于士兵的素质及掌握信息的多少,于是出现了这种以少数素质极高的单兵为集合执行战略性任务的组织一一特种部队。

特种大队一般由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直接指挥或领导。具有编制灵活、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机动快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特点。其主要任务是:袭扰破坏、敌后侦察、反特工、反偷袭和反劫持等。

当今世界,和平不再是善良的永恒,而是一种暴力的平衡。军事力量在捍卫阶级、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中,从来都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进入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军队的职能使命必然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

而不断延伸。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利益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利益已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的范围,开始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拓展。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队的使命就要延伸到哪里。按照新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军队不仅要维护国家的“领土边疆”,还要维护国家的“利益边疆”;不仅要成为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者,还要成为国家发展利益的捍卫者。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变革的必然。而特种部队无疑是国家利器,1973年4月,沙漠“野小子”特种部队首次引起世人关注。当时它针对“黑九月”组织重要成员发动了代号为“青春之泉”的全面刺杀行动,几乎瓦解了整个“黑九月”组织。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在雅典被4名巴勒斯坦人和2名西德人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机上242名乘客中有105人为以色列人,他们被软禁在机场候机大楼内作为人质。劫机者要求以色列在规定时限内将关押中的53名巴勒斯坦人送来乌干达进行交换,否则人质将被处死。以色列为救出人质,成立了以总理拉宾、国防部长佩雷斯为首的行动指挥部,由步兵-伞兵司令肖姆隆拟制了代号为“闪电行动”的军事营救计划。野小子特种部队4架以色列空军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从以

色列秘密起飞,并乘着夜色秘密降落在了恩德培国际机场,而在事先他们也并未通知那里的地面控制塔台。以色列部队赶在午夜降临前一个小时悄悄降落在了恩德培国际机场。随后以色列人便驾着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和护卫的几辆吉普驶出运输机,径直驶往旧航站楼。乌干达人以为这是伊迪·阿明或是其他乌干达高官的车队。3组突击队员按预定方案分别扑向各自的目标,整个行动像事先演练得那样流畅,10分钟攻占候机大楼,20分钟解救人质,10分钟检查,12分钟返回飞机。

纵观世界军事史,军事需求历来是新武器装备、新组织体制、新军事人才、新作战理念、新作战样式等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有效牵引力,历来是军事变革发起的重要诱因,是新军事能力建设的巨大推动力。这一兵种的威力在世界舞台上已经被多次验证,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隐藏的战略性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都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地球村”而孤立地发展。世界经济总体上已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各国在安全与发展利益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紧密。

国际安全与发展的这种新格局,既使各国之间在安全与发展利益上相互制衡、相互依赖进一步加深,也使得追求国际共同安全、共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和有效发展模式。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中所产生的一切都是通过军队体现出来的。军队的建立和维持只是手段,军队的使用才是目的。”现代军队的使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军事能力,二是使用军事能力的决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对军事力量的使用上升为国家意志后,就产生了开展军事行动的需求,军队的军事能力必须能满足这一国家意志所决定的军事需求。

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气魄登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密不可分,中国军队的职能只局限于从建国之初的“保家卫国”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同它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参与程度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安全形势的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各种活动中承担相应任务。我国作为一个

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我们毫不隐瞒建设强大现代化国防的战略意图和决心,同时向世界庄严宣示,中国永远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军队现代化不会威胁任何国家,中国军队在担负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重任的同时,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野生动物保护选修课论文----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起源进化

中国的“国宝”(40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 熊猫家族的生活(9张)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非常可爱。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大熊猫在树上嬉戏

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

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辑要(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两只。最后一次是在4年前(2012年记录),约2008年。

发现的大熊猫还有一种是棕色大熊猫,也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最早是在1985年3月26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村民吕国友在海拔大约为1200米的悬马沟竹林深处的河滩发现一只棕白色相间的患病大熊猫,身体极度衰弱,后来经过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各个方面的协力抢救,才转危为安,病愈以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当时年龄为13岁,体重60多千克。这是世界上科学界首次发现体毛为棕色的大熊猫,此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0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中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2只成体和1只幼仔。这种熊猫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均为棕色。因此,北京大学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可爱的大熊猫(6张)

无论棕色或白色大熊描,确为世界罕见。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样,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生活习性

大熊猫主食竹子,大熊猫属于杂食动物,除了竹子以外非常喜欢吃苹果。也嗜爱饮水,还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浅坑舔饮。编辑本段生存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大熊猫(25张)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尔食用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要到泉水或溪流去饮水。保护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

大熊猫组图

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共存。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31.8%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67.74%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从全局看,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探索生理学的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设计性实验、完善授课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探讨激发中专学生学习生理学兴趣的途径,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理学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繁多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化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目前的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他们而言要学好生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有较大的兴趣,他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这门课程学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同仁借鉴:

1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知识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

医学生理学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PBL式教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首先从临床获取典型病例,根据生理学教学的需要进行删减,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中引出多个问题;在授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生理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再帮助其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在分析、讨论病案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以达到掌握生理学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精心设计,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实施,既可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

2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其动画演示、图片、动态的文体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教学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等优势。如能将板书、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则可起到互补作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生理学教学中,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它比口头表达更清晰、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如物质的跨膜转运、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兴奋传递、肌肉收缩、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突触传递、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等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如果仅用语言讲述,学生听起来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不易记忆,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则变得形象、生动且容易理解。另外,由于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教师在讲解生理功能时,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知识,但又不能耽误太多的的时间,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了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生理学实验课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方案去做。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1]。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原则和考核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的生理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和考核,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进行生理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其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获得成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医药学人才[2]。

4完善授课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尽管多媒体课件在文字、图像、图表和动画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生理学教学依然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讲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重视授课的艺术性,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血液及血细胞的运输功能时,可以这样解释:在心血管周而复始循环的血液就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而血液中的红细胞、血浆蛋白等就像漂流在这条河流中的船只,起着重要的运输功能,它们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等运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同时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样,通过精美的画面、动态的图解演示和强化的听觉刺激,使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变的生动、形象和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使每名学生做到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巩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助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等无形中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般而言,教师得体的服饰,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无不显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优美的音色,恰当的语速和停顿都能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设计性实验、完善授课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激发中专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铁建,方卓,覃玉智,等.生理学设计性实验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探讨[J].实验医学杂志,2005,4(1):49~50.[2]郑梅,杨榆青,李莉,等.中医院校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50~51.

下载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原创论文 对大熊猫消化系统的生理学探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探究题的探究

    对探究题的探究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张阳 2010年《语文周报》第46期 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新增加了“探究”能力,与之相呼应的是,海南、宁夏卷,广东卷和山东卷在“文学......

    对一道习题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一道习题的探究 作者:刘应伦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3期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掌握相关内容和练习的同......

    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的生理学途径探究

    提高800米跑运动成绩的生理学途径探究 摘要: 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的理论,对800米跑运动项目的特点及训练手段进行分析,指出提高800米跑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汇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探究 教育教学论文

    探究“导”的艺术 激活美术课堂教学 摘要:实践新课程标准,激发美术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师“|导”的艺术----导趣、导看、导评。执教者是导演,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中学生的美术......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1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1.1高等数学课作用的定位不准确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有些人把它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工具,过分看重它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忽略了高等数学的逻辑......

    对什么是有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论文(共五则)

    对什么是有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论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

    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摘要:在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动物生理”课程中,通过教学实习周,开设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理论学习的巩固以及团队协助精神的提高都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