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彦远《法书要录》(全文)
张彦远《法书要录》(全文)
张彦远《法书要录》(全文)后汉赵壹非草书 晋王羲之论书
晋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不录)晋卫夫人笔阵图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宋羊欣采能书人名
齐王僧虔答太祖书 王僧虔论书
宋王愔文字志目 齐萧子云启
梁虞龢《论书表》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有二意》
梁武帝《与陶隐居论书启》九首 梁庾元威《论书》 庾肩吾《书品论》
梁袁昂《古今书评》 陈释智永《题右军〈乐毅论〉后》
后魏江式《论书》 唐虞世南《书旨述》 唐褚遂良《右军书目》 李嗣真《书后品》
武平一《徐氏法书记》 徐浩《论书》
徐浩《古迹书》 何延之《兰亭记》
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 崔备《壁书飞白“萧”字记》
李约《壁书飞白“萧”字记》 大武相国高平公萧斋记
蔡惲《书无定体论》(不录)颜师古《注急就章》(不录)
张怀瓘《书估》 张怀瓘《二王等书录》
张怀瓘《书议》 张怀瓘《文字论》
张怀瓘《六体书论》(不录)《唐朝叙书录》
韦述《叙书录》 卢元卿《法书录》
张怀瓘《书断》《法书要录》序 彦远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本传云:“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定州《北岳碑》为好事所传。)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迹类子敬。及处台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箧笥。元和十三年,宪宗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皆进献。长庆初,又于豳州散失。传家所有,十无一二。先君尚书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至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因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名曰《法书要录》。又别撰《历代名画记》十卷。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敢言具哉!卷一
后汉赵壹非草书
晋王羲之论书
晋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不录)
晋卫夫人笔阵图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宋羊欣采能书人名
齐王僧虔答太祖书
王僧虔论书
宋王愔文字志目
齐萧子云启
○后汉赵壹《非草书》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销邪,人无其衅,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忻忻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于矜技,贱彼贵我哉!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扌蛮扶柱桎、诘屈叐乙,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疒尔>,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且草书之人,盖技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徒善字既不达于政,而拙草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夫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扪虱,不暇见天。天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于虮虱,乃不暇焉。第以此篇研思锐精,岂若用之于彼七经。稽历协律,推步期程。探赜钩深,幽赞神明。鉴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于邪说,侪雅乐于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弘大伦之玄清。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
○晋王右军《自论书》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右军叔平南将军王廙也。李式,晋侍中。)
○晋卫夫人《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匪乎银钩。昔秦承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右军叔平南将军王廙也。李式,晋侍中。)
○晋卫夫人《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匪乎银钩。昔秦承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其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胶,十年已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
第二篇:张彦读后感[范文]
《夏洛的网》
主要讲了: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 的大赛中赢得特等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渺小的蜘蛛,尽有强大的力量帮助比自己大百倍的猪,最后,小猪远离了生死的边缘,可是,蜘蛛把自己的生命也搭了进去,最终蜘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张彦
第三篇:优秀教师推荐材料张彦彪
优秀教师推荐材料
甘肃省兰渭希望小学张彦彪
“捧着半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她一生的座右铭,她是
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吴春艳老师自参加工作至今已连续12年担任班主任之职,是一位深受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小学教师。她总是用最真诚的爱去关心和教育学生,她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也是他们的大朋友。哪儿有学生,哪儿就有她滞留的身影。她十几年如一日,以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怀着一片赤忱,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雕细刻的工作,塑造一个个孩子的美好灵魂,向银芳是吴春艳十几年教学生涯遇到的最不幸的女孩。开学伊始,连续几次的病假让吴春艳开始关注这个女孩,每次吴春艳都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并亲自去看望她。也许正是吴春艳“絮絮叨叨”的关怀和“喋喋不休”的叮嘱,她的母亲终于向吴春艳吐露了孩子的身世。母亲能干好强,在计划经济时代,别人只拿几十元工资的时候,她就凭着勤劳和智慧,月收入已达千元,但是一味的付出并未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回报她的是背叛。向银芳刚刚上小学时,性格活泼开朗,成绩名列前茅,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好学生。从那后,向银芳沉默不语,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心灵扭曲的韩婷生活中再也没有欢笑。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家中,不与人交流和说话,甚至一个月可以不与母亲说一句话。吴春艳觉得向银芳实在是太可怜了,作为她的老师,她说:“我不伸手,谁伸手?”如果说向银芳是一朵被暴风骤雨摧残过的玫瑰,那吴春艳就是花匠。吴老师决定用爱心去重新浇灌它,让玫瑰再吐芬芳。
吴老师把向银芳的座位安排到几位活泼健康的女孩旁边,鼓励她与她们多交往。自己也经常拉拉她的手,拍拍她的肩,会意地朝她笑笑,开开玩笑,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语,这一切都是为了告诉向银芳:老师时时都在关注着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一个月后,母亲来到了学校,激动地拉着吴老师的手说:“吴老师,谢谢您!终于找到您,您就是那个可以让我的孩子重新飞起来的人。”当时这句话凿实吓了吴老师一跳。后来吴春艳知道这就是爱的力量。当爱真正浸润在教育之中时,枯死的花朵也会起死回生。从此,向银芳开始跟母亲说话了,她会把吴老师讲的每句话,包括她每天穿什么衣服都会向母亲娓娓道来。这不仅使吴老师享受到作花匠的乐趣,又深感到作教师的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向银芳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了。向银芳送给吴老师的一张照片的背后写着:“吴老师,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遇见您,真幸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既是作教师的一种收获,也是作教师的一种职责。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这都是在播撒着教师们的爱。对于教师们可能只是举手投足的瞬间,但是不经意之间,你可能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会改变她的一生。吴春艳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用爱去点燃生命。爱心是最好的肥料,用它灌溉的花朵一定最美最香,永不凋谢!吴老师相信爱在温暖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充满了力量!
向银芳同学的故事只是吴老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案例,在她的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里拯救和教育了无数个向银芳式的孩子。多年来,她一直深爱着她的学生,让学生从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把孩子交给吴老师,我们放心。”这质朴的语言就是家长对她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她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她所教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县、乡各项竞赛中获奖:向银芳同学也在2009年考取了县实验中学阳光班,也因此该班级又被评为“先进集体”。
工作扎实、为人表率 吴春艳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刻都一如既往的对工作满腔热情、一丝不苟。在工作中她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她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她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年轻的教师们总是拿“难啃的骨头”向她请教,教师们中间最难以开展的工作,总是落在她的头上;年轻的教师们亲切称她为“老大姐”,她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正是因为她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她说,她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对她们进行开导,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为了绿水中心小学的发展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得到了全体教职工们的一致认可。由于她常年如一的敬业、爱岗、教学成绩突出,在每年一度的年终考评中,成绩名列前茅,并多次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但她每次都主动给领导说:“我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要将这样的荣誉多给年轻人,鼓励他们更好的工作。”吴春艳老师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品质,为年轻教师们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榜样。
吴春艳同志就是这样用她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体现人民教师的先进品质,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为循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填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第四篇:张炳彦事迹材料
张炳彦,男,白族,75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1961年7月,张炳彦从昆明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工作;1976年赴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1984年赴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附属医院普外及内分泌外科学习;1997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管理培训中心进修。张炳彦曾担任昆医附二院普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院长,兼任云南省肝肿瘤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抗癌学会云南分会常务理事,云南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面对平凡而又繁琐的工作,张炳彦一直恪守“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让许多疑难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令众多濒临绝望的患者及家庭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希望。云南地处边陲,医疗条件较差,送医送药下乡自然也就成了云南省公立医院每一位在职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张炳彦长年坚持带领医疗队下基层,深入到边远地区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的卫生院做手术,既为病人解除病痛,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成了一台台如门脉高压断流术、巨脾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小儿肾脏畸胎瘤切除术等高难手术,挽救了数百名危重患者的生命;云南贫困地区多,一些病人辛苦凑集来的医疗费很大一部分花在等待入院的过程中,张炳彦曾经让等床位的病人长住自己家里,让病人省下住宿费,当年实行实物供给制的时候,张炳彦和妻子还把自己的饭票给贫穷的老乡买饭吃,自己却甘于挨饿;1988年,云南省澜沧、耿马县发生7.6级强烈地震,张炳彦义无反顾率医疗队第一时间奔赴地震重灾区,克服余震带来的种种危险和现场条件恶劣等情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展开伤员救治工作;此外,张炳彦还经常到贫困县医院指导工作,帮助这些医院开展了肝脏肿瘤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结肠癌根治术、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等项目,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医生,助推云南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十余载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张炳彦尊师重教,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其恩师蓝瑚教授的一番话让张炳彦铭记至今:“我们做医生的,听到病人和家属表扬时,要想想我们还有什么没做好;听到病人和家属辱骂我们时,也要想想我们还有哪些言行上的毛病,只要我们于德、于医、于沟通方面都做好了,我们就能心安理得。”1979年,张炳彦参加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至今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5名,同时参与博士研究生带教工作,多次受到昆明医学院及医院的嘉奖。
自1991年至1998年担任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张炳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全院职工开拓进取,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短短几年中,从医院的硬件设施包括门诊、住院楼的新建到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等软件管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使医院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被卫生部首批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1994年,省政府授予医院“文明单位”称号,张炳彦教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医院优秀院长;1995年,张炳彦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7年,被云南省人事厅、卫生厅授予云南省“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7年以来,张炳彦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为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在全国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项。1994年7月,参加日本富山市消化外科国际学术交流会,所做的“中晚期肝癌的外科治疗”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1996年,开展了临床胰腺移植工作;1999年,开展了云南省首例肝脏移植术并获得成功,现已成功进行肝移植、亲体肝移植及肝肾联合移植60余例,受到院领导、同行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03年3月,“肝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荣获云南省百佳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奖。
1998年离任退休后,张炳彦一直受聘于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指导工作,在传授医术的同时,在医德方面更为后来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注重换位思考,视病人如亲人,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患者及其家属所承受的病痛,心系患者的安危,与病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深受医护人员与患者爱戴,是维护和谐医患关系的典范,为云南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篇:退休申请书张灵彦
申请书
本人张灵彦家住辽宁省灯塔市 铧子镇中心街2422号,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申请提前退休,期 望领导给予批准!
2012年10月18号
申请人:张灵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