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06: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篇: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因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等诸多原因,较大程度上存在着“三无”的职业倦怠(即:无所求,无所惧,无所谓),其专业发展绝非个人内需。这种现状与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形成了较大反差。如何解决这一事关“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的体会是:唤醒职业倦怠,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引导发现潜能,帮助教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必需”保障,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事实求是的基本原则,把握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基本理念,多做实事,多做指导,持之以恒地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更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业发展 科学 引领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倾向严重,这是不争的实事,更可怕的是这支队伍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加重,不利于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三:无所求:90%左右的小学教师职称问题已解决,再晋升的可能性太小。无所惧:由于教育体制中的人事制度改革以稳定为核心,所有的制度均不能触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从业岗位很稳固,只要不违法乱纪,无所畏惧。无所谓:正因为无所求,无所惧,所以工作好坏无所谓,准点上下班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就很不错了。有无专业发展的必要和必需,不是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业余时间读书的少,研究票股的多。岗位培训进修报到的多,用心用功的少。如此诸多的问题均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和情况下,如何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成为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的严峻现实问题。笔者仅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想法和做法。

一、唤醒职业倦怠,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1、以人为本,解除教师的精神枷锁。

从古至今,人们往往以“神”的标准,冠以“蜡烛说,春蚕说,太阳说等”神的光环,把教师比作天使,无所不能。让一般教师可望而不及,对教师发展的要求不能恰到好处地定位在人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只有把教师从神坛上请下来,把教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给予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我校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准是人不是神,其最高标准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要求,其最低标准就是魏书生关于人的三个说明。

1、“人”是长短结合体,人要自知知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2、“人”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体,要和谐相处,团结协作。

3、人会走上坡路和下坡路,但要正确看到自己把握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师德主题。

2、角色互换,教师社会角色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方设法落实教师的待遇往往成为校长的首选,其实,这样的做法有效但没有后劲,带来的激情也是短暂的。唯有让教师真真正正认识到自己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力戒空调说教,重现身说法、实话实说、榜样启迪、典型引路。让教师互换角色说实话最有效,最能让教师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如要求教师写政治心得笔记: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一群什么样的教师?假如我是四小的一名小学生等等,这是教师人人必须做好的两道题,并由此生发开去,让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将心比心,认识到自己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新一代的人才质量。并择优选登教师心得于校内醒目处,以此来激励全体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

3、榜样感召,诱发教师的发展潜能。

如何才能真正诱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和欲望呢?我们的回答是:以师德建设为阵地,以榜样感召为动力。我的体会是师德教育决不可少,它不仅是团体建设的需要,更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发动机。我们主要抓了两个层面的榜样感召。第一个层面是遴选全国范围内的老中青杰出的优秀教师代表,以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窦桂梅、孙双金等教师的成长发展事迹为蓝本,充分探讨、学习、领悟他们的感人经历和务实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深入开展学习榜样教师的系列活动,让他们产生“不得不提高”的念头;第二个层面就是在校内树立榜样,因为身边的榜样最可学。我个人以培养青年教师长见,来四小后就精心培养了两名教师代表,一名是全县“十佳”青年教师刘淑红,一名是全县“十佳”班主任洪爱华,这两条“鲢鱼”产生良好的蝶蝶效应,他们的现身说法实话实说,他们的行动引领,让全体教师产生“我也能发展”的心理驱动力。

4、舆论引导,提升教师自身形象。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用恰当的方式警示是我们开展师德教育创新的依据。正面引导具有强化功能,公开承诺具有警示和警醒作用。为了提高激情强度和激发教师的潜能,我亲自撰写了教师宣言(我是四小教师。我以热爱学生为天职,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爱岗敬业,遵守规范,把满腔的爱心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今天,四小以我为荣!明天,我以四小为荣!),一年多来,始终坚持每周一国旗下教师的宣誓制度,强化了教师的敬业文化,自觉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潜能。,我们总结提炼了师德师魂八种精神“尊严至上的人本精神、责任第一的忘我精神、永不自满的好学精神、无须鞭策主动精神、不怕困难的挑战精神、精益求精的争先精神、服从组织的团队精神、说到做到的诚信精神”。这八种精神把每个教师的尊严推到了极至,时刻激励和自省教师的职业行为。

二、引导挖掘潜能,帮助教师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教师中往往流行一句口头禅:“年纪大,还是年轻人上吧。”其实,这是一句托辞,在这句托辞下许多中年教师甚至青年教师丢失了许多发展良机。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引导教师发现挖掘自己的潜质,并帮助他们科学规划发展蓝图呢?

1、认识自身专业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层级。

人各有长短,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大多只是没有发展到极至而已。我们要求在政治笔记里写一篇我的成长回忆录,让教师真情描绘人性的闪光点和闪光面,校长结合教师档案带着激情和感动写下中肯的批语,虽然这种作法有点书生气,这确实是把教师引向积极的有力举措!人都爱赞美,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在正确的导向下,对照学校颁发的教师层次发展目标,(校、县、市、省、国家级),让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层级,形成群体发展金字塔。如青年教师刘淑红,就公开了自己的发展目标,10年内要当上省特级教师,因此,她的发展速度很快。

2、科学规划跟踪指导,重在行动研究。

从我校教师发展层级来看,老年老师倾向于经验总结,中青年教师倾向于教育科研。无论哪个层次的发展目标,都必须立足课堂,重于实践,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桌面上。

为了让教师的发展规划和成长目标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侧重于立足课堂,解决问题,让教师在短期内能看到自己真正在发展。我们以校本教研的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将教师的长短期规划具体化、课堂化。一是帮助教师科学确定研究课题,让课题小化,具体化,实用化,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学校主要班子成员自由选择跟踪指导对象,深入课堂研究探讨,互相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定期展示成果与评比。包括资料成果、文字成果(论文)、课堂现场,学生表现等。一学期一次等级评比并记入教师的发展档案,这种数据评价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短期发展的有效性,增强长期发展的信心和适当的发展动力。

三、提供必需保障,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指出,人的生理及安全需要是最低层次,自我实践是最高层次。为了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力求为教师提供以下需要保障。

1、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确保教师愉悦的心情。

管理者即服务者,校长的第一职责就是想办法让教师愉快地工作,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校舍新旧无所谓,但干净整洁是必需,改善办公条件,力求冬暖夏凉是首选;生活好歹无所谓,但确保饭香菜热是必需,努力改善教师的就餐质量是首选;福利待遇多少无所谓,但确保公正公平是首选。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教师是校长的必修课,是教师发展的心理基础。

2、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确保教师发展的资源支持。

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终身学习都离不开资源支持。每年为教师订阅相对应的专业期刊,购买必需的图书资料(含电子类),是教师管理首先考虑的问题。虽然没有条件为每个教师购买电脑等先进办公设备,但为教师们提供全国优教师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是我们努力要做的事情,我们将魏书生、孙双全、窦桂梅等优秀教师的联系方式告诉教师,让教师大胆地与名师对话,求得名师的支持与指点,这种便捷的答疑解惑的方法,最能激励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刘淑红就与市教科所武建荣老师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专业发展特别快。

3、提供多彩的舞台,确保教师的发展可持续。

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艰苦性和长期性。让教师得到认可和尊重,就无疑是在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加油喝彩。为教师提供多彩的舞台,不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是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和改革,满足教师的创造欲。尽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不被束缚手脚,如我校青年教师开展的“创新反思式”备课改革,就造就了一批年轻人,教育局通报表扬,兄弟学校来参观学习,县电视台的个人专访,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改革热情。

二是带领中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满足教师的成功欲。课题研究一度成为过街老鼠,但我认为,真正做好课题研究就可以提高教师发展。如我校的“留守儿童”研究,深入社会,深入家庭,让家长感动,让学生受益,省、市、县级的肯定和奖励,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展积极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所学所得,应用校本研究中更显实效。中老年教师善于经验总结,我们就出台了一项与别校不同的奖励政策,即凡发表和获奖的作品,我们按级别给予重奖,哪怕是县级的“一句话”新闻报道,都给50—200元的奖励,四年来,我校教师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多达近百篇。

三是每年坚持开展校级以上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欲。我们的宗旨是发展每一位教师,因此,我们每学年都要对各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一次评价,并择其优势和角度,大力表彰和鼓励,并请来家长学校成员,县关工委,县电视台,对评选表彰活动进行报道,扩大社会影响,提高教师地位,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欲望。正如县“十佳”班主任洪爱华所说:“当一个真正受人尊重的小学教师,原来也是如此的光彩!”五年来,我校受到省市县表彰和奖励的教师占全校人数的20%,而本校每一学年表彰的教师已占100%,因此,我校教师的自信心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篇: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范文)

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丰宁二中

杜明欣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我们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成为专业发展的排头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们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更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就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专业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自己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高自身修养。利用每次业务学习时间向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珍惜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的机会。我们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五、积极听课———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在听课中,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的不足与欠缺。通过听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团 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五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篇: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河北省张家口市蒙古营小学杨晓明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同时也日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传统“教书匠”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早已经无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时代赋予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为教师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前行。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教学软件的开发为教师备好、上好每一堂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不外乎是同年级同学科组的教师,参照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的目的、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容。教师集体电子备课,就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解读放在文件夹中,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教学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不仅如此,几年来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备课,每一位教师始终站在前人的高起点上,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学科备课沿着一条螺旋

式上升的发展路线,驶进优质备课的快车道。更重要的是,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众所周知,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规划,那么学习所取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在实现自我规划中,教师在把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同时,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实现新的自我价值,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真正意义上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不再仅仅是以学校为中心,而是能够使教师在超越时空的同时还能超越自我。如今,“教育博客”已经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促使教师的反思,最终导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来源于教育实践的教育感想,在这种随笔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灵感触。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人文网络环境,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学习共同体”。一线教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将其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和智慧,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师博客群网上开辟“教师资源中心”,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学习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改实验区各学科的典型案例等,把自己好的作品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想、教学案例等上传,以利于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于一线教学。学习、发展共同体最终的目的应是引领广大教师占领课改主阵地,通过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优秀教师的案例、课例、成长历程、专访等都是广大教师的榜样,他们的示范导航将激励着更多教师的成长。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与优秀教师同行”、“优秀教师教学支持行动”、“同上一节课”等来带领更多的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更快地成长,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骨干教师队伍。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积累新知识的最有效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打开新视角

当前,由于教育观念、理念更新的落后,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

式和行为取向。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旧有的心智模式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世界。

1、教育观念的新视角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专业知识的新视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

3.教研观念的新视角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教师已经成为推进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力量,这对实现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教育大国为教育强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借信息技术的双翼,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促进我国教育的展翅腾飞。

第四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张会来

我校地处朝阳区的东南端,在四环与五环路之间。03年随着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三所农村小学合并迁到了现在的这个新址。现有21个教学班,836名学生,其中外来打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66%。现有教师4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37名,占教师总数的77%。校舍新了、教师多了、学生增了,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改变。且随着学校的合并,有三位骨干教师调出,削弱了原本就不强大的骨干力量。部分青年教师把握不住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成为校领导班子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当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时,是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们,引领我们走上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之路,并以此模式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现就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做一汇报:

一、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准确诊断问题

“校本教研”我们的理解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们把利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对教师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首先教研员通过听课、座谈,为我们分析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诊断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教研组长自行诊断本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行剖析在实施新课程中最大的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四个层面的诊断,归纳起来主要有二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师的学科底蕴差,把握不住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学中不能有效监控与指导。

2.课堂教学中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常规的教研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教研组人员的构成和教研活动制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

2.教学后,教师没有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缺乏互动,被动参与教研活动。

要想切实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单靠常规的教研方式,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突破口,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树立自觉反思问题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建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

(一)重建教研组,构建学习型组织

过去旧教研组按年级化分、缺少骨干教师领衔、教研活动形式单

一、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处于同一层次和徘徊不前的局面。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重新组建了教研组。我们的思路是:打破年级界限,跨越学科,确定头雁,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教师分成了六个组,并让有奉献精神,能够引领课题研究,长期参加区中心组活动的教师做教研组长。

校本教研基本组织建立后,我们着重从教研组活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入手,初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让教师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任务,每位成员都具有参与和组织的双重身份。要求教研活动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在研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二)开展专题培训

1.在区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首先从教师中征集最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然后凝练问题,聘请专业人员根据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其次,在每次的专题讲座中都留有互动时间,让教师提出问题,专业人员再次凝练问题确定下次的专题讲座内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何在备课中体现课标要求、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如何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等专题讲座。

2.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实践操作

每月我们都分学科聘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教研员每两周来我校一次进行专业支撑服务,他们对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进行具体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教师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3.引领组长成为研究型教师

让教研组长先行一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一是,学校领导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二是,推荐到区中心组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三是,派出去学习,把新信息带回来,向本组内教师传递;四是,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对教研组长进行“听课、上课、评课”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教研组长尽快成长为学校的头雁,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构建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构建了新的教研模式:个人设计??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再次观摩??再次反思??达成共识。在以上的环节中我们主要抓了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

(一)抓集体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规定教师听完课后都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教师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集体交流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工作策略,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每次集体研讨,教师都能获得新收获,明确新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们在彼此合作中提升了专业知识,教研组真正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互相观摩,开展“三课活动”

1.上“模仿”课

听区级研究课后,教师要模仿研究课在校内上一节模仿课,体会研究课的内涵,互相研讨交流。

2.上“创新”课

根据学生实际,在“模仿”课基础上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3.上“样板”课 在“模仿”课、“创新”课的基础上,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集体智慧的新成果。共享教学资源,形成同伴互助的学习型组织。

(三)抓教学案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培养教师自主反思意识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展了“三反思”、“周交流”、“月评比”活动。要求教师每天对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每周对“重点课例”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进行反思,每月写一篇反思案例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每周二选取部分教师的反思日记或反思案例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解决反思什么,怎么反思的问题。每月评选出学校级“十佳“案例刊登在学校的月刊上。通过反思交流评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使教师逐步养成时时分析自己教学中 得与失,知道为什么得和失的道理。

(四)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研讨活动

1.定期研讨 每周五下午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时间,各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情况开展研讨。使教师周周都有机会在主动参与中提高,在合作互助中发展。

2.录像课研讨

研讨的方式有:①“课例”研讨。抓住录像课中教师的优点、创新点、生成点、不足点和上课教师进行对话。②重点研讨。抓教师普遍认为有欠缺的地方进行切磋、争论,探索解决此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到课堂中再去实践。③跟踪研讨。对重点问题不求一次彻底解决,反复实践与改进,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沙龙式研讨

研讨的方法有:①分组研讨。按学科组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②“引领式”研讨。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引领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教师群体的潜能,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问题。③“任务驱动式”研讨。提前把研讨主题告诉教师,并把主题内容分成几个部分,让教师认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沙龙

研讨活动产生实效。教师能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纷纷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使教师在漫谈式的研讨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和理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抓问题意识,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教师科研课题的确立要源于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效果就是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教师深切体会到科研就在身边,就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本教研基本制度

我们建立了教研组工作条例、教师课后反思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内驱力。

五、校本教研成果

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这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迈出了自己成长的坚实脚步。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获奖。校本教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质量有了显著变化,区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优异。校本教研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合校后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农村孩子也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认可,家长的赞誉,社会的满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六、今后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讨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的关系,以及专业支撑模式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让广大教师在校本教研这片沃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体会

《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体会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既应当强调“生本”,更要重视“师本”。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的发展往往被视为已经完成的时态,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保证。

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正确认识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特别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丰富和完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

、环境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近几年中中小学教育失衡,城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是学校设施,在校舍和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方面城里中小学优于农村中中小学这是不争的实事,从我们参观考察城区中小学可窥一斑,我们农村中小学是望而兴叹。二是学校师资,城里中小学教师的质量比农村中小学高,编制数也比农村中小学多。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快。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性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也需要好的教育,但现实是政府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中小学都建设成“实验中小学”。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养的目标规划,也没有教师培养的明确要求,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极少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支撑。

3、群体因素群体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制,直接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农村中小学,正如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要建立优质的学校教育,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校长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逐步变成“长板”,从而使整个学校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更大值。

4、个体因素教师自己缺乏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应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态度不积极,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与动力不足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长需求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之所在,也是他的学习内驱力之发源地。唤醒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转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行走方式,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机制,用机制促进教师自身转变。

二、引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点评,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教育报刊上发表。叙事研究让教师在讲与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校长带动,制度强化,让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近几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策略跟进。我们相信,给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下载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规划 引领发展(精选五篇)

    科学规划 引领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重塑学校发展力的重要路径,将会把学校引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充分彰显文化和谐是学校规划的本质要求,也是学......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内容摘要]: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东台市 王卫东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本站推荐)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双基堡小学 毛建怀学校是耕耘希望的园地,是孕育明天的摇篮,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百年大计,......

    学习引领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学习引领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学习引领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有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我党为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吹响的团结奋......

    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第五期 南日初中沈** 终于轮到我参加第五期的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了,时间是8月21日到24日四天,地点在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的9......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吉安县二中黄乾亮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化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5篇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2011-05-26 19:16:51)转载▼ 标签: 杂谈 [内容摘要]: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